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林清玄的散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6W

林清玄的散文精品多篇

林清玄經典散文 篇一

在公共汽車上,看見一個母親不斷疼惜呵護弱智的兒子,擔心着兒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車受到驚嚇。

“寶寶乖,別怕別怕,坐車車很安全”——那母親口中的寶寶,看來已經是十幾歲的少年了。

乘客們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滿愛的光輝的母親。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親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親也是那樣充滿光輝。

那對母子下車的時候,車內一片靜默,司機先生也表現了平時少有的耐心,等他們完全下妥當了,才緩緩起步,開走。

乘客們都還向那對母子行注目禮,一直到他們消失於街角。

我們為什麼對一個人完全無私的溶人愛裏會有那樣莊嚴的靜默呢?原因是我們往往難以達到那種完全溶人的莊嚴境界。

完全的溶入,是無私的、無我的,無造作的,就好像燈泡的鎢絲突然接通,就會點亮而散發光輝。

就以對待孩子來説吧!弱智的孩子在母親的眼中是那麼天真、無邪,那麼值得愛憐,我們自己對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則是那麼嚴苛,充滿了條件,無法全心地愛憐。

但願,我們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親一樣,完全無私、溶入,有一種莊嚴之美,充滿愛的光輝。

林清玄經典散文 篇二

坐計程車,司機正好是我的讀者。在疾駛的車上,他問我:林先生,請問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這是第一位問我關於生命意義的計程車司機,一時之間使我怔住了。

我的腦海浮現出我讀中學時,學校大禮堂門口的對聯。

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

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如果一個人的生命,在一生中都沒有開展,沒有對世界有益,那麼他就白活了吧?

我對計程車司機説:生命的意義就是使自己每一天都有一些心靈與智慧的增長,每一天都對世界有一些奉獻與利益。

當我這樣説着,車於正好穿過有美麗行道樹的仁愛路,我看到春天的木棉花是多麼美呀!

我們增長自己的智慧,是為自己開一朵花;我們奉獻世界的心,是為世界開一朵花。

林清玄唯美的散文 篇三

一位想要學習玉石鑑定的青年,不遠千里的去找一個老的玉石家,學習王的鑑定。

當他見到老師傅,説明了自己學王的志向,希望有一天能像老師傅一樣,成為玉石的專家。

老師傅隨手拿一塊玉給他,叫他捏緊,然後開始給他講中國歷史,從三皇五帝夏商周開始講,卻一句也沒有提到玉。

第二天他去上課,老師傅仍然隨手交給他一塊玉,叫他捏緊,又繼續講中國歷史,一句也不提玉的事。

就這樣,每天老師都叫他捏緊一塊玉,光是中國歷史就講了幾個星期。

接着,老師向年輕人講風土人情、哲學思想,甚至生命情操。

老師幾乎什麼都講授了,關於玉的知識卻一句也不提。

而且,每天都叫那個青年捏一塊玉聽課。經過了幾個月,青年開始着急了,因為他想學的是玉,卻學了一大堆無用的東西。

有一天,他終於鼓起勇氣,想向老師表明,請老師開始講玉的學問,不要再教那些沒有用的東西。

他走進老師的房間,老師仍然像往常一樣,交給他一塊玉,叫他捏緊,正要開始談天的時候,青年大叫起來:“老師,你給我的這一塊,不是玉!”

老師開心的笑起來:“你現在可以開始學玉了。”

這是一個收藏玉的朋友講給我聽的故事,我很喜歡。一個人不可能什麼東西都不懂,而獨獨懂玉的,因為玉的學問與歷史、文化、美學、思想、人格都有深刻的關係。而這個世界的學問也不是有用、無用分得那麼明白的。

佛法與人生不也像學着去懂一塊玉嗎?一個對人生沒有深層體驗的人,是上法獲得真實的法益的,這是為什麼經典上説:“法不孤起,隨緣而起”的原因了。

沒有深陷於生命的痛苦的人,無法瞭解解脱的重要。

沒有深陷於慾望的捆綁的人,不能體會自在的可貴。

沒有體會過悲哀的困局的人,不會知道慈悲的必要。

沒有在長夜漫漫中啼哭過的人,也難以在黎明有最燦然的微笑。

佛法就好像手中的一塊玉,如果沒有握過許多泛泛的石頭,就不能瞭解手中的玉是多麼珍貴了。

所以,要學佛的人,應該先認識人生。

胎神吹冷氣 篇四

有一位親戚懷孕了。

一天,來向我訴苦,説她居住的地方非常燥熱,夏天的氣温高達三十五六度,懷孕的人怕熱,因此每天半夜都要起來泡兩三次冷水浴才睡得着。

我納悶地問她:“你為什麼不安個冷氣呢?”

她説:“我不敢呀!怕動了胎神,再熱也只得忍耐。”

“在這麼熱的天氣裏,連胎神也很想吹冷氣呢!”我説。

我看到她臉上的表情千變萬化,隔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地笑出來。

親戚果然裝了一台冷氣,從此天天都睡得很甜美安心,幾個月後生下一個又白又胖,人見人愛的孩子。

我去看她,她很感激地對我説:“胎神果然也喜歡吹冷氣呀!”

“是呀,是呀!”我説。

其實,一位懷孕的母親有着真正疼惜孩子的心,自己就是胎神了。

胎神多麼遠,母愛多麼近;胎神多麼虛無,母親多麼真實。

林清玄唯美的散文 篇五

每到一個地方,我總會撿一些當地的石頭回來作紀念,有些朋友無法理解,會問我:“石頭究竟有什麼價值呢?”

“石頭並沒有真正的價值,它是一個地方最好的紀念,是緊錢也不能買到的。”我説。

在我們的世界,所有的事物都有存在的理由,一個石頭、一朵野花、一株小草都是在訴説自己的價值,只是有緣的人才能看見罷了。

一個黑色的石頭可能比一張鮮紅的緞子更明亮。

一件母親縫製的粗布衣裳,卻比閃閃發亮的新衣更温暖。

一棵林間的小樹,有時比嬌貴的蘭花更令人動容。

甚至連每個人都有存在的理由吧!有些為愛存在,有些為學習存在,有些為生命的美好而存在。

只有一個人確定了自我存在的理由,才可能成為更自信、更深情、更温柔的人。

林清玄的散文作品 篇六

我和父親覺得互相瞭解和親近,是在我讀高中二年級的時候。

有一次,我隨父親到我們的林場去住,我和父親睡在一起,秉燭夜談。父親對我談起他青年時代如何充滿理想,並且隻身到山上來開闢四百七十甲的山地,他説:“就在我們睡的這張牀下,冬天有許多蛇爬進來盤着冬眠,半夜起來小便,都要踞着腳才不會踩到蛇。”

父親告訴我:“年輕人最重要的就是打拼和勇氣。”

那一夜,我和父親談了很久很久,才沉沉睡去。

醒來後我非常感動,因為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和父親單獨談超過一小時的話,更不要説睡在一起了。

在我們的父母親那一代,由於他們受的教育不多,加上中國傳統和日本教育使他們變得嚴肅,不善於表達感情,往往使我們有代溝,不能互相瞭解和親近。

經過三四十年的努力,這一代的父母較能和子女親近了,卻因為事情更繁忙,時間更少了。

從高中時代到現在已經二十幾年了,我時常懷念起那與父親秉燭夜談的情景,可惜父親已經過世,我再也不會有那種幸福了。

我們應該時常珍惜與父母、與子女親近的時間,因為好時光稍縱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