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夥伴》習題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9W

《小夥伴》習題設計精品多篇

《荷葉圓圓》優秀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主認識本課12個生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和主動識字的興趣。

2、藉助拼音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體驗生活的童真童趣,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3、能正確、規範、美觀地書寫本課的生字,初步感知漢字的形體美。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感受、體驗生活的童真童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頭飾。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導學生自主認識本課12個生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和主動識字的興趣。

2、藉助拼音正確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3、指導朗讀理解課文1~2節。

4、指導寫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這幾天池塘裏的荷葉長得可好了,看,老師把它帶來了。

簡筆畫荷葉:

出示“荷葉”,正音。誰有辦法記住我們這位新朋友呢?

2、現在,老師要帶同學們去一個很美很美的地方。

出示課件。

啊,放眼望去,你看到了什麼?──(引導學生説出“荷葉”)那誰能用自己的話誇誇荷葉呢?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

圓圓。

3、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課文14荷葉圓圓:

學生齊讀課題。

4、學習句子:

點擊課件,出示句子:荷葉圓圓的,綠綠的。

5、指導朗讀:

能把你獨特的感受讀出來嗎?

指導個性化朗讀第一段,重點讀好“圓圓的,綠綠的”感受荷葉之美,荷葉之可愛。

二、動畫朗讀,整體感知

小朋友都很喜歡這些荷葉,有好多小動物也很喜歡荷葉呢!你想不想知道呢?讓我們來看一看,聽一聽吧!看誰最先看懂,最先聽懂。

(課件出示課文動畫朗讀)

交流:

誰也很喜歡荷葉?

(板書:小動物貼圖)

三、自由讀課文

圈出生字,記一記。

四、自主識字

1、(屏幕出現全文)請幾個小朋友來讀一讀。這幾個小朋友不僅把課文讀通順,就連躲藏在課文裏的12個生字娃娃都讀準了。

2、(課件出現12個生字)瞧!生字娃娃來了,跟他們打打招呼吧。趕快借助拼音,把它們讀一讀、認一認。

3、仔細看看,哪些字在你的生活中經常見到,對它比較熟悉?

小結:

只要在生活中主動地觀察,主動地發現,就能認識好多好多的字啊!

4、剩下的這些字,也許你不太熟悉,怎樣認識它們呢?來,動動腦筋,想想辦法,記住它們的模樣吧。自己試一試,怎樣記住這些生字,你有什麼好辦法?

5、小朋友們一定還有許多識字的好方法,來,咱們每個同學選擇自己記得最好的一個字在四人小組裏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6、相信大家已經記住了它們的樣子。來,咱們一起來讀一讀。點擊課件去掉生字拼音。

(讀給同桌聽聽,互相考考,還有不會的生字,請同桌幫助幫助。)

7、來,咱們來做個遊戲──青蛙跳遠,看誰是跳遠能手。出示遊戲課件,請學生上點擊生字,並點擊響應的拼音,這樣青蛙就會跳到那張荷葉上,隨之變成生字。找對了,學生齊讀。

五、美讀第二節

1、自由讀第二節:

想想你讀了知道了什麼,能不能加上動作表演。

2、交流,結合:

⑴指名回答讀懂了什麼?

並指名朗讀,評價。你覺得他讀得怎麼樣,聽他讀,你聽到了什麼?

⑵你知道什麼是搖籃嗎?看課件。現在,讓我們也來做小水珠,一起體會體會,輕輕閉上眼睛,小朋友,你現在變了,就是小水珠了,你躺在搖籃裏,心情高興嗎?為什麼這樣高興?

試讀(高興)。

現在小水珠睜開亮晶晶的眼睛了,一定看到了好多,説説看到了什麼呢?請你説一説。

⑶(課件)大家看,小水珠正舒舒服服地躺在荷葉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這麼舒服的搖籃,讓我們和小水珠一塊再去感受一下吧!一起再讀讀這段話。

⑷表演讀。

六、指導寫字

1、讀生字:

是、朵、美

並組詞。

2、仔細觀察:

説説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3、老師範寫,學生練習。

4、展示台評議。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12個字,會寫“我、機、葉”三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課文中小動物喜歡荷葉的心情,再一次體會荷葉的美,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複習生字:

⑴齊讀生字。

⑵開火車讀。

⑶遊戲:

青蛙跳傘。

2、有感情朗讀第1、2兩節。

3、導入:

池塘裏的荷葉真美啊,小水珠喜歡它,把它當作了搖籃。還有好多小動物也喜歡它呢,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其它的小夥伴吧!

二、細讀課文,感悟體會

1、播放動畫課件:

小蜻蜓展開翅膀立在荷葉上;小青蛙蹲在荷葉上放聲歌唱;小魚兒在荷葉下游來游去。

學生在音樂聲中欣賞,自由説出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這幾個小夥伴。

教師引導:

它們在這一池荷葉中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呢?我們一起學習2~5自然段。

(課件出示課文內容)

2、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⑴自由讀3~5自然段:

看看你知道了什麼?

⑵學生讀後自由彙報知道的內容。

⑶再自由讀一讀:

想想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⑷學生充分質疑。

⑸4人小組合作學習:

討論解疑。

(教師參與討論)

⑹彙報交流:

教師適時利用課件的分段學習,輔助解疑,課件出示圖片理解歌台、停機坪。

⑺指導朗讀:

你最喜歡誰,選最喜歡的小動物讀一讀這一節,想想你讀懂了什麼,然後表演表演。

①指名讀。

②挑戰讀。

③想象讀,適時引導:

小蜻蜓在荷葉上休息夠了,又要起飛了,它要去幹什麼呢?

小魚捧起水花,在對我們説話呢?説了什麼呢?

④帶上頭飾表演讀,評議:

現在我們戴上頭飾就是了,讓我們也來做小青蛙、小魚、小蜻蜓,一起體會體會,輕輕閉上眼睛,小朋友,你現在變了,就是小蜻蜓展開翅膀立在荷葉上觀看美景;小青蛙蹲在荷葉上放聲歌唱;小魚兒在荷葉下快活地游來游去、你們心情高興嗎?為什麼這樣高興?

試讀(高興)。

學生上台表演讀。

三、拓展課文,實踐感知

1、還有好多的小動物也喜歡這美麗、可愛荷葉呢!瞧,它們倆會把荷葉當什麼?會怎麼説呢?

(課件出示小鳥和七星瓢蟲)

2、學生自由説。

3、小組討論:

還有哪些小夥伴會來,它們會對荷葉説什麼?

4、個別自由説。

5、你們要對荷葉説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自由説)

6、學習樂園:

讓學生了解荷花,增長知識。

課件出示資料:

荷花。

四、指導寫字

小朋友剛才欣賞了很美很美的圖片,讀了一篇很美很美的課文,那麼,你們還能寫出很美很美的字嗎?

1、讀生字:

我、機、葉

(課件出示)

2、你覺得哪個字最難寫?“我”請你先説説筆順,齊書空。老師範寫,學生跟寫

3、“葉”和“機”,觀察結構,説説要寫好這兩個左右結構的字,要注意什麼?

現在我們看看“葉”,怎樣擺才好看?

範寫,學生描紅,作業展示,評議。

出示“機”,説説要寫好這個字,你要提醒大家哪一筆?

注意機與朵的區別。

範寫,學生描紅,作業展示,評議。

五、作業菜單

任選一題:

1、畫畫寫寫:

荷葉是我的……

2、想想演演:

想想自己是個……,你想怎樣對荷葉説。

3、讀讀背背:

幼兒園小班語言的説課稿 篇二

一、設計意圖

《小烏龜上幼兒園》這個故事選自於小班上學期望整合(一),這一主題中,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烏龜、小青蛙、小鴨子、小雞為角色。講述了一隻小烏龜第一天上幼兒園的心情及所發生的事情,最終小烏龜能快樂地和同伴玩,融入到了集體當中的故事。

現獨生子女較多,其有較多的幼兒都是爺爺、奶奶帶,因此,都比較嬌氣;並且接觸外面的生活較少加上年齡較小,未離開過家長。因此,剛踏入陌生的環境中,難免會哭鬧得厲害。為了能使幼兒更快地適應新環境,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來安撫幼兒情緒,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大領域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1、認知上:理解故事內容,明白小烏龜為什麼要上幼兒園,並加深對小烏龜的認識。

2、能力上: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願意傾聽故事,體會和新朋友一起玩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目標中提到:願意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明白小烏龜為什麼要上幼兒園為重點。對於剛入園的幼兒來説情緒還未穩定,會有膽怯的心理。本次活動中的難點是: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活動準備

小烏龜、小青蛙、小鴨子、小雞頭飾。

五、活動過程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傳統模式、角色扮演遊戲及提問法。

1、傳統模式:主要使幼兒能認真傾聽故事內容。

2、提問法:幼兒認真傾聽過後,教師引導幼兒大膽地把故事內容説出來。

3、角色扮演:充分讓他們表現自己、大膽説話積極融入到集體當中。六、説學法:

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因此,我想通過角色扮演遊戲,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説話的機會。其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幼兒儘快適應新環境,從而喜歡上幼兒園,並且在輕鬆的氛圍中掌握活動重點、難點。

六、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説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着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説説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着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荷葉圓圓》優秀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荷、珠”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感受語言的優美。

3、體會荷葉給小夥伴帶來了歡樂,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點】

識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識記一些較難的字:搖、蹲、籃;

2、在朗讀中,感受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的快樂心情,發揮想象,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荷葉給大家帶來的快樂和夏天的美好。

教法:創設情境,朗讀感悟。

學法:讀一讀;找一找;想一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畫,讓我們一起看看吧!(大屏幕展池塘荷葉圖)

2、師:這荷葉多美啊!這是一張怎樣的荷葉呢?誰來説一説?

預設:生:綠油油的荷葉!師:“綠油油”用得好,關注到了荷葉的顏色,還有呢?

生:圓圓的荷葉!師:好,從荷葉的形狀來説的。你呢?生1:大大的荷葉!生2:惹人喜愛的荷葉!

3、師:好極了!看來你們都挺喜愛荷葉的,讓我們一起把荷葉的美讀出來吧。(大屏幕展示:荷葉圓圓的,綠綠的。)

師:讀得真好!老師聽出來了,荷葉又圓又綠。誰看到的荷葉比這位同學看到的還要圓還要綠呢?生齊讀:荷葉圓圓的,綠綠的。

師:這麼圓這麼綠的荷葉不僅我們喜歡,還有一羣小夥伴也很喜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荷葉圓圓》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美麗的荷塘,欣賞美麗的荷葉,感受夏天的情趣!(板書:荷葉圓圓,引導學生用形聲字的特點認讀識記“荷”,範寫“葉”)齊讀課題:14荷葉/圓圓。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首先請大家把課本翻到第62頁,自由朗讀課文,根據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

2方多讀幾遍。(生自由讀課文。)讀完的同學請你坐端正,用你的眼神來告訴老師。

1、要想讀好課文,首先要過字詞關,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這些詞語你們都會讀嗎?(課件出示)誰願意當小老師領着大家讀一讀。這裏面既有前後鼻音又有翹舌音,讀的時候要注意把它讀準。

2、瞧,調皮的小青蛙來了,你能讀出荷葉上的詞語,幫它跳過去嗎?

3、現在生字寶寶單獨拿出來,你還認識嗎?請小組互相檢查,把不會認的圈出來。(小組檢查,教師巡視)

剛才老師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這幾個字是比較難認的,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記住它吧。(分享識字方法,識記找出來的生字)

4、擴詞鞏固:大家的識字方法真多啊!為了獎勵大家,我們一起做個小遊戲。(出示爬山遊戲)

5、指導書寫“我”(觀察、範寫、練寫、同位互查、修改)

三、研讀課文,感悟表達

1、字詞關順利通過,同學們表現真好!現在我們把生字寶寶送回課文中,接讀課文,每人一個自然段。請大家邊聽邊思考:荷葉的小夥伴都有誰?(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順勢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圖貼在黑板上。)

2、在這四個“小夥伴”中你們最喜歡哪個小夥伴呢?請找到“它”所在的那個自然段讀一讀,然後讀給你的同桌聽!(老師巡視逐個指點學生。)

3、第2段。師:你們讀給了同桌聽,讀得非常的好,現在誰讀給老師聽聽?(大屏幕展示:小水珠説:“荷葉是我的搖籃。”小水珠躺在荷葉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指生讀。)

小水珠為什麼説荷葉是它的搖籃呢?(指生説,教師補充。)(師板書:搖籃。)(師板書:躺)老師也喜歡小水珠,我來讀一讀好不好?(加動作範讀)根據我剛才讀的,怎麼才能把課文讀好呢?(加感情,加動作)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4、第3段。師:多美的畫面啊,看到這一幕誰也迫不及待地飛過來了?生:小蜻蜓迫不及待地飛到了綠油油的荷葉上。

師:你能讀一讀嗎?(大屏幕展示:小蜻蜓説:“荷葉是我的停機坪。”小蜻蜓立在荷葉上,展開透明的翅膀。)指生讀。

師:讀得真好!請你做一個小蜻蜓飛翔的動作!

師:看,小蜻蜓飛起來像什麼?我彷彿看到了一架小飛機在空中飛翔,荷葉就是他的停機坪。(師板書:停機坪。)

師:“坪”字的左邊是“土”字旁,右邊是個“平”字,它的意思是一大塊空地。你們讀的時候要邊讀邊想象,要看見前面一大塊平地。再請只小蜻蜓給我們讀一讀?(指生讀)師:看到這麼美麗的畫面,讓我們情不自禁地想起大詩人楊萬里《小池》裏寫的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瞧!大詩人也是用的這個“立”字。(師板書:立)

師:就是因為大家都喜歡輕盈的小蜻蜓,讓我們起立一起來做一隻“小蜻蜓”。(生一邊做着動作一邊齊讀這句話。)

5、第4段。師:荷塘越來越熱鬧了,還有誰來了呢?生:小青蛙也被吸引來了。(大屏幕展示:小青蛙説:“荷葉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葉上,呱呱的放聲歌唱。)(指生讀)師:讀得很好,特別是最後一句。現在我們一起來想一想,青蛙的歌聲是怎樣的?生齊聲:呱呱地!

師:看看這個“呱”字,老師拿起課本,左邊是青蛙的嘴巴,右邊就好象是青蛙的叫聲,讀什麼?生齊聲:呱!

它把綠綠的圓圓的荷葉當成了自己的歌台。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小青蛙説。.。.。

(生齊讀,板書:歌台)

3師:青蛙把荷葉當成自己的歌台,你們想象一下青蛙在唱歌的時候是什麼姿態啊?生:兩條大腿彎曲着,蹲着唱歌的。

師:好,有一個詞用得非常準確,就是“蹲”!當我們蹲着的時候我們的腿就要彎曲,所以這個蹲是什麼旁啊?生齊聲:是“足”字旁!(板書:蹲)

師:讓我們一起做只愛唱歌的小青蛙,一起讀一讀!(生齊讀。)

6、第5段。師:同學們,嘹亮地青蛙的歌聲還引來了誰?它又是怎麼喜歡荷葉的呢?誰來讀一讀?(大屏幕出現:小魚兒説:“荷葉是我的涼傘。”小魚兒在荷葉下笑嘻嘻地游來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指生讀)

師:小魚兒把荷葉當作什麼?生齊答:涼傘(師板書:涼傘)

師:小魚兒在涼傘下面幹什麼呀?

生1:它們在做遊戲。生2:它們快樂地游泳。生3:它們在捉迷藏。

師相機板書:遊

師:小魚兒自由自在的在荷葉下快樂地玩耍,尾巴搖來搖去,發出“嘩嘩”的水聲。小魚兒心情怎麼樣?能把它讀出來嗎?(指生讀後評價)

師:這條小魚兒笑嘻嘻的,還有哪些小魚兒也笑嘻嘻的,讓我們笑嘻嘻地齊讀這段話。(生齊讀)

7、拓展。師:多美的荷葉啊!荷塘裏一定還有很多荷葉的好朋友。在它們的眼裏荷葉又變成了什麼呢?它們又是怎麼説怎麼做的呢?(大屏幕展示:説:“荷葉是我的。”在荷葉。)(生思考片刻後,指生回答。)

生1:小蝌蚪説:“荷葉是我的雨傘。”小蝌蚪躲在荷葉上,很高興的游來游去。

師:説得真好!特別是句子用了一個“躲”字。還有誰?

生2:小魚兒説:“荷葉是我的秋天。”小魚兒在荷葉底下,歡快地蕩起了鞦韆。

師:説得多像是美麗的童話故事啊!想象力真好!還有誰?

生3:水蟲説:“荷葉是我的遊樂場。”水蟲高興的在荷葉上走來走去。

師:比喻真好,把荷葉比作了“遊樂場”!還有誰?

生4:荷花説:“荷葉是我的夥伴。”我每天和它聊天、嬉戲。

師:會學習的孩子總是把學過的課文背下來,把知識存進了大腦銀行裏了,等我們寫話的時候呀,可以把它們從銀行裏取出來。下面請同學們起立,讓我們邊表演邊讀,會背的就背,不會背的可以看着大屏幕!(生一起表演讀。屏幕出示課文。配樂)

師: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希望你們永遠記住這美麗的荷葉,這美麗的課文。下課!板書:

幼教五大領域説課稿 篇四

一、説教材

《做錯事不找理由》是共同生活教材中大班社會交往主題單元中的內容。在此之前,幼兒已經學習了找朋友、願意與人交往等內容,這為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節內容在能與同伴友好相處以及社會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綱要》中也指出:幼兒園要從小培養幼兒"能説真話,能比較自覺地控制行為"。所以,在活動"做錯事不找理由"中,我將以故事為載體,以幼兒生活中常見問題為切入點,通過作品分析、判斷交流等多種形式,讓幼兒在幫助小熊解決問題的情境中,在對生活中常見問題的判斷分析中,在快樂的遊戲中,知道犯錯誤不找理由,只要敢於承認,並能真誠的道歉、努力的改正或者做出彌補,就可以得到別人的諒解。學好這個內容為學好以後的社會性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結構及社會性發展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要講真話,做錯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責任是一種誠實的行為

2、能力目標:能對生活中不誠實的行為進行評價,做到犯錯誤後主動承認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喜歡做誠實的好孩子,感受誠實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三、説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幼兒園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要講真話,做錯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責任是一種誠實的行為。所以將本條目標作為活動的重點。

重點的依據:大班階段是誠實這一社會性品質培養的關鍵時期,只有掌握了幼兒由於社會經驗不夠豐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欠缺,在犯錯後往往不知所措。因此讓孩子瞭解犯錯後一些正確的解決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能對生活中不誠實的行為進行評價,做到犯錯誤後主動承認。

難點的依據:要對生活事件進行判斷並説明理由,既需要藉助自身已有生活經驗,又需要靈活運用活動中獲得的新經驗,同時自己的想法又要清楚表達,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和經歷。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説教法

大班階段是幼兒誠實這一社會性品質培養的關鍵時期。在生活中我們常會發現大班幼兒犯錯誤後推卸責任、找藉口的現象,這就是不誠實的現象。而對幼兒來説問題就是教育的切入點,通過學習使孩子成為一個真正誠實之人,為一生奠定良好的品質基礎,同時也體現了《綱要》的規定。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幼兒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

2、移情體驗法

移情是幼兒在覺察他人情緒反應時所體驗到的與他人共有的情緒反應,以此引發的情感共鳴。"做錯事"這個話題本身是幼兒並不願意面對的,但通過故事情境的創設,以小猴犯錯後的做法和心理感受引發討論,因此懂得做錯事並不可怕,知道正確的解決就會得到別人諒解。

3、生活再現法

社會性活動應儘可能的為幼兒創設一個相對真實的情境,從而激發他們的真情實感,並以此來指導生活實踐。在"評一評喜歡誰"遊戲中,我運用設置生活情境的形式,將幼兒的生活場景重新的呈現出來,能幫助幼兒產生真實的情感體驗。

4、集體討論法

針對提出的問題,組織幼兒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5、情感浸潤法。

社會性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我努力將自己的教育意圖滲透在情境之中,通過設問、追問、判斷討論、以及與幼兒之間的積極互動,以情激情,以情染情,讓幼兒的情感自然流露,達到寓教於樂,寓教於行的教育效果。

五、説學法

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在對幼兒進行目標培養時,主要採用了感知體驗法、猜測討論法、判斷分析法、總結反思法等

六、説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設計情景,導入新課:(2分鐘)

活動一開始我會出示故事《站隊的時候》的圖片,直觀形象的教具能將幼兒一下子帶入情境之中。我會這樣進行引導:"小朋友看,圖片上都有誰啊?"、"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們都發生了什麼事情啊?"以此激發幼兒去認識、瞭解這個故事的願望。

2、講述故事"戰隊的。時候",引起幼兒思考,讓幼兒知道做錯事應該怎樣做:(13分鐘)

《站隊的時候》這個故事講了:小猴子在排隊的時候將小兔子頭上漂亮的蝴蝶結給拽了下來,但小猴子犯錯卻不承認,將錯誤推卸給後面的小貓的故事。

為了更好的落實活動目標,我將此故事分為了不找理由、改正錯誤、彌補錯誤,三個遞進的教學層次。

第一層。我會結合課件講述故事第一部分,引導幼兒思考:故事中都有誰?誰把小兔子弄哭的?小朋友覺得是小貓做得嗎?誰能説出真相來幫助小貓?隨後根據幼兒的回答情況進行小結:做錯了事情不能撒謊,要講真話。

第二層。繼續結合課件內容講述故事第二部分,與幼兒討論:"小猴子這樣做對不對?"、"如果不對,哪裏做得不對?""你會跟小猴子説什麼?",通過這些提問讓幼兒進一步認識到:做錯事後,要勇敢的承認錯誤,不找藉口,不推卸責任。

第三層。通過提問,強化主題。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感受小貓的心理體驗:"如果是你,發現好朋友因為自己的錯誤而傷心難過,你的心情會怎樣?""如果你是小猴子,你要對小貓説什麼?"引導幼兒懂得:做錯了事情,還應該努力的做出彌補,來得到別人的原諒。

在這個環節中,故事中的小猴子就像小朋友生活中的自己,小猴子犯的錯誤也是小朋友經常會碰到的,運用移情體驗教學法,能夠很好的落實本次的活動的重點。

3、通過組織幼兒評一評,喜歡誰,引導幼兒對生活中小朋友的行為做出判斷評價。(7分鐘)

社會活動應該從生活中來,再回歸到生活中去,這不僅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也體現了社會性教育的生活化原則。在此環節中,我運用生活再現法,將幼兒生活中常常會犯的錯誤以及他們面對錯誤的行為再現下來,通過評比的方式,引導幼兒做出正確的評價,可以解決活動目標中的難點。

首先,我設置兩個生活情境:情境1是小剛沒有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找理由:"是我媽媽忘了,和我沒有關係。"情境2是小明不想吃胡蘿蔔,找到老師:"我爸爸不讓我吃胡蘿蔔,可以少盛一點嗎?"然後引導幼兒判斷兩種情境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對還是錯,並説出理由。在這過程中我會對幼兒進行及時的引導。

4、幼兒相互交流,勇敢説出自己的犯錯經歷,感受誠實給自己帶來的快樂。(5分鐘)

通過參與前面幾個環節的活動,幼兒已能初步懂得做錯事沒關係,只要正確對待是可以得到別人諒解的。此時組織幼兒相互討論"小朋友有沒有犯過錯誤?""犯了錯誤你是怎麼做的?"讓幼兒進一步指導做錯事情不找理由是誠實的孩子,起到鞏固教育效果的作用。

5、課外延伸:

讓幼兒回家後像爸爸媽媽講述自己犯錯誤找理由的事情,求得爸媽的原諒。第二天來園交流討論,起到一個鞏固提高的作用。

七、小結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綱要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增有減。例如:我將教材中視頻播放這一環節取消,而設置了課外延伸,讓幼兒回家跟爸爸媽媽講述自己犯錯誤推卸責任的事情,求得爸媽的原諒。第二天來園進行交流,以達到鞏固的效果。否則課堂內容過多容易使幼兒接受不了,從而使課堂內容流於形式。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一)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二)組織學生探究知識並形成新的知識

我從幼兒的生活體驗入手,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幼兒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

也正是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會"了,而且"懂"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八、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幼兒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小夥伴》習題設計 篇五

佚名

今天學習《小夥伴》這一課,主要是描寫了小夥伴之間發生的事情,按理説學生應該感興趣,但是,不知道是天氣炎熱沒心情,還是我的教學設計、甚至是我自己的心情的問題,總之,整個課堂叫我鬱悶。

很快按要求“完成”教學任務了,我也在心裏喘了一口氣。

最後討論:你在平時有沒有對小夥伴有過幫助?只時候好像氣氛有所高漲。

交流:

“我幫住過陳芳芳,她有一次沒有本子了,我借給了她。昨天我上美術課沒帶彩色筆,她也借給了我。”

類似的例子很多。。。。。。。

這時小胖子韋檣興奮的舉手要求發言,我説:“韋檣,你説説你是怎麼幫助小朋友的

他神氣得説:“前天班長被1(3)的人打了,我去幫他打人,我上去哈的一聲,給了那個人一拳,他被我打哭了,哈哈~~”

他連説再比劃,同學們哈哈大笑。

我猛地想起來了,前幾天的一個課間,我在教師準備上連堂的語文課。突然一個滿頭大汗、氣勢洶洶的男孩子衝進來,用手指着我鼻子説:“你!!管好你班的肥仔。”我當時被氣死了,我教書十幾年了,還是第一次被學生子着鼻子指責。我很生氣,把他扣在我班,請班主任領人。鬧得很不愉快,這小子還敢在這時舊話重提,竟然把一件打架事件,渲染成“英雄在世“!!

我的火氣又衝上來了:“你還真不錯啊,作了一件這麼驚天動地的事情,看來是要表揚你了,對吧?”

這時同學們炸開了鍋,有的大喊“不能表揚。”他的狐朋狗友都在叫“不表揚也不能批評,我們1(2)班不能挨人家打!”

看着不解風情的孩子們,我委屈的鼻子發酸,不爭氣的眼淚在打轉。我在心裏告訴自己“要堅強,不能哭給他們看。”我轉過身子,把眼淚擦去,説:“請安靜!”

“我安靜”。

“同學們,韋檣幫班長去打架這件事到底對不對?説出理由,先小組討論。”

“我覺得不對,打架是不對的。”

“我也覺得不對,班長也不對,應該報告老師才對。”

還有個學生説:“韋檣,你知道你幫人打架可以説一個詞語嗎?我告訴你,就是叫做借刀殺人。”

韋檣不服:“什麼借刀殺人阿,我就是用手打了他,根本沒拿刀啊。”

“哈哈,你連借刀殺人都不懂,你還當什麼英雄好漢?我的意思是説你本來和那個同學不好,你有機會報仇的。”

韋檣反駁“不可能,我原來根本不認識他,抱什麼仇嘛。”

又開始神侃了,我説:“行了,韋檣,我不想説你了,你自己説説吧。”

他説“我知道我不對,可是我就是想去幫忙的。我知道我不用打他,我可以講道理給他聽,要不告訴老師。我就不會給老師找麻煩了,對不起,老師!”

忍了好久的眼淚就這樣輕易決堤,百感滋味湧在心頭。

《小夥伴》教案設計 篇六

【課前透視】

這是一個童趣盎然的小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小夥伴”,多麼親切的稱呼呀!課題一下子拉近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作者有意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 春遊為題材,事故時深受學生的喜愛。故事從春遊那天的午餐講起,當小夥伴們發現瑪莎不吃午餐時,都從不同的方面表示了關心。有的關心沒有午餐吃將是很難受的事,有的關心揹包可能丟在哪裏,而安東把一大半面包放在瑪莎的手裏,他關心的是瑪莎需要吃午餐了。這些正是孩子們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作者的匠心所在:寓抽象的道理與生動的故事中,讓學生在讀故事、作比較中體味到要用實際行動給予別人最需要的幫助這個道理。

當今的國小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受盡寵愛,他們不懂得如何關心他人。但是單純的説教往往會事與願違。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個深受學生歡迎的小故事,通過討論、反覆朗讀、聯繫生活談感受等手段,引導學生在讀着自己喜愛的故事中產生了與幫助他人的願望。

【教學目標】

1、人是“早餐、丟失”等13個生字,會寫“問題、中間”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進入角色朗讀。

3、對自己感興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4、又樂於幫助他人的願望和行動。

【教學重點】學習進入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信息資料】掛圖、小黑板、生字卡。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

同學們,你們一定有許多小夥伴,説説你們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 (學生自由交談)今天我們再來認識幾個小夥伴,讀一讀它們之間發生的故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提問題。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28課《小夥伴》。(板書課題,齊讀)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抓住重點)

⑴ 都有誰?

⑵ 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⑶ 讀了故事我明白了……

〖對話平台〗

一、自學: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本課的生字,把帶有生字的詞語、句子讀幾遍。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生字學會。説説你已經知道了那些認字的好辦法。

二、識字:

1、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糾正字音。

2、小黑板出示13個要求認讀的生字,並加上圖標“我會認”,一搶答的方式讀生字。

3、這些生字你以前認識嗎?説説你是怎樣認識的。

(生活是學生識字的大舞台,很多字學生不是在課本中認識的。如:“公共”兩個字,學生可能會説:“我在車站等車的時候就認識了‘公共汽車’四個字”。“‘糕’ 字是在我過生日時從媽媽給我買的生日蛋糕的盒子上認識的。”商標、廣告、電視字幕都是學生識字的活課本,課堂上讓學生交流師資途徑,意在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

4、不認識的字你使用什麼好辦法記住的?

三、鞏固:

1、讀生字卡片上的字,並組詞。

2、小黑板出示由生字組成的常用詞語,並選擇你喜歡的詞語練習説話。

早餐、銅礦、糟糕、蛋糕、粗細、丟三落四、大概、共同、汽油、日記、保安、管理、夾竹桃

四、初讀:

1、這麼快就認識了這麼多生字。同學們我們現在該做什麼了?(把課文讀熟,解決部分問題。)

2、小組合作、互相幫助,把課文讀熟練。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讀,哪個小組同意我去?

(教師放下架子,把自己當作班級的一分子和學生一起讀書,這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帶給學生的是心的愉悦,學生怎能不把自己當作學習的主人呢?)

3、課前我們提了許多問題,通過讀書你明白了哪些問題?

五、寫字:

1、課件出示“問、間”兩個生字,引導學生觀察,説説你給發現了什麼?

2、教師範寫其中的一個字,學生根據第一個字的寫法,自己練習寫另一個字。

3、“小小書法家”比一比,看誰的字寫得漂亮。(展示寫字成果,使學生獲得一種成就感。)

第二課時

〖對話平台〗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瑪莎、維加、安娜、安東四位小夥伴,這節課,我們扮演這四位小夥伴,表演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

二、朗讀:

1、分配角色。誰願意表演“瑪莎”?誰願意表演……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會全身心地投入。)

2、指導朗讀。要想表演得逼真,首先要讀好人物的對話。

⑴ 學生根據自己扮演的角色,讀相應的語段。

⑵ 師生評價,教師相機進行指導。

⑶ 教師範讀,學生再練讀。

(朗讀指導重在引導學生去進入角色評估為品味,設身處地去想,假如我就是瑪莎、安東,這件事就發生在我身邊,我該怎樣説?只有這樣,才能讀出味、讀出形、讀出神,切不可進行純技術性的朗讀指導。)

3、議一議。三個小夥伴是怎樣關心瑪莎的,誰做得好?為什麼?

三、表演、評價:

1、小組同學合作練習表演。(小組可分工:導演、演員、動作設計等。)

2、表演。(評出優秀導演、優秀演員、最佳動作設計獎等獎項。)

四、寫字:

1、把“夥、伴、共、汽”4個字貼在黑板上,想一想,我們以前寫過類似這樣的字嗎?

2、學生根據已有的寫字積累,自己練習獨立寫字。

3、展示寫字成果,評價學生寫字。

五、練習:

1、回讀全文。

2、寫出帶有“門字旁”和“單人旁”的字。

3、實踐活動。這個故事所講的情況你遇到過嗎?當時你是像誰那樣做的?今後應該怎樣做?我們班裏有哪些同學像安東?

六、建議:

課文篇幅較長,要求認讀、會寫的字又很多,教學時,可隨文識字,把識字任務分散開,每課時都要讀讀課文,識識生字,寫寫字,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靈活處理教學內容。

《小夥伴》教案設計 篇七

教材分析

《小夥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28課的教學內容。

課文以國小生比較喜歡的春遊活動為題材,寫了春遊時瑪莎丟失揹包後,幾個小夥伴對待這件事的不同態度。故事從春遊那天的午餐講起。當小夥伴們發現瑪莎不吃午餐時,都從不同方面表示了關心,但哪種關心是瑪莎此時最需要的呢?教學中,讓學生通過閲讀、比較、感悟,就會懂得:要用實際行動給予別人最需要的幫助。這個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童趣盎然,文字淺顯易懂,適合一年級學生學習。教學中還應讓學生掌握生字新詞,在讀中強化對新詞的感悟和運用。

學生分析

由於我校地處城鄉結合處,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的知識經驗、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存在着較大的差異。一部分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對事物有自己一定的見解,也樂於與人交流;一部分學生只能初步認識一些客觀事物,用一些零碎的、不規範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甚至連朗讀課文都有困難。在教學中,教師應力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他們不同的學習需求。

設計理念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的身心特點,我創設了讓文中人物瑪莎帶學生們一起春遊這一情境,使學生們置身於故事中。讓學生在良好、愉悦的狀態中讀、想、説、問、議、演,從而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發展思維。

教學目標 

1.認識“餐、丟”等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

3.理解課文內容,有樂於助人的願望,並懂得用行動去關心別人。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

1.師:你們每天在一起學習、生活,都是親密的好夥伴,今天我們再來認識幾位外國的小夥伴,好嗎?這幾位小夥伴,就在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裏,齊讀課題。

2.播放課件:瑪莎高興地走來,説:“嗨!你們好,我是瑪莎,很高興認識你們!真巧,我們今天要去春遊,你們和我一塊兒去吧,好嗎?”

二、初讀課文。

1.師:借拼音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圈出文中的生字,把它們和在文中連成的詞一塊兒多讀幾遍。

2.字詞教學。

(1)小老師帶讀(有注音),想帶讀哪個就讀哪個。

(2)開火車讀(有注音)。

(3)集體讀(無注音)。

3.學生自由讀課文,給自然段標上序號,並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三、讀懂課文。

1.學生邊讀邊觀察插圖,想想圖中誰是瑪莎、誰是維加、安娜和安東。

2.(貼人物圖)指名上台找小夥伴,並説説是怎麼知道的。

3.師:認識了小夥伴,我們一塊兒去春遊吧(播放課件),小夥伴們去春遊,欣賞春天的美麗景色。中午,大家都在吃午餐,只有瑪莎站在一旁。

4.“瑪莎怎麼了?”結合學生答問,指導讀好瑪莎説的話。

5.“小夥伴們是怎麼關心瑪莎的?”(點擊課件)結合學生答問,分別訓練朗讀維加、安娜、安東的話,相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該環節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學生願意説哪個小夥伴,就讀哪個小夥伴的話或哪一部分,並由學生自己評議讀得怎樣,該怎樣讀,想讀的都來讀一讀。讓學生在互相學習中體會小夥伴們從不同方面給予瑪莎的關心,也加強了對一些新詞的感悟和運用。】

例:學生答安娜關心瑪莎的部分。點擊課件,展示瑪莎説的話,指名讀、評議,並用句中“丟”字組詞、説一句話,説説與“粗心”、“忘記”意思相反的詞,想讀的齊讀。

6.師:你們最喜歡誰,為什麼?請同桌交流。

7.分角色讀課文。

(1)四人小組讀,老師參與。

(2)集體分角色讀。

四、質疑問難。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讓他們自己討論解決。

2.四人小組討論:維加和安娜看到安東把麪包分了一大半給瑪莎後,他們會怎麼想、怎麼做?

五、拓展活動。

1.師:你們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用行動關心過別人?

2.四人小組演一演自己助人為樂的事,也可演今後打算採取怎樣行動。

3.播放課件:瑪莎表示今後要像大家一樣用行動去給別人最需要的幫助,並向大家告別。

附:

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主角

《小夥伴》一文中的人物和小夥伴之間發生的事,學生非常感興趣。教學中,學生在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到小夥伴們從不同的方面對丟失揹包後的瑪莎的關心。誰的關心是瑪莎此時最需要的呢?我提出了一個極簡單的問題:“你們最喜歡誰?”

“安東!”

“我喜歡安東!”

……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一邊高高地舉起小手,一邊興奮地大聲説自己喜歡安東。是啊,學生對安東將自己一大半的麪包分給瑪莎這一行為,都從內心給予了認可,他們幼小、純真的心靈都被這一行為所感動。

“為什麼呢?”我接着問道。這一問,不少同學的手收了回去,有的望望周圍同學,有的又將目光轉到課本上,有的笑着看着我,想説些什麼,可又沒有勇氣站起來,只有幾位同學的手仍然高高地舉着。這一場景與我備課時預想的差不多。因為此時學生通過閲讀,只是很直觀地感悟到安東助人為樂的行為是美好的,但如果讓他們站起來用語言描述,還存在着一定的困難。他們需要有一段時間來組織語言。於是我笑着説:“這樣吧,先把你們的想法説給同桌聽,待會兒再説給大家聽!”這一下可熱鬧了,學生都嘰嘰喳喳地説開來。不一會兒,不少同學的手又陸續舉了起來。

“請你先來説説看!”我示意一位平時不太愛説話但今天舉起手的學生。

她站了起來。“我最喜歡安東,因為他助人為樂,”她想了一會兒接着説:“我覺得他做得最好。”

“今天我們××同學第一個站起來,説出自己的想法,真不簡單!請坐!”受到我的表揚,她高興地坐了下去。許多隻小手又迫不及待地舉了起來。

“我也喜歡安東!”一位學生站起來説:“因為他知道瑪莎這時候肚子一定很餓了,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麪包掰了一大半給瑪莎吃!”

瞧這些學生多會分析!看着還有不少高舉的小手,我想,此時我再説些什麼不就是多餘了嗎?讓他們各抒己見吧!

“我覺得安東做得好!”另一位同學接着説,“因為維加和安娜光説那些話根本沒有用,瑪莎肚子還是餓啊!只有安東把自己的麪包給了瑪莎吃!”

“對!”還沒等剛才那位同學坐下去,一位男生就激動地站起來説:“要説維加和安娜也很自私,他們光説那麼多,卻不把自己的東西給瑪莎吃,只有安東用了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了瑪莎!”

“自私?!”我不禁驚歎他的獨特見解,在他稚嫩的心靈裏,維加和安娜沒有“慷慨解囊”相助,就是自私!

“老師,我有不同意見!”另一位同學急着站起來説:“維加和安娜説那些話,也是在關心瑪莎啊,怎麼能説他們是自私呢?”

看到學生都這樣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我真的很激動。每個學生都根據自己不同的生活經驗對這個故事中的人和事有着各自的情感態度,但大方向都是一致的:安東做得最好。只是在對維加和安娜這兩個人物的看法上產生了分歧,做出了各自不同的判斷。經過剛才那番小小的辯論,不少學生都瞪大眼睛望着我,我想,該是我站出來協調的時候了。於是,我笑着説:“你們説得都很好,想聽聽吳老師的意見嗎?”

“想!”

“我認為維加和安娜用語言去關心瑪莎,也是一種關心,只是沒有像安東那樣用行動去關心瑪莎,更能幫助她解決眼前的困難!”我説。

“對!”我的話一説完,學生都表示了贊同,我又注意看了看剛才説維加、安娜自私的那位男生,他也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接着,我讓學生小組分角色讀小夥伴們的對話,自己也參與其中,與學生一塊兒,聲情並茂地朗讀了課文。

為了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在分角色朗讀後,我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明白或想問的問題。一位女生站起來問道:“瑪莎接過安東的麪包會説些什麼呢?”

多好的問題,這是對文本的延伸啊!於是我高興地説:“你問得真棒,作者沒有想到的問題都被你想到了!”這位女同學滿足地坐了下來,許多同學立即舉起手來。

一位男生站起來,晃動着小腦袋充滿感情地説:“瑪莎接過麪包會説:‘謝謝你,安東,我真是感激不盡啊!’”

“喲,瞧這位小瑪莎多會説話呀!”我讚揚道:“感激不盡這個詞用得太好了!”大家都向他投去欽佩的目光,他自豪地坐下。

“老師,我也有一個問題。”可能是受到剛才那個問題的啟發,另一位同學也站起來説:“安東給了瑪莎麪包,維加和安娜他們會怎麼想呢?”

“了不起!這問題問得真有水平!”我讚賞地説。對啊,維加、安娜看到安東把麪包分給瑪莎後會怎麼想、怎麼做呢?為什麼不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展開討論,進一步發散思維呢?於是,我臨時改變教學計劃,組織學生圍繞這一問題進行討論。

學生又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有的説:“維加和安娜會想:哎呀,我怎麼就沒想到把自己的食物分給瑪莎吃呢?”

有的説:“維加和安娜看到安東這樣做,他們也會把自己的食物拿出來給瑪莎吃。”

還有一位男生説:“維加和安娜會想,以後我要像安東那樣用行動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解決困難。我還不能再像瑪莎那樣粗心了!”瞧他多會想,不僅學會了怎樣關心別人,還總結了瑪莎的教訓,不能粗心。

這樣一來,學生從自我出發去感受與體驗課文,提出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激活了探究意識與創造思維。

至此,學生通過自己閲讀、比較、感悟、交流、質疑、解疑,已經完全懂得了故事中藴含的道理:要用實際行動給予別人最需要的幫助。我順勢問道:“你們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用行動關心過小夥伴的事呢?”

“有!”許多同學激動地舉起了小手。

“昨天上美術課,紅色油畫棒用完了,我就主動把我的拿給她用了!”一位女生説。

“那天下課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腿摔破了,我和把他背到老師辦公室的。”一位男生説。

看到許多學生都想表達自己如何關心、幫助小夥伴,我非常高興,但如果讓他們每個人都站起來説,首先時間上就不允許。於是我説:“這樣吧,請你們四人小組演一演你們助人為樂的事。以前沒有關心過別人的同學,也可以演一演今後你打算怎樣做。”

這一下更熱鬧了,學生盡情地説着、演着,每一個學生都成了主角,上演着一幕幕發生在他們自己身邊的故事,情感在此得到昇華。

評析(楊曉恬)

《小夥伴》這篇課文以春遊為題材,寫了春遊時瑪莎丟了揹包以後,幾個小夥伴對待這件事情的不同態度。

故事童趣盎然,它用兒童的視角觀察兒童的生活,揭示了兒童的豐富的情感世界,一年級學生大多喜歡讀。根據本文的特點,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已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問題,掌握規律,以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架設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的平台,使教學過程 成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理念。

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本案例中,從情境導入  到初讀課文,到質疑問難、拓展活動,每個教學環節都滲透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理念。教師用多媒體畫面、貼圖、充滿激情的話語、表演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 中,教師十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學習方式來學習,如,在“字詞教學”中,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想帶讀哪個就讀哪個”;在初讀課文後,讓學生“選擇你最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等等。教師關注着每位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好奇的問題,自信地讀和説,盡情地去體驗,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慾望,積極、愉快地參與學習。

二、以“讀”為主線,落實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

朗讀是本案例的教學目標 之一,也是本案例的教學重點。教學活動中將“讀”的練習貫穿在整個過程,通過讀一讀、説一説、議一議、演一演等活動環節,學生由“讀通課文——讀懂課文——會讀課文”,經歷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培養了良好的語感,也感悟了課文中藴含的情感及道理。為了讓學生讀懂課文,本案例設計了多種讀的方法,如,邊讀文邊看圖,分角色讀,指名讀,集體讀,四人小組讀,師生共同讀,等等,並在讀後評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這樣的“讀”落實了語言實踐過程,使整個課堂活了起來。

三、本案例有機地進行了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的整合。

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了情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畫面中優美的自然風光,小夥伴美好的心靈,激活了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使他們對課文中的人物和事件產生了深刻的感受,喚起了他們對高尚情操及高尚行為的追求。

文中人物瑪莎在多媒體畫面中多次出現,讓她帶學生一起去春遊,並讓她和學生直接對話,把他們帶入情境中,這樣的設計使學生感到了“瑪莎”就是自己的小夥伴,就是小朋友的當中的一員,讓學生從內心認可這一角色,從而產生了較佳的學習心態,輕鬆愉快地參與學習。教師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靈活運用多種策略,有機地將信息技術和語文學科進行了整合,優化了語文課堂教學。

當然,在教學中還有一些不夠完善之處,如,在朗讀中,學生對課文的體驗和感受是存在着差異的。因此,在朗讀時,不應該要求一致,應該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語氣、語調和情感處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