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朱自清簡介全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5W

朱自清簡介全新版多篇

人物軼事 篇一

名字由來

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報考北京大學時改用的,典出《楚辭 ·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潔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選“自清”作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勵自己在困境中不喪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同時還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韓非子·觀行》“董安於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意為弓弦常緊張,性緩者佩弦以自警。

朱自清《白採》原文 篇二

盛暑中寫《白採的詩》一文,剛滿一頁,便因病擱下。這時候薰宇來了一封信,説白採死了,死在香港到上海的船中。他只有一個人;他的遺物暫存在立達學園裏。有文稿。舊體詩詞稿,筆記稿,有朋友和女人的通信,還有四包女人的頭髮!我將薰宇的信念了好幾遍,茫然若失了一會兒,覺得白採雖於生死五所容心,但這樣的死在將到吳淞口了的船中,也未免太殘酷了些——這是我們後死者所難堪的。

白採是一個不可捉摸的人。他的歷史,他的性格,現在雖從遺物中略之梗概,但在他生前,是決少人知道的;他也絕口不向人説,你問他他只支吾而已。他賦性既這樣遺世絕俗,自然是落落寡合了;但我們卻能夠看出他是一個好朋友,他是一個有真心的人。

“不打不成相識,”我是這樣的知道了白採的。這是為學生李芳詩集的事。李芳將他的詩集交給我刪改,並囑我作序。那時我在温州,他在上海。我因事忙,一擱就是半年;而李芳已因不知名的急病死在上海。我很奧悔我的徐緩,趕緊抽了空給他工作。正在這時,平伯轉來白採的信,短短的兩行,催我設法將李芳的詩出版;又附了登在《覺悟》上的小説《作詩》的兒子》,讓我看看——裏面頗有譏諷我的話。我當時覺得不應得這種譏諷,便寫了一封近兩千字的長信,詳述事件首尾,向他辯解。信去了便等回信,但是杳無音信。等到我已不希望了,他才來了一張明信片;在我看來,只是幾句半冷半熱的話而已。我只能以“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自解,聽之而已。

但平伯因轉信的關係,卻和他常同函扎。平伯來信,屢屢説起他,説是一個有趣的人。有一會平伯到白馬湖看我。我和他同往寧波的時候,他在火車中將白採的詩稿《羸疾者的愛》給我看。我在車身不住的動搖中,讀了一遍,覺得大有意思。我於是承認平伯的話,他是一個有趣的人。我又和平伯説,他這篇詩似乎是受了尼采的影響。後來平伯來信,説已將此語函告白採,他頗以為然。我當時還和平伯説,關於這篇詩我想寫一篇評論;平伯大約也告訴了他。有一會他突然來信説起此事,他盼望早些見着我的文字,讓他知道在我眼中的他的詩究竟是怎樣的。我回信答應他,就要做的。以後我們將此文完篇;他卻已經死了,看不見了!他暑假前最後給我的信還説起他的盼望。天啊!我怎樣對得起這樣一個朋友,我怎樣挽回我的過錯呢?

平伯和我都不曾見過白採,大家覺得是一件缺憾。有一會我到上海,和平伯到西門林蔭路正興裏五號去訪他:這是按着他給我們的通信地址去的。但不幸得很,他已經搬到附近什麼地方去了;我們只好嗒然而歸。新正興裏五號是朋友延陵君住過的:有一次談起白採,他説他姓童,在美術專門學校唸書;他的夫人和延陵君是朋友,延陵夫婦曾借住他們所賃的一間亭子間。那是我看延陵時去過的,牀和桌椅都是白漆的;是一間雖小而極潔淨的房子,幾乎使我忘記了是在上海的西門地方。現在他存着的攝影裏,據我看,有好幾張是在那間房裏照的,又從他的遺扎裏,推向他那時還未離婚;他離開新正興裏五號,或是正為離婚的緣故,也未可知。這卻使我們事後追想,多少感着些悲劇味了。但平伯終於未見着白採,我竟得和他見了一面。那是在立達學園我預備上火車去上海前的五分鐘。這一天,學園的朋友説白採要搬來了;我從早上等了好久,還沒有音信。正預備上車站,白採從門口進來了。他説着江西話,似乎很老成了,是飽經世變的樣子。我因上海還有約會,只匆匆一談,便握手作別。他後來有信給平伯説我“短小精悍”,卻是一句有趣的話。這是我們最初的一面,但誰知也就是最後的一面呢!

去年年底,我在北京時,他要去集美作教;他聽説我有南歸之意,因不能等我一面,便寄了一張小影給我。這是他立在露台上遠望的背影,他説是聊寄佇盼之意。我得此小影反覆把玩而不忍釋,覺得他真是一個好朋友。這回來立達學園,偶然翻閲《白採的小説》,《作詩的兒子》一篇中譏諷我的話,已經刪改;而薰宇告我,我最初給他的那封長信,他還留在箱子裏。這使我慚愧從前的猜想,我真是小器的人哪!但是他現在死了,我又能怎樣呢?我只相信,我如愛墨生的話,他在許多朋友的心裏是不死的!上海,江灣,立達學園。

(原載1926年10月5日《一般》第10號第2期)

《背影》 篇三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着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説,“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閒。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唸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説定不送我,叫旅館裏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甚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説,“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伕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着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説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裏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裏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直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我説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説,“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着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橘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説,“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説,“進去吧,裏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那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着我,惦記着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説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1925年10月在北京。

朱自清簡介 篇四

兩次婚姻:

武仲謙

武仲謙(1898年—1929年),江蘇揚州人,在揚州長大。是名醫武威三的'女兒,朱自清先生的第一位夫人。1916年與朱自清先生結婚。她屬於那種中國傳統式的典型的賢妻良母型的女性,婚後與朱自清先生生活了12年。10多年的夫妻生活中,武氏整日為丈夫與兒女們操勞,又時常拖兒帶女逃避戰亂,積勞成疾,於1929年因患肺病不治而去世,年僅31歲。武氏生育兒女6個。長子朱邁先,其後依次是長女朱採芷、次女朱逖先、次子朱閏生、小女朱效武、小兒朱六兒。朱六兒只1歲就夭折了。對於前妻武仲謙,朱自清先生一直充溢着對她真摯的情愛。在她去世三年後,朱自清先生在自己新婚三月之際所寫的《給亡婦》一文,就是一曲朱自清先生與武仲謙的愛情頌歌。

陳竹隱

1932年暑期,經人介紹,朱自清和陳竹隱在北平訂婚;是年8月底,朱自清赴歐洲遊學。從朱自清旅歐期間的日記可以看出,那時朱自清總以為自己年齡偏大,孩子又多,怕陳竹隱有顧慮,因而常常為不能及早收到陳竹隱的信苦惱,可陳竹隱深深地愛着他,也愛他的孩子。

1932年8月20日,朱自清攜陳竹隱回揚州省親。

朱自清在上海舉辦婚禮,也可見得他與上海的一幫朋友葉聖陶、夏丏尊、王伯祥、姚雪村、胡愈之、沈雁冰、柳亞子、匡互生等人友誼之深厚。

朱自清妻子是誰 篇五

在人們的意識中文人就應該一心搞創作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是這樣,朱自清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他不僅文章寫的好,而且在家庭上也是經營的非常圓滿的,只是他這一生因為一直與國民*進行抵抗,直到死去都沒有好好享受妻子的愛意,朱自清妻子是誰呢?

他這一生實際上是有兩個妻子的,朱自清妻子第一個名字叫做武仲謙,她為朱自清生了五個孩子,但是因為身體原因去世了,他的第二個妻子名字叫做陳竹隱,在她和朱自清結婚之後一夕之間就成了五個失去母親疼愛的媽媽。但是她沒有退卻,而是非常努力的做好一名妻子和一位媽媽。

朱自清的第一個妻子雖然不是什麼名門貴族但是在家裏也是嬌生慣養着的,但是和朱自清結婚之後就沒有過一天的舒坦日子,她在搬家之後身體很不好,但是因為朱自清很不喜歡聽見別人説生病,所以一直瞞着他,一直到朱自清發現不對勁,才發現她已經病的不成樣子,在她的一生中除了她的孩子們就是朱自清了,她是典型的中國妻子的形象,而朱自清的第二個妻子原本是一個大學的高材生,但是為了能和朱自清在一起,她決定放棄學業,一心一意的服侍朱自清和他的五個孩子,讓他能夠有充足的時間來搞創作。説實在的朱自清的一生中能夠有這麼兩個女人在他的生命中出現已經是非常珍貴的了,還不説最後兩個都成為了他的妻子。

朱自清簡介: 篇六

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自稱“我是揚州人”。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1912年入高等國小,1916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2月寫的《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仍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的《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1923年發表的長詩《毀滅》,反映出正視現實,面向人生的態度,在當時詩壇有很大影響。這時還寫過《漿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等優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學美國,漫遊歐洲,回國後寫成《歐遊雜記》。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戲主任。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並寫出普及古代文獻知識的讀物如《經典常談》。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文影》,但未能出版。

抗戰勝利後,他目睹國民黨統治的種種黑暗,思想有很大轉變,作品多是針對現實,偏於説理的雜文。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在清貧的生活中保持中國人的氣節,患胃病辭世。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敍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題材可分為三個系列:

第一是以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一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和《執政府大屠殺記》。

第二是以《背影》、《兒女》、《悼亡婦》為代表的一組散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

第三,以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一組借景抒情的小品,《綠》、《春》、《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後兩類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樸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煉,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