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氣象服務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25K

氣象服務報告多篇

【第1篇】突出特色公共氣象服務狀況調研報告

突出特色公共氣象服務狀況調研報告

公共氣象服務是指氣象部門使用各種公共資源或公共權力,向政府決策部門、社會公眾、生產部門提供氣象信息和技術的過程。

一、前言

發展公共氣象服務,是中國氣象局黨組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國務院3號文件和國辦49號文件精神,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改革的經驗而提出的戰略任務,是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應對氣候變化和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氣象部門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職能的有效途徑,是增強氣象服務在整個氣象業務中主導地位、實現氣象綜合實力整體躍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發展公共氣象服務,不僅是黨和政府以及廣大人民羣眾對廣大氣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們氣象部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我們作為發展公共氣象服務的促進者和實踐者,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標,切實轉變作風,不斷提高公共氣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二、調研方法

1、時間:4月21日—5月5日

2、地點:市氣象台、市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懷寧縣氣象局、嶽西縣氣象局

3、調查對象:在職職工及外聘人員

4、調研方法:座談會與發放調查問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調研發現我市氣象事業發展面臨着不少突出的問題。一是氣象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與防災減災的需求不相適應,災害性預報的準確率不高,特殊天氣預報能力很弱,氣象服務產品單一,專業服務產品精細化嚴重不足,服務缺乏針對性;二是氣象現代化體系中業務、創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與業務服務不結合、人才結構與工作實際不適應,各個方面優秀人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弱,氣象科研實際應用不夠;三是受區域經濟、業務量、人員現狀和歷史原因影響,職工待遇與工作不一致,重點項目在爭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夠,地方政府投入嚴重不足,一些縣局多年地方支持沒有變化,縣局氣象事業發展不平衡。

(二)建議

繼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服務需求為牽引,大力推進三個體系建設,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提高災害性天氣監測和預報服務能力,不斷拓展業務和服務領域。

1、抓好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突出雷達工程

發展現代氣象業務體系是提升服務水平、業務能力的正確方式和有效途徑。要以公共氣象服務為引領,以氣象預測預報為核心,以綜合氣象業務為基礎,加快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步伐。

要完善決策氣象服務和公共氣象服務流程、服務規範,質量考核和效益評估,提高公眾氣象服務的精細化水平。深入開展政策性農業氣象保險氣象服務,逐步建立城鄉規劃、重大工程建設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和制度,加強交通、旅遊、電力專業氣象服務能力。要改進和完善以數值預報產品為基礎的中短期精細化預報技術方法,提高降水預報水平,預報成績要達全省較前水平;加強短時臨近預報,完善業務值班、預警發佈等制度,加強重要天氣過程預報技術總結分析;加強規範化建設,編制業務手冊,服務手冊,技術要規範,使每個業務人員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氣特點進行鍼對性服務。

堅持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不動搖,提高氣象的裝備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國布點的_____新一代天氣雷達建設,雷達樓要確保20xx年底前達到基本運行,確保工程建設質量,氣象新區建設要同步進行。進一步加強專業氣象觀測站點建設,進一步做好望江、宿松風能觀測及資料整理分析,爭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幹線,佈設包括能見度自動探測項目的多要素自動氣象站。全面升級建設縣級dvb-s數據接收系統,進一步發揮業務監控系統的作用。落實裝備保障“三級管理、二級維修”業務工作體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實質性開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動氣象站、區域氣象站的巡查、巡檢、校標、維修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和建立氣象觀測業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對氣象站歷史沿革、觀測環境等進行信息化管理。要繼續抓好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和改善,年內專項規劃要全面完成,對環境無法改善的縣局要爭取地方政府支持,進行站址遷移。

2、繼續提高業務管理水平,突出保證基礎業務質量穩定

繼續加強規範化建設,提高工作效率;繼續加強規章制度執行,提高服務意識,強化責任感;繼續加強學習和崗位練兵,練好基本功。抓好日常儀器巡視維護、觀測發報、報表審核、網絡維護等關鍵環節,繼續完善基礎業務流程,搞好質量控制;建立業務管理員台站聯繫制度。每個業務管理員聯繫1-3個台站,負責所聯繫台站的業務指導和運行監控;建立全市業務質量分析會制度,監網科每月召開一次有分管領導參加的全市業務質量分析會,對前期業務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對下一步業務工作進行部署。切實保證地面測報、高空探測、農業氣象業務質量的穩定,保證區域自動站、特種觀測 、網絡傳輸等考核達到目標要求。

弘揚我市基礎業務工作優良傳統,提高管理水平。組織制定和完善綜合氣象觀測業務急需的規範標準,積極研究開發市縣氣象業務服務系統平台。繼續完善台站監測網絡業務應急預案。加強探測業務及保障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進一步規範預警信息發佈,災情直報流程及制度。健全應急響應機制,落實氣象災害應急隊伍,加強預案演練,全面增強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制定相關應急預案,適時開展應急演練。進一步做好區域站的評估和優化工作,完善區域站網布局。加強區域站的巡視、維護和維修,提高區域站資料的可靠性。

3、繼續抓好氣象服務,突出氣象防災減災

做好氣象防災減災是黨和國家對氣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_____市政府對氣象工作的需求,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決策,全力以赴做好氣象服務工作。以“一年四季不放鬆,一個過程不放過”為宗旨,努力實現氣象服務“無所不在,無微不至”,做到服務準確、及時、優質、高效,切實當好決策氣象參謀。

要始終堅持以需求為牽引,全面做好各項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始終堅持把氣象服務放在氣象工作的首位,秉承氣象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務的根本宗旨。毫不放鬆地抓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始終把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切實提高災害性天氣預報預測準確率作為提升氣象服務水平的首要任務。重點加強災害性天氣事件的會商分析,做好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重大天氣預報和趨勢預測工作。切實加強汛期氣象服務,全力做好重大社會活動氣象保障,進一步提高氣象災害預警時效性和主動性。發揮氣象災害的監測系統效益,拓展預警時空。提高科研與業務結合能力,促進內在質量的穩定提高。

加強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災害調查,逐步建立多部門聯動防災減災協調機制。加強雷電防護氣象服務,積極做好國家農村中國小雷電防護項目;加快人影作業裝備升級,抓住中央財政投資機遇,各縣(市)局積極爭取地方配套資金,完成火箭人工增雨配備。

4、加強為“三農”服務,突出特色服務

把服務“三農”作為氣象落實三中全會精神重要舉措,提高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水平,着力增強農村氣象災害預警接收能力。提升氣象信息和農村綜合經濟信息服務能力,建立和完善氣象協理員隊伍,強化農村氣象服務公益化。推進和實施安徽省《糧食增產氣象服務工程》,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服務。加強農業氣象業務能力建設,促進農業氣象預測預報和災害預警等技術發展。加強農業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可持續發展服務。

豐富我市為農服務手段,同時積極參加全省農業氣象科研交流。加強農業氣象災害監測評估預警和病蟲害氣象服務。加強森林火險等級氣象預報服務。以農網、先鋒網或政務網為依託,全面實施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建設,加強農村氣象信息員(協理員)隊伍的建設、管理和培訓,使氣象信息員成為氣象信息通訊員、氣象災害預報與警報接收傳播員、氣象災情收集報告員,

鄉鎮自動站日常巡視和維護管理員。繼續加強對農村國小氣象災害防禦知識教育,探索對不發達地區信息傳輸途徑。

5、加強科技服務,突出部門合作和社會管理

突出強化部門合作,重點做好氣候可行性論證和影視服務的拓展工作。要不斷拓展氣象影視服務資源,在縣級力爭不少於2個頻(次),探索開展網絡氣象影視和手機氣象影視服務項目。逐步完成市帶縣製作電視天氣預報節目業務,推動建立市縣廣告集約經營機制。要積極培育氣候可行性論證依託氣象業務和科技優勢的新項目。按照《氣象法》和《氣候可行性論證管理辦法》(中國氣象局第18號令)的規定和要求,加大投入,提高氣候可行性論證的科技含量;加強市縣配合,勇於承擔重大論證項目;與發展改革、建設、規劃等部門建立合作機制,推動氣候可行性論證納入規劃或者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查內容。加強與環保等部門的合作,加大大氣環境評價工作的力度,推進環境氣象服務,包括風能、太陽能等氣候資源和綠色能源應用服務,積極培育新的科技服務增長點。

突出強化社會管理職能,要繼續加強地方氣象規章建設,依法履行氣象信息發佈、防雷安全、氣球施放安全、氣候可行性論證、氣象防災減災等社會管理職能。重點要發展防雷技術服務和信息服務工作。加強與職能部門合作,依法加強防雷社會管理,進一步規範防雷安全檢測、雷擊風險評估、防雷圖審、跟蹤檢測、防雷工程管理、竣工驗收等防雷各項管理、業務、檢測和工程服務,加強全社會,特別是農村、學校、社區、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防雷減災宣傳教育,推進城市社區和鄉村的防雷技術性服務。推動雷擊風險評估和雷電災害調查鑑定工作,體現氣象高科技含量,不斷拓展防雷技術服務新領域。

6、加強氣象人才體系建設,突出優秀人才的培養

繼續重視和加強氣象人才隊伍的建設,發揮人才對支撐氣象業務科技發展的主導性作用,不斷增強氣象事業發展後勁。努力為專業技術人員創造成長、成才條件,引導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省內外學術交流,在科研業務實踐中不斷提高發展現代氣象業務的自主創新能力。認真做好科技帶頭人、中青年科技骨幹、青年科技新秀的選拔推薦工作;加強首次設崗聘用後的管理考核工作,建立健全相應的崗位考核辦法,建立崗位考核檔案;不斷完善對中青年科技骨幹、青年科技新秀、高級職稱崗位的業績評價。通過錄用和選調的途徑,進一步充實業務隊伍,加大業務崗位培訓力度,健全完善新進人員崗前考核、上崗資格審核以及培養工作。

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切實提高領導能力。繼續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加快培養選拔德才兼備的優秀年輕幹部。更加關注年輕幹部的思想品德修養和科技素養的提高,注意在最需要的崗位上磨練、培養和選拔後備幹部。要通過調整,使科級領導班子結構有改善,知識水平、業務能力有明顯提高,形成一支知識層次較高,年齡、專業結構合理,具有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的科級幹部隊伍。

繼續合理控制隊伍總量,提高氣象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編制內外氣象職工總量都要合理控制,聘用人員素質能力要符合崗位要求,聘用程序要符合有關法規。市縣級業務單位新進人員必須具備大氣科學及相關專業背景的本科以上人員,外聘人員必須符合外聘人員管理辦法規定身份。積極探索充滿活力的人員流動機制,加大市局專業技術空缺崗位從縣(市)氣象部門擇優選拔聘用力度;市局機關要進一步補充有業務工作經歷素質優秀的管理人員,注重從氣象事業單位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依照公務員法以及公務員調任規定,通過調任的方式補充到市局機關擔任科級領導職務。要繼續加強編制外用人管理,充分發揮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7、加強基層台站建設,突出市縣一體發展

全面落實《安徽省氣象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台站工作實施意見暨20xx年行動計劃》,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進“一流台站”建設。利用現代通訊技術實現一體化、網絡化綜合管理和遠程監控,進一步完善市縣一體綜合管理,全面規範科技服務管理,實行合同、申報網絡遠程控制,加強綜合預算,解決“縣財市管”的問題,理順資金收支關係。

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桐城業務樓裝飾和整體改造年內必須完工;切實推進樅陽新址建設,年內要達到基本完工要求;潛山觀測場搬遷要有整體改善規劃,年內要完成土地辦證及項目可行性論證,隨時做好項目申報;宿松、太湖完成綜合改善掃尾工作。二是按照省局20xx年加強縣局十件實事,根據本單位實際切實做好落實,特別對要爭取省局支持的有關單位和縣局要做好對接。三是縣財市管要嚴格按照市局財務部門要求,加強綜合預算和分類核算,建立相應帳户和賬套,在實踐中完善中央帳套、地方帳套、科產事業帳套、科產企業帳套核算,堅決杜絕一個户頭一本帳,完善和全力推進“縣賬市管”具體操作方法。四是充分發揮科技服務平台的作用,實行科技服務管理網絡化管理,《科技服務綜合管理平台》投入日常業務運行並完善細化,重點加強合同管理,流程管理,財務公開;加強科技服務項目成本控制,增收節支;加大科技服務督查檢查監督力度,通過平台完善對市及各縣科技服務各項目流程、合同、財務的監管,確保科技服務穩定健康發展。要加強科技服務資金的分類核算,規範管理,提升綜合預算和綜合管理水平。五是積極探索市縣工作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共同發展。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必須要突出實踐特色,充分發揮基層在公共氣象服務引領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創新精神,積極探索公共氣象服務的體制機制和具體措施,全力推進氣象事業的科學發展。

【第2篇】氣象局服務調研報告範文

氣象局服務調研報告10月23~25日,湖濤、沈建國、楊志利一行三人赴壽光、_____、_____縣氣象局就縣局如何發展公共氣象服務問題進行了調研。調研採取個別訪談、座談會的形式進行。現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作為縣一級氣象部門來説,公共氣象服務的重點是“三農”。各縣局對此都作了積極探索。從三個縣局情況看:

(一)為農業服務正普遍受到高度重視。從領導到一般職工加強為農業的服務意識比較強。三個縣局均把為“三農”服務作為重中之重,基本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面向農村的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包括電台、電視台、網站、電子顯示屏、手機短信等發佈渠道。

(二)為農業服務緊密結合當地實際。不是侷限於大眾農業泛泛服務,而是緊扣當地農業生產實際,不斷調整為農業服務的思路和做法。如壽光市氣象局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進程中,為滿足壽光現代農業多元化發展的需求,始終堅持“公眾服務專業化、專業服務精細化”的服務理念,以提高設施農業、特色農業氣象服務水平為重心,加強監測能力為手段,使農業氣象服務更加貼近農業和農民。

(三)為農業服務講究特色。_____市鹽業發達,縣局針對鹽業生產對氣象信息的需求,與_____鹽務局合作,開通了鹽業氣象服務短信平台,此平台具有信息內容豐富、專業性強、時效性新等特點,服務內容包括了最新氣象預報、臨近和短時的氣象預報、降水的定時和定量預報、蒸發量預報和實況等。該平台自運行以來,廣大鹽業生產用户嚐到了氣象信息的甜頭,受到了鹽業用户的青睞。

(四)基層台站為全省“四個特色氣象服務品牌”探索了路子。怎麼樣打造為果品蔬菜的特色氣象服務品牌,壽光局進行了有益探索。為進一步掌握大棚內外影響蔬菜生長的氣象要素的差異性,及時根據天氣預報情況對棚內小氣候做出準確地判斷,壽光縣局選擇在蔬菜科技示範園的大棚內建立了四要素自動氣象站。觀測項目為:氣温、地温、濕度、輻射。並將觀測氣象信息在中國壽光蔬菜網和壽光農業信息網向公眾發佈。

(五)為農業服務講究貼心農民。_____針對果品的服務、_____針對沿海養殖的服務、壽光針對蔬菜的服務,都做到了貼心貼近農民,深受農民的歡迎。特別是壽光局依託“壽光蔬菜氣象災害自動預警系統”收集的温、壓、濕、光照等氣象要素數據及製作的大棚蔬菜災害性天氣預報,通過壽光氣象網站及手機短信等方式及時向菜農提供服務,受到菜農好評。壽局在全省率先開展了預報到每個鄉鎮的精細化電視天氣預報,增加了一週天氣趨勢預報、農事與建議等內容,使預報更加貼近百姓生活。

(六)為農業服務科技含量增加。壽光與無錫大氣科研所、濰坊市氣象局聯合開發 “壽光蔬菜氣象災害自動預警系統”,在蔬菜大棚安裝自動氣象站,獲取蔬菜大棚的温度、濕度、地温、日輻射等氣象要素資料,對該資料進行分析,並研究外部環境氣象條件對温室氣象條件的影響規律,建立外部環境氣象條件與棚內氣象條件的聯繫。同時建立蔬菜生長條件數據庫。收集不同蔬菜品種在不同時期的生長條件資料,包括蔬菜種類、蔬菜不同發育時期及不同發育時期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濕度等條件。利用大棚內外氣象條件的聯繫,輸入最新的天氣預報結論,得出大棚內氣象要素的預報信息,通過12121、手機短信等渠道為菜農及時提供服務。

(七)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仍是傳播氣象信息的重要手段。三個縣局都建立了延伸到農村的手機信息庫,通過短信發佈氣象預警信息。_____建立的氣象預警電子顯示屏除發佈氣象信息外,還多次為市委、市政府發佈政務信息,先後為紀委、宣傳部、綠博會組委會、公安、工商、民政、物價、消防等部門,及時發佈信息,業已成為推介_____氣象的一張重要名片。

二、存在問題

從調研情況看,縣局普遍存在的問題是:

(一)人才不能適應現代氣象事業發展的需要,存在着人才匱乏,人才老化的現象,人員隊伍素質還需加強,特別是既善管理又懂業務的人才匱乏。特別是既懂大氣科學又懂氣象服務的人才幾乎沒有。

【第3篇】突出特色公共氣象服務狀況調查報告

公共氣象服務是指氣象部門使用各種公共資源或公共權力,向政府決策部門、社會公眾、生產部門提供氣象信息和技術的過程。

一、前言

發展公共氣象服務,是中國氣象局黨組貫徹落實黨的xx大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國務院3號文件和國辦49號文件精神,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改革的經驗而提出的戰略任務,是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應對氣候變化和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氣象部門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職能的有效途徑,是增強氣象服務在整個氣象業務中主導地位、實現氣象綜合實力整體躍升的必由之路。大力發展公共氣象服務,不僅是黨和政府以及廣大人民羣眾對廣大氣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們氣象部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我們作為發展公共氣象服務的促進者和實踐者,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標,切實轉變作風,不斷提高公共氣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二、調研方法

1、時間:4月21日—5月5日

2、地點:市氣象台、市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懷寧縣氣象局、嶽西縣氣象局

3、調查對象:在職職工及外聘人員

4、調研方法:座談會與發放調查問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調研發現我市氣象事業發展面臨着不少突出的問題。一是氣象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與防災減災的需求不相適應,災害性預報的準確率不高,特殊天氣預報能力很弱,氣象服務產品單一,專業服務產品精細化嚴重不足,服務缺乏針對性;二是氣象現代化體系中業務、創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與業務服務不結合、人才結構與工作實際不適應,各個方面優秀人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弱,氣象科研實際應用不夠;三是受區域經濟、業務量、人員現狀和歷史原因影響,職工待遇與工作不一致,重點項目在爭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夠,地方政府投入嚴重不足,一些縣局多年地方支持沒有變化,縣局氣象事業發展不平衡。

(二)建議

繼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服務需求為牽引,大力推進三個體系建設,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提高災害性天氣監測和預報服務能力,不斷拓展業務和服務領域。

1、抓好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突出雷達工程

發展現代氣象業務體系是提升服務水平、業務能力的正確方式和有效途徑。要以公共氣象服務為引領,以氣象預測預報為核心,以綜合氣象業務為基礎,加快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步伐。

要完善決策氣象服務和公共氣象服務流程、服務規範,質量考核和效益評估,提高公眾氣象服務的精細化水平。深入開展政策性農業氣象保險氣象服務,逐步建立城鄉規劃、重大工程建設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和制度,加強交通、旅遊、電力專業氣象服務能力。要改進和完善以數值預報產品為基礎的中短期精細化預報技術方法,提高降水預報水平,預報成績要達全省較前水平;加強短時臨近預報,完善業務值班、預警發佈等制度,加強重要天氣過程預報技術總結分析;加強規範化建設,編制業務手冊,服務手冊,技術要規範,使每個業務人員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氣特點進行鍼對性服務。

【第4篇】氣象部門突出特色公共氣象服務狀況調研報告

公共氣象服務是指氣象部門使用各種公共資源或公共權力,向政府決策部門、社會公眾、生產部門提供氣象信息和技術的過程。

一、前言

發展公共氣象服務,是中國氣象局黨組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國務院3號文件和國辦49號文件精神,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改革的經驗而提出的戰略任務,是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應對氣候變化和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氣象部門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職能的有效途徑,是增強氣象服務在整個氣象業務中主導地位、實現氣象綜合實力整體躍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發展公共氣象服務,不僅是黨和政府以及廣大人民羣眾對廣大氣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們氣象部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我們作為發展公共氣象服務的促進者和實踐者,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標,切實轉變作風,不斷提高公共氣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二、調研方法

2、地點:市氣象台、市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懷寧縣氣象局、嶽西縣氣象局

3、調查對象:在職職工及外聘人員

4、調研方法:座談會與發放調查問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調研發現我市氣象事業發展面臨着不少突出的問題。一是氣象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與防災減災的需求不相適應,災害性預報的準確率不高,特殊天氣預報能力很弱,氣象服務產品單一,專業服務產品精細化嚴重不足,服務缺乏針對性;二是氣象現代化體系中業務、創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與業務服務不結合、人才結構與工作實際不適應,各個方面優秀人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弱,氣象科研實際應用不夠;三是受區域經濟、業務量、人員現狀和歷史原因影響,職工待遇與工作不一致,重點項目在爭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夠,地方政府投入嚴重不足,一些縣局多年地方支持沒有變化,縣局氣象事業發展不平衡。

7

(二)建議

繼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服務需求為牽引,大力推進三個體系建設,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提高災害性天氣監測和預報服務能力,不斷拓展業務和服務領域。

1、抓好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突出雷達工程

發展現代氣象業務體系是提升服務水平、業務能力的正確方式和有效途徑。要以公共氣象服務為引領,以氣象預測預報為核心,以綜合氣象業務為基礎,加快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步伐。

要完善決策氣象服務和公共氣象服務流程、服務規範,質量考核和效益評估,提高公眾氣象服務的精細化水平。深入開展政策性農業氣象保險氣象服務,逐步建立城鄉規劃、重大工程建設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和制度,加強交通、旅遊、電力專業氣象服務能力。要改進和完善以數值預報產品為基礎的中短期精細化預報技術方法,提高降水預報水平,預報成績要達全省較前水平;加強短時臨近預報,完善業務值班、預警發佈等制度,加強重要天氣過程預報技術總結分析;加強規範化建設,編制業務手冊,服務手冊,技術要規範,使每個業務人員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氣特點進行鍼對性服務。

堅持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不動搖,提高氣象的裝備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國布點的_____新一代天氣雷達建設,雷達樓要確保底前達到基本運行,確保工程建設質量,氣象新區建設要同步進行。進一步加強專業氣象觀測站點建設,進一步做好望江、宿松風能觀測及資料整理分析,爭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幹線,佈設包括能見度自動探測項目的多要素自動氣象站。全面升級建設縣級dvb-s數據接收系統,進一步發揮業務監控系統的作用。落實裝備保障“三級管理、二級維修”業務工作體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實質性開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動氣象站、區域氣象站的巡查、巡檢、校標、維修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和建立氣象觀測業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對氣象站歷史沿革、觀測環境等進行信息化管理。要繼續抓好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和改善,年內專項規劃要全面完成,對環境無法改善的縣局要爭取地方政府支持,進行站址遷移。

2 3 4 5 6 7

2、繼續提高業務管理水平,突出保證基礎業務質量穩定

繼續加強規範化建設,提高工作效率;繼續加強規章制度執行,提高服務意識,強化責任感;繼續加強學習和崗位練兵,練好基本功。抓好日常儀器巡視維護、觀測發報、報表審核、網絡維護等關鍵環節,繼續完善基礎業務流程,搞好質量控制;建立業務管理員台站聯繫制度。每個業務管理員聯繫1-3個台站,負責所聯繫台站的業務指導和運行監控;建立全市業務質量分析會制度,監網科每月召開一次有分管領導參加的全市業務質量分析會,對前期業務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對下一步業務工作進行部署。切實保證地面測報、高空探測、農業氣象業務質量的穩定,保證區域自動站、特種觀測、網絡傳輸等考核達到目標要求。

弘揚我市基礎業務工作優良傳統,提高管理水平。組織制定和完善綜合氣象觀測業務急需的規範標準,積極研究開發市縣氣象業務服務系統平台。繼續完善台站監測網絡業務應急預案。加強探測業務及保障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進一步規範預警信息發佈,災情直報流程及制度。健全應急響應機制,落實氣象災害應急隊伍,加強預案演練,全面增強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制定相關應急預案,適時開展應急演練。進一步做好區域站的評估和優化工作,完善區域站網布局。加強區域站的巡視、維護和維修,提高區域站資料的可靠性。

3、繼續抓好氣象服務,突出氣象防災減災

做好氣象防災減災是黨和國家對氣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_____市政府對氣象工作的需求,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決策,全力以赴做好氣象服務工作。以“一年四季不放鬆,一個過程不放過”為宗旨,努力實現氣象服務“無所不在,無微不至”,做到服務準確、及時、優質、高效,切實當好決策氣象參謀。

1 ,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5篇】海洋氣象局服務狀況調研報告

海洋氣象局服務狀況調研報告

為貫徹落實省局新一屆黨組明確的圍繞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着力打造山東特色農業氣象服務、果品蔬菜氣象服務、海洋氣象服務和專項氣象服務品牌,突出抓好山東特色的公共氣象服務等重點工作部署,結合省局學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活動安排,20xx年11月28日至30日,省局沈建國副局長帶領監網處、減災處和計財處主要負責人赴_____市進行了學習調研。調研組利用三天的時間通過走訪_____市海洋漁業局和勝利油田採油廠環境預報站,對_____市海洋氣象服務的現狀、服務需求以及發展方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通過考察_____市氣象局及其下轄的河口、廣饒、墾利、利津4個縣區氣象局,對_____市氣象部門的氣象服務、台站建設、觀測環境保護、人工影響天氣、人才培養和規範化管理等工作情況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現針對_____市海洋氣象服務情況報告如下。

一、_____市海洋地理特徵、漁業生產、交通運輸、石油生產和海上事故等基本情況

(一)地理特徵。_____市海洋與漁業經濟條件得天獨厚,全市海岸線長413公里,灘塗面積180萬畝,500多萬畝土地後備資源也主要分佈沿海地區,負15米等深線以內淺海面積4800平方公里,轄區漁業港口有6個。

(二)漁業生產。_____市海域營養豐富,適合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近海的漁業資源種類約有130餘種,其中重要的經濟魚類和無脊椎動物50餘種。近海灘塗尤其適合多種貝類生長棲息,分佈於灘塗的貝類資源近40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貝類有10餘種,蛤中上品----文蛤資源量1萬多噸,是全國著名的貝類生產區。_____市轄區內共有海船1500餘艘,生產季節境內有6000多艘, 各類漁業養殖基地面積達到55萬畝,海蔘養殖面積達到3000畝,同時,_____區還有豐富的其他海洋資源,宜鹽面積和地下滷水分佈廣,為我國重要的海鹽和鹽化工生產基地。20xx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48.16萬噸,實現漁業總產值48.68億元。

(三)通航水域交通流情況。_____港位於黃河入海口附近,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該海域的主要的特點是風急、淺灘、避風條件差,受季風影響厲害。由於黃河常年沖刷的原因,轄區岸線水深變化很大。港口主要圍繞勝利油田海洋石油生產服務,常年在_____港固定作業的船舶有50餘艘,主要以1000噸以下的小型船舶為主;船舶種類主要是拖輪、交通艇和貨船;圍繞油田海洋生產服務的船舶進出港頻繁,航程短,一般不超過20海里。自20xx年以來,轄區船舶進出港艘次為88188艘次,進出港貨物吞吐量為350萬噸。

(四)石油平台、海底管道、海底電纜等情況。_____轄區內有大型海洋石油生產企業勝利油田,因此,石油平台、海底管道、海底電纜在_____市及附近海域星羅棋佈。如勝利油田海洋安全作業區內(a、38°15′20″,118°45′15″;b、38°14′43″,118°52′42″;c、38°06′03″,118°58′28″;d、38°08′09″,118°53′20″;e、38°08′42″,118°50′13″; f、38°08′20″,118°45′15″),分佈各類平台98座(見附圖),其中綜合固定平台2座、移動平台3座、其餘為固定採油平台。固定平台之間通過輸油管線和海底電纜相連接,分佈密度大,成樹枝狀分佈。所有單井平台所生產的原油大部分通過海底輸油管線彙集到綜合平台,經初步油氣處理,再通過管線彙總到岸上集輸站。部分單井沒有鋪設海管的,主要依靠原油運輸船舶運送至_____港原油碼頭。

(五)通航水域發生交通事故情況。自20xx年以來,_____轄區內共發生各類事故38起,其中:碰撞6起,佔事故總起數的16%;擱淺7起,佔事故總起數的18%;觸礁2起,佔事故總起數的5%;觸損1起,佔事故總起數的3%;火災2起,佔事故總起數的5%;風災18起,佔事故總起數的47%;自沉2起,佔事故總起數的5%。

二、_____市海洋氣象服務的基本情況

(一)初步形成了公共氣象服務的新體制。目前_____市海洋氣象服務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和社會參與的新體制,市氣象台與各縣區氣象局將災害性天氣預報通過電話、手機短信、傳真、政府辦公網等手段傳到各級政府、海洋漁業局、海事處等決策職能部門,各決策職能部門依據各自管理職能將災害性天氣信息通過各自的發佈系統逐級傳給漁民、海洋作業人員及沿海周圍的作業人員,收到災害信息的人員按要求預先採取防範措施,儘量減低災害損失和確保生命財產安全。

(二)部門內建立了海洋氣象服務產品的製作和發佈流程。針對目前海水養殖與捕撈、石油開採、石油運輸、海洋貨運和客運、沿海旅遊等生產活動日益加劇,海洋大風等災害性天氣對其影響越來越明顯的實際,為了保障海洋生產安全,_____市各級氣象部門基本建立了海洋氣象服務產品的製作和發佈流程,每天發佈海洋天氣預報,遇災害性天氣時,及時發佈海洋災害性天 氣預報(大風警報、風暴潮預報、大霧預報、颱風預報等)和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等預報產品。這些預報產品通過不同服務方式(傳真、電話、網絡、手機短信、電話“12121” 等)進行發佈。

(三)氣象服務產品通過不同渠道得到及時傳播。

第一種:逐級下發的方式。將氣象信息向下級單位逐級下發。如:市海洋部門—縣區海洋部門—海防站(船監站等)--漁村—漁船隊—漁民。

第二種:短信羣發方式。通過短信羣發軟件發到各條漁船。

第三種:電話方式。漁業局收到氣象部門災害性天氣信息時,通過手機聯繫的方式,及時將天氣信息傳達到到各個灘塗承包大户。

第四種:大喇叭廣播方式。在各個港口通過大喇叭向港口停靠般只進行廣播。

第五種:對講機方式(甚高頻電話)。每個漁般隊,都能夠通過對講機的方式互通氣象信息。

第六種:定位手機方式。_____市海洋漁業部門按照省海洋漁業局的要求,在各級船監站均建立了“海洋與漁業救援系統”。各漁船用户配備了具有“sos”求救功能和衞星定位功能的cdma手機(目前轄區內1200多艘漁船,已有1178艘漁船配備,價格800-3000元不等),能夠通過“海洋與漁業救援系統”及時得到天氣信息,同時遇到危險和緊急情況時可通過“sos”求救功能報警。各級部門的“海洋與漁業救援系統”能夠準確的實現各漁船的衞星定位,以確定其是否按照要求返航或採取避險行動,為實施海洋救援提供了準確的資料。

三、目前_____市海洋氣象服務存在的不足

(一)部門聯動需要進一步落到實處。雖然目前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和社會參與的新體制,部門間也相互簽訂了合作協議,但確實落到實處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信息資料的實時共享就是一個突出的問題,目前勝利油田採油廠環境預報站的4個驗潮站和7個自動氣象站的資料未與我部門實時共享,海洋漁業部門對漁船的實時監控數據和灘塗養殖的相關資料也未與我部門共享等。

(二)災害性預警信息的海上傳播仍然存在瓶頸問題。雖然網絡傳輸技術和無線傳輸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需要鋪設線纜和架設傳輸基站,在海洋鋪設線纜和架設傳輸基站成本高、難度大,因此災害性預警信息的海上傳播仍然存在瓶頸,目前_____市災害性預警信息的海上傳播有效距離僅在50公里以內,即使通過船用對講機相互轉播也在100公里左右。目前海事衞星電話可解決瓶頸問題,但成本過大且不易普及。

(三)海洋氣象觀測體系需進一步完善。目前氣象部門在_____市沿海僅建設了8個區域自動氣象觀測站、1個風能觀測塔,加上勝利油田採油廠環境預報站的4個驗潮站和7個自動氣象站,相對於滿足_____15米等深線以內淺海面積4800平方公里的海洋氣象觀測就顯得捉襟見肘,既不能完全得到_____市海洋實況氣象資料。也不能準確描述_____市海洋區域內天氣事件的發生發展規律,更不能對海洋天氣預報進行訂正檢驗。

(四)海洋天氣預報的針對性需要進一步提高。目前我部門所做的海洋天氣預報,海洋災害性天氣預報和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等針對性不強,未能針對海上運輸、海上捕撈、石油生產和灘塗養殖等特殊需求製作個性預報,不能滿足用户的要求,需要進一步改進。

四、打造山東特色海洋氣象服務品牌的建議

我省海岸線長達3121公里,灘塗面積322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7萬平方公里,海島299個,多種海洋空間資源、產量在全國首屈一指。豐富的海洋資源帶動了沿海經濟的快速發展,但颱風、風暴潮等海洋氣象災害對沿海地區每年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因此,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瞭解山東海洋經濟發展對氣象工作提出的新需求,根據需求建設山東海洋立體氣象觀測體系,及時、有效的提供針對性的海洋天氣預警預報服務,減少海洋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着力打造具有山東特色的海洋氣象服務品牌。

(一)進一步瞭解山東海洋經濟發展對氣象工作提出的新需求。通過本次調研發現,不同部門對海洋氣象服務的要求不盡相同,如_____海洋區域內的近海海上運輸和海上捕撈,對海上短期臨近的大風預報非常關心、也非常重視,但對温度、濕度的預報和中長期預報卻要求較低;而海上石油生產卻非常重視短時臨近預報(近海油運)和3-5天的中期預報(安排調度生產,特別是海底電纜鋪設),關注的預報要素是大風及其產生的湧浪,原先我們認為其肯定關注海霧情況,但因其船舶均有導航設備,有無海霧對其生產影響不大,所以必須認真細緻的瞭解山東海洋經濟發展各項工作對我們提出的新需求,以需求為牽引, 帶動和促進海洋氣象服務的發展。

(二)建立和完善立體海洋氣象探測體系。根據山東海洋經濟發展需求和製作精細化海洋氣象服務的要求,以中國氣象局下達的環渤海及其臨近海域海洋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項目和省政府安排的煙大航線自動氣象觀測建設項目為基礎,科學規劃地面近海岸和海島自動氣象站、氣象浮標站、驗潮站、地波雷達、風廓線雷達、移動氣象觀測站等觀測項目的建設,構成立體海洋氣象探測體系。同時建立安全、快捷的觀測信息採集、處理及傳輸系統。為做好海洋氣象服務工作奠定基礎。

(三)提高海洋氣象預報的精細化水平,建立海洋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平台。充分發揮已建海洋氣象台的科技帶頭作用,通過發展海洋天氣數值預報模式,完善風暴潮數值預報模式、海霧中尺度模式,利用立體海洋氣象探測體系獲取的觀測事實,探索近海陸地-海洋-大氣相互作用機制和天氣系統演變的精細化過程,提高海洋氣象預報的精細化水平,建立適合發展要求的海洋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平台。

(四)提升海洋氣象預報預警的發佈能力,建立海洋災害性天氣預報發佈和救援服務平台。通過本次調研發現_____市各海洋管理部門的海上通訊能力較弱,遠遠滿足不了海洋經濟發展的需求,我們應加強與山東海事局的合作,全面推廣應用石島海洋天氣警報系統,提升海洋氣象預報預警的發佈能力,共同搭建海洋災害性天氣預報發佈和救援服務平台,為海上航運、漁業生產安全提供優質、便捷的氣象服務。

(五)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和社會參與的新體制,舉全社會之力,共同做好為海洋經濟發展的氣象服務工作。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和社會參與的新體制是做好氣象服務工作的根本,我們必須將此項工作抓好、抓實,做到有制度、有落實、有成效,充分發揮好政府的決策職能和部門的管理職能,動員全社會資源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手段及時快速的傳播海洋氣象預報預警產品,最大限度地利用氣象資源、減少和降低災害損失,促進我是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

五、_____市氣象局工作值得借鑑和推廣的經驗和做法

_____市氣象局的各項工作成績比較突出,尤其是綜合目標管理考核一直位居全省前三名(其中7年列第一名)和業務知識競賽連續5年獲得團體第一名十分不易,在本次調研中除全省共性的做法外,我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借鑑和推廣。

(一)在探測環境保護方面,做到了探測環境保護與城市規劃建設的和諧統一。

(二)一流台站建設起步早、標準高,目前全部基本達到一流台站標準,且無任何欠賬。

(三)學習型部門建設成效突出,帶動了人員隊伍素質提高、基礎業務的穩定和服務能力的提升。

(四)初步建立了裝備保障制度,特別是廣饒縣氣象局每月兩次對區域自動站實施定期維護、措施落實到位,保障了儀器設備的可靠運行。

【第6篇】氣象局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氣象局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社會公眾對防雷減災的關注日益密切,對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是隨着國家法規及部門制度的完善,逐漸暴露出了一些有關防雷減災技術服務運行和管理尚不規範的問題。為全面瞭解我省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發展現狀,進一步推動防雷工作的健康、和諧和可持續發展,我處下發了《關於開展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發展情況調研的通知》,並分別制定了《市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發展情況調查表》和《縣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發展情況調查表》,對全省市縣氣象部門所屬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組建、運行和管理等情況進行了廣泛調研。經充分調研、認真分析、深入思考,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防雷減災技術服務基本情況

(一)組織結構:全省現有市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16個(含青島),機構名稱多為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煙台、淄博、德州、棗莊、菏澤、濱州為市防雷中心(以公章為準)。多數單位完成了事業法人登記工作(德州、棗莊、萊蕪除外),且均不存在公務員兼任法人代表現象。

縣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105個(含青島),機構名稱除縣雷電防護技術中心、縣防雷中心外,還有縣防雷所、縣防雷檢測(技術)中心、縣氣象科技防雷中心、縣氣象(科技)服務中心、縣氣象(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等多種名稱,較不統一規範。全省僅10個縣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完成了事業法人登記,且普遍存在縣局長兼任法人代表現象。

(二)業務運行:主要從事防雷檢測、圖紙審核、竣工驗收、雷災調查鑑定和風險評估等業務,防雷技術服務收費執行《山東省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收費標準》(魯價費發[20xx]244號)。多數市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實質進入了當地行政審批程序(煙台、濱州除外),縣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實質進入了當地行政審批程序的佔65%。市級技術服務出具的防雷技術評價意見和檢測報告均能及時提交給防雷行政許可部門,以確保及時準確作出許可,縣級的提交率達78%。縣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出具的税務發票使用財務章與簽訂合同完全一致的達76%,給用户出具的檢測報告使用省計量認證標識和代碼的達45%。開展技術服務時與用户簽訂合同或委託書與實際服務次數比例如下表:

圖紙審核

工程驗收

防雷檢測

其他服務

市級

82%

84%

71%

38%

縣級

59%

65%

57%

34%

財務情況:全省15個市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中,僅有6個單位已註冊到獨立基本賬號,其餘單位收費多進入企業帳户(濰坊、臨沂收費進入主管機構帳户)。縣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中註冊到獨立賬户的佔40%,多數為基本帳户;未註冊到獨立賬户的單位進行防雷技術服務收費存入氣象主管機構帳户和企業帳户各佔50%。

(三)存在問題:從上面數據分析得出,市、縣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運行和管理上較不規範,存在一些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防雷減災技術服務主題不明確。我省大部分縣防雷減災服務機構不具有獨立事業法人資格,無從事防雷技術性服務的專業資質,不具備開展防雷圖紙審核、驗收、檢測、鑑定和評估等技術性服務工作的合法主體。

2、防雷減災技術服務體制不規範。由於縣局人員少,服務項目多,部分防雷減災技術服務人員有多重身份,存在既管理又服務收費的現象,政、事、企界面不清、職責不明。據調查,有36%的縣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遭到用户或政府部門的質疑。

3、在財務管理上同樣存在政、事、企不分的現象。全省僅有10個縣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完成了事業法人登記工作,大部分單位沒有獨立的基本賬户,服務收費直接進入了主管機構賬户或企業賬户。同時普遍存在出具收費發票財務印章與簽訂服務合同用章不一致的現象,引起用户質疑,影響氣象部門形象。

4、縣級防雷減災技術服務機構普遍沒有辦理計量認證。中國氣象局《關於雷電災害防禦有關問題的批覆》(中氣函[20xx]63號)指出:按照現有的法律、法規規定,防雷裝置檢測機構可以不進行計量認證。但我省各市級防雷裝置檢測機構均依法取得了計量認證,更加彰顯我省防雷裝置檢測技術服務的嚴肅性。據調查,縣級氣象部門為用户出具的檢測報告使用市級防雷檢測計量認證標識和代碼的達到45%,普遍存在盜用認證標識和代碼的現象。

5、技術力量薄弱,難以適應防災減災的需求。大部分縣級防雷技術服務人員理論基礎薄弱,與防雷技術服務要求有較大差距。特別是防雷裝置設計圖紙技術審核和竣工驗收等工作,對技術人員要求更高,而目前一段時期縣級氣象部門難以根本解決防雷專業技術人才缺乏問題。

6、地方政府為了促進發展地方經濟,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對投資 建設部門進行政策保護,要求對一些服務性收費減免,甚至要求只服務不收費,導致縣級氣象部門防雷減災技術服務工作開展困難,甚至面臨氣象主管機構與政府部門直接衝突的問題。

7、防雷技術服務覆蓋率(即圖紙審核率、竣工驗收率、常規檢測率)偏低,還有部分縣級圖紙審核率幾乎為零。

二、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發展發展方向探索

(一)明確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發展定位

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社會公共事業,對發展防雷減災技術服務的認識不能僅僅停留在彌補事業經經費不足的層面上,不能把防雷減災技術服務定位為簡單的“創收”,要進行防雷減災技術服務集約發展,就要在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發展理念和定位上找準位置。要從公共氣象服務的高度認識防雷減災技術服務集約模式的發展,凸顯出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社會職能。集約化發展就要實現人員一體化、資金一體化、管理一體化,使其不僅是人力、財資源的整合,更是技術、理念的優化重組。按照政、事、企分開的原則,在成立獨立法人的氣象科技服務事業單位並明確科技服務機構服務主體資格的基礎上,按照獨立法人的氣象科技服務事業單位管理制度,積極探索成立集約化經營和管理的模式,增強全行業氣象服務實體的市場競爭力。

(二)集約發展的必要性

1、中國氣象局《關於加強和規範防雷減災工作的通知》(氣發〔20xx〕213)明確提出:要按照政事企分開的原則,建立、健全各級防雷組織機構,明確防雷行政管理、防雷技術服務和防雷市場經營等三種不同性質機構的工作職責,並嚴格按照各自職責開展工作,不得相互交叉。防雷行政管理機構和防雷技術服務機構要實現工作人員分離、銀行賬號分離以及印章分離。同時要求:省級和有條件的地、縣級氣象部門要成立防雷中心或檢測所等具有獨立事業法人資格的防雷技術服務機構,並按國家有關規定設立獨立銀行賬户;不具備成立獨立事業法人技術服務機構條件的地、縣,由上級具有獨立事業法人資格的防雷技術服務機構在當地設立分支機構,並依法開展各項防雷技術服務。

2、社會發展的需要。起步階段的防雷工作着眼於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社會的高速發展要求我們必須摒棄這種思想,樹立大防雷的概念,國家對防雷工作的定位要求以社會效益為主,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更好地為社會服務,這就要求加快防雷減災技術服務體制改革,集約發展模式更能適合社會的發展,以切實提高自我發展能力,解決目前各自為戰、固步自封的問題。

3、雷電業務發展的需要。當前,防雷減災已經列入氣象基本業務範疇,雷電業務的發展要求提高科技含量,優化配置資源,充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集約模式發展更能提高防雷技術服務的效率和效益,能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

4、今年以來,計財處、人事處給予大力支持。人事處積極協商省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管理局,先後為各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完成了獨立事業單位法人登記、申請了機構代碼;計財處多次與財政部駐濟南專員辦協商,已為大多數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開辦了基本帳户,其餘單位正在辦理中。具有獨立法人、獨立帳户的市級雷電防護技術中心的規範,具備了市縣集約發展防雷技術服務的基本條件。

三、防雷減災技術服務市縣集約發展實施辦法

鑑於上述原因,我處組織在外省調研、本省試點的基礎上,確定以下防雷減災技術服務市縣集約發展實施辦法。

1、各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防雷中心)註冊登記為獨立事業法人單位,並通過財政部駐山東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簡稱“財政專員辦”)批准開立基本銀行賬户。

2、由市氣象局行文批准成立“xx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xx縣(市、區)防雷所(或分中心) ”,根據原有防雷中心的註冊名稱,也可稱“xx市防雷中心xx縣(市、區)防雷所(或分中心)”,下同,取代各縣(市、區)原有防雷中心的防雷技術服務職能,接受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的財務管理、技術管理、技術支持和培訓。

3、已經取得獨立事業法人資格並且申請到獨立銀行賬户的縣(市、區)防雷中心可以不成立防雷所(或分中心)。

4、由各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為各縣級分支機構掛牌(場所最好與縣氣象局異地),刻章,業務章為“xx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xx縣(市、區)防雷所”,財務章為“xx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xx縣(市、區)防雷所財務專用章”。

5、各縣級分支機構負責人和業務技術人員由中心統一聘用(各分所要有3名以上工作人員,其中至少有2名取得防雷檢測資格證,要熟悉防雷圖紙審核及驗收,鑑定和技術評價等業務,由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考核合格後聘用)。不得聘用縣局負責人和行政審批、執法人員為防雷所工作人員。同時建立完善的人員聘用、培訓、管理制度。

6、各縣級分支機構獨立開展業務工作,接受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的技術監督、檢查和指導,同時接受當地氣象主管機構的監督管理。受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的委託,縣氣象局可代為監管防雷所的日常服務質量和財務狀況(由市防雷中心出具委託書)。外部法律責任(法人單位管理、資質管理、賬户管理、收費許可證管理、税務管理等)統一由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承擔。

7、根據銀行賬户管理規定,由計財處報財政專員辦批准後,統一在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賬户下開設各縣級分支機構分賬户(一般賬户或專用賬户);市財務核算中心為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及各縣級分支機構各建立一個賬套,由市財務核算中心統一管理和會計核算。

8、各縣級分支機構財務管理工作按照《山東省市級雷電防護技術中心各縣級分支機構財務管理辦法》執行(各地市可以在本辦法的基礎上加以補充完善)。

9、各縣級分支機構實行獨立成本核算,自負盈虧。採用“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辦法開展集中會計核算。

10、各縣級分支機構的税費、管理費、房屋租賃費、水電暖等辦公費以及外聘人員的工資等納入本分支機構的運營成本。

1、各縣級分支機構在當地租賃的房屋、辦公設施,使用水電暖、雷電預警預報、氣象信息等資源,要與資源提供單位簽訂租賃協議。

2、各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辦法。例如,要建立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工作管理制度等。

四、防雷減災技術服務市縣集約發展財務管理辦法

1、為加強市雷電技術防護中心(或市防雷中心)各縣級分支機構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按照集約化運行方式,進一步規範各縣級分支機構的財務管理方式,根據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氣象科技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氣發〔20xx〕268號)和《關於印發〈氣象科技服務財務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氣發〔20xx〕302號)的有關精神和《山東省氣象科技服務財務管理實施辦法(暫行)》(魯氣辦發〔20xx〕68 號)和《山東省氣象科技服務管理實施辦法(暫行)》(魯氣辦發〔20xx〕127號)具體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辦法。

2、本辦法適用於我省各市雷電技術防護中心及各縣級分支機構。

3、堅持各縣級分支機構預算管理體制不變、單位理財機制不變和財務管理內部法律責任不變的原則。各縣級分支機構的日常財務工作由市雷電技術防護中心委託所在縣氣象局代為監管,外部法律責任(法人單位管理、資質管理、賬户管理、收費許可證管理、税務管理等)統一由市雷電技術防護中心承擔。

4、採用“集中管理,分户核算”辦法開展集中會計核算,財務管理權和會計核算權相分離。所有縣級分支機構經濟業務要全部納入市財務核算中心統一核算和管理。會計核算業務以外的財務管理事項仍由各縣級分支機構辦理。

5、各縣級分支機構應配備兼職報賬員1名,兼職報賬員必須由本單位在職人員擔任,可由各縣局現有財務報賬員兼任。

6、收入管理:各縣級分支機構統一在市雷電技術防護中心賬户下開設分賬户(一般賬户或專用賬户,僅限防雷技術服務使用),由市財務核算中心統一管理。各縣級分支機構應將防雷技術服務收入及時交存到銀行賬户,最遲不得超過3日,嚴禁截留、坐收坐支。其它經營性收入不得存入該賬户。

7、銀行賬户支出流程:對數額千元以上的款項支出,必須由各縣級分支機構負責人報所在地監管負責人批准,通過辦公網(特殊情況電話通知)先行報送市財務核算中心,經核實無誤,按照規定報市局有關監管領導同意後才能支出。

8、原始憑證審籤流程:各縣級分支機構必須保證原始憑證的真實性與合法性。具體流程:各縣級分支機構發生經濟業務→取得原始憑證→經辦人簽字→報賬員稽核→縣級分支機構負責人審核批准→所在縣監管負責人審批→報賬員定期彙總結報→市財務核算中心審定→數額千元以上的支出由市局監管領導籤批(各市局可以結合本地實際有所調整)。

9、市財務核算中心負責各縣級分支機構會計檔案的整理歸檔工作。依照《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統一管理集中核算的各單位會計憑證、會計賬薄、會計報表等資料。

10、各縣級分支機構報賬員負責按照規定將每月發生的經濟業務原始憑證(收費票據和支出票據)送交市財務核算中心和監管領導審定、籤批。

1、各縣級分支機構出納應嚴格按照現金管理和銀行結算制度辦理現金收付及銀行結算業務,不準簽發空頭支票,不準向外出租出借銀行賬户。

2、發票管理:市財務核算中心負責收費發票的統一管理。由市財務核算中心主管會計負責到税務機關為各縣級分支機構辦理税控機(或税控器),各縣級分支機構要嚴格按照税控機操作規程出據發票,不得使用其它發票。在收費過程中,不管客户是否要求開據發票,均應開據收費發票。

3、税收管理:各縣級分支機構應繳納的營業税等税種由市財務核算中心統一計繳,期末按各分支機構收入額分擔。凡本年度收支有結餘或其他情況被税務機關征收所得税的按其應承擔的份額承擔。

4、科技服務報表上報:各縣級分支機構的收入支出按月計入所在縣(市、區)氣象科技服務報表,不得重複統計。

5、本制度在執行過程中,若與國家政策及上級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相沖突的從其規定。

五、推進防雷集約發展的實施步驟

以上兩個辦法已經過省局辦公會研究審定,原則性通過。下步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將召開全省市縣集約發展防雷技術服務工作研討會,各市分管副局長、市雷電防護技術中心主任參加。深入研討兩個辦法的有關細節問題,再進一步完善有關內容。

2、根據研討情況,進一步修改管理辦法後,以省局文件下發執行,分步實施。

3、法規處與計財處做好有關事項的技術指導和協調工作。

4、及時研究解決在實施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

【第7篇】氣象局汛期服務情況報告

一、思想準備

根據省局潘局長作服務動員報告要求,進一步提高對春季和汛期氣象服務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認真學習貫徹中央領導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要紮紮實實從現在做起,不能存在任何僥倖和麻痺思想,以人為本,關注民生,認真做好汛前各項準備工作。針對我局人員少,任務重的情況,我局於3月22日召開了全局動員大會,會議重點傳達學習了三個重要文件:①中央領導的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局潘局長作服務動員報告;②市局下發的《關於認真做好市汛期氣象服務工作的通知》;③制定市春播、汛期氣象服務工作方案。會議要求全局同志要紮紮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每個崗位都要按照會議文件精神和汛期氣象服務工作方案的要求抓好落實,在汛前及汛期增加業務學習次數,業務人員要熟知各項業務的法規制度,要以'嚴、細、實、快”的作風,紮紮實實做好汛期氣象服務各項工作。

二、組織準備

1、成立了市氣象局春播、汛期氣象服務領導小組和災害性天氣預報簽發小組。

2、明確了一把手負責制和局領導掛牌帶班、值班和檢查制度,堅決杜絕各類責任性事故發生,確保服務工作萬無一失。

三、人員準備

1、業務服務人員精幹高效,業務骨幹人員全部在汛期氣象服務第一線上。

2、充分調動業務人員的積極性,解除了一線工作人員的後顧之憂,讓他們把主要精力放在汛期氣象服務工作上來。

3、遇重大過程,全體人員將全力以赴地汛期氣象服務工作中去。

4、省、市局一旦啟動汛期氣象服務應急預案我局將予以積極響應。

四、物質準備

2、各種儀器、備份儀器、器材完備無缺,對超檢儀器進行清理,及時更換;

3、檢查了辦公樓、機房和觀測場的防雷設施,均已達標,避免計算機及監測設施遭受雷擊的事故發生;

4、為了確保安全渡汛,照明電路得到了安全可靠地落實,各種後勤供給也已落到實處。如維護了發電機、空調。購買了汽油、電池、應急燈、蚊香、殺蟲劑等。同時,確保氣象服務用車需要,隨時應對各項預報服務、區域維護及災情調查。

五、技術準備

1、預報部分

(1)組織我局預報人員對本地夏季的氣候狀況、產生降水的環流特點及影響系統進行了查閲和收集。對汛期所用的業務系統、預報方法、技術指標等進行了學習、演練,做到得心應手。

(2)熟練掌握縣級業務系統、氣象決策服務系統、micaps系統操作、應用。

(3)向市水利局重新調查瞭解了耒水各中小型水庫的重要防汛參數和指標,以及它們的除澇能力、防洪能力、河道泄洪量、各閘口的警戒水位高度、險工地段等,為汛期決策服務打好了基礎。

2、測報部分

(1)認真檢查所有儀器的安裝、性能、儲備、鑑定情況,尤其是自動站採集器和區域站設備不能有帶病現象存在,發現問題及時報告迅速解決,保證做到萬無一失。

(2)各種技術文件和法規齊全,針對規範和各種技術規定,特別是夏季注意事項、汛期報類規定進行了反覆認真學習。

(3)通過集體觀測和學習,強化提高了測報人員對業務規範和汛期業務制度的掌握以及觀測員對自動化設備維護、故障處理和在應急情況下人工補測和發報的能力。

(4)積極開展氣象觀測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並在各區域站設立了警示牌,完成了我局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業規劃的編制,劃定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區,並在我市規劃辦公室備案。

(5)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加強工作責任心教育,堅決杜絕責任性事故發生。同時對汛期工作內容及技術要求,做到了職責分明,認識清楚。

3、農氣部分

落實市及我市經濟工作會議的重要舉措,為搞好今年的農業氣象服務,為我市從農業大市變為農業強市作貢獻,服務一鄉一品的新型特色農業。按照農氣週年服務方案的要求,通過氣象服務,力爭雜交水稻制種減少低温冷害影響,培育壯秧,做到花期相遇,提高抗旱奪豐收能力,實現產值比上年有所提高;煙葉生產要做好汛期雨水氣象服務,確保排水良好,使煙葉積水少,通風好,烤出較高等級煙葉等,氣象服務要創出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六、環境綠化

今年我局對觀測場及局院內進行了一期綠化整治,並制訂了嚴格的觀測場及周邊綠化養護責任制,為明年創建市三星級文明單位打下良好基礎。

各位領導,氣象服務工作已經開始,我局將堅持公共氣象服務的發展方向,在省局、市局的正確領導下,把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精神作為強大動力,求真務實,進一步增強氣象服務的敏感性和緊迫性,高標準的完成今年春季和汛期氣象服務工作任務,提高為農服務的氣象科技服務質量和科技內涵,不斷提高服務的覆蓋面,為社會經濟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8篇】氣象服務總結表彰大會上工作報告

各位來賓,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裏隆重召開今年抗擊低温雨雪冰凍極端氣象災害、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和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等重大氣象服務總結表彰大會。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中國氣象局向出席這次會議的回良玉副總理和中央有關部門的領導,以及各位專家和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受到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奮戰在氣象服務一線的廣大氣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國南方地區連續出現四次低温雨雪冰凍天氣過程,其影響範圍之廣、強度之大、持續時間之長,均為百年一遇。所造成的災害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影響面之廣,直接經濟損失之大、受災人口之多,為50年來同類災害之最。災情發生後,各級氣象部門先後啟動38次應急預案,向災區派出53個工作組,主動開展積雪深度、電線結冰等專項觀測,以及極端天氣事件分析、氣候趨勢預測、主要公路幹線天氣預報、煤電油運應急氣象服務等專項服務,向各級黨委和政府報送近17000期各類氣象服務材料。各級氣象台站共發佈寒潮、暴雪、道路結冰等預警信號9412次,發送災害預警和防禦手機短信13.24億條次。中國氣象局先後召開6次全國緊急電視電話會議部署搶險救災氣象服務保障工作,並分別於1月25日和27日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ⅲ級和ⅱ級應急響應命令,派出6個工作組前往災情嚴重的地區指導工作,還強化對國務院煤電油運和搶險抗災應急指揮中心的決策氣象服務,與國務院有關部委應急聯動,齊心協力防災抗災,圓滿完成了氣象服務保障任務。精神融化冰雪,冰雪見證責任。面對低温雨雪冰凍極端氣象災害,廣大氣象工作者以行動詮釋了責任、勇氣和毅力,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在任務面前不彎腰,在責任面前不鬆勁,在人民羣眾最需要的時候始終堅守崗位,在搶險抗災最緊迫的時候始終認真服務。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各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人民戰勝了這場極端的氣象災害!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特大地震。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災害。災區不利的天氣氣候不僅嚴重影響抗震救災進度,而且可能引發嚴重的次生災害。因此,做好抗震救災氣象保障服務刻不容緩,必須全力以赴。地震發生後僅兩小時,中國氣象局就啟動了地震災害氣象服務ⅱ級應急響應命令,把抗震救災作為氣象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業務、服務、應急、保障等骨幹力量組建抗震救災指揮部,第二天上午,中國氣象局工作組就趕到四川災區。在抗震救災期間,中國氣象局先後召開15次抗震救災專題會議,堅決按照中央政治局和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會議的部署和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災的各項氣象服務保障,並主動參與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及地震監測組和水利組救災指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地震發生後,中國氣象局緊急抽調中央氣象台及有關省(市)氣象局的預報專家分批赴地震災區指導和協助做好氣象預報服務,協調中央有關部門、有關省(區、市)氣象局、軍隊向地震災區調配了發電機、自動氣象站、海事衞星電話、移動氣象應急車、移動天氣雷達等各類急需裝備320台(套),為抗震救災氣象服務提供了一切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災區氣象台站克服困難,新建14個臨時自動氣象站,組建8個應急氣象觀測小分隊、7個軍地混編聯合氣象小分隊,組織66個應急觀測站(隊)開展加密氣象監測。災區氣象業務不僅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恢復,在某些關鍵區域,觀測空白得到了填補,預報服務得到了延伸。我們還打破常規,提前啟動風雲氣象衞星加密觀測業務,及時部署災區周邊地區加密高空探測、災區帳篷和活動板房內外的氣象觀測和受災羣眾集中安置點防避雷設施建設,主動開展航空氣象預報、堰塞湖面雨量預報、全國救災物資運輸通道氣象預報服務、衞生防疫氣象預報服務。在氣象台站基礎設施遭到嚴重損壞、災區氣象幹部職工工作生活秩序受到嚴重影響的情況下,抗震救災各項氣象保障服務沒有停頓、沒有失誤。特別是唐家山堰塞湖泄流的保障、防雷避災服務等方面效果顯着,沒有造成一人死亡。這確實是一個奇蹟!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責任重於泰山。面對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災害,災區基層氣象台站和氣象工作者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首要位置,臨危不懼、衝鋒在前,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始終奮鬥在服務一線,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恢復業務並全面開展氣象保障服務,用自己的行動展現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

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時值我國汛期,天氣複雜多變,氣候異常,突發性降雨多,雷電也多。面對這些挑戰和對氣象預報服務的特殊要求,中國氣象局圍繞“有特色、高水平”奧運氣象服務目標,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為奧運火炬境內外傳遞和在珠峯頂上的傳遞、奧運會和殘奧會開閉幕式、奧運體育賽事、公眾出行觀賽等提供了全方位的氣象保障服務。我們成功地為奧運火炬傳遞組織了參與人數最多,覆蓋區域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我們派出了由38名科技人員組成的中央氣象台珠峯氣象保障隊在海拔5200多米的珠峯大本營,克服各種困難,架設各種設備,建起珠峯氣象台,連續工作34天,提前7天準確預報出5月8日適宜登頂的最佳時間,為實現火炬登頂和傳遞一次衝擊、一次登頂、一次成功和絕對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七年磨劍、三年演練,舉全國之力,全力做好奧運氣象預報服務,準確、精細地預報奧運賽事天氣,及時將場館實時氣象監測資料和逐小時預報結果傳送到奧組委主運行中心,派出氣象服務專家組進駐奧組委競賽指揮中心,為競賽日程安排和比賽的順利提供了準確的氣象信息服務。我們依靠高科技手段,在奧運會開(閉)幕式和殘奧會閉幕式期間開展大規模的人工消減雨作業行動,確保了奧運會和殘奧會開(閉)幕式在無雨狀態下進行,這是奧運史上首次成功進行的人工消減雨作業的範例。我們累計發送奧運氣象短信上億條,氣象網站點擊率達到480萬人次,免費發送奧運史上首份《奧運天氣資訊》報紙,在奧運頻道氣象服務中增加了手語,中國天氣網增加中、英、法、德、日、西班牙語音播報。社會調查表明,奧運期間公眾對天氣預報和氣象服務的滿意率達到93.1%,殘奧會期間氣象服務滿意度更是高達96.8%!

【第9篇】氣象局公共服務調研報告

氣象局公共服務調研報告

10月23~25日,湖濤、沈建國、楊志利一行三人赴壽光、_____、_____縣氣象局就縣局如何發展公共氣象服務問題進行了調研。調研採取個別訪談、座談會的形式進行。現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作為縣一級氣象部門來説,公共氣象服務的重點是“三農”。各縣局對此都作了積極探索。從三個縣局情況看:

(一)為農業服務正普遍受到高度重視。從領導到一般職工加強為農業的服務意識比較強。三個縣局均把為“三農”服務作為重中之重,基本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面向農村的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包括電台、電視台、網站、電子顯示屏、手機短信等發佈渠道。

(二)為農業服務緊密結合當地實際。不是侷限於大眾農業泛泛服務,而是緊扣當地農業生產實際,不斷調整為農業服務的思路和做法。如壽光市氣象局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進程中,為滿足壽光現代農業多元化發展的需求,始終堅持“公眾服務專業化、專業服務精細化”的服務理念,以提高設施農業、特色農業氣象服務水平為重心,加強監測能力為手段,使農業氣象服務更加貼近農業和農民。

(三)為農業服務講究特色。_____市鹽業發達,縣局針對鹽業生產對氣象信息的需求,與_____鹽務局合作,開通了鹽業氣象服務短信平台,此平台具有信息內容豐富、專業性強、時效性新等特點,服務內容包括了最新氣象預報、臨近和短時的氣象預報、降水的定時和定量預報、蒸發量預報和實況等。該平台自運行以來,廣大鹽業生產用户嚐到了氣象信息的甜頭,受到了鹽業用户的青睞。

(四)基層台站為全省“四個特色氣象服務品牌”探索了路子。怎麼樣打造為果品蔬菜的特色氣象服務品牌,壽光局進行了有益探索。為進一步掌握大棚內外影響蔬菜生長的氣象要素的差異性,及時根據天氣預報情況對棚內小氣候做出準確地判斷,壽光縣局選擇在蔬菜科技示範園的大棚內建立了四要素自動氣象站。觀測項目為:氣温、地温、濕度、輻射。並將觀測氣象信息在中國壽光蔬菜網和壽光農業信息網向公眾發佈。

(五)為農業服務講究貼心農民。_____針對果品的服務、_____針對沿海養殖的服務、壽光針對蔬菜的服務,都做到了貼心貼近農民,深受農民的歡迎。特別是壽光局依託“壽光蔬菜氣象災害自動預警系統”收集的温、壓、濕、光照等氣象要素數據及製作的大棚蔬菜災害性天氣預報,通過壽光氣象網站及手機短信等方式及時向菜農提供服務,受到菜農好評。壽局在全省率先開展了預報到每個鄉鎮的精細化電視天氣預報,增加了一週天氣趨勢預報、農事與建議等內容,使預報更加貼近百姓生活。

(六)為農業服務科技含量增加。壽光與無錫大氣科研所、濰坊市氣象局聯合開發 “壽光蔬菜氣象災害自動預警系統”,在蔬菜大棚安裝自動氣象站,獲取蔬菜大棚的温度、濕度、地温、日輻射等氣象要素資料,對該資料進行分析,並研究外部環境氣象條件對温室氣象條件的影響規律,建立外部環境氣象條件與棚內氣象條件的聯繫。同時建立蔬菜生長條件數據庫。收集不同蔬菜品種在不同時期的生長條件資料,包括蔬菜種類、蔬菜不同發育時期及不同發育時期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濕度等條件。利用大棚內外氣象條件的聯繫,輸入最新的天氣預報結論,得出大棚內氣象要素的預報信息,通過1,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10篇】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公共氣象服務調研報告

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公共氣象服務調研報告

公共氣象服務是指氣象部門使用各種公共資源或公共權力,向政府決策部門、社會公眾、生產部門提供氣象信息和技術的過程。

一、前言

發展公共氣象服務,是中國氣象局黨組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國務院3號文件和國辦49號文件精神,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改革的經驗而提出的戰略任務,是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應對氣候變化和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氣象部門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職能的有效途徑,是增強氣象服務在整個氣象業務中主導地位、實現氣象綜合實力整體躍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發展公共氣象服務,不僅是黨和政府以及廣大人民羣眾對廣大氣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們氣象部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我們作為發展公共氣象服務的促進者和實踐者,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氣象服務能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標,切實轉變作風,不斷提高公共氣象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二、調研方法

1、時間:4月21日—5月5日

2、地點:市氣象台、市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懷寧縣氣象局、嶽西縣氣象局

3、調查對象:在職職工及外聘人員

4、調研方法:座談會與發放調查問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調研發現我市氣象事業發展面臨着不少突出的問題。一是氣象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與防災減災的需求不相適應,災害性預報的準確率不高,特殊天氣預報能力很弱,氣象服務產品單一,專業服務產品精細化嚴重不足,服務缺乏針對性;二是氣象現代化體系中業務、創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與業務服務不結合、人才結構與工作實際不適應,各個方面優秀人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弱,氣象科研實際應用不夠;三是受區域經濟、業務量、人員現狀和歷史原因影響,職工待遇與工作不一致,重點項目在爭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夠,地方政府投入嚴重不足,一些縣局多年地方支持沒有變化,縣局氣象事業發展不平衡。

(二)建議

繼續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服務需求為牽引,大力推進三個體系建設,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提高災害性天氣監測和預報服務能力,不斷拓展業務和服務領域。

1、抓好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突出雷達工程

發展現代氣象業務體系是提升服務水平、業務能力的正確方式和有效途徑。要以公共氣象服務為引領,以氣象預測預報為核心,以綜合氣象業務為基礎,加快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步伐。

要完善決策氣象服務和公共氣象服務流程、服務規範,質量考核和效益評估,提高公眾氣象服務的精細化水平。深入開展政策性農業氣象保險氣象服務,逐步建立城鄉規劃、重大工程建設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和制度,加強交通、旅遊、電力專業氣象服務能力。要改進和完善以數值預報產品為基礎的中短期精細化預報技術方法,提高降水預報水平,預報成績要達全省較前水平;加強短時臨近預報,完善業務值班、預警發佈等制度,加強重要天氣過程預報技術總結分析;加強規範化建設,編制業務手冊,服務手冊,技術要規範,使每個業務人員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氣特點進行鍼對性服務。

堅持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不動搖,提高氣象的裝備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國布點的_____新一代天氣雷達建設,雷達樓要確保20xx年底前達到基本運行,確保工程建設質量,氣象新區建設要同步進行。進一步加強專業氣象觀測站點建設,進一步做好望江、宿松風能觀測及資料整理分析,爭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幹線,佈設包括能見度自動探測項目的多要素自動氣象站。全面升級建設縣級dvb-s數據接收系統,進一步發揮業務監控系統的作用。落實裝備保障“三級管理、二級維修”業務工作體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實質性開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動氣象站、區域氣象站的巡查、巡檢、校標、維修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積極探索和建立氣象觀測業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對氣象站歷史沿革、觀測環境等進行信息化管理。要繼續抓好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和改善,年內專項規劃要全面完成,對環境無法改善的縣局要爭取地方政府支持,進行站址遷移。

2、繼續提高業務管理水平,突出保證基礎業務質量穩定

繼續加強規範化建設,提高工作效率;繼續加強規章制度執行,提高服務意識,強化責任感;繼續加強學習和崗位練兵,練好基本功。抓好日常儀器巡視維護、觀測發報、報表審核、網絡維護等關鍵環節,繼續完善基礎業務流程,搞好質量控制;建立業務管理員台站聯繫制度。每個業務管理員聯繫1-3個台站,負責所聯繫台站的業務指導和運行監控;建立全市業務質量分析會制度,監網科每月召開一次有分管領導參加的全市業務質量分析會,對前期業務運行情況進行分析,對下一步業務工作進行部署。切實保證地面測報、高空探測、農業氣象業務質量的穩定,保證區域自動站、特種觀測 、網絡傳輸等考核達到目標要求。

弘揚我市基礎業務工作優良傳統,提高管理水平。組織制定和完善綜合氣象觀測業務急需的規範標準,積極研究開發市縣氣象業務服務系統平台。繼續完善台站監測網絡業務應急預案。加強探測業務及保障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進一步規範預警信息發佈,災情直報流程及制度。健全應急響應機制,落實氣象災害應急隊伍,加強預案演練,全面增強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制定相關應急預案,適時開展應急演練。進一步做好區域站的評估和優化工作,完善區域站網布局。加強區域站的巡視、維護和維修,提高區域站資料的可靠性。

3、繼續抓好氣象服務,突出氣象防災減災

做好氣象防災減災是黨和國家對氣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_____市政府對氣象工作的需求,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決策,全力以赴做好氣象服務工作。以“一年四季不放鬆,一個過程不放過”為宗旨,努力實現氣象服務“無所不在,無微不至”,做到服務準確、及時、優質、高效,切實當好決策氣象參謀。

要始終堅持以需求為牽引,全面做好各項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始終堅持把氣象服務放在氣象工作的首位,秉承氣象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務的根本宗旨。毫不放鬆地抓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始終把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切實提高災害性天氣預報預測準確率作為提升氣象服務水平的首要任務。重點加強災害性天氣事件的會商分析,做好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重大天氣預報和趨勢預測工作。切實加強汛期氣象服務,全力做好重大社會活動氣象保障,進一步提高氣象災害預警時效性和主動性。發揮氣象災害的監測系統效益,拓展預警時空。提高科研與業務結合能力,促進內在質量的穩定提高。

加強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災害調查,逐步建立多部門聯動防災減災協調機制。加強雷電防護氣象服務,積極做好國家農村中國小雷電防護項目;加快人影作業裝備升級,抓住中央財政投資機遇,各縣(市)局積極爭取地方配套資金,完成火箭人工增雨配備。

4、加強為“三農”服務,突出特色服務

把服務“三農”作為氣象落實三中全會精神重要舉措,提高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水平,着力增強農村氣象災害預警接收能力。提升氣象信息和農村綜合經濟信息服務能力,建立和完善氣象協理員隊伍,強化農村氣象服務公益化。推進和實施安徽省《糧食增產氣象服務工程》,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服務。加強農業氣象業務能力建設,促進農業氣象預測預報和災害預警等技術發展。加強農業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可持續發展服務。

豐富我市為農服務手段,同時積極參加全省農業氣象科研交流。加強農業氣象災害監測評估預警和病蟲害氣象服務。加強森林火險等級氣象預報服務。以農網、先鋒網或政務網為依託,全面實施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建設,加強農村氣象信息員(協理員)隊伍的建設、管理和培訓,使氣象信息員成為氣象信息通訊員、氣象災害預報與警報接收傳播員、氣象災情收集報告員,

鄉鎮自動站日常巡視和維護管理員。繼續加強對農村國小氣象災害防禦知識教育,探索對不發達地區信息傳輸途徑。

5、加強科技服務,突出部門合作和社會管理

突出強化部門合作,重點做好氣候可行性論證和影視服務的拓展工作。要不斷拓展氣象影視服務資源,在縣級力爭不少於2個頻(次),探索開展網絡氣象影視和手機氣象影視服務項目。逐步完成市帶縣製作電視天氣預報節目業務,推動建立市縣廣告集約經營機制。要積極培育氣候可行性論證依託氣象業務和科技優勢的新項目。按照《氣象法》和《氣候可行性論證管理辦法》(中國氣象局第18號令)的規定和要求,加大投入,提高氣候可行性論證的科技含量;加強市縣配合,勇於承擔重大論證項目;與發展改革、建設、規劃等部門建立合作機制,推動氣候可行性論證納入規劃或者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查內容。加強與環保等部門的合作,加大大氣環境評價工作的力度,推進環境氣象服務,包括風能、太陽能等氣候資源和綠色能源應用服務,積極培育新的科技服務增長點。

突出強化社會管理職能,要繼續加強地方氣象規章建設,依法履行氣象信息發佈、防雷安全、氣球施放安全、氣候可行性論證、氣象防災減災等社會管理職能。重點要發展防雷技術服務和信息服務工作。加強與職能部門合作,依法加強防雷社會管理,進一步規範防雷安全檢測、雷擊風險評估、防雷圖審、跟蹤檢測、防雷工程管理、竣工驗收等防雷各項管理、業務、檢測和工程服務,加強全社會,特別是農村、學校、社區、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防雷減災宣傳教育,推進城市社區和鄉村的防雷技術性服務。推動雷擊風險評估和雷電災害調查鑑定工作,體現氣象高科技含量,不斷拓展防雷技術服務新領域。

6、加強氣象人才體系建設,突出優秀人才的培養

繼續重視和加強氣象人才隊伍的建設,發揮人才對支撐氣象業務科技發展的主導性作用,不斷增強氣象事業發展後勁。努力為專業技術人員創造成長、成才條件,引導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省內外學術交流,在科研業務實踐中不斷提高發展現代氣象業務的自主創新能力。認真做好科技帶頭人、中青年科技骨幹、青年科技新秀的選拔推薦工作;加強首次設崗聘用後的管理考核工作,建立健全相應的崗位考核辦法,建立崗位考核檔案;不斷完善對中青年科技骨幹、青年科技新秀、高級職稱崗位的業績評價。通過錄用和選調的途徑,進一步充實業務隊伍,加大業務崗位培訓力度,健全完善新進人員崗前考核、上崗資格審核以及培養工作。

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切實提高領導能力。繼續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加快培養選拔德才兼備的優秀年輕幹部。更加關注年輕幹部的思想品德修養和科技素養的提高,注意在最需要的崗位上磨練、培養和選拔後備幹部。要通過調整,使科級領導班子結構有改善,知識水平、業務能力有明顯提高,形成一支知識層次較高,年齡、專業結構合理,具有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的科級幹部隊伍。

繼續合理控制隊伍總量,提高氣象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編制內外氣象職工總量都要合理控制,聘用人員素質能力要符合崗位要求,聘用程序要符合有關法規。市縣級業務單位新進人員必須具備大氣科學及相關專業背景的本科以上人員,外聘人員必須符合外聘人員管理辦法規定身份。積極探索充滿活力的人員流動機制,加大市局專業技術空缺崗位從縣(市)氣象部門擇優選拔聘用力度;市局機關要進一步補充有業務工作經歷素質優秀的管理人員,注重從氣象事業單位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依照公務員法以及公務員調任規定,通過調任的方式補充到市局機關擔任科級領導職務。要繼續加強編制外用人管理,充分發揮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7、加強基層台站建設,突出市縣一體發展

全面落實《安徽省氣象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台站工作實施意見暨20xx年行動計劃》,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進“一流台站”建設。利用現代通訊技術實現一體化、網絡化綜合管理和遠程監控,進一步完善市縣一體綜合管理,全面規範科技服務管理,實行合同、申報網絡遠程控制,加強綜合預算,解決“縣財市管”的問題,理順資金收支關係。

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桐城業務樓裝飾和整體改造年內必須完工;切實推進樅陽新址建設,年內要達到基本完工要求;潛山觀測場搬遷要有整體改善規劃,年內要完成土地辦證及項目可行性論證,隨時做好項目申報;宿松、太湖完成綜合改善掃尾工作。二是按照省局20xx年加強縣局十件實事,根據本單位實際切實做好落實,特別對要爭取省局支持的有關單位和縣局要做好對接。三是縣財市管要嚴格按照市局財務部門要求,加強綜合預算和分類核算,建立相應帳户和賬套,在實踐中完善中央帳套、地方帳套、科產事業帳套、科產企業帳套核算,堅決杜絕一個户頭一本帳,完善和全力推進“縣賬市管”具體操作方法。四是充分發揮科技服務平台的作用,實行科技服務管理網絡化管理,《科技服務綜合管理平台》投入日常業務運行並完善細化,重點加強合同管理,流程管理,財務公開;加強科技服務項目成本控制,增收節支;加大科技服務督查檢查監督力度,通過平台完善對市及各縣科技服務各項目流程、合同、財務的監管,確保科技服務穩定健康發展。要加強科技服務資金的分類核算,規範管理,提升綜合預算和綜合管理水平。五是積極探索市縣工作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共同發展。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必須要突出實踐特色,充分發揮基層在公共氣象服務引領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創新精神,積極探索公共氣象服務的體制機制和具體措施,全力推進氣象事業的科學發展。

【第11篇】氣象局服務調研報告

10月23~25日,湖濤、沈建國、楊志利一行三人赴壽光、**、**縣氣象局就縣局如何發展公共氣象服務問題進行了調研。調研採取個別訪談、座談會的形式進行。現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作為縣一級氣象部門來説,公共氣象服務的重點是“三農”。各縣局對此都作了積極探索。從三個縣局情況看:

(一)為農業服務正普遍受到高度重視。從領導到一般職工加強為農業的服務意識比較強。三個縣局均把為“三農”服務作為重中之重,基本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面向農村的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包括電台、電視台、網站、電子顯示屏、手機短信等發佈渠道。

(二)為農業服務緊密結合當地實際。不是侷限於大眾農業泛泛服務,而是緊扣當地農業生產實際,不斷調整為農業服務的思路和做法。如壽光市氣象局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進程中,為滿足壽光現代農業多元化發展的需求,始終堅持“公眾服務專業化、專業服務精細化”的服務理念,以提高設施農業、特色農業氣象服務水平為重心,加強監測能力為手段,使農業氣象服務更加貼近農業和農民。

(三)為農業服務講究特色。**市鹽業發達,縣局針對鹽業生產對氣象信息的需求,與**鹽務局合作,開通了鹽業氣象服務短信平台,此平台具有信息內容豐富、專業性強、時效性新等特點,服務內容包括了最新氣象預報、臨近和短時的氣象預報、降水的定時和定量預報、蒸發量預報和實況等。該平台自運行以來,廣大鹽業生產用户嚐到了氣象信息的甜頭,受到了鹽業用户的青睞。

(四)基層台站為全省“四個特色氣象服務品牌”探索了路子。怎麼樣打造為果品蔬菜的特色氣象服務品牌,壽光局進行了有益探索。為進一步掌握大棚內外影響蔬菜生長的氣象要素的差異性,及時根據天氣預報情況對棚內小氣候做出準確地判斷,壽光縣局選擇在蔬菜科技示範園的大棚內建立了四要素自動氣象站。觀測項目為:氣温、地温、濕度、輻射。並將觀測氣象信息在中國壽光蔬菜網和壽光農業信息網向公眾發佈。

(五)為農業服務講究貼心農民。**針對果品的服務、**針對沿海養殖的服務、壽光針對蔬菜的服務,都做到了貼心貼近農民,深受農民的歡迎。特別是壽光局依託“壽光蔬菜氣象災害自動預警系統”收集的温、壓、濕、光照等氣象要素數據及製作的大棚蔬菜災害性天氣預報,通過壽光氣象網站及手機短信等方式及時向菜農提供服務,受到菜農好評。壽局在全省率先開展了預報到每個鄉鎮的精細化電視天氣預報,增加了一週天氣趨勢預報、農事與建議等內容,使預報更加貼近百姓生活。

(六)為農業服務科技含量增加。壽光與無錫大氣科研所、濰坊市氣象局聯合開發 “壽光蔬菜氣象災害自動預警系統”,在蔬菜大棚安裝自動氣象站,獲取蔬菜大棚的温度、濕度、地温、日輻射等氣象要素資料,對該資料進行分析,並研究外部環境氣象條件對温室氣象條件的影響規律,建立外部環境氣象條件與棚內氣象條件的聯繫。同時建立蔬菜生長條件數據庫。收集不同蔬菜品種在不同時期的生長條件資料,包括蔬菜種類、蔬菜不同發育時期及不同發育時期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濕度等條件。利用大棚內外氣象條件的聯繫,輸入最新的天氣預報結論,得出大棚內氣象要素的預報信息,通過12121、手機短信等渠道為菜農及時提供服務。

(七)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仍是傳播氣象信息的重要手段。三個縣局都建立了延伸到農村的手機信息庫,通過短信發佈氣象預警信息。**建立的氣象預警電子顯示屏除發佈氣象信息外,還多次為市委、市政府發佈政務信息,先後為紀委、宣傳部、綠博會組委會、公安、工商、民政、物價、消防等部門,及時發佈信息,業已成為推介**氣象的一張重要名片。

二、存在問題

從調研情況看,縣局普遍存在的問題是:

(一)人才不能適應現代氣象事業發展的需要,存在着人才匱乏,人才老化的現象,人員隊伍素質還需加強,特別是既善管理又懂業務的人才匱乏。特別是既懂大氣科學又懂氣象服務的人才幾乎沒有。

(二)預報預測水平有待於提高,特別是災害性天氣的準確率不高,不能滿足社會對氣象日益增長的需求。

(三)氣象信息發佈的渠道不夠暢通,公共氣象服務體系不夠完善,服務手段不先進,信息傳輸主要靠電話、手機短信等。怎麼樣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是個大事。

(四)單位存在着收入不合法、不合理性。主要表現在防雷審批、技術服務、防雷市場沒有徹底分開的現象,縣級氣象部門只有防雷技術機構,但是沒有具有獨立法人和獨立銀行賬户,審批收入有的是氣象主管機構收取,有的是所屬企業收取,這些方式都是不合法的,許多地方紀律檢查部門對此質疑,給單位的安全運行帶來很大的隱患。

(五)職工收入和福利不規範。主要表現在許多單位的事業人員在企業裏領取勞動報酬,部門制定的績效工資不規範,沒有強硬的執行依據,況且全省內部差距很大,存在着相互攀比現象。今年各級地方政府規範津貼補貼,氣象部門暫緩執行,對離退人員收入影響最大,直接影響的了的穩定。

(六)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壓力越來越大。隨着各地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氣象局地理位置已經被周圍建築物包圍,地方對城市建設十分重視,地方黨委政府為了地方利益,建議氣象部門遷站,而氣象部門難以抗拒。對此應研究對策。

(七)氣象部門實行雙重財務體制,但地方對氣象事業的投入不及時,不準確,並且科技服務收入不穩定,因此,造成執行預算、決算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上半年沒有錢辦事,下半年花錢困難。

(八)精細化預報水平達不到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從而制約了氣象服務的能力。設施農業氣象成果不多,完善的理論體系還沒有建立,依然沿用大田農業氣象的理論體系,因而缺乏氣象服務的針對性。氣象預報服務人員對農業、農村工作不瞭解,預報產品和服務缺乏更好的針對性。

(九)基層台站人員編制少,但業務工作量越來越大,不得不編制外用工。而編外用工又存在新的隱患。氣象部門幹部職工政治、經濟待遇與地方部門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如省委文件規定一線科級幹部主要負責人在基層工作每滿5年,按非領導職務晉升兩級工資,並享受相應的醫療、住房等相關待遇;職工從事氣象工作幾十年,技術職務仍然還是初級職稱,不利於調動一線幹部職工的積極性。

三、幾點意見和建議

(一)建議省局有專門人員和機構研究公共氣象服務問題,特別要重點有針對性的研究縣局為農業的公共氣象服務相關問題,比如:加強設施農業的氣象條件研究工作,建立起一套現代農業氣象理論體系,從而確保指導現代農業生產的準確性;還要重視氣象部門到底能給農民什麼樣的預報產品。山東是農業大省,如果認真重視,定能作出大文章。

(二)省局要下大氣力研究解決公共氣象服務產品怎麼樣在第一時間傳遞到農民手中。省局列的課題一定要面向基層,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不要單求“大和洋”,更不能為了發表文章和評職稱。

(三)加強對下指導,尤其要加強實實在在的指導。省局業務管理人員水平高,但對基層工作不是真正熟悉,建議多派業務人員,特別是研究人員深入到縣局,幫助工作。縣局非常歡迎這樣的人員。

(四)建議建立省台、市台預報員下鄉制度,讓預報員真正瞭解農業和農民需要,這樣做出的預報才有針對性。現在的預報員都缺這一課。

(五)建議職稱評審多照顧基層,基層業務服務人員要以工作業績為標準,不能側重強調文章。基層業務人員理論水平沒法和省局比,但他們是一線直接為農村和經濟部門服務的人員。

(六)建議省局借學習實踐活動之際,解決幾個實實在在的關鍵問題。比如精細化預報説了幾年,但是對外發布預報還是今夜到明天怎麼樣,目前的手段,至少短臨預報等夠做到幾點到幾點,出現什麼天氣。這個問題解決了,不僅老百姓歡迎,在全國也叫得響。

【第12篇】縣氣象服務三農需求情況調研報告

xx縣位於江蘇省東北部,119°2′-119°52′,北緯34°11′-34°38′。國土面積154.273千公頃,轄13個鄉鎮,302個行政村,人口100.26萬。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特色農業主要有伊山鎮的西瓜、陡溝鄉的蘆蒿以及現代農業園區剛剛建成萬畝藍莓基地等。夏玉米主要集中在圖河鄉和南崗鄉,現有一個國家級和一個省級萬畝創建基地。xx縣地處亞熱帶和暖温帶的南北氣候過渡帶和海陸過渡帶,屬亞熱帶北緣海洋性季風氣候,温和濕潤,四季分明。颱風、暴雨、雷電、乾旱、大風、高温、暴雪、低温冰凍、冰雹、龍捲、大霧等都有發生,其中發生頻率較高的有暴雨、乾旱、雷電、低温凍害、高温、大風,常常造成嚴重的氣象災害。作為農業大縣,對氣象災害的影響十分敏感,現代農業生產和氣象條件依存關係愈來愈密切。同時,隨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公眾對氣象服務工作從服務的具體內容到服務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氣象事業發展的生命力在於服務。同時,為更好地貫徹《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現代農業氣象業務發展專項規劃》等文件精神,加強全縣“三農”服務專項工作,提高氣象為農服務的針對性,根據中國氣象局《關於組織做好“三農”服務專項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xx縣實際情況,xx縣氣象局近期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三農”服務專項調研,重點了解和掌握“三農”氣象服務的迫切需求,以改進和完善氣象服務工作。

一、調查方法及步驟

氣象服務需求調查以面對面的現場提問式、書面和座談會形式進行,主要了解被調查對象對農業氣象服務的需求、對氣象防災減災服務的需求、需要服務產品和手段、氣象科普服務形式、建議和意見等。全面、科學地反映氣象現代化建設水平,同時反映廣大羣眾對氣象服務的具體要求。調查時間為4月10日~4月16日,調查對象為涉農部門工作人員和生產一線的普通農民、特色農業大户和養殖户,共發放氣象服務需求問卷調查表302份,回收302份,回收率為100%,座談會調查1次,面對面現場調研10次,在問卷調查基礎上按指標體系進行分類整理和相關的統計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我們對新時期做好“三農”氣象服務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主要有:

(一)農村氣象服務需求有了新的變化。相對來説,過去的農業結構單一,氣象服務需求簡單。農業結構調整後,隨着農村經濟的多元化,對氣象服務和需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表現為:產品種類要求更多。今後一段時間內,除了常規預報外,天氣實況、生活健康指數、出行天氣參考、農事氣象分析的需求等將顯得迫切;預報要求更加精細化,由於農業新技術的運用,不僅從時間上,而且從空間上也要求預報要素儘量精細,要求降雨落區、量級等都要準確;產品的個性化要求,不僅需要提供預報,而且需要進行分析,並提供具體的防範措施;在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還需要提供各種農業氣候論證、評價。這些服務需求,仍然不能直接到達農民的手中。

(二)氣象災害防禦服務措施缺乏。近年來,政府制定了很多方面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但是應對農村氣象災害的措施不多。如何採取有效的措施,防範和抵禦氣象災害風險,沒有一個比較全面的、響應及時的可行性較強的規劃和預案。一旦發生氣象災害,多數農民只能望天興歎。

(三)服務產品和服務手段相對落後。過去由於需求簡單,預報準確率不高,氣象信息的發佈主要通過廣播電視、96121聲訊電話定時發佈。近幾年,在農用天氣預報上也做了許多嘗試,但針對性、實用性還不強,不能及時向基層農民傳遞。因此,如何最好最快的將實用的氣象信息及時的傳遞到廣大農民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農民手中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四)農村氣象科普率不高。多年來,我們通過3.23世界氣象日、科普周、三下鄉等活動,開展氣象科普活動,但活動的地點大多集中在縣城、集鎮,覆蓋面有限,絕大多數農民不能直接接受氣象科普教育,急切要求氣象科普進村入户。

三、“三農”工作對氣象服務的需求

通過調研和分析,就氣象服務工作而言,我縣農村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糧食高產穩產意義重大,要求氣象預報精細、準確。隨着種植結構的調整,耕作栽培方式由粗放型、零散型向精細化集約化不斷轉變。雖然糧食耕地面積減少,但是糧食高產意義重大,這就要求氣象部門做好重大農業氣象災害和病蟲害的監測、預報、預警以及評估工作,提供精細而準確的農業氣象服務,確保農業高產穩產。

2、設施農業不斷擴大,特色農產品氣象服務需求迫切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大棚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開展特色農業、設施農業的氣象應用服務,以滿足作物引種、區劃等所取專業氣象的需要,為農業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及時、可靠的決策依據,為農民增收和農業發展提供及時的氣象保障服務。

3、農村氣象信息發佈體系急需完善。農村人口居住比較分散,甚至比較偏僻,農民獲取氣象信息的渠道仍然較少。切實做好為百姓的氣象服務,需要建立完善的農村氣象信息發佈體系,提高氣象信息覆蓋率,使廣大農民最方便地獲得氣象服務信息。

四、我縣農村氣象服務工作措施和建議

通過調研分析,氣象部門為農村的服務措施主要是充分利用氣象部門的現代化設備和技術優勢,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依託科技進步,不斷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和重大災害性天氣預報和預警的能力;依託社會的'電視和通訊科技發展能力和現代通訊技術,把針對廣大農民和農業生產的實用氣象信息無縫隙的及時送到農民的手中,幫助廣大農民防災減災。

2、着力加強農業氣象預報服務工作,積極開展農業氣候年景預測和預估技術研究,積極支持針對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的氣象服務技術方法研究,進一步增加農業氣象服務信息。

3、氣象部門負責收集氣象災情並直接上報政府,這樣有利於幫助政府部門及時準確地瞭解當地發生的氣象災害情況,幫助領導在指揮抗災和減災時科學決策。同時,氣象部門對氣象災害現場拍攝的資料,作為災害資料予以保存,以便在以後的科研中進行分析和利用;氣象部門通過電視等傳媒以實時報道的形式加強科普宣傳,對提高整個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

4、氣象部門要把積極開展人工增雨和防雹工作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認真組織作業,不定期組織對當地人工增雨和防雹的效益進行科學評估。

5、氣象部門應當在重大氣象災害發生前,通過各種媒體及時向社會發布預警信息,特別通過氣象手機短信向農民用户及時發佈對農業生產有影響的氣象信息。

6、積極推廣氣象預警大喇叭建設,及時通過大喇叭廣播的形式把氣象預警、預報信息通知到每一個農民家庭,使廣大農民羣眾對突發的氣象災害提前做好預防,把氣象災害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7、加強農村氣象科普教育工作。加強鄉鎮氣象協理員培訓,將協理員培訓成氣象科技的行家裏手,再通過協理員,培訓村信息員,信息員將氣象科普知識傳遞到千家萬户。也可通過免費發放氣象信息明白卡的形式,進行科普宣傳。

五、結語

通過調研和分析,氣象部門更加認識到“三農”氣象服務的重要性,所以加大和完善大氣綜合監測體系,細化為農服務產品、提高氣象預報預警服務水平,建立各類氣象預警服務系統,為經濟發展需求開發各類特色氣象服務。天氣預報要在時間和空間上提高精度和準確率,利用各種渠道使廣大用户及時收到天氣預報和氣象科普信息,讓廣大農民能用、會用、及時用到實用的氣象信息,並結合自己的需求,合理安排農業生產、做好防災減災,使氣象服務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2020最新縣氣象服務三農需求情況調研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