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經典名人哲理故事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58K

經典名人哲理故事新版多篇

名人的哲理小故事 篇一

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臨終前有一個不小的遺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時間裏沒能給他尋找一個最優秀的閉門弟子。

事情是這樣子的。蘇格拉底在風蝕殘年之際,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就想考驗和點化一下他那位平時看來不錯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牀前説:“我的蠟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蠟接着點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嗎?”“明白”,那位助手趕忙説,“您的思想光輝是得很好地傳承下去……”

“可是,”蘇拉格底慢慢悠悠的説,“我需要一位最優秀的傳承者,他不但要有相當的智慧,還必須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這樣的人選直到目前我還未見到,你幫我尋找和發掘一位這樣的人。”“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順很尊重地説,“我一定竭盡全力地去尋找,以不辜負您的栽培和信任。”

半年後,蘇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別人世,最優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助手非常慚愧,淚流滿面地坐在病牀邊,語氣沉重地説:“我真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蘇格拉底説到這裏,很失意地閉上了眼睛,停頓了許久,才又不無哀怨地説:“本來,最優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給耽擱、給丟失了……”話沒説完,一代哲人就永遠離開了他曾經深切關注着的這個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後悔,甚至後悔、自責了整個後半生。

哲理:只有自信,才能面對人生的艱辛,歲月的苦楚,抹去你悲傷的眼淚,燃起希望之火,用整個身心趟出一條成功的路。

名人人生哲理故事 篇二

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他父親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我砍了你的樹!”華盛頓和盤托出。

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説:“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願失去一百棵樹,也不願聽你説謊。”

哲理故事: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徵,它顯示着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名人的經典哲理小故事 篇三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説:“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呢?”

扁鵲答:“長兄,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

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哲理: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數的事業經營者均未能體會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而往往是即使請來了名氣很大的“空降兵”,結果於事無補。

名人人生哲理故事 篇四

鄭板橋(1693—1765)是清朝“揚州八怪”之一。他在山東濰縣當縣官時,兒子小寶留在興化鄉下的鄭墨弟弟家。浪漫簽名

小寶6歲時上學了。為了教育兒子,鄭板橋專門給他的弟弟鄭墨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愛,不以其道是溺愛。”

他的“道”是什麼呢?他説:“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

鄭板橋自己是個讀書人,他並不是看不起讀書人,他看不起的是:讀書就是為了做官。

鄭板橋自己最重視的還是兒子的品德。他對弟弟説:“我不在家,兒便是由你管束,要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不得以為猶子而姑縱惜也。”

他主張,他的孩子和僕人的兒女應平等對待。他説:“家人兒女,總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使吾兒凌虐別人。凡魚餐果餅,宜均分散給,大家歡喜跳躍。若吾兒坐食好物,令家人子遠立而望,不得一沾脣齒,其父母見而憐之,無可如何,呼之使去,豈非割心頭肉乎!”

為了教育兒子“明好人之理”、“愛天下農夫”,鄭板橋還抄錄了使小寶且念且唱、順口好讀的四首五言絕句:

二月賣新絲,五月巢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襟;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得放腳眠,蚊蟲跳蚤出。

之後,鄭板橋不放心小寶的成長,就把他接到身邊,經常教育小寶要懂得吃飯穿衣的艱難,要同情窮苦的人。由於鄭板橋的嚴格教育和言傳身教,小寶進步很快。當時濰縣正值災荒,鄭板橋一向清貧,家裏也未多存一粒糧食。一天,小寶哭着説:“媽媽,我肚子餓!”媽媽拿出一個用玉米粉做的窩頭塞在小寶手裏説:“這是你爹中午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寶歡跳着走到門外,高高興興地吃着窩頭。這時,一個光着腳的小女孩站在旁邊,看着他吃,小寶發現了這個用飢餓眼光看他的小女孩,立刻把窩頭分給小女孩一半。鄭板橋得知小寶的舉動,高興地對着小寶説:“孩子,你做得對,爹爹喜愛你。”

哲理: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準繩。

名人的哲理小故事 篇五

屈原出身於楚國沒落的貴族。曾任楚國左徒、三閭大夫等職。主張對內改善政治,對外連齊抗秦,可由於懷王昏聵,小人當權,因而不斷遭到誹謗、打擊,後被放逐漢北。而後繼位的頃襄王更為昏庸,親秦賣國的小人更加猖狂,—腔愛國熱血的屈原再次被放逐到江南,最後投汨羅江而死。

按當今史家流行的説法,屈原流放江南,主要指湖南沅湘一帶,忽略了涉足澧水的可能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屈原在他的著作中,多次頌揚澧水風光,試舉例:

“捐餘袂兮江中,遺餘佩兮澧浦。”(《湘君》)

屈原為何不把佩玉丟在沅江、湘江,而偏偏丟在他所不熟悉的澧水?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

按理,屈原把隨身穿的衣服丟在澧水,以表達他決絕的意志,這個地方就應是他所熟悉或所喜愛的,如果他連澧水的面都沒見過,又怎能輕率地作出這種莊重的抉擇?

這天門山下、武陵源景區內流傳着不少有關屈原的古老傳説。而天子山著名的“屈子行吟”景點簡直就是屈原的化身。

哲理: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有許多障礙物阻擋着我前進,我務必歷盡萬難,來體現我的價值和好處的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