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生職業總結多篇

欄目: 學生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6.36K

大學生職業總結多篇

【第1篇】2022上學期大學生就業與職業發展協會學期總結範文

一.迎接挑戰,知難而上

首先,我要感謝學校的領導,他們的信任、支持和我們協會的發展息息相關,沒有他們,也就沒有就業協會的今天。當然,在此期間裏,我們協會成員為了發展與進步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為本協會的未來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本學期,我們協會在學院領導的幫助下,成功舉辦了首屆”移動杯”大學生創業策劃大賽;大型校園招聘會;首屆”智遠杯”就業文化周。使得大學生就業與職業發展協會成為欽州學院最有影響力的社團之一。

二.開拓進取,面對現實

我們協會會員達到一百多人,這是我們相對其他社團的一大優勢。我思考着:究竟我們社團的魅力在哪呢?經過一個多學期的發展與進步,最終我能感覺到,協會裏面的成員,每一位都是很用心,很認真的去做每一件事情,在遇到困苦的時,大家能站在同一戰線上,共同的去面對,很多事情,關鍵是要看我們怎麼去面對。

三.豐富生活,展現風采

細細回味在協會裏面的生活,發現一切是那麼豐富多彩,我們的碩果累累。我們一起舉辦了首屆“移動杯“大學生創業策劃大賽,它讓我們提前認識什麼是職業生涯,明白創業是一個多麼艱苦的過程;我們一起舉辦了“欽州學院大型校園招聘會”,它讓我們更好的學習就業知識,瞭解社會招聘人才的要求;我們一起參加了“雷鋒月”馮子材故居義務勞動,它提高了我們勞動的熱情,培養不怕苦,積極弘揚雷鋒精神;我們一起參加了“與英語協會的籃球友誼賽”它讓我們認識了朋友,懂得了一個團隊協作的精神;還有我們一起到銘德燒烤,這聯絡了我們全體會員的感情,加大了會員之間的交流,活躍了協會內部氣氛。還有最大的亮點就是,我們舉辦了首屆“智遠杯”就業文化周活動,這次活動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歷經了“就業文化周”開幕式;“就業文化周”就業知識講座;大學生就業才藝大賽初賽;禮儀培訓講座;大學生就業才藝大賽決賽曁首屆“智遠杯”閉幕式。通過“就業文化周”活動,它讓我們正確認識自己,瞭解就業形勢,瞭解就業市場現狀,提高了就業及創業能力,增強了我們對就業的信心。

四.通力合作,服務同學

為了使得協會會員素質的不斷提高,做到以身作則,我們組織了一些實踐活動來鍛鍊會員的能力,我們親自邀請過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欽州分公司企業策劃部的邱海來為同學們做就業知識講座;我們邀請過封彬賢老師來為同學們做禮儀知識培訓;這些都是面向全體同學的課堂。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就業文化周”之大學生就業才藝大賽決賽曁首屆“智遠杯”閉幕式的那個晚上我們不但邀請到了學校的張智老師,丁越華老師,裴以明老師和熊拯老師出席,還邀請到了欽州人力資源部周國霞部長,韋智海經理出席。由他們親臨現場為我們參賽的十位選手作指導,這是全體同學的榮幸,更是我們協會的榮幸。那個晚上藝術樓的演播廳,全場座無虛席,精彩的就業才藝表演得到了同學們的好評,得到了老師們的極大讚揚。這給了我們協會很大的鼓勵,相信有了他們的支持,我們協會在以後的日子裏會發展的更好,更大的為同學們服務。

五.展望未來,踏實前途

大學生就業與職業發展協會到今為止仍然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協會,它在社團各個方面的建設當中還具有不少的問題,我們不能放鬆,我們還要繼續保持艱苦奮鬥,戒驕戒躁的作風,把社團的建設與發展為己任,把社團運行到一個理想的軌道上去,使得社團能健康.向上.高速的運作。與此同時,我們還要不斷的吸收和借鑑先進的發展觀,使得社團在未來的環境中仍然能強勁的發展,這不僅是我們這一批人的理想,同樣,也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第2篇】大學職業生涯矛盾與自我超越報告總結

我今天想跟大家講的,是大學職業生活可能帶給我們的矛盾、困惑,以及個人可能的應對之道。

毫無疑問,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與社會的現代轉型,在好的大學裏取得一個職位,已經成為在這個社會上令人羨慕的事業成功的新起點。我們這一代人主動或被動地以大學作為職業選擇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的“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的情況,早已不復存在。最近完成的第六次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顯示,我國公眾認為教師的職業聲望最高,公眾在期望子女從事最好職業的選擇中,教師職業的期望值也是最高的。先不講大學精神、大學文化、大學的社會責任這類賦予我們某種崇高美感的內容,僅僅從與日常生活經驗相關的視角看來,大學為她的每一位從業者提供了空氣清新、綠樹成蔭的校園,相對寬鬆且有人情味的工作環境,比較穩定、可能逐步上升且有較好福利保障的收入,還有一年兩次、每次長達數週的有薪假期。諸位還比較年輕,到了我這個年齡,就更能體會到,我們的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環境中,對他們人格的形成和品味的提升,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眼下這個社會迅速轉型,價值觀和是非感日益多元發展,從而令人難以適從的時代。即使從這樣比較世俗的眼光看來,我們有機會在這個校園裏成為同事,也真是值得高興和珍惜的。

在座的諸位大多是年輕人,大家選擇任職於大學,一定不僅僅是因為上面提到的這些相對世俗化的理由,一定對自己的事業發展有很好的設計,也可能對未來的生活懷有各種各樣多少有點理想色彩的期待。作為過來人,我想説的是,大學的職業生活也充滿矛盾和挑戰,在未來的工作中,如何保持一種帶有超越感(甚至是某種宗教感)的平衡的心態,將是諸位的職業生涯能否平順而成功的關鍵所在。陳寅恪先生講過,“士之讀書治學,蓋將脱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也就是説,讀書人要脱俗。“脱心志於俗諦之桎梏”,這是一個難以企及的境界,特別是在現代中國的大學裏面。我們對大學有很多期盼和理想,但這些期盼和理想的達成,有待於用一種帶有宗教感的態度去提升。這也是我們這些選擇任職於大學的人,所要面對的可能備受內心煎熬的難題。

我們首先要面對的,是大學理想與大學職業生涯實際狀況的矛盾。

如果從12世紀在法國、意大利、英國等西歐國家陸續出現的中世紀大學算起,大學已經有近800年的歷史。在全世界現存的85個1520年以前成立的組織中,有70所是學校。大學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已經不證自明。有無數最傑出的學者、教育家描述過他們心目中的大學理想,我想不避累贅,在這裏引述20世紀美國社會學家艾倫布魯姆的一段話,來説明人們有過的對一所好大學的期望,這段話引自1987年他出版的名著《走向封閉的美國精神》:

一所好大學應該有另一種氣氛,它告訴我們,有一些問題應該被每一個人思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卻沒有人問也不可能有答案。它提供自由探索的空氣,不允許不利於或者妨礙自由探索的東西存在;它給出重要與不重要之間的區別;它保護傳統,不是因為傳統就是傳統,而是因為傳統提供在極高的水準上進行討論的模式;它藴含奇蹟,預示在分享奇蹟中產生的友誼。更重要的是,這裏有真正偉大的思想家,他們是理論生活存在的活的證明,他們的動機不會流於低俗,雖然人們以為低俗的動機是無所不在的。他們有權威,但不是來自權力、金錢或家庭,而是來自能夠贏得尊敬的天賦。他們相互之間、他們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使人們看到一個以真正的共同利益為宗旨的團體。大學是一個以理智為基石的國家的神殿,是奉獻給純粹理性的。它在人們心中喚起崇敬之情,只有那些將自身與平等自由融匯為一體的人才會產生這樣的感情。

我不敢説,我們都是“將自身與平等自由融匯為一體的人”,但我們在大學工作,都多多少少分享着這樣的關於大學的理想。對在座的一些同事來説,也許對這樣的理想的憧憬,正是你們選擇任職大學的緣由。

然而,毋需諱言的是,在大學任職的外部條件,特別是與個人職業生涯順利與否相關的部分,並未達到這樣理想化的境地。大學是人類的組織,也就具備了社會組織的所有弱點,人性的弱點也必然導致大學職業生活要面對的種種不公。代表了人類未來、良知、公正、平等和其他各種追求的大學理想,是由生活在充滿了短視和不公的環境中的大學領導者、教師和其他同事的具體活動來達成的。這是每一位剛剛步入大學之門的同事,從一開始就要準備面對的。

對於教師來説,這樣的矛盾,由於現代大學中教師職業互相矛盾的雙重要求而被強化了。

學者職業化導致了這樣一種局面,即只有在大學和研究機構裏面從事的工作,才被同行承認為是學術的工作。對學術創造的願望,促使我們在大學裏找一份教書的工作。結果,就難免要遇到大學制度的一個內在矛盾。在現代的學術體制下,學術越來越變成一個從業者集團內部的自足的行為,衡量一個學者學術貢獻的大小,成為學術共同體內部相互承認的過程,而這個共同體的評價,決定了我們能否當一個好學者。要當一個好學者,一定要有好的學術思維的能力,而學術思維的本質,就是在深刻理解學術史和嚴格遵循學術規範基礎上的知識創造。從這個角度講,學術就是“反常識”。證明自己是一個好學者的標誌,是看一位學者在學術上有沒有思想的創造,有沒有“反常識”的發明。而另一方面,作為一位大學教師,其基本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把常識教授給學生。

這樣一來,在做一個好教師和當一個好學者之間,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容易克服的鴻溝。學術創造與知識傳授,需要的是兩種很不相同的秉性,一個人是很難同時完美地具備這兩種秉性的。我們因為熱愛思想創造而來到這個大學,而且也可能有很好的從事學術創造的才能,但如果要長期擁有從事學術創造的資格,就必須同時具備另外一種不同的才能,即能夠通過常識的傳授,將一大堆聰明、好學、有知識準備但不懂學術思維的腦袋,訓練得具有學術思維的習慣。

1919年,德國著名思想家馬克斯韋伯做了題為“以學術為業”的演講,這是一次學術史上不朽的演説,其中有這樣兩段話:

大學教師中誰也不願意回憶那些有關聘任的討論,因為他們很少有愉快的經歷。……大家必須明白,如此多的學術前程操於命運之手這個事實,其根源不僅在於集體決定這種選拔方式的不恰當。每一位受着感情的驅策,想要從事學術的年輕人,必須認識到他面對的任務的兩重性。他不但必須具備學者的資格,還得是一名合格的教師,兩者並不是完全相同的事情。一個人可以是一名傑出的學者,同時卻是個糟糕透頂的老師。

學術生涯是一場魯莽的。……你對每一個人都要憑着良心問一句:你能夠承受年復一年看着那些平庸之輩爬到你頭上去,既不怨恨也無挫折感嗎?當然每一次他們都會回答説:“自然,我只為我的天職而活着”。但至少就我所知,只有極少數人能夠無動於衷地忍受這種事。

這樣的矛盾,我們可能要終身面對。

依我自己的經驗,這類矛盾之所以有時會變成難以克服的障礙,常常主要不是由於學術制度的不公,也可能主要不是由於上級或同事看法的偏頗,而更多的是因為我們自己不能面對內心的煎熬。在現代中國的教育制度下,從國小的時候開始,老師就告訴我們,做人要力爭上游。但恐怕難以改變的事實是,人類大腦先天的結構已經決定,天才只佔人羣中相當小的比例。我們都是很幸運的人,在一個淘汰率很高、每一步都充滿風險的教育體制中,能夠完成從國小到研究生的學習過程,有機會到大學任職。但這樣的經歷,仍不足以證明我們就是天才,甚至也不一定能證明我們比大學外面的人更聰明一些。客觀的事實是,在現代大學裏,絕大多數教職員只是中才而已。我們的內心、我們周圍親近的人們、甚至我們的社會,並不真正明白這一點,常常對我們懷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我們能夠取得大的成就。內在和外部的期望,與實際能力之間的差距,對每一個就職於大學的人來説,都可能會成為壓力和煎熬的根源。所以,我們在選擇大學職業生涯的時候,一定要捫心自問,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

我想説的是,要正確面對大學理想與大學職業生涯實際狀況的矛盾,使我們的大學職業生活更加平順並有更大的成功,除了要遵守外在的行為規範的約束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建立在科學理性基礎上的對自己的內心召喚的遵從。這是一種超越日常生活經驗的帶有宗教感的體驗。

我們選擇任職於現代中國的大學,還要經常面對保持大學精神的追求與帶有明顯“工具理性”性質的各種外部壓力之間的矛盾。

我們這個大學,是許多在近代中國學術史上作出過奠基貢獻的學者傳道授業之所。所有的大學都會有其辦學特點,不過,並非所有大學都擁有“大學精神”。如果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沒有清華、沒有北大、沒有南開、沒有大學,那麼,我們國家的歷史就得重寫。我們相信只有這類承載了重大歷史使命的大學,才真正有其精神。我們深深相信,擁有這種精神的大學,才可能是永恆的。

生活在這樣的校園之中,耳邊不時迴響着陳寅恪先生“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的警句,大學的同事們對精神的自由有着比其他大學的學者更自然的嚮往。嶺南文化對大學精神內核的形成,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歷史系一位我很景仰的前輩學者説過,中大的可貴之處,不在大,而在中。這是一句樸素而非常深刻的話。我們生活在一個整天強調要“做大做強”、要“跨越式發展”的時代,常常忘了“中庸”、“持中”、“大正至中”這些中國人思維方式中最寶貴的思想要素。相對於國內其他大學來説,我也相信大學的最動人之處,就在這個“中”字。因為這樣的一種精神因素,讓這個大學始終對校史上許許多多“敢為天下先”的創舉保持着足夠的寬容和理解,讓這個校園始終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讓我們這些在其中生活的人,在面對社會和自己內心的種種煎熬時,更容易保持一種平衡的心態。

但是,具有明顯“工具理性”取向的外部壓力仍然存在,且與日俱增,各種各樣的評估和排名,實際上已經直接影響到大學的生存與發展。校長公開表明以“為中才立規矩,給天才留空間”為治校理念,既然我們大多數人只是中才而已,自然就要受到更多的外部規範的約束。而這些規範和制度,可能有一部分與我們對自己的期望、對學校的期望、對學術的期望並不一致。

作為教師和職員,學校還期待着我們為大學爭取更多的榮譽。19世紀以後,學術成為一種職業。這意味着我們必須遵守職業的規範,而榮譽變成了一種衡量職業(而不是學術本身)是否成功的外在標誌。在學術職業化的背景下,有了榮譽,就可能意味着有機會為學校爭取更多的資源。但是在內心深處,我們必須明白,這與自己學術工作是不是有價值,是沒有必然關係的。我們在學術上是否成功,在於看下一代學者會不會引用我們的東西,在他們眼中,這些東西有沒有價值。用數字來説明問題、來衡量每個人的水準,是具有破壞性的。太過看重榮譽,孤獨思考的時間就會減少。但另一方面,生活在大學裏,我們好象就有為大學爭取榮譽的責任,而偏偏爭取外在的“榮譽”本身,就是違背“大學精神”的。這也是現代社會的悖論。

這樣以來,任職於大學者,特別是其中的學者,就有了雙重的責任。一方面,我們要守護大學的本職和精神,努力改變各種不利於文化和教育長遠發展的制度和規矩。我們正處於一個大變革的制度重建的年代,這樣的工作,無疑是時代對於大學的要求之一,也是我們在大學工作的理想。但另一方面,作為一位普通的教職員,我們又要遵守既有的制度和規矩,在現有體制下為個人和學校爭取更多的榮譽。

我個人的體驗是,只有在嚴格遵守既有制度,在現有體制下做得比周圍的人更好的前提下,我們才有資格討論改革體制和改善制度的可能。只有遵循目前的規矩而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績,我們提出的改變現狀的願望和方案,才會被正確地得到理解,大家才會相信,我們提出這樣的要求,真的是出於對教育、文化和學術長遠發展的責任,是為了守護大學這個人類精神生活的家園,而不是出於一己之私。在這個校園工作、生活了幾十年,我看到的情況是,對各種不合理的制度和舉措提出批評建議,且能被接受並取得成效者,往往都是在原有的體制下就做得比別人更好的人。

我是學歷史的。作為一個歷史學家,深深地慶幸自己能夠生活在這樣一個大變革的時代。過去30年間,我們所經歷和體驗的經濟、社會和文化領域的巨大變化,在幾千年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親歷這樣的歷史,對中國社會的研究者來説,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正是由於社會的迅速轉型,我們的價值觀、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正日益多元化,大學的職業生活也因此有了更多、更深刻的矛盾和困惑。今天在這裏如實地描述自己的體驗和感覺,是想告訴諸位,真正的解決之道,是要讓我們的視野更加博大,思想更加深刻,心靈能夠容納更多的矛盾,是自我的超越。

【第3篇】大學生職業規劃總結

大學生職業規劃總結(一)

曾經追着彩雲的夢,伴隨青春的腳步,我們義無反顧。十二年的期盼,十二年的寒窗,十二年的篤行,使我們收穫許許!終於踏進了那個夢寐以尋的,常為之茶不思,飯不想的大門,此時我欣然!我離家千里,繼續踏上求學的征程,我諗知我的肩不輕!大學是美好的,也是辛苦的。首先擺在面前的是對我職業生涯的規劃,我有我的想法。我常常自問,我的一生到底在追尋什麼,我想要什麼,怎麼做。每次思考都無功而返,總是陷入自我的妄自菲薄,也常常感覺到惶恐和無助。進入大學之後,這樣的思考便顯得淺薄。

轉眼之間大二生活也只剩下短短的一個多月,我也即將走到生命中的第二十二個年頭,看當今世界,數碼、網絡發展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增長源源不斷,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年輕的一代憑藉自己的一技之長在社會大潮中奮力打拼,我不由考慮起自己的前程:在機遇與挑戰面前,作為一個地理信息系統的大學生,我將如何面對,我究竟能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在此,我們學校為了解除我們的困惑,讓我們用職業規劃來定位自己的目標。在做規劃之前我很認真的詢問了自己的同學和好友,先請他們對我們的性格做了些評價,以人為鏡嘛~~水無點滴量的積累,難成大江河。人無點滴量的積累,難成大氣候。沒有兢兢業業的辛苦付出,哪裏來甘甜歡暢的成功的喜悦?沒有勤勤懇懇的刻苦鑽研,哪裏來震撼人心的累累碩果?只有付出,才能有收穫。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只有從小處做起,任勞任怨,才能換來最後的笑容。這樣的道理也許人人都懂,未來不是夢,她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回憶自己走過的歲月,我不禁自慚形穢。自從上國小,我就是在老師家長的監督之下一步步學習,這樣一直走過了十二個年頭,如今上了大學,學習的自覺性全來自自己,我大惰性於是暴露無遺。平日裏總有些倦怠、懶散,學習、做事精力不夠集中,效率不高,態度也不夠專注。倘若不及時改正,這很可能會導致我最終庸碌無為,導致一生的遺憾。想到這裏這些不由得讓我不大吃一驚。不過還好,現在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我還有改進的機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行千里,先立其志,否則,漫無目的渾渾噩噩的得過且過,豈不延誤時機,浪費年華。於是我把自己今後六年的目標及計劃大致規劃一下,以便時時鞭策我在變幻莫測的人生旅途中穩健前進。

通過寫職業生涯規劃,我意識到這確實是一個必須要寫的東西。首先,人在江湖,有些規矩是必須要遵守的,如果不去寫職業生涯規劃,那就是不做作業。在大學課堂,不做作業跟偷税漏税有着一樣的下場——當你偷偷漏到一定程度時或者一次性漏了很多,其結果必然是被和諧掉,直接表現在,你會被掛科。作為一個學生,而且是一個不壞的學生,這是不能夠容忍的。其次,職業生涯規劃的確能夠幫助我更多的進步,確定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最終去實現我的大目標,我的夢想。它能夠幫助我並且時時刻刻提醒我去努力。

白駒過隙,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在這短暫的一生中,我可能會錯過很多。如果沒有職業生涯規劃,當我意識到自己已經過了這個年紀的時候,會否覺得自己曾經遺失或者遺憾於是,職業生涯規劃就顯得尤其重要。

制定職業規劃固然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付諸於行動和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無論眼底閃過多少美麗憧憬,只要沒有付諸行動,那麼,一切都只是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一個人,若要獲得成功,必須得拿出勇氣,付出努力、拼博、奮鬥。任何目標,只説不做都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然而現實社會不是編好的程序,而是未知多變的,制定的目標可能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這一點,我應當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因此,在遇到突發因素和不良影響時,應當保持頭腦的清醒冷靜,從而做出正確的分析,果斷拿出對應方案,以至於儘量和既定方案接軌。

雖然這些的內容每個學子都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能夠前程似錦,有人説成功屬於有準備的人,有人説成功屬於勤奮的人,而我覺得成功是屬於有準備的奮鬥者,我決心以這份設計書的作為我的準備,在大家的監督下努力拼搏,走出一個無悔的人生!俗話説的好: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以上只是我實現職業目標在大學期間的準備(目標),一旦踏上工作崗位,我將會結合面臨的各種環境作出進一步的規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堅持心中的信念,每一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

計劃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於其具體實踐並取得成效。任何目標,只説不做到頭來都會是一場空。然而,現實是未知多變的,定出的目標計劃隨時都可能遭遇問題,要求有清醒的頭腦。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峯,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負;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載着收穫、芬芳、失意、磨礪。一個人,若要獲得成功,必須拿出勇氣,付出努力、拼搏、奮鬥。成功,不相信眼淚;成功,不相信頹廢;成功不相信幻影,未來,要靠自己去打拼!

大學生職業規劃總結(二)

20xx年x月x日,就業形象大使團隊在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了嘉應學院職業規劃大賽決賽。現將職業規劃大賽工作總結如下:

一、策劃完備

在接到“職業規劃大賽”的通知後,我團隊馬上做好了策劃,在就業指導中心,特別是楊老師的指導下,李主任對各部門工作做了詳細的分工,對賽場佈置做了詳細的説明。從初賽、複賽再到決賽,這個漫長的過程,我團隊依然從容應對,細心準備。特別到了決賽當天,我團隊所有成員奮戰一線,在下午1點多便到國際會議中心作最後的準備。

二、各同學積極配合

我團隊都希望各同學都能在這次活動中學到知識和有所啟發,因此在本次活動中邀請了個學院的代表出席,他們都熱情出席,並積極配合我團隊的工作。

三、不足之處

1、由於部分工作人員都是見習大使,沒有會場工作經驗,展開工作時顯得被動,辦事效率低;針對這一問題,我認為見習大使今後應多向現任大使學習,多實踐多接觸中心的一切事務;

2、沒有強制學院學生會的幹事和部長前來做觀眾,導致部分觀眾中途退出,場面冷清。針對這一問題,我個人認為最好的辦法是觀眾簽到的工作直接由我團隊負責,將觀看到一定程度的觀眾作為考核的標準;

3、在比賽最後環節,沒有做好把門工作,使得許多觀眾提前離開,使場面更加尷尬。

4、大多數選手沒有把握好時間。希望以後開展類似活動前進行逼真的彩排,特別是時間上的安排,並對進入決賽的選手進行跟進和提醒。

針對這些問題,以後會場負責人在安排工作前一定要強調工作要求,工作範圍等注意事項。特別在組織和宣傳方面要做到位,一定要確保觀眾的數量,更重要的是維持會會場秩序。對參賽的選手要進行跟進,詢問其是否需要幫助等。

總之,以後活動中要更加註重細節。這次大賽所出現的多處問題和不足,是整個團隊的責任。但總體上,經過我團隊的努力,這次大賽的效果得到了到會領導和嘉賓的高度欣賞,這是我團隊前進的動力,我們的付出得到了肯定。我相信,通過一屆又一屆的經驗積累,我團隊一定會做的更出色!

大學生職業規劃總結(三)

為落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同時面對當前大學生對未來的職業生涯缺乏長遠的規劃和針對性的準備,對社會就業方面的具體情況缺乏切身的體會,導致學習目的不明確,甚至失去對未來的追求,在指導老師以及就業指導中心的親切指導配合下,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協會在3月x日到5月x日舉辦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其中國共產黨收集作品31份,有17位選手經過初賽晉級複賽,最後在層層培訓、層層選拔下共有11名選手脱穎而出,成功晉級決賽,決賽評選出2名優秀選手推薦參加學校決賽,活動現已圓滿結束,現將各階段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活動籌備情況

從接到學校大賽通知文件那刻起,指導中心對此次活動高度重視。我協會一起探討和策劃最終把大賽分為四個項目:賽前宣傳、職業生涯規劃培訓會、初賽、以及決賽。這樣可以使同學們通過這四項不同的活動深入的瞭解職業規劃的重要性,認真的做好職業規劃。同時調協會各個部門即刻開始後期活動的準備。

二、活動實施情況

(一)賽前宣傳

為了讓學生們普遍瞭解職業生涯規劃,我協會於3月x日至4月x日開展了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宣傳,通過廣播台、宣傳板、橫幅等方式宣傳,以及文件下發務必使每一位同學都瞭解此次活動了解職業生涯規劃。此次宣傳收到了預期的效果,職業生涯規劃引起了學生們廣泛關注,與職業生涯規劃主題班會同學的積極參與、踴躍發言有着密切的作用。

(二)職業生涯規劃培訓講座

為了讓大學生初步瞭解職業生涯規劃,增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以及增強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心目中的重要性,我協會於4月x日開展了培訓活動,讓學生明白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參賽選手進行輔導。

(三)初賽

20xx年x月x日我協會在活動中心舉行了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初賽,共有17份作品參加了此次初賽,內容各有特點,作品質量很高,為決賽選拔出了11名選手,為接下來比賽的進行奠定了良好基礎。

本次初賽的成功舉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使同學們深入瞭解了職業生涯規劃,通過自己作品的製作使同學們有了切身的體會。

(四)決賽

經過歷時兩個月的籌劃準備我協會於5月x日舉行了決賽。 邀請就業指導中心老師進行對選手們進行了點評,從專業角度指出了選手們的優點和不足,為選手們參加學校決賽提供了實際的指導。在評比完畢後由在場所有嘉賓老師為獲獎選手頒獎,最後協會指導老師做了最後的總結,張老師還強調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並且要認真去堅持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決賽的結束,本次系列活動也圓滿結束,本次活動舉辦得非常成功,使全院同學充分認識了自己,學會了客觀地分析環境,並且能夠科學地樹立目標,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為以後學生的就業奠定了基礎。

三、所得經驗

回顧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系列活動的整個過程,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們認真總結。

第一,協會領導小組在就業指導中心的親切指導下,在與其它兄弟社團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對活動方案進行了認真討論,深入同學中間積極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對活動全過程進行了仔細設計、論證,在活動開始前確定了正確的指導方針,形成了一整套可操作性強的活動方案,為整個活動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在協會領導小組的帶領下,通過於各部門相協調,從學院其他部門舉辦的活動中,收穫了很多寶貴經驗。

第三,通過製作評分表而制定了詳盡的評分細則,使我們對比賽的閲讀和理解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並且邀請到我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作為大賽的評委,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有建設性的見解。

第四,各位指導老師以及參加比賽的同學對此次比賽都相當重視,在大賽進行過程中提出了很多很衷肯的建議和意見。從而讓我們能夠不斷修正當初定下的方案使之更加完善。

四、所遇問題與建議

由於我協會第一次舉辦職業規劃這一類型的活動,同學們對此瞭解認識不夠,導致前期工作開展比較困難。學院在舉辦這方面的活動由於經驗不足的原因,也在各階段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碰到過各種方面的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今後舉辦類似活動應注意:

要與比賽相關指導老師們多交流,這次活動的成功進行都與他們的寶貴經驗分不開,不僅是關於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方面經驗,還有關於具體比賽流程方案等,他們的豐富意見可以增強我們對比賽的組織能力以及把握能力,在交流中學習,在交流中進步,爭取以後做得更好。

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協會舉辦的這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促進了我院的學習風氣,展現出了我協會的幹事以及我院學生勇於創新、敢於實踐的風貌。最後在慶祝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協會“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取得圓滿成功!

【第4篇】最新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期末工作總結

最新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期末工作總結

一 迎接挑戰,知難而上

首先,我要感謝學校的領導。他們的信任,支持和我們協會的發展息息相關,沒有他們,也就沒有職業發展協會的今天。當然,在此期間裏,我們協會成員為了協會的發展與進步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為本協會的未來打下深厚的基礎。

本學期,我們協會在學院領導的'幫助下,成功辦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發展設計書”的策劃大賽,使得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成為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具有影響力的社團之一。

二 開拓進取,面對現實

我們協會會員達到一百人左右,並且各成員都具備自身優勢,這些是優勢可以把我們協會發展的更好。我思考着,究竟我們社團的魅力在哪呢?經過一個學期的發展與進步,最終我能感覺到協會裏面的成員,每一位都是學生職業規劃設計書的未來實踐者,讓我們正確認識自己瞭解就業形勢,理解就業市場狀況,提高了就業及創業能力,增強了我們對就業的信心。

三 服務同學,踏實前途

我們協會服務於同學,並從中鍛鍊自己的能力,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到今為止仍然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協會,它在社團各個方面的建設當中還具有不少問題,我們不能放鬆,我們還要繼續保持艱苦奮鬥,戒驕戒躁的作風,把社團的建設與發展作為己任,把社團運行到一個理想的軌道上去,使得社團能健康向上高速地運作。

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

xx.12.21

【第5篇】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的期末工作總結

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的期末工作總結

一 迎接挑戰,知難而上

首先,我要感謝學校的領導。他們的信任,支持和我們協會的發展息息相關,沒有他們,也就沒有職業發展協會的今天。當然,在此期間裏,我們協會成員為了協會的發展與進步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為本協會的`未來打下深厚的基礎。

本學期,我們協會在學院領導的幫助下,成功辦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發展設計書”的策劃大賽,使得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成為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具有影響力的社團之一。

二 開拓進取,面對現實

我們協會會員達到一百人左右,並且各成員都具備自身優勢,這些是優勢可以把我們協會發展的更好。我思考着,究竟我們社團的魅力在哪呢?經過一個學期的發展與進步,最終我能感覺到協會裏面的成員,每一位都是學生職業規劃設計書的未來實踐者,讓我們正確認識自己瞭解就業形勢,理解就業市場狀況,提高了就業及創業能力,增強了我們對就業的信心。

三 服務同學,踏實前途

我們協會服務於同學,並從中鍛鍊自己的能力,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到今為止仍然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協會,它在社團各個方面的建設當中還具有不少問題,我們不能放鬆,我們還要繼續保持艱苦奮鬥,戒驕戒躁的作風,把社團的建設與發展作為己任,把社團運行到一個理想的軌道上去,使得社團能健康向上高速地運作。

【第6篇】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活動工作總結

關於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活動工作總結

11月7日晚,新聞與傳播學院團委、學生會在實c102教室成功舉辦了新聞與傳播學院職業規劃大賽初賽。出席本次大賽的有曾利斌副書記,龍思思老師,鄭爽老師,蘇運生老師,鍾春燕老師。現將職業規劃大賽工作總結如下:

一、學院領導、老師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在迎新大會上,曾利斌副書記讓大一新生着手寫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並讓他們上交自己的職業理想。這為學院舉辦職業規劃大賽做好了準備。

針對大一新生上交的職業理想,蘇運生老師和鍾春燕老師及時讓主席助理着手建立“學長制”,組織職業興趣相同的同學進行系統學習、討論和交流。

朱子木老師親自到珠海跟大家説明寫職業規劃大賽的重要性,並召開部長級會議,傳達本次活動的重要性。

大賽當天,曾利斌副書記,龍思思老師,鄭爽老師親自擔任評委,對參賽選手進行了嚴格的篩選和中肯的點評。給了在場的同學許多啟發。

二、策劃完備

在接到“職業發展協會”的通知後,院團委學生會立即確定活動負責助理為杜小英,負責部門為學調部,並於10月13日做好了策劃,對各部門工作做了詳細的分工,對賽場佈置做了詳細的説明。使得在準備校運會、中國文化節、《新聞學生》調研版、舉辦學院講座的同時,職業規劃大賽能夠如期舉行。

三、各班積極配合

10月19日晚上10點,負責本次活動的負責人招開了班委會議,會上向班長、副班長、學習委員説明了這次活動的意義,以及希望各班積極配合的想法。在會上,各班班委積極響應,推舉班級負責人負責此次工作。各班負責人表現出極大地熱情和負責的態度,及時收集班上同學的`作品,並及時上交。10月29日,負責人召集班長、副班長、學習委員組成班級評議小組,八個班的作品交叉互改,並於11月2日選出了前二十名。

四、學調部有條不紊的進行工作

在收集齊八個班的作品後,及時將各班作品均等分為八份,並讓各班交叉互改,選出前二十名。11月2日,學調部部長、副部長以及主席助理認真評選前二十名的作品,並於11月3日評出前十二名,併發短信通知入圍選手開會,説明參賽事宜,並跟進其準備情況。

五、不足之處

由於經驗不足,以及各部門溝通存在問題,職業規劃大賽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需要儘快改正或改進。

1、教室問題:

策劃書中明確要求祕書處借階梯教室,但祕書處回答説借不到。之後便向老師請求幫助,主席助理在鍾春燕老師的幫助下,借到了階梯教室(階四)。但由於溝通方面出現問題,主席助理不知道已有人為職業規劃大賽借了教423,故在沒有退教423的情況下,又借了階梯四。

由於職協更改作品提交日期,為了讓同學們有充分的時間準備,大賽推遲了一週。10月28日,祕書處的幹事去將階四換成11月6日的比賽教室。但是仍然沒有退教423,導致10月31日(原定於此日進行比賽)教423開了門和多媒體,而沒人使用和保護,使得學校教學設備處於危險之中。為此,珠海學院對新聞與傳播學院進行批評教育,並宣佈不再借多媒體教室給新聞與傳播學院。

為此,祕書部部長在蘇老師和鍾老師的幫助下,幾經周折,才接到c102,使得大賽得以順利進行。

針對這個問題,祕書處以後會派專人負責借教室的事宜,並盡力借到符合活動的教室。

2、會場出現的問題

① 由於祕書處在打印前沒有及時更改會場變動情況,導致流程表出現多次塗改。給嘉賓和評委老師不好的印象。

② 由於工作人員都是新干事,沒有會場工作經驗。使得會場有些混亂

③ 沒有強制學院學生會的幹事和部長前來做觀眾,導致觀眾太少,場面冷清。

④ 在比賽最後環節,沒有做好把門工作,使得許多觀眾提前離開。使場面更加尷尬。

⑤ 大多數選手沒有把握好時間。希望以後開展類似活動前進行彩排。並對進入決賽的選手進行跟進。

針對這些問題,以後會場負責人在安排工作前一定要強調工作要求,工作範圍等注意事項。祕書處在瞭解活動變動情況後一定要及時更改流程表等相關文件的信息。在組織和宣傳方面要做到位,一定要確保觀眾的數量,維持會會場秩序。對參賽的選手要進行跟進,詢問其是否需要幫助等。總之,以後活動中要更加註重細節。

這次大賽所出現的多處問題和不足,是負責部門和主席助理的責任。由於經驗的不足和工作跟進的不到位,一些錯誤導致了大賽的整體效果。經過舉辦此次比賽的和對比賽進行總結,相信會在今後的類似活動中有所完善和進步。

關於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活動工作總結

【第7篇】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總結

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總結

大學生職業規劃是指學生在大學期間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是職業生涯規劃的簡稱,就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的過程,分享了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的總結,歡迎欣賞!

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總結1

所有職業規劃只是空想而已。可以説 我是抱着這種消極的態度上這門課的。但是,在上了這門課程以後, 我徹底改正了這種錯誤的想法。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每 個人都要未雨綢繆,樹立自己的理想,規劃自己的每一步。 首先, 要肯定的是教授職業發展教育課程的唐燕老師對這門課程 所做出的努力付出。課程每一部分都是結合我們學生的實際而設計, 而且內容生動有趣。老師的努力使我們受益匪淺,她的敬業精神值得 我們每位學生尊敬。下面我就來談談上這門課程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端正了我的就業觀念。正如上面所説的,自此之前,我都 是對未來一片茫然, 覺得一切與工作相關的事情都可以留在以後找工 作的時候再去考慮,有着“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想法。但是上了這門 課程以後,我意識到比別人早走一步就越能靠近成功一點,晚一步就 可能遭到淘汰。

因此,現在就應該為以後做好準備,各種擇業和就業 的條件從此刻就應該去創造和實現。通過這門課程我知道:沒有兢兢 業業的辛苦付出,就沒有成功的喜悦;沒有勤勤懇懇的鑽研,就不可 能有震撼人心的累累碩果。如今,身為大學生的我們,站在了人生的 十字路口,我們即將離開校園進入自己的職業生涯,迎接人生的第一 份工作的挑戰。雖然有“先就業,再擇業”的説法,但對涉世未深, 缺乏職業規劃能力的我們來説, 第一份工作能否選好並且做好是至關 重要的。

第二,培養了我良好的職業道德。通過這門課程學習,我清醒的 認識到:職業道德是大學生職業發展的根本,也是大學生職業素養的 根基。在大學生職業發展的不同階段,職業道德發揮着不同的重要作 用, 現代社會與職業市場的迅速變化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職業道德 要求,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可以幫助我們大學生坦蕩地馳騁於職業疆 場。 我們大學生在校期間,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達到了形成良好的 職業道德素養,並使之不斷髮展,就業之後就可以迅速轉化為良好的 職業道德行為。

第三,形成了我良好的職業心理。在上此課程之前,我認為一個 人職業生涯的成功主要取決於職業能力、知識素養等因素,而忽視了 職業心理的作用,但當我學習了本課程之後,我明白了加強職業心理 的準備與修煉,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調試能力,形成未來職業發展所 必需的心理品質,對大學生可持續職業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在職業 心理方面,我收穫最大的是職業心理的自我調試。我認為,每個大學 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都會遇到職業心理問題, 而正確解決心理問題 的能力是我們職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良藥” 。在這門課程的幫助下, 我的職業心理得到了強化, 使我更加有勇氣和信心面對將來的工作職 業。

第四,增加了我很多就業知識和技巧。在課程中,老師講述了很 多的面試技巧、就業注意事項,而且介紹了許多學長的求職經驗,還 有企業成功人士的任職或創業的卓見,課件與媒體文件結合,使這門 課程豐富多彩。這對於我們這些還沒有過多接觸社會的大學生而言, 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瞭解社會的有效途徑。 在職業發展教育課程學習獲益的過程中, 我也對該課程的改革產 生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意見,希望能得到大家的關注和批評指導。

首先,職業發展教育課程應與有效的測評方法、手段相結合。例 如在美國,高校會按照學生規模配備足量的專職和兼職教師,負責心 理測試、能力評估、求職諮詢等工作的學生職業顧問。主要任務是借 助心理學測量科學的研究成果和經驗, 通過科學的手段對學生的職業 能力傾向、氣質類型、人格特徵、職業適應性等進行測評,並做出解 釋,以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更為科學、客觀的自我觀念,為學生進行職 業決策提供依據,並指導他們將職業規劃戰略融入其終生規劃之中。

職業測評是提高大學生職業發展的有效手段。但是,該方法在我國高 校中還很稀缺。因此,在大學職業發展教育中各高校應加大這方面的 投入。

第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開展大學生職業 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過程中尤其重要。 我覺得最好應該通過典型案例 分析、專題討論、模擬演練等一系列實踐活動,完成職業生涯規劃的 內容,有效提高就業指導的實際效果。

第三,緊隨社會發展腳步,抓住職業變化趨勢。我國現正處於經 濟高速發展時期,社會的變化日新月異。各專業領域也會產生變化, 尤其對技術含量高的高科技專業領域更是如此。因此,職業發展教育 課程應加強結合職業現狀及發展趨勢,拓寬學生觀察社會的視野,培 育學生自身知識及技能的增長與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的思想。 以上就是我上這門課程的體會及一些建議。 我相信在這門課程學 到的知識將會使我在職業生涯中受益匪淺。

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總結2

這學期選修了《大學生職業生涯》這門課程,我認為這門課對我的啟發很大。

一本書中這樣寫到:一個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變命運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憐的,因為這些人沒有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為命運的奴隸。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個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憶和紀念的。生命就像一張白紙,等待着我們去描繪,去譜寫。我認為這句話是對人一生髮展的一種詮釋,每個大學生都應該對自己一生的職業生涯有一定的規劃,因為,這關係到一個人一生的發展。最初,我認為職業距離我這個大二年級的學生來説還是很遙遠的事情,但是,自從上過這門課程後,我認為這門課程對我們的一生都是十分受用的,因為它能使我們對自己的一生有一個客觀的,切合實際的規劃。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工作經歷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動和行為。職業生涯規劃分為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組織的職業生涯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在對個人和內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對個人興趣、能力和個人發展目標的有效規劃,以實現個人發展的成就最大化為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就好像做一個項目,一定要有一個計劃書。當然我們的職業生涯並不是一定要職業生涯的規劃按部就班的實施,但是,我們一定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個總體的規劃和發展的大方向,如果大方向明確的話,我們就應該對自己的實際行動做一個統籌與計劃。有了計劃,有了這一塊塊的基石,我們才能到達成功的山頂。

我在大學聯考時介於大學聯考的壓力與報考專業與自己水平的壓力,並沒有有選擇自己最喜歡,最想從事的專業。就我個人而言,我對裝潢比較感興趣,並且像在今後從事這個行業,但是在美術類高等學府中,當下裝潢專業也算是個熱門專業,所以當時報考的人數相當多,並且都是具有一定能力的考生,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原因,報考了城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好在,藝術是相同的,我們學校這個專業還是能夠提供一定的繪畫場地與一些涉及課程。大學生的職業選擇不是個人面臨就業時的某個單獨事件,而是貫穿於整個教育的全過程。許多大學生在當初大學聯考填報志願時,混淆職業與專業的區別,選擇專業時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在學生在進入大學時,高校應該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指導他們逐步完成對自己職業生涯的規劃。但從現狀來看,此項工作開展的並不容樂觀,據一項對北京人文經濟類綜合性重點大學大學生的調查中顯示,大部分學生對自己將來的職業沒有規劃:對自己將來如何一步步晉升、發展沒有設計的佔62.2%;有設計的佔32.8%,而其中有明確設計的僅佔4.9%。在大學期間,大學生對自己的發展規劃不明確,不能運用職業設計理論,規劃未來的工作與人生髮展方向,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就業的提前準備和準確定位,甚至影響對工作的適應性。所以,從這項調查我們不難看出,最初的專業選擇不慎重或是選擇沒有考慮到切身的實際情況是導致將來對職業規劃盲目的導火索。錯誤的、不適合、不恰當的專業選擇會使我們更加盲目,使我們的眼前一片霧,找不到方向,就像一艘在暴風雨中的漁船看不到燈塔。但是,面對我們不滿意的專業課,或者是我們不滿意的環境,我們就坐以待斃嗎?不,我相信,知識都是相通的,所有的知識都是有用的。我們都知道達·芬奇是一位偉大大藝術家,他的《蒙娜麗莎》聞名於世,但他還有不為人知的一面,我想當大家提起達·芬奇的時候80%的人都會説他是個畫家,這不假,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他還是個科學家,發明家。他把科學運用到了繪畫透視中去,為繪畫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我想很少有人會把繪畫和物理、化學、數學聯繫到一起,我想這正是知識的貫通造就了這個傑出的大師。所以,我們無論身處於何種環境,都要善於去利用條件,不能對環境屈服。我們應該不斷的學習知識,我想,在未來的.某一天,你所學的知識都將會有用武之地,無論是你喜歡的或不喜歡的,專業內的或專業外的。

怎樣的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這也是我們在上大學生職業生涯這門課程時所學習的一個重點。由於缺乏科學的指導,許多大學生在擇業的時候存在很強的盲目性、隨機性和從眾性。通過老師的講解,我總結了以下步驟:

一、評估自我。評估自我是為了更好的認識自我、瞭解自我。要通過科學認知的方法和手段,如藉助於職業興趣測驗和性格測驗以及周圍人對你的評價等,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等進行全面認識,清楚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評估自我時要客觀、冷靜,不能以點代面,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要面對自己的缺點。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設計中的盲目性,達到設計高度適宜。在課堂上,我們通過老師給出的一些測試題目,更加全面客觀的瞭解了自己,甚至有時做完測試後我會覺得我對自己根本不瞭解,缺乏一個對自己全面地認識。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我對自己也有了個客觀地認識。

二、正確進行職業分析。現代職業具有自身的區域性、行業性、崗位性等特性。職業區域可能是城市,也可能是農村,可能是經濟發達的特區,也可能是經濟一般或貧困落後地區。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時要考慮到職業區域的具體特點,比如該地區的特殊政策、環境特徵;職業角色的發展與職業所在的行業的發展有着密切的關係,職業生涯規劃時,不能僅看重單位的大小、名氣,而要對該職業所在的行業現狀和發展前景有比較深入的瞭解,比如人才供給情況、平均工資狀況、行業的非正式團體規範等;不同的職業崗位對求業者的自身素質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在職業生涯規劃時,除了解所需要的非職業素質要求外,還要了解所需要的職業素質要求,除了解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外,還要了解所需要的特殊職業能力。

三、確定職業目標。職業目標是指人們對未來職業表現出來的一種強烈的追求和嚮往,是人們對未來職業生活的構想和規劃,確立目標可以成為追求成功的驅動力,所謂“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因此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時,關鍵是要確立好目標。任何人的職業目標必然要受到社會環境和社會現實的制約,凡是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民利益的職業都是正確的,因此,大學生制定職業目標時應把個人志向與國家利益和社會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才有現實的可行性。目標又分短期和長期目標。長期目標一般是以後職業規劃的頂點,短期目標則一般是近期素質能力的提高等。四、培養職業需要的實踐能力。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知識面是用人單位選擇大學生的依據。用人單位不僅考核其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考核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對環境的適應力、對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等。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除了構建自己合理的知識結構外,還具備從事本行業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專業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説,能力比知識更重要,大學生只有將合理的知識結構和適用社會需要的各種能力統一起來,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一般來説,大學生應重點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決策能力、創造能力、社交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自我發展的終身學習能力、心理調適能力、隨機應變能力等。五、參加有益的職業訓練。在確立了職業目標後,行動成了關鍵環節,沒有行動,目標無從實現,因此,要指導大學參與參加有益的職業訓練。職業訓練包括職業技能的培訓,對自我職業的適應性考核、職業意向的科學測定等內容。當前,大學生進行的職業訓練較少,其實高校可以利用許多機會,如組織大學生參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青年志願者”活動、大學生畢業實習工作、大學生校園創業活動等都是職業訓練很好的形式。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邀請成功的校友、校外知名人士等回校與大學生座談交流經驗;可以通過勤工儉學形式,讓大學生從事社會兼職工作;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性的職業實踐活動,開展職業意向測評,開展職業興趣分析測評等。高校要指導大學生主動積極地參加有益的職業訓練,更早更多地瞭解職業,掌握職業技能,以便更好的開展自己的職業規劃設計。六、評估與反饋。俗話説“計劃趕不上變化”,尤其在高科技信息時代,變化更是永恆的主題。由於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很多,有的變化是無法預測的,因此,要指導學生時刻關注環境的變化,從而不斷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評估與修訂。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家庭和事業,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對自己今後的發展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會努力的去按照計劃行動,克服自身的缺點加強對社會的瞭解和深入,讓自己早一天適應當今社會,在失意、落魄的時候,決不傷心氣餒。古人云: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想,只要我們真誠地去面對生活,生活也必將給我們一個真誠的結果!

【第8篇】大學生職業規劃總結參考

大學生職業規劃總結參考

曾經追着彩雲的夢,伴隨青春的腳步,我們義無反顧,大學生職業規劃總結。十二年的期盼,十二年的寒窗,十二年的篤行,使我們收穫許許!終於踏進了那個夢寐以尋的,常為之茶不思,飯不想的大門,此時我欣然!我離家千里,繼續踏上求學的征程,我諗知我的肩不輕!大學是美好的,也是辛苦的。首先擺在面前的是對我職業生涯的規劃,我有我的想法。我常常自問,我的一生到底在追尋什麼,我想要什麼,怎麼做。每次思考都無功而返,總是陷入自我的妄自菲薄,也常常感覺到惶恐和無助。進入大學之後,這樣的思考便顯得淺薄。

轉眼之間大二生活也只剩下短短的一個多月,我也即將走到生命中的第二十二個年頭,看當今世界,數碼、網絡發展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增長源源不斷,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年輕的一代憑藉自己的一技之長在社會大潮中奮力打拼,我不由考慮起自己的前程:在機遇與挑戰面前,作為一個地理信息系統的大學生,我將如何面對,我究竟能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在此,我們學校為了解除我們的困惑,讓我們用職業規劃來定位自己的目標。在做規劃之前我很認真的詢問了自己的同學和好友,先請他們對我們的性格做了些評價,以人為鏡嘛~~水無點滴量的積累,難成大江河。人無點滴量的積累,難成大氣候。沒有兢兢業業的辛苦付出,哪裏來甘甜歡暢的成功的喜悦?沒有勤勤懇懇的刻苦鑽研,哪裏來震撼人心的累累碩果?只有付出,才能有收穫。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只有從小處做起,任勞任怨,才能換來最後的笑容。這樣的道理也許人人都懂,未來不是夢,她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回憶自己走過的歲月,我不禁自慚形穢。自從上國小,我就是在老師家長的監督之下一步步學習,這樣一直走過了十二個年頭,如今上了大學,學習的自覺性全來自自己,我大惰性於是暴露無遺。平日裏總有些倦怠、懶散,學習、做事精力不夠集中,效率不高,態度也不夠專注。倘若不及時改正,這很可能會導致我最終庸碌無為,導致一生的遺憾。想到這裏這些不由得讓我不大吃一驚。不過還好,現在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我還有改進的機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行千里,先立其志,否則,漫無目的渾渾噩噩的得過且過,豈不延誤時機,浪費年華。於是我把自己今後六年的目標及計劃大致規劃一下,以便時時鞭策我在變幻莫測的人生旅途中穩健前進。

通過寫職業生涯規劃,我意識到這確實是一個必須要寫的東西。首先,人在江湖,有些規矩是必須要遵守的,如果不去寫職業生涯規劃,那就是不做作業。在大學課堂,不做作業跟偷税漏税有着一樣的下場——當你偷偷漏到一定程度時或者一次性漏了很多,其結果必然是被和諧掉,直接表現在,你會被掛科。作為一個學生,而且是一個不壞的學生,這是不能夠容忍的。其次,職業生涯規劃的確能夠幫助我更多的進步,確定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最終去實現我的大目標,我的夢想。它能夠幫助我並且時時刻刻提醒我去努力。

白駒過隙,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在這短暫的一生中,我可能會錯過很多。如果沒有職業生涯規劃,當我意識到自己已經過了這個年紀的時候,會否覺得自己曾經遺失或者遺憾於是,職業生涯規劃就顯得尤其重要。

制定職業規劃固然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付諸於行動和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無論眼底閃過多少美麗憧憬,只要沒有付諸行動,那麼,一切都只是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一個人,若要獲得成功,必須得拿出勇氣,付出努力、拼博、奮鬥。任何目標,只説不做都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然而現實社會不是編好的程序,而是未知多變的,制定的目標可能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這一點,我應當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因此,在遇到突發因素和不良影響時,應當保持頭腦的清醒冷靜,從而做出正確的.分析,果斷拿出對應方案,以至於儘量和既定方案接軌。

雖然這些的內容每個學子都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能夠前程似錦,有人説成功屬於有準備的人,有人説成功屬於勤奮的人,而我覺得成功是屬於有準備的奮鬥者,我決心以這份設計書的作為我的準備,在大家的監督下努力拼搏,走出一個無悔的人生!俗話説的好: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以上只是我實現職業目標在大學期間的準備(目標),一旦踏上工作崗位,我將會結合面臨的各種環境作出進一步的規劃,工作總結《大學生職業規劃總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堅持心中的信念,每一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

計劃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於其具體實踐並取得成效。任何目標,只説不做到頭來都會是一場空。然而,現實是未知多變的,定出的目標計劃隨時都可能遭遇問題,要求有清醒的頭腦。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峯,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負;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載着收穫、芬芳、失意、磨礪。一個人,若要獲得成功,必須拿出勇氣,付出努力、拼搏、奮鬥。成功,不相信眼淚;成功,不相信頹廢;成功不相信幻影,未來,要靠自己去打拼!

【第9篇】大學生職業發展月系列活動總結

大學生職業發展月系列活動總結範文1200字

大連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分團委學生會職業發展部以“認識自我,探索職業,服務同學,共同發展”為根本宗旨,致力於提升在校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幫助每一位經管同學發現自己的職業興趣、收穫理想的職業生涯。同時,部門也致力於培養一支輔助學院加強職業輔導、重點引導和就業服務工作的後備支持力量。

在大連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第十一屆經濟文化季中,我部在全校範圍內開展“職業發展月”系列活動,貫穿整個學期的職業輔導系列,以大型活動為主,輔以小型沙龍和工作坊。秋季學期以求職技能輔導、生涯規劃類活動為主。通過“求職工作坊”、“職業生涯規劃大賽”、“金牌職業大講堂”等一系列貼近同學生活並能很好展現同學風采、提升同學能力的活動,提高同學們有關職業發展相關的自身素質。

職業發展月中,針對15級學生我們主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目的在於普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就業觀,科學合理地規劃大學學習與生活,提高就業技能與實踐能力。

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活動效果評估:本次活動主要宣傳覆蓋在經管、旅遊、人文、師範、機械、環化、物理、生命、信息等學院15級學生大概1000人。報名人數120多人,初賽收取職業生涯規劃書80餘份,經過激烈的初賽選撥,最終有來自旅遊、經管、人文、機械9位選手成功進入決賽,選手們於5月18日13:00在新文313進行最後的角逐。經管學院曹雁翎、温韜、孫琳老師出席本次大賽,並擔任評委,為比賽選手的表現進行點評。

在本次比賽中,同學們通過對自身性格、特長以及所處環境的客觀、全面分析,充分地認識自我、認清環境,積極應對社會就業形勢變化,樹立職業規劃意識、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這對同學們在未來擇業、就業具有積極的作用。將教練技術應用於大學生生涯教育,旨在架起校園與職場、在校學生與職場人士的溝通橋樑,為同學們提供更具深入性、實踐性的輔導,幫助大家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瞭解職業環境並有效提升職業素質,提高同學們對職業規劃的意識,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同學們通過一段時期的大學生活,思想意識漸漸成熟,視角不斷開闊。通過參賽,同學們也積極參與交流,把握溝通的機會。此次活動的開展,對職業發展部特色活動、職業發展部品牌在當地的`品牌提升、“職為你”品牌的維護,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為了滿足同學們尤其是大三年級日益增長的求職技巧和職業規劃輔導需求,我部特別推出大型職業輔導系列活動——“求職工作坊”(包括簡歷、面試以及模擬面試等活動)。每次活動均由來自公司經驗豐富的hr主講,同時也會有各學院資深的講師輔導,給同學們提供貼心的、更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輔導。在學校層面,本次活動推動我校學生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提高我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和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幫助大學生積累經驗,提升就業競爭能力,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求職工作坊模擬面試大賽活動效果評估:本次活動由我部主辦,共有旅遊、人文、日語、英語、師範、生命、美術、音樂9個學院(部)參與,宣傳覆蓋9個學院(部)13級,且14、15級均有滲透,覆蓋面較廣。報名合計318人,通過初賽簡歷投遞120人,通過複賽壓力面試20人,通過決賽10人。

南部賽區決賽中我院邀請了美國尼爾森市場調查有限公司主管、麥當勞人力資源經理、匯中財富經理以及經管人資國貿教研室老師、日語學院博士等7位導師作為我們的比賽評委,創新性的加入了自我介紹、辯論面試以及羣面等環節,大大增強了決賽氛圍,使得每一位選手都能全面展示到自己優秀的一面。更值得一説的是,本次模擬面試大賽也是2016大連市大學生未來職場精英挑戰賽大連大學選拔賽暨大連大學第六屆模擬面試大賽南部賽區承辦點。在承辦活動中,我院發揮了南部賽區主導作用,校級決賽中一二三等獎大部分被南部賽區選拔出來的選手摘取,且經管禮儀隊在決賽中也畫出濃墨異彩,6月1日“大連市大學生未來職場精英挑戰賽大連大學選拔賽暨大連大學第六屆校園模擬面試大賽”圓滿落幕。我院被學校高度認可並被評為優秀組織獎。

職業大講堂作為職業發展部的高端品牌項目,秉承“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業”的職業價值觀,力邀著名企業的頂尖人士做客講壇,與連大學子分享奮鬥歷程與人生感悟。

對學生而言,我們會通過一系列的名人講座、創業職業輔導、實習等方式,幫助大學生明晰自我定位,找準未來方向,樹立職場意識,明確職業規劃,接觸用人單位,量化自我評價,教會他們更多的職場技能,以適應大數據與新媒體環境下的全新職場模式以及創業模式。

在學校層面,我們會邀請真正的職場明星大咖以及創業新貴走進校園,把最有實戰意義的實戰經驗與市場資訊帶進校園,把最前沿的科技信息輸入校園。通過這種既有人氣,又有深度的活動,拉近學校與學生的距離,提升學校的就業質量與成功率,整體增強學校的社會影響力。

金牌職業大講堂特邀嘉賓中國銀行某支行行長04級學長馮曉東、生鮮電商創業者04級學長袁君鵬、瓦房店工商所的03級學長邵華。

激情的講堂少不了和聽眾的互動。聽眾與主講人一問一答,不僅拉近了學長與同學們的距離,也讓他更加了解同學,使講堂變得更有針對性。在長達兩個小時的講堂中,正是這種互動增加了講堂的可聽性,每場講堂都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講堂雖已結束,但這場講堂所帶來的深思遠沒有結束。 在未來的大學生涯裏,諸位大學生不僅僅要辯證的聽取前輩的建議,還要結合自身的優缺點,合理的規劃未來。

“金牌職業大講堂”不僅是學長們職場故事的分享會,還是前輩與晚輩的交流平台。它把最有實戰意義的實戰經驗與市場資訊帶進校園,把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分享給連大學子。通過這種既有人氣,又有深度的活動,拉近學院與學生的距離,提升學院的就業質量與成功率,整體增強學院的影響力,共建優質的校友圈。

經管禮儀隊在經濟文化季活動中也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經管禮儀隊是一支在大連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團委指導下,由職業發展部管理開展院內禮儀工作的學生隊伍。在經濟文化季活動中中經管禮儀隊出席參與大大小小10餘項活動塑造經管學院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形象,展現經管學院獨特的風貌,傳播優質的職場禮儀,全力打造“經管名片”。

至此,經濟管理學院第十一屆經濟文化季之職業發展月系列活動圓滿結束,感謝每一位參與付出的老師同學。經濟管理學院分團委學生會職業發展部是一個有活力的部門,充滿着蓬勃向上的朝氣和十足的幹勁,相信在學院輔導員老師和書記的帶領下,在全體學生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下,職業發展部將日益成熟和壯大,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今後的工作中做出更為突出的成績和貢獻。

【第10篇】大學生上學期就業與職業發展協會學期總結

大學生上學期就業與職業發展協會學期總結範文

一、迎接挑戰,知難而上

首先,我要感謝學校的領導,他們的信任、支持和我們協會的發展息息相關,沒有他們,也就沒有就業協會的今天。當然,在此期間裏,我們協會成員為了發展與進步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為本協會的未來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本學期,我們協會在學院領導的幫助下,成功舉辦了首屆”移動杯”大學生創業策劃大賽;大型校園招聘會;首屆”智遠杯”就業文化周。使得大學生就業與職業發展協會成為欽州學院最有影響力的社團之一。

二、開拓進取,面對現實

我們協會會員達到一百多人,這是我們相對其他社團的一大優勢。我思考着:究竟我們社團的魅力在哪呢?經過一個多學期的發展與進步,最終我能感覺到,協會裏面的成員,每一位都是很用心,很認真的去做每一件事情,在遇到困苦的'時,大家能站在同一戰線上,共同的去面對,很多事情,關鍵是要看我們怎麼去面對。

三、豐富生活,展現風采

細細回味在協會裏面的生活,發現一切是那麼豐富多彩,我們的碩果累累。我們一起舉辦了首屆“移動杯“大學生創業策劃大賽,它讓我們提前認識什麼是職業生涯,明白創業是一個多麼艱苦的過程;我們一起舉辦了“欽州學院大型校園招聘會”,它讓我們更好的學習就業知識,瞭解社會招聘人才的要求;我們一起參加了“雷鋒月”馮子材故居義務勞動,它提高了我們勞動的熱情,培養不怕苦,積極弘揚雷鋒精神;我們一起參加了“與英語協會的籃球友誼賽”它讓我們認識了更多朋友,懂得了一個團隊協作的精神;還有我們一起到銘德燒烤,這聯絡了我們全體會員的感情,加大了會員之間的交流,活躍了協會內部氣氛。還有最大的亮點就是,我們舉辦了首屆“智遠杯”就業文化周活動,這次活動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歷經了“就業文化周”開幕式;“就業文化周”就業知識講座;大學生就業才藝大賽初賽;禮儀培訓講座;大學生就業才藝大賽決賽曁首屆“智遠杯”閉幕式。通過“就業文化周”活動,它讓我們正確認識自己,瞭解就業形勢,瞭解就業市場現狀,提高了就業及創業能力,增強了我們對就業的信心。

四、通力合作,服務同學

為了使得協會會員素質的不斷提高,做到以身作則,我們組織了一些實踐活動來鍛鍊會員的能力,我們親自邀請過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欽州分公司企業策劃部的邱海來為同學們做就業知識講座;我們邀請過封彬賢老師來為同學們做禮儀知識培訓;這些都是面向全體同學的課堂。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就業文化周”之大學生就業才藝大賽決賽曁首屆“智遠杯”閉幕式的那個晚上,,我們不但邀請到了學校的張智老師,丁越華老師,裴以明老師和熊拯老師出席,還邀請到了欽州人力資源部周國霞部長,韋智海經理出席。由他們親臨現場為我們參賽的十位選手作指導,這是全體同學的榮幸,更是我們協會的榮幸。那個晚上藝術樓的演播廳,全場座無虛席,精彩的就業才藝表演得到了同學們的好評,得到了老師們的極大讚揚。這給了我們協會很大的鼓勵,相信有了他們的支持,我們協會在以後的日子裏會發展的更好,更大的為同學們服務。

五、展望未來,踏實前途

大學生就業與職業發展協會到今為止仍然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協會,它在社團各個方面的建設當中還具有不少的問題,我們不能放鬆,我們還要繼續保持艱苦奮鬥,戒驕戒躁的作風,把社團的建設與發展為己任,把社團運行到一個理想的軌道上去,使得社團能健康。向上。高速的運作。與此同時,我們還要不斷的吸收和借鑑先進的發展觀,使得社團在未來的環境中仍然能強勁的發展,這不僅是我們這一批人的理想,同樣,也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第11篇】大學職業生涯矛盾和自我超越的個人總結

大學職業生涯矛盾和自我超越的個人總結

我今天想跟大家講的,是大學職業生活可能帶給我們的矛盾、困惑,以及個人可能的應對之道。

毫無疑問,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與社會的現代轉型,在好的大學裏取得一個職位,已經成為在這個社會上令人羨慕的事業成功的新起點。我們這一代人主動或被動地以大學作為職業選擇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的“造不如

賣茶葉蛋,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的情況,早已不復存在。最近完成的第六次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顯示,我國公眾認為教師的職業聲望最高,公眾在期望子女從事最好職業的選擇中,教師職業的期望值也是最高的。先不講大學精神、大學文化、大學的社會責任這類賦予我們某種崇高美感的內容,僅僅從與日常生活經驗相關的視角看來,大學為她的每一位從業者提供了空氣清新、綠樹成蔭的校園,相對寬鬆且有人情味的工作環境,比較穩定、可能逐步上升且有較好福利保障的收入,還有一年兩次、每次長達數週的有薪假期。諸位還比較年輕,到了我這個年齡,就更能體會到,我們的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環境中,對他們人格的形成和品味的提升,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眼下這個社會迅速轉型,價值觀和是非感日益多元發展,從而令人難以適從的時代。即使從這樣比較世俗的眼光看來,我們有機會在這個校園裏成為同事,也真是值得高興和珍惜的。

在座的諸位大多是年輕人,大家選擇任職於大學,一定不僅僅是因為上面提到的這些相對世俗化的理由,一定對自己的事業發展有很好的設計,也可能對未來的生活懷有各種各樣多少有點理想色彩的期待。作為過來人,我想説的是,大學的職業生活也充滿矛盾和挑戰,在未來的工作中,如何保持一種帶有超越感(甚至是某種宗教感)的平衡的心態,將是諸位的職業生涯能否平順而成功的關鍵所在。陳寅恪先生講過,“士之讀書治學,蓋將脱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也就是説,讀書人要脱俗。“脱心志於俗諦之桎梏”,這是一個難以企及的境界,特別是在現代中國的大學裏面。我們對大學有很多期盼和理想,但這些期盼和理想的達成,有待於用一種帶有宗教感的態度去提升。這也是我們這些選擇任職於大學的人,所要面對的可能備受內心煎熬的難題。

我們首先要面對的,是大學理想與大學職業生涯實際狀況的矛盾。

如果從12世紀在法國、意大利、英國等西歐國家陸續出現的中世紀大學算起,大學已經有近800年的歷史。在全世界現存的85個1520年以前成立的組織中,有70所是學校。大學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已經不證自明。有無數最傑出的學者、教育家描述過他們心目中的大學理想,我想不避累贅,在這裏引述20世紀美國社會學家艾倫布魯姆的一段話,來説明人們有過的對一所好大學的期望,這段話引自1987年他出版的名著《走向封閉的美國精神》:

一所好大學應該有另一種氣氛,它告訴我們,有一些問題應該被每一個人思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卻沒有人問也不可能有答案。它提供自由探索的空氣,不允許不利於或者妨礙自由探索的東西存在;它給出重要與不重要之間的區別;它保護傳統,不是因為傳統就是傳統,而是因為傳統提供在極高的水準上進行討論的模式;它藴含奇蹟,預示在分享奇蹟中產生的友誼。更重要的是,這裏有真正偉大的思想家,他們是理論生活存在的活的證明,他們的'動機不會流於低俗,雖然人們以為低俗的動機是無所不在的。他們有權威,但不是來自權力、金錢或家庭,而是來自能夠贏得尊敬的天賦。他們相互之間、他們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使人們看到一個以真正的共同利益為宗旨的團體。大學是一個以理智為基石的國家的神殿,是奉獻給純粹理性的。它在人們心中喚起崇敬之情,只有那些將自身與平等自由融匯為一體的人才會產生這樣的感情。

我不敢説,我們都是“將自身與平等自由融匯為一體的人”,但我們在大學工作,都多多少少分享着這樣的關於大學的理想。對在座的一些同事來説,也許對這樣的理想的憧憬,正是你們選擇任職大學的緣由。

然而,毋需諱言的是,在大學任職的外部條件,特別是與個人職業生涯順利與否相關的部分,並未達到這樣理想化的境地。大學是人類的組織,也就具備了社會組織的所有弱點,人性的弱點也必然導致大學職業生活要面對的種種不公。代表了人類未來、良知、公正、平等和其他各種追求的大學理想,是由生活在充滿了短視和不公的環境中的大學領導者、教師和其他同事的具體活動來達成的。這是每一位剛剛步入大學之門的同事,從一開始就要準備面對的。

對於教師來説,這樣的矛盾,由於現代大學中教師職業互相矛盾的雙重要求而被強化了。

學者職業化導致了這樣一種局面,即只有在大學和研究機構裏面從事的工作,才被同行承認為是學術的工作。對學術創造的願望,促使我們在大學裏找一份教書的工作。結果,就難免要遇到大學制度的一個內在矛盾。在現代的學術體制下,學術越來越變成一個從業者集團內部的自足的行為,衡量一個學者學術貢獻的大小,成為學術共同體內部相互承認的過程,而這個共同體的評價,決定了我們能否當一個好學者。要當一個好學者,一定要有好的學術思維的能力,而學術思維的本質,就是在深刻理解學術史和嚴格遵循學術規範基礎上的知識創造。從這個角度講,學術就是“反常識”。證明自己是一個好學者的標誌,是看一位學者

在學術上有沒有思想的創造,有沒有“反常識”的發明。而另一方面,作為一位大學教師,其基本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把常識教授給學生。

這樣一來,在做一個好教師和當一個好學者之間,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容易克服的鴻溝。學術創造與知識傳授,需要的是兩種很不相同的秉性,一個人是很難同時完美地具備這兩種秉性的。我們因為熱愛思想創造而來到這個大學,而且也可能有很好的從事學術創造的才能,但如果要長期擁有從事學術創造的資格,就必須同時具備另外一種不同的才能,即能夠通過常識的傳授,將一大堆聰明、好學、有知識準備但不懂學術思維的腦袋,訓練得具有學術思維的習慣。

1919年,德國著名思想家馬克斯韋伯做了題為“以學術為業”的演講,這是一次學術史上不朽的演説,其中有這樣兩段話:

大學教師中誰也不願意回憶那些有關聘任的討論,因為他們很少有愉快的經歷。……大家必須明白,如此多的學術前程操於命運之手這個事實,其根源不僅在於集體決定這種選拔方式的不恰當。每一位受着感情的驅策,想要從事學術的年輕人,必須認識到他面對的任務的兩重性。他不但必須具備學者的資格,還得是一名合格的教師,兩者並不是完全相同的事情。一個人可以是一名傑出的學者,同時卻是個糟糕透頂的老師。

學術生涯是一場魯莽的賭博。……你對每一個人都要憑着良心問一句:你能夠承受年復一年看着那些平庸之輩爬到你頭上去,既不怨恨也無挫折感嗎?當然每一次他們都會回答説:“自然,我只為我的天職而活着”。但至少就我所知,只有極少數人能夠無動於衷地忍受這種事。

這樣的矛盾,我們可能要終身面對。

依我自己的經驗,這類矛盾之所以有時會變成難以克服的障礙,常常主要不是由於學術制度的不公,也可能主要不是由於上級或同事看法的偏頗,而更多的是因為我們自己不能面對內心的煎熬。在現代中國的教育制度下,從國小的時候開始,老師就告訴我們,做人要力爭上游。但恐怕難以改變的事實是,人類大腦先天的結構已經決定,天才只佔人羣中相當小的比例。我們都是很幸運的人,在一個淘汰率很高、每一步都充滿風險的教育體制中,能夠完成從國小到研究生的學習過程,有機會到大學任職。但這樣的經歷,仍不足以證明我們就是天才,甚至也不一定能證明我們比大學外面的人更聰明一些。客觀的事實是,在現代大學裏,絕大多數教職員只是中才而已。我們的內心、我們周圍親近的人們、甚至我們的社會,並不真正明白這一點,常常對我們懷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我們能夠取得大的成就。內在和外部的期望,與實際能力之間的差距,對每一個就職於大學的人來説,都可能會成為壓力和煎熬的根源。所以,我們在選擇大學職業生涯的時候,一定要捫心自問,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

我想説的是,要正確面對大學理想與大學職業生涯實際狀況的矛盾,使我們的大學職業生活更加平順並有更大的成功,除了要遵守外在的行為規範的約束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建立在科學理性基礎上的對自己的內心召喚的遵從。這是一種超越日常生活經驗的帶有宗教感的體驗。

我們選擇任職於現代中國的大學,還要經常面對保持大學精神的追求與帶有明顯“工具理性”性質的各種外部壓力之間的矛盾。

我們這個大學,是許多在近代中國學術史上作出過奠基貢獻的學者傳道授業之所。所有的大學都會有其辦學特點,不過,並非所有大學都擁有“大學精神”。如果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沒有清華、沒有北大、沒有南開、沒有大學,那麼,我們國家的歷史就得重寫。我們相信只有這類承載了重大歷史使命的大學,才真正有其精神。我們深深相信,擁有這種精神的大學,才可能是永恆的。

生活在這樣的校園之中,耳邊不時迴響着陳寅恪先生“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的警句,大學的同事們對精神的自由有着比其他大學的學者更自然的嚮往。嶺南文化對大學精神內核的形成,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歷史系一位我很景仰的前輩學者説過,中大的可貴之處,不在大,而在中。這是一句樸素而非常深刻的話。我們生活在一個整天強調要“做大做強”、要“跨越式發展”的時代,常常忘了“中庸”、“持中”、“大正至中”這些中國人思維方式中最寶貴的思想要素。相對於國內其他大學來説,我也相信大學的最動人之處,就在這個“中”字。因為這樣的一種精神因素,讓這個大學始終對校史上許許多多“敢為天下先”的創舉保持着足夠的寬容和理解,讓這個校園始終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讓我們這些在其中生活的人,在面對社會和自己內心的種種煎熬時,更容易保持一種平衡的心態。

但是,具有明顯“工具理性”取向的外部壓力仍然存在,且與日俱增,各種各樣的評估和排名,實際上已經直接影響到大學的生存與發展。校長公開表明以“為中才立規矩,給天才留空間”為治校理念,既然我們大多數人只是中才而已,自然就要受到更多的外部規範的約束。而這些規範和制度,可能有一部分與我們對自己的期望、對學校的期望、對學術的期望並不一致。

作為教師和職員,學校還期待着我們為大學爭取更多的榮譽。19世紀以後,學術成為一種職業。這意味着我們必須遵守職業的規範,而榮譽變成了一種衡量職業(而不是學術本身)是否成功的外在標誌。在學術職業化的背景下,有了榮譽,就可能意味着有機會為學校爭取更多的資源。但是在內心深處,我們必須明白,這與自己學術工作是不是有價值,是沒有必然關係的。我們在學術上是否成功,在於看下一代學者會不會引用我們的東西,在他們眼中,這些東西有沒有價值。用數字來説明問題、來衡量每個人的水準,是具有破壞性的。太過看重榮譽,孤獨思考的時間就會減少。但另一方面,生活在大學裏,我們好象就有為大學爭取榮譽的責任,而偏偏爭取外在的“榮譽”本身,就是違背“大學精神”的。這也是現代社會的悖論。

這樣以來,任職於大學者,特別是其中的學者,就有了雙重的責任。一方面,我們要守護大學的本職和精神,努力改變各種不利於文化和教育長遠發展的制度和規矩。我們正處於一個大變革的制度重建的年代,這樣的工作,無疑是時代對於大學的要求之一,也是我們在大學工作的理想。但另一方面,作為一位普通的教職員,我們又要遵守既有的制度和規矩,在現有體制下為個人和學校爭取更多的榮譽。

我個人的體驗是,只有在嚴格遵守既有制度,在現有體制下做得比周圍的人更好的前提下,我們才有資格討論改革體制和改善制度的可能。只有遵循目前的規矩而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績,我們提出的改變現狀的願望和方案,才會被正確地得到理解,大家才會相信,我們提出這樣的要求,真的是出於對教育、文化和學術長遠發展的責任,是為了守護大學這個人類精神生活的家園,而不是出於一己之私。在這個校園工作、生活了幾十年,我看到的情況是,對各種不合理的制度和舉措提出批評建議,且能被接受並取得成效者,往往都是在原有的體制下就做得比別人更好的人。

我是學歷史的。作為一個歷史學家,深深地慶幸自己能夠生活在這樣一個大變革的時代。過去30年間,我們所經歷和體驗的經濟、社會和文化領域的巨大變化,在幾千年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親歷這樣的歷史,對中國社會的研究者來説,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正是由於社會的迅速轉型,我們的價值觀、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正日益多元化,大學的職業生活也因此有了更多、更深刻的矛盾和困惑。今天在這裏如實地描述自己的體驗和感覺,是想告訴諸位,真正的解決之道,是要讓我們的視野更加博大,思想更加深刻,心靈能夠容納更多的矛盾,是自我的超越。

【第12篇】大學職業生涯矛盾與自我超越的個人總結

大學職業生涯矛盾與自我超越的個人總結

我今天想跟大家講的,是大學職業生活可能帶給我們的矛盾、困惑,以及個人可能的應對之道。

毫無疑問,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與社會的現代轉型,在好的大學裏取得一個職位,已經成為在這個社會上令人羨慕的事業成功的新起點。我們這一代人主動或被動地以大學作為職業選擇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的“造不如賣茶葉蛋,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的情況,早已不復存在。最近完成的第六次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顯示,我國公眾認為教師的職業聲望最高,公眾在期望子女從事最好職業的選擇中,教師職業的期望值也是最高的。先不講大學精神、大學文化、大學的社會責任這類賦予我們某種崇高美感的內容,僅僅從與日常生活經驗相關的視角看來,大學為她的每一位從業者提供了空氣清新、綠樹成蔭的校園,相對寬鬆且有人情味的工作環境,比較穩定、可能逐步上升且有較好福利保障的收入,還有一年兩次、每次長達數週的有薪假期。諸位還比較年輕,到了我這個年齡,就更能體會到,我們的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環境中,對他們人格的形成和品味的提升,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眼下這個社會迅速轉型,價值觀和是非感日益多元發展,從而令人難以適從的時代。即使從這樣比較世俗的眼光看來,我們有機會在這個校園裏成為同事,也真是值得高興和珍惜的。

在座的諸位大多是年輕人,大家選擇任職於大學,一定不僅僅是因為上面提到的這些相對世俗化的理由,一定對自己的事業發展有很好的設計,也可能對未來的生活懷有各種各樣多少有點理想色彩的期待。作為過來人,我想説的是,大學的職業生活也充滿矛盾和挑戰,在未來的工作中,如何保持一種帶有超越感(甚至是某種宗教感)的`平衡的心態,將是諸位的職業生涯能否平順而成功的關鍵所在。陳寅恪先生講過,“士之讀書治學,蓋將脱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也就是説,讀書人要脱俗。“脱心志於俗諦之桎梏”,這是一個難以企及的境界,特別是在現代中國的大學裏面。我們對大學有很多期盼和理想,但這些期盼和理想的達成,有待於用一種帶有宗教感的態度去提升。這也是我們這些選擇任職於大學的人,所要面對的可能備受內心煎熬的難題。

我們首先要面對的,是大學理想與大學職業生涯實際狀況的矛盾。

如果從12世紀在法國、意大利、英國等西歐國家陸續出現的中世紀大學算起,大學已經有近800年的歷史。在全世界現存的85個1520年以前成立的組織中,有70所是學校。大學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已經不證自明。有無數最傑出的學者、教育家描述過他們心目中的大學理想,我想不避累贅,在這裏引述20世紀美國社會學家艾倫布魯姆的一段話,來説明人們有過的對一所好大學的期望,這段話引自1987年他出版的名著《走向封閉的美國精神》:

一所好大學應該有另一種氣氛,它告訴我們,有一些問題應該被每一個人思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卻沒有人問也不可能有答案。它提供自由探索的空氣,不允許不利於或者妨礙自由探索的東西存在;它給出重要與不重要之間的區別;它保護傳統,不是因為傳統就是傳統,而是因為傳統提供在極高的水準上進行討論的模式;它藴含奇蹟,預示在分享奇蹟中產生的友誼。更重要的是,這裏有真正偉大的思想家,他們是理論生活存在的活的證明,他們的動機不會流於低俗,雖然人們以為低俗的動機是無所不在的。他們有權威,但不是來自權力、金錢或家庭,而是來自能夠贏得尊敬的天賦。他們相互之間、他們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使人們看到一個以真正的共同利益為宗旨的團體。大學是一個以理智為基石的國家的神殿,是奉獻給純粹理性的。它在人們心中喚起崇敬之情,只有那些將自身與平等自由融匯為一體的人才會產生這樣的感情。

我不敢説,我們都是“將自身與平等自由融匯為一體的人”,但我們在大學工作,都多多少少分享着這樣的關於大學的理想。對在座的一些同事來説,也許對這樣的理想的憧憬,正是你們選擇任職大學的緣由。

然而,毋需諱言的是,在大學任職的外部條件,特別是與個人職業生涯順利與否相關的部分,並未達到這樣理想化的境地。大學是人類的組織,也就具備了社會組織的所有弱點,人性的弱點也必然導致大學職業生活要面對的種種不公。代表了人類未來、良知、公正、平等和其他各種追求的大學理想,是由生活在充滿了短視和不公的環境中的大學領導者、教師和其他同事的具體活動來達成的。這是每一位剛剛步入大學之門的同事,從一開始就要準備面對的。

對於教師來説,這樣的矛盾,由於現代大學中教師職業互相矛盾的雙重要求而被強化了。

學者職業化導致了這樣一種局面,即只有在大學和研究機構裏面從事的工作,才被同行承認為是學術的工作。對學術創造的願望,促使我們在大學裏找一份教書的工作。結果,就難免要遇到大學制度的一個內在矛盾。

【第13篇】大學職業生涯矛盾與自我超越工作總結

大學職業生涯矛盾與自我超越工作總結

我今天想跟大家講的,是大學職業生活可能帶給我們的矛盾、困惑,以及個人可能的應對之道。

毫無疑問,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與社會的現代轉型,在好的大學裏取得一個職位,已經成為在這個社會上令人羨慕的事業成功的新起點。我們這一代人主動或被動地以大學作為職業選擇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的“造不如賣茶葉蛋,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的情況,早已不復存在。最近完成的第六次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顯示,我國公眾認為教師的職業聲望最高,公眾在期望子女從事最好職業的選擇中,教師職業的期望值也是最高的。先不講大學精神、大學文化、大學的社會責任這類賦予我們某種崇高美感的內容,僅僅從與日常生活經驗相關的視角看來,大學為她的每一位從業者提供了空氣清新、綠樹成蔭的校園,相對寬鬆且有人情味的工作環境,比較穩定、可能逐步上升且有較好福利保障的收入,還有一年兩次、每次長達數週的有薪假期。諸位還比較年輕,到了我這個年齡,就更能體會到,我們的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環境中,對他們人格的形成和品味的提升,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眼下這個社會迅速轉型,價值觀和是非感日益多元發展,從而令人難以適從的時代。即使從這樣比較世俗的眼光看來,我們有機會在這個校園裏成為同事,也真是值得高興和珍惜的。

在座的諸位大多是年輕人,大家選擇任職於大學,一定不僅僅是因為上面提到的這些相對世俗化的理由,一定對自己的事業發展有很好的設計,也可能對未來的生活懷有各種各樣多少有點理想色彩的期待。作為過來人,我想説的是,大學的職業生活也充滿矛盾和挑戰,在未來的工作中,如何保持一種帶有超越感(甚至是某種宗教感)的平衡的心態,將是諸位的職業生涯能否平順而成功的關鍵所在。陳寅恪先生講過,“士之讀書治學,蓋將脱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也就是説,讀書人要脱俗。“脱心志於俗諦之桎梏”,這是一個難以企及的境界,特別是在現代中國的大學裏面。我們對大學有很多期盼和理想,但這些期盼和理想的達成,有待於用一種帶有宗教感的態度去提升。這也是我們這些選擇任職於大學的人,所要面對的可能備受內心煎熬的難題。

我們首先要面對的,是大學理想與大學職業生涯實際狀況的矛盾。

如果從12世紀在法國、意大利、英國等西歐國家陸續出現的中世紀大學算起,大學已經有近800年的歷史。在全世界現存的85個1520年以前成立的組織中,有70所是學校。大學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已經不證自明。有無數最傑出的學者、教育家描述過他們心目中的大學理想,我想不避累贅,在這裏引述20世紀美國社會學家艾倫布魯姆的一段話,來説明人們有過的對一所好大學的期望,這段話引自1987年他出版的名著《走向封閉的美國精神》:

一所好大學應該有另一種氣氛,它告訴我們,有一些問題應該被每一個人思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卻沒有人問也不可能有答案。它提供自由探索的空氣,不允許不利於或者妨礙自由探索的東西存在;它給出重要與不重要之間的區別;它保護傳統,不是因為傳統就是傳統,而是因為傳統提供在極高的水準上進行討論的模式;它藴含奇蹟,預示在分享奇蹟中產生的友誼。更重要的是,這裏有真正偉大的思想家,他們是理論生活存在的活的證明,他們的動機不會流於低俗,雖然人們以為低俗的動機是無所不在的。他們有權威,但不是來自權力、金錢或家庭,而是來自能夠贏得尊敬的天賦。他們相互之間、他們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使人們看到一個以真正的共同利益為宗旨的團體。大學是一個以理智為基石的國家的神殿,是奉獻給純粹理性的。它在人們心中喚起崇敬之情,只有那些將自身與平等自由融匯為一體的人才會產生這樣的感情。

我不敢説,我們都是“將自身與平等自由融匯為一體的人”,但我們在大學工作,都多多少少分享着這樣的關於大學的理想。對在座的一些同事來説,也許對這樣的理想的憧憬,正是你們選擇任職大學的緣由。

然而,毋需諱言的是,在大學任職的外部條件,特別是與個人職業生涯順利與否相關的部分,並未達到這樣理想化的境地。大學是人類的組織,也就具備了社會組織的所有弱點,人性的弱點也必然導致大學職業生活要面對的種種不公。代表了人類未來、良知、公正、平等和其他各種追求的大學理想,是由生活在充滿了短視和不公的環境中的大學領導者、教師和其他同事的具體活動來達成的。這是每一位剛剛步入大學之門的同事,從一開始就要準備面對的。

對於教師來説,這樣的矛盾,由於現代大學中教師職業互相矛盾的雙重要求而被強化了。

學者職業化導致了這樣一種局面,即只有在大學和研究機構裏面從事的工作,才被同行承認為是學術的工作。對學術創造的願望,促使我們在大學裏找一份教書的工作。結果,就難免要遇到大學制度的一個內在矛盾。在現代的學術體制下,學術越來越變成一

大學職業生涯矛盾與自我超越第2頁

個從業者集團內部的自足的行為,衡量一個學者學術貢獻的大小,成為學術共同體內部相互承認的過程,而這個共同體的評價,決定了我們能否當一個好學者。要當一個好學者,一定要有好的學術思維的能力,而學術思維的本質,就是在深刻理解學術史和嚴格遵循學術規範基礎上的知識創造。從這個角度講,學術就是“反常識”。證明自己是一個好學者的標誌,是看一位學者在學術上有沒有思想的創造,有沒有“反常識”的發明。而另一方面,作為一位大學教師,其基本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把常識教授給學生。

這樣一來,在做一個好教師和當一個好學者之間,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容易克服的鴻溝。學術創造與知識傳授,需要的是兩種很不相同的秉性,一個人是很難同時完美地具備這兩種秉性的。我們因為熱愛思想創造而來到這個大學,而且也可能有很好的從事學術創造的才能,但如果要長期擁有從事學術創造的資格,就必須同時具備另外一種不同的才能,即能夠通過常識的傳授,將一大堆聰明、好學、有知識準備但不懂學術思維的腦袋,訓練得具有學術思維的習慣。

1919年,德國著名思想家馬克斯韋伯做了題為“以學術為業”的演講,這是一次學術史上不朽的演説,其中有這樣兩段話:

大學教師中誰也不願意回憶那些有關聘任的討論,因為他們很少有愉快的經歷。……大家必須明白,如此多的學術前程操於命運之手這個事實,其根源不僅在於集體決定這種選拔方式的不恰當。每一位受着感情的驅策,想要從事學術的年輕人,必須認識到他面對的任務的兩重性。他不但必須具備學者的資格,還得是一名合格的教師,兩者並不是完全相同的事情。一個人可以是一名傑出的學者,同時卻是個糟糕透頂的老師。

學術生涯是一場魯莽的賭博。……你對每一個人都要憑着良心問一句:你能夠承受年復一年看着那些平庸之輩爬到你頭上去,既不怨恨也無挫折感嗎?當然每一次他們都會回答説:“自然,我只為我的天職而活着”。但至少就我所知,只有極少數人能夠無動於衷地忍受這種事。

這樣的矛盾,我們可能要終身面對。

依我自己的經驗,這類矛盾之所以有時會變成難以克服的障礙,常常主要不是由於學術制度的不公,也可能主要不是由於上級或同事看法的偏頗,而更多的是因為我們自己不能面對內心的煎熬。在現代中國的教育制度下,從國小的時候開始,老師就告訴我們,做人要力爭上游。但恐怕難以改變的事實是,人類大腦先天的結構已經決定,天才只佔人羣中相當小的比例。我們都是很幸運的人,在一個淘汰率很高、每一步都充滿風險的教育體制中,能夠完成從國小到研究生的學習過程,有機會到大學任職。但這樣的經歷,仍不足以證明我們就是天才,甚至也不一定能證明我們比大學外面的人更聰明一些。客觀的事實是,在現代大學裏,絕大多數教職員只是中才而已。我們的內心、我們周圍親近的人們、甚至我們的社會,並不真正明白這一點,常常對我們懷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我們能夠取得大的成就。內在和外部的期望,與實際能力之間的差距,對每一個就職於大學的人來説,都可能會成為壓力和煎熬的根源。所以,我們在選擇大學職業生涯的時候,一定要捫心自問,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

我想説的是,要正確面對大學理想與大學職業生涯實際狀況的矛盾,使我們的大學職業生活更加平順並有更大的成功,除了要遵守外在的行為規範的約束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是,建立在科學理性基礎上的對自己的內心召喚的遵從。這是一種超越日常生活經驗的帶有宗教感的體驗。

我們選擇任職於現代中國的大學,還要經常面對保持大學精神的追求與帶有明顯“工具理性”性質的各種外部壓力之間的矛盾。

我們這個大學,是許多在近代中國學術史上作出過奠基貢獻的學者傳道授業之所。所有的大學都會有其辦學特點,不過,並非所有大學都擁有“大學精神”。如果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沒有清華、沒有北大、沒有南開、沒有大學,那麼,我們國家的歷史就得重寫。我們相信只有這類承載了重大歷史使命的大學,才真正有其精神。我們深深相信,擁有這種精神的大學,才可能是永恆的。

生活在這樣的校園之中,耳邊不時迴響着陳寅恪先生“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的警句,大學的同事們對精神的自由有着比其他大學的學者更自然的嚮往。嶺南文化對大學精神內核的形成,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歷史系一位我很景仰的前輩學者説過,中大的可貴之處,不在大,而在中。這是一句樸素而非常深刻的話。我們生活在一個整天強調要“做大做強”、要“跨越式發展”的時代,常常忘了“中庸”、“持中”、“大正至中”這些中國人思維方式中最寶貴的思想要素。相對於國內其他大學來説,我也相信大學的最動人之處,就在這個“中”字。因為這樣的一種精神因素,讓這個大學始終對校史上許許多多“敢為天下先”的創舉保持着足夠的寬容和理解,讓這個校園始終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讓我們這些在其中生活的.人,在面對社會和自己內心的種種煎熬時,更容易保持一種平衡的心態。

但是,具有明顯“工具理性”取向的外部壓力仍然存在,且與日俱增,各種各樣的評估和排名,實際上已經直接影響到大學的生存與發展。校長公開表明以“為中才立規矩,給天才留空間”為治校理念,既然我們大多數人只是中才而已,自然就要受到更多的外部規範的約束。而這些規範和制度,可能有一部分與我們對自己的期望、對學校的期望、對學術的期望並不一致。

作為教師和職員,學校還期待着我們為大學爭取更多的榮譽。19世紀以後,學術成為一種職業。這意味着我們必須遵守職業的規範,而榮譽變成了一種衡量職業(而不是學術本身)是否成功的外在標誌。在學術職業化的背景下,有了榮譽,就可能意味着有機會為學校爭取更多的資源。但是在內心深處,我們必須明白,這與自己學術工作是不是有價值,是沒有必然關係的。我們在學術上是否成功,在於看下一代學者會不會引用我們的東西,在他們眼中,這些東西有沒有價值。用數字來説明問題、來衡量每個人的水準,是具有破壞性的。太過看重榮譽,孤獨思考的時間就會減少。但另一方面,生活在大學裏,我們好象就有為大學爭取榮譽的責任,而偏偏爭取外在的“榮譽”本身,就是違背“大學精神”的。這也是現代社會的悖論。

這樣以來,任職於大學者,特別是其中的學者,就有了雙重的責任。一方面,我們要守護大學的本職和精神,努力改變各種不利於文化和教育長遠發展的制度和規矩。我們正處於一個大變革的制度重建的年代,這樣的工作,無疑是時代對於大學的要求之一,也是我們在大學工作的理想。但另一方面,作為一位普通的教職員,我們又要遵守既有的制度和規矩,在現有體制下為個人和學校爭取更多的榮譽。

我個人的體驗是,只有在嚴格遵守既有制度,在現有體制下做得比周圍的人更好的前提下,我們才有資格討論改革體制和改善制度的可能。只有遵循目前的規矩而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績,我們提出的改變現狀的願望和方案,才會被正確地得到理解,大家才會相信,我們提出這樣的要求,真的是出於對教育、文化和學術長遠發展的責任,是為了守護大學這個人類精神生活的家園,而不是出於一己之私。在這個校園工作、生活了幾十年,我看到的情況是,對各種不合理的制度和舉措提出批評建議,且能被接受並取得成效者,往往都是在原有的體制下就做得比別人更好的人。

我是學歷史的。作為一個歷史學家,深深地慶幸自己能夠生活在這樣一個大變革的時代。過去30年間,我們所經歷和體驗的經濟、社會和文化領域的巨大變化,在幾千年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親歷這樣的歷史,對中國社會的研究者來説,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正是由於社會的迅速轉型,我們的價值觀、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正日益多元化,大學的職業生活也因此有了更多、更深刻的矛盾和困惑。今天在這裏如實地描述自己的體驗和感覺,是想告訴諸位,真正的解決之道,是要讓我們的視野更加博大,思想更加深刻,心靈能夠容納更多的矛盾,是自我的超越。

【第14篇】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期末工作總結

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期末工作總結

一 、迎接挑戰,知難而上

首先,我要感謝學校的領導。他們的信任,支持和我們協會的發展息息相關,沒有他們,也就沒有職業發展協會的今天。當然,在此期間裏,我們協會成員為了協會的發展與進步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為本協會的未來打下深厚的基礎。

本學期,我們協會在學院領導的幫助下,成功辦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發展設計書的策劃大賽,使得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成為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具有影響力的社團之一。

二、開拓進取,面對現實

我們協會會員達到一百人左右,並且各成員都具備自身優勢,這些是優勢可以把我們協會發展的更好。我思考着,究竟我們社團的`魅力在哪呢?經過一個學期的發展與進步,最終我能感覺到協會裏面的成員,每一位都是學生職業規劃設計書的未來實踐者,讓我們正確認識自己瞭解就業形勢,理解就業市場狀況,提高了就業及創業能力,增強了我們對就業的信心。

三、服務同學,踏實前途

我們協會服務於同學,並從中鍛鍊自己的能力,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到今為止仍然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協會,它在社團各個方面的建設當中還具有不少問題,我們不能放鬆,我們還要繼續保持艱苦奮鬥,戒驕戒躁的作風,把社團的建設與發展作為己任,把社團運行到一個理想的軌道上去,使得社團能健康向上高速地運作。

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

xx.12.21

【第15篇】2022年上學期大學生就業與職業發展協會學期總結

一.迎接挑戰,知難而上

首先,我要感謝學校的領導,他們的信任、支持和我們協會的發展息息相關,沒有他們,也就沒有就業協會的今天。當然,在此期間裏,我們協會成員為了發展與進步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為本協會的未來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本學期,我們協會在學院領導的幫助下,成功舉辦了首屆”移動杯”大學生創業策劃大賽;大型校園招聘會;首屆”智遠杯”就業文化周。使得大學生就業與職業發展協會成為欽州學院最有影響力的社團之一。

二.開拓進取,面對現實

我們協會會員達到一百多人,這是我們相對其他社團的一大優勢。我思考着:究竟我們社團的魅力在哪呢?經過一個多學期的發展與進步,最終我能感覺到,協會裏面的成員,每一位都是很用心,很認真的去做每一件事情,在遇到困苦的時,大家能站在同一戰線上,共同的去面對,很多事情,關鍵是要看我們怎麼去面對。

三.豐富生活,展現風采

細細回味在協會裏面的生活,發現一切是那麼豐富多彩,我們的碩果累累。我們一起舉辦了首屆“移動杯“大學生創業策劃大賽,它讓我們提前認識什麼是職業生涯,明白創業是一個多麼艱苦的過程;我們一起舉辦了“欽州學院大型校園招聘會”,它讓我們更好的學習就業知識,瞭解社會招聘人才的要求;我們一起參加了“雷鋒月”馮子材故居義務勞動,它提高了我們勞動的熱情,培養不怕苦,積極弘揚雷鋒精神;我們一起參加了“與英語協會的籃球友誼賽”它讓我們認識了更多朋友,懂得了一個團隊協作的精神;還有我們一起到銘德燒烤,這聯絡了我們全體會員的感情,加大了會員之間的交流,活躍了協會內部氣氛。還有最大的亮點就是,我們舉辦了首屆“智遠杯”就業文化周活動,這次活動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歷經了“就業文化周”開幕式;“就業文化周”就業知識講座;大學生就業才藝大賽初賽;禮儀培訓講座;大學生就業才藝大賽決賽曁首屆“智遠杯”閉幕式。通過“就業文化周”活動,它讓我們正確認識自己,瞭解就業形勢,瞭解就業市場現狀,提高了就業及創業能力,增強了我們對就業的信心。

四.通力合作,服務同學

為了使得協會會員素質的不斷提高,做到以身作則,我們組織了一些實踐活動來鍛鍊會員的能力,我們親自邀請過中國人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