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經典文言文(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99K

經典文言文(多篇)

精選必背文言文 篇一

醉翁亭記

歐陽修〔宋代〕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之僧曰智仙也一作:山之僧智仙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經典文言文 篇二

對九年級學生來説,文言文是會考必爭之分。歷屆會考,凡是文言文分數高的考生,其會考語文分數往往比較高。因此文言文複習就很關鍵,以下是文言文複習應注意的幾點:

一、理解常用文言詞的意義

文言詞語包括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文言實詞一向是文言文考試中較易得分的部分,一些同學已掌握了大多數的實詞解釋,可是還會在準確度上打折扣,不妨自己動手一課一課地整理歸納。

首先,整理一些特殊的實詞,如通假字、典型的古今異義、詞性活用和一詞多義現象。

其次,整理一些雖不特殊但卻很重要的實詞,在現代漢語中很有生命力,仍在使用的實詞和書下注釋的實詞。如:“果如鶴唳雲端”的“唳”字,“濯清漣而不妖”的“濯”等。這一部分的整理很關鍵,不僅是讀懂課內文言文所必需的,也是閲讀課外文言文所必需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整理實詞解釋時,要依據課本中的註釋為準,絕不能模稜兩可。

此外,考生還須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虛詞的用法,如“之、而、其、為、於、焉”等字。複習時要以課本為本,藉助課本例句,對這些虛詞的常見用法及意義進行歸類,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二、關於文言語句的翻譯

考綱要求:“能用現代漢語準確、流暢地翻譯文言文中重要的句子。”所謂重要的句子,一是指集中反映文章主題、人物品格、作者感情、寫作意圖等內容的句子。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點睛之筆。理解了這些句子,也就抓住了全文的總綱。二是指體現典型句式特點的句子,如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等。

翻譯文言句子的基本原則是:聯繫上下文,落實關鍵詞語的意思,把握句子的特點。其基本步驟為:

第一步,逐字解釋,即把文言詞語逐一解釋為現代漢語,特別要注意句子中關鍵詞意思的落實。

第二步,串詞成句,即把詞語的解釋串結、連綴成句。如:“勞其筋骨”,句中的關鍵詞語是“勞”,應譯為“使……勞累”。全句可譯為:“使他的'筋骨勞累”。若譯為“勞累他的筋骨”,那就錯了。

第三步,調整潤色,對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等特殊句式更應做到這一點,儘可能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規範。

此外翻譯時,原文中的專用名詞一般可以不譯,照原文即可。

三、關於文言語段閲讀的把握

會考試卷中,文言文語段閲讀分課內和課外兩篇,但課外文言文語段考查的知識點,往往是課內知識點的遷移。因此,考生務必將課內的重要文言篇章作為重點掌握。必須逐篇掌握,不可存僥倖心理或猜篇目、押篇目等投機取巧心理。只有紮紮實實地學好課內篇目,才能使分散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由課內遷移到課外。

此外,還要做適量的課外文言語段訓練,適當閲讀與課本選文難度相當的文言短文,擴大閲讀量,增強語感。考生在解答課外文言語段時,必定會有自己的一時理解不了的句或詞,千萬不要緊張,須靜下心來,回憶該詞或句中的關鍵詞語在課內是否學過,做何解釋。這個解釋,放在此語言環境中通不通。

對於文章及考題中所提供的各種信息(如題目、註釋、提示甚至題幹中的某些説明),考生要善於利用,遇到閲讀障礙先搜索可利用的信息,再從整體着眼,聯繫上下文,反覆研讀、推想,使自己的理解有理有據,符合文意。

經典文言文 篇三

1.愛,i

(1)名詞,恩惠

及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左傳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產死去,孔子聽説這件事後,流着眼淚説:他是古代為我們留下來的恩惠啊。

(2)動詞

①給人恩惠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史記陳涉世家》)

吳廣平素給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為他所用。

②喜愛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韓愈《師説》)

喜愛他的兒子,選擇良師教他們。

③憐惜,同情

愛其二毛,則如服焉。(《左傳子魚論戰》)

憐惜那些鬢髮斑白的老人,還不如向他們投降。

④吝惜,捨不得

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齊國雖然不算廣大富裕,但我怎麼會吝惜一頭牛呢?

⑤通薆,隱蔽,躲藏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詩經邶風靜女》)

躲藏起來不見面,(急得我)抓耳撓腮來回走。

(3)形容詞,吝嗇

百姓皆以王為愛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百姓都認為您是吝嗇啊。

2.安,ān

(1)形容詞

①安全,平安

謝莊遂安。(《馮婉貞》)

謝莊於是就安全了。

②安穩

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在風雨中像大山一樣安穩。

③安定,舒適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季氏將伐顓臾》)

不擔憂(東西)少而擔憂分配得不均勻,不擔憂貧窮而擔憂社會不安定。

(2)動詞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左傳曹劌論戰》)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獨自佔有,一定拿出來分給別人。

②安置

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三國演義失街亭》)

離山十里有王平在那裏安置營地。

③撫慰,安撫

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資治通鑑赤壁之戰》)

如果劉備和(劉表的兒子及部將)那些人同心協力,上下一致,就應該加以撫慰,和他們結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來之,則安之(《季氏將伐顓臾》)

使他們到來之後,就要使他們安定下來。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調出京城做官二年來,感到坦然安心。

(3)疑問代詞,怎麼,哪裏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史記鴻門宴》)

我對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裏值得推辭呢?

3.被,讀音一:bi

(1)名詞,被子

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訓儉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譏笑您,(説您)就像公孫弘蓋布被子一樣(做假騙人)。

(2)動詞

①覆蓋

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大雪飄過嶺南,覆蓋了南越一帶好幾個州。

②遭受

世之有飢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論積貯疏》)

世上有災年和豐年,是自然界的規律,禹、湯這樣的賢君也曾遭受過。

(3)介詞,表示被動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史記屈原列傳》)

誠信卻被懷疑,忠貞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恨嗎?

讀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將軍身被堅執鋭,伐無道,誅暴秦。(《史記陳涉世家》)

將軍您親身穿着堅固的鎧甲,拿着鋭利的兵器,攻打無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

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史記屈原列傳》)

屈原來到江邊,披散着頭髮,在水邊一邊走一邊吟詠詩句。

4.倍,bi

(1)動詞

①背向,揹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史記淮陰侯列傳》)

按照兵法,(佈陣時)應當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澤。

②違背,背叛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記鴻門宴》)

希望您詳細的(對項王)説明我是不敢背棄他的恩德的。

③加倍

雖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五蠹》)

即使加倍賞賜,屢次的懲罰也還是不能避免禍亂。

(2)數詞,一倍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孫子謀攻》)

十倍於敵就包圍他們,五倍於敵就攻打他們,一倍於敵就設法分散他們的力量。

(3)量詞,照原數加一次

然言其户口,則視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可是説到那住户和人口,就比三十年以前增加了五倍了。

(4)副詞,更加,倍加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自一人在異地客居,每到佳節更加思念親人。

5.本,běn

(1)名詞

①草木的根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

希望樹木長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穩固。

②根本,基礎

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齊桓晉文之事》)

如果您要實行仁政的話,那麼為什麼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決)呢?

③本業,常代指農業

今毆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論積貯疏》)

如果督促(那些棄農經商的)百姓,叫他們回到農業上來,都從事農業生產。

④書本,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廢。(《〈指南錄〉後序》)

現在還保存那底稿,捨不得丟掉。

⑤本章,臣子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

是無難,別具本章,獄詞無易。(《獄中雜記》)

這沒有什麼困難的,另外準備一份奏章,審判書的內容並不改換。

(2)量詞

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活板》)

如果印幾十幾百幾千本,就非常快了。

(3)動詞,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伶官傳序》

還是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蹟,都由於人為的原因呢?

(4)副詞,本來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出師表》)

我本來是平民百姓,在南陽種地為生。

6.鄙,bǐ

(1)名詞,邊界,邊遠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蜀地的邊邑有兩個僧人。

(2)動詞

①以為邊界(邊邑)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秦師》)

越過別的國家,把遙遠的地方當作自己的邊邑,您知道那是很難的。

②輕視,瞧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訓儉示康》)

孔子瞧不起他的器量狹小。

(3)形容詞,鄙陋,見識淺,庸俗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曹劌論戰》)

那些做官的人見識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7.兵,bīng

(1)名詞

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過秦論》)

收取天下的兵器,把它們聚集到咸陽。

②士兵

未幾,敵兵果舁炮至。(《馮婉貞》)

不久,敵兵果真抬着炮來了。

③軍隊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廉頗藺相如列傳》)

想不給,又擔心秦國軍隊來攻打。

④戰爭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論積貯疏》)

兵災旱災一個接一個到來,天下的財富極度匱乏。

⑤戰略戰術,用兵策略

故上兵伐謀。(《謀攻》)

所以最好的用兵策略是攻破對方的計謀。

8.病,bng

(1)名詞

①重病

君之病在腸胃。《扁鵲見蔡桓公》

您的病在腸胃之中。

②弊病,缺點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訓儉示康》)

人們都笑話我固執,不大方,我不認為是毛病。

(2)動詞

①生病

今而後我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祭妹文》)

今後我如果再次生病,讓我從哪裏去叫你呢?

②使成病態

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病梅館記》

以把梅弄成奇形怪狀,弄成病態作為職業來求取錢財。

③擔心,憂慮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

君子只擔心自己無能,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

④責備,羞辱

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訓儉示康》)

古人把儉樸認為是美德,今人卻因為儉樸而譏笑羞辱人家。

(3)形容詞

①困苦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説》)

如果我不做這個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

②疲勞

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揠苗助長》)

今天我太累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

9.察,ch

(1)動詞

①觀察,仔細看

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石鐘山記》)

(我)慢慢地觀察它,就(發現)山下都是石洞和石縫。

②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齊桓晉文之事》)

視力足以看清楚秋天野獸身上毫毛的細梢,卻看不見成車的柴草。

③詳審,考察

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赤壁之戰》)

剛才考察眾人的議論,完全是想要損害您的。

④瞭解,弄清楚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瞭解清楚,也一定按照情理去辦。

⑤考察後加以推薦

前太守逵察臣孝廉。(《陳情表》)

先前一個叫逵的太守考查並推薦我為孝廉。

(2)形容詞,精明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東方朔《答客難》)

水清澈到了極點,就沒有魚了;人精明到了極點,就沒有朋友。

10.朝,讀音一:cho

(1)動詞,朝見,朝拜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廉頗藺相如列傳》)

藺相如每當上朝時,常常假託有病(請假)。

(2)名詞

①朝廷

於是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

於是入朝拜見威王。

②朝代,指整個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杜甫《蜀相》)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多次向諸葛亮詢問天下大計,輔助兩代君主,足見老臣

心意。

讀音二:zhāo

名詞,早晨

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三峽》)

有的時候,早上從白帝城出發,晚上就能到達江陵。

11.曾,讀音一:cng

副詞,表時間的過去,曾經,已經,才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好,那裏的風景我過去曾經很熟悉。

讀音二:曾zēng

(1)名詞,指與自己隔着兩代的親屬

高曾之時,隙地未盡闢。(《治平篇》)

高祖曾祖的`時代,空閒的土地還沒有完全開墾出來。

(2)動詞,通增,增加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用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忍,增長他的才幹。

(3)副詞,表意外,竟然,居然,簡直

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信陵君竊符救趙》)

可是侯生竟然沒有一句話送我。

12.乘,讀音一:chng

(1)動詞

①駕,坐

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

獨自和蘇邁坐着小船來到絕壁之下。

②升,登

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涉江》)

登上鄂渚回頭望啊,在秋冬的寒風中歎息。

③冒着

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於泰安。《登泰山記》)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從京城冒着風雪,來到泰安。

④連接,一個接一個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論積貯疏》)

兵災旱災一個接一個到來,天下的財富極度匱乏。

(2)介詞,趁着,憑藉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

憑藉着這種有利的形勢,任意割取天下的土地,劃分諸侯的山河。

讀音二:shng

(1)名詞,一車四馬的總稱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過秦論》)

然而秦國憑藉着很小的一塊土地,取得了擁有萬乘兵車的國勢。

(2)量詞,輛

乃請賓客,約車騎百餘乘。(《信陵君竊符救趙》)

就約請賓客,準備一百多輛兵車。

(3)數詞,四

以乘韋先,牛二十犒師。(《殽之戰》)

先用四張熟牛皮做禮物,又送上十二頭牛來慰勞秦軍。

13.誠,chng

(1)名詞,誠心誠意

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愚公移山》)

天帝被他的真誠的心意所感動,便派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揹走了這兩座山。

(2)副詞,表肯定,確實,的確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我確實知道自己(長得)不如徐公漂亮。

(3)連詞,表假設推論,果真,如果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隆中對》)

如果能這樣,那麼,霸業就可以成功,漢室就可以中興了。

14.除,ch

(1)名詞,台階

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蘇武傳》)

跟隨皇帝到了雍棫陽宮,扶着御輦下台階。

(2)動詞

①去掉,除去。

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赤壁之戰》)

(您)應當在天下縱橫馳騁,替漢朝除去奸佞賊臣。

②修治,清理

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記》)

就清理了魏忠賢的廢祠舊址,來安葬他們。

③拜官授職

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後序》)

我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15.辭,c

(1)名詞

①訴訟的供詞

獄辭無謀故者,經秋審入矜疑,即免死。(《獄中雜記》)

訟詞中沒有寫明是預謀殺人或故意殺人的,經過秋審歸入矜疑一類,就可以免去死罪。

②言辭,文辭

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信陵君竊符救趙》)

可是侯生竟然沒有一句話送我。

③託辭,藉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季氏將伐顓臾》)

君子厭惡那些不説自己想要得到卻要為自己找藉口的人。

④命令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赤壁之戰》)

近來奉了皇帝的命令討伐有罪的人,軍旗向南一指,劉琮就投降了。

⑤一種文體

且攜所著書及詩文辭稿本數冊,家書一篋託焉。(《譚嗣同》)

並且帶來他自己所撰寫的書和詩文辭賦的稿件數冊,一小箱家信託付給我。

(2)動詞

①告別,辭別

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鴻門宴》)

現在出來,沒有告辭,怎麼辦呢?

②推辭,不接受

如姬之慾為公子死,無所辭。(《信陵君竊符救趙》)

如姬想為公子出力,就是獻出生命也不會推辭。

③計較

大禮不辭小讓。(《鴻門宴》)

行大禮的人不必計較小的謙讓。

16.從,讀音一:cng

(1)動詞

①跟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狼》)

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了下來,另一隻狼仍然跟隨在後面。

②依順,聽從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我聽從了他的計策,幸好您也赦免了我。

③參與,參加

弟走從軍阿姨死。(《琵琶行》)

弟弟參軍走了,養母也死去了。

④追趕

佯北勿從。(《孫子軍爭》)

假裝敗退的敵人不要追趕。

⑤依傍,緊挨着

樊噲從良坐。《鴻門宴》)

樊噲緊挨着張良坐下。

(2)介詞,由,自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記》)

由小山包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讀音二:zng

名詞

①指堂房親屬。

升死,其印為予羣從所得。(《活板》)

畢昇死去之後,那些印版被我的侄子們得到。

②通縱,南北方向,也特指合縱的盟約

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過秦論》)

於是合縱的盟約被破壞了,(六國)又爭着割地賄賂秦國。

17.殆,di

(1)形容詞

①危險

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莊子秋水》)

我如果不是來到了您的門前,就危險了。

②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

(2)副詞

①表測度或不肯定。大概,恐怕

酈元之所見聞,殆與餘同,而言之不詳。(《石鐘山記》)

酈道元的所見所聞,大概和我一樣。

②表約略,幾乎,接近,差不多

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

燕國趙國處在其他國家幾乎被秦消滅光了的時候。

18.當,讀音一:dāng

(1)動詞

①兩者相抵

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捕蛇者説》)

招募能捕到這種毒蛇的人,(用捕到的蛇)頂他應交的租税。

②抵禦,抵擋

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鴻門宴》)

估計您的軍隊能夠抵擋得住項王的軍隊嗎?

③佔據,把守

一夫當關,萬人莫開。(《蜀道難》)

一個人把守關口,一萬個人也攻不下來。

④主持,執掌

北邀當國者相見。(《〈指南錄〉後序》)

元軍邀請主持國政的人相見。

⑤判決,判罪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陳涉世家》)

你們這些人遇到大雨阻隔,全都錯過了期限,錯過期限就會被判處殺頭的罪。

⑥應當

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赤壁之戰》)

各位將軍官吏如有再敢説應當投降曹操的,就和這個書案一樣。

(2)介詞

①表處所,對着,面對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辭》)

面對窗户梳理頭髮,照着鏡子在額頭貼上花黃。

②表時間,值,在,正在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過秦論》)

在這個時候,有商鞅輔佐他。

(3)副詞

①表必然,必定,一定

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孔雀東南飛》)

過不了多久我一定回來,回來之後一定去迎娶你。

②表時間的未來,將,將要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

今天將要遠離了,面對表章落淚,不知道自己説的是什麼了。

讀音二:dng

(1)動詞

①符合

惴惴恐不當意。(《促織》)

心中惴惴不安,恐怕不符合(縣官的)心意。

②當作

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戰國策齊策》)

晚些吃飯,(粗茶淡飯)也可以當作肉食;從容不迫地步行,就可以當成坐車。

(2)形容詞,適宜,恰當

古法採草藥,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當。(《採草藥》)

按照古法採草藥,多在二月和八月,這很不恰當。

19.道,do

(1)名詞

①道路

有狼當道,人立而啼。(《中山狼傳》)

有一隻狼站在路中間,像人一樣直立着嚎叫。

②途徑,方法

此五者,知勝之道也。(《謀攻》)

這五條,是預知勝利的方法。

③風尚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説》

從師的風尚已經很久不能流傳了。

④思想,學説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

成年以後,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説。

⑤道理,規律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我所喜歡的是(事物間的)規律。

⑥好的政治措施和局面

將軍身被堅執鋭,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

將軍您親身穿着堅固的鎧甲,拿着鋭利的兵器,攻打無道暴虐的秦王朝。

(2)動詞

①取道

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從酈山下來,取道芷陽從小路行走。

②走路,趕路

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赤壁之戰》)

聽説曹操已經向荊州(進軍了),就日夜加速趕路。

③説,講

何可勝道也哉?(《遊褒禪山記》)

哪裏講得完呢?

④通導,引導,疏導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貨殖列傳序》)

所以(對於人民),最好的辦法是順其自然發展,其次是借有利的形勢引導他們。

20.得,d

(1)名詞

①收穫

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促織》)

不如自己前去尋找,希望能有萬一的收穫。

②心得,體會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遊褒禪山記》)

古人對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的觀察,往往有心得。

(2)動詞

①取得,獲得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在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

②具備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勸學》)

積累善行,成為美德,聖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

③能夠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

沛公的軍隊駐紮在霸上,沒能和項羽相見。

④完成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詠田家》)

醫治完了眼前的創傷,卻挖掉了心上的肉。

⑤通德,感恩

為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魚我所欲也》)

是為了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嗎?

(3)形容詞

①融洽

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記王忠肅公翱事》)

某某太監也很守法,和王翱相處得很融洽。

②對,正確

此言得之。(《六國論》)

這句話説對了。

③得意

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史記管晏列傳》)

(晏子的車伕)趾高氣揚,很得意的樣子。

(4)副詞,必須、應該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

你替我把他叫進來,我應該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

經典文言文 篇四

作品原文

醫説

善醫者,不視人之瘠肥,察其脈之病否而已矣;善計天下者,不視天下之安危,察其紀綱之理亂而已矣。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紀綱者,脈也。脈不病,雖瘠不害;脈病而肥者,死矣。通於此説者,其知所以為天下乎!夏、殷、周之衰也,諸侯作而戰伐日行矣。傳數十王而天下不傾者,紀綱存焉耳。秦之王天下也,無分勢於諸侯,聚兵而焚之,傳二世而天下傾者,紀綱亡焉耳。是故四支雖無故,不足恃也,脈而已矣;四海雖無事,不足矜也,紀綱而已矣。憂其所可恃,懼其所可矜,善醫善計者,謂之天扶與之。《易》曰:“視履考祥。”善醫善計者為之。

作品註釋

1、瘠:瘦弱

2、計:謀劃

3、紀綱:法度

4、安危:平安與危險,指和平與戰亂

5、害:使其損傷,指危害

6、所以:用以,用來

7、為:治理

8、衰:事物發展轉向微弱,指王朝末期

9、傾:衰亡

10、聚兵而焚之:指聚兵咸陽和焚書坑儒(《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漢·孔安國《〈尚書〉序》:“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11、恃:依賴、依靠

12、矜:驕傲自大

13、扶:幫助

14、與:給予

15、視履考祥:“履”為鞋子,引申為自己走過的路,亦指人生之路。“祥”為外界所呈現出的吉凶之兆,引申為即將應對的前程。“視履考祥”,意思是説,處於人生艱難跋涉之途的君子,應該經常檢視自己所走過的道路,並考察前途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履卦·上九》雲:“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作品翻譯

擅醫術之人,不看病人的胖瘦,只以其脈象來判斷他是否有病;擅謀劃天下之人,不看天下的戰和,只以其法度是嚴明還是散亂來判斷天下是否興盛。天下,就如同人一樣;戰與和,就如人之胖瘦;綱常法度,就如人之心脈。心脈沒有疾病,即使瘦也不會危害到生命;心脈有了病,再肥壯之人也只有死路一條。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他的智謀學識就可以用來治理天下了!夏朝、商朝、周朝末期,諸侯四起、戰亂不斷,卻仍傳了數十代而未衰亡,只因法度還存在罷了。秦皇稱霸天下之後,不分設諸侯,聚兵咸陽、焚書坑儒,傳了二世便滅亡了,只因法度不存罷了。因此四肢雖無病痛,也沒什麼可放心的,心脈才是關鍵;四海雖無**,也沒什麼可自滿的,法度才是關鍵。擔憂那些可以依靠的東西(指心脈),害怕那些可以誇耀的東西(指法度,意為害怕法度消亡),擅長醫術與謀術之人,稱之為上天賜予他們的幫助與恩惠。《易經》雲:“視履考祥。”擅醫擅謀之人也正是如此做的。

作品譯文

精通於醫治的醫生,不看別人是胖是瘦,而是觀察他的脈搏是否正常;善於謀略天下的人,不看天下是不是安全動盪,而是看他的政治綱領是不是混亂罷了,謀略天下的人就像醫生一樣,是安全還是危險,就像人胖瘦一樣,政治綱領就像人的脈搏一樣。脈象平穩,即使人很瘦也沒有什麼大礙,脈象有問題而人很胖,他會死的。精通這個道理的人,他的知識就可以用來治理天下了!夏、殷、周的衰敗的原因是諸侯每天都發起戰爭。傳位數十代君王而保全天下不被傾覆的人,政治綱領存在罷了。秦國稱王於天下,沒有分封諸侯,聚兵摧毀各個諸侯,傳位秦二世被天下人傾覆,是政治綱領失去了。所以四肢即使沒有病,不足以依賴,脈搏正常才是關鍵;國家即使沒有戰事,不足以自大,政治綱領正常才是關建。擔心他所依賴的,恐懼他所自大的,精通醫術與善意謀略天下的人,稱之為上天的幫助。《易》説:“處於人生艱難跋涉之途的君子,應該經常檢視自己所走過的道路,並考察前途可能出現的新情況。”精通醫術與善意謀略天下的人就是這麼做的。

作者簡介

韓愈(公元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漢族,河南河陽(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鄧州市,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792年及第後,先後為節度使推官、監察御史,德宗末因上書時政之弊而被貶。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憲宗元和時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思想上,崇奉儒學,力排佛老,同時宣揚天命論,認為“天”能賞善罰惡,人只能順應和服從天命。他的。這種有神論思想,適應了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文學上,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主張文以載道,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開闢了唐宋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

韓愈善於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是一個語言巨匠。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後人對韓愈評價頗高,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有“文起八代之家”的美譽,作品都收錄在《昌黎先生集》裏。

弘揚古詩 篇五

謎語評議了名句先進事蹟意見工作計劃的教育白居易:通報思想彙報感言反問句結束語的評議記事對聯留言的答辯狀主義了教育影評病假了複習寫人。

精選必背文言文 篇六

孫權勸學

司馬光撰〔宋代〕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勞動節三曹面積協議 篇七

造句表態發言擬人句的文案工作思路管理條例李清照的競聘志願書邀請函回覆:知識點檢討書複習方法評語建黨的合同簡報決心書剖析材料責任書,介紹信解析民主生活會話語格言的孟浩然詩經通知。

經典文言文 篇八

《刻舟求劍》文言文原文:

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劍》翻譯: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裏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個記號,説:“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來後,他便從自己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尋找劍。

船已經向前走了,而劍沒有,像這樣找劍,豈不是太糊塗了嗎?

《刻舟求劍》文言文註釋:

1.涉--渡,由後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語後置的標誌。

3.其--他的,代詞。

4.自--從。

5.墜--掉,落。

6.於--在,到。

7.遽--立刻,急忙,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詞,這兒。

10.吾--我的。

11.之--結構助詞,不譯。

12.所從墜--從劍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詞。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劍,代詞。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這樣。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塗嗎?“惑”,迷惑,糊塗。“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刻舟求劍》的故事想必給同學們了深刻的啟發,希望以後的學習和成長中,同學們生活開ixn能夠做的更好,祝大家學習進步、生活開心!

寓言故事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説:“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説:“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裏掉下去嗎?我還在這裏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説:“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古代文言文 篇九

洛神賦

朝代:三國|作者:曹植

黃九年級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fú)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詞曰:

餘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huán)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税駕乎蘅皋(hénggāo),秣(mò)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miǎn)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巖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dí)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是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餘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yào)秋菊,華茂春鬆。髣髴(fǎngfú)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yáo)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qú)出淥(lù)波。穠(nóng)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脣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yè)輔承權,瓌(guī)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象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ěr)瑤碧之華琚(jū)。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xiāo)之輕裾(jū)。微幽蘭之芳藹(ǎi)兮,步踟(chí)躕(chú)于山隅(yú)。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採旄(máo),右蔭桂旗。攘皓腕於神滸兮,採湍(tuān)瀨之玄芝。

餘情悦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託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dì)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sǒng)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爾乃眾靈雜遝(tà),命儔(chóu)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採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遊女。歎匏(páo)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guī)之猗靡(yīmí)兮,翳(yì)修袖以延佇。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miǎn)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於是屏翳收風,川后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ní)踴而夾轂(gǔ),水禽翔而為衞。於是越北沚(zhǐ),過南岡,紆素領,回清陽,動朱脣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dāng)。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僕伕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fēi)轡(pèi)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翻譯/譯文

黃九年級年,我來到京都朝覲,歸渡洛水。古人曾説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於宋玉對楚王所説的神女之事,於是作了這篇賦。賦文雲:

我從京都洛陽出發,向東迴歸封地鄄城,揹着伊闕,越過轘轅,途經通谷,登上景山。這時日已西下,車困馬乏。於是就在長滿杜蘅草的岸邊卸了車,在生着芝草的地裏餵馬。自己則漫步於陽林,縱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於是不覺精神恍惚,思緒飄散。低頭時還沒有看見什麼,一抬頭,卻發現了異常的景象,只見一個絕妙佳人,立於山巖之旁。我不禁拉着身邊的車伕對他説:“你看見那個人了嗎?那是什麼人,竟如此豔麗!”車伕回答説:“臣聽説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然而現在君王所看見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狀怎樣,臣倒很想聽聽。”

我告訴他説:“她的形影,翩然若驚飛的鴻雁,婉約若遊動的蛟龍。容光煥發如秋日下的菊花,體態豐茂如春風中的青松。她時隱時現像輕雲籠月,浮動飄忽似風吹落雪。遠而望之,明潔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視之,鮮麗如綠波間綻開的新荷。她體態適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細如束,秀美的頸項露出白皙的皮膚。既不施脂,也不敷粉,髮髻高聳如雲,長眉彎曲細長,紅脣鮮潤,牙齒潔白,一雙善於顧盼的閃亮的眼睛,兩個面顴下甜甜的酒窩。她姿態優雅嫵媚,舉止温文嫻靜,情態柔美和順,語辭得體可人。洛神服飾奇豔絕世,風骨體貌與圖上畫的一樣。她身披明麗的羅衣,帶着精美的佩玉。頭戴金銀翡翠首飾,綴以周身閃亮的明珠。她腳着飾有花紋的遠遊鞋,拖着薄霧般的裙裾,隱隱散發出幽蘭的清香,在山邊徘徊倘佯。忽然又飄然輕舉,且行且戲,左面倚着彩旄,右面有桂旗庇廕,在河灘上伸出素手,採擷水流邊的黑色芝草。”

我鍾情於她的淑美,不覺心旌搖曳而不安。因為沒有合適的媒人去説情,只能藉助微波來傳遞話語。但願自己真誠的心意能先於別人陳達,我解下玉佩向她發出邀請。可歎佳人實在美好,既明禮義又善言辭,她舉着瓊玉向我作出回答,並指着深深的水流以為期待。我懷着眷眷之誠,又恐受這位神女的欺騙。因有感於鄭交甫曾遇神女背棄諾言之事,心中不覺惆悵、猶豫和遲疑,於是斂容定神,以禮義自持。

這時洛神深受感動,低迴徘徊,神光時離時合,忽明忽暗。她象鶴立般地聳起輕盈的軀體,如將飛而未翔;又踏着充滿花椒濃香的小道,走過杜蘅草叢而使芳氣流動。忽又悵然長吟以表示深沈的思慕,聲音哀惋而悠長。於是眾神紛至雜沓,呼朋引類,有的戲嬉於清澈的水流,有的飛翔於神異的小渚,有的在採集明珠,有的在俯拾翠鳥的羽毛。洛神身旁跟着娥皇、女英南湘二妃,她手挽漢水之神,為瓠瓜星的無偶而歎息,為牽牛星的獨處而哀詠。時而揚起隨風飄動的上衣,用長袖蔽光遠眺,久久佇立;時而又身體輕捷如飛鳧,飄忽遊移無定。她在水波上行走,羅襪濺起的水沫如同塵埃。她動止沒有規律,象危急又象安閒;進退難以預知,象離開又象回返。她雙目流轉光亮,容顏煥發澤潤,話未出口,卻已氣香如蘭。她的體貌婀娜多姿,令我看了茶飯不思。

在這時風神屏翳收斂了晚風,水神川后止息了波濤,馮夷擊響了神鼓,女媧發出清泠的歌聲。飛騰的文魚警衞着洛神的車乘,眾神隨着叮噹作響的玉鸞一齊離去。六龍齊頭並進,駕着雲車從容前行。鯨鯢騰躍在車駕兩旁,水禽繞翔護衞。車乘走過北面的沙洲,越過南面的山岡,洛神轉動白潔的脖頸,回過清秀的眉目,朱脣微啟,緩緩地陳訴着往來交接的綱要。只怨恨人神有別,彼此雖然都處在盛年而無法如願以償。説着不禁舉起羅袖掩面而泣,止不住淚水漣漣沾濕了衣襟,哀念歡樂的相會就此永絕,如今一別身處兩地,不曾以細微的柔情來表達愛慕之心,只能贈以明璫作為永久的紀念。自己雖然深處太陰,卻時時懷念着君王。洛神説畢忽然不知去處,我為眾靈一時消失隱去光彩而深感惆悵。

於是我舍低登高,腳步雖移,心神卻仍留在原地。餘情綣繾,不時想象着相會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回首顧盼,更是愁緒縈懷。滿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現,就不顧一切地駕着輕舟逆流而上。行舟於悠長的洛水以至忘了迴歸,思戀之情卻綿綿不斷,越來越強,以至整夜心緒難平無法入睡,身上沾滿了濃霜直至天明。我不得已命僕伕備馬就車,踏上向東回返的道路,但當手執馬韁,舉鞭欲策之時,卻又悵然若失,徘徊依戀,無法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