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成語典故(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9W

成語典故(新版多篇)

成語的故事 篇一

【成語】諱疾忌醫

【拼音】hui ji ji yī

【解釋】諱:忌諱、避忌;忌:怕,畏懼。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掩飾缺點、錯誤,不願改正。

【出處】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諱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譯文】 名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公。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公説: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膚的紋理之間,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公聽了笑着説: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桓公對人説: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把這個當做自己的功勞 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公,説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裏,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鵲走了以後,桓公很不高興。 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公,説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裏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重了。桓公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公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問扁鵲。扁鵲對使者説:病在皮膚的紋理間是燙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在肌膚是針石可以治療的;在腸胃是火劑可以治癒的;病若是到了骨髓裏,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沒有辦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請求了。 五天以後,桓公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卻早已經逃到秦國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醫治病,病在表皮時就及時醫治。這是為了在剛顯露苗頭時及時處理。事情的禍福也有開端,所以聖人總是儘可能早地予以處理。

經典成語故事 篇二

成語聞雞起舞的故事及啟示

聞雞起舞的故事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閲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閲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説,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牀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着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聞雞起舞

一次,半夜裏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説:“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牀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牀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聞雞起舞的啟示

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成語故事大全 篇三

晉朝時期,統治階級非常注重門閥制度,世家貴族與新興貴族的地位相差懸殊。在山東,臨沂王家是享譽海內的世家大族之一。王家的後起之秀王敦就娶了晉武帝的女兒襄城公主為妻。

晉室南渡後,失去了對北方的統治權。於是,司馬睿在南方稱孤道寡,建立東晉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市)。後人稱司馬睿為晉元帝。

晉元帝為了拉攏世家貴族,用王敦的堂弟王導為當朝丞相,封王敦為揚州刺史,訓練精兵良將。後來,王敦又升遷為鎮東大將軍,坐鎮武昌,指揮江、揚、荊、襄、交、廣六州的兵馬。王氏二臣,一將一相,輔助晉元帝穩坐朝堂,撐起東南半壁。

當時,就是一般的老百姓,也對王氏掌握重權心知肚明,他們講:“王與馬(司馬氏),共天下。”

首都建康位於長江下游,而王敦率軍屯駐在長江上游,對京城產生了極大的威懾力。晉元帝是個聰明人,早就發現這一形勢對自己的帝位極為不利,就任命劉隗和戴淵為鎮北將軍,專門防範王敦。

王敦看透了晉元帝的心思,知道天子開始對付自己了,心中十分不安。此人素有反心,但又不敢直接帶兵進犯國都,因為這樣一來,他的反心就昭然若揭了。想來想去,他就準備仿效西漢時期的吳王劉濞,以“清君側”為名起兵造反,説劉隗是個奸佞小人,自己要清除這個奸賊,使國家安定下來。

想到這裏,王敦就和他部下的長史(幕僚)謝鯤密謀造反一事。

謝鯤聽了,覺得這樣做非常不妥,就加以勸説:“劉隗固然是奸惡之徒,但他畢竟是天子所信任之臣。他把天子當做靠山,就如同藏在城牆裏的狐狸,躲在神廟裏的老鼠。要捉狐狸,城牆怎能不被毀壞;要捉老鼠,用煙燻水灌,神廟也會受到損失。你要清除劉隗,豈不是連帶着把天子也給得罪了?”

王敦見謝鯤不順着自己説話,不由得勃然大怒,説道:“你這個人真是很平庸,怎麼懂得大道理!”

322年,王敦率兵攻入京城,將元帝的親信大臣刁協、戴淵等殺死。劉隗與王敦交戰,吃了敗仗,只得投奔後趙,此後再也不敢回南方了。王敦此番欺君罔上,居然毫髮無傷,於是得意揚揚地回了武昌,從此更加囂張,儼然一個獨霸天下的土皇帝。

看到王敦權勢如天,無人能夠制約,晉元帝心中越來越難受,終於憂憤而死。公元324年,王敦知道當時的晉明帝病危,覺得這是一個可資利用的造反機會,再次進攻京城。幸好老天不佑,王敦在軍營中染病身亡。

孺子可教 篇四

據傳説,有一天,張良在橋上漫步,適遇一年邁老人。只見老人故意把鞋扔下橋底,慢慢地對張良説:“小夥子,下去給我拾鞋!”張良感到太突然,想上前教訓老人,但礙於老人的年紀,不忍下手,只好下橋取鞋。取鞋後,老人又令張良給他穿上,張良膝跪於前,小心幫老人穿鞋。事畢,老人非但不謝,反而大笑而去。片刻老人又返回,對張良説:“孺子可教也,五日後的黎明,與我會此。”二次會面,皆因張良遲到而散,第三次張良夜半赴約,先老人一步,老人才授給張良一本書,對他説:“讀此書則為王者師。後十年天下會大亂。十三年後你會見我於濟北谷城(今山東平陰西南),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説完就很快走了。張良很奇怪,次日天明一看書,方知書名為《太公兵法》(太公,即姜太公,周武王的軍師)。張良就日夜誦讀此書,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tāo)略、足智多謀、文武兼備的“智囊”。十年後果然陳勝起義爆發,十三年後張良去谷城,山下確有黃石一尊,老人的預言神奇般地得到應驗。這個故事雖屬後人虛構,但他讚揚了張良的聰慧過人。

成語“孺子可教”,後來常指年輕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傳授給他。

成語的故事 篇五

古人所説的“杯酒”就是喝酒,“釋”就是放棄、丟掉或解除的意思。“杯酒釋兵權”就是説喝酒的時候放棄、丟掉、解除了兵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唐朝末年,爆發了一次規模很大的黃巢農民大起義,唐朝統治者為了鎮壓農民大起義,命令各地軍事將領和地主武裝與農民軍作戰。在農民起義被鎮壓之後,全國形成了軍閥混戰、封建割據的局面。在黃河流域先後出現了朱温建立的樑、李存勖建立的唐、石敬瑭建立的晉、劉知遠建立的漢和郭威建立的周這五個先後更替的朝代,史稱“五代”,與南方所建的十個割據政權合稱“五代十國”。

周代的第二位皇帝柴榮是很有作為的國君,他一系列革新措施,大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不幸的是他過早去世了,皇位由他的7歲的幼子柴宗訓繼承。

柴榮臨死前,提拔趙匡胤為最高軍事將領----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利用他手中的兵權,在960年的正月,經過周密的佈置,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了宋朝,史稱北宋。趙匡胤也就成了北宋的開國皇帝,尊稱他為宋太祖。

宋太祖連年向南方的割據政權發動進攻,取得很大的勝利。但同時他一直思考着這樣的一個問題:自己是利用手中的兵權奪取周的政權的,現在自己手下有些將領擁有很大的兵權,萬一他們也像自己一樣發動兵變,自己建立的宋朝不就完了嗎?宋太祖就決定以滿足下屬將領的物質慾望為手段,和氣地解除他們手中的兵權。

在宋太祖做皇帝的第二年(961年),在一個秋天的傍晚,他準備了豐盛的筵席,宴請石守信等幾位握有重大兵權的高級將領。當他們喝酒喝得高興的時候,宋太祖對他們説:“我現在沒有一個晚上睡得安穩。要是有人也像我一樣,被部下黃袍加身(即被擁立為皇帝),那結果會怎麼樣呢?”在座的將領們嚇得滿身大汗,急忙請求宋太祖給他們指出一條出路。於是宋太祖説:“你們如果放棄兵權,多買些好地、好房,替兒孫多置備產業,自己飲酒作樂一輩子,我們不是能相安無事了嗎?”將領們連連稱是。第二天,石守信等人就向宋太祖上表稱病,請求解除兵權。宋太祖則給了他們許多金銀財物,並給他們每人一個沒有實權的榮譽頭銜----節度使。

就這樣,宋太祖解除了這些高級將領的兵權,加強了軍權的集中,使軍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就是“杯酒釋兵權”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