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簡單的導遊詞秦皇島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96K

簡單的導遊詞秦皇島

簡單的導遊詞秦皇島1

現在展現我們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關城樓了,天下第一關城樓也叫鎮東樓,俗稱箭樓。樓高13.7米,分上下兩層,地層西面為對開的紅漆木質大門,上層為木製的隔扇門窗,其餘的北東南三面為共開設68孔箭窗,這些箭窗平時關閉,戰時開啟,是戰時射箭之用。它是坐東面西,其建築形式採用了我國傳統的磚木結構,天下第一關的建築形式採用了九脊歇山式重檐頂,這種建築形式的等級較高,是僅次與皇宮和廟宇的建築格式。

現在大家看,在天下第一關城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麼,我想大家都會説就是這塊天下第一關巨匾了,天下第一關匾長5.8米,寬1.55米,其中的一個一字就長1.09米,繁寫的關字右邊的一豎就長1.45米。您看着一字雖有一筆卻不顯單薄,關字右邊的一豎筆畫雖多卻不顯臃腫,五個大字安放合理,與這座建築渾然一體。

大家仔細看這塊匾,有一大特點,有的朋友已經看出來了,此匾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書年月,不留姓名,這塊匾為何人所寫呢?眾説紛紜,有人説是明朝宰相嚴嵩,有人説是餘一元,譚從簡,有人説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而根據當地的林榆縣誌記載:天下第一關匾傳為邑人肖顯所書,這裏的邑人就是指山海關當地人,這就為肖顯的寫匾提供了真實性和可靠性。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匾並不是肖顯所題寫的原匾,而是民國九年由山海關人楊寶清所篆刻的。原匾呢則為了防止風化掛在城樓內。一會我們就去等城樓,看原匾!好,現在給大家五分鐘照相時間,五分鐘後到我這集合,我們一起登城。……大家看,在各個屋檐的羌機脊上,有許多形態各異的小獸,分別是騎鳳仙人為前導接着是:天馬、海馬、獅子和吼。當地的老百姓還給他們起了一些賦有傳奇色彩的名字。第一個是走投無路,接着是跟盯絆倒,第三個是東張西望,第四個是幫虎吃食,第五個是坐地分贓。傳説,走投無路的是古代的皇帝,大好的江山讓他搞的支離破碎,高高的脊頭代表皇帝的寶座,他站在上面,前走無路,後退不能,真是左右為難;跟盯拌倒的是緊隨皇帝的大臣,皇帝雖已無路可走,但臣子不忘舊情,雖倒也伴;東張西望是東瞧瞧西望望,見機行事;幫虎吃食一看到這種情況也緊隨其後,阿諛奉承;坐地分贓在石獸之末,幹什麼都沒有它的分,急的夠嗆,這真是各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

倒黴的皇帝都走投無路,何況這些大臣呢。大家抬頭可以看到這羣顯赫一時、高高在上的人物只好站在脊頭,飽受風吹雨淋,酷暑嚴寒,讓遊人注目了。這些異獸都是古代傳説中的瑞獸,他們不但有消災解禍的作用還是吉祥的象徵。但這種小獸也是有等級之分的皇宮和廟宇之上的小獸的數量是9到12個的,而衞所的等級比較低,是不允許超過六個的。

我們腳下走過的這條寬廣的坡道原叫做馬道,是古代守城士兵騎馬上陣和巡視關內外的重要通道。沿着馬道緩緩而行,我們彷彿也走進了時空隧道,回到了六百多年前的明代。大家都知道明王朝是推翻了蒙古貴族所統治的元朝建立的,所以在明王朝的殘餘勢力退居漠北以後一直與明王朝處於對立衝突之中。正是在這個巨大的歷史背景條件下,明朝的開創者朱元璋便下令自軍師達於郡縣皆立衞所。並於洪武十四年正月派大將軍徐達正式修建長城和關口,同年的十二月修建了山海關設立軍事建制山海衞,山海衞是明代329衞之一,隸屬後軍都督府的北平都司管轄。從山海關建觀關設衞那天起,這裏就以科學的選址佈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軍事建築而名列萬里長城的重關之首,從而有了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美稱。現在我們看到的呢,叫做箭窗,剛才我給大家介紹過了,它是作為戰時射箭之用。是紅底白環黑靶心,鮮豔醒目。現在誰能告訴我為什麼要設計成紅底白環黑靶心的形式呢?……好了現在由我來告訴大家:在當時天下第一關城樓剛建成後,它的屋檐和羌脊上總是會停着許多飛鳥而這些箭窗平時關閉,戰士開啟的。所以開啟時飛鳥就會撲楞楞的亂飛,就會影響軍情。所以當時的科學家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箭窗設計成紅底白環黑靶心的樣子。您看這像不像一隻隻眼睛,它們就像一隻隻眼睛看着飛鳥,使飛鳥不敢靠前。所以説明朝時的古人還是很聰明的嘛!

現在我們面前的彩畫叫做旋子彩畫,它是屬於中國古典彩畫的範疇之內的,它的等級也比較高,是僅次於皇宮和廟宇所使用的彩畫的。中國的古典彩畫分為三種,第一種,也是等級最高的叫做和璽彩畫,主要是用於皇宮和廟宇的主殿建築格式,第二種就是我們面前的旋子彩畫,還有一種呢?叫做蘇式彩畫,它是採用花鳥魚蟲作為基底的。

好現在隨我一起來看原匾,大家小心腳下門檻,大家要注意啊,遇見門檻要邁過,象徵走過人生的坎坎坷坷。

現在我們看見的就是肖顯所題寫的原匾,據説肖顯寫匾的時候,剛寫完的時候發現下字下面少寫了一個點,只寫成了一個T字,這時候皇帝派來的欽差已經過了石河了,這時大家都慌了起來。就在這時只見肖顯拿了一塊抹布,飽蘸墨汁用力的擲向那塊匾,結果呢?大家都看到了,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匾。好了看完這塊匾,請大家和我看以一下我們面前的山海關復原圖。它描繪了山海關古代建築的全貌。山海關境內長城南起老龍頭,東到九門口,全長26公里,在這段長城上共分佈十座關隘,從南到北依次是:南海口關、南水關、山海關、北水關、旱門關、角山關、三道關、濫水關、寺兒峪關、九門口關(一片石關),短短26公里長城之上就分着十大關隘,説明山海關的地理位置和軍事戰略意義都是非常重要的,故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稱。山海關城基本呈方型,它的最大特點是東西的城牆一身兼二職,既是萬里長城的一部分,又是關城的東面城牆。山海關城有四個城門,東為鎮東門,南為望洋門,西為迎恩門,北為威遠門,四個城門規模相當,現在惟有東門即天下第一關城樓保存最完整,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

甕城外圍是羅城,羅是羅列的意思,即城外套城。羅城的前方是威遠城,是山海關的前哨衞城。就在此處三百五十年前曾發生過關係改朝換代。

簡單的導遊詞秦皇島2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老龍頭來遊覽觀光,今天將由我來陪同大家一起遊覽明長城的東部起點――老龍頭,希望大家跟上隊伍,不要走散,我將會一一為大家介紹這裏的景觀。

每個中國人對長城都不會陌生,它歷來就被比作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像一條長龍蜿蜒在崇山峻嶺,穿越了河川大漠,在燕山俯身而下,一頭扎進了蒼茫的渤海,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要遊覽的景點――老龍頭。老龍頭是現存明代長城的海上起點,這裏有一段世上絕無僅有的海上長城,它建於明代初期,在明代是一項嚴密的軍事防禦工程,到了清朝失去了它的軍事防禦作用成了帝王將相登樓觀海、吟詩作賦的場所。1900年八國聯軍用他們的堅船利炮輕而易舉地攻陷了在明代固若金湯的海防工程,並用猛烈的炮火炸平了老龍頭,這是我國近代史上的巨大恥辱,也讓每一個愛國者心痛不已。我們現在看到的建築都是在1985年後陸續修復的。

我們現在來到了寧海城外,咱們看到的高大的城牆是圍繞入海石城而建,全長有900多米,可以遙想當時城牆堅固無比,士兵守備森嚴是什麼樣的一種情形呢?好!現在我們就參觀一下這個景點,體味一下歷史的厚重,領略一番造化的神奇吧!

各位遊客請隨我進入寧海城,咱們看到的右邊的這一片古建築叫做龍武營,是守城士兵居住和生活的地方,相當於現在所説的“兵營”,大家參觀一下明代的兵營,看看您是否能找到“夢迴吹角連營”的豪壯感覺呢?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碾房,雖然只看到了碾子和簡陋的工具,但是我們還可以穿越時空,感受到明朝士兵戍邊的艱苦。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粥屋,這裏是士兵們用餐的地方,大家也許會奇怪這麼小的地方怎麼能容納那麼多士兵用餐呢?

這是因為重建老龍頭時這裏是按比例縮建的。原址還要比這裏大的多。在別的地方您很難看到這麼大的鍋,它是當時為士兵做飯用的,因為鍋太大又沒有什麼高能燃料,做一頓飯得五、六個小時呢!看來炊事員的責任重大,要做好這個“大鍋飯”也是項十分艱鉅的任務啊!出了粥屋我們可以看到存放馬匹的馬廄,吃水的淡水井,儲備糧食的糧倉和關押違反軍紀士兵的牢房,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古人很有戰略眼光,將後勤保障體系,做的如此完備,而且是賞罰分明,軍紀嚴格,看的出這是一支很有戰鬥力的隊伍,防禦着任何覬覦明朝大好河山的侵略者。

大家跟我往前走,看右手邊這兩個大傢伙是仿明朝功城時所用的作戰工具而製造的,這個叫做雲梯,另外一個叫做巢車,都是功城時的有力作戰工具,可以看出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能想出這麼多的辦法作戰,但咱們現在的人更加幸運,在和平年代可以將更多的聰明才智用在發展生產上,咱們的生活水平也是越來越高了。

各位遊客這裏就是士兵們居住的地方,這裏的條件還是很艱苦的,士兵們睡的都是這樣的大炕,士兵能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還防守邊防,他們同樣也是最可愛的人。

咱們看到的這艘船,是仿明朝時的戰船而造的。當時明朝的造船技術是相當高超的,鄭和下西洋將中國文化推向了世界,愛好和平的中國人並沒有用當時強大的海軍力量侵略他國,可誰有能想的到在經歷了幾百年的閉關鎖國以後發展起來的西方人,又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門户呢?

大家往右側牆壁上陳列的都是明代攻城時所用的兵器,這些是仿製品,古代人就是利用這些工具作戰,大家可別小看它們在冷兵器時代它們作用可是十分巨大的。其他展台上展出的是出土的真實作戰工具,看到這些兵器滄桑的外表,就可以體會到歷史的厚重了。

往右走走是守備署,守備是總兵的下屬,明朝皇帝看到老龍頭軍事意義十分重要,就在寧海城裏設立守備署,加強它的防禦功能。我們現在一同體會一下做守備的感覺吧!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片開闊之地叫做“校場”是明代老龍頭的將士們操練兵馬的場所。“練兵千日,用兵一時”只有在平時勤加操練,才能在戰鬥中克敵制勝,可見駐守在這裏的這支隊伍一定是訓練有素,作戰有力了!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將台,民族英雄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曾在這裏指揮入海石城的修建和訓練水師,台內陳列的戚繼光指揮作戰的塑像,也是他“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的生動寫照”。登臨將台上,雖然已是事過境遷,但是還可以讓人感受到旌旗招展,戰馬嘶鳴的威壯場面。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了“顯功祠”的門前,祠內陳列着徐達,孫承宗、袁崇煥、戚繼光等七位將領的塑像。他們都曾在山海關的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祠前兩塊石碑上刻着八個鎦金大字“浩氣凌雲,千秋景仰”,這充分體現了古人的價值觀取向,對於中國人來説能得到這八個字的讚譽則達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過了顯功祠就到了把總署,“把總”是武官的名稱,是鎮守老龍頭的領兵官,我們去看看他的辦公環境吧!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老龍頭的最高點,也是整個濱海長城的精華部分――澄海樓,它像一顆熠熠法光的明珠鑲嵌在龍冠之上。我們看到的這條寬廣的坡道叫做“馬道”守城的士兵就從這裏上下,清朝有五位皇帝曾經登臨澄海樓,所以這條道又叫御道,皇帝登城時還要在中間鋪上紅氈踏着紅氈走向城頭。好!現在大家就親自感受一下皇帝登城的感覺吧!

走完坡道我們將看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如果您還沉浸在歷史的滄桑中那您眼前廣闊的大海就會讓您的心情豁然開朗了!咱們看到的建築就是澄海樓,它的前身是明代修建的觀海亭它是二層樓結構,九脊歇山頂式。它有着“長城連海水連天,人上高樓百尺顛”的美譽,樓頂上“雄襟萬里”這塊匾是名末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孫承宗所題,樓中間這塊“澄海樓”匾是乾隆45年清高宗御筆所題,又派官員從北京專程送來,可見乾隆皇帝對老龍頭還是情有獨鍾,念念不忘,難怪在登臨澄海樓的皇帝中乾隆皇帝來到次數最多了!

再看着款楹聯“日曜月華初太始”意思是太陽、月亮的光輝都來自自然界,下一句“天容海色本澄清”意思是天空和大海的顏色本來就是清澈的。

澄海樓這個名字也是由此意而得。那我們就一同登臨澄海樓,感受一下“萬里長城跨龍頭,縱目憑高更上樓”的豪邁感覺吧!登上二樓就到了整個老龍頭的最高點了,也就到了萬里長龍的龍冠之上。當您拾級而上時是否充滿了期待而又是心潮澎湃呢?現在咱們到了二樓舉目望去巍峨的長城與蒼茫的大海緊密相連,天海一色,雲水蒼茫,不禁令人胸襟為之開闊,一股豪氣在胸中激盪,大有“雄襟萬里”之感。

現在我們到樓後參觀一下,現在大家看到的這門大炮是八國聯軍侵華以後英國營盤的大炮。英國人曾在寧海城駐兵40年,直到二戰爆發時才匆忙撤走,遺留了這門大炮。現在這門大炮已成了帝國主義侵華的見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亭子叫“御碑亭”乾隆皇帝曾兩次來到這裏飲酒賦詩,寫的詩都刻在這塊碑上。現在刻的是乾隆的“再題澄海樓”“我有一勺水,瀉為東倉溟。無今亦無古,無減亦無盈”乾隆皇帝將蒼茫渤海比做是他手中的一勺水,輕輕一瀉便成了大海,這也充分體現了乾隆皇帝的豪情和霸氣!

“天開海嶽”這四個字將老龍頭的美景作了高度的概括,天海相依與山為伴,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這樣的美景。這塊碑還與張學良將軍有一段歷史淵源,1900年八國聯軍將老龍頭毀於一旦,天開海嶽碑也被推倒在地,不見天日。1927年直奉大戰爆發時張學良將軍來到老龍頭,看到“天開海嶽”碑被推倒在地十分痛心,於是命人樹了起來,使“天開海嶽”碑重新屹立在老龍頭上。

這樹起的不僅僅是一塊碑,樹起的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頑強抗掙的精神。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用玻璃罩罩起來的土牆是真正的明代土城牆,又叫“夯土牆”別看他貌不驚人,可是它十分堅固再鋒利的兵器那它也沒有辦法,但是就怕拿水反覆地蹭它,這樣的話它的土就會紛紛掉落了。所以有人總結它是“怕軟不怕硬”。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靖滷台,這是明代長城唯一的海上敵台,大家請看這三個字“靖滷台”“滷”指海水,又取諧音為“敵虜”的虜。所以這裏就有兩層含義:一是平靜海水,二是平定敵虜,利用了一語雙關的手法。敵台主要是個防禦工程,可以駐兵,存放武器,咱們看到的這個孔叫做“箭孔”可以觀察敵情,還可以向外射擊,它可以稱得上是老龍頭海防要塞的橋頭堡了!

各位遊客過了靖滷台,咱們就到了龍頭的最前端,伸入大海23米有餘的入海石城了,踏上入海石城好比是登上萬里長龍的鼻翼,隨着它披波斬浪,笑傲渤海之上。入海石城是老龍頭長城伸入海中的盡端部分,全城屹立在海水之中。北接靖滷敵台,南浸萬頃波濤,構成了雄奇的海上城堡。為能經受海水的衝擊,入海石城的'建築結構獨特,全部以巨型花崗巖條石砌壘。

咱們看到的這幾塊巨石就是當年砌城時用的。咱們可以看到每塊巨石的角上都有幾個凹槽,這些凹槽叫做“燕尾槽”,在槽內澆鑄鐵水,利用獨特的榫卯結構將兩塊巨石連接了起來。這很好地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精湛高超的水下建築工藝。在老龍頭還可以看到另外一處海上勝景就是海神海神。這裏三面環水,亭台樓閣錯落有致,每當雲霧繚繞或煙雨濛濛,海神廟若隱若現好似瀛洲仙境。在明代海運開通,石河口被闢為漕運碼頭,商賈往來盛極一時。當地漁民為保得出海平安,只得將希望寄託於海神之上,於是修建了海神廟。當今科技發展,先進的航海技術和天氣預報讓我們告別了愚昧和迷信,在大海中暢行無阻。

我們共同遊覽一下海神廟吧!各位遊客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巨大的牌坊是由漢白玉砌成,琉璃瓦頂,裝飾的很精巧,前書“安瀾”,後書“伏波”這表達了人們祈求風平浪靜、行船安全的願望。走過石橋咱們就進入了海神殿,我們現在看到的兩尊神像左為“天應”右為“天佑”相傳是天后娘娘降伏的兩個海怪。現在我們就到了海神廟,殿前這兩尊怪獸左為“乘黃”右為“龍馬”。古書中記載騎上乘黃可以活兩千歲,龍馬則有九音,歌聲十分動聽,可見他倆都是身懷絕技,有他們守衞着海神殿,更增添了海神的神聖之感。海神殿居於整個廟宇的中心位置,殿門上方懸有乾隆皇帝御題的“江溟寧宴”,咱們可以看到殿中海神端坐,手下各神恭敬聽命。

各位遊客,咱們現在就到了海神廟的最前端――觀海亭,它也是建在海上。可置身觀海亭和站在入海石城上觀海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少了居高臨下的氣勢,卻像乘一葉小舟漂流在大海之上,憑海臨風、心情順暢,自有一番難以名狀的美妙感覺!

簡單的導遊詞秦皇島3

秦皇島,是渤海灣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濃縮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驚天地、泣鬼神的歷史活劇。

從公元前17世紀到公元前7世紀,這裏屬孤竹國轄領,延續千年之久。著名的“古之賢人”伯夷、叔齊,就是孤竹國君墨胎氏的兩個兒子。司馬遷的《史記》中,人物傳記的開宗明義第一篇,就是《伯夷叔齊列傳》。今天,在秦皇島市盧龍縣層巖疊嶂、綠樹環抱的六音山中,還存有“夷齊讀書處”的遺蹟。一些史學家也認為孤竹城就在今天的盧龍。

公元前7世紀,孤竹聯合異族山戎攻打周王的同姓諸侯國――燕國。應燕莊公之邀,取得諸侯國霸主地位的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號,一舉滅掉了孤竹國。“老馬識途”的成語故事,就發生在盧龍縣境內。

戰國時期,秦皇島一帶屬燕國遼西郡。燕昭王築黃金台,招賢納士,很快使擁有“碣石之饒”的燕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當時,燕國已經建立舟師,與齊國“合縱”抗秦,並“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史記》)。可見,那時就已經開始了求仙活動。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併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制的秦王朝。之後,秦始皇曾五次出巡。公元前215年,第三次出巡“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史記》)。羨門、高誓是居住在海中仙山上的神仙,手中有長生不老之藥。過去,人們常説,秦始皇來到碣石,目的就是尋找長生不老之藥。徐福率3000童男童女東渡扶桑的故事也因此而世代相傳。其實,他在碣石還做了一件更為重要的大事業,即是他借入海方士帶回的“亡秦者胡也”五個大字,調動全國人力、物力、財力,下決心修建長城,以抵禦匈奴對北部邊境的騷擾。他派大將蒙恬首先打退了匈奴的進犯,然後徵調民夫50萬,在戰國時期燕、趙、秦長城的基礎上,經過5年的艱苦施工,終於完成了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東長達一萬餘里的宏偉的長城工程。正因為如此,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碣石之行,就不再是簡單地為了求仙尋藥,而是一次重要的政治、軍事活動。也許,碣石因秦始皇駐蹕而得名秦皇島。在以秦皇島為中心的廣大地域裏,發現的多處秦皇行宮遺址,正是始皇東巡至碣石的歷史明證。

秦始皇和其後的漢武帝、曹操、唐太宗等許多歷史名人都曾經到過碣石。可是,碣石究竟在哪裏?這個問題被歷史學家、地理學家爭論了一兩千年,至今還爭得不亦樂乎。其實,他們只是對碣石所在的具體地點各持己見,對大致的區域卻沒什麼分歧。這大致的區域就是在今天的秦皇島市昌黎縣碣石山,北戴河區金山嘴、鴿子窩,海港區東山“求仙入海處”和遼寧省綏中縣姜女墳一帶。近年來,這些地區也陸續發現了秦漢行宮遺址。看來,碣石有可能指的是一個地區,一個以今天秦皇島市為主體的地區,可以稱之為“碣石地域”。只要你到了這裏的任何一個地方,就可以説你已經有了“東臨碣石”的經歷了。

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漢武帝劉徹封禪泰山之後,從煙台芝罘“並海北上”,來到了碣石。如今,在北戴河蓮蓬山的岡巒之上,還存有漢武台的遺蹟。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東征烏桓,凱旋而歸,來到秦皇島,觀滄海,看日出,心情舒暢,躊躇滿志,寫下了大氣磅礴、流傳千古的四言詩《觀滄海》。

1954年7月下旬,主席來到北戴河。在此之前,他從北京曾給先期到達的兩個女兒李敏和李納寫信説:“北戴河、秦皇島、山海關一帶是曹孟德到過的地方。他不僅是政治家、也是詩人。他的碣石詩是有名的。”主席還揮毫書寫了曹操的《觀滄海》和《龜雖壽》兩首詩。主席説曹操的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主席曾經對人説:曹操統一北方,創立魏國,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制,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這難道不該肯定?難道不是了不起?説曹操是白臉奸臣,這個案要翻。(孫志升《大雨落幽燕》)。應該説,主席的這一段評價是實事求是的。今天,曹操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形象,已經不再是一個白臉奸臣,而是一個頗有成就的大政治家、大軍事家,一個才華橫溢的大詩人。

魏武帝曹操是在秋天來到了秦皇島。金秋時光,天高氣爽,魚肥蟹滿,瓜果飄香。秋天的秦皇島,秋光秋色,五彩繽紛,到處充滿詩情畫意。曹操選擇了一個好季節,好季節讓詩人觸景生情,才思迸發,寫出了千古名句。

公元645年(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來到秦皇島,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説。他“芝罘思漢帝,碣石想秦皇”,寫了一首著名的詩篇《春日觀海》。唐太宗是在春天來到秦皇島的。秦皇島的春天,清新温柔,“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嫩柳吐綠,芳草萋萋,桃花綻放像火一樣紅,天空晴朗像海一樣藍,那才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如果有人想來秦皇島旅遊,真該學一學唐太宗,當春天的腳步剛剛響起的時候,就背起揹包,吟詠着唐太宗的詩句,向着大海,緩步走來。

北魏、北齊時期,也都先後修過長城,今天,在秦皇島市的北部山區和孟姜女廟還能見到北齊長城的遺蹟。

到了宋代,秦皇島沒有劃入北宋的版圖,屬於遼金管轄。遼代在今山海關設置了遷民縣。而盧龍縣的經幢,就是金大定年間修建的,至今保存完好。

明代,秦皇島進入了一個重要的時期。1381年(洪武14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主持修建了界嶺、永平、山海32關。徐達以一個軍事家的雄才大略和遠見卓識,在遼西走廊西端山海交匯處,“因險制塞”,修建了山海關關城。從此,山海關成了明代扼守邊塞、經略薊遼的雄關重鎮。1567年(隆慶元年)抗倭名將戚繼光在邊防廢弛、京師幾度危急的情勢下就任薊鎮總兵,十六年間,練兵練將,加固邊牆,修建自山海關至居庸關長城之上空心敵台1017座,重整薊門邊垣二千餘里,在京師大門築起了一道銅牆鐵壁,保證了此後幾十年的邊境安全。戚繼光在山海關老龍頭修建了入海石城七丈,在這裏,他曾寫出“曾經澤國驚鯢息,更倚邊城氛?消。春入漢關三月雨,風吹秦島五更潮”的詩句,吟誦了當時的和平景象。

到明代後期,努爾哈赤統一了東北各部,建都盛京以後,對大明政權連續發動攻勢,山海關成為拱衞京師的最後一道屏障,也成為清政權入主中原的必爭之地,必奪之城。山海關,系天下安危於一垣,得之者昌,失之者亡。明王朝傾全國之力,屢派名將重臣鎮守。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等都曾以兵部尚書的身份,駐守山海關,督師薊遼。

公元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是中國歷史上風雲突變、一波三折的一年。新年伊始,正月七年級,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進了北京,崇禎帝吊死煤山,明王朝一朝覆滅。四月二十二日,吳三桂投降多爾袞,開關迎清兵,李自成兵敗石河西岸,清王朝從此入主中原。公元1644年,中國農曆甲申年,風雲際會,瞬息萬變,山海關就是歷史的轉折點。今天,我們撫今思昔,該有多少思考,該留下多少感歎。

清代前期,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和道光五位皇帝到關外拜謁祖陵並祭祀滿族的發祥地長白山,途經山海關,澄海樓是他們觀海賦詩的必去之地。1840年之後,外強侵入,清王朝衰落,皇帝們再也沒有心思拜謁祭祀。1898年,秦皇島港啟錨開運,津榆鐵路(天津-臨榆。臨榆縣治在山海關)通車,北戴河被清政府宣佈為“允許中外雜居”的避暑地。這一年,是秦皇島的開埠之年,從此,秦皇島港逐漸成為北煤南運的重要港口,津榆鐵路延伸為京津通往東北的大動脈,北戴河成為聞名遐邇的風景區;與此同時的是戰亂頻仍,爭鬥不止,軍閥混戰,外敵侵略,使秦皇島的人民飽受戰爭之苦,秦皇島的山山水水被整整蹂躪了半個世紀。1900年八國聯軍從老龍頭登陸,山海關成了帝國主義列強侵華的據點。1922年和1924年,在山海關爆發了兩次直奉戰爭。1933年元旦,日本帝國主義一手製造了“榆關事件”,中國軍民被迫打響了悲壯的抗戰第一槍。1945年11月的山海關保衞戰,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早日解放東北奠定了基礎。1948年11月27日,秦皇島解放,秦皇島人民獲得了新生。

1954年7月下旬,主席第二次來到北戴河。這一年八月份,秦皇島一帶天降大雨,海天一色,迷迷茫茫。主席在北戴河,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漁船。一片王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詩詞中説的“魏武”指的就是魏武帝曹操,“東臨碣石有遺篇”中的“遺篇”指的是曹操寫的四言古詩《觀滄海》。主席撫今思昔,感慨萬端:久經戰亂的中國,終於走向穩定,貧窮飢餓的中國人民,終於獲得了新生。主席發出了勝利的歡呼:“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浪淘沙?北戴河》是主席代表中國人民高奏的一首凱歌,也是贈送給秦皇島人民的一份珍貴的禮物。為了紀念主席和他在北戴河創作的這首詩篇,北戴河區政府在鴿子窩公園,豎立了主席塑像和詩碑各一座,願一代偉人英名長在,絢麗詩篇千古流傳。

今天的秦皇島市,是河北省的省轄市,是最早的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我國著名的“優秀旅遊城市”。秦皇島港是我國大陸的第二大港,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輸出港。耀華玻璃廠始建於1922年,是我國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玻璃生產廠家,秦皇島市因此得名“玻璃城”。山海關橋樑廠於1894年投入生產,人稱我國“橋樑之母”,秦皇島市成為我國著名的橋樑生產基地。現在,秦皇島市的262萬人民正以高山一樣堅定的意志,以大海一樣寬廣的胸懷,以萬里長城所賦予的勤勞、勇敢、智慧,建設自己美麗的家鄉,迎接國內外四面八方的友人。

簡單的導遊詞秦皇島4

各位朋友:

大家來到的這個公園,叫做鴿子窩公園。我們腳下和眼前的兩塊兒巨大的巖石,叫做鷹角巖,也叫鴿子窩。為什麼叫鷹角巖呢?因為它們凌空拔起,威風凜凜,像兩隻雄鷹在長空搏擊角鬥,所以得名鷹角巖。為什麼又叫鴿子窩呢?因為在這兩塊兒巨大的巖石上,裂隙十分發育,是鳥類棲息出沒的好地方。過去,這裏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有許多野鴿子出沒,所以這兩塊兒巨石又叫鴿子窩。我們來到的這個亭子叫鷹角亭,建於1934年,亭前的牌匾是由原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鬍厥文先生書寫的。沿海建有“望海長廊”,由原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同志書寫牌匾,“望海長廊”的南端是“浴日亭”,由原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科學家嚴濟慈先生書寫牌匾,前邊有“書閣”,兩個大字出於由原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歷史學家周谷城先生的手筆。

鴿子窩和一件至今未了的歷史文化公案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國有個古老的地名,叫做碣石。據歷史記載,秦始皇、漢武帝、曹操、唐太宗等許多歷史名人都曾經到過碣石。可是,碣石究竟在哪裏?為什麼叫碣石?這些問題被歷史學家、地理學家爭論了一兩千年,至今還爭得不亦樂乎。其實,他們只是對碣石所在的具體地點各持己見,對大致的區域卻沒什麼分歧。這大致的區域就是在今天的河北省樂亭縣、昌黎縣、秦皇島市和遼寧省綏中縣一帶。又因為秦始皇等人到碣石所進行的活動都和大海有關,所以碣石一定在海邊。各家的觀點不細説,今天就説説鴿字窩。有人認為鴿子窩就是碣石。古文字學這樣解釋:“方者為碑,圓者為碣”,説的是一塊大石碑,方頂的叫做碑,圓頂的叫做碣。

這鴿子窩,就像一塊圓頂的大石碑,突兀挺立在大海之濱。不僅如此,1986年,在距此不遠的金山嘴東橫山發掘了氣勢恢宏的秦皇行宮遺址,許多歷史文物得以重見天日。一些學者非常高興,説這回可算是把兩千年的歷史疑案解決了,另一些學者卻不以為然,因為在其他沿海地帶也陸續發現了秦漢行宮遺址。看來,碣石有可能指的是一個地區,一個以今天秦皇島市為主體的地區,只要你到了這裏的任何一個地方,就可以説你已經有了“東臨碣石”的經歷了。

碣石何在?千古之謎。諸位若感興趣,秦皇島有一個“碣石研究會”,歡迎您參加,也去爭論一番吧。但是,不管怎麼説,只要站在鷹角亭上,就能感受到魏武帝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磅礴氣勢,就能明白只有如此壯美的大自然景色,才能激發一代偉人主席的靈感,寫出《浪淘沙――北戴河》那樣優美的詩句來。現在,就讓我們站在鷹角亭上,欣賞一下大海的風光吧。

鴿子窩是在秦皇島市124公里的海岸線上觀滄海、看日出的最佳去處。這裏踞高臨下,視野開闊,旁邊又有一個大潮坪。秦皇島一帶,每天是一次漲潮,一次落潮,而且潮差很小,大多在一米之內,海水的深度比較穩定,特別適合海浴和游泳,“沙軟潮平”就是一句恰如其分的評價。鴿子窩卻不同,北邊的這個大潮坪,相當於一個三角河口,大口向海,小口向陸。每次漲潮的時候,大口來的潮水順着潮坪往上走,前方卻略顯狹小,潮水不能分散,就被慢慢地、遠遠地推向內陸。

在這裏看大潮,又和錢塘江不一樣。錢塘江大潮排山倒海,洶湧澎湃,雷鳴轟響,氣勢磅礴。鴿子窩大潮卻展現了一種從容不迫、志在必得的大家氣度。不知不覺中,從我們腳下到西邊赤土山大橋,700多米長的大潮坪,一會兒就變成了一片王洋。在此觀海,大自然之壯美傑作,令人躊躇滿志,充滿希望和理想。鴿子窩大潮給了我們一個發人深省的啟示:想幹大事,心氣兒要平,底氣兒要足。執着肯幹能成功,積少成多顯大才。沉穩鎮定有靜氣,按部就班不胡來。要順天時,得地利,靠人和,瞅準目標,穩穩當當地去大幹一場。

可能,這也正是那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曹操,剛剛平定了北方,凱旋歸來,到這裏“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之時的心情。主席在率領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之後,來到北戴河寫出“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的詩句,大概也是面對“倏乎一瞬潮水來,沉陸王洋彈指間”的情景而發出的感慨吧。

等潮水退去,一汪汪遺留在潮坪上的海水,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有位攝影師在這裏拍攝了一張照片,取名《青春的旋律》,把大自然瞬間即逝的造化之美定格成了永恆,報刊雜誌紛紛轉載。如果説,在漲潮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感受到的是那種蓬勃向上的陽剛之氣,那末,在退潮的時候所感受到的,難道不是一種陰柔之美嗎?

在鴿子窩看日出也是一件令人神往的盛事。想看日出,就要到鴿子窩,這是您的最佳選擇。整個秦皇島的地理形勢是北依燕山,南臨渤海,也就是説,大海在陸地的南邊。所以,在許多地方守着大海卻看不到旭日東昇的場面。有些地方也能看到日出,但是,或因為海岸線東北、西南走向,總是讓人猜不透太陽究竟該從什麼地方升起;或因為地勢過於平坦,人們不能登高望遠,難免心中產生許多遺憾。鴿子窩卻如同天成地設一般,它挺拔高聳,使人產生居高臨下之感;它面向正東,太陽就從您企盼的目光和天海分界線的垂直交點上冉冉升起,希望和現實就在這裏順其自然地融為一體了。

因此,一到旅遊旺季,每日凌晨時分,這裏就擠滿了成千上萬的遊人,來欣賞壯麗的海上日出。可以説,海上日出很壯觀,看日出的人羣也很壯觀。那麼多的人擠在一起,日出之前,都是那麼虔誠,那麼專注,那麼安靜;太陽剛一露臉兒,又都是那麼天真,那麼興奮,那麼熱情,好像這共同擁有的幸福必定要共同分享一樣,大家歡呼雀躍,互相祝賀,一下子,鴿子窩就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這裏的風光這樣美,請大家隨意地欣賞品味,留影照相。十分鐘之後,請到主席塑像和詩碑前面集合。好,十分鐘之後再見!

簡單的導遊詞秦皇島5

下面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森林公園的概況:祖山是大約一億年前燕山造山運動的花崗巖侵入體,經過多次斷襲和長年風化等地質過程,形成了地勢險峻的一座獨立山體。因燕山東端、渤海以北諸山皆以此山分支盤撥,它如羣山之祖,故名“祖山”。祖山位於秦皇島市的西北部,青龍滿族自治縣東南境,東距秦皇島50公里(指現在的北路),西距青龍縣城100公里。祖山總面積118平方公里,有五大景區:北龍潭景區、望海寺景區、響山景區、花果山景區和背牛頂景區。自然景觀100餘處,是一處以奇險的山景和明秀的水景為主體特色的山嶽型自然風景區。

北龍潭景區

我們現在來到的這個景區就是北龍潭景區,這裏由絕壁、怪石、奇鬆、飛瀑組成。

龍潭飛瀑(站在關瀑台或倒掛鬆景點處)

我們現在來到的這個地方就是北龍潭景區的龍潭飛瀑景點,這裏有幻鬆、絕壁鬆、倒掛鬆和龍潭飛瀑。這個瀑布長年有水,落差60多米,頗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韻致。

幻鬆

祖山不僅有那茫茫的林海,而且更有那奇妙的幻鬆。大家隨我手指的方向往對面那座山看,在那座山頂上自然生長着六棵松樹,順着我們眼前的這條步遊路走下去,那麼這六棵松樹將按6、5、4、3的順序變化,大自然的數字遊戲堪稱世界一絕。

伯牙彈奏(站在看六顆鬆處)大家對高山流水的故事可能非常熟悉。據在,俞伯牙是戰國時期一位琴師,他彈奏的曲子沒有人能聽懂,為此他感到很悲哀,於是四處遊蕩,尋找知音。一天,他途徑祖山,忽見這裏美景,頓發彈奏之情,鍾子期砍柴歸來,耳聞琴韻,便駐足聆聽,那悠揚的琴聲使子期隨口道:“洋洋乎若水兮”。伯牙聽到有人能聽懂他彈奏的曲子,非常驚喜,隨即又狂奏一曲,子期又道:“巍巍乎若高山兮”,伯牙聽後為自己終能尋到知音激動萬分,便與子期結為知音,從此,子期每次砍柴,伯牙都扶琴相接,彈琴相送。若干年後,子期因病亡故,幾年以後伯牙攜琴來探望子期,途中遇一老夫,伯牙便問:“老人家可相識子期?”老人沒有搭言,卻落下兩行淚水。伯牙感到奇怪,繼續追問,才知老者便是子期的父親,並得知子期已經去世,伯牙悲痛萬分,並求老者帶他到子期墳前跪拜,又最後彈奏了一曲。子期已故,伯牙失去知音,他回到他經常為子期彈奏的這裏,摔琴於崖下(指瀑布下),以謝子期。這就是伯牙摔琴謝子期的故事。琴絃變成了我們眼前的這六顆松樹,琴韻化為這谷間飛瀑。

北天門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北龍潭景區的一個景點北天門,大家望這裏看,這是祖山的迎客鬆(指迎客鬆),他雖然小了點,但他代表着純樸、熱情的青龍人民歡迎各位的光臨,在迎客鬆後面的這塊突兀的石柱叫無字碑,千百年來風吹雨打,但它初衷不改,操守如一,默默鏤刻着人間的是非功過,詩人劉章游完此景做詩道:“祖山雄奇而著名,山花野草喚文宗。高碑無字雲間立,留着詩家寫不平”。

天橋山

(介紹完迎客鬆,邊走邊説)我們面前的這座山叫天橋山,古時這裏沒有路,山民進山打柴、採藥都是用石塊插進石縫中形成懸空的石棧道,石棧道極高,極險,所以叫天橋,故名“天橋山”。後來,林場在1966年為了運木材開鑿這個隧道。

曲徑通幽

(走出洞口邊走邊説)這個景點是曲徑通幽。這裏的一些奇石都有些像西遊記中的人物形象,所以就以西遊記中的人物命名。在這座山的外面有個唐曾盼徒,這裏有悟空戲八戒、八戒尋兄、萬卷經書巖等。大家請望這看(悟空戲八戒處),這就是悟空戲八戒(指悟空石);大家回頭望這裏看(指天橋山的絕壁),這就是奇鬆的代表――絕壁生鬆,看上去不大,卻都有上百年的樹齡了;這就是八戒尋兄(走道八戒巖處)相傳唐僧師徒西天取經途徑此地,飢渴難捱,唐僧便派大徒弟悟空前去化齋,悟空許久未歸,又派二徒弟八戒前去打探,八戒走到這裏,忽聞兵器相擊之聲,以為師兄又和哪路妖怪廝殺,嚇得八戒不敢前行,看他那愁眉不展,憨態可掬的樣子。其實,傳來的聲音是谷底驚濤拍岸,鶴唳風聲。因為在祖山有九個瀑布,在這個景區就有7個,其中南龍潭就在這下面,落差70多米,前面這裏又有三跳潭,到了雨季水聲很大,所以八戒誤以為是廝殺聲)。悟空也並未走遠,正在拿老豬開涮呢。詩人劉章觀後有詩云:“天橋石板長青苔,鶴唳風聲老豬哀。一個跟頭十萬裏,猴哥何故不歸來。”

萬壽山

(看完八戒巖,指對面萬壽山)我們大家請往對面看,這座山叫萬壽山,大家仔細看山上的好多石頭,都很象老壽星;這些老壽星都是來這尋求萬年靈芝,以求長生不老的。大家請看山頂拿塊大石柱上面是不是有一棵萬年靈芝啊,其實它是一株屬齡逾百年的松樹,它破石而生、抱崖而立。

望海寺景區

我們現在來到的這個地方是五大景區之一的望海寺景區,望海寺景區是祖山的中心景區,下山可觀瀑布,上山可登主峯,西去可遊花果山,東區可觀畫廊谷。

望海寺景區景點比較集中,不用遠行便可一覽祖山眾多風光,有仙女雲牀、秀才觀榜、山字峯、醉卧劉伶、龜兔賽跑、窟窿山、神龜探海、蛟龍出水等奇石、形神兼備、惟妙惟肖。

仙女雲牀

我們現在來到的這個景點叫仙女雲牀。相傳,七仙女經常來我們祖山的北龍潭瀑布洗澡,每次洗完澡後都來這裏曬太陽,久而久之就留下了這樣一個印跡。這只是一個傳説,其實它是冰臼,據科學家考證,在二三百萬年前以前,這裏曾是2000米左右厚的冰川,冰川內的高壓融水高速旋轉衝擊作用,使巖石表面自然形成一個臼狀坑穴,它是兩個冰臼連在一起的,稱連體冰臼,在別的地方是很少見的,堪稱世界奇觀。

秀才觀榜

(古人云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在封建科舉制度下的古代文人,一旦榜上有名便要高爵厚祿,榮華寶貴;一旦名落孫山,就只有失魂落魄,一張皇榜不知牽動着多少顆貪圖功名利祿的心。)大家隨我手指的方向往對面的山崖上看,那裏有一塊站立的方形石壁,在這塊石壁的左側還有一個細小的石柱相向而立,這個小石柱就像一個人揹着手,仰着頭,在石壁上尋找什麼,我們把這一組石景叫秀才觀榜,方形的石壁恰似一塊皇榜,細小石柱恰似秀才,此時正在那裏忐忑不安地辨認,一遍又一遍災荒榜上的仔細地尋找自己的名字,其貪圖功名利祿之心躍然石上,詩上劉章詠詩道:君觀皇榜我觀君,一樣神情兩樣心。君視功名山嶽重,我憐山水有詩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