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教育社會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7K

農村教育社會報告多篇

【第1篇】2022年農村教育社會調查報告

今年暑假,我在當地農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國小和國中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國小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老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為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籲,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走訪調查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為主,走訪了八個中國小,調查了國小生25人,國中生34人,老師及校長29人。通過調查,瞭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並對當前當地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查情況看,農村中國小教育存在着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着素質教育的實施。

(2)教師待遇低,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脱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查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二)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着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大學聯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於教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一)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説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調入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幹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二)隨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佔了47.67%。然而對於“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複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後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查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並持之以恆,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於59.3%的農村學生是留守兒童,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着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為“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並不滿意。如某某鄉,擁有招商引資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於很多家長不滿足於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裏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瞭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瞭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佔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説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是爺爺奶奶或留守婦女,大多隻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翻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查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1.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發展中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就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查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為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查中一位校長説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後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3.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

私立學校應該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就那麼幾所,而義務教育階段的私立學校就少之又少。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為獨家經營,始終處於“老大”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因此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國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據瞭解,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達1.6億。然而農村中國小教育的現狀並不理想,反而面臨着諸多問題與困難。在當地農村,雖然絕大多數家庭通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數孩子因受招生計劃的限制、家庭貧困,未圓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現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羣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我呼籲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中國小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第2篇】大學生暑期農村教育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2000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隨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三下鄉隊伍來到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社會實踐。對於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五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550畝,住户面積200畝,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黨員19名。村固定資產120萬,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周村長自74年上任以來,為村裏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裏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周村長,村裏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進村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那既有經濟效益又能美化環境的柿子樹,與我想象中的農村有着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裏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誇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周家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裏的領導介紹,村裏的主要收入來源於種植業,其中200畝果園收益可達每畝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達到了每畝10000元。但當我們問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業和項目時,村裏領導向我們道出了苦衷:數年前曾有一木器廠,在村裏投入生產,但不到3年,木器廠就因接連虧損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後的幾次上項目的想法,都因缺資金少技術(尤其是少技術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後幾天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中,這個烙印日漸加深。

學校並不算大,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我從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國小已有着天壤之別。僅從每天上完課孩子們必須將自己的凳子搬回家來説,這的學習環境並不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幾乎想要我們在5天之內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識都教給他們。

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但當我問他們以後回不回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許是還是國小生的他們尚未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的話影響着他們。沒有一個孩子表示自己將回到自己的家鄉。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腦海中迴盪着。

一位朋友曾對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省重點中學有一位來自窮山村的學生,學習非常用功。他的牀頭貼着一句激勵自己學習的話,只有九個字:別忘了!你是農村户口!!!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國城鄉的巨大差異造成了教育觀念上一個極其偏激的錯誤。農村的孩子迫於自己農村户口及生活環境的壓力,幾乎用盡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學習考大學,以此來擺脱落後的環境,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但當這些村裏的驕傲考出去成為大學生以後呢?他們中有幾個回到自己那還不富裕的家鄉,投身其中的建設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村裏留下的是什麼?幾個大學生的名字,一個虛幻的榮譽而已。人才依舊缺乏,生活依舊貧困。

這種人才流向並非只存在於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於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後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於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並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來源於家長和老師的言傳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爺的聊天當中,老人告訴我們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考學去了城市,在談到孫子時,老人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的大孫子剛在一所省重點高會考了前十名,以後考大學,考名牌大學,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我問老人想沒想過讓孫子回家鄉支援家鄉建設,老人説:'村子裏太苦,能到外面去,幹嘛回來。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點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來説,村子應屬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讓孩子回來,可想而知其他貧困村的情況。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關鍵在於和韓國合作的200畝高效田,其實這對村裏既是一筆客觀的收入,又是一種勞動力的利用。韓國人出種子,出技術,村裏出勞力,出土地,收穫後,韓國人回收所有果實和種子,付給村裏的報酬只是收益中極少的一部分。而且還規定村裏不得留果留種,否則將受重罰。這完全是一種勞動力的欺騙,可是以我們的知識就是無法掌握其中的技術關鍵。而我們為了這筆可觀的收入,還必須甘受韓國人的這種技術欺騙,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試想如果村裏有這麼一批農業知識相當豐富的人才,我們完全可以掌握韓國人的技術,從而為我們自己所用,那時所有的收益都將歸我們自己所有。村裏將遠比現在要富裕!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裏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一些客觀現實又使我們的教育觀念發生變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採訪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我們支持農村教育以不僅僅是財力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時代發展的觀念和大局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支持農村的教育事業!

下鄉過程中所見所聞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時期農村的教育事業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極大的促進農村的發展.

【第3篇】農村教育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

實踐報告是進行實踐後的報告;是指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深入實際、深入社會,對完成的社會實踐活動的一個總結報告。下面小編整理的農村教育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歡迎借鑑。

農村教育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

實踐時間:20xx年7月8日至20xx年8月1日

實踐地點:

“有一種生活,你不曾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不曾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不曾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 就是這句感動了無數顆心的話也感動了我們,於是我們一行16人踏上了雲南支教的道路,為了那最純粹的想法--陪伴。

共同的目標真的有很強大的力量,它讓我們原本互不相識的十幾個人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支教前,我們一起蒐集各種資料,一起準備教案修改教案,一起在九點後安靜的一教樓裏試講,一起採購支教所需的物品,一起品嚐了支教地點前後換了5次的心酸無奈,一起談論着為什麼支教該怎麼支教以及大家的理想,一起經歷了40個小時痛苦但卻有趣的車程,輾轉了上海六盤水之後終於到達目的地。

支教過程

1、鎮雄雲嶺初印象

支教的地方是鎮雄縣屬於國家及貧困縣,我們想象了很多次那邊的情景,但真的只有走進當地,踩着腳下的土地,才能感受到那種真正的貧窮,特別是教育的落後。支教的學校只是平房,兩間破舊的教室,沒有水也沒有電,幾條比較高的長凳便成了孩子們的課桌,學校只有兩名老師,只有兩個年級,也只有語文數學品德三門課,這些的確帶給了我們不小的震撼以及和想象中的落差感。但是,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可能最初我們都想要好好地一起做好這件事,但是現實總是比理想骨感很多。我們還是相信越是艱苦的壞境就越是一種挑戰。

雲嶺鄉是一個很美的地方,每一天清晨推開房門就能看到霧氣時濃時淺的羣山之巔。每一天,都可以以俯視的角度看到被開墾了一大半的青山。這樣的風景,可能這輩子能這樣真切的感受的,沒有幾次。一眼望去,都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和烤煙,還有那數不盡的羣山。

2、帶着責任去上課

7月12日,住在村民家裏,一切安頓下來着手開始教學。由於都放了暑假,所以招生工作都需要我們自己去完成。採取了最原始的方法,我們開始分成幾組挨家挨户的上門宣傳,村民們的熱情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招生工作十分順利。我們的課程有趣味數學、英語、繪本、寓言、手工、美術、音樂、夢想、體育、舞蹈等,基本都是拓展視野培養興趣類的課程,我們想帶給他們的是一些能讓他們快樂的東西,希望他們能在輕鬆的氛圍下學習,而不想給他們帶去壓力。7月15日舉行了開營儀式,學生擠滿了教室,一些家長也來旁聽,這是我們來到這的第一次成功,很是欣慰。正式上課在16號拉開了帷幕。由於條件有限,所以只有兩個班級,一二三年級一個班,四五六年級一個班。雖然我們之前準備了很多課程,但是有好多是不符合當地實際情況或者是用不上的,所以連夜一羣人備課便成了長有的事。我負責的是高年級的趣味數學和夢想課,我忘不了第一節課時學生們嘹亮清脆的那句“老師好”,忘不了趣味數學課上他們爭先恐後玩“巧算24”的活躍和積極,忘不了他們在彩色的卡紙上寫下的他們那些彩色的夢想和製作的特色個性名片,忘不了他們在美術課上第一次接觸到刮畫時那種驚喜和開心的表情,忘不了他們音樂課上毫不拘束的大聲歌唱,忘不了他們在課上的偶爾調皮搗蛋……第一次當一名小老師,一堂課下來口乾舌燥,但是得到他們的認可受到他們的喜歡歡迎,那種疲憊感真的可以一下子消失,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真的很美好。

可是問題開始出現,我們最初的想法只是給他們帶去更多的陪伴和樂趣,上課的時候不僅啟蒙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也帶給他們歡樂,設計課程的時候,儘可能地避開了主課。上了幾天課以後,才發現,這裏的小孩子完全不是我們想象的那個樣子。他們會主動地問我們什麼時候才上數學課,什麼時候上語文課、英語課。他們習慣用方言交談,很多小孩子都沒有學過普通話,學過的用得也很生澀,也不好意思開口説。他們急切地希望我們能幫他們提高成績,六年級的學生會找我們希望我們可以給他們補習七年級的內容,一個孩子在上刮畫的時候,在畫上寫着“求進步”。其實他們也只是孩子,有着孩子調皮搗蛋的天性,卻又早早地種下了關於未來的夢想。他們遠比我們想象中早熟,他們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然而他們眼中的“知識”,只是應試的,他們只能夠知道,有了好成績就可以繼續讀下去,才有可能最後走出大山。然而學與用的關係,他們還不那麼明白。語文能考高分,不會説話,不能和山外的人交流,又有什麼用?可是,這不是他們的錯,生活教予了他們這些。面對那樣的眼睛,面對這些要求,我們只能慢慢地調整我們的課程,多補基礎,但這是不是違背了我們陪伴的初衷?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切。

3、學生篇

山裏的孩子很辛苦,當城市裏的孩子們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時,他們卻早早地幹起了各種農活。早上很早起來去挖土豆,揹着一個很大的竹筐,把竹筐裝滿了揹回家,我們的隊員也去體驗過,只背一點點就站不穩特別是還要走陡峭的山路,然而他們連很小的孩子都可以背很多。放學後,他們會去割豬草,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小孩竹筐裏裝的草遠遠地高過了他們的頭頂,看了很讓人心疼。在我們看來,他們很辛苦,但其實他們已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可能也不覺得這是件辛苦的事了。他們多是留守兒童,只和爺爺奶奶生活,家裏一般都有很多兄弟姐妹,他們獨立性很強。一次上課,我問了一個問題“今天你開心嗎”,他們幾乎都是笑的很燦爛的回答“很開心”,為什麼開心呢?有人是因為今天外出打工的爸爸給自己打電話了,有人是因為得到了老師的誇獎,有人是因為今天去趕集買東西吃了,甚至有人是因為今天天氣好太陽大所以很開心,其實他們的內心很簡單快樂,也很容易知足。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他們很幸福很叫我們羨慕。他們總愛拉着我們去他們家玩,總愛問我們大學怎麼樣。他們很喜歡給我們折一些桃心百合花等,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傳達着他們的情感和對我們的感謝。在他們眼中我們是很神聖的老師,來自很遠的地方,知道很多他們不知道的事,但與其説我們是老師,還不如説我們是大哥哥大姐姐,陪伴着他們。學習,是互相的,他們教給我們的,在我看來,反而比我們教會他們的更多。

有一句話叫人窮命賤,難道真的是這樣?有一個學生的右眼壞死了,是因為好幾年前不小心弄傷了眼睛沒有及時醫治等到去治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很帥氣的一個小男孩,我們很為他可惜,也感到很心酸,要是在城市他這隻眼睛絕對不會廢。有一個小女孩的膝蓋被割草的鐮刀劃開了,劃得很深很深,可是卻沒有去醫院,家裏給他用點草藥隨便包紮包紮。他們好像都沒有把自己的身體和健康當回事,可能是生存環境的影響,這讓我們很擔心,願他們以後一切安好。

4、調研的日子

我們這次活動的內容,除了支教,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調研和家訪。我們的目的是收集雲嶺村五所社小的資料以及瞭解學校的需求,收集家庭貧困孩子的信息,把資料反饋給靈山基金會以便他們日後開展各種捐助。於是每天沒課的人,開始往外跑。山區不同於平原,學校很分散,而且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調研很累,最多的一次我們的隊員一天走了七個小時山路才能收集到一所學校的資料。調研路上,我們體驗到過摩的飛奔在山間小路的驚悚,我們飽嘗餓肚子的感受,也感受到了麪包車開在山路上震的胃都快翻過來的顛簸,但是我們都覺得着特別有意義,對於自己,對於雲嶺村而言,都是。相比調研,家訪就顯得輕鬆了很多,村民們很淳樸也很熱情,我們會和他們聊生活,聊打工,聊學生,聊當地的教育,我們學會了很好地和村民打交道,也從村民口中得到了好多我們看不到的信息。家訪,走入村民家中也讓我們有種真正融入當地生活的感覺,這種感覺很奇妙。

5、我們的生活

在我看來,這次支教很大的一部分是讓我們學會了生活。一羣人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聽着聽不懂的方言,生活了二十幾天,有時想想,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我們分成了四個值日組,輪流做飯打掃衞生。好多從未做過菜的隊員最後也能面對一大堆土豆燒出一個很可口的菜了,雖然幾乎每餐都只有土豆,可是我們卻都吃的特別滿足和開心。山上經常停水停電,停水的時候水只夠用來做飯,隊員們都開始特別節約水,到最後都是好多人共用一盆水洗衣服,甚至連刷牙的水都捨不得用。我們會在晚上看特別美的星星,會因為趕集吃到了一個炸雞腿欣喜若狂,會和孩子們一起去山上採摘各種野果,會因為走又陡又窄的山路而摔跤,會坐在木頭墩子上相互調侃有多少天沒洗澡了,會因為收到了學生的小禮物而激動不已,會在一起摜蛋到瘋狂,會聽着雞叫聲醒來聞着雞屎味睡去,會抱怨我們把多少第一次奉獻給了這裏,我們一起做的事太多了,除了白天上課調研,我們每天晚上都會開會,大家討論一天的收穫,反映出現的問題。單純的目標,一羣單純的人聚在一起,乾淨的生活,這其實是一種享受。傍晚吃過晚飯,我們會陪着孩子到學校門前的平地上玩各種遊戲,丟手絹,老鷹捉小雞,好像迴歸到了童年,那一刻,才感覺真正忘記了自己是誰,就像一個孩子,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很難用言語形容,那些純粹的笑臉我將永遠銘記。這裏的生活,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每一個人,我們也漸漸變得比以前更知足,更快樂。

我們身上也存在着不少的問題。大學生總慣於用遊戲、電視劇和紙牌遊戲來填補,即使是在這裏,我們也沒有逃掉那些惡習。有些東西,並非有意,但城市的劣性卻總是比文明更容易進軍山村。在我們意識到之前,房主人家的小孩子已經迷上了電腦裏的遊戲。往後的日子,我們的守則裏又多了許多關於娛樂方面的條規。有小孩子在場的時候,不可以玩遊戲、看電影之類;有空的時候多出去走走,認識腳下的土地等等。 我們一直在反思。

6、離別

時間總是短暫的,二十幾天很快,8月1號閉營,舉辦了一個閉營儀式,也是孩子們的彙報表演,有詩朗誦《我相信》,有舞蹈《採蘑菇的小姑娘》,有手語表演《感恩的心》,有合唱《種下愛》,有老師的寄語,即使再多的不捨我們也只能離開。看到孩子們由原來的害羞到現在的膽子大表演出色的節目我們很欣慰。離別總是傷感的,“老師,再見!”“老師,我會想你們的!”“老師,一路順風!”“我會去找你們的!”“你們一定要來看我們”二十幾天的陪伴,和他們的感情早已很深,可是對於孩子們的“老師明年你們還來嗎?”我不敢回答也不敢承諾,看着他們濕潤的眼眶我們也特別難受,我相信,我們還會再相見。給孩子們最美好的祝願。

後記

我們當初是抱着去收穫的心態走上這個未知的旅途,最後我們離開的時候,我們知道我們所做的支教是怎麼樣的了,知道暑期短期支教大概是怎麼樣的。每個隊伍,都會有不一樣也會有一樣的地方。每一份不一樣的經歷都是一筆不一樣的財富。這一次,我們選擇了在七月對人生做一個小小的偏折,離開自己原本運行的軌道去另外一個不一樣的地方看看。或許,未來會因為這小小的偏折而發生巨大的改變,又或許,命運又將它改回原軌。事實上,世上太多事,本就無可預知,此時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所經歷的每一個故事,都不知道會在未來會有怎樣的影響意義。或許冥冥之中,你會感覺到什麼,或許,最平凡的事給了你最不一樣的意義。這就是生活。

所謂支教的意義、支教的影響、支教的收穫,在開始之前、過程之中、結束以後,我們都從未停止過追尋的腳步,正如千千萬萬前前後後如我們一樣鼓起勇氣偏移自己人生的人們一樣。事實上,有很多前人很早就灌輸過支教的意義,或許我們之前只是理所當然地接受這樣的理解,或許我們也會對後來的人做出這樣肯定的回答:“對,這便是支教,足以讓你一生銘記,影響深遠的支教。”我想,這前後的答案即使相似甚至相同,在回答者那裏早就不同。有時候一份經歷帶給人們的感覺並不是簡單的言語便可以描述,好比自然帶給人們的震撼。它所改變的是一種心態,一種眼神。在那裏我們收穫了一份對彼此來説都不同尋常的友誼,在那裏我們體驗到了一種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在那裏我們遇見過曾經沒有見過的不一般的風景,在那裏,還有一羣孩子曾陪伴我們走過這一段不一樣的時光,但在未來裏生命軌跡裏,會因為這樣一份經歷發生怎樣的變化,現在,我們並不能夠回答。

我不知道我們做的這些在孩子眼裏會是怎樣的解讀,只是希望,對於那羣孩子,那塊土地,我們並沒有帶去太多不好的影響。希望我們所做的真的是對他們來説的一種“陪伴”。

感謝這場旅途,感謝在美好的7月遇到的最美麗的你們。

【第4篇】大學生新農村教育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第一部分:做人篇

我於1月20日清晨乘上返鄉度假的列車,下午到家後,稍做一晚的休息,便又匆匆背上行囊,踏上前往莊河旅程。由於在那裏有姐姐照應,因此我並不十分害怕。在汽車行駛途中下起了大雪,我的心情也像這漫天飛舞的雪花有點亂,也有喜悦的激動。因為這畢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我將收穫這20年來第一份報酬,將擁有自己支配的一筆數額可觀的工資。我為它做了無數美妙的計劃,我最終決定應為父母各買一套新年的衣服,想讓他們在走親訪友的時候感到自己是最幸福的父母。但我的這個心願最終還是未能達成,因為從莊河回來的時候已經是臘月二十四,父母都忙着添置年貨,沒有時間和精力陪我逛街,最主要的是他們都捨不得花我的錢。最後這筆錢進入了我大一下學期的生活費中。

做人——血濃於水的親情是普天之下最珍貴的情感,當我們羽翼漸豐即將翱翔於天宇之際,我們是不是應該先學會感激我們的父母,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答謝父母多年的養育之情呢?

路途中的景象對我的觸動很大:道路兩旁放眼望去稀稀兩兩的人家,且相距很遠,這讓我想到農村的孩子上學不容易啊!這裏屬於山區,從收割後遺留的莊稼茬可以看出,這裏的農民是靠種玉米為生,沒有種水稻和小麥,更沒有建大棚的。我想,這裏農民的收入一定不會很高,接下來的所見更加肯定了我的猜想。這裏的房子很少有磚瓦房,大多是石頭砌的房子和泥土房,有一些農民甚至還住的是破舊的茅草房。我心裏開始有一種説不出的酸楚。我們國家的一些地區也許也像這裏一樣落後,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但這裏荒涼卻並不頹廢,因為這裏的農民已經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有一批像我姐姐那樣甘願在農村吃苦的普通教師,我相信通過一代人、兩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定會在這裏取得成功!雪依然漫天飛舞着,隨着離目的地越來越近,我的心情更多的是一種因責任感而產生的緊張與不安:儘管即將面對的是國小三年級的英語教育工作,但我沒有做老師的經驗,萬一教不會孩子怎麼辦?我怎麼對得起姐姐的信任,怎麼對得起把自己的血汗錢拿來讓孩子上課、渴盼他們成才的父老鄉親?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用十倍的認真和努力做好我的工作。

做人——要有責任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他人的期待,更要對得起對社會的責任。

第二部分:為師篇

1月21日下午,我來到超凡英語培訓學校,與校長匆匆見過面,姐姐就把我拉到教室進行培訓,讓我瞭解上課的流程,如何管理學生,如何帶領學生做遊戲,上課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等等。聽到這些,我腦袋一下子就大了,心裏異常緊張。為了增加我的實戰經驗,姐姐找來幾個小孩臨時當我的學生。開始時我講課的聲音非常小,而且經常笑場。經過姐姐的多次糾正和指導,我漸漸進入角色。

第二天,我一大早就起牀了,把昨天剛剛學到的東西又演練幾遍,不到七點鐘,已有學生和家長陸陸續續地來到了教室。看到那一張張可愛的面孔,我真想笑,不過我一直提醒自己要嚴肅,記住自己是老師而不再是學生。那些來早的小孩自覺的坐在座位上讀單詞。不一會,學生都來了。上課鈴一響,他們都自覺的坐好,不再説話。我用英語簡短的做了一下自我介紹,便開始講課。第一節課校長還來聽課了呢!當時我默默暗示自己越是這樣越要保持鎮定,不能出差錯。第一節課就這樣在焦慮和緊張中匆匆上完了。有了第一節課的“開門紅”,接下來的三節課上得還比較輕鬆。不知不覺一上午的四節課都結束了,我長長的鬆了一口氣,此時的我,腿站得生疼,嗓子都快冒煙了,可我還是很高興,一種成就感在我心中慢慢生長,這給我以後上課增添了信心。

一些學生沒有書,我就天天給他們抄錄課文。為了增加他們的閲讀興趣,我還在每篇課文的旁邊用彩筆畫了一些圖案,為了獎勵表現好的同學,我還自己出錢給他們買粘貼。他們儘管上課時也有走神和做小動作的時候,但都非常聽話,讀單詞的時候聲音都非常響亮,回答問題也都搶着舉手。二十天悄悄的從眼前飛逝。其間也遇到過不少麻煩,比如上課孩子突然哭了,放學時領生病的孩子回家,處理我們班的學生被高年級學生欺負的事情等等,但現在想起來卻覺得很有趣。不過和有趣比起來,這二十天給我最多的還是感動。這些孩子的家離學校都很遠,可他們每天都能在天剛剛亮的時候提前到學校學習。他們有的是在家長的陪護下來的,有的是騎自行車來的,有的是步行來的。儘管路很遠,儘管天很黑很冷,儘管很累並且少了許多玩的時間,可他們從來不遲到。這讓我想起了今年春晚那些打工家庭的孩子説的一句話:“別人和我比父母,我和他們比明天。”農村的孩子深知上學的機會來之不易,因此他們分外珍惜。雖然他們的家庭條件比不上城裏的孩子,但他們唯獨不缺少的就是吃苦耐勞的堅毅品質。只要他們的這種品質加上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將取得成功。從孩子那渴求知識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對農村的未來……

【第5篇】大學生暑期農村教育社會實踐報告

大學生暑期農村教育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2xx0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隨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三下鄉隊伍來到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社會實踐。對於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五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550畝,住户面積2xx畝,230户人家,8xx口人,其中黨員19名。村固定資產120萬,村每年平均收入38xx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周村長自74年上任以來,為村裏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裏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周村長,村裏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進村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那既有經濟效益又能美化環境的柿子樹,與我想象中的農村有着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裏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誇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周家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裏的領導介紹,村裏的主要收入來源於種植業,其中2xx畝果園收益可達每畝4xx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達到了每畝1xxxx元。但當我們問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業和項目時,村裏領導向我們道出了苦衷:數年前曾有一木器廠,在村裏投入生產,但不到3年,木器廠就因接連虧損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後的幾次上項目的想法,都因缺資金少技術(尤其是少技術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後幾天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中,這個烙印日漸加深。

學校並不算大,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我從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國小已有着天壤之別。僅從每天上完課孩子們必須將自己的凳子搬回家來説,這的學習環境並不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幾乎想要我們在5天之內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識都教給他們。

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但當我問他們以後回不回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許是還是國小生的他們尚未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的話影響着他們。沒有一個孩子表示自己將回到自己的家鄉。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腦海中迴盪着。

一位朋友曾對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省重點中學有一位來自窮山村的學生,學習非常用功。他的牀頭貼着一句激勵自己學習的話,只有九個字:別忘了!你是農村户口!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國城鄉的巨大差異造成了教育觀念上一個極其偏激的錯誤。農村的孩子迫於自己農村户口及生活環境的壓力,幾乎用盡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學習考大學,以此來擺脱落後的環境,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但當這些村裏的驕傲考出去成為大學生以後呢?他們中有幾個回到自己那還不富裕的家鄉,投身其中的建設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村裏留下的是什麼?幾個大學生的名字,一個虛幻的榮譽而已。人才依舊缺乏,生活依舊貧困。

這種人才流向並非只存在於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於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後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於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並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來源於家長和老師的言傳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爺的聊天當中,老人告訴我們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考學去了城市,在談到孫子時,老人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的大孫子剛在一所省重點高會考了前十名,以後考大學,考名牌大學,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我問老人想沒想過讓孫子回家鄉支援家鄉建設,老人説:'村子裏太苦,能到外面去,幹嘛回來。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點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來説,村子應屬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讓孩子回來,可想而知其他貧困村的情況。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關鍵在於和韓國合作的2xx畝高效田,其實這對村裏既是一筆客觀的收入,又是一種勞動力的利用。韓國人出種子,出技術,村裏出勞力,出土地,收穫後,韓國人回收所有果實和種子,付給村裏的報酬只是收益中極少的一部分。而且還規定村裏不得留果留種,否則將受重罰。這完全是一種勞動力的欺騙,可是以我們的'知識就是無法掌握其中的技術關鍵。而我們為了這筆可觀的收入,還必須甘受韓國人的這種技術欺騙,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試想如果村裏有這麼一批農業知識相當豐富的人才,我們完全可以掌握韓國人的技術,從而為我們自己所用,那時所有的收益都將歸我們自己所有。村裏將遠比現在要富裕!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裏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一些客觀現實又使我們的教育觀念發生變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採訪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我們支持農村教育以不僅僅是財力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時代的發展的觀念和大局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支持農村的教育事業!

下鄉過程中所見所聞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時期農村的教育事業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極大的促進農村的發展。

【第6篇】農村教育社會調查報告

今年暑假,我在當地農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國小和國中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國小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老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為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籲,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走訪調查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為主,走訪了八個中國小,調查了國小生25人,國中生34人,老師及校長29人。通過調查,瞭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並對當前當地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查情況看,農村中國小教育存在着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着素質教育的實施。

(2)教師待遇低,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脱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查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二)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着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大學聯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於教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一)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説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調入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幹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二)隨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佔了47.67%。然而對於“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複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後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查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並持之以恆,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於59.3%的農村學生是留守兒童,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着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為“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並不滿意。如某某鄉,擁有招商引資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於很多家長不滿足於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裏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瞭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瞭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佔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説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是爺爺奶奶或留守婦女,大多隻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翻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查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1.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發展中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就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查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為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查中一位校長説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後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3.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

私立學校應該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就那麼幾所,而義務教育階段的私立學校就少之又少。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為經營,始終處於“老大”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因此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國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據瞭解,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達1.6億。然而農村中國小教育的現狀並不理想,反而面臨着諸多問題與困難。在當地農村,雖然絕大多數家庭通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數孩子因受招生計劃的限制、家庭貧困,未圓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現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羣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我呼籲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中國小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第7篇】農村教育社會調查報告例文

今年暑假,我在當地農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國小和國中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國小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老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為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籲,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走訪調查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為主,走訪了八個中國小,調查了國小生25人,國中生34人,老師及校長29人。通過調查,瞭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並對當前當地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查情況看,農村中國小教育存在着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着素質教育的實施。

(2)教師待遇低,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脱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查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二)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着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大學聯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於教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一)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説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調入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幹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二)隨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佔了47.67%。然而對於“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複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後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查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並持之以恆,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於59.3%的農村學生是留守兒童,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着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為“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並不滿意。如某某鄉,擁有招商引資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於很多家長不滿足於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裏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瞭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瞭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佔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説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是爺爺奶奶或留守婦女,大多隻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翻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查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1.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發展中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就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查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為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查中一位校長説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後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3.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

私立學校應該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就那麼幾所,而義務教育階段的私立學校就少之又少。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為經營,始終處於“老大”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因此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國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據瞭解,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達1.6億。然而農村中國小教育的現狀並不理想,反而面臨着諸多問題與困難。在當地農村,雖然絕大多數家庭通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數孩子因受招生計劃的限制、家庭貧困,未圓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現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羣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我呼籲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中國小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