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調研方式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8W

調研方式報告多篇

【第1篇】獨居老年人居住方式調研報告

一、引言

當前中國正在經歷深刻的社會轉型,城鎮化加速、勞動力遷移流動頻繁、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給喪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帶來影響。從變化趨勢看,中國喪偶老年人的獨居比例持續上升,與已婚子女同住比例逐步降低。1990年、2000年和2022年普查數據顯示,65歲及以上城市喪偶老年人獨居比例分別為18.3%、24.7%和37.6%;農村這一比例也分別達到18.2%、17.4%和28.9%;2022年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數據顯示,中國65歲及以上年齡喪偶老年人獨居比例已達41.7%。作為決定老年人生活照料和精神關懷的重要因素,喪偶老年人居住方式的研究對於其養老有着重要意義。

二、文獻綜述

從文化影響論看,家庭社會學者認為儒家傳統文化對中國及其他幾個亞洲國家的親子同住安排具有重要影響。在儒家文化體系之中,子女將孝敬父母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子女不孝不僅會受到強烈的道德譴責,還會受到國家法律的嚴厲懲罰。已婚子女與父母共居從情感和實際行動上體現了對父母恩情的回報,也被視為“養兒防老”願望的最終實現。當前,傳統孝道已經發生變化。針對華北農村代際關係變遷調查的研究發現,傳統代際交換關係的維繫力量和存在的基礎已經完全改變,農村傳統孝道已經衰弱。父權制雖然沒有徹底讓位,但已漸漸被淡化;子女對父母的孝順敬重已經喪失優先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對於新的夫妻關係與年輕人文化的倚重。因此,傳統倫理衰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親子分居。與此同時,老年人自身的偏好也在發生變化。城市老年人更傾向於獨立居住或入住養老機構,2022年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數據中,約1/3的農村老年人表示不願意和子女長期在一起生活。即使是失能老年人,也有超過1/4的失能老年人青睞獨居或僅與配偶居住。從現實需求論看,很多研究表明,父母的生活照料需求,例如患病或身體功能受限以及喪偶等因素與親子同住具有正向相關關係。對於老年人來説,親子同住可以獲得日常照料,生病或出現緊急情況時更容易獲得幫助。也有學者認為已婚子女與父母同住主要是為了滿足子女的需求。簡而言之,親子同住可視為長期代際交換的一部分,老年父母與子女相互滿足對方的需求。從家庭資源論看,經濟狀況改善使得老年人更有可能獨居,父母擁有的資源越多,獨居的可能性越大。也有學者從子女角度解釋老年人的獨居問題,認為子女數量減少或遷移導致的親屬資源缺乏是老年人獨居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此外,學者指出住房對代際同住有影響,住房短缺是導致大家庭得以維繫的一個原因。後續的一些研究則認為住房對代際同住具有雙向影響,它既可能促使子女婚後與老年人同住,亦可能使之分離。子女因住房短缺對父母形成依賴,是導致成年子女與父母同住的重要原因。若親代有多套住房,其已婚子女更有可能和有條件獨立生活,自己獨住概率因此上升。

三、數據

本文使用2022年由全國老齡辦組織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數據(以下簡稱“第四次調查”)。該調查是中國迄今為止開展的最大規模的老年人口調查,調查範圍首次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港澳台地區除外)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樣本覆蓋466個縣(市、區)、1864個鄉鎮(街道)及7456個社區(村居)。調查對象為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港澳台地區除外)60週歲及以上的中國公民。抽樣方法採用分層抽樣、多階段抽樣、pps抽樣等方法,所得樣本近似自加權,樣本具有全國代表性。樣本規模為22.368萬份,抽樣比為1‰,調查實際回收樣本22.27萬份,有效樣本為22.017萬份,樣本有效率達到98.8%。本文的分析樣本是56411位年齡在60歲及以上的喪偶老年人。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通過對數據和變量進行專業分析,得出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結論

本文從宏觀(社會變遷)和微觀(父母—子女)層次探討了同住或分居的形成機制,從而為判斷喪偶老年人居住安排的變遷軌跡提供依據。通過對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筆者認為當代喪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主要受親子需求、家庭資源和個人偏好的影響。以此為出發點,提出三個研究假設,並使用2022年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數據進行了相關的實證分析,得出結果如下。

(1)與子女、孫子女同住仍是當前中國喪偶老年人的主要居住方式。分城鄉、分性別看,超過半數喪偶老年人與子女、孫子女同住,但是獨居比例已經高達41.7%。

(2)喪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受到親子之間需求的影響。親代和子代之間的需求越小,親子間獨立居住的可能性越大。在本研究中表現為老年親代自理能力越強、經濟狀況越好,則獨居的可能性越大。

(3)喪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還受到家庭資源的約束,擁有住房、住房適老性高,則獨居可能性更大。

(4)兒子數量對喪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有顯着影響,多個兒子意味着喪偶老年人更有可能獨居。女兒數量對喪偶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影響僅在農村地區顯着。有別於兒子,擁有多個女兒的喪偶老年人獨居可能性更小。

(5)從年齡維度看,喪偶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呈現倒u形軌跡,獨居的可能性隨年齡而增加,並在85歲左右達到頂峯,隨後趨於下降,意味着重返子女家庭或入住養老機構。

(6)在生命後期,客觀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擁有自主權的喪偶老年人傾向於獨居以避免同住帶來的家庭衝突,自主權力越大,喪偶老年人獨居的可能性越大。

【第2篇】農村貸款擔保方式創新的探討調研報告

為加快__縣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__縣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了在全縣農村推進“五化”(農業企業化、資產股份化、社會保障化、就業非農化、居住__化)建設的要求。其中,推進農業企業化,將有利於__農業產業層次的快速提升,實現“精農業”的戰略目標。當前在發展農業企業化過程中,由於__縣一大批發展前景看好的農業企業資金需求旺盛、投資意願強,但卻很難從正常的融資渠道獲得更多資金,尤其是在當前國家決定再次適度緊縮銀根的情況下,解決農業企業貸款難問題顯得十分迫切而重要。為此,我們開展了農業種養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需求情況和現有擔保公司農業貸款擔保情況調查,召開了農村信用社主任座談會等活動。現就如何深化農村貸款擔保、信用體系建設,促進農業企業化發展提出一些看法與建議,供參考。

一、__縣農業企業化進程與資金需求現狀

近年來,__縣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精農業”這個重點,努力培育上規模、上等級的農業企業,農業企業化步伐得到加快,出現了農業種養大户由自然人向法人轉變,農業小規模兼業化經營向中、大規模及其專業化經營轉變,千家萬户獨自生產經營向合作化生產經營轉變,農產品加工企業不僅數量迅速增加,而且規模檔次不斷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企業化進程在湖州市乃至浙江省都處在前列。據有關部門統計:2003年,__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已達到56.68億元,利潤為3.5億元,其中年銷售收入百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92家,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8家。到2003年底,全縣各類農業龍頭企業已發展到24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5家,市級4家,農產品專業市場13家,農產品營銷企業27家,農業種植、養殖企業97家,建立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6家(專業協會10家、專業合作社16家)。目前,清溪花鼈專業合作社[:請記住我站域名/]和山伢兒早園筍專業合作社被列為省級示範性合作社。另外,由縣鄉兩級農技部門興辦的農業服務企業有23個。

對於農業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需求情況,我們僅對部分農業種養企業和專業合作社作了調查,共調查了13家種養企業、6個專業合作社,共有註冊資本金1615萬元,資產總額12724萬元,其中流動資金4165.5萬元,2003年實現銷售收入7168.9萬元,獲得利潤658.4萬元。從調查的情況看,農業種養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的資金缺口較大、貸款需求十分旺盛。所調查的13家農業種養企業已得到貸款951萬元、平均每家貸款105.7萬元,目前還有11家企業尚缺資金1255萬元,平均每家尚需資金(貸款)萬元。所調查的6個專業合作社已發生貸款1904萬元、平均每家317.3萬元,目前還有1家合作社尚需資金(貸款)150萬元。由此可見,隨着__縣農業企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產品加工、營銷企業、農業種、養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農業企業的資金缺口會越來越大,而且貸款需求量將不斷攀升。

二、__縣農村貸款擔保、信用體系建設現狀

據瞭解,__縣農村貸款擔保、信用體系正在建設之中,一塊是以農村“四信”工程為主要內容的農村貸款信用體系建設,另一塊是以組建貸款擔保公司為主要內容的農村貸款擔保體系建設。

目前,以農村“四信”工程為主要內容的農村貸款信用體系建設日趨完整,作用突出,但難於解決農業企業較高層次的資金需求問題。幾年來,__縣信用聯社、農村信用社為了打造農村信用環境,強化農村信貸管理制度改革,支持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收入增長,積極實施了農村信用工程創建活動。具體做法是在農村開展評定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企業和信用鄉鎮活動。到2003年底,全縣已評出信用户18710户,信用企業44家,(來源:)信用村49個,信用鄉鎮2個。對評出的信用户,發放信用貸款證,授予1—5萬元的信用貸款額度。農户需要用款,憑貸款證到當地信用社貸款。貸款手續方便,不需擔保和抵押。通過創建,已經建立了比較完整的農村信用體系,既有力地推進了農村信用環境建設,又促進了“三農”貸款和農户小額信用貸款的發放;既方便了農民羣眾,又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深受廣大農民羣眾的歡迎。2003年農村信用社全年對“三農”貸款的投入創了歷史記錄,全縣新增農業貸款38194萬元,比年初增長70.8%,全年累放農户貸款9455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加了2422户和19777萬元,農户貸款發放面達到了26.4%,比上年提高了7.4個百分點,當年發放小額農户信用貸款4252萬元,農户數達4805户,户均0.88萬元。

農村貸款信用體系建設,尤其是“四信工程”創建,有力地緩解了農村貸款難、擔保難的問題,特別是較好地解決了農户小額貸款的需求。但由於創建活動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而且這套體系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解決農户小額貸款的問題,因而還存在着信用户、信用企業、信用村的評定面不夠多,鄉鎮之間發展不夠平衡,授信貸款額度偏低,難於滿足__縣廣大種養大户在向農業企業轉化過程中的較高層次的資金需求,或者説,難於解決貸款額度在十萬元、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農業企業貸款需求的問題。

當前,以組建貸款擔保公司為主要內容的農村貸款擔保體系建設開始起步,但涉農擔保數額不大,比例不高。據調查,全縣現有擔保公司3家,1999年9月組建了__縣民興擔保有限公司,2003年7月組建了__萬生創業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同年11月組建了__縣科技擔保投資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的總股本金達到了3120萬元,擔保總額24960萬元(股本金的8倍),到目前為止,已為中小企業、個私業主擔保463筆、19030萬元。這三家擔保公司的運作較好地解決了部分中小企業、個私業主擔保貸款難的問題,促進了__縣中小企業和個私經營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但由於擔保公司實行企業化運作和防範經營風險的需要,在為企業擔保的同時實現反擔保操作,農業企業尤其是農業種養企業由於存在土地租用的較多,實際可用於反擔保的資產少等因素,這三家擔保公司為農業企業提供的擔保僅僅是44筆、657萬元,分別佔總擔保筆數和擔保額的9.5%和3.5%,其中為農業種養企業提供擔保非常之少,只有290萬元。我們認為:由於擔保公司數量上的不足和操作辦法上採取反擔保方式,因而難於從較大程度上解決當前__縣農業企業化進程中的貸款擔保難的問題。

三、深化農村貸款擔保、信用體系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探索實行多種擔保形式和設立農業擔保機構等多種途徑,切實解決農户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難的問題”為我們指明瞭方向。針對__縣農業企業化快速發展、資金需求旺盛而農村貸款擔保信用體系建設相對滯後、農業企業擔保貸款難的問題,我們建議採取以下五個方面的措施。

(一)逐步建立以鄉鎮為單位的農業貸款擔保公司

逐步建立鄉鎮農業貸款擔保公司,是為了在農業企業與銀行間開闢一條快車道,是為了引導更多的資金流入“農門”,從而為農業企業上規模、上台階、上水平提供發展平台。

目前__縣經過新一輪的行政區域調整,鄉鎮個數合理,大小適中,而且經過這幾年的農業結構調整,各鄉鎮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且有自己的品牌,在社會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武康的早元筍、三合的青蝦、雷甸的瓜果、乾元的龜鼈、生豬、莫干山的茶葉、水果、新市的湖羊、鍾管的特種水產、禹越的黑魚等等,為此,成立一個以一鄉(鎮)一品為主打產品的擔保公司就相當必要,條件具備。而且以鄉鎮為區域範圍組建擔保公司有利於加強領導和管理,便於農村信用社與擔保公司間協作,對轄區內的農業企業和農民情況相對掌握和了解,操作實施相對可以簡便。

成立後的農業貸款擔保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專為其公司內的股東或者轄區內的農業企業和農民提供貸款擔保。具體做法是對從事相關產業的農業企業和農户的品德、信用、生產規模、經營管理狀況、實力等主要方面進行評估審核,評定等級,確定擔保額度,提供擔保。對於農業企業中大額度貸款擔保實現委託評估制,先委託有關資信評估機構根據農業企業的產業投資、規模水平、信用品德、經營管理能力、風險權重等方面進行調查評估,在此基礎上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為農業擔保公司在擔保決策時作為參考和依據。擔保公司實行企業化運作、民主化管理。公司股本金應多方籌措,鄉鎮政府、基層信用社主動出資、佔大股,並引導當地種養、農產品加工、營銷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其它企業及自然人積極參股。為了保障公司的正常運作和降低運作成本及化解風險,可以對其所擔保的農業企業和農户按擔保額度收取適當比例的手續費,公司法定代表由出資比例高的擔任,公司經理最好由基層信用社的業務人員兼任。

(二)建立廣泛的農户聯保組織

農户聯保組織就是把一定規模的從事農業項目的農户,在自願基礎上聯保成一個小組,一般由5—10户農户自願組成,交納一定的聯保保證金,訂立聯保協議書,銀行根據聯保協議,在有效期限內對聯保小組成員提供貸款,由聯保小組擔保,即由小組成員共同承擔擔保連帶責任,擔保手續方面快捷。農户聯保組織不受行業的限制,不受人員多少的限制,靈活方便,組員之間相互監督制約,相互幫助發展,相互承擔責任。因此建立農户聯保組織,操作簡單,適應農户的分散性,體現農户的互助性,不失為解決農户貸款擔保難的一種有效手段,值得推廣。

(三)加快推進農村信用工程建設

在新形勢新政策下,農村信用社應緊緊抓住深化改革試點契機,繼續做好“三農”資金的投放工作,加大對“三農”的信貸支持力度,在增加小額信貸的同時,調整信貸結構,重點支持農業企業化發展,尤其要扶持農業種養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深化農村信用工程建設,積極擴大農户評定範圍,開展信用農業專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評定,提高授信額度,從現有的最高授信額度5萬元調整到10萬元,並實行貸款優先、利率優惠,從而讓更多的農户和農業企業得到實惠。

(四)扶持農村貸款擔保、信用體系建設

縣鄉(鎮)兩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農村貸款擔保、信用體系建設,在公司組建、人員落實、股本金籌措等方面切實加強領導和工作指導。縣政府應建立農業貸款擔保公司風險準備金制度,每年按擔保公司股本金5—10%的數額從縣農業風險基金中列支,作為風險準備金注入農業擔保公司,主要用於衝抵擔保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經營虧損、代位補償支出、彌補擔保呆帳損失和擴大股本金。對現有科技、民興、萬生等三家貸款擔保公司應根據其為農業企業貸款擔保數額的大小和作出的成績注入一定的風險準備金以資鼓勵。鄉鎮政府應在農業擔保公司組建中注入不少於30%的股本金。

【第3篇】縣域經濟發展方式調研報告

發展縣域經濟,必須堅持民營經濟為主體的發展思路,取消對民營經濟的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了關於縣域經濟發展方式調研報告,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縣域經濟發展方式調研報告範文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對縮小城鄉差距、夯實發展基礎、促進協調發展、實現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縣域經濟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商洛不斷加大縣域經濟發展力度,尤其是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決定》下發後,市委、市政府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實施意見》,確立了以農業產業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推動城鎮化的一化促兩化的縣域經濟發展思路,着力發展現代中藥、礦產建材、綠色食品、生態旅遊和勞務輸出五大主導產業,縣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一)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發展速度逐年加快。全市生產總值完成億元,gdp總量比的億元增加億元,按可比價年均增長xx.x%,其中一產增加值完成億元,比億元增加億元,年均增長x.x%;二產增加值完成億元,比xx.x億元增加億元,年均增長xx.x%;三產增加值完成億元,比億元增加億元,年均增長xx.x%。財政總收入億元,比億元增長xxx.x%,年均增長xx.x%,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億元,比億元增長xxx.x%,年均增長xx.x%。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比xxxx元增長xx.x%,年均增長xx.x%。農民人均純收入xxxx元,比xxxx元增長xx.x%,年均增長xx.x%。以來,柞水、商南、鎮安、商州、洛南x個縣區先後獲得陝西省縣域經濟發展爭先進位獎。

(二)工業經濟快速增長,主導作用日益顯現。全市現有規模工業企業xxx户,比xxx户增加xx户。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億元、工業税收x.x億元,相比分別年均增長xx.x%、xx.x%、xx.x%。縣域工業園區建設加快,策劃並實施了商丹循環工業經濟園區,啟動建設了劉灣產業項目區、柞水盤龍醫藥園區、洛南黃龍鉬業小區、柞水小嶺工業區、山陽中村釩業小區、鎮安雲東釩業小區等xx個縣域工業園區,入園企業達到xxxx户,園區工業實現增加值億元,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xx.x%。

(三)農業產業化加快推進,特色產業不斷壯大。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積極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xxx萬畝、核桃板栗建園達到xxx萬畝、優質茶園達到xx.x萬畝、畜禽養殖示範小區達到xx個、大場大户xxxx户,建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xxx萬畝,認定三品基地xxx個、產品xx個。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xx家,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xx家,其中省級xx家、市級xx家,打造出了金絲源等xx多個特色品牌,創建省級名牌產品x個。勞務經濟快速發展,全市設立各類勞務中介機構xxx個,在新疆、山西、河南和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建立勞務基地xx個,全市勞務輸出xx.x萬人,收入達到xx億元。

(四)生態旅遊蓬勃發展,第三產業繁榮活躍。近年來多方籌措資金x億多元,重點抓了柞水溶洞、商南金絲峽、鎮安木王、柞水牛背樑、山陽天竺山、洛南老君山、丹江漂流以及柞水鳳凰古鎮、山陽漫川古鎮、牧護關度假區、仙娥湖休閒園等一批生態和人文旅遊景區景點建設,初步形成了丹江文化旅遊長廊和山鎮柞原生態兩條精品旅遊線路xx多處旅遊景點,全市旅遊接待人數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xx.x億元,比分別增加xxx萬人次和億元,年均分別增長xx.x%和xx.x%。新興服務業快速興起,市場消費日趨活躍,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比xx.x億元增加億元,年均增長xx.x%。

(五)投資力度不斷加大,發展後勁顯著增強。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億元,比xx.x億元增加億元,年均增長xx.x%;爭取中省項目支持資金億元,比x.x億元增加億元,年均增長xx.x%;招商引進項目xxx個,總投資億元,實際到位資金億元,是億元的x.x倍,年均增長xx.x%。以公路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顯著加強,繼西合鐵路、西康鐵路建成通車之後,西柞、藍商、商界、柞小四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堅實。

二、存在差距及原因

雖然近年來商洛縣域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但與沿海發達地區、省內其它地市相比,無論從整體水平、經濟規模,還是從人均發展水平情況來看,縣域經濟發展還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縣域經濟總量偏小。全市x縣的平均gdp為億元,與全省xx個縣億元的平均水平、全省十強縣億元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全市gdp排名第一的洛南縣為億元,與全省第一位的神木縣億元相差x.x倍;全市人均gdp為xxxx元,比全省人均gdpxxxxx元低xxxxx元,人均最高的柞水縣為xxxxx元,與全省人均最高的志丹縣xxxxxx元相差幾乎x倍。二是綜合經濟實力較弱。在全省xx個縣、xx個區的綜合經濟實力排序中,商州區位居xx個區的第xx名,六縣中沒有一個進入上游前xx名,居中游xx-xx位的有柞水、鎮安、洛南,居下游xx-xx位的有商南、山陽、丹鳳,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整體靠後。三是城鄉居民收入偏低。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比全省平均水平xxxxx元低xxxx元,收入最高的商州區為xxxxx元,比全省最高的神木縣xxxxx元低xxxx元;農民人均純收入xxxx元,比全省平均水平xxxx元低xxx元,收入最高的丹鳳縣為xxxx元,比全省最高的神木縣xxxx元低xxxx元。四是財政收入水平低。全市財政總收入佔gdp的比重為x%,比全省平均水平低x.x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佔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xx%,比全省平均水平低x.x個百分點;地方税收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比全省平均水平低個百分點。五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少、實力不強,帶動力較弱,相對具有一定優勢的中藥材、畜牧、核桃、茶葉等產業規模小、加工層次低,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與農户的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完善、不穩固;六是縣域工業化水平低。縣域重工業比重較大,工業結構不優、產品單一,產業鏈短,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較弱,全市工業化水平為xx.x%,比全省xx.x%的平均水平低xx個百分點。七是縣域城鎮化水平較低。全市城鎮化率為xx.x%,比全省xx.x%的平均水平低xx.x個百分點,縣域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相對滯後,城市功能不夠完善,轉移農業人口的作用不明顯。八是民營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縣域市場化程度不高,民營企業多數規模小、檔次低,產業分佈不合理,全市非公經濟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全省xx.x%的平均水平低個百分點。

經過認真分析思考,制約全市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一是經濟基礎薄弱。七縣區均屬國定貧困縣,由於歷史原因,在所有制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相對滯後,縣域經濟發展的原始積累較少,對資源能源的依賴性較強,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仍然突出,制約着縣域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二是發展資金不足。七縣區均屬於資源型財政,支柱財源不強、新興財源不多,縣域財政收入總量小且很不穩定,加之歷史負債較高,用於建設和發展的財政資金有限,主要依靠轉移支付維持正常運轉,縣域經濟缺乏發展的內生力。三是人才嚴重匱乏。由於受政策、環境、待遇等條件的限制,近些年大中專學生回縣率很低,到縣域企業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造成人才斷茬、青黃不接,直接影響了縣域創新能力和經濟競爭力的提升。四是科技帶動力弱。縣域科研機構體制機制不活,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不完善,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程度低,科技對主導產業的支撐力不足。五是對外開放不夠。縣區發展環境還不夠優化,對外開放水平不高,縣域經濟的外向度較低、活力不強。六是行政效能不高。制約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尚未根本消除,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還比較薄弱,少數領導和幹部作風不實、效率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影響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三、發展思路與措施

(一)增強四種意識,創新縣域經濟發展思路

一是增強敢想敢闖的意識。敢想敢闖敢幹是一種魄力、一種膽識,也是領導和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必備素質。各級各部門要堅決克服習慣等待,等領導,等支持,等政策,等資金,不敢求新變異、不敢打破陳規、不敢搶在人先的錯誤做法。要在全市幹部羣眾中倡導敢想敢闖敢幹的風氣,鼓勵和引導廣大幹部羣眾自覺摒棄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解放思想,大膽嘗試,創新思維方式,創新發展思路,創新工作措施,推動縣域經濟突破發展。

二是增強搶抓機遇的意識。機遇是戰略資源。當前,商洛經濟發展正面臨着諸多良好機遇:中央把保增長作為宏觀調控的基本取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東部產業向西部轉移,商洛納入關中天水經濟區,省委、省政府加快推進陝南突破發展,等等。要牢固樹立並增強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意識,善於洞察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帶來的機遇,潛心研究各種挑戰和困難中藴含的機遇,在搶抓各種機遇中爭取更多的政策、項目、資金和人才支持,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發展。

三是增強發揮優勢的意識。加快突破發展其實是一個不斷髮揮後發優勢的過程。商洛的生物、礦產、旅遊和勞動力資源得天獨厚,生態優勢和人文優勢明顯,開發潛力很大,尤其是隨着高速公路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到十一五末商洛將成為全省第一個縣縣通高速公路的密集區,這些都是縣域經濟發展的良好基礎和先決條件。要認真分析自身發展的資源與潛力、優勢與劣勢,善於審時、順勢、造勢,敢於競爭,善於轉換,挖掘潛在優勢,發揮現有優勢,創造新的優勢,利用後發優勢,最終把各種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四是增強循環發展的意識。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為特徵的發展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商洛既是礦產資源富集區,又是國家南水北調的水源涵養區,長期以來礦產開發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一直是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難題。我們要做到既要金山銀山、又要青山綠水,確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而達到資源利用效率最大、環境保護最優和經濟效益最佳的目的。

(二)做好文章,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步伐

一是突出工業主導地位,加快推進工業化。縣域經濟發展從本質上説就是工業化的過程,工業化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和核心,是解決縣域經濟發展諸多矛盾的根本之舉,也是經濟強縣發展實踐所證明的基本規律。推進商洛縣域經濟工業化進程,一是要培育壯大優勢主導產業。以市場為導向,以加大投入為重點,進一步做大做強現代中藥、綠色食品和礦產建材等優勢主導產業,打造富有縣域特色的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形成縣域經濟發展的產業規模優勢和競爭優勢。二是要強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堅持把園區建設作為推進縣域工業化的主攻點,充分發揮工業園區產業集羣、要素集聚、資源集約的窪地效應,使園區成為推進工業化的主要增長極。三是要扶持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各縣區要結合本地資源狀況、區位條件、產業結構、科技水平等綜合因素,堅持在政策、資金、人才上加大扶持力度,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型、協作配套型、循環經濟型、節能減排型、勞動密集型、出口創匯型、專精特新型企業發展,着力培育扶持一批有實力、有潛力、有帶動力的骨幹企業,提高市內企業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後勁。四是要着力解決企業污染問題。堅持建管並舉,一方面引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採用清潔技術,實行循環生產;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監管和環境執法力度,促進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以特色產業為突破,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商洛是一個農業大市,農村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xx.x%以上,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堅持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走以工促農的發展路子。一是要繼續按照穩糧、擴經、興藥、優果、強牧的思路,以一村一品為抓手,以科技為支撐,選準特色、發展特色、提升特色,重點抓好丹北生豬、河谷川道蛋雞、山鎮柞板栗、洛南商州核桃、高山洋芋和低山茶葉等六大特色產業帶建設,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二是要加快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流通龍頭企業,探索建立龍頭企業與農户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增強對農業的輻射帶動能力,擴大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三是要加快培育農業專業經濟合作組織、行業協會、購銷大户和農村商品經紀人,從根本上解決大市場與小農户的矛盾。

三是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鎮化。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然趨勢,是縣域經濟拓寬發展空間的必由之路。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城鎮帶動戰略,遵循城鎮發展規律,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經營,加快城鎮化進程。要進一步修訂完善商洛中心城市規劃和城鄉統籌發展規劃,中心城市要按照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區和宜居宜業城市為目標,結合舊城改造、新城開發,盤活城鎮資產,加快丹江景觀帶、南秦河景觀帶建設,尤其要抓好仙娥湖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等工程建設,逐步形成以丹江兩岸大道為發展主軸的現代城市景觀羣,把中心城市建設成為融山、水、城為一體的現代化中等生態園林城市,成為連接西北與華中地區幹道上的重要城市。要改革和創新城鎮建設投融資體制,多渠道加大對城鎮建設的投入,下大力抓好縣城和中心鎮、小城鎮的規劃和建設,抓好一批邊貿重鎮、產業大鎮、工業強鎮、旅遊名鎮的示範化建設,形成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格局。要把城鎮建設與工業園區建設、專業市場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吸引各類企業向縣城和中心鎮匯聚,加快產業集聚、人口集中,增強城鎮的自我發展能力和輻射帶動功能。

四是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加快推進縣域經濟民營化。民營經濟是發展縣域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點。要堅持經濟民營為主、企業民有為主、投資民間為主、事業民辦為主,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一要鼓勵引導全民創業。積極引導羣眾打破小農經濟意識和傳統文化觀念,深入開展全民創業行動,激活各類創業資源,努力形成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幹部創事業的生動局面。二要切實加大扶持力度。全面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尤其要建立和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完善中小企業信貸擔保體系,設立財政專項扶持資金,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題,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膽,政策上放寬、放活,工作中放手、放開,走出一條挖掘民智、吸引民資、依靠民力、做活民營經濟的發展之路。三要把發展民營經濟同縣域國有、集體企業改革、新上項目、發展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結合起來,鼓勵支持民營經濟與調整優化縣域經濟結構結合起來,着力培植一批、壯大一批民營企業,促進民營經濟向科技化、外向化、規模化發展。

(三)打造四大基地,壯大縣域經濟產業基礎

一是打造現代材料工業基地。去年以來,我們成功策劃並啟動建設的商丹循環工業經濟園區,已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工業園區,包括劉灣生態工業園、沙河子現代材料工業園、留仙坪化工建材工業園,涉及光伏產業、鹽化工與水泥、氟材料、鋅及鋅合金材料、鉬材料、釩材料與新能源鎂材料、鋼材料、煤電等xx個循環產業鏈xx個項目,並與園區外xx個項目之間構成循環發展、鏈條延伸、產業互動、關聯配套的格局,到xxxx年共需投資億元,全部建成達效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億元。目前,比亞迪、延長、陝西投資集團等大企業、大集團已入駐園區發展。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抓住這個機遇,尋求戰略合作伙伴,強化礦產資源整合,推進環保型開發,延長產業鏈條,推動礦產業由採掘向深加工轉變,努力把我市打造成為現代材料工業基地。

二是打造秦嶺最佳生態旅遊基地。堅持立足於秦嶺,依託於秦嶺,按照政府指導、財政引導、企業主體、市場為主的思路,積極引進戰略伙伴,合作開發旅遊景點,突出抓好十大精品景區和三條精品旅遊線路建設,加快金絲峽國家xa級景區、木王和牛背樑xa級景區、天竺山國家地質公園建設進度,着力建設金絲峽天竺山木王牛背樑生態旅遊圈,積極開發旅遊新產品,主動融入全國旅遊大循環,努力把商洛打造成為全國的生態旅遊名城。要搶抓高速公路開通後人流、物流、信息流劇增的機遇,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促進物流、金融、保險、信息、中介、家政、物業等新興服務業在縣域城鎮發展,不斷提高第三產業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

三是打造優質綠色產業基地。積極開發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真做好基地認定、產品認證、商標註冊、品牌建設、產品包裝、市場銷售等工作,提高商洛農特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努力把商洛打造成為面向西安、輻射全國的綠色食品供應基地。圍繞發展丹蔘、黃芩、桔梗、連翹、五味子五大商藥,紮實抓好商洛道地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着力建設全國有影響力的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堅持招引與整合相結合,扶持發展農產品龍頭企業,推動核桃、茶葉等優勢產業整合,打造一批商洛綠色特色產業品牌,力爭到xxxx年商洛綠色產業的銷售收入達到xx億元,xxxx年達到xxx億元。

四是打造勞務輸出品牌基地。堅持按照培訓農民、轉移農民、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的要求,把勞務輸出作為一項大產業來抓,積極整合勞動、扶貧、教育等培訓資源,認真實施人人技能工程,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轉移培訓,搞好訂單培訓和定向轉移,做到先培訓、後輸出、持證上崗,形成商洛勞務的品牌和特色。加快駐外勞務輸出辦事機構建設,切實做好農民工權益維護工作,提升勞務輸出的組織化、規模化水平,推動全市勞務輸出數量和收益穩步提高。

(四)抓住四個重點,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源動力

一是狠抓項目建設。縣域經濟發展主要靠項目帶動、投資拉動。要緊緊抓住國家政策機遇,以基礎設施、農業產業化、工業技改、社會事業項目為重點,搞好項目爭取和項目建設,特別是今年全市安排的xxx個重點項目,要強化協調推進力度,加快建設進度,力爭早日投產,形成現實生產力。要按照全市啟動xxx個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的要求,每個縣區都要謀劃一批上規模、帶動性強的項目,充實和完善縣域項目庫,尤其要重點抓好西合、西康鐵路複線和西商二線、榆商、商柞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以及比亞迪太陽能電池、延長氟化工、中金黃金開發、商洛發電廠、柞水大西溝菱鐵礦開發、西部鑫興鉬業深加工、五洲公司釩業深加工等重大產業項目的前期工作,確保全市重大項目有序銜接、投資穩定增長。

二是擴大招商引資。堅持對外開放、擴大招商引資是推動縣域經濟突破發展的有效途徑。必須在更大範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對外競爭與合作,推進全方位開放,藉助外力促發展。要緊緊抓住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依託資源優勢,搶佔地利先機,吸納和承接更多的轉移資本、產業和企業。要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擴大內需等重大政策機遇,積極進京跑省,極力爭取國家投資和省上支持。要繼續抓好投資環境建設,重點要在政策比別人活、措施比別人新、辦法比別人多、服務比別人好等軟環境上下功夫,努力營造促進發展的大氣候、大環境,形成自己的區域比較優勢,增強縣域對生產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三是推動科技創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加快研究制定科技帶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科技工作投入,加強科技創新和推廣普及,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產業,把新型適用科技成果積極運用於縣域經濟的開發領域,努力增強科技成果在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第三產業中的轉化、推廣與應用效果。積極推進科技體制創新,探索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有效方式,加強與省內外大型國有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支持他們來我市建立分支機構或科研基地,引導市內企業搞好自主研發,形成一批競爭力較強的企業、品牌和產品,推動重點領域技術進步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四是深化體制改革。改革是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自我完善,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要抓好農村體制改革,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引導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搞好農村服務體系和種子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繼續推進企業改革,通過兼併和相互參股等多種形式,加快推進企業重組,鼓勵市內企業與省內外大企業進行全方位合作;進一步搞好財政改革,整合財政事業性投入,打破部門和條塊分割,集中力量辦大事;深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事業單位人事分配製度改革。無論是哪項改革,必須堅持立足實際,積極穩妥地推進,不斷增強縣域經濟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五)強化四項措施,完善縣域經濟發展保障機制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點要解決好四個問題:首先是金融支持問題。健全金融體系,增加信貸額度,引導民間資本向創業和發展領域流動,切實解決縣域經濟發展融資難問題。其次是財政投入問題。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逐步建立以貼息、擔保、參股和風險投資為主的投入機制,加大財政資金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投入。第三是人才保障問題。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觀念,不拘形式地吸引外地優秀人才,尤其是緊缺人才和高技術人才,定期定向對行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進行培訓,不斷提高各類人才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第四是土地供應問題。堅持總量控制、動態平衡的原則,盤活存量土地,對長期閒置土地要通過收購、租賃、參股等形式重新啟用,以緩解建設用地與土地緊張的矛盾,確保重點園區、重大項目的正當用地需求。

二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抓住新一輪機構改革的契機,調整優化政府組織機構,理順職責關係,強化權責一致,加快推進政企、政資、政事分開及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推動制度創新和政府管理創新,加強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實現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變。

三是切實提高行政效能。圍繞開展工作落實年活動,切實抓好政府機關效能建設,以轉變思想觀念為先導、提高素質能力為基礎、創新體制機制為根本、改善運作方式為關鍵、強化責任追究為保證,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不斷優化服務方式,積極推行政務公開制、服務承諾制、辦事限時制,全面提高抓落實工作效率,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四是完善考核工作機制。根據縣域經濟特色和發展水平,設置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年度目標任務,進一步完善縣域經濟發展的評價體系、考核辦法和激勵機制,正確運用縣域經濟考核結果,使考核真正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縣域經濟發展方式調研報告範文,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4篇】縣政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研報告範文

第一產業。由於小城鎮建設滯緩,影響了產業結構的優化。由於農村土地流轉機制還不完善,影響了要素的集聚。因此,農業產業化程度還不高。傳統農業在農業總收入中還佔有相當高的比例。優高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的程度還不高。

2、第二產業。規模小、產品檔次低的企業比例較高,產業鏈還沒有形成。再加上節能排污指標趨緊,企業發展的形勢日趨嚴竣。海鹽縣的外貿產品集中於緊固件、玩具、服裝等幾類傳統優勢出口商品,面臨着出口政策調整的影響、人民幣升值的衝擊及國際貿易摩擦的風險,產業升級迫在眉捷。

3、第三產業。資源尚未得到充分開發利用。海鹽縣是臨港地區,有着豐富的岸線資源,還有海河聯運的優勢。利用岸線及海河聯運的資源,興建碼頭、發展物流可以説是實現海鹽縣經濟新增長的重要途徑。但目前步子還邁得不快。海鹽縣有南北湖、秦山核電站、白塔山、杭州灣跨海大橋、綺園、天寧寺等名勝古蹟,旅遊資源也相當豐富。近年來,旅遊資源雖然在不斷加大開發力度,成效也比較明顯,但旅遊資源還沒有得到整合,設施還不夠完善。按照市場發展階段標準劃分,海鹽縣部分專業市場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多數還處於低級市場形態,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市場還未形成。

三、轉變海鹽縣經濟發展方式的設想

面對海鹽縣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如何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實現我縣經濟新的增長。胡錦濤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為我們指明瞭方向。胡錦濤同志説: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領先第二產業推動向領先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領先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領先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胡錦濤同志的報告,結合海鹽縣的實際,對轉變海鹽縣經濟發展方式提出以下設想:

(一)優化第一產業

新農村建設是優化第一產業的有效載體。要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推進社會主新農村建設為契機,致力農村經濟轉達型。一是要全力推進中心鎮建設。根據“優化產業佈局、促進要素集聚、合理錯位發展”的原則,建設新型城鎮,打造特色產業,提升產業集聚水平,逐步形成與新型城鎮相適應的佈局合理、行業齊全、業態先進的商貿服務體系,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加快轉變。二是要發展具有比較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農業特色產業。在海鹽縣農村經濟發展中生豬、水果蔬菜、淡水養殖、花卉苗木等已顯示出比較優勢。要繼續做大、做優這些產業。三是要大力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經紀人、種養大户等各類適應現代化農業發展的經營主體。四是要實施農民自主創業“領頭雁”工程,培育一支適應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需要的農業經營人才隊伍。五是要規劃建設面向長三角的區域性特色農產品交易市場,進一步拓寬農副產品銷售的渠道。

(二)做強第二產業

工業是強縣之本。必須堅持走工業強縣的道路,根據海鹽縣工業發展的實際,要轉變工業經濟發展方式:一是要優化結構,加快發展臨港工業。按照《海鹽縣臨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空間佈局、發展重點,選擇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符合臨港元產業發展規劃有好、大、優落户臨港地區。通過好、大、優項目建設的帶動,推進工業結構升級,提升優勢產業,延伸產業鏈,壯大支柱產業集羣,形成以臨港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集羣,提高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二是要實施“名牌工程”,走品牌經濟之路。針對我縣特色優勢產業,制訂品牌建設規劃,打造海鹽產品、行業品牌,做強我縣現有企業。三是要推進民營經濟發展。中小企業對縣域經濟發展有着獨特功能和作用,是解決就業、開發資源的有效載體。要進一步拓展全民創業領域,暢通創業通道,支持各類民營創業主體進入壟斷性行業和領域,進入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領域,進入社會事業領域,進入金融服務業。

(三)做大第三產業

我縣三產的潛力還相當大,挖掘潛力,做大三產,是轉變我縣經濟發展方式的明智選擇。一是按照《海鹽縣臨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建設“浙北重要的區域性物流轉換中心”的發展思路,加大物流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構築外海碼頭、物流基地的建設平台。引進外海碼頭、物流企業等重大項目。二是整合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按照“先進、開放、綠色、休閒”的發展目標,整合南北湖風景區、秦山核電、大橋觀光、白塔山海島等旅遊資源,形成海鹽旅遊的大格局,並以旅遊業帶動賓館、飯店、商貿等消費需求。三是壯大城市經濟。按照“整治、提升老城,規劃、建設新城”的城市發展目標,加快老城區整治步伐,同時積極引進社會資本,有序推進濱海新區建設,構築一個集商務、旅遊、休閒、文化於一體的自然生態良好、文化品位高尚、濱海特色鮮明的城市新區。四是加快專業市場建設。乘杭州灣跨海大橋、杭浦高速的建成通車,我縣成為浙北乃至長三角區域性的交通節點的機會,採取整合提升、培育扶持、引進建設等各種措施,加快發展專業市場。以大市場、促進我縣三產整體發展水平的提升。

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相互間是由內在聯繫的,在發展中,要努力尋找互相之間的聯繫點和結合點,積極探索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的新路子,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轉變。

四、加快海鹽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建議

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十七大的號召,也是實現縣域經濟新增長的必然選擇。如何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在這裏提出以下建議:

(一)創新發展理念,創新工作機制

創新是發展的核心。黨的十七大號召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省委號召“創業富民、創新強省”。建議在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發展戰略中,一定要樹立起創新的理念,創新工作機制,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獲取縣域經濟發展的新空間。一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一審一核”和職能歸併,簡化審批程序,強化後續監管。推行“下沉式”的管理體制,按照財力和事權相匹配的原則,下放權限,擴權強鎮,增強鎮(區)基層發展活力。二是創新考核機制。建議建立以畝均投入、畝均銷售、畝均税收論英雄,以單位減排、單位節能、單位降耗論英雄的考核機制,促使經濟增長方式的加快轉變。三是開展土地股份合作試點。研究制定土地股權的界定、設置、分配、管理等方面的操作細則,探索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機制。四是建立倒逼機制。提高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加大差別電價的實施力度。制訂淘汰劣勢產業的相關標準。從產業能效、土地集約、環境保護、投入產出、工藝技術等方面,提出界定有關淘汰劣勢行業和企業的標準。同時制定鼓勵劣勢企業退出的相關政策,加快淘汰劣勢行業和企業,促使產業主體提升層次。五是創新融資機制。進一步加強銀企合作,做好銀企抵押融資、項目包裝融資。引進縣外商業銀行,搭建融資新平台,探索政府直接融資新途徑。同時,搭建外資、內資、民資融資的新平台,儘可能讓項目建設的資金從多渠道湧入,突破經濟發展中的資金缺乏的瓶頸。

(二)開展招商引資,增強發展動力

縣域經濟的發展要靠項目作支撐。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需要大項目作引領。因此,可以説招商引資是加快海鹽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眼下,杭州灣跨海大橋即將通車,海鹽縣打造“一城三地”的發展戰略已經明確,“以港興區、港區聯動”的經濟發展新格局已經形成。建議抓住機遇引進與港區開發關聯度高的大項目,延伸產業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是建好平台,增強吸引力。加快海鹽東段的圍塗工程建設,抓緊實施海河聯運規劃內的內河航道改造工程,加大縣開發區、海鹽港區內的道路、電、水、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構築招商引資的平台,以吸引更多的國內外客商來海鹽投資創業。二是實施接軌戰略,拓寬招商引資路子。利用我縣與上海地相連、人相親的優勢,深入實施接軌上海、長三角的戰略。利用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的機遇,主動承接杭州、寧波、慈溪等地的產業轉移。三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招商活動。圍繞“提升傳統產業、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臨港產業”的總體思路,堅持引內和引外並舉,完善產業招商、節會招商、“以民引外”,“以外引外”。積極探索網絡招商、中介招商與代理招商,構建立體招商體系,擴大覆蓋面,提高成功率。

(三)引進高新技術,培養各類人才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要廣泛開展技術協作,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因此,建議:一是要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協作,運用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改造我縣傳統的產業,提高市場競爭力。二是引進人才。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關鍵在人。要從轉變我縣經濟發展方式的實際出發,不拘一格引進人才,特別是各類科技人才,培育人才高地。三是培訓有一技之長的勞動力。隨着“一城三地”戰略的深入實施,有一技之長的勞動力的市場需求量將會越來越大。因此,要採取多種形式,培訓勞動力,提高勞動力的技能,以滿足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同時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黨中央已為我們指明瞭方向,海鹽縣委、縣政府也已作出了部署,我們相信只要按照黨中央及縣委、縣政府的部署,理清發展思路,紮紮實實地工作,海鹽縣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一定會不斷加快,海鹽經濟一定會出現新的騰飛!

【第5篇】廣播影視學院 邱思源建國60年來鐵嶺地區民俗文化發展之婚慶禮儀方式變化的調研報告

建國60年來鐵嶺地區民俗

文化發展之婚慶禮儀方式變化的調研報告

婚慶禮儀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學校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安排,根據《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的特點,全面提高自己運用所學理論深入實際,深入羣眾研究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提高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人利用假期的有利時機,採取問詢、走訪、自身體會、座談等方式對鐵嶺地區的民俗文化——婚慶禮儀文化的變革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專題調研。通過調研,學習了知識,增長了見識,豐富了社會經驗,為將來參與社會實踐打下堅實基礎,並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鐵嶺地區的自然情況

鐵嶺市是遼寧省新興的工礦城市,位於遼寧省北部,遼河中游東岸。北和東北與吉林省四平、遼源市相鄰,西北部與內蒙古通遼市毗連。距省會瀋陽市61.3公里,全市總面積1.7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7萬。

鐵嶺市下轄三縣(昌圖、鐵嶺、西豐)、兩市(開原、鐵法)、兩區(清河、銀州)。鐵嶺素有“遼北糧倉”之稱,擁有四個全國商品糧基地縣,正常年景全市糧食總產量25億千克以上,其中玉米20億千克,出口量佔全省的三分之二。鐵嶺是遼寧省畜牧業生產基地,全市肉牛、生豬、鹿、羊和家禽產量已分別達到126萬頭、328.5萬頭、2.5萬隻、55.2萬隻和8660萬隻。西豐縣、昌圖縣、鐵嶺縣、開原市為全國秸杆養牛示範縣,鐵嶺市是全國秸杆養牛示範區;昌圖縣、開原市、鐵嶺縣為全國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昌圖黑豬”是遼寧省地方優良品種;昌圖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豁鵝之鄉”,西豐蔘茸藥材市場為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蔘茸集散地。全市蔬菜種植面積117萬畝,年產量270萬噸。其中保護地面積達26萬畝,年產各類鮮細蔬菜160萬噸。

鐵嶺是個多民族的城市。漢族佔總人口的84.46%,滿、蒙古、回、朝鮮、錫伯等30個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15.54%。 具有水電資源充足礦藏儲量豐富 區域位置優越 交通通訊便捷 旅遊資源獨特的特點。

二、傳統婚慶文化的特點

通過調研,傳統婚慶文化具有如下鮮明的民族特點,具體表現為:

過大禮:男家擇定良辰吉日,帶備禮金到女家。當女家收到禮金後,將其中一部份回贈給男家,這叫“回禮”。寓意“五代同堂,百子千孫”。

嫁粧:女子家長在嫁粧中必須要有龍鳳被、枕頭、牀單等牀上用品;拖鞋兩對、睡衣和內衣褲各兩套。

上頭:上頭儀式於大婚正日的早晨舉行,須擇時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個時辰開始(約一小時之差),並由“好命佬”和“好命婆”替男女雙方各自家中舉行。男女雙方均要穿着睡衣,女方更要在一個看見月光的窗口,開着窗進行。所謂“好命佬”和“好命婆”是男女家中的長輩,擇父母子女健在,婚姻和睦者。從前,女方上頭後便不準落地走動,所以上花轎時須由大妗姐揹着。上頭時“好命佬”、“好命婆”會一邊梳一邊説:“一梳,梳到尾;二梳,白髮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

三朝回門:一對新人代備以下物品返女家:金豬兩隻、酒一壺、雞一對、西餅兩盒、生果兩籃、面兩盒、豬肚、豬肉兩斤。女家須留女兒及女婿食飯。回門後女家照例回禮,包括西餅、竹蔗、雞仔、生菜、芹菜、豬頭和豬尾。由於時代進步,一切從簡,以上各禮均可以利是代替,代替豬肉的,謂之豬肉金。代替西餅的,也就是西餅金了。

禁忌:孕婦和帶孝者都不可以目睹新人出門及過門,更不能觸碰新人的衣物及新房所有物品。若“爬頭”結婚的新人,須在其未婚兄長之褲襠下穿過才可以出門。

三、如今個性婚禮異彩紛呈

通過調研, 如今的婚禮新添了很多文化氣息,很多傳統的儀式和形式已被一些歐式的婚禮方式取代。在人的心目中,很多婚俗觀念得到更新,步入婚禮殿堂的那一天,是一生中最隆重的日子,婚禮的意義在於為一對相親相愛的男女從此拉開婚後生活的序幕。擁有一個完美、神聖、喜慶、個性的特色婚禮是新人的共同心願。

如今 現代人社會生活比較繁忙,很多新人都選擇了時下廣為流行的歐式浪漫燭光婚禮,不僅減輕了負擔,又給人以好印象。還宣傳了新穎的婚宴文化。

燭光婚禮最突出的特點是洋氣、優雅、別緻、浪漫。司儀主持。當婚禮開始時,室內燈光漸暗,靜光燈打開,全場準備好婚禮的音樂。燭光婚禮上還有一位特別的人物是督導,他穿深色西裝,戴白手套。婚禮上所有的內容都聽從督導的的引導。婚禮儀式在30分鐘內完成。婚宴的最佳地點選擇就是二樓四季廳和三樓百樂門。

燭光婚禮入場分三種:一是新郎新娘同時緩緩地步入婚禮現場。室內的鮮花撒在他們身上。二是新娘由父兄手挽手,走到鮮花(氣球)拱門,然後長輩再把新娘的手遞給新郎,新人再進入婚禮現場。三是新娘的婚紗要特長,手捧的鮮花要非常的好(以淡色為主,通常是白玫瑰或者百合花),新娘一個人款款地走進婚禮現場,伴娘隨後,兩個花童一同走進來,走向舞台,新郎在舞台等候,然後雙雙向賓客鞠躬。

燭光婚禮程序:

(一).司儀向賓客介紹新人父母。

(二).司儀站在台下(婚禮現場專門設置一個講台)聽從督導引導。

(三).請證婚人講話(時間大約3分鐘)。

(四).在婚禮的音樂聲中,新人宣讀愛的誓言。第一段新娘讀,第二段新郎讀,

(五).雙方家長代表發言

(六).蛋糕放在舞台的左邊,高度一般是三層或五層。在上面放一對新人模型。代 表新生活的第一步。

(七).新郎新娘倒大號的香檳酒。香檳放在舞台的右邊。預示讓愛源源不斷流長。

(八).新郎新娘喝交杯酒。

(九).婚宴開始。雙方向父母敬酒,表達感謝養育之恩。

(十).然後新人雙雙第一次退場。這時場內的燈光暗下去,放煙霧氣,點燃每餐桌上準備好的蠟燭,舞台上也會出現巨大的蠟燭,當婚禮音樂響起,新人親自點燃。

(十一).接着第二次新人雙雙退場,等新娘換好中式旗袍,新郎換好唐裝,再雙雙步入婚禮現場。新郎新娘向父母獻花。婚宴正式開始。

四、婚慶變革的原因

(一)、鐵嶺新城區的落成

幾年來,用驚人的鐵嶺速度建起了鐵嶺新城區。這是實施城市擴張戰略,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升城市功能,做大做強中心城市的必然選擇;是促進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集聚輻射,為沈鐵工業走廊建設提供城市支撐的戰略舉措;是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加快鐵嶺城市化進程的有效途徑,強有力的拉動了城市經濟的增長。

(二)、人均收入穩步提高

隨着農業產業化思想的變革,鐵嶺人均收入實現連年增長,據鐵嶺市統計局農村經濟調查隊對全市600户農民家庭抽樣調查結果表明,我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主要呈現以下特徵:一、工資性收入成為第一增長點。二、家庭經營性收入佔主體地位。三、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繼續增多,以上原因極大的推動了婚慶文化的變革。

(三)、市民文化素質的提高

幾年來,市委市政府以積極、健康、高雅的文化提升市民素質.

1.更充分地利用圖書館資源優勢。近幾年我市圖書館建設成績顯著,館建面積和藏書量都有了很大增長

2.建立 “羣眾講堂”。 “羣眾講堂”的成功開辦證明普通市民對於傳統文化、精神文化的渴求。學習傳統文化、宗教知識、養生文化、國際風雲、科普知識、保健知識等等。這些活動一方面可以提高市民的文化素養,將其精神生活朝着正確的方向引導;另一方面可以擴大學者們的知名度,給他們提供一個走向社會的渠道,是一項互利雙贏的活動。

3.加大扶持高雅藝術品種的力度。市委、市政府加大經費投入,創建清河文化創作基地,打造遼北文化藝術的航母。吸引名導演,培養名演員,做到走出去請進來。

4.建立地方旅遊專線。旅遊專線的開通不僅吸引了外地遊客,也為鐵嶺市民打開一個瞭解本區域文化積澱的通道,促進文化交流。

最後,希望隨着鐵嶺經濟、文化的進步,婚慶民俗文化取得更大的進步。

【第6篇】人口老齡化及養老方式情況調研報告

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現今中國甚至世界各國廣泛關注的社會性問題之一。據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xx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重已經達到8.1%,而世界平均水平約為7.0%,我國的老年人口所佔總人口的比重高於世界平均水平。而據估計,到2022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所佔比重將達到11.92%。人口老齡化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人口老齡化帶來諸多社會問題,如醫療保障,老年人居住以及生活來源等養老問題。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不同於發達國家,有深厚的經濟基礎,這些問題所帶來的矛盾尤為突出。

本次調研報告調研範圍雖然僅限於我所在的xx市xx區xx社區,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今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情況和老年人養老方式情況。報告將從整體和部分角度,社區和個體層次來全面分析我家所在的xx社區人口老齡化及其養老方式情況。

一、 社區基本情況簡介

我家所在的xx社區位於xx省xx市xx區,周圍有xx五校,xxx中學,xx中學,xx大學等知名學校,是xx市有名的文化教育區;臨街就是xx區的經濟中心之一——長江街北行商圈,北行農貿大廳,千盛百貨,北京華聯,國美蘇寧,地一大道等商場購物中心使得這裏的居民消費購物生活很是方便;社區處在一環以內,周圍公交線路四通八達,出行非常方便;碧塘公園、百鳥公園等廣場公園更是為居民提供了夏日消暑冬日散步的好去處。居民們在這樣一個安全方便的社區生活都很舒心祥和。

xx社區是個年頭較久的社區,從低矮破舊的平方動遷改建成居民樓開始於1982年,三年後的1985年居民開始回遷,之後就建立了街道辦事處,1999成立xx社區。社區管轄着周圍38棟居民樓,共3371户居民,約10500人。

二、 社區人口老齡化問題

xx年8月17日,我來到位於xx區烏江街的xx社區辦事處諮詢情況。社區的王主任熱情地接待了我,並且很耐心的解答了我的一些問題,給予我很多這方面的相關數據。

(一)、基本情況

據瞭解,xx社區共有3371户居民,其中有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有xx多户,佔總人口比重約為60%,老年人口比較多,可以説我們社區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很突出了。

(二)、老年人口較多的原因

現階段xx社區老年人口較多的原因有很多,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是社區建立時間較長,人口密度較大。據瞭解,動遷之前這裏原來就是工人聚居的地方,大量冶煉廠,紡織廠,建築公司等工廠的工人及其家庭成員在這裏居住,因此這裏原本人口密度就較大,加之從回遷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五年的時間,自然老年人較多。

二是周邊生活方便,消費水平較低。xx社區位於一環以內,道路四通八達,一級馬路、二級馬路和眾多小街小巷在經過近幾年的改造修繕後硬件條件大有改觀,以前的沙土路變成了現在的柏油馬路,曾經擁堵混亂,狹窄髒亂的街路變成了現在秩序井然,乾淨整潔的寬闊的大馬路;附近公交線路眾多,去xx的任何地方都很方便,更是有直通北站xx站的公交車,方便居民出行;附近的北行商圈給居民的購物消費生活帶來極大方便,而且,北行地區較xx其他地區,如太原街商圈、中街商圈,物價水平較低,加上第四人民醫院等醫院距離社區較近,因此大量老年人選擇這裏來度過他們的晚年,近年來更是有不少老年人搬到這裏生活,這也加大了老年人的比重。

三是房價水平低。xx的房價雖然和全國同等城市相比較低,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對着日益增長的房價望洋興歎。xx社區的居民樓不是最近幾年新蓋成的,而是有着二十多年曆史的老舊樓,因此房價相較xx同類地區偏低,這也是很多老年人居住在此的原因之一。

正像我熟悉的鄰居劉爺爺説的那樣“這裏到哪都近,買東西也便宜,在這裏住着挺好!”

(三)、老年人口較多帶來的問題

社區的老年人口較多,這也給社區的工作帶來了更多挑戰。

王主任説,老年人口多主要會帶來以下一些問題:

一是環境問題。説到環境問題,主要還是老年人擅自圈佔公共綠地,在裏面種地養花,甚至還有放養雞鴨鵝狗的。“在禽流感風行的那一年,我們曾經下大力氣對這些私自佔用公共用地的居民進行規勸和強制沒收那些雞鴨等禽類,當時就有好多老人不願意,他們中的一些人將這些雞鴨當成寵物養,完全不管那些雞鴨帶來的糞便污染和噪聲污染。本來禽流感弄的大家都不敢弄這些東西了,這幾年又開始養這些雞鴨鵝了,現在更有的一邊侵佔公用綠地開闢菜園,一邊肆意養雞鴨,這些都給環境帶來很大破壞,居民們也都因為他們是老人就對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王主任有些無奈的對我説。

二是養老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中很大部分是老人和子女或是子女之間為了老人的養老金而產生的。有些問題是子女不工作賺錢反而要年邁的老人拿錢養活他們,而他們卻不知滿足貪得無厭引發的家庭爭吵,有些是子女間為爭取更多的老人的養老金假借贍養老人而引發的矛盾。另外,有些老人既沒有子女贍養,也沒有離退休金養老金,他們的生活來源主要是撿拾廢品,打更等簡單工作得來的收入,這些老年人一旦出現健康等問題,也會給社區帶來很大影響。

三、 社區老年人養老方式調研

在去社區辦事處的同一天,我對社區所轄居民樓其中的一棟中的一個單元中的所有65歲及以上老人的養老方式進行了調研。

(一)、社區老年人養老方式現狀

在我所調研的24户居民中,有8户家中有65歲及以上老人,共11人,而這8户中有3户家中有兩名老人,其餘5户家中有一名老人。

而在這11名65歲及以上老年人中,只有兩名老年人沒有離退休金養老金,靠兒女贍養,佔老年人口的比重約為18%;其餘9人的生活來源主要是離退休金養老金,所佔比重約為82%;有離退休金養老金的9名老人中,女性有3人,男性有6人,可見男性與女性老年人的主要生活來源也存在明顯差別。在主要生活來源方面,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多的依賴家庭其他成員供養。

從全國的平均水平來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來源,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其次是靠勞動收入和離退休金養老金生活,分別佔25.9%和23.6%。在主要生活來源上,城鎮中48.6%的老年人靠離退休金養老金來生活,其次是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和勞動收入,分別佔35.6%和10.5%。我們社區的數據表明我們社區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比較有保障的,基本每個老人都有固定的生活來源。

(二)、奶奶們的老年生活

住在我家樓下的莽奶奶跟我們一家關係很好,因此我向她詢問了她每月的大致生活和支出情況。

莽奶奶年輕時是冶煉廠的工人,因此現在每個月能得到固定的一定數量的養老金。莽奶奶和他的兒子兒媳和小孫子住在一起,雖然房子不大,祖孫三代住在一起卻也其樂融融。莽奶奶每月能得到1181元左右的養老金,她不用負擔水電等費用,因此每月只有150元左右的米麪支出以及平時約200元錢用來買菜,老太太好抽煙,為了省錢她只抽散裝的旱煙,大概每月需要支出15元,這樣每個月莽奶奶其實只花了400元左右。省下來的錢她就給他的小孫子當做上大學的學費。老人家窮了一輩子,晚年終於能過上富足的日子,她卻還是改不掉省錢的習慣,兒女們的工作雖然能獲得一定的收入,但還要供他們的子女上學,因此生活並不富裕,甚至有時還要花老人的養老金,因此莽奶奶平時就不敢多花錢,省下來大部分的錢都給了孫子,供他上大學。

而住在一樓的趙奶奶就比莽奶奶困難許多。

她年輕時就沒有固定的工作,現在上了年紀,只有靠自己的兒女,可惜她的兒女也都生活不易,老人只能靠年輕時積攢下來的一些微薄積蓄生活,並且老人出租了她唯一擁有的財富——兩室的房子——其中的一間,這樣每月能得到約700元的租金,無奈兒女們不僅不給趙奶奶生活費,還經常因為誰多得了趙奶奶的租金而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後來兒女們更是將卧病在牀的趙奶奶送到了敬老院,擅自把她的房子租出去獲得租金。後來趙奶奶回到家裏,就再沒和兒女聯繫,靠着每月微薄的租金收入支持每日的開支和支付醫藥費。

可見,同樣是居住在社區裏的老年人,晚年的養老方式及生活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老年人有固定的養老金,而有些則沒有每月固定的生活來源,他們要靠社會的資助和他們個人的勞動獲得生活來源。而即使是有養老金的老年人,他們的晚年生活也並不全是安樂富足的,其中不乏生病看不起病或者身邊沒有人照看或是生活費不足以負擔吃穿用行和就醫用藥所要花費的費用的老年人。

四、 調研總結——老年羣體更需要我們的關注

據資料顯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老年人口數量大。據xx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資料顯示,xx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1億,佔世界老年人口的23%,佔亞洲的38%。

二是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快、來勢猛。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進入老年型僅用了18年左右的時間,與發達國家相比,速度十分驚人。據預測,到2022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所佔比重將達到11.92%,比xx年提高4.96個百分點,屆時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65歲及以上老年人。2022年以後老齡化程度繼續提高,到21世紀中葉,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到25%,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三是人口老齡化超前於經濟發展。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是在經濟發達時期出現的,對老齡化的承受力強。同時,由於發達國家的老齡化速度較慢,允許其有一段較長時間的準備和適應。

中國人口老齡化是由於生育率急劇下降造成的,老齡化超前於經濟發展,即“未富先老”,薄弱的經濟基礎尚不具備供養老年人口的能力。

目前,中國雖已步入老年型社會,但尚處於人口老齡化的早期,未來中國人口類型將從輕度老齡化轉變成深度老齡化,進而轉化成重度老齡化,“銀髮浪潮”將成為21世紀我國主要的人口問題之一。要減輕人口老齡化問題,還要繼續實行計劃生育國策。

老年人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使得老年人生活穩定健康是社會的責任和義務。雖然人口老齡化給發展中的中國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但還應該看到現階段我國近五成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從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來源看,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其次是靠勞動收入和離退休金養老金生活,分別佔25.9%和23.6%。老年人的生活來源並不固定和穩定,他們還需要社會給予更多關注。

首先,社會應繼續加強對老年人的幫助扶植力度。切實實行各種針對老年人的福利制度,如廉價乘車,免費參觀等制度;完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讓老年人有固定的收入;

其次,加強社區醫療站,鄉村醫療所等基礎醫療單位的建設和完善,方便老年人的就醫;完善老年人的醫療保險制度,讓老年人生病看得起病,方便就醫;

再次,社會應對那些既無養老金有沒有兒女供養的老人給予一定的經濟上的幫助,使他們能有起碼的温飽和健康;

最後,社會和社區應該加強各種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如輪椅專用道,適合老年人的健身設施,公園廣場,老年人活動室建設等,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充實幸福。

老年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人生階段,要讓每個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晚年生活,需要社會每個人的共同努力。

社區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是社會的縮影。雖然我調研的範圍僅限於xx社區,因此得出的結論有其侷限性,但也有相應的代表性。從我瞭解和調研的數據、例子來看,我家所在的xx社區確實存在着人口老齡化問題,而且老年人口所佔總人口的比重不低,人口老齡化問題比較嚴重。同時,儘管大多數老年人有較固定的生活來源,但老年人的養老方式參差不齊,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不盡相同。這些在我們社區出現的問題和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現階段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城鄉、地區老年人養老方式存在的差距。

【第7篇】縣政府關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調研報告

進步是實現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同時也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有效手段。株洲始終把科技創新放在突出位置,圍繞運用高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不斷優化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環境,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工業對於株洲經濟有着風向標的作用,以科技創新促進工業發展是推進“工業強市”方略的重要舉措。目前,全市擁有7個國家級、19個省級技術中心,7個國家級、2個省級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大中型工業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經費達16.2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1.8%,居全省首位。到末,株洲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55家,實現高新技術增加值143.8億元,高新技術增加值佔全部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為45.9%。

二、株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存在的問題

“十一五”期間,株洲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按照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株洲經濟,特別是二產業受到相當大的衝擊,這與株洲經濟增長方式不合理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從現有的經濟指標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產業結構矛盾仍然突出

近年來,株洲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但結構性矛盾仍較為明顯。首先是工業內部結構矛盾突出,層次不高。由於多年傳統工業化道路的影響,資源型和原材料工業仍占主導地位,多數產業位於產業鏈條上游,下游產品、高附加值產品不多。其次是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後,這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是總量不足,比重偏低,“十一五”以來株洲第三產業佔gdp比重一直在34%至35%左右,而發達國家或地區的這一比例在60%至80%之間;二是領域狹小、結構不合理。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服務業發展緩慢,至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居民服務傳統服務業增加值佔第三產業的70.7%、70%和70.2%,而金融、保險、物流、信息、諮詢等現代服務業比例過低,發展嚴重不足,吸納就業能力不強。

(二)研發能力相對偏弱,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為1145家。其中,國有企業47家,集體企業47家,股份制及其他企業1051家,分別佔4.1%、4.1%和91.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自主創新活動的僅有102家,覆蓋面為8.9%。數據顯示,自主創新活動尚未成為株洲工業企業的普遍行為。此種情況如不改變,可預見的結果是研發的低投入,直接導致技術落後,進而影響企業勞動生產率與資源的使用效率,使企業陷入只重視產量和價格而不重視研發投入的惡性循環,進一步阻礙技術進步,這樣必將嚴重製約株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步伐。

(三)高排放、高能耗的現狀未得到根本改變

由於株洲屬典型的重工業城市,主要工業原料與能源消費品種,例如冶金、化工、煤炭在加工轉換及燃燒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氣、廢水和固體廢物,污染較為嚴重,且處理成本過高,部分經濟增長建立在犧牲環境的基礎上,經濟發展得不償失。另外,株洲經濟結構偏重,高耗能的有色金屬冶煉、化工等行業發展迅速,這種重型化工業導致了經濟增長對資源、能源過分依賴,同樣對能源消耗過大。以株洲工業支柱行業中的化工為例:化工行業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49.3億元,同比增長22.1個百分點,耗電量下降2.5個百分點。雖然數據顯示化工行業耗電量增長速度低於增加值增長速度,但是從總量構成的角度來看,佔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14.3%的化工行業消耗掉的卻是全市24.9%工業電量。同樣屬於株洲工業支柱的有色金屬冶煉行業,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51.3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14.9%,消耗掉全市27.1%的工業電量。

(四)發展空間仍然不足

一方面,隨着近年來株洲不斷加大項目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加快房地產開發、園區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土地資源日漸減少。另一方面,由於歷史原因,株洲舊的建設佈局比較分散、零亂,規劃不盡合理,造成現今株洲發展空間不足,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雖然近年來株洲逐步完善城市佈局規劃,空間拓展也取得初步成效,但用地仍趨於緊張。

三、推進株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建議

從株洲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必須有效地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企業主體作用和市場調節作用,使經濟增長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向滿足人民物質、文化需要和環境生態需要轉變。要繼續推進株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加快服務平台建設。要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建立健全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經濟社會發展體系,按照立足科學發展、完善體制機制、促進社會和諧的總體要求,緊密結合自身實際,確定符合實際的發展戰略。

提供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能,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需要政府發揮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因而需要加快服務平台的建設,進一步合理規劃,拓展發展空間,繼續加大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完善政策支持,特別是在技術交易、人才培訓、勞動力供給、信息服務、管理諮詢等方面不斷提高服務效率與服務水平。

2、繼續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經濟向集約型發展模式轉變。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途徑和重要內容。株洲要繼續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步伐,繼續實施“5115”工程,按照集中式佈局、集約化生產、集羣化發展的要求,打造千億產業集羣,構築以“兩型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體系,以加速園區建設為重點,以“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為紐帶,大力支持高新區、循環經濟工業園和陶瓷創意產業園做大做強,發展各縣區工業園區和工業小區,突出骨幹項目建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做大做強工業的同時,大力發展一、三產業,實現三次產業協調拉動經濟增長。加快農業設施建設來帶動農村經濟的增長,通過擴大農業設施規模,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基地,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打造出更多的農產品品牌,培育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羣,提高農村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把服務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擴大服務業規模和提高服務業的整體水平,繼續加強傳統生活服務業的發展,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教育、文化、衞生和旅遊產業,大力促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電子商務、金融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房地產業,積極引進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入駐株洲,積極利用好國家、省支持房地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實現住宅地產、商業地產和工業地產共同發展。

3、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推動全市經濟向創新型發展模式轉變。科技發展相對滯後、人才短缺,已成為制約株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株洲與東部沿海先進市差距進一步拉大的主要原因。為此,我們必須堅持經濟建設依靠科學技術的發展方針,繼續大力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從而形成科技與生產緊密結合的有效機制。在經濟發展中,我們要逐步確立企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投入的主體地位,增強企業的研發能力,堅持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相結合,利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充分發揮株洲的資源優勢,積極推進礦產品粗加工向精特深加工轉變;加大裝備製造和光電產業的科技投入,提升株洲機電產品品質;拉長冶煉產業鏈條,由低利潤、原材料工業為主向高利潤、高附加值方向轉變。同時,把培育高層次的人才羣體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保障,開展高層次的人才交流,形成人才培養、交流的良好環境。

4、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經濟增長向資源高效利用型發展模式轉變。株洲經濟結構偏重,有色金屬冶煉、化工等行業對能源、資源消耗大,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氣、廢渣、餘熱、餘壓等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這是我們的劣勢,同時也是發展循環經濟的潛力所在,如果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變廢為寶,完全可以化劣勢為優勢,這樣不但節約能源、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還可以有效地改善環境狀況。因此,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必須建立循環經濟技術體系,加強對耗能大户的監控,對污染物排放超標的企業,依法治理整頓,實現從源頭管理。同時,要鼓勵支持企業發展技術含量高、環境污染少、廢物利用量大的項目,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第8篇】採取有效措施轉變縣域經濟發展方式調研報告

縣域經濟是以行政縣(市)為區域範圍,以縣一級獨立財政為標誌,以縣城為中心、集鎮為紐帶、農村為腹地的經濟系統,是我國國民經濟中基礎層次的行政區域經濟。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對縮小城鄉差距、夯實發展基礎、促進協調發展、實現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縣域經濟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商洛不斷加大縣域經濟發展力度,尤其是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決定》下發後,市委、市政府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實施意見》,確立了以農業產業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推動城鎮化的“一化促兩化”的縣域經濟發展思路,着力發展現代中藥、礦產建材、綠色食品、生態旅遊和勞務輸出五大主導產業,縣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一)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發展速度逐年加快。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74.04億元,gdp總量比的100.16億元增加73.88億元,按可比價年均增長12.6%,其中一產增加值完成44.58億元,比24.61億元增加19.97億元,年均增長6.7%;二產增加值完成67.88億元,比32.6億元增加35.28億元,年均增長15.1%;三產增加值完成61.58億元,比21.31億元增加40.27億元,年均增長13.9%。財政總收入14.25億元,比5.15億元增長176.7%,年均增長40.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82億元,比2.46億元增長177.2%,年均增長4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8元,比7038元增長51.9%,年均增長14.9%。農民人均純收入2401元,比1513元增長58.7%,年均增長16.6%。以來,柞水、商南、鎮安、商州、洛南5個縣區先後獲得陝西省縣域經濟發展爭先進位獎。

(二)工業經濟快速增長,主導作用日益顯現。全市現有規模工業企業124户,比101户增加23户。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79.6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71億元、工業税收3.2億元,相比分別年均增長34.8%、21.5%、22.0%。縣域工業園區建設加快,策劃並實施了商丹循環工業經濟園區,啟動建設了劉灣產業項目區、柞水盤龍醫藥園區、洛南黃龍鉬業小區、柞水小嶺工業區、山陽中村釩業小區、鎮安雲東釩業小區等16個縣域工業園區,入園企業達到2376户,園區工業實現增加值22.85億元,佔全市工業增加值的68.8%。

(三)農業產業化加快推進,特色產業不斷壯大。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積極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45萬畝、核桃板栗建園達到404萬畝、優質茶園達到15.4萬畝、畜禽養殖示範小區達到48個、大場大户6317户,建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18萬畝,認定“三品”基地113個、產品59個。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68家,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6家,其中省級12家、市級24家,打造出了“金絲源”等40多個特色品牌,創建省級名牌產品3個。勞務經濟快速發展,全市設立各類勞務中介機構176個,在新疆、山西、河南和“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建立勞務基地23個,全市勞務輸出49.7萬人,收入達到22億元。

(四)生態旅遊蓬勃發展,第三產業繁榮活躍。近年來多方籌措資金6億多元,重點抓了柞水溶洞、商南金絲峽、鎮安木王、柞水牛背樑、山陽天竺山、洛南老君山、丹江漂流以及柞水鳳凰古鎮、山陽漫川古鎮、牧護關度假區、仙娥湖休閒園等一批生態和人文旅遊景區景點建設,初步形成了丹江文化旅遊長廊和山鎮柞原生態兩條精品旅遊線路50多處旅遊景點,全市旅遊接待人數453.2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0.5億元,比分別增加379萬人次和9.04億元,年均分別增長83.8%和93.0%。新興服務業快速興起,市場消費日趨活躍,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83億元,比36.6億元增加24.23億元,年均增長18.5%。

(五)投資力度不斷加大,發展後勁顯著增強。全市固定資產投資164.65億元,比37.2億元增加127.45億元,年均增長64.2%;爭取中省項目支持資金11.43億元,比3.7億元增加7.73億元,年均增長45.6%;招商引進項目130個,總投資208.15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8.66億元,是5.85億元的6.6倍,年均增長87.6%。以公路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顯著加強,繼西合鐵路、西康鐵路建成通車之後,西柞、藍商、商界、柞小四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堅實。

二、存在差距及原因

雖然近年來商洛縣域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但與沿海發達地區、省內其它地市相比,無論從整體水平、經濟規模,還是從人均發展水平情況來看,縣域經濟發展還存在很

採取有效措施轉變縣域經濟發展方式調研報告第2頁

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縣域經濟總量偏小。全市6縣的平均gdp為18.71億元,與全省83個縣42.25億元的平均水平、全省“十強縣”126.26億元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全市gdp排名第一的洛南縣為30.34億元,與全省第一位的神木縣290.58億元相差8.6倍;全市人均gdp為7291元,比全省人均gdp18246元低10955元,人均最高的柞水縣為11897元,與全省人均最高的志丹縣107674元相差幾乎8倍。二是綜合經濟實力較弱。在全省83個縣、24個區的綜合經濟實力排序中,商州區位居24個區的第22名,六縣中沒有一個進入上游前28名,居中游29-56位的有柞水、鎮安、洛南,居下游57-83位的有商南、山陽、丹鳳,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整體靠後。三是城鄉居民收入偏低。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12858元低1170元,收入最高的商州區為11007元,比全省最高的神木縣16075元低506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0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3136元低735元,收入最高的丹鳳縣為2617元,比全省最高的神木縣6028元低3411元。四是財政收入水平低。全市財政總收入佔gdp的比重為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2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佔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4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6個百分點;地方税收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77.8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94個百分點。五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低。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少、實力不強,帶動力較弱,相對具有一定優勢的中藥材、畜牧、核桃、茶葉等產業規模小、加工層次低,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與農户的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完善、不穩固;六是縣域工業化水平低。縣域重工業比重較大,工業結構不優、產品單一,產業鏈短,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較弱,全市工業化水平為19.1%,比全省48.1%的平均水平低29個百分點。七是縣域城鎮化水平較低。全市城鎮化率為31.5%,比全省42.1%的平均水平低10.6個百分點,縣域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相對滯後,城市功能不夠完善,轉移農業人口的作用不明顯。八是民營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縣域市場化程度不高,民營企業多數規模小、檔次低,產業分佈不合理,全市非公經濟增加值佔全市gdp的47.13%,比全省47.2%的平均水平低0.07個百分點。

經過認真分析思考,制約全市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一是經濟基礎薄弱。七縣區均屬國定貧困縣,由於歷史原因,在所有制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相對滯後,縣域經濟發展的原始積累較少,對資源能源的依賴性較強,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仍然突出,制約着縣域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二是發展資金不足。七縣區均屬於資源型財政,支柱財源不強、新興財源不多,縣域財政收入總量小且很不穩定,加之歷史負債較高,用於建設和發展的財政資金有限,主要依靠轉移支付維持正常運轉,縣域經濟缺乏發展的內生力。三是人才嚴重匱乏。由於受政策、環境、待遇等條件的限制,近些年大中專學生回縣率很低,到縣域企業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造成人才斷茬、青黃不接,直接影響了縣域創新能力和經濟競爭力的提升。四是科技帶動力弱。縣域科研機構體制機制不活,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不完善,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程度低,科技對主導產業的支撐力不足。五是對外開放不夠。縣區發展環境還不夠優化,對外開放水平不高,縣域經濟的外向度較低、活力不強。六是行政效能不高。制約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尚未根本消除,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還比較薄弱,少數領導和幹部作風不實、效率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影響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三、發展思路與措施

(一)增強“四種意識”,創新縣域經濟發展思路

一是增強敢想敢闖的意識。敢想敢闖敢幹是一種魄力、一種膽識,也是領導和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必備素質。各級各部門要堅決克服習慣等待,等領導,等支持,等政策,等資金,不敢求新變異、不敢打破陳規、不敢搶在人先的錯誤做法。要在全市幹部羣眾中倡導敢想敢闖敢幹的風氣,鼓勵和引導廣大幹部羣眾自覺摒棄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解放思想,大膽嘗試,創新思維方式,創新發展思路,創新工作措施,推動縣域經濟突破發展。

二是增強搶抓機遇的意識。機遇是戰略資源。當前,商洛經濟發展正面臨着諸多良好機遇:中央把保增長作為宏觀調控的基本取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東部產業向西部轉移,商洛納入關中——天水經濟區,省委、省政府加快推進陝南突破發展,等等。要牢固樹立並增強“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意識,善於洞察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帶來的機遇,潛心研究各種挑戰和困難中藴含的機遇,在搶抓各種機遇中爭取更多的政策、項目、資金和人才支持,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發展。

三是增強發揮優勢的意識。加快突破發展其實是一個不斷髮揮後發優勢的過程。商洛的生物、礦產、旅遊和勞動力資源得天獨厚,生態優勢和人文優勢明顯,開發潛力很大,尤其是隨着高速公路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到“十一五”末商洛將成為全省第一個縣縣通高速公路的密集區,這些都是縣域經濟發展的良好基礎和先決條件。要認真分析自身發展的資源與潛力、優勢與劣勢,善於審時、順勢、造勢,敢於競爭,善於轉換,挖掘潛在優勢,發揮現有優勢,創造新的優勢,利用後發優勢,最終把各種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四是增強循環發展的意識。循環經濟是以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為特徵的發展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商洛既是礦產資源富集區,又是國家南水北調的水源涵養區,長期以來礦產開發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一直是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難題。我們要做到既要金山銀山、又要青山綠水,確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而達到資源利用效率最大、環境保護最優和經濟效益最佳的目的。

(二)做好“文章”,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步伐

一是突出工業主導地位,加快推進工業化。縣域經濟發展從本質上説就是工業化的過程,工業化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和核心,是解決縣域經濟發展諸多矛盾的根本之舉,也是經濟強縣發展實踐所證明的基本規律。推進商洛縣域經濟工業化進程,一是要培育壯大優勢主導產業。以市場為導向,以加大投入為重點,進一步做大做強現代中藥、綠色食品和礦產建材等優勢主導產業,打造富有縣域特色的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形成縣域經濟發展的產業規模優勢和競爭優勢。二是要強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堅持把園區建設作為推進縣域工業化的主攻點,充分發揮工業園區產業集羣、要素集聚、資源集約的“窪地”效應,使園區成為推進工業化的主要增長極。三是要扶持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各縣區要結合本地資源狀況、區位條件、產業結構、科技水平等綜合因素,堅持在政策、資金、人才上加大扶持力度,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型、協作配套型、循環經濟型、節能減排型、勞動密集型、出口創匯型、“專精特新”型企業發展,着力培育扶持一批有實力、有潛力、有帶動力的骨幹企業,提高市內企業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後勁。四是要着力解決企業污染問題。堅持建管並舉,一方面引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採用清潔技術,實行循環生產;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監管和環境執法力度,促進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以特色產業為突破,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商洛是一個農業大市,農村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83.6%以上,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堅持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走以工促農的發展路子。一是要繼續按照“穩糧、擴經、興藥、優果、強牧”的思路,以一村一品為抓手,以科技為支撐,選準特色、發展特色、提升特色,重點抓好丹北生豬、河谷川道蛋雞、山鎮柞板栗、洛南商州核桃、高山洋芋和低山茶葉等六大特色產業帶建設,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二是要加快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流通龍頭企業,探索建立龍頭企業與農户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增強對農業的輻射帶動能力,擴大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三是要加快培育農業專業經濟合作組織、行業協會、購銷大户和農村商品經紀人,從根本上解決“大市場”與“小農户”的矛盾。

三是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鎮化。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然趨勢,是縣域經濟拓寬發展空間的必由之路。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城鎮帶動戰略,遵循城鎮發展規律,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經營,加快城鎮化進程。要進一步修訂完善商洛中心城市規劃和城鄉統籌發展規劃,中心城市要按照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區和宜居宜業城市為目標,結合舊城改造、新城開發,盤活城鎮資產,加快丹江景觀帶、南秦河景觀帶建設,尤其要抓好仙娥湖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等工程建設,逐步形成以丹江兩岸大道為發展主軸的現代城市景觀羣,把中心城市建設成為融山、水、城為一體的現代化中等生態園林城市,成為連接西北與華中地區幹道上的重要城市。要改革和創新城鎮建設投融資體制,多渠道加大對城鎮建設的投入,下大力抓好縣城和中心鎮、小城鎮的規劃和建設,抓好一批邊貿重鎮、產業大鎮、工業強鎮、旅遊名鎮的示範化建設,形成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格局。要把城鎮建設與工業園區建設、專業市場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吸引各類企業向縣城和中心鎮匯聚,加快產業集聚、人口集中,增強城鎮的自我發展能力和輻射帶動功能。

四是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加快推進縣域經濟民營化。民營經濟是發展縣域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點。要堅持經濟民營為主、企業民有為主、投資民間為主、事業民辦為主,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一要鼓勵引導全民創業。積極引導羣眾打破小農經濟意識和傳統文化觀念,深入開展全民創業行動,激活各類創業資源,努力形成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幹部創事業的生動局面。二要切實加大扶持力度。全面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尤其要建立和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完善中小企業信貸擔保體系,設立財政專項扶持資金,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題,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膽,政策上放寬、放活,工作中放手、放開,走出一條挖掘民智、吸引民資、依靠民力、做活民營經濟的發展之路。三要把發展民營經濟同縣域國有、集體企業改革、新上項目、發展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結合起來,鼓勵支持民營經濟與調整優化縣域經濟結構結合起來,着力培植一批、壯大一批民營企業,促進民營經濟向科技化、外向化、規模化發展。

(三)打造“四大基地”,壯大縣域經濟產業基礎

一是打造現代材料工業基地。去年以來,我們成功策劃並啟動建設的商丹循環工業經濟園區,已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工業園區,包括劉灣生態工業園、沙河子現代材料工業園、留仙坪化工建材工業園,涉及光伏產業、鹽化工與水泥、氟材料、鋅及鋅合金材料、鉬材料、釩材料與新能源鎂材料、鋼材料、煤電等10個循環產業鏈45個項目,並與園區外47個項目之間構成循環發展、鏈條延伸、產業互動、關聯配套的格局,到2022年共需投資1208.13億元,全部建成達效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128.97億元。目前,比亞迪、延長、陝西投資集團等大企業、大集團已入駐園區發展。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抓住這個機遇,尋求戰略合作伙伴,強化礦產資源整合,推進環保型開發,延長產業鏈條,推動礦產業由採掘向深加工轉變,努力把我市打造成為現代材料工業基地。

二是打造秦嶺最佳生態旅遊基地。堅持立足於秦嶺,依託於秦嶺,按照“政府指導、財政引導、企業主體、市場為主”的思路,積極引進戰略伙伴,合作開發旅遊景點,突出抓好十大精品景區和三條精品旅遊線路建設,加快金絲峽國家5a級景區、木王和牛背樑4a級景區、天竺山國家地質公園建設進度,着力建設金絲峽——天竺山——木王——牛背樑生態旅遊圈,積極開發旅遊新產品,主動融入全國旅遊大循環,努力把商洛打造成為全國的生態旅遊名城。要搶抓高速公路開通後人流、物流、信息流劇增的機遇,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促進物流、金融、保險、信息、中介、家政、物業等新興服務業在縣域城鎮發展,不斷提高第三產業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

三是打造優質綠色產業基地。積極開發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真做好基地認定、產品認證、商標註冊、品牌建設、產品包裝、市場銷售等工作,提高商洛農特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努力把商洛打造成為面向西安、輻射全國的綠色食品供應基地。圍繞發展丹蔘、黃芩、桔梗、連翹、五味子“五大商藥”,紮實抓好商洛道地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着力建設全國有影響力的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堅持“招引”與“整合”相結合,扶持發展農產品龍頭企業,推動核桃、茶葉等優勢產業整合,打造一批商洛綠色特色產業品牌,力爭到20xx年商洛綠色產業的銷售收入達到60億元,20xx年達到100億元。

四是打造勞務輸出品牌基地。堅持按照“培訓農民、轉移農民、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的要求,把勞務輸出作為一項大產業來抓,積極整合勞動、扶貧、教育等培訓資源,認真實施“人人技能工程”,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轉移培訓,搞好“訂單”培訓和“定向”轉移,做到“先培訓、後輸出、持證上崗”,形成商洛勞務的品牌和特色。加快駐外勞務輸出辦事機構建設,切實做好農民工權益維護工作,提升勞務輸出的組織化、規模化水平,推動全市勞務輸出數量和收益穩步提高。

(四)抓住“四個重點”,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源動力

一是狠抓項目建設。縣域經濟發展主要靠項目帶動、投資拉動。要緊緊抓住國家政策機遇,以基礎設施、農業產業化、工業技改、社會事業項目為重點,搞好項目爭取和項目建設,特別是今年全市安排的100個重點項目,要強化協調推進力度,加快建設進度,力爭早日投產,形成現實生產力。要按照全市啟動400個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的要求,每個縣區都要謀劃一批上規模、帶動性強的項目,充實和完善縣域項目庫,尤其要重點抓好西合、西康鐵路複線和西商二線、榆商、商柞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以及比亞迪太陽能電池、延長氟化工、中金黃金開發、商洛發電廠、柞水大西溝菱鐵礦開發、西部鑫興鉬業深加工、五洲公司釩業深加工等重大產業項目的前期工作,確保全市重大項目有序銜接、投資穩定增長。

二是擴大招商引資。堅持對外開放、擴大招商引資是推動縣域經濟突破發展的有效途徑。必須在更大範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對外競爭與合作,推進全方位開放,藉助外力促發展。要緊緊抓住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依託資源優勢,搶佔“地利”先機,吸納和承接更多的轉移資本、產業和企業。要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擴大內需等重大政策機遇,積極“進京跑省”,極力爭取國家投資和省上支持。要繼續抓好投資環境建設,重點要在“政策比別人活、措施比別人新、辦法比別人多、服務比別人好”等軟環境上下功夫,努力營造促進發展的大氣候、大環境,形成自己的區域比較優勢,增強縣域對生產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三是推動科技創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加快研究制定科技帶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科技工作投入,加強科技創新和推廣普及,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產業,把新型適用科技成果積極運用於縣域經濟的開發領域,努力增強科技成果在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第三產業中的轉化、推廣與應用效果。積極推進科技體制創新,探索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有效方式,加強與省內外大型國有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支持他們來我市建立分支機構或科研基地,引導市內企業搞好自主研發,形成一批競爭力較強的企業、品牌和產品,推動重點領域技術進步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四是深化體制改革。改革是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自我完善,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要抓好農村體制改革,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引導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搞好農村服務體系和種子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繼續推進企業改革,通過兼併和相互參股等多種形式,加快推進企業重組,鼓勵市內企業與省內外大企業進行全方位合作;進一步搞好財政改革,整合財政事業性投入,打破部門和條塊分割,集中力量辦大事;深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事業單位人事分配製度改革。無論是哪項改革,必須堅持立足實際,積極穩妥地推進,不斷增強縣域經濟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五)強化“四項措施”,完善縣域經濟發展保障機制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點要解決好四個問題:首先是金融支持問題。健全金融體系,增加信貸額度,引導民間資本向創業和發展領域流動,切實解決縣域經濟發展融資難問題。其次是財政投入問題。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逐步建立以貼息、擔保、參股和風險投資為主的投入機制,加大財政資金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投入。第三是人才保障問題。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觀念,不拘形式地吸引外地優秀人才,尤其是緊缺人才和高技術人才,定期定向對行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進行培訓,不斷提高各類人才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第四是土地供應問題。堅持“總量控制、動態平衡”的原則,盤活存量土地,對長期閒置土地要通過收購、租賃、參股等形式重新啟用,以緩解建設用地與土地緊張的矛盾,確保重點園區、重大項目的正當用地需求。

二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抓住新一輪機構改革的契機,調整優化政府組織機構,理順職責關係,強化權責一致,加快推進政企、政資、政事分開及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推動制度創新和政府管理創新,加強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實現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變。

三是切實提高行政效能。圍繞開展“工作落實年”活動,切實抓好政府機關效能建設,以轉變思想觀念為先導、提高素質能力為基礎、創新體制機制為根本、改善運作方式為關鍵、強化責任追究為保證,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不斷優化服務方式,積極推行政務公開制、服務承諾制、辦事限時制,全面提高抓落實工作效率,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四是完善考核工作機制。根據縣域經濟特色和發展水平,設置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年度目標任務,進一步完善縣域經濟發展的評價體系、考核辦法和激勵機制,正確運用縣域經濟考核結果,使考核真正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第9篇】關於競爭性選拔幹部方式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年輕幹部的選拔培養工作,不斷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在選人用人方式上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形成了以競爭性選拔為核心,通過綜合素質訓練班選拔幹部的辦法,使一批年輕幹部脱穎而出,改善了領導班子結構,激發了幹部隊伍活力,同時掌握了一批素質全面、特長突出、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後備幹部,用創新的方式提高了選人用人公信度,取得了良好效果。結合平時工作體會,對我們開展競爭性選拔幹部的方法進行一點剖析,以期對今後的工作有所啟迪。

一、基本做法

根據領導班子建設的需要和選拔職位的具體要求,通過舉辦各種類型的綜合素質訓練班,在一定範圍內組織參選人員開展多種形式的競爭性活動,通過活動發現優秀人才、選拔幹部。

1、全面摸底,制定方案。市委組織部結合領導班子建設需要和領導職位空缺情況,在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競爭性選拔工作意見,經市委同意後,市委組織部結合選拔職位層次、任職具體要求和《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有關規定,確定參加競爭性選拔的人員資格條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開展綜合素質訓練班籌備工作,同時在全市幹部中進行摸底,從中挑選出符合任職基本資格條件的人員,逐一通知有關人員按時參訓。

2、逐輪遴選,優中選優。訓練班一般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海選”,參加對象為全體學員,結合年輕幹部基本特點,設置了專題講座、理論測試、演講、無領導小組討論、交流發言、學員講壇、才藝展示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每一項活動均以評分或投票形式對參訓學員表現做出評價。第二階段是“精選”,根據前一階段學員的綜合表現,挑選16名左右表現突出學員參加模擬面試,面試試題一般結合選拔職位工作實際和有關要求擬定,考察學員隨機應變、理性思考、理論聯繫實際等方面的能力。整個競爭性選拔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節奏緊湊,着重通過掌握參選對象在活動中的表現,全面瞭解幹部是否具備選拔職位要求的理論素質和綜合能力。

3、定向考察,集體決定。市委組織部綜合分析參選人員在競爭性選拔活動中的總體表現,依據評分情況,根據選拔職位的具體要求,按照有關規定初始提名幹部人選。初始提名人選報經市委同意後,市委組織部派出考察組,對提名人選進行民主推薦和考察,瞭解提名人選各個方面情況。考察結束後,市委組織部提出擬任人選的初步意見,市委召開常委會,集體討論決定任職人選,並按有關規定予以公示、任職。

二、主要特色

在競爭性選拔幹部過程中,經過反覆嘗試、不斷改進,在訓練班的形式、內容、具體操作辦(來源:文祕公文網 http://())法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特色做法。

1、完善考試內容,着重測試幹部綜合知識水平。訓練班理論測試參照《黨政領導幹部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考試大綱》的要求進行命題,並補充了經濟、法律、文學、歷史、黨建等多方面考試內容,題型多樣,內容豐富,側重考察學員的綜合知識水平和理論功底,同時根據選拔職位的不同要求,靈活命題。

2、注重實踐鍛鍊,突出檢驗幹部實際工作能力。在注重考察學員個人綜合素質的同時,更加註重考察學員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效避免“高分低能”的現象。在青年黨外幹部綜合素質訓練班中,將實踐鍛鍊作為重要一課,設置了信訪接待活動,全體學員分為3個小組到市信訪局進行實地接訪,與上訪者面對面交流,近距離考察學員政策水平、口頭表達、知識修養等方面基本素質。

3、改進面試評價方式,着力提大學聯考試公信度。在模擬面試環節,為了防止“感情分”、“印象分”等因素導致評分失真、失實,除聘請領導評委外,還隨機挑選部分學員擔任學員評委,對考生面試表現進行綜合評分,並將領導評委、學員評委評分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作為考察的重要依據。據統計分析,領導評委與學員評委評分一致率達到90%以上。同時為確保面試的公平公正,我們對模擬面試過程進行了全程錄像,長期保存備查。

4、全方位考察學員表現,深入挖掘學員特長。結合擬任職位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培訓環節,全方位考察學員其他方面的潛在能力。在第一期青年幹部綜合素質訓練班中,為了選拔一名團市委副書記,我們專門設置了推選小組長環節,將全體學員分為8個小組,每組推選一名小組長,負責組織本組的小組討論活動,以考察學員的組織力、凝聚力和號召力。在第一期青年幹部綜合素質訓練班中,為了招錄擅長文字寫作的()同志充實部機關幹部隊伍,設置了實地調研環節,挑選12名錶現突出學員到相關企業、社區進行實地考察,並結合調研情況,撰寫調研報告,以考察學員的文字功底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取得的成效

我們開展的競爭性選拔幹部活動,整個過程始終堅持提高透明度和公開性,堅持競爭擇優,致力於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取得了

較好成效。

1、擴大了幹部工作民主。以推進幹部工作民主為根本取向,以增強公開性和透明度為客觀要求,打破了幹部工作神祕化和傳統思維束縛,讓選人用人權在陽光下運行,讓更多的人蔘與到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不斷擴大幹部羣眾在幹部選拔任用中的有序參與,有效落實了幹部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

2、改進了幹部選用機制。訓練班採用了競爭淘汰辦法,營造了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環境,在選人用人方式上做到了由“伯樂相才”向“賽場選才”轉變,由“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向“多數人在多數人中選人”轉變,由封閉式、神祕化的“內部操作”模式向公開化、透明化的“陽光操作”模式轉變,構建了易操作、低成本、選得準、讓人服氣、充滿生機與活力、有利於優秀人才脱穎而出的競爭性選拔幹部新機制。

3、樹立了正確用人導向。在競爭性選拔活動中,我們堅持機會均等、公平競爭、擇優任用,保證了能力突出、羣眾公認的優秀年輕幹部走上領導崗位,樹立了良好的用人導向,提高了選人用人公信度。同時從實際情況看,通過競爭性選拔而得到提拔重用的幹部,能力強、底氣足、上手快、幹勁大,得到了領導和羣眾的一致公認和好評。

【第10篇】關於競爭性選拔幹部方式的調研報告範文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年輕幹部的選拔培養工作,不斷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在選人用人方式上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形成了以競爭性選拔為核心,通過綜合素質訓練班選拔幹部的辦法,使一批年輕幹部脱穎而出,改善了領導班子結構,激發了幹部隊伍活力,同時掌握了一批素質全面、特長突出、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後備幹部,用創新的方式提高了選人用人公信度,取得了良好效果。結合平時工作體會,對我們開展競爭性選拔幹部的方法進行一點剖析,以期對今後的工作有所啟迪。

一、基本做法

根據領導班子建設的需要和選拔職位的具體要求,通過舉辦各種類型的綜合素質訓練班,在一定範圍內組織參選人員開展多種形式的競爭性活動,通過活動發現優秀人才、選拔幹部。

1、全面摸底,制定方案。市委組織部結合領導班子建設需要和領導職位空缺情況,在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競爭性選拔工作意見,經市委同意後,市委組織部結合選拔職位層次、任職具體要求和《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有關規定,確定參加競爭性選拔的人員資格條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開展綜合素質訓練班籌備工作,同時在全市幹部中進行摸底,從中挑選出符合任職基本資格條件的人員,逐一通知有關人員按時參訓。

2、逐輪遴選,優中選優。訓練班一般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海選”,參加對象為全體學員,結合年輕幹部基本特點,設置了專題講座、理論測試、演講、無領導小組討論、交流發言、學員講壇、才藝展示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每一項活動均以評分或投票形式對參訓學員表現做出評價。第二階段是“精選”,根據前一階段學員的綜合表現,挑選16名左右表現突出學員參加模擬面試,面試試題一般結合選拔職位工作實際和有關要求擬定,考察學員隨機應變、理性思考、理論聯繫實際等方面的能力。整個競爭性選拔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節奏緊湊,着重通過掌握參選對象在活動中的表現,全面瞭解幹部是否具備選拔職位要求的理論素質和綜合能力。

3、定向考察,集體決定。市委組織部綜合分析參選人員在競爭性選拔活動中的總體表現,依據評分情況,根據選拔職位的具體要求,按照有關規定初始提名幹部人選。初始提名人選報經市委同意後,市委組織部派出考察組,對提名人選進行民主推薦和考察,瞭解提名人選各個方面情況。考察結束後,市委組織部提出擬任人選的初步意見,市委召開常委會,集體討論決定任職人選,並按有關規定予以公示、任職。

二、主要特色

在競爭性選拔幹部過程中,經過反覆嘗試、不斷改進,在訓練班的形式、內容、具體操作辦(來源:)法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特色做法。

1、完善考試內容,着重測試幹部綜合知識水平。訓練班理論測試參照《黨政領導幹部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考試大綱》的要求進行命題,並補充了經濟、法律、文學、歷史、黨建等多方面考試內容,題型多樣,內容豐富,側重考察學員的綜合知識水平和理論功底,同時根據選拔職位的不同要求,靈活命題。

2、注重實踐鍛鍊,突出檢驗幹部實際工作能力。在注重考察學員個人綜合素質的同時,更加註重考察學員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效避免“高分低能”的現象。在青年黨外幹部綜合素質訓練班中,將實踐鍛鍊作為重要一課,設置了信訪接待活動,全體學員分為3個小組到市信訪局進行實地接訪,與上訪者面對面交流,近距離考察學員政策水平、口頭表達、知識修養等方面基本素質。

3、改進面試評價方式,着力提大學聯考試公信度。在模擬面試環節,為了防止“感情分”、“印象分”等因素導致評分失真、失實,除聘請領導評委外,還隨機挑選部分學員擔任學員評委,對考生面試表現進行綜合評分,並將領導評委、學員評委評分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作為考察的重要依據。據統計分析,領導評委與學員評委評分一致率達到90%以上。同時為確保面試的公平公正,我們對模擬面試過程進行了全程錄像,長期保存備查。

4、全方位考察學員表現,深入挖掘學員特長。結合擬任職位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培訓環節,全方位考察學員其他方面的潛在能力。在第一期青年幹部綜合素質訓練班中,為了選拔一名團市委副書記,我們專門設置了推選小組長環節,將全體學員分為8個小組,每組推選一名小組長,負責組織本組的小組討論活動,以考察學員的組織力、凝聚力和號召力。在第一期青年幹部綜合素質訓練班中,為了招錄擅長文字寫作的同志充實部機關幹部隊伍,設置了實地調研環節,挑選12名錶現突出學員到相關企業、社區進行實地考察,並結合調研情況,撰寫調研報告,以考察學員的文字功底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取得的成效

我們開展的競爭性選拔幹部活動,整個過程始終堅持提高透明度和公開性,堅持競爭擇優,致力於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取得了較好成效。

1、擴大了幹部工作民主。以推進幹部工作民主為根本取向,以增強公開性和透明度為客觀要求,打破了幹部工作神祕化和傳統思維束縛,讓選人用人權在陽光下運行,讓更多的人蔘與到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不斷擴大幹部羣眾在幹部選拔任用中的有序參與,有效落實了幹部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

2、改進了幹部選用機制。訓練班採用了競爭淘汰辦法,營造了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環境,在選人用人方式上做到了由“伯樂相才”向“賽場選才”轉變,由“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向“多數人在多數人中選人”轉變,由封閉式、神祕化的“內部操作”模式向公開化、透明化的“陽光操作”模式轉變,構建了易操作、低成本、選得準、讓人服氣、充滿生機與活力、有利於優秀人才脱穎而出的競爭性選拔幹部新機制。

3、樹立了正確用人導向。在競爭性選拔活動中,我們堅持機會均等、公平競爭、擇優任用,保證了能力突出、羣眾公認的優秀年輕幹部走上領導崗位,樹立了良好的用人導向,提高了選人用人公信度。同時從實際情況看,通過競爭性選拔而得到提拔重用的幹部,能力強、底氣足、上手快、幹勁大,得到了領導和羣眾的一致公認和好評。

【第11篇】家庭教養方式對學生自信影響的調研報告

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伯格(nberg)制訂,它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測量個人自信心的量表。它共有10個測題,用以測量個人對自我感覺的好壞程度。該量表具有簡單易懂、操作作方便、可信度高等特點。受測者在4點評尺上對測題作答:1=非常同意(stronglyagree),2=同意(agree),3=不同意(disagree),4=非常不同意(stronglydisagree)。因此,其最低得分為10分,最高得分為40分。在10個條目中,第3、5、8、9、10五個條目的算分是反向的(即1分算做4分,4分算做1分;2分算做3分,3分算做2分)。

家庭教養方式量

【第12篇】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調研報告

_____年,在市紀委和工業新區兩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紀委全會精神,嚴格按照省推進“三轉”電視電話會議要求,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明確職責定位,突出主業主責。上半年,我們圍繞“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積極變角色、移重心、樹形象,改進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機制,有效地推動了我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一、落實“三轉”工作開展情況

(一)變角色,促進職能歸位

完善紀檢組織機構。今年上半年,為實現監督執紀問責主業提供組織保障,我們對剛剛整合後的工業新區紀檢組織機構建設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發現基層機構不健全,人員配置不到位,兼職較多,與日趨繁重複雜的工作任務極不適應,致使一些工作只能疲於應付,嚴重影響了工作開展和職能的發揮。針對以上問題,上半年我們把抓組織建設作為落實職能頭等大事,認真謀劃、深入調研,爭取黨工委支持。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紀檢監察組織和村級監督機構建設的實施意見》,進一步規範和完善區、兩園一鄉、村級紀檢組織建設,將監督觸角延伸到各行政村,真正實現監督工作區、鄉、村三級聯動,為落實監督執紀問責職能提供了組織保障。

優化機構人員配置。突出辦案力量、強化監督力量,將力量向辦案一線傾斜。今年,區紀委增加工作人員3名,並對區紀工委職能科室進行了重新調整,充實了辦案力量,加大了辦案工作領導力度。

歸還“責任田”突出主業。針對各基層紀檢組織擔心權力削弱、利益受損不願放,擔心失去監督抓手不敢放,不知道哪些該放哪些該留不會放等顧慮,我們及時統一認識,釐清職責,堅決把別人的“責任田”還回去,堅決把不該管的工作交還給主責部門。對有紀委監察局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進行了清理,共清理議事協調機構19個,目前正在與新區兩委協調退出機制。出台了《關於進一步規範鄉鎮、園區紀委(紀工委)書記區垂直部門紀檢組長(紀委書記)職責分工的通知》,進一步清理規範基層紀委書記在黨委(黨組)內部的分工,切實解決其身兼數職的問題,確保他們把主要精力轉移到執紀辦案和監督檢查上來。

【第13篇】國中語文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調研報告

第一部分 前言

河西國中是個風景優美、人傑地靈、文化底藴豐富的學校,我校也早已沐浴在課改的春風中。XX年9月,我校語文教研組向安康市教研室申報了“國中語文自主、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的研究課題,我校課題研究小組於XX年9月正式開題研究。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學生目前在課堂中存在的被動的、呆板的學習方式,提倡和發展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特別是要提倡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教師成為學生的引導者。研究過程中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實施情況如何?收效如何呢?為此我們課題小組在我校開展了一次調查研究。

研究時間: XX年9月20日——XX年11月30日

調查對象:學生:七年級一班,二班90人。

八年級全體學生 110人。

九年級一班、二班 80人。

教師:祖xx、劉xx、張xx、xx、張xx、張xx、張xx。

調研人員:語文課題研究組成員。

研究方法:聽課、問卷調查、評課。

第二部分 研究實施情況

一、聽課評課:(任選兩節)

第一節課(8:50—9:35)語文,授課老師祖xx(男 48歲),授課年級:八年級一班,課型:新授課,內容:八年級上冊《巧妙的克隆》。

課堂教學簡錄:

(一)、以“孫悟空拔毛變猴”引出“巧妙的克隆”

(二)、自主閲讀、瞭解克隆

1、自主學習生字詞語。

2、邊讀邊思考:什麼是克隆?請用自己的話感慨。

3、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後出示了有關克隆的圖片,讓學生對克隆有所認識。

(三)、合作探究,認識克隆

學生組成四個學習小組,每組探究一個問題,各組探討整理後在全班交流。

1、為了説明“克隆是什麼”作者應用了那些説明方法?

2、“克隆鯽魚出世前後”一節的説明順序是什麼?作者是怎樣組織安排材料的?

3、你知道克隆對人類究竟有那些好處?克隆羊的誕生,為什麼在全世界引起轟動?

4、文中那些地方體現了科研人員的努力?體現了他們的什麼精神?在學習中我們該怎麼做?

(四)、語文活動設計

自由辯論:可不可以克隆人?

活動方式: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為贊成克隆者,一組為反對克隆者。各組討論,然後推薦幾名代表與對方展開辯論。教師做活動總結和評價。

(五)、聯繫生活、暢想克隆

請以“如果我會克隆,我會…”為起句,發揮想象説一段話。要求:1、想象奇特。2、對人類有益。3、表達要有條理。

評課內容:

劉xx(課題研究組長):在合作探究環節,學生們真正做到了自主與合作學習,各小組都有具體的任務,而且完成的不錯。

張xx(研究成員):這節課的亮點是自由辯論環節,學生們參與活動有體驗,不吐不快,言之有理。

張xx(研究成員):學生們自主閲讀,小組合作解決問題,課堂氣氛也比較輕鬆,45分鐘學生們各有所得。

xx(研究成員):教學中説話的環節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這個環節設計的巧妙,不僅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檢驗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成果。不過,在談到説明方法和説明的語言時候教師要加強引導,學生們不能聯繫課文具體説明,這不利於學生掌握説明文的基礎知識。

第二節課(8:50—9:35)語文,執教老師:劉xx(男 44歲)。授課年級:八年級三班,課型:新授,內容:八年級上冊《説屏》。

課堂教學簡錄:

(一)、激情導入:吟誦唐代詩人杜牧《秋夕》的詩句,引入情境。

(二)、整體感知:自主閲讀課文,按自己的朗讀習慣可出聲、可默讀。説説你從文中獲取了那些知識?

(三)、合作學習:

1、什麼是“屏”?課文中怎麼説?用自己的話説説。

2、作者介紹了“屏”的那些知識?

3、文中説“關鍵是個‘巧’字”,那麼怎樣做才“巧”?

4、文中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以上問題分配給四個學習小組合作完成。

(四)、互動探究: 文章寫得好,好在哪裏?(從説明方法和説明語言兩方面談)

(五)、知識拓展:學生設計屏風並展示。

(六)、作業與練習。

評課內容:

祖xx(研究成員):這是一節自主學習的典範課,真正讓學生自主合作發現並解決問題,問題設置有針對性,學生思考時間充分。合作學習需要長期訓練才能養成習慣。

張xx(研究成員):真正解放了學生的手和腦,給學生一片天地,教師語言幽默、風趣,整個課堂氣氛輕鬆活躍,學生學的輕鬆快樂。

張xx(研究成員):自主學習落到了實處,合作學習中同學們能幫助別人或尋求別人的幫助,教師做到了一位恰到好處的引導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學生課堂學習調查問卷情況統計

問卷發出90份,收回90份。

問卷顯示:

1、學生大部分都喜歡上語文課,並且都有自己喜歡的具體環節和內容,説明教師在教學環節設計上是合理的。

2、學生大部分認為課堂中的問題有啟發性,難易適中,教師留的時間比較充分,教師講的適中,這説明大部分教師對學生很信任,讓學生自主合作分析解決問題,教師有正確的引領,學生思考的時間充分。

3、學生的問卷反映他們都喜歡師生共同討論怎樣的教學環節,説明學生正在接受學習方式的轉變。

4、學生心中的理想課堂是:自主、快樂、互動、輕鬆的課堂,這樣就要求我們教師轉變思想,轉變觀念去適應新課程改革。

第三部分 結論

一、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情況

1、自主合作學習正在成為習慣

在祖老師和劉老師的課堂中他們都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袁老師的這堂課各小組提前預習了課文,部分學生進行了自學,因此課堂上的討論都能説到點子上,而且還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與師生一起討論通過觀察,這節課學生的活動面廣,全班42名學生,有四分之三的學生都進行了思考和回答。

在劉老師的這節課上,自主學習活動始終貫穿課堂,在預習、作者簡介、生字詞語都讓學生去查閲資料,並在課堂上彙報展示。在小組合作環節中小組內分工明確,各有任務,並互幫互助。在探究環節中,有學生提出問題,就有學生快速幫助解決,解決不了的,也有學生自動承擔下來查閲資料解決。這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上二位教師收回的問卷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認可率很高,他們認為怎樣的課堂可以自己提出問題、合作解決問題,還能幫助別人解決問題,這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輕鬆、自由、效率高,説明我們的學生正在轉變學習方式,並逐步成為習慣。

2、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增強

在劉老師的課堂上,有個別發言的同學在第一輪發言還不夠大膽,聲音較小,沒有條理,但在第三輪發言時,該同學的思路以非常清晰了,而且聲音洪亮,表達清楚。説明他們的學習能力是由弱到強不斷提高的,另外,聽課時,有一位很明顯是學困生的女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吃力卻很努力的在課本上鈎劃出一些關鍵詞句和問題。而在袁老師的課堂上“自由辯論” 的環節中,由於學習氣氛的感染和自主學習的紮實,很多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也都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總之,學生們已經比較適應自主、合作、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並在這一學習方式中學習的能力有明顯的提高。

3、學習效果逐步突顯

從問卷中我們不難看出,我們的學生感到很愉快,覺得自己在課堂中的價值得以體現佔80℅,而這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學生與學生的關係,也是學生嚮往的。教師的鼓勵、同學的幫助,解決了問題嚐到了成功的喜悦,這樣的心裏,學生們都會記錄在日記、作文裏,學生的作文水平有明顯的提高,實驗班成績尤為突出。

二、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因素

1、教師的觀念。

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很多教師,尤其是老教師的思想中可謂是根深蒂固,而進入課改以來教師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學生主體地位得到體現的時候,教師也在努力尋找和適應自己引領者的地位,只有找準了自己的地位,更新了自己的觀念,才能做好引領者。

2、老師對學生的信任。

張老師每次聽完劉老師的課後,總會對我説;“我總是不能像劉老師那樣放心學生”。這句話很樸實,對,我們只有放心學生,讓學生自己放手做才能真正的自主學習,將任務分配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老師的課前準備。

做一個優秀的引領者並不輕鬆,傳統教學我們備課時盯住教材,而現在我們不僅要盯住教材,還要盯住學生,盯住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他們設置不同的任務,另外還要能駕馭整個課堂。

4、教師自身素質要不斷的提高。

劉xx老師是我們學校青年教師中的佼佼者,他是最先嚐試並實施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開放性教學的,受到老師們的好評。他在個人教學中,善於學習、善於總結,勇於探索、敢於嘗試,善於反思、勤於反思。張老師對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努力。這些都為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這些都與教師過硬的自身素質有直接的關係,因此,教師要善於學習,勤於反思,多學習,多嘗試,將理論和實踐結合,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第四部分 建議

學校教導處: “未來的文盲不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語文組搞課題研究適應時代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創造有效的途徑。結合我校實際建議如下:

1、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2、強化同伴互助作用,敢於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3、貴在堅持,要把研究工作貫穿於日常教學工作之中,積極總結成果並加以推廣,以推動我校教研教改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