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區經濟情況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9W

區經濟情況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工業園區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工業園區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一:

工業園區自成立以來,堅持強力推進工業立縣中心戰略,狠抓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與服務、園區平台建設三大工作重點。當前,園區經濟堅持快速發展勢頭,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具體提速,園區發展潛力逐漸加強,園區逐漸成為縣域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平台。十二五期間是工業園區具體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時機,完成彎道逾越,不斷提高園區經濟實力的關鍵期間。超前經營工業園區下一步發展的目的、發展的思路、發展的重點和發展的辦法,關於進一步加速園區發展、引領努力走在全省山區縣市前列、在全市領先完成小康社會具有主要意義。

一、準確掌握十二五期間園區發展的近況。

一是園區平台建設初見成效。工業園區自年3月以來,依照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準建設、高效能治理的要求,以規劃為先導、以產業為支持、以項目為載體、以招商為手段,逐漸構成以環鳴鳳城區為中心,以化學工業園、江北化工產業園、石頭店建材工業園為支持的一區多園的園區格式。7個工業園總面積達7000餘畝。制訂了《工業園區發展戰略規劃( 年-2022年)》、《縣化工行業安全發展規劃》,完成了《工業園戔戔域環境影響申報書》、石頭店建材工業園、汪家工業園、城南工業園節制性詳規的編制。化學工業園、城北農產品工業園、萬里化學工業園、汪家工業園、石頭店建材工業園的道路、供水、供電、排污、通信等首要基本設備建設基本完成,園區基本設備建設的投入超歷史。緊緊抓住第二輪土地修編的時機,實時調整園區工業用地規劃,新增建設用地節制面積到達10000畝。園區的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展,園區承載才能進一步加強,園區堆積效應日益彰顯。

二是園區發展潛力逐漸加強。推進園區發展的體制機制曾經構成,為園區發展供應了強有力的指導保證和組織保證。在縣委、縣縣政府強有力的指導下,在鄉鎮、縣直各部分的關懷、支持和參加下,招商引資的合力不斷加強。經過不斷總結招商引資的經歷和經驗,招商引資的思路更加明晰,招商引資的重點更加突出,招商引資的成效更加分明;經過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提高服務企業的質效,落户的企業更加堅決在發展的決心和決計,企業做大做強、滾動發展的願望更加激烈。特別是以東聖公司836工程項目為代表的一批重點項目標建成投產,為園區下一步的快速發展留下宏大空間。十二五時期估計累計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70億元,年均遞增74%。

三是園區產業集聚效應逐漸展現。新落户園區的企業和項目在不斷增多,累計入園企業62家;現有企業擴張裂變的速度在不斷加速;四大主導產業的支持效果日益突出;東聖化工、花林水泥、車橋、楚園春酒業四大龍頭企業的引領示範效果日益分明。東聖836工程、楚原化工、吉星化工、楚陽科技等項目標建成將為全縣磷化工產業的領先發展奠基堅實的基本;安廣陶瓷、楚林陶瓷、冠泰建材、盼盼木塑門、星球人造板、微晶石板材、硅酸鈣板等項目標建成將有力地支持新型建材產業的發展;隨着車橋10萬噸鑄件一期及其深加工項目標建成投產,將成為中西部地域程度最高、規劃最大的鍛造基地,還為機械加工產業發展帶來宏大的發展空間;隨着楚園春黃酒、食得福香菇精及食用菌深加工、森源食(藥)用菌、奧龍食品、野風食品等項目標投產,將推進向全市主要的農產品加工基地的目的邁進。

四是園區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十二五時期,縣委、縣縣政府先後出台一系列優化工業經濟發展環境、支持工業企業發展的政策性辦法,加強了企業發展的決心,優化了園區發展環境,加速了工業經濟發展的措施。出台《縣人民縣政府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的政策辦法》,為加速培養和發展主幹企業供應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出台《關於進一步加速工業園區發展的意見》,園區發展的目的更加明確,發展的思路更加明晰,發展的重點更加突出,園區擴容提質措施加速;出台《關於應對金融危機支持工業企業發展的政策辦法》,堅持了大企業縱貫車準則和銀企對接機制,在關鍵時辰穩住了企業的陣腳,使企業化險為夷;出台《關於進一步優化工業經濟發展環境的辦法》,對相關部分的行政審批、行政收費、行政檢查、行政處分等進行了相關的標準;出台《縣再造審批服務流程提高行政服務效能工作施行方案》,使行政審批環節省少,審批時限縮短,審批流程優化,審批效率提高;出台《縣招商引資企業項目建設進程中收費減免優惠的若干規則》,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26項,標準運營服務性收費25項,獲得投資者的好評。經過採取這一系列的辦法,工業經濟發展的軟環境有了基本性改善,在全縣上下構成了指導注重、部分支持、企業家創業、羣眾反對的優越氣氛。

五是園區本身建設不斷增強。緊緊圍繞縣委、縣縣政府推進工業立縣的重點工作及嚴重決定計劃發明性地抓落實,在思想認識上同縣委、縣縣政府堅持高度統一,在行動步伐上與縣委、縣縣政府堅持步伐統一;不斷加強幹部培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把幹部放到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第一線進行考驗,幹部的實戰才能和實踐才能有分明提高;堅持有為才有位,以實績論英雄的工作導向,保證幹部一直堅持高昂向上的精神形態,堅持做到事事有人抓,大家有壓力,幹部抓落實的認識和才能有分明提高。

在認真總結十二五期間園區發展獲得成果的還,我們必需清醒地看到園區發展中存在的首要問題:一是園區平台建設相對滯後;二是產業條理不高;三是產業關聯度不強;四是新的嚴重項目有待進一步打破。

二、科學分析十二五期間園區發展面對的應戰和時機。

(一)面對的時機

從外圍來看:就全球而言,和平與發展仍是噹噹代界的主題,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措施會加速,隨着全球經濟步入後金融危機時代,國際經濟情勢繼續好轉,為經濟的增進供應了較大的市場空間;就全國而言,國內經濟總體向好的態勢不會改動,中國活着界經濟發展中會更加大有作為,隨着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強勢推進,以及東部沿海產業的繼續轉移,必定會給我們帶來新的發展時機;就全省而言,要在中部領先崛起,並將加速縣域經濟發展作為推進全省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可以猜測,十二五期間,縣域經濟發展的要求會更高,發展的環境會更好,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會更大。

從本身來看:十二五期間,縣委、縣縣政府堅持把工業立縣作為中心戰略來抓,工業經濟發展的方向更加明確,發展的重點更加突出,發展的思路更加明晰,發展的辦法更加富有成效,為下一步的發展在體制機制、政策辦法、準則的保證上奠基了堅實的基本;三年進入全省縣域經濟二十強,工業的骨架曾經基本堅持,四大主導產業的雛形曾經構成,民營經濟發展的生機進一步加強,為下一步的發展留下宏大的發展空間;具有人無我有的資源優勢,資源深度開發的空間非常宏大,產業支持的效果更加明確,為下一步的發展供應了堅實的物質基本;隨着宜保高速公路、城東新區、園區平台建設等嚴重基本設備的建設,發展的軟硬環境會有嚴重改善,為下一步的發展供應了環境上的保證。

(二)面對的壓力與應戰

隨着國家經濟構造戰略性調整與發展方法的嚴重改變,十二五期間,國家對環保、土地、節能減排的要求愈來愈高,裁減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力度會更大;在加速工業化發展的進程中,如何掌握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完成速度、構造、質量、效益相統一,是一個嚴重的考驗與應戰;隨着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林木資源會更加稀缺,資源對招商的吸引力會降低,資源的承載才能會更加軟弱,鄙人一輪的發展中,如何在維護資源中深度開發資源,是一個嚴重的考驗與應戰;隨着園區範圍的不斷擴展,在建項目標接踵投產,新的項目不斷入駐,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治理幹部如何駕御園區的發展,如何把企業老闆變為現代企業家,並能引領企業在劇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如何把不計其數的農民變成純熟的產業工人,關於我們是一個嚴肅的考驗與應戰;可以猜測,十二五期間,全國新一輪的發展潮水會興起,過去發展快的、基本好的地域,發展步子會愈來愈快,過去基本較差的,都在你追我趕,一往無前。在這種前有標兵、後有追兵的壓力下,我們如何揚長避短,韜光養晦,在劇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是我們必需面臨的考驗與應戰。三、精確定位十二五期間園區發展的鬥爭目的。

(一)指導思想。深化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依照科學規劃,用地集約,產業集聚,可繼續發展的準則,以園區平台建設為載體,以做大做強四大主導產業,推進產業系統升級為主線,以招商引資為重點,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環境建設為保證,推進工業園區在新的起點上再上新程度、完成新跨越,努力建設全省山區一流省級工業園區。

(二)發展目的。十二五時期新引進入園企業打破100家;招商引資到位資金打破150億元;培養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40家以上、過10億元的企業10家以上、過50億元的企業2家以上、過100億元的企業1家以上,培養上市公司3-5家。到十二五期末,園區工業總產值到達300億元,園區生產總值到達100億元;園區基本設備建設資金投入20億元以上;完成園區工業廢氣淨化處置率100%、園區城市污水處置率100%、生活垃圾處置率100%、工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100%。

三、任務及戰略重點。

1、十二五期間園區產業發展的首要任務

磷化工產業。以施行磷礦資源可繼續開發應用戰略為主線,以精密磷化工為方向,強大磷化工產業集羣,提高產品附加值,把建成全省重點磷化工產業基地。重點支持企業為:東聖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吉星化工有限公司、宜昌楚原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宜昌西部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將來的主攻方向偏重於磷化工產品的精密化工開發和深加工,往黃磷的下流擴展產品門類,延長產業鏈條。完成工業總產值120億元。

新型建材產業。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型建材,加速產業構造優化升級,裁減設備老化、污染嚴格的初級加工企業,引進生產技能先進、產品附加值高的企業,走循環經濟和可繼續發展的道路。重點支持企業為:花林新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星球宜林人造板有限公司、宜昌盼盼木成品有限公司、宜昌武星裝飾板有限公司、安廣陶瓷有限公司、冠泰建材有限公司。將來的主攻方向偏重於陶土、硅石、林木、磷石膏的開發與綜合應用,發展高檔建築陶瓷、衞生潔具、微晶石板材,豐富板材、型材門類,強大產業集羣。完成工業總產值60億元。

機械製造產業。着力打造汽車零部件及鍛造基地,把建成全省主要的鍛造基地。重點支持企業為:車橋有限公司、宜昌奧力鍛造有限公司、萬山輕客有限公司、科達泵閥製造有限公司。將來的主攻方向偏重於引入戰略協作者做大做強萬山輕客,繼續擴展車橋與鑄件的生產規劃,支持和指導車橋向高端製造業方向發展,在此基本上延長產業鏈,構成相關配套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0億元。

農產品加工產業。依照區域化結構、標準化生產、產業化運營、社會化服務的總體要求,逐漸構成大户+基地+協會+企業的農業產業化運營格式,把建成全市特徵農產品加工基地。重點支持企業為:楚園春酒業有限公司、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公司、食得福食品有限公司、宜昌奧龍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將來的主攻方向偏重於食用菌產業的做大做強,支持楚園春白酒和黃酒擴展規劃,依託柑橘、大米、茶葉等資源優勢,發展綠色、環保、健康的農產品精湛加工項目,大力發展與農產品包裝相關的高檔陶瓷酒瓶、玻璃器皿、彩印包裝項目。完成工業總產值40億元。

生物醫藥及其它新興產業。結合地輿地位和天氣特點,立足當前生物醫藥發展基本,着力引進和培養生物醫藥項目。重點支持企業為:宜昌人福藥業有限公司分公司、楚陽科技有限公司、天終身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泓康藥業有限公司。將來的主攻方向偏重於支持宜昌人福藥業做大做強,擴展規劃,支持楚陽科技向生物醫藥領域發展,支持泓康藥業向中藥提取方向發展,指導食用菌產業向生物醫藥方向擴展;支持企業進行技能革新與創新,鼓舞企業進行資源綜合應用,執行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完成工業總產值20億元。

2、十二五期間園區平台建設的首要任務

十二五時期,園區建設繼續圍繞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分步推進、項目打破的工作思路,着力破解園區建設瓶頸,完善園區平台建設。一是要抓緊完善現有園區的基本設備配套,提高園區建設程度,提高園區承載才能;二是要竭盡全力,優先開發建設城南工業園和棚鎮建材工業園,保證簽約項目儘早入駐工業園;三是要抓緊編制花林寺、紅林、洋坪雙路工業園的節制性詳規。要充分應用我縣二輪土地修編的時機,在二輪土地修編中做好土地規劃調整,為十二五期間工業的發展留足空間;四是要認真抓好嚴重基本設備的規劃建設。要完成自然氣管網建設,新建110千伏和35千伏變電站各一座,優先建設各專業園區的幹道、供排水管網和通訊線路。十二五期間,園區基本設備投入到達20億元以上。

四、優化完善十二五期間推進園區又好又快發展的工作辦法。

(一)要加大園區平台建設力度。一是堅持規劃先行。要依照統籌規劃、分步建設、突出重點、項目帶動的準則,加速新增建設用地的規劃工作。要修訂和完善園區總體規劃、各工業園節制性規劃及行業規劃,明確各專業園區結構、產業發展目的,合理設置產業發展區、治理服務區、寓居生活區。要注重園區規劃與城鎮規劃相結合、項目建設規劃與園區規劃相結合,突出規劃的超前性、科學性和指導性;二是要堅持基本設備先行。要依據項目建設需求,對規劃的建設範圍要一次性規劃到位,一次性徵地拆遷到位,對主要基本設備要一次性建設到位,提高園區建設效率,提高園區集約發展程度,降低園區發展的行政成本,完成由引鳳築巢向築巢引鳳的基本性改變;三是要堅持園區平台建設與城鎮建設的互相推進。經過園區平台建設不斷拓展城鎮骨架,經過城鎮基本設備建設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園區承載才能,交通、水利、環保、城鎮、電力等重點項目盡能夠向園區集中。堅持集中精神辦大事,不斷擴大發展效應。

(二)要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一是要一直突出招商引資這一重中之重的工作。要站在更高的起點上確立招商引資的工作目的,任何時分都不能鬆勁,不懶惰,不拋棄。要立足於招大商、招大項目、招經濟社會效益好的項目,鍥而不捨地引進和培養各類市場主體;二是要精確掌握招商引資的主攻方向。着力推進資源的深度開發,標準資源的治理,優化資源的裝備,在磷礦石、硅石、陶土、食用菌等深度開發上創出一條新的路子;着力推進礦山企業二次創業,充分調動礦山企業二次創業、再次創業的積極性,把礦山企業二次創業推上一個新的飛騰;着力推進現有企業擴張裂變、做大做強,具體提高企業發展程度和參加市場競爭的才能,構成一批產業突出、擁有自立品牌和自立常識產權、中心競爭力強的優勢企業,把現有企業的擴張裂變面向一個新的程度;着力引進知名品牌、知名企業落户,鼓舞企業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支持企業進行技能改造和資源綜合應用,把產業發展提高到一個新條理;三是要逐漸提高招商引資的門檻。不斷完善招商引資的政策辦法,不斷標準招商引資的工作流程。關於耗能高、污染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經濟社會效益欠好等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准入標準的項目,嚴禁進駐園區,不斷提高入園項目標質量與程度。

(三)要加大經濟發展環境建設的力度。環境建設是隨同工業立縣進程中的一個永久主題。環境建設沒有最好,只要更好。十二五期間,要把環境建設作為一張主要的手刺進行打造。一是要進一步優化言論環境。要增強對工業立縣中心戰略的認識,大力宣傳創業者的先進事蹟,大力表揚服務工業項目標先進單位和個人,要在全縣上下營建推進工業立縣的濃厚氣氛;二是要進一步優化服務環境。要認真貫實縣委、縣縣政府對推進工業立縣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則止。要堅持自動服務,上門服務,高效服務,簡化做事順序,提高做事效率;要用高效、快捷、優質的服務守信於客商;三是要進一步改善融資環境。要加大政銀企協作的力度,嚴重項目標引進要約請金融部分提早介入,全程參加項目標論證與調查,切實處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四是要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關於卓有成效的政策,要一以貫之地執行;關於外地成功的經歷和做法,要揚長避短,為我效果;關於政策法律沒有明令制止的,要勇敢探究。五是要進一步營建人文環境。企業家是現代社會的珍貴財富,是推進企業發展的主要力量。要努力營建鼓舞競爭、鼓勵創新、崇尚成功、寬容掉敗的人文環境,切實讓想創業者敢創業,會創業者能創業,善創業者創成業。

(四)要加大資源優化裝備的力度。一是要增強園區平台建設的保證。十二五期間人力、物力、財力要進一步向園區傾斜,特別是要抓住國家的嚴重政策時機,嚴重基本設備項目盡能夠向園區集中,增強園區平台建設措施;二是要增強支持重點企業發展的保證。依照生產要素優化裝備、發展項目優先申報、融資借款優先支持、土地應用優先納入規劃的準則,對全縣的一批重點企業進行優先扶持,鼓舞其做大做強;三是要增強為磷化工企業裝備資源的保證。要嚴格完成磷礦資源產銷對接,知足縣內磷化工企業生產需求。與此還,要加大磷礦資源與縣內磷化工深加工企業裝備的力度,加速磷化工企業擴張裂變的措施,儘早地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構成實際生產力;四是要深化資源的治理。要進一步探明縣內硅石、方解石等資源環境,借鑑磷礦石、陶土的治理經歷,增強對硅石、方解石、林木等資源的治理,為資源的深度開發供應保證。

(五)要加大人才建設的力度。人力資源是最主要的資源。人才是十二五期間園區快速發展的主要支持力量。一是要培育一批經濟治理幹部。要經過到先進發達地域掛職、企業一線磨鍊、綜合部分交流、高級院校脱產學習等多種方式,培育一批事業心強、政策程度高、懂經濟工作的治理幹部;二是要培育一批企業家。要經過到大企業掛職、按期培訓、組織外出學習調查、政策鼓勵等多種方式,培育一批社會責任心強、懂運營、善治理、擅長開闢的企業家;三是要引進培育一批專業技能人才。要堅持健全工業企業人才引進的政策系統,趕快從簡處理引進才人的相關手續,切實處理好引進人才的各類後顧之憂;四是要培育數以千計的產業工人。要進一步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圍繞全縣產業發展,系統化地培訓產業工人,鼓舞農民就近轉移。

工業園區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二:

近幾年來,經濟在工業經濟的強力牽引下,獲得了較快發展,從gdp指標看,十五期間年均增速達11.3%,其中第二產業增長17.7%。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調整開始進入轉換升級的初始階段。從產業結構的宏觀層面上看,經濟發展的工業主導型特徵比較明顯。2022年,地區gdp三次產業結構比例達26.3:42.0:31.7。

與2000年比較,第二產業佔gdp的比重上升了7.9百分點。而工業主導型特徵的產生與園區經濟的強勢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把工業園區辦成帶動全市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已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從各地區經濟發展的競爭態勢看,決戰工業園已成為各地壯大區域經濟、實現產業轉換升級、加快就業結構非農產業化進程的戰略選擇,也是背水一戰的現實選擇。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談一談有關的問題。

一、關於工業園區發展的數量概念

1、入園企業數量及開工率。據統計快報,2022年3月底止,全市十個工業園區(除銅鼓外)有入園企業842個,其中開工企業517户,在建工業企業297户,非工業企業28户,企業開工率為61.4%。開工企業個數比2022年底增加22個。

2、開發面積及基礎設施投入。到2022年3月底止,全市十個工業園區實際開發面積35.4平方公里,在一年時間內新開發4.66平方公里。到2022年3月底止,工業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30.05億元,一年內新增基礎設施投入7.38億元。

3、簽約資金與到位資金。今年1-3月,園區招商簽約資金39.3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4.83%;實際到位資金15.4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9.8%。資金到位情況比上年同期有明顯改善。

4、園區企業年度生產經營規模。據年度統計資料,2022年,全市園區483家開工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26.1億元,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29.9億元,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26.75億元,實現利潤總額7.3億元,實現税金總額5.96億元。園區企業的產品產銷率為103.01%,百元銷售收入利潤率為5.75元,百元銷售收入實現的税金為4.70元,園區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6.06億元。

5、今年一季度園區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從好的方面看,一是生產快速發展,一季度園區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0.96億元,比上年增長78%,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快44.5個百分點。二是產銷銜接水平提高,產品產銷率為91.85%,比上年同期提高4.5個百分點。三是出口交貨值增幅較大。一季度是上年同期的1.32倍;從不足之處看,一是園區企業的產銷率水平較低,一般情況下,產品產銷率在98%左右屬正常狀態,而園區企業的產品產銷率只有91.85%,屬不正常狀況。二是園區企業的盈利水平下降,百元主營業務收入實現的利潤税金為10.67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9元。三是園區企業的外向度較低,一季度園區企業出口交貨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例為4.2%,少數園區出口交貨值為零。四是資金到位率不高。1-3月實際到位資金佔簽約資金的39.31%,其中省外資金實際佔到位資金的75.52%。

6、園區企業涉及的行業門類。根據國家《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園區企業涉及到40個行業大類中的31個(全省涉及37個行業大類)。其中年產品銷售收入上10億元的行業有 醫藥製造、非金屬礦物製品、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等四大行業,涉及大小企業109家,佔同口徑企業數量的22.56%,上述四大行業產品銷售收入合計為55.85億元,佔園區企業的44.06%。2022年底,產品銷售收入在5億元以上10億元以下的行業大類有5個,它們是紡織業、竹木加工業、化學工業、塑料製品及通用設備製造業。年產品銷售收入5億元以上的9個行業,2022年累計實現銷售收入9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76.80%,大大高出規模工業增速,支柱行業的強勁增長勢頭,促進了整個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當前園區經濟發展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工業園區作為一種成功的工業化載體,特別是作為能有效推動產業聚集,形成產業集羣協同效應的工業發展模式,正在被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移植和仿效。工業園區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勢頭也比較好。當前,園區經濟已經上升到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地位,其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對區域經濟影響極大。關注園區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已成為社會熱點之一,也是經濟發展和政府決策的必然要求。總的來説,從統計的數量分析和宏觀角度觀察,當前我市園區經濟發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土地的集約效應不明顯。從相關經濟指標對園區每平方公里的分佈情況看,與全省的平均水平作比較,每平方公里分攤的年產品銷售收入比全省要少15321萬元,僅相當於全省平均水平的70.4%;分攤的年出口交貨值比全省少3528萬元,僅相當於全省的33.1%;每平方公里分攤的年税金為1716萬元,僅相當於全省的53.0%;每平方公里吸納的從業人員2779人,比全省少955人。工業園區作為聚集若干工業企業的區域,它對土地利用率等方面是有限制要求的。目前的土地集約效應情況表明我市工業園區入駐的企業數量不是很多,生產規模大、投資項目大的客商較少。

2、產業集羣的特徵不明顯。產業集羣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係,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羣體。產業集羣超越了一般產業範圍。在地域範圍內,有大小十個工業園區。但由於行政區劃管理體制的限制和影響,十個園區雖然也有一些地方特色,但唯獨未形成多個產業相互融合、眾多類型機構相互聯結的共生體,對外未構成作為園區這一品牌特色的競爭優勢,十個園區的企業,其生產經營活動涉及31個行業大類,表面上看行業眾多,但產業零散、企業關聯度不大,園區內的企業大多隻是地理空間的聚集,是企業數量上的簡單堆砌,尚未建立真正的企業羣體。如袁州醫藥工業園,顧名思義應是產業集聚度較高、產業特色較鮮明的園區,但實際上園區內的企業涉及的產業範圍有醫藥、食品、化工、服裝等十幾個行業大類,只有5家醫藥企業,大部分企業關聯度不大。

3、園區企業植根性不強。植根性它表明企業的經濟行為深深嵌入於社會關係中。它不僅僅是地理上的靠近,更重要的是企業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本地聯繫,包括政治、社會、文化和經濟各方面。植根性是產業地方化的重要標誌,也是形成產業競爭優勢的力量源泉。目前,工業園區內的企業大多數是通過招商引資進來的,與當地原有企業、原有產業,與當地資源、市場還缺乏緊密的有機聯繫和牢固的共生關係,有些企業目的在於享受土地出讓等優惠政策,有些企業目的在於吸納當地大量廉價的資源。因此,這類企業植根性不強,沒有與當地經濟發展形成深度嵌合,在做大做強地方支柱產業方面的動力不足,表現在企業的後續投入和擴大再生產方面的積極性不高。在,諸如象上高旺旺集團利用當地大量農副產品資源進行深度加工,實現外商增利、農户增收、政府財政增長三贏的企業,數量是不多的。因此,從植根性這一特定角度看,這也是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4、園區經濟結構的外向度較低。對於開發區的定性,鄧小平同志早就有過肯定的結論。總結各類開發區的特點,可用四句話來概託:企業結構以外商投資為主,產業結構以現代工業為主,產品結構以出口為主,致力發展高新技術。雖然這是對國家級開發區的定性,但作為地方性的工業園區,定位高一點也是可以的。本身就是一個外向型經濟發展較慢的地區,經濟結構的調整迫切需要加強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園區經濟一個重要的目標是要提高外向型經濟的份額。但這一目標現在來看還是有較大差距的。2022年,園區企業的出口交貨值僅佔園區工業總產值的4.81%,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所佔比重低近1個百分點。

三、加快園區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

針對當前園區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問題也是潛力,也是發展的希望所在。

1、多管齊下,優化配置好園區土地資源。當前,我市工業園區規模偏小,檔次有待提高。2022年,每平方公里產品銷售收入不足4億元,不僅與國內高水平的高科技園區每平方公里數十億元產出無法相比,與全省平均水平也是有明顯差距的。因此,在國家嚴把信貸和土地兩道閘門的情況下,要催化和放大土地集約效應,必須要做大做強園區企業生產經營規模。園區企業是構成園區經濟的基本細胞,只有細胞充滿活力,整個園區的發展才有生氣、才有後勁。從一季度所反映的情況來看,園區企業首先要提高產品的市場適應度,提高產品的銷售率。在提升企業經營水平的同時,增強企業的自我良性發展意識。二是園區管理者方面及政府有關部門在新入園企業的建設過程中,要增強優質服務意識,急投資者之所急,想投資者之所想,在可能的條件下,盡力縮短建設週期,使投資者儘早實現投產目標,提升企業開工率。三是在解決資金瓶頸方面,金融部門要儘可能的為企業解決燃眉之急。園區企業絕大多數是民營企業,金融信貸壁壘過高,始終是企業家的一塊心病,這個問題要引起充分的重視。四是對少數圈地不作為企業,要採取政策法律措施,收回土地資源,重新進行市場優化配置。五是在入園項目的審批上嚴把土地政策關。

2、順勢發展,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早在2003年,全省就明確提出了對接長珠閩、融入全球化的戰略,要求在更高層次上承接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經過幾年來的努力,雖然我們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園區的發展地方特色比不過贛東北和贛南地區,如餘江(温州)眼鏡工業園,就是全部從浙江温州引進的企業。在象類似這樣專業專門的園區是沒有的。隨着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沿海地區的土地及能源供給日益緊張,產業轉移的力度將明顯加大,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一機遇,增強順勢發展有效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發展創新意識,把承接產業轉移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一環來抓。

3、弱化土地、税收政策優惠意識,增強服務意識,使外商投資長期紮根本土,生存發展。不可否認,土地出讓價格優惠、税收政策傾斜以及本地勞力價格的低廉,是吸引外商投資的策略手段。這一手段也使不少外商償到了甜頭,但另一方面也使地方財政遭受了損失。有分析數據表明,我市工業園區內企業每百元產值實現的税金明顯要比規模以上企業低。這表明,同一地區企業税負是不一樣的。這種狀況是不能長期下去的。經過幾年來的發展證明,環境也是生產力,環境也能創造經濟成果。因此,提升服務水平,優化發展環境既是招商引資的需要,也是外商把根留住的重要因素。要增加植根性企業的數量,我們既要加大本地資源優勢的宣傳和挖掘,注重市場的有效配置,又要加強本地企業與外商企業在產供銷等環節上的紐帶聯繫,形成一種牢固的共生關係。在招商選資過程中,全方位與外商進行協商和溝通。

【第2篇】上半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報告

各位老領導、老同志:

地委、行署決定召開這次全區老幹部經濟運行情況通報會議,主要是為了讓大家全面瞭解全區重點工作進展及經濟運行情況,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多提寶貴意見。首先,我謹代表地委、行署向各位老領導、老同志致以親切的問候,向你們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給予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下面,我就今年上半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作簡要通報。

一、上半年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今年年初,地委、行署根據我區發展形勢需要,本着能快則快、求好求快的原則,確定今年是我區的“速度效益年”,提出生產總值要力爭達到170億元,增長14%左右,財政總收入確保19億元,力爭20億元,增幅達到26%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1億元,增長2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淨增160元的目標。圍繞以上工作主題和目標任務,全區上下共同努力,排難而進,上半年全區經濟保持兩位數的快速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總體形勢較好,基本實現了速度效益年的要求。主要體現在:

(一)經濟實現快速增長。初步測算,全區實現生產總值66.1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6%, 增幅高於上年同期增幅4.2個百分點,是“十五”以來同期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3.00億元,增長6.2%,拉動gdp增長2.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7.94億元,增長31.1%,拉動gdp增長7.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5.24億元,增長12.9%,拉動gdp增長5.2個百分點。

一、

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5.8%、48.5%、35.6%。

【第3篇】貧困山區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根據縣委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相關要求,安排本人聯繫指導**鎮**村委會,為能實實在在的體驗民情、體會民生、體察民苦,落實為民務實清廉要求,切實幫助解決羣眾關心的熱難點問題,在踐行黨的羣眾路線中取得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羣眾脱貧致富的雙重實效,20xx年3月5日、3月7日、3月27日,自己多次深入到**村委會對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指導、開展民情訪談和民情民意收集活動,並對**村委會的.村情、民情、民苦、民盼進行深入細緻的調研,就如何提高貧困山區村委的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作了深入思考,現作如下探討。

一、**村委會的基本情況

**村委會地處**鎮西北角,東與**海良、大會村委會相接,南、西與**縣相鄰,北與麗江永勝縣相接,距**鎮政府25公里,距賓川縣城35公里。全村轄5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農户325户,總人口1189人,主要有漢、彝、土家、傈僳、藏、白等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480人,全村耕地面積1530畝,其中水田400畝、山地1230畝,是一個典型的以傳統農業生產為主的山區貧特困村委會。

近幾年來,**村委會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大力實施扶貧開發、社會主義新農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村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一定成績。一是羣眾收入穩定增長。20xx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046元,羣眾收入呈增長態勢。二是基礎設施逐步加強。實施了投資近246萬元的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完成了7公里的進村彈石路面通達工程,實施了2個村小組的村間道路硬化,投資28萬元打了一眼受益人口600餘人、受益面積700餘畝、深150米的深進。三是產業調整邁出步伐。除主要種植玉米、白肋煙、香葉等農作物外,種植有少量的葡萄、柑桔等水果產業。今年,在縣人大常委會的協調幫助下,與賓川縣國巨農副產品有限公司達成協議,發動村組幹部試種香葱30餘畝並進行全額收購,邁出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四是農民素質有所提高。

二、**貧困山區發展中存在的因難和問題

(一)自然環境條件惡劣。森林覆蓋率低,乾旱缺水嚴重,除有3個村民小組有龍潭、山箐水可供一部分農田灌溉外,其餘村民小組無水源,只能靠天吃飯,如團山村民小組中有14户62人因無任何水源,多年來一直靠政府送水解決人畜飲水問題。土地貧瘠,全村約75.5%的耕地面積是山地,乾旱貧瘠,土地產出率極低。

(二)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公路通達能力差,全村只有7公里的進村彈石路,還有9公里土路,同時只有2個村民小組實施了村間道路硬化,坡陡崎嶇,通行不暢;農田溝渠不完善,不配套,滲漏於阻嚴重,農田灌溉極不方便;公共服務設施匱乏,全村6個村民小組沒有一間老年活動室和文化活動室,村民文化生活極為單調和貧乏。

(三)羣眾思想不夠解放,羣眾脱貧依賴心理嚴重。村民素質普遍偏低,國小及文盲人口占總人口的70%左右,依靠科技脱貧致富有一定難度。貧困人口“等、靠、要”心理嚴重,加之還有大約17.5%的農户處於極度貧困和温飽線下,村民脱貧致富工作任務艱鉅。

(四)產業結構調整難和缺乏主動應變能力。以傳統農業為主,習慣於粗放型的農業經濟,新的科技成果和耕作方式難於推廣和應用,產業結構調整難,加之農民種植意向盲目“跟風”,缺乏主動應變能力,對收益造成一定風險。

三、對提高貧困山區發展能力的措施和建議

(一)夯實社會事業,提高貧困山區的人口素質。要免費為山區農民提供技術培訓,加大對山區義務教育投入,加大對外交流力度,夯實各項社會事業基礎,提高山區羣眾人口素質,增強其抵禦貧困、脱貧致富的能力;要加大貧困山區勞務輸出、外出務工的指導和引導力度,帶動山區人民增收致富;鎮人民政府要以村委會為活動平台,多開展一些送文化送科技送衞生下鄉活動,並要以點帶面,對條件較好的小組率先爭取啟動實施建設老年活動室和文化活動室,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二)加強教育引導,樹立自力更生的時代精神。要破除山區羣眾“等、靠、要”思想,積極引導農民牢固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雄心壯志,教育其自強不息、不等不靠。幫扶和掛鈎聯繫部門要認真落實為民務實清廉要求,堅持在一線瞭解情況,與貧困山區一道認真研究上級政策,主動對接業務部門,紮實抓好政策落實,做到想事情、做決策,尊重實際,尊重規律,切實幫助貧困村組解決問題。

(三)加強基礎建設,夯實貧困地區脱貧致富基礎。要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着力點,爭取救濟救助與推進“造血”式扶貧相結合的方式,在充分發動羣眾自籌的基礎。

Tags:多篇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