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1W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篇一

新學期伊始,全體師生懷着激情,帶着信心再次走進高效課堂,重温合作、探究、展示、質疑等課堂流程,又重新演繹了師生經過一個暑假後對高效課堂進一步的理解,現把本週工作做以下反思總結:

課堂上強化了學生的學習習慣:經過一個假期後,學生在課堂習慣上出現了鬆散現象,有不注意聽展姿式的,有展示不注意書寫的,有質疑仍面向教師的等等,在本週課堂上再次向學生提出要求,並結合學生的不規範行為進行了及時的糾正和強化。

本週加強了對班級的管理,重組班團隊幹部,並強化其職能,及時對班級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了補救,同時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經過兩週的努力,班級風氣基本穩定,各項工作進入正軌。

從開始就規範了學生學習用具的準備與使用,學生準備了好題本、錯題集、預習本各一個,並及時督促學生進行了整理,培養學生把功夫放到平時,絕不搞突擊性和集中性的整理,否則毫無效果。

需改進之處(下週的工作重點):

小組合作學習環節還要加強指導,激發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培養組長的組織能力和方法,忌空泛的流於形式的小組討論。

對於C層同學還要多做工作,使其投入學習,分層給他們佈置任務,鼓勵他們參與小組學習,給他們展示的機會,使他們循序漸進地提高成績。

班級工作需進一步強化,個別學生的思想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篇二

結束了一週的工作,思考教學成績不高、學生能力不強的原因,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其中的關鍵問題。

一、反映到教師教學層面上,我們需要不斷地反思以下三點:

1、課堂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生的知識基礎、性格愛好等特點,不能盲目施教。

2、老師要多分析教材、課型、導入方法等,對教材進行提煉與整合,熟練掌握不同課型的流程操作,並做到激趣引入,使學生投入飽滿的精神狀態。

3、課堂上,如果教師在課堂提問、任務佈置、活動組織等環節沒有兼顧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肯定會導致學生成績的兩極分化。如果教師忽視課堂教學的管理,對於課上游離課堂的學生視而不見,更會導致教學效益低下。

二、反映到學生學習層面上,我們要對學生的學習心態瞭如指掌:

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説,不是他們“能不能”的問題,而是“願不願”的問題,缺乏學習動機,缺乏積極的情感態度,教師如果不精心策劃課堂,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神經,即便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也難於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積極做好課前輔導:通過課前的預習,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成學案上的任務,對於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我們老師需要做好課前的輔導工作。

2、高效利用課堂時間:有時課堂容量大,思維量大,訓練量大。要做到真正在45分鐘高效,就必須高效完成課堂的每個環節。要做到教師點撥不超過10分鐘,就要做到教學語言的高效應用:⑴教師要控制自己的語言數量,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⑵要提高話語的質量,讓教師話語不僅起着組織課堂的作用,而且起着促進學生語言學習的作用;⑶要在語言輸出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形成有效的語言輸出。

3、高質量備課:導學案必須是高質量的,要重點要突出,難易要適中,設計要分ABC層次,要符合大多數學生的認知水平,切勿使導學案習題化。學案必須提前一天發給學生,有指導要求,有收有批,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4、、學生高度參與:平時做好後進生的思想工作,以鼓勵為主,抓住獎勵契機,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這樣才能使得這部分學困生有更多的信心和興趣投入到課堂上。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篇三

教書十多年以後,愈發覺得“講——教——授”三者有區別。尤其學校在推行使用師生共用講學稿以後,這樣的感覺就更加強烈了。還聽過這樣一句話:“糊塗講,明白學”比“明白講,糊塗學”要有效的多,更是給了我這個語言表達能力還不錯的老師一個新的思考:就算你妙語連珠,充其量就是老師的個人表演秀而也,關鍵的學習效果並不僅僅建立在教師的“講”之上。剛剛又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學到了知識是謂“教”,學會了思考方為“授”。

“講”對於任何一個教師來説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初登講台的新老師,總是擔心自己沒有講完課,沒有完成教學目標,很想抓住重難點卻偏偏暴露了老師對重難點掌握不到位的硬傷。對很多孩子來説,老師似乎什麼都講到了,但結果自己卻不見得可以很好掌握——單向發送的大量信息對絕大部分學生真的'是個負擔。這樣的一節課,基本就屬於老師的滿堂灌,“講者”顧得了講,自然顧及不了其他更多的東西,例如學生的學習狀態的調動等等,這種做法其實也屬於自欺欺人地完成講課任務的表現。

其實,尊重和遵循教材的編寫流程,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盡力的展示自己的口才,自然流暢,水到渠成,肯定是每一個教師教學成長路上必經的一個過程,我也不例外。由此帶給自己的直接顯見的後果就是嗓子越來越不好使,乃至發展成我們的職業病——慢性咽炎。

隨着教學經驗和教訓的積累,還有新課標的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自己能講的基礎上,我們要朝精講的方向努力。不講廢話、不講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還可以放手讓學生彼此之間“兵教兵”,當老師的學會傾聽,逐漸學會照顧學生的信息接收能力和效果。“教與學”這兩條腿終於可以一起走路了,但二者的關係其實還沒有協調好,該怎樣走、方向在哪裏,可以説“結構與功能”還未能真正相適應,有點象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子,走得搖搖晃晃不説,還特別容易摔跤。

學校在實施以講學稿為載體的教學改革試驗以來,把許多的教師教學語言轉化成了文字以紙質形式印發到學生手上,提前讓學生介入學習。學生的學習困難可以顯性地在講學稿上暴露出來。也使得老師可以通過二次備課掌握學生的已知與未知,對於學生自主學習已經掌握了的知識敢於放手,對真正存在困難的部分重挖、深挖,真正的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拋棄一切的花拳秀腿。

因此説,以講學稿為依託,尊重學生的學習困難、遵循學生知識獲得的規律,“講、教、授”都是為了學生的學習而服務的,找到“三合一”的突破點,一定可以用好寶貴的45分鐘,創造高效和實效的課堂。

想想自己,估計勉強可以達到“教”的層次,革命尚未成功,我仍需努力。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篇四

夏官營學區自20xx年開始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已有五個年頭了。回顧課改歷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xx年12月10日,按照學區的安排,我參加了五年級語文“生本高效課堂”成果展示評比活動,聆聽了高雪花、魏長翠、範瓊芳、李白芳四位老師的課,感觸頗深,收穫頗多。通過這次活動,我發現目前我們的課堂改革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生本高效課堂模式”的構建已有模有樣,四位老師的課堂已比較充分地體現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思想,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活起來了,教師從主宰課堂的地位中退下來了。但是我覺得我們的老師們對生本高效課堂的理論層面的理解以及實際操作層面都還欠火候。總的來説,我覺得還存在以下不足。

一、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參與性不夠。

“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 “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本教育合作學習的過程主要是以學生的討論為主,學習中的諸多問題是讓學生在討論、合作、探究中解決的,學習的討論是以小組的形式完成的,在討論中不難發現,多數學生都顯得非常活躍和積極,而少數學生似乎是一個旁觀者、聽眾,參與意識差,他們極少發表個人見解,甚至不發表任何意見,在交流時不發言。如李白芳老師的《毛主席在花山》這節課中,小組合作學習時,總有一部分學生默默地坐在那裏,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本站☆)掛起的樣子。

二、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實效性不夠。

四位老師的課堂上都對學生進行了分組,並且都有小組合作學習的環節,但從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小組代表發言的次數等方面看來,小組的1號、2號同學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鍛鍊,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小組的4號同學,甚至是五號同學,仍然是被動的接受新的教學內容,比較起來,還有一定的差距。總體來看,小組合作學習時效性不夠。

三、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評價策略性不夠。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是教學還是評價都應以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出發點。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應首先關注學生的學習,強調教學內容和科技發展建立聯繫;其次倡導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第三使學生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第四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所以課堂教學評價的策略應該是課堂上的評價語言不應只拘泥於一種形式,應該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因時而異、因發生的情況而異,教師要有創造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使被評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四位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出的與之不同或與之相近的答案給予肯定,而直接否定了學生錯誤的觀點,沒有讓學生説明其中的理由,有的時候也沒有問一些補充性的問題:如你為什麼那麼想等等。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生動的評價語言會使學生興奮不已、情緒高漲,同時課堂氣氛也會異常活躍。即使學生的回答出現了錯誤,只要教師運用巧妙的評價語言加以引導、幫助,不但避免了學生的尷尬,還維護了他們的自尊,學生在糾正了學習中錯誤的同時,還會更有信心地投入學習。

四、在課文朗讀上,教師指導方法性不夠。

“語文教育是審美的、詩意的、充滿情趣的。”課文的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的永恆主題,它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從讀正確,到讀通順,再到美讀,最後熟讀成誦,讓學生在讀中融入情境,在豐富的情感活動中產生獨特的體驗,受到情感的薰陶,享受朗讀的快樂,這是最終目的。四位老師所講內容都是愛國教育的主題,讓孩子感受語言文字中所反映的愛國情懷。但縱觀四位老師的四節課的教學,她們雖然努力引導學生美美地讀,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但因為缺乏方法上的指導,訓練並未到位。有人説“語言是存在的家”、“情動而辭發”。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寄寓在文字中的,感情朗讀是情感薰陶的主要手段,這是一個過程,課文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字裏行間作者所傾注的情感,與學生的情感世界是相互作用的,學生的情感潛移默化地發生着變化。由此可見,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學生閲讀的一種高峯體驗,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總之,隨着學區“生本高效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的不斷建立,這將成為我們全體教師的共同追求。“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生本高效,僅僅是一個開始,需要我們用行動不斷踐行着。願你我心裏點燃生本高效的明燈,幸福地走在語文的生本高效之路上,處處以生為本,堂堂體現高效!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篇五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下,綜觀我們的課堂,不難發現,在新課程背景下國小數學高效課堂教學也還有待於教師進一步反思,現結合我校正在開展的“新教師崗位練兵課”的有關案例談一些自己的想法和體會。

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靈動的課堂,精彩的互動,智慧的語言,高超的調控能力,嫻熟的教學技藝以及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知識視野,數學素養,創新思想,無不衝擊着我的思想和心靈,給了我心靈深深的震撼。也讓我學到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高效課堂教學方面的思考。

一、以生為本,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要求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各位教師的課都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方法,設計新穎,教學內容更貼進學生的實際生活。如周禮老師執教的“折線統計圖”,可以説是“脱胎換骨”,與眾不同。我們平時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大多數教師都是利用書上的例題,重點教學生如何描點畫折線,完全是老師牽着學

生的鼻子走,學生只知道怎麼做,而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周禮老師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明白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充分感知新知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教學方法大膽地進行了創新。教學描“點”時,教師並沒有直接教學生如何描“點”,而是先讓學生比較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方格圖有什麼不同,接着問學生為什麼條形統計圖中的年份對着方格,而折線統計圖中的年份對着線 ,學生明白“點”應該畫在線上,接着讓學生思考“點”應畫在什麼地方,這個“點”應對着幾個方向?

二、以問促思,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所以教師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例如朱國榮老師在《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從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入手,通過遊覽兒童公園,讓學生觀察活動項目中的每節車廂的人數都是相同,初步感知相同加數這個概念。接着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小棒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並思考每個圖形用了幾根小棒,放了幾個圖形,一共用了幾根小棒,得出相同加數連加和不相同加數連加兩種加法算式,通過讓學生觀察、探究,得出相同加數,連加算式可以説成幾個幾,從而為乘法的引入墊定基礎;然後憑藉學生的已有知識,引出乘法,並讓學生説説乘法算式中的每個數字相當於加法算式中的哪個數,明確乘法的意義,最後通過練習,鞏固本課中的知識點?

第二個教學環節,學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簡便寫法部分。學生積極投入,思維非常活躍,展開了奇思妙想。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大部分學生是用合併加數的方法,使原來的算式變得簡短了。這是因為加法是學生最先學會的計算方法,也是學生最熟悉的,所以用加法來表示加法體現了大多數學生的思維狀態,也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在教學中還有的學生想到了用省略號、用語言敍述等方法表示,孩子的想法是那麼的可愛和可貴,教師要保護他們的創造火花,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只要能夠創造出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就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揚。因為從數學的角度來看,孩子創造一種方法要比學會一種方法具有更高的價值。如果長期進行這樣的訓練和鼓勵,我們留給學生的將會是他們終生受益的東西,是一種難以言説的豐厚的回報。三、讓學生在課堂上“活動”起來,參與到數學教學中去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參與,讓學生活動,特別是思維活動,強調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這就是説整個教學的課堂應成為學生活動的場所,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去動腦、動手,去創新。只有這樣做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才會好。如惠林老師執教的“二十四時記時法”,選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各種電視節目的播出時間,以及豐富的學習活動,如猜一猜,説一説,做遊戲,表演動作,聽故事?教師教得輕鬆,學生也學得愉快,教學效果好。

四、找準難點,有效突破

一節成功的課,教學重點要突出,難點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學中,課前應深鑽教材,找準本課時的重難點,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選擇恰當方法。周禮老師在執教 “折線統計圖”這一課時,整體把握教材,不但難點找得準,而且突破方法也非常恰當。如引導學生理解“趨勢”和“幅度”這兩個詞時,先讓學生用小棒比劃,體會增加、減少、不變,然後讓學生通過手勢的比劃,感受增加一點,增加很多,以及下降一點和下降很多。使原本看不見摸不着的,學生感到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

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反思總是指向教師自我的,教師既是研究的對象,又是研究的主體,教師反思的過程,是將“學會教”與“學會學”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行為的科學性。教師將自己的教學設計思想付諸於實踐後,再不斷的反思進行調整,在教學中應經常問一問自己,哪些教學行為及其觀念是正確的,為什麼;哪些是不正確的,問題在哪裏,應該怎麼辦。通過反思,教師可以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進而對教學現象和問題形成獨立的有創造性的見解,從而提升教學活動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動性、盲目性。教學之後,我聽取了老師們給我的意見,進行了教學反思。在備課時,光靠經驗或一本教材、教參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深入鑽研、領會教材,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才能創造性地處理教材,駕馭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把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學習。

工作還在繼續,努力不能停止,我們不僅要看到別人的長處,反思自己,而且要把所學的方法運用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篇六

當前,我校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如火如荼,在這一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髮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所以高校課堂教學模式同樣需要我們去完善。

現在,我們到底應該對“高效課堂教學”的“高效”怎麼認識,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高效課堂是要求學生學得快學得有效果,還是要求老師教學進度快教得有效果呢?我認為,學生學得快慢和學習效率的高低,老師教得快和教學效率的高低,不能一概而論,不能簡單化。教學進度的快慢和教學效率的高低,要看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如果脱離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一味追求教學進度快和教學效率高,往往會適得其反。

我認為高效課堂的“高效”應主要體現在更快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上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上。學生學習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為解決問題自我查閲資料的能力、對學習的新內容的難易程度的判斷力、對新知識的聯繫和遷移力、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的針對性、探究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學習過程中對相關問題的質疑能力以及獨立解決複雜問題而表現出的思考分析和推理判斷能力等。如果高效課堂僅僅是老師在課堂上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學案完成很多教學任務或讓學生解決很多對培養他們學習能力並沒有多少實質作用的問題,那對於解決應試教育問題是毫無作用的。

對於當今課堂教學改革,我認為教師應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如何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動腦、動手、動嘴”的能力,如何着力把學生培養成為有思想、有品質、有素質的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合格的社會公民,這才是最重要的,至於教師教學的具體模式倒是其次的。如果硬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遵守某種機械的教學程式而不顧實質教學效果和學生未來發展需要,那是由一個極端走入另一個極端,也必然會扼殺課堂教學的生機和活力。

高效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一定要注意問題難易的層次性及針對性,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教師備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設計好預案,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

我校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中的獎賞激勵機制確實值得進一步推行,因為這樣的機制確實讓學生找到了自信的感覺,讓他們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

高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既要淡化形式的改變,又要重視實質內容的注入,因為教書與育人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學生接受知識和做人成長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篇七

高效課堂教學是指班級授課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在教學中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理念,構建了以“情景導入、學導結合、探究深化、總結反思”為主體的互動式高效課堂模式。實施高效課堂的目的是提高課堂40分鐘教與學的效率,實現教學效果最優,教學效益最好,從而促進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通過學習與實踐,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高效課堂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一、課前需要精心準備

俗話説得好“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的高效,必須在課前下足夠的功夫,備課不再是寫寫教案,而是要充分了解學生實際認知能力,去認真鑽研教材、會用教材、活用教材,合理設計教學活動,精心挑選高質量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並設計符合學生實際能力的導學案,提前發給學生預習,教學生通過預習提高自學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只有經過這樣的精心準備才能保障高效課堂的順利實施。

二、課上需要嚴謹的結構和輕鬆的氛圍

1、良好的教學導入將是高效課堂的引擎。

就像一部精彩的電影,頭三分鐘,你就得抓住學生的心。有人這樣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的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能源,有了它,學生就可以積極地汲取知識,完善自己的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的導入,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充滿了疑問和期待。

2、精彩的學習過程就是高效課堂的核心。

高效課堂不僅關注教師講得多麼精彩,更加關注學生學得多麼主動。有效教學要求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充分體現3個基本持徵: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上,我們首先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關注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的廣度、形式、時間及效果;在學生學習的合作性上,要有多邊、豐富、多樣的信息聯繫與信息反饋,整堂課有着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悦感;在學生學習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師的外部教導轉化為學生的內源性動力。

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在用心與自己交流。師生通過相互的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要時時瞭解學生的心理,知道學生想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想,並讓學生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敢於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使對話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各種資源,形成後續的教學行為。讓動態成為常態,讓生成成為過程,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激發和提高,這要求教師有超強地駕馭課堂的能力。

3、細節的準確處理就是高效課堂的潤滑劑。

教師要懂得微笑。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通過微笑來傳遞的,而學生會在這種愛的感召下,受到鼓舞,從而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往往是喜歡某一位教師而喜歡他的課。上課時,多給孩子一點微笑,多給孩子一些關愛,讓每個孩子都感到教師喜歡自己,要學好這位教師所教的課。

教師要善於鼓勵。一個輕鬆愉悦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的積極投入,而學生的積極投入又離不開老師的鼓勵。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善思多問,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經常鼓勵,讚美學生,每個人都喜歡別人的讚美,這是一種天性。人們常説: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往往教師的一句不經意的讚美,會給學生開闢了另一片天地。這樣做既拉近師生的距離又開啟了學生的思維。

教師要注重差異。高效課堂的教學要面向全體,不放棄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鼓勵和得到教師的關注。因此教師應當實施分層次教學,把整體教學目標分解為層次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強化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和能力。

三、課後需要認真的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它一方面是

對自己在教學中的正確做法給以肯定,不斷地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又是挑戰自己——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學實踐中與教學新理念不相符合的甚至是背道而馳的做法,進行自我批評,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以後的教學更加完美。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學工作者堅持不斷地寫教學反思,本身也是熱愛教育事業的一種外在表現。寫教學反思能使我們教師從平時的點滴積累中掌握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避免按部就班地按教材、教參授課,會提高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高效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一種模式,要想為了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我們必須結合我校的師生實際情況和現有的教材,做到對學生深入研究,對教材充分挖掘,對教師有效培養,才能走具有文中特色的高效課堂教學之路。總之,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實踐模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合理運用控制論的原理,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篇八

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單純的記憶、模仿、訓練只是有利於學生應試,而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判斷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發展幫助很小,更談不上創新思維的培養了。下面筆者就對數學高效課堂教學中的策略方法淺談幾點與大家共勉。

一、重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數學。

高效課堂教學必須強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廢除了學科中心論,確立了數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重視數學與學生生活、自然和社會的聯繫;體現了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通過創設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和諧的師生關係便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現代教育家認為,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必須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師生關係基礎上,創設愉悦和諧的學習氣氛。因此,教師只有以自身的積極進取、樸實大度、學識淵博、講課生動有趣、教態自然大方、態度認真、治學嚴謹、和藹可親、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為在學生中樹立起較高威信,才能有較大的感召力,才會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以真誠友愛和關懷的態度與學生平等交往,對他們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即使有時學生説得不準確、不完整,也要讓他們把話説完,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二、重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近數學。

1、創設動畫情境:學生對於形象的FLSH動畫、實物或生動的語言描述非常感興趣,他們的思維也就容易被啟迪、開發、激活。對創設的問題情境產生可持續的動機,這種直觀是一種催化劑,給學生的學習活動帶來一定的生活色彩。不僅對創設情境產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策略意識的培養,必將促使學生積極思維。

2、創設生活情境: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從而達到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3、創設故事情境:學生都很喜歡聽故事,而且可以從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數學啟示。

4、創設挑戰性情境: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新奇的,具有神祕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導疑、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5、創設遊戲情境:學生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穩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較差,教師可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在遊戲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學習,以延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及增強學習效果。

6、創設發現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並不是都讓學生去發明創造,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去發現,這種發現本身就是創造。

7、創設實踐情境:適時、適度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和實際意義的問題情境,可以巧妙地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使得學生對新知識滿懷無比強烈的求知慾。

三、重動手操作,讓學生體驗數學。

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於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新知識、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讓學生如同“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能力。

例如教學立體圖形這一節課時,由於它接近於實際生活。在瞭解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上,可以讓他們自己總結、交流他們對立體圖形的感受、自己動手製作熟悉的立體圖形,並根據自己的想像利用豐富圖形構造生活實景。這樣避免了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一味地記憶。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通過動手操作使數學知識不再那麼抽象,理解數學也不再那麼空洞。教師這樣將數學教學設計成看得見,摸得着的物化活動,讓學生對十分抽象的知識獲得了相當清晰的認識和理解,而且,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後獲得的體驗是無比深刻的。

四、重生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

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如用數學知識去説明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如屋頂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車保護攔成平行四邊形、車輪成圓形等等,這其中固有物理屬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數學原因,諸如用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圓的旋轉不變性,還有打枱球的角度用到對稱、聚光鏡用到焦點等等。

總之,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篇九

積極參與二五五高效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已有半年有餘了,因為沒有名師名家的指導,推行過程中有很多困惑,但也有一些有益的嘗試和體驗,在這裏我把它彈出來,與同行們共勉。

一、科學編制導學案,是課堂高效的前提。

編制導學案是教師導學的前提。教師要從傳統的教學中解放出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就必須精心設計導學案。導學案應分為兩部分:一是學案,形象的説就是劇本,只有劇本編的好,演員才能演的好。由教師設計學生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學什麼和怎麼學。學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學習過程、時間分配及反饋練習等。課堂上分發給學生使用;二是導案,在學案的基礎上,教師增加自己如何導的內容。如:導入語、過渡語、追問語、評價語、疑難援助、任務分配、教學反思等內容。導案和學案相輔相成,以學案為主。只有教師導的好,學生才能學得好。

二、師生平等,是課堂高效的基石。

我根據班級學生學習情況劃分了學習小組,以六人為一組,並根據小組調整了學生的座位。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捆綁式的評價。根據每一節課的表現,做好周總結、月評比。在課堂上積極營造平等、互助、合作、競爭的生生關係,引導學生通過小組互助學習和小老師的形式引導學生合作、討論交流、互幫互學、取長補短,求得生生間的和諧。在我所任教的班級裏,沒有優生的孤傲和差生的自卑,更多的是優生的謙和有禮、熱心助人和差生的樂觀向上、不恥下問。整個班級內形成了興趣濃厚、友愛互助的學習氛圍,全面提高了整個班級的學習能力。教師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不是一言堂,而是參與其中去討論、去探究,給學生以啟示,以援助。這樣師生雙方以誠相待,平等協商,大大增強了學習信心和主人翁意識。

三、探究高效導學方法,是高效課堂保證。

導學方法包括導與學兩個方面的方法,從導學過程説主要有三類方法:一是進行認知活動的方法。二是進行技能活動的方法。三是進行情感活動的方法。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那麼,我們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進行導學,而應按照學生“學”的規律進行教學。即:學生“應該怎樣學”,我們就“應該怎樣教”。所以,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以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前提,教師設計的教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周密地考慮到學生存在“已有知識經驗和思想方法基礎”的事實。學生的這個基礎與教材的編排順序有關,但與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與生活環境關係更大。並根據這一特點來確定教法,力爭達到教與學的統一。例如,怎樣引出新知識、新句型,怎樣用同學生們熟悉的生活現象去解釋一個概念,怎樣創造情景,怎樣歸納學過的知識點等,都要切合學生的實際,才能起到高的作用。

四、強化反饋測評,“練”出學生的真水平。

許多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練”出來的。組織課堂小組活動的目的是要讓全體學生在小組中積極、充分地進行“談、説、評、議”等言語表達活動,從而達到學生體能力的全面發展。

總之,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合理運用控制論的原理,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篇十

走進了高效課堂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高效課堂教學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説,高效課堂教學真好。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

記得在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這樣説:“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説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説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説:“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説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閲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閲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説”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