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14我的空中樓閣(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46K

14我的空中樓閣(精品多篇)

我的空中樓閣 篇一

管 帥 中 學 教 學 案

第 章(課) 節 課時 備課時間 年 月 日

課題我的空中樓閣課型新授課

教材分析(教材重點、難點、雙基分析)一、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二、瞭解本文語言清新、優美,描繪景物運用多種修辭方法的特點。

三、難點是領會文中的優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於小屋的生活理想。

教學目的(知識能力、德育的目標要求)1、悟託物言志的手法,把握思想感情。

2、感受語言的優美和深厚。

3、提高散文鑑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喚起學生對積極而堅實、樂觀而執著的人生的追求。

教具小黑板教學方法討論指導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一、明確目標,導入  新課

(一)明確目標:

教師語:我們在上節課作了“展開想象和聯想”的欣賞實踐,今天我們還結合《我的空中樓閣》這課,來進行“明確意象,構建意境”的欣賞實踐。

(利用電腦屏幕顯示下面文字)

明確意象,構建意境

指在把握語言的基礎上,將語言符號所代表的內容轉換成具體可感的物象,融入作者和讀者的雙重感受後,明確清晰的意象,然後找出意象構成的各要素間的關係和意象羣之間的內存關係,結合詩人情感、創作背景、讀者的真切體驗,構建起符合文章主旨又體現讀者個性的意境來,使讀者與作者在一定層面上達到情感的共鳴。

(教師可以適當解説)    ,  、

(二)導人新課。

教師語:《我的空中樓閣》作為一篇辭意雙美的散文佳作,它憑藉着作家特有的藝術感覺和從容婉轉的情思,藉助於清新俊朗的筆調和優美流暢的語言,為讀者構築了一個美妙超俗的藝術世界——山上一所家居小屋。稍樣於這個美妙超俗的藝術世界,既可以得到舒心腹意的美的享受,美的啟迪,還會做一次靈魂和精神力量的心靈巡禮。

上節課我們一起品味欣賞了其優美的畫面和飛揚的神采,今天我們就隨着清新、雋永而具有音韻美的語言,去走進文中的意境,做一次心靈旅遊。

教師板書課題:我的空中樓閣,明確目標:明確意象,構建意境

二、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通過“讀”來重現山中小屋的優美意境,建構起學生心中的“小屋”的意境美。

正確的朗讀是視覺、聽覺與情感、思維的全方位投入。它容易使學生從優美的韻味和流動的氣脈中產生妙不可言的感覺。

利用多媒體電腦,一邊在電視屏幕中播放風光圖片,一邊選擇適當的背景音樂隨機播放,來烘托氛圍,使學生受到輕鬆、歡快氛圍的感染。

曲目:(可任選一首或隨機幾首選用)

鋼琴曲:《藍色多瑙河》、《獻給愛麗絲》、《秋日的私語》、《小夜曲》,長笛名曲:《雲河》。

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文章來讀感受,教師要結合文中的情與景來指導,使學生朗讀起來既有節奏感,又富有情感,以致於達到與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鳴。

具體指導如下:

第l—3段,這是山中小屋的全景、遠景圖,要求以輕鬆舒緩的語調進入。其目的是通過讀,力求達到這樣境界:學生走進“山中小屋”的幽靜所在,產生同作者一起欣賞小屋的願望。對“痣一點”、“十分清新,十分自然”、“一片風帆”、“一隻飛雁”、“一點靈動的色彩”、“一點生氣,一點情調”,讀時要語氣逐漸加強,節奏明快,為全文定下歡快活潑的主旋律。

第4—8段,是作者把鏡頭拉近,描繪了樹對小屋的烘托景象。這一節朗讀中要有輕重緩急,有一定的波瀾。開端“小屋點綴了山,什麼來點綴小屋呢?那是樹!”語調要從上段的舒緩變得急促,變高,變重,讀出一種“發現新大陸”——“樹”的感覺。接着的“……苗條或婀娜,在於活力,在於精神”的語調要穩中加重,讀出肯定、欣慰的心情,第6、7兩段語調要變為輕快的節奏中逐漸舒緩直到“使小屋顯得含蓄而有風度”這句要在舒緩中飽含親切之情,就像在欣賞一位很有風度的紳士,對其進行親切地品頭論足。接着第8段,語調就要轉為輕快,尤其是“一片藍,那是牆3一片白,那是窗”、“本質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卻像鳥一樣,蝶一樣’’這樣的對偶句,要讀出整齊的節奏感,對加點詞要語調加重,為“輕靈而自由”蓄勢,讀到這句語調快而重,情緒是歡快的。

第9—11段,這是作者站在小屋裏欣賞自己的“領土”和“領空”,讀到“有形的圍牆”中的小花園,情緒是歡快中帶有滿足感的,而讀到其“領空”時,情緒是歡快中帶有激動感的,要讀出作者的。神采飛揚”、“心花怒放”的心情。像“左顧/有/山外青山,右盼/綠野阡陌”要讀出明快的節奏,而。這個無限大的‘領空’,是我開放性的院子”,“我們叫它雲或霞”這兩個句子語調要加重,加高,到第11段“空氣在山上特別清新,清新的空氣使我覺得呼吸的是香”要注意前後句子頭尾蟬聯的“清新”一詞,語氣注重上遞下接,•而

且要順勢而“上”,最後把暢快的心情落到“香”字上,彷彿從“清新的空氣”中真的聞到香味,讀出作者的主觀情感。

第12—13段,是一幅靜美、清麗、充滿柔情的畫面,重點理解小屋在“破院或入暮”時顯現出的“柔靜”和“寧温”的意境。語速要舒緩,情緒要輕鬆平和,對“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間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個美夢”這句要讀出作者在這安靜、獨立的環境中充滿了陶醉之情。

第14段,是作者直抒胸臆,抒發他的快樂和幸福的情感,讀者要重在品味富有節奏的,成雙作對的,音節和諧的詩化的句子,語調要輕快而有親切感。“我出外,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山路被我喚做空中走廊!”這段,作者先用對偶句抒寫小屋給我的快樂和幸福,再用一個反問句強調這種感情,接着是兩個並列的整句,抒發作者深切的感受和歡快的情懷,最後頗有情趣地給山坡和小路起名,用一個主動句和一個被動句。語調的節奏要注意激盪起伏,要富有熾熱的情緒。

第15段,這是作者意猶未盡地為我們展示的一幅小屋夜景圖。朗讀時一方面要注意語言的整散變化,舒捲自如、錯落有致的藝術效果。另一方面還要走進如煙似霧、朦朧縹渺的意境,朗讀時語調要舒緩而滿懷深情,如同欣賞一曲旋律輕盈的《小夜曲》。

第16—18段,這三段是一首樂曲的尾聲。雖然單句成段,但句子長短整散,錯落有致。雖然不是妙語如珠,卻淡雅自然,字字飽含情致,句句富有風韻。其中的“鳥語盈耳”、“巨畫”、“名叫自然”等詞語都充滿着驚喜之倩,情感是充沛而熾熱的,語氣是歡快的肯定的、要讀出作者自由的心靈、開闊的襟懷。猶如一首輕音樂以一歡快的音符結束全章,’使人感到餘音裊裊,回味無窮。

三、師生在共同研討、品瀆的基礎上,在優美的背景音樂的伴奏下,共同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共同走進文章的意境之中。

四、能力遷移訓練。

通過師生共同的欣賞實踐,學生對文中的主旨和情趣、意境都有了一定的理解。為了開拓學生的思維,印發散文《湘西吊腳樓》一文供學生做比較欣賞。思考:兩文在景情交融的意境創設上、在語言技巧的

板書設計

我的空中樓閣

一、語言美

二、畫面美     託物言志   追求自由生活、獨立人格

三、情趣

後記

[1]

我的空中樓閣 篇二

我的空中樓閣(課堂實錄)

温州嘯秋中學 曾曉飛

師:上課,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我想問一下在坐的各位同學,假如你有足夠的錢的話,你會把你心目中的房子建在哪裏?怎麼設計?

(學生沉默)

師:嗯,我記得我們的班長好像對建築學很感興趣的,班長先説説好麼?

(學生鼓掌)

班長:我心目中的房子應該建在水上的。

師:很奇妙的想法,為什麼呢?

班長:因為我比較喜歡在水邊的生活,我可以下水遊永,釣魚,我覺得那樣的生活很適合我。

師:嗯,班長嚮往那種清悠的生活。其他同學呢?想好了嗎?

(學生開始活躍起來,師開始巡視)

師:QC同學一直在盯着我笑,是不是有話要説。。。

(全體生笑)

生:我心目中的房子應該是建在空中的。

(全體大笑)

師:空中?想像力豐富,不知道我們現代的科學技術能不能造出那樣的房子,你能説説為什麼嗎?

生:因為我比較喜歡站在高空往下看的感覺,然後我可以和雲朵作伴,還有,上面的空氣一定很新鮮的。

師:孔子登泰山一覽眾山小,你是在高空中鳥瞰大地,一覽世界小,呵呵,這是你的豪情壯志,請坐。有説水邊的,有説空中的,還有同學呢?怎麼想的?

生:我喜歡在大海邊生活。每天面對大海,我的心情就很好。

師:像海子那樣,有顆空靈的心,每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對不?(生點頭)

師:JL舉手了,你的想法是?

生:我喜歡山村裏的生活,因為我這個人喜歡清靜,喜歡一個人獨處,喜歡和大自然作伴。

師:JL同學喜歡遠離塵囂脱離世俗的那種生活。

師:有沒有世俗一點的,比如嚮往熱鬧的城市,繁華的摩天大樓,有沒有啊?

生:沒有(幾乎異口同聲)

師:啊?為什麼呀?我就喜歡那種生活呀,是不是温州的房價太高了的原因啊?

(全體笑)

師總結:剛才同學們的發言都很精彩,我想,每個人心目中都會有嚮往已久的房子,我們暫且稱它為小屋吧,温馨點。這小屋它可能在毛澤東筆下的湘江畔,在徐志摩的康橋邊,也可能有在鄭愁予達達的馬蹄走過的江南小鎮,在舒婷浪漫的橡樹林裏,在狄金森充滿誘惑的籬笆下。這小屋也許像海子的房子那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也許在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或者乾脆就是歸有光的一間陋室。這小屋是我們心靈的港灣,是我們精神的家園,選擇什麼樣的小屋,往往能看出我們什麼樣的性情和志趣。那麼,今天,我們來看看作家李樂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屏顯:我的空中樓閣

師:大家都預習過的對不?在字詞上應該不會有什麼障礙吧?那麼這節課不再強調字詞了。還有,我們早讀也讀過,我還叫他們根據對課文的理解畫一幅畫的,畫好了嗎?拿出來看看好嗎?

生:(有的找畫,有的説自己沒畫)

師:我記得叫你們畫畫的時候,有學生就叫起來説自己畫得不好。沒關係,我們不是美術課,我叫你們畫畫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寓樂趣於學習中,你畫畫的過程就是你對課文內容的瞭解過程,這也是閲讀的一種方式。還有些學生畫過之後説,自己筆中的畫遠遠不是心目中的那幅畫,如果那樣的話,我覺得你對課文已經進入深層閲讀了,至少你心中有感覺了,知道文章描繪的畫面很美。那麼,現在,我不叫你們用嘴巴閲讀,用什麼呢?用耳朵閲讀。

生:耳朵?

師:能理解麼?用耳朵怎麼閲讀?

生:哦,就是通感對不?

(生笑)

師:呵呵,用耳朵閲讀,就是用耳朵去傾聽,我下面要放一個視頻朗誦材料,我要大家做到,用耳朵去傾聽視頻裏那個人是怎麼聲情並茂的朗讀的,我們平時又是如何朗讀的。然後,把你手中的畫拿出來,將你心中的畫也拿出來,跟視頻裏面的畫面比比,用眼睛去欣賞畫面,然後,用心靈去感應,感應什麼呢?感應字裏行間作者所體現出來的感情,有沒有讓你心靈產生共鳴的地方。由於本篇文章較長,全部放完要很長時間,顯然是不太合適,我們花個五分鐘左右的時間來欣賞,好嗎?

(視頻播放完畢)

師:好,哪位同學能説説,這是你心目中的那幅畫面嗎?

生:我特別喜歡視頻裏那座房子,我覺得那就是我心目中的畫面,這畫面真的太美了。

生:我心目中的畫面和它差遠了。

師:為什麼?

生:我的想象力不夠豐富的,沒有視頻裏這麼美的,或者我對文章閲讀的不夠深入吧。我想我比較喜歡這樣的生活的,不過不是現在,是以後,老了的時候。

生:我心目中的房子跟它還是有點距離的,房子的風格不是很相同。

師:能説説吧?

生:講不來,反正就是不同。

師:好的,大家回答很好。我們説,一篇文章到了我們讀者手裏閲讀就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每個人的理解感受都會不同。那麼,我們今天的學習目標是:理清文章思路,學習本文多角度寫景的方法,還有就是品味語言。當然,作為一篇精美的散文,僅僅是這個層次上的解讀是不夠的,但是這是第一課時,我們只有在這一層面上理解了才能在下一課時進行更深層次的解讀對不。好的,現在我們進入學習目標第一階段——理清思路

大家快速瀏覽全文,找出你最喜歡的段落,概括其內容,並給小屋起個名字,説説小屋的特點。

我先舉個例子,比如説,我很喜歡文章的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在這裏,作者非常傳神的將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一點,我覺得這裏的小屋是俏皮的,活潑的,可愛的,靈動的,我給小屋取個名字叫:山之屋。給小屋取名字的時候,我對大家有個要求,必須要以什麼之屋的形式命名。

(學生瀏覽,思考,幾分鐘後)

師:大家想好了嗎?哪位同學先説説呀。想好了就先説説,這個問題應該不是很難對不?你只用説説你喜歡的,説説你所想的。

生:我喜歡十到十二自然段,因為這裏寫到雲和霞,還有那一句,我最喜歡:空氣在山上特別清新,清新的空氣使我覺得呼吸的是香,我就特別喜歡那種空氣。而我的房子是要建在空中的,所以我要給小屋取個名字叫。。。叫。。。叫空之屋。(全體笑)

師:空之屋?能不能用那個“香”字,叫香之屋呢?

生:不好,哦,對了,空中還有云和霞,就叫雲之屋或霞之屋吧。

(全體鼓掌)

師:多好聽的名字呀,多浪漫的小屋呀,這個名字好。

生:我喜歡十五自然段,這裏作者寫到小屋在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像個空中樓閣,我覺得這裏的小屋很美,朦朧美,我取名為夜之屋。

師:好的,夜之屋。

生:我也喜歡十五自然段,但我想取名為夢之屋。

師:夢之屋,多有遐想的名字呀,其他同學呢?

生:我喜歡寫小屋和樹的關係那幾段,作者説小屋像小鳥一樣,我覺得小屋有動感,我取名為。。。取名為。。。樹之屋。

師:好的,講得很好。

我把大家剛才講和歸納一下好嗎?

包圍在小屋四周的有無花的碧樹,有五彩的花,有哪些花呀?

生回答

師:還有燦爛的雲和多彩的霞,有山外青山,有綠野阡陌。我們又看到明麗如洗光滑如緞的清晨裏小屋,暮靄沉沉滿月清輝裏的小屋,還有燈影重重下如煙似夢的小屋。在這裏,作者彷彿是以小屋為焦點,為我們拍攝出一幅又一幅的畫面,那個他這個拍角角度是單一的嗎?有沒有順序的?大家互相討論一下,説説角度問題,然後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生討論(幾分鐘後)

師:好,我們一起來説一下好嗎?我們先從視覺角度來説,有哪些呢?

生:有近看、遠觀、左顧、右盼、仰視、俯瞰。

師:也就是説,近處看看,近處望望,上面看看,下面看看,左面看看,右面看看(生笑)還有嗎?

生:(小聲)還有裏面看看,外面看看

師:這位同學觀察很仔細,他説裏面看看,外面看看,也就是有屋外對小屋的描寫,也有屋內對屋外的捕捉,好,大家找出相應的句子。

(各找出相應句子)

師:這是空間角度,還有沒有其他角度?

生:有,有白天和黑夜嘛

師:對,還有時間上的變化,有白天所見,有夜晚所觀

(師生各找出相應句子並朗讀)

師總結: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啊,作者寫法多高明啊,想象力多豐富啊,這種多角度寫法對我們寫作是不是有所啟發呢?我記得開學初叫同學們寫週記的時候或者寫作文的時候,同學們總説自己無話可數,達不到作文字數的要求。作者這種寫法對我們是不是有所啟發呢?我們也可以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比如寫人物,多角度去刻畫人物,人物性格將更豐富,寫事件,能寫出事件的波瀾起伏,同樣,寫景狀物,能產生立體感,讓我們有身臨其境之感。但是,僅僅是構思巧妙,寫法新穎夠不夠?我們説,這攝影機從多角度拍攝,如果選取的畫面無法恰到好處的體現小屋的美,選取的景物也不美,那種拍出來的小屋就是怪物一個了對不?(這裏我思維有點混亂了,話越説越快)那麼,從攝影學的角度來説,將小屋的美展現給我們的是通過畫面,那麼,一篇文章,小屋的美是通過什麼展現出來的呀?

生:文字

生:語言

師:對,構思好,寫法好,如果語言貧乏無味,寫出來的文章也不足於打動人,那麼,我們接下來就品味本文的語言好嗎?

屏顯:品味語言

師:如何品味語言呢?講荷塘月色的時候好像提到了一點對不?

生:從修辭入手。

師:對,修辭入手也是一種方法。很多同學品味語言無法下手,我下面推薦幾種方法。

屏顯:畫面美:形、態、姿、色、遠、近、高、低、動、靜、日、夜

善用修辭:形麗姿美

化用名句:意味深長

巧用文言:簡潔凝練

對偶句的整齊美、排比句的流暢美、長短句的錯落美

師:我們學詩歌的時候,講過意象,有些意象的畫面就很美,比如,再別康橋中。。。

生:金柳、水草、彩虹、夕陽、星輝。。。

師:對,這是從字詞角度入手的,相信這點大家都會的,對不。辭格方面,大家都很熟,你覺得哪些修辭方法最能體現出美感來呢?

生:比喻,擬人,還有通感。。。

師:這是從句子角度來分析的,還有化用名句,巧用文言。巧用文言方面有很多,有化用古詩詞句的,有直接引用的,或者巧妙的選取古詩詞中傳統的意象,這點我們在詩歌裏學過,有這麼一位高手詩人的,是。。。

生:。。。

師:我達達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

生:鄭愁予。東風,柳絮,江南,這些意象很美

師:對,這些都是從句子的角度入手,還有是從句式的角度入手的,比如説,對偶句往往給我們整齊美感,借用聞一多三美詩歌理論來説是。。。

生:建築美

師:還有,排比句往往給我們一種一氣呵成的感覺,就具有流暢美了。同樣,長短句參差感很強,給我們錯落美。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不可能一一從這些角度來品味語言,而且有些角度同學自己都學會了的對不,那麼,這節課我們就從化用古詩詞入手品味語言,然後再看看時間的安排,好嗎?

屏顯:化用古詩詞

師:同學們根據屏幕上顯出的古詩詞,在文中找出句子,看看哪句是化用屏幕上劃線句的,並且比比看。

屏顯:王觀《卜算子》王維《漢江臨眺》李白《望天門山》温庭筠《菩薩蠻》的內容。

這一版塊完成很順利。

師:好,到這裏為止,我們好像從來沒提到過作者對不?學到這裏,你對作者的印象應該是什麼樣的呢?我們的課本還有參考書之類上面,從來沒有提到作家的性別,大家覺得,這麼一篇美文是出自女性作家之手呢?還是男性作家之手。

生:男的。

師:為什麼?

生:因為學案上用的是“他”。

生:應該是女的吧,男的會寫出這樣的文章。、

師:作者的性別曾經引起很多人的興趣,引起過爭議,而且網絡上也從來沒有她的照片,後來經過考證,這是位女性作家。(背景音樂響起)作家李樂薇,江蘇人,後來到中國台灣從事文學工作,以散文見長。她不愧為寫作高手,用她那優美動人的語言,明麗清婉的文筆給我們帶來了這麼一篇如詩如畫的美文。這美文尤如一杯香氣四溢的清茶,淡淡的,恬恬的,卻又是讓人如此的回味無窮,我想,如果沒有高深的文學功底的人,沒有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嚮往的人,沒有如詩如畫般的心靈的人是寫不出這樣的文章的,那麼,就讓我們在音樂中再次體味作者美好的情感,願我們都能擁有如詩如畫的心靈吧。讓美充滿詩的心靈,讓詩的心靈充滿美。

下課鈴響。

[1]

我的空中樓閣 篇三

教案示例一

教學目標

1.鑑賞本文詩化語言,理清文章結構,體會作者獨特的感受。

2.學習託物言志的方法,領悟如詩如畫的意境。

3.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獨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質。

教學重點

通過詩化語言的賞析和結構的疏通鑑賞意境之美。

教學重點

託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詩情畫意,即具有詩一般的語言,畫一般的意境,還有深藴的人生哲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李樂薇先生寫的就是一篇融詩情、畫意和哲理為一爐的絕妙好文。

二、感知課文

1.創設美好情境,進行配樂朗讀。

2.分析寫小屋的觀察角度,理清文章脈絡,感知課文。

觀察角度:遠望一近觀一遠眺一仰視一俯瞰。

理清“文脈:

開頭描寫小屋“立於山脊的一個柔和的角度上”容易讓人產生凌空之感;其次“近看改為過觀”,樹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築的線條、屋檐、窗等,很有凌空而起之勢;再次,它有無限大的“領空”作“開放性院子”,而山路則被叫做“空中走廊”;最後點明,夜景中的小屋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

抓住文章的脈絡,文章的基本內容就迎刃而解。

3.本文表現技巧方面的獨到之處

(1)詩化的語言(學生找出並體會其表達的效果)

①對稱的句式,輕快的節奏

本文在寫景時多用對稱句式,讀來節奏感很強,富有韻律美。如“花好比人的面龐,樹好比人的姿態。”“樹的動,顯出小屋的靜;樹的高大,顯出小屋的小巧。”等等。

②奇妙的修辭

比喻新奇,有朝氣與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非常獨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韻致,不僅點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瓏,而且兩處配合自然、融合,渾然天成,令人浮想聯翩,美味無窮。

b“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傳神,細膩地描繪了靜態之物的動態感,從而產生極好的藝術效果。

排比、比喻結合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隻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以動寫靜,美景連動,令人浮想聯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靈氣。

(2)畫的筆法

①工筆細描

如關於小屋傍晚到早晨光線的變化,像一幅幅美妙的圖畫,讓人感受真切而留戀不已。

②寫意渲染

如遠觀小屋,全是寫意畫法,求神似。

(3)動靜的糅合

動靜景物的組合藝術往往會產生奇妙的表現效果,互相映襯,相得益彰是糅合的藝術要求,文章正是把盎然生機糅進靜態景物之中的。如“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樹,那些樹把小屋遮掩了,……我的小屋在樹與樹之間若隱若現,凌空而起,姿態翩然。本質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卻像鳥一樣,蝶一樣,憩於枝頭,輕靈而自由!”這一節,動靜糅合,產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

三、總結、擴展

鑑賞一些語言優美的散文,重在體味語言,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鑰匙。本文語言優美,通過對語言的具體分析,使學生感知作者的美好的情懷。課後再找一些美文來體會。

四、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中優美的語段。

2.完成課後練習二。

五、板書設計

14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文分析

1.引導學生找出能體現作者生活情況的語句,理解其含義。

如:寫自己小花園時説 “開放性的院子”、“有形的圍牆”側重表現“無形的圍牆”,目的是説小屋環境“適於心靈散步,眼睛旅行”,從這裏可以看出作者在這種環境裏生活是何等心情舒暢,自由自在。描寫破曉和入暮美景時,可以看出作者在觀察過程中有難以言傳的享受,作者還點到,小屋是“快樂的起點”和“幸福的終點”,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對小屋的喜愛之情。

2.引導學生討論

(1)文章反覆寫山、樹和屋,原因是什麼?

明確:山、樹、屋融為一體,不可分割,前兩者是自然景觀,後者則是人文景觀,人與自然不可分離,表明作者對自然的熱愛。

(2)文章寫“無形的圍牆”和破曉、入暮時光線的變化,有什麼深意?

明確:大自然的美是無與倫比的,人生活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是自由而幸福的。

(3)託物言志的手法

①小屋及周圍環境與塵世有什麼不同?

明確:寧靜、優美,讓人心情舒暢,感到自由、幸福。

②寫小屋在山上有什麼意圖?

明確:小屋脱離塵世,自由,表現作者對自由和生活的熱愛和對獨立人格的向任。

③作者與小屋外在環境之間關係怎樣?作者為什麼把景物寫得那麼美麗動人?

明確:作者與小屋外在環境之間是融為一體的,寫外在景物,實際上寫內心願望,綠樹,鮮花等都帶上了作者情趣和志向的色彩,正因為作者對這些美景深愛情篤,才寫得如此動人,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4)有關“空中樓閣”的含義

含義是雙重的:①指山上的空中小屋;②喻指作者美好生活理想的心靈追求:自由。安靜、獨立的生活。

(5)疑點討論

小屋究竟是真是虛?

此處自由交流,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沒有標準答案。

二、總結、擴展

託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麗日、白雲彩霞、瑞雪蒼松等等往往承載着作者的無限情思和理想,鑑賞時不能拘泥於景物本身,而要通過景物的特點,領悟作者寄託的深意,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無窮,由具體到空靈,由物態到人情,這樣才能真正品散文之美。

三、佈置作業

學習本文寫法,寫一篇託物言志的散文,題目自擬。

四、板書設計

第 1 2 頁

我的空中樓閣 篇四

執教者:湖北洪湖二中 陳斌

一:教學目標  本文託物言志,抒發了作者追求超脱塵世,追求寧靜自由獨立的志向。

二:重點和難點:1、景物描寫和志向的抒發

2、清麗脱俗的文筆,優美動人的語言

三:課時:1

四:教程

1、導入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浸透劉禹錫德馨的陋室;“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這是融入歸有光悲喜的閣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欣賞她的空中樓閣的美麗,品析作者融入其中的志趣。

2、李樂薇,祖籍江蘇南京,中國台灣散文作家。她以獨特的感受,詩一般的語言,把山上一幢普普通通的小屋幻化成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品。現在我先將課文朗讀一遍,請同學們找出小屋與周圍環境的關係,用“小屋和——”的短語,給作者描繪的每一幅小屋的畫面擬一個小標題。

3、朗讀提問

4、作家好象一個畫家,揮動彩色的畫筆,以小屋為中心,通過輻射式的筆法,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盡情地描繪着自己心愛的小屋及其周圍的自然環境。首先我們一起分析第一幅畫面------小屋與山。

a、作者是從哪個視角描繪小屋與山的?(遠觀,全景)

b、小屋與山有何特點?藴涵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小屋點綴了山,使山富有生氣和情調)

5、小屋與樹,作者的描寫視角是什麼?景物有何特點,藴涵了作者的什麼情感?(4-7,近視、局部;8,仰望、遠觀。樹點綴了小屋,使小屋有綠的背景,有活力、精神,使小屋含蓄而有風度;又使小屋若隱若現,凌空而起,輕靈而自由)

6、小屋點綴了小山,樹點綴了小屋,小屋與周圍的自然景物構成和諧的統一。作者反覆描寫山、樹與小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對自由的熱愛)

7、作者對自然充滿了無限的熱愛,接下來,作者側重描繪了人對自然景物的感受,作者站在小屋,欣賞自己的領土和領空,她看到了什麼?(領土有限,領空無限;花園袖珍,院子開放,有形的圍牆圍住的是一些花,無形的圍牆展示着大自然,顯示了小屋的開放性)

8、小屋是開放的,小屋的空氣清新、光線明亮,充滿了柔靜與寧謐,呼吸的是香,光線富有科學的時間性和浪漫的文學性。小屋是如此美麗,寧靜,自然,那麼小屋與外界的交通方便嗎?為什麼作者對這座小屋情有獨鍾呢,找出直接抒情的語句?(山路與山坡,便於我行走,這是我幸福的階梯,我的空中走廊)

9、作者通過直抒胸臆,抒發了她快樂和幸福的情感,但作者仍意猶未盡,用詩一般的語言,用畫家的彩筆,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小屋夜景圖,接着描寫小屋白天清晰,夜晚朦朧,迷於霧失樓台之中,成為作者的空中樓閣,它沒有室內的裝飾,卻有室外的鳥語,門外的巨畫,小屋與周圍的塵世比較起來,有超脱塵世、寧靜、自由的美麗,使作者有迴歸自然的快樂。通過對全文的學習,你知道“我的空中樓閣”的寓意是什麼嗎?(自然的山上小屋,又指幻景中空中樓閣,理想中獨立、安靜、超脱塵世的生活環境,追求獨立的人格)你對作者的這種志趣有何評價?

10、李樂薇的散文文筆清麗脱俗,語言優美動人。現在一起朗讀第15段。這一段文字既像一支優美的小夜曲,又如一幅形象生動的油畫,充滿詩情畫意,請同學們討論2分鐘,談一談作者怎樣使它具有音樂美、詩意美、圖畫美?你能在全文中再找一些這樣的例子,這些語句或語段讓你產生怎樣的聯想?

11、結束語:人人都有自己的夢,人人都有自己的志趣追求。李樂薇借山上的小屋,寄託了她超塵脱俗、熱愛自然、追求自由、追求獨立人格的志趣。那麼你們呢?但願你們獨守自己的心靈,實現自己的夢想。

12、板書設計

作者郵箱:

[1]

我的空中樓閣 篇五

管帥中學教學案

第 章(課) 節 課時 備課時間 年 月 日

課題我的空中樓閣課型

教材分析(教材重點、難點、雙基分析)一、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二、瞭解本文語言清新、優美,描繪景物運用多種修辭方法的特點。

教學目的(知識能力、德育的目標要求)

教具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一、明確目標,導入  新課。

(一)明確目標。(可在屏幕上顯示)

教師語:今天我們結合《我的空中樓閣》進行“展開聯想和想象”的訓練。所謂“聯想和想象”是指讀者選定了主要的鑑賞切入點後,隨着作者的行文思路,面對文章中的情與景,進行主觀的體驗與感受,要麼由被及此,要麼由表及裏,要麼由現實到未來,要善於通過比較,進行發散思維,從而使閲讀內容經過讀者自己的再創造而得到拓展和豐富。

(在屏幕中顯示教師適當講解)

“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焉動,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劉勰《文心雕龍》)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二)導入  新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這是唐代劉禹錫《陋室銘》中的語句,雖是一棟陋室,但在詩人眼裏卻充滿了清幽雅靜的情趣。(可引導學生回答)如“苔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可以調素琴,閲金經”。同樣在高一,我們還接觸過一位身居陋室卻怡然自樂的作家:(學生思考回答)“歸有光”,他筆下的項脊軒經過修茸後,是什麼樣子的呢?(學生回答,使不上漏……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循,亦遞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賴有聲;而庭階寂寂,小烏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二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一間“塵泥滲漉”,狹小破舊的陋室,在歸有光的筆下卻充滿了詩情畫意,今天,我們再一起去參觀一間山間小屋,去欣賞李樂薇筆下“陋室”的意境。教師板書課題:我的空中樓閣,

明確目標:展開聯想和想象。

二、師生共同嘗試對文章詩情畫意中的“繪畫美”的“聯想和想象”的欣賞實踐。

教師語:宋代蘇拭曾稱讚王維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同樣,在這裏,作者也用那美妙而自然的筆調,飽含深情的筆墨,通過奇特的想象,精巧的比喻,為我們讀者揮灑成一幅幅情真意切的畫卷。

學生可以小組為單位,在閲讀文章的過程中,從文中找出一幅幅畫面,交流、討論,並呈現給其他組,教師參與點撥。

根據師生共同研討,品味,可以從各個不同角度描繪小屋的英姿。(可結合電腦屏幕,邊研究,邊展示一幅幅畫面,教師可根據情景,每幅面面為學生都提供幾幅圖片,供學生比較、研究,發散思維,並用自己的話來描述畫面。)

下面幾幅畫面,教師可相機點撥:

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我的小屋玲就地立於山脊一個柔和的角度上……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隻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

提示:這幅畫面是描繪了小屋點綴了寂寞的山,關鍵是是否學生能對“眉黛”、“痣”、“風帆”、“飛雁”、“色彩”等比喻產生無窮的遐想,整幅畫面實際是把小屋放在大背景中,“眉梢的癮一點”,其實是把山的坡形喻成美女的眉。而小屋正是美女的痣一點,“眉黛”與“柔和”相呼應,小屋立於玲瓏清新、自然柔和的山脊上,令人不由得聯想到妙齡女子那撫媚動人防姣好面容。作者又言猶未盡;連用四個比喻來增添畫面的意境,把“山”喻為。一望無際的水面”,和“遼闊無邊的天空”,首先就使“山”增強了形象感,使學生聯想到“大背景”的“一望無際”,“遼闊無邊”,尤為精彩的是把“小屋”喻成”飄過”的“一片風帆”,“掠過”的“一隻飛雁”,一下就激發起學生的想象力。使本來靜止的大背景中,塗抹上“一點靈動的色彩”,使整幅畫面充滿“生氣”和“情調”:寂靜的山上增添如此靈巧、如此靈秀、如此迷人的點綴,怎能不令人駐足品味呢?

2‘小屋後面有一棵高過屋頂的大樹,細而密的枝葉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濃的樹陰把小屋籠罩起來。這棵樹使小屋繪人另一種印象,使小屋顯得含蓄而有風度。

提示:這是一個特寫鏡頭。作者先把鏡頭對準小屋,逐漸拉近,置小屋於“一片純綠色的無花樹”的“美妙的綠的背景”中:學生能想象出小屋在綠樹環抱中,顯得別緻小巧。接着作者把鏡頭再次拉近,定格於一棵大樹與小屋,“細而密”“美而濃”的大樹的濃陰使畫面具有一種神祕的色彩,而小屋則如一位紳士或隱士一樣,靜立於濃陰之下,使這幅風景畫更加迷人,更呈風采。也可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把這棵大樹想象成為一位護花使者,一位美髯大漢,在護衞着一位矜持而知書達禮的女子,使畫面平添了人文品位。

3、那些樹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樹與樹之間露出一些建築的線條,一角活潑翹起的屋檐,一排整齊的圖案式的屋瓦。一片藍,那是墒;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樹與樹之間若隱若現,凌空而起,姿態翩然。

提示:這是一幅遠景的特寫鏡頭。小屋處於樹與樹之間,妙在其若隱若現上,想象着“一些”線條,“一角”屋檐,“一排”屋瓦“一片”牆,“一片”宙,這些在樹陰中隱現着,使人浮想聯朗,而作者把小屋喻為“鳥”、“蝶”的奇妙想象,更會激發學生豐富的聯想,“凌空而起,姿態溯然”的小屋本身就給學生以寬廣的想象空間,而這“輕靈而自由”的“鳥”和“蝶”的點睛之筆,非但沒有把空躉間填充,反而更應使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在這“輕靈而自由”的空間翱翔,使整幅畫面神韻畢肖,充滿活力。

4.有形的圍牆圍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聖誕紅之類。天地相連的那一道弧線,是另一重無形的圍牆,也圍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狀,有片狀,有紅,有白,有絢爛,也有飄落e也許那是上帝玩賞的牡丹或芍藥,我們叫它雲或霞。

提示:這又是一幅庭院風光圖,可以想象出作者在小屋的生活情景:每天作者臨窗讀書,當讀到興致激發處,放下書卷,起身來到庭院中、,極目遠望,只見左邊青山連綿起伏,流水潺潺;右看,阡陌縱橫,綠野千里;近看,在自己的小花園裏,花團錦簇,竹架上紫藤花迎風格曳,間雜了吳娜開放的牽牛花;架下五顏六色的月季在春光的沐浴下或含苞待放,或競相怒放,心中好不愜意2抬眼望去,只見天上雲霞錦簇,彷彿又是一個大花園,天上白雲朵朵,天邊晚霞繽紛。天上人間,一個何等自由、舒暢的文人雅士處於其問。

5.只有破曉或入暮,那時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靜,一片寧謐。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像層山後退了一些。山是不動的,那是光線加強了,是早晨來到了山中。當花瓣微微收攏,那就是夜晚來臨了。

提示:這是一幅多麼靜美的畫面,讀到此句,學生眼前彷彿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在一片微光裏,小屋靜卧在大山的懷抱中,休浴在晨光或暮靄中,整幅畫面充滿着“柔靜”、“寧温”的氛圍e而更能使學生產生美好聯想的應是“花蕊”這一新奇的妙喻,使本來靜態的畫面卻充滿了動感:在學生眼前,羣山這靜態之物(花蕊)在“破曉之時”,因光線的變化,而“慢慢地”“綻”開了,使畫面具有了一種“驚人。”的藝術效果。

6.每個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燦爛的萬家燈火,山上閃出疏落的燈光。山下的燈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燈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煙,淡如霧,山也虛無,樹也縹緲。小屋迷於霧失樓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

提示:這是作者意猶未盡、別出心裁地為我們描繪的一幅迷人的小屋夜景圖,要重點抓住“照亮”“照淡”、“山也虛無,樹也縹渺”、“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這些語句啟發學生的想象,使學生的頭腦中呈現出這座“空中樓閣”的景象:山下明亮的萬家燈火和山上小屋淡淡的影像,給小屋創造了一種如煙似霧、朦朧漂渺的背景。這時,白天如眉黛般的青山也隱入了夜幕中,“清健或挺拔”、“苗條或婀娜”的綠樹也籠罩在濛濛煙霧之中,只有小屋淡淡的燈光襯以迷濛的月色、點點星光,真如進入蓬萊仙境,小屋成為遠離人間的煙霧濛濛、虛幻縹緲的空中樓閣,成為了“霧失樓台”的仙境。

三、師生在充分想象、憧憬、欣賞了“山中小屋”的優美畫卷後,再引導學生欣賞作家的“形象美”。

教師語:這篇散文把小屋置於一幅幅圖畫中呈現給我們讀者,圖畫有小屋的全景、夜景、遠景、近景、特寫景,從不同角度、不同時問把小屋點染勾畫,如欣賞一系列畫卷,使我們大飽眼福,可我們能否描述一下生活於其間的作者應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7可以用我們知道的文人為其畫像?並結合文人的作品。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教師相機點撥

提示:這一步實際是在調動學生的文化積澱,通過比較,發散思維,來尋找古今文人在寄情山水上的相同點,學生可以各抒己見,不一定就是生搬硬套某一文人和李樂蔽是完全一樣的,只要尋找到某一相通點即可。

可想象為當代“陶淵明”的形象,他在《歸園田居》中寫到“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楊柳陰後檐,桃李羅堂前。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這樣一個怡然自樂的“世外桃源”,詩中表現出他回到田園、重温田園的自然景物和生活氣氛的內心欣慰之情。田園的和平安寧的生活,正是詩人心中的嚮往之景。

可以想象為當代“王維”,他在《山居秋暝》中寫到“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問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舟漁。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中的“月”、“清泉”、“什”、“蓮”構成大自然清雅靜美的畫面,暗示了詩人嚮往自然、追求歸隱的人生理想。

可以想象為當代“李白”,他在《獨坐敬亭山》中寫到“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所有鳥類都已離開敬亭山高飛遠逝,極目長天,空空蕩蕩,山頂上僅有的一片孤雲,也在慢悠悠地競自獨向天邊飄離而去。鳥去山空,雲去山孤。而此時,詩人眼前默然無語的敬亭山,卻賦予了靈性,與詩人“相看兩不厭”,山與人,兩相親,山水自然成為詩人的知己,使詩人精神上得到莫大的安慰。

可以想象為當代“歐陽修”,他在《醉翁亭記》中寫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我們看到作者目接山水之美而樂,娛情山水悠閒自適的情調。“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作者“醉”于山水之間。“禽鳥”同樣“醉”于山水之間,而作者耳聞鳥鳴之音也為之樂,使大自然的山水禽鳥都富有了靈性,達到了人與大自然融匯為一的境界。

還可以想象為“孟浩然”、“劉禹錫”、“周敦頤”,甚或“來自清”,“郁達夫”、“徐志摩”。

注:指導學生聯想和想象,一定還要圍繞文章的內涵去發散思維,要能自圓其説,側重一點來讀。如想象成“陶淵明”、“王維”就抓住與李樂薇都是寄情山水,嚮往大自然,嚮往清幽閒適的生活這一點來談;想象成“李白”、“歐陽修”則可談到文中小屋的“含蓄而有風度”、“輕靈而自由”一樣,文人筆下的“敬亭山”、“滁州山水”都賦予了靈性,與文人在心靈上有了靈通,達到了“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自然審美境界。

當然,如果學生想象不到這樣的層次,教師可利用電腦屏幕顯示;些古代山水詩文,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四、拓展思路。領會本文的“情感美”,暢想作者的“快樂”和“幸福”觀。

重點品讀文中直抒胸臆的一段文字。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6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的終點。往返於快樂與幸福之間,哪兒還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覺得出外時身輕如飛,山路自動地後退;歸來時帶幾分雀躍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過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個名字,叫幸福的階梯,山路被我喚做空中走廊!”

(可利用電腦屏幕把小屋的主景圖顯示出來,重點突出“山路”。)

教師語:小屋坐落在山脊之上,出入的交通甚是不便,只有一條沿途多懸崖陡壁的山路。但在作者看來,“哪兒還有不好走的路呢?”再難走的路在作者的腳下也會“自動地後退”,輕鬆地躍過那些坎坷的山坡,“往返於快樂與幸福之間”。那麼,為什麼作者會有如此美好的心理感受呢?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相機點撥。

提示:可以認為作者每天出外時,是滿懷希望,去開始新的一天生活,所以説“小屋”是“快樂的起點”;歸來時,滿載成功的收穫p所以説“小屋”是“幸福的終點。”在文中,“山路”被看作是一種象徵,是作者理想中的“生活之路”、。幸福之路”的象徵,所以説在這山路上往返,是“往返於快樂與幸福之間”,從中可以體會出作者的極積、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

可以認為作者把一間交通不便的山脊陋室描繪得如此富有詩情畫意,正是為了表現崇尚自然的純淨樸實,追求超然物外的獨立安靜的生活,在文末的“無須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暗示了他對塵世間追名逐利的渾濁和喧囂的厭惡,嚮往淡泊寧靜的境界和樂趣,作者只有獨處於自然美景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快樂和幸福c                                               可以認為作者把小屋視為“快樂的起點”和“幸福的終點”,表達了對世俗名利的淡薄,遠離鬧市人境,在塵囂中尋找閒靜,從明麗質樸的自然中獲得無限的意趣,是對人生的一種超然態度,但作者這種幸福觀是與眾不同的,有其積極的一面,即對社會現實的厭惡和失望,對名利社會的徹底否定;也有其頗為消極的一面,即超凡脱俗、清心寡慾的遁世思想。因此,作者的這種“快樂”和“幸福”的人生追求,只是一種海市屆樓式的幻景罷了。小屋只是一座虛無綴緲的“空中樓閣”,他所企望的境界實際上是鏡中花水中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不過是人生的生活理想的寄託。

五、指導學生在課下暢談自己的“快樂觀”和“幸福觀”,並形成隨筆。

[1]

我的空中樓閣 篇六

李樂薇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瓏地立於山脊一個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經很美的東西,還需要一些點綴,山也是。小屋的出現,點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隻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

小屋點綴了山,什麼來點綴小屋呢?那是樹!

山上有一片純綠色的無花樹;花是美麗的,樹的美麗也不遜於花。花好比人的面龐,樹好比人的姿態。樹的美在於姿勢的清健或挺拔、苗條和婀娜,在於活力,在於精神! 有了這許多樹,小屋就有了許多特點。樹總是輕輕搖動着。樹的動,顯出小屋的靜;樹的高大,顯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別緻出色,乃是由於滿山皆樹,為小屋佈置了一個美妙的綠的背景。

小屋後面有一棵高過屋頂的大樹,細而密的枝葉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濃的樹蔭把小屋籠罩起來。這棵樹使小屋給予人另一種印象,使小屋顯得含蓄而有風度。

換個角度,近看改為遠觀,小屋卻又變換位置,出現在另一些樹的上面,這個角度是遠遠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樹,那些樹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樹與樹之間露出一些建築的線條,一角活潑翹起的屋檐,一排整齊的圖案式的屋瓦。一片藍,那是牆;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樹與樹之間若隱若現,凌空而起,姿態翩然。本質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勢上,卻象鳥一樣,蝶一樣,憩於枝頭,輕靈而自由!

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論“領土”,只有限的一點。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園比房屋小,花園中的路又比花園小,這條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園大道。和“領土”相對的是“領空”,論“領空”卻又是無限的,足以舉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顧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綠野阡陌。適於心靈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説的遊目騁懷。這個無限的“領空”,是我開放性的院子。

有形的圍牆圍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聖誕紅之類。天地相連的那一道弧線,是另一重無形的圍牆,也圍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狀有片狀,有紅,有白,有絢爛,也有飄落。也許那是上帝玩賞的牡丹或芍藥,我們叫它雲或霞。空氣在山上特別清新,清新的空氣使我覺得呼吸的是香!

光線以明亮為好,小屋的光線是明亮的,因為屋雖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曉或入暮,那時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靜,一片寧謐。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象羣山的退了一些。山是不動的,那是光線加強了,是早晨來到了山中。當花瓣微微收攏,那就是夜晚來臨了。小屋的光線既高於科學的時間性,也高於浪漫的文學性。

山上的環境是獨立的,安靜的。身在笑屋享受着人間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個美夢。

出入的環境要道,是一條類似蘇花公路的山路,一邊傍山,一邊面臨稻浪起伏的綠海和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於行車,然而便於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的終站。往返於快樂與幸福之間,哪兒還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覺得出外時身輕如飛,山路自動地後退;歸來時帶幾分雀躍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過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個名字,叫幸福的階梯,山路被我喚做空中走廊!

我把一切應用的東西當做藝術,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藝術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朧的。每個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燦爛的萬家燈火,山上閃出疏落的燈光。山下的燈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燈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煙,淡如霧,山也虛無,樹也縹緲。小屋迷於霧失樓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

這座空中樓閣佔了地利,可以省去許多室內設計和其他的裝飾。 雖不養鳥,每天早晨有鳥語盈耳。

無需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我的空中樓閣 篇七

6 我的空中樓閣從容説課《我的空中樓閣》是中國台灣作家李樂薇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運用多項疊景,以及幻覺錯覺、虛實相應等多種技法,致力於潛意識和自我情緒表現,從而體現了一種境界超然的空靈美和遺世獨立的超越感。

文章的題目一語雙關,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於山上,在煙霧迷朦中,猶如聳入天際的樓閣;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樓閣”,理想中“獨立”“安靜”的生活環境。文章採用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由實到虛,虛實結合,表現了作者的人格志趣和人生追求。

教學本文,首先應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意,把握文脈,選好鑑賞點;其次組織學生鑑賞文章的美。本文的語言句式整齊勻稱,整散交錯,迴環復沓,具有音韻美;多用比喻,具有一種修辭美;化用古詩句,具有濃郁的詩意。引導學生細讀、細品,背誦積累,仿寫遷移,增強語言感悟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鑑賞本文的畫面美,激發學生想象,再現優美的意境。體味文章的情趣美,引導學生描述作家形象,把握文章的情志。最後,美讀課文,重視意境,建構學生心中的“小屋”的意境美。

課堂教學可採用誦讀法、比較鑑賞法、討論點撥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走進作家的情感世界,真正理解作者,感受作家的獨特情懷,真正體現鑑賞的主體性。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領悟本文託物言志的藝術手法的巧妙運用,把握文章所傳達的思想感情。2.感受語言的優美旋律和深厚意味。能力目標體會清新、優美、生動的語言,提高學生的散文鑑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德育目標體味作者對大自然、對自由生活、對獨立人格的嚮往和迷戀之情,喚起學生對積極而堅實、樂觀而執著的人生的追求。教學重點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學習一些語言表達的技巧。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教學難點領會“空中樓閣”的優美意境,理解作者寄寓於小屋的生活理想。教學方法1.誦讀法。美文需要美讀,正確的朗讀是視覺、聽覺與情感、思維的全方位投入。它容易使學生從優美的韻味和流動的氣脈中產生妙不可言的感覺。一篇文章讀好了,鑑賞的目的也就基本達到了。2.比較鑑賞法。可把本文的比喻與《荷塘月色》中的比喻句進行比較,把本文與《陋室銘》就表現手法進行比較,從而深入理解和把握本文的美點。3.討論法。鑑賞應由學生自己完成,教師不可越俎代皰。可組織學生討論在“空中樓閣”中生活的“我”的形象,對“空中樓閣”中寄寓的“志”的理解。教具準備多媒體。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