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一年級簡短數學小故事【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5W

一年級簡短數學小故事【通用多篇】

六年級趣味數學小故事 篇一

一天,閒得無事,就在老家鄰近的院子逛逛,恰好碰到一位老木匠(這位老木匠是本村的,我們都認識)在給一人家做木貨。我們相互打了招呼。隨後,老木匠用捲尺量一個木桶的底,量得周長為4尺。老木匠説:“吳老師,你是一位老師,我出個問題給你算算,剛才這隻木桶的半徑是多少寸?”我一時語塞,説:“老師傅,一時用口算算不出來。”

緊接着老木匠就一口報出底面半徑約等於6寸4。我聽到老木匠報出木桶的底面半徑,一時很吃驚。

我在心裏用公式C=2πr檢驗老木工的計算結果,感到很困難,就用紙筆檢驗: r=(C/2π)≈(40寸/2×3.14)≈6.37寸≈6.4寸。

結果與老木匠的結果只相差那麼一點點,而老木匠的計算方法是多麼的快,又是多麼的準確。

這時,我興趣更濃,請老木匠説説他的計算方法。老木匠説:“就六個字:尺變寸,加六成。”原來老木匠的計算方法是這樣:四尺變四寸,四六得二寸四(即4寸×0.6=2.4寸),共4寸+2.4寸=6.4寸。

隨後,我又舉了一例:如果圓周長為3尺,用老木匠的算法是:三尺變三寸(尺變寸),三六一寸八,共得3+1.8=4.8(寸)。

用公式C=2πr檢驗:r=(C/2π)≈(30寸/2×3.14)≈4.78寸≈4.8寸。

結果相差無幾。這是為什麼呢?

回到家裏,我對“尺變寸,加六成”的算法進行了一番研究:

設圓周長為C,半徑為r,用代數式來表示這種算法是:

r=(C/10)+0.6×(C/10)=16C/100,π=C/2×(16C/100)=3.125。

原來,老木匠把圓周率π當作3.125,儘管有誤差,但算法簡便,在估計半徑時很實用。

趣味數學小故事 篇二

在上國小的時候,俺的數學成績總是很差,從3年級開始就沒得過100分了,為此,俺媽咪沒少為我苦惱過,又是請家教又是上興趣班的,可是沒效果,咋辦?涼拌唄!誰叫俺沒有數學天賦唄!説俺苯!可俺的語文年級第一,説俺不聰明,可俺繪畫一學就會。.。.。.

可這也不能怪俺,因為俺爹俺媽都沒數學細胞,所以一口也吃不出個胖子來,不急不急·······可俺媽不甘心,非要把俺培育成像華羅庚那樣的大數學家,這不是逼俺嗎?!俺媽發狠了,把俺的課外書全換成了數學書,逼俺“吃”下去,俺的同學感歎:”我們應當珍惜碇灰椎男腋I睢!卑痴媸歉隹嗝耐蓿

俺一見數學頭就大,俺在做作業時,俺媽在看肥皂劇,可當俺拿起數學作業本時,俺媽不知從拿冒出來了,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俺的作業本!俺怕!因為俺不能用計算器了!

數學小故事 篇三

拋硬幣是做決定時普遍使用的一種方法。人們認為這種方法對當事人雙方都很公平。因為他們認為錢幣落下後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樣,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這種非常受歡迎的想法並不正確。

首先,雖然硬幣落地時立在地上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其次,即使我們排除了這種很小的可能性,測試結果也顯示,如果你按常規方法拋硬幣,即用大拇指輕彈,開始拋時硬幣朝上的一面在落地時仍朝上的可能性大約是51%。

之所以會發生上述情況,是因為在用大拇指輕彈的時候,有些時候錢幣不會發生翻轉,它只會像一個顫抖的飛碟那樣上升,然後下降。如果下次你要選出將要拋錢幣的人手上的錢幣在落地後哪面會朝上,你應該先看一看哪一面是朝上的,這樣你猜對的概率要高一些。但是如果那個人是握起錢幣,又把拳頭調了一個個兒,那麼,你就應該選擇與開始時相反的一面。

數學小故事 篇四

如果有一個池塘,裏面有很多的水,有兩個空的水壺,分別能夠裝5升和6升的水,那麼,怎樣樣用這兩個水壺來從池塘裏取得3升的水呢?

答案是:先使用五升的水壺裝滿水,然後倒到六升的水壺裏面,這個時候,再將五升的水倒一些在六升的水壺裏面,六升的水壺就滿了,這個時候,五升的水壺裏還有四升的水。然後把六升的水壺的水倒掉,把五升的水倒在六升的水壺裏,這個時候,六升的水壺就只有四升的水了,然後將五升的水壺裝滿,裝到六升壺裏去,然後六升的壺滿了,這個時候,五升的水壺裏就剩下我們要的三升水了。

一個農民帶了三隻小兔子去集市,每隻小兔子大概有3~4千克,但是,農夫的秤只能夠秤5千克,農民,如何進行稱量呢?

答案是:先把三隻放到一齊來稱,然後拿出一隻,稱量之後算差即可。

數學小故事 篇五

當高斯還在上國小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想借上課的時光處理一些自我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難題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

1+2+3+4+5+6+7+8+9+10=?

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自我也就能夠藉此機會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光,高斯已停下了筆,閒閒地坐在那裏。老師看了,很生氣地訓斥高斯。

但是高斯卻説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嚇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因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這麼算出來了。”老師同學聽了以後,都對高斯豎起了大拇指。之後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了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數學小故事 篇六

在文學語言中,説起千呀萬呀這類大數,通常只是泛指很多很多。如果“千千萬”和“萬萬千”連用,那麼宜於把“萬萬千”説在後面,數目越説越大,越講越激動,情緒容易上去。

有一個小問題:是“千千萬”多呢,還是“萬萬千”多?

“千千萬”是形容數量多,“萬萬千”也是形容數量多。

千千萬=1000×1000×10000=1010,

萬萬千=10000×10000×1000=1011。

由此可見,從嚴格數量上説,“千千萬”是100億,“萬萬千”是1000億,“萬萬千”是“千千萬”的10倍。

六年級趣味數學小故事 篇七

有一天,阿凡提騎着自己的小毛驢來到田邊。他四處欣賞着美麗的田園風光。突然,聽到有人叫他,回頭一看,原來是兩位給地主巴依老爺幹活的佃農。阿凡提忙問:“兩位朋友有什麼事嗎?”其中一位農民説:“阿凡提,我們遇到一個難題,想來請教你。”然後這位農民就把這個難題的由來講了一遍。原來,這兩位農民被地主巴依老爺僱傭幹活,眼看到發工錢的時候了,地主卻打起了壞主意。他和賬房先生一計算,要給這兩位農民各20塊銀元。地主心裏非常不樂意,彷彿拿走他的錢就像割他的肉一樣。於是和老婆一起想出了個主意,

阿凡提聽完,笑了笑説:“兩位朋友不用擔心,你們只要按我説的去辦,保證能拿到工錢,而且還能賺取路費。”阿凡提講完,把兩位農民叫到眼前。悄悄地把解難題的辦法告訴了兩位農民。兩位農民聽了以後,非常高興,對阿凡提千恩萬謝。

第二天早晨,巴依老爺和老婆一起來到地裏檢查兩位農民任務完成的情況。巴依老爺以為兩位農民這次肯定一分錢都拿不到,所以臉上帶着得意的笑容。可是走到地邊卻發現麥子正好割了1/7畝。兩位農民説:“老爺,你的任務我們已經按時完成了,你也該給我們工錢了吧!”巴依老爺沒辦法,只得叫賬房先生給了農民工錢。

答案解析:

我們可以看出1/6=1/2-1/3,1/12=1/3-1/4;1/20=1/4-1/5;1/30=1/5-1/6,1/42=1/6-1/7,所以原式=1/2-1/2+1/3-1/3+1/4-1/4+1/5-1/5+1/6-1/6+1/7=1/7。所以兩位農民要割1/7畝地。解這類分數題目關鍵在於拆分,然後消元,實現簡化的目的。2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