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中秋節的小知識科普(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3W

關於中秋節的小知識科普(新版多篇)

關於中秋節的小知識科普 篇一

中秋的傳説

1.嫦娥奔月

傳説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個太陽後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藥。嫦娥知道此事後,成仙心切,有一天趁着后羿不注意,偷來吃下了不死藥,變化為仙人,然後就飛到月宮。這就是人們傳説中的月仙。

2.吳剛伐桂

傳説西河人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因此他始終砍不倒這棵樹。炎帝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作為對吳剛的懲罰。

3.玉兔搗藥

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搗藥,成青蛙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

有關中秋節的知識大 篇二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1]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仲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從20xx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xx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由來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 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養生 篇三

1、中秋節吃什麼

中秋節前後氣候稍涼,空氣中普遍缺乏水氣,在飲食上,應少食辣椒、葱、韭菜、蒜等辛辣食物,同時應多吃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鴨肉、乳品、田螺、南瓜、芋頭、毛豆等柔潤食品。體弱的老人還可以多吃一些米粥來益胃生津。

2、中秋節飲食禁忌

應注重飲食平衡,營養全面,避免偏食,注重補充優質蛋白,維生素等營養素。不宜過量食用寒涼瓜果以免造成腹瀉、大便溏稀等症狀,同時,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以防造成大便乾結等症。

關於中秋節的小知識科普 篇四

中秋的習俗

1.中秋賞月

“月是中秋明”,賞月古稱玩月,跟其他景物一起觀賞更有韻味。

2.燃燈

花燈懸於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3.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着明月,聞着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

4.吃月餅

“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5.舞火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