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宋末愛國詩人文天祥生平簡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7W

宋末愛國詩人文天祥生平簡介(多篇)

文天祥的英雄事蹟 篇一

文天祥12歲便考取了進士,成為了宋理宗皇帝倍加珍惜的人才。公元1274年,文天祥成為了江西知州。當時元兵入侵,長江告急,文天祥派人召集各路英雄好漢率軍保衞京城。文天祥的軍隊與元兵相比,簡直如同羊羣與猛虎,但他還是想作為表率,希望天下人士奮起衞國。不僅如此,他還捐獻家裏的資產作為軍費。

文天祥上書天子,想把天下劃分為四個地區,各設統帥,一起奮起。由於不好實行,上書無果。公元1275年,文天祥到平江,將帥戰死的戰死,逃跑的逃跑。次年,文天祥委任臨安知府。宋朝投降後,他一直多方聯絡想復興宋朝。在元兵追捕下,文天祥得以逃脱來到了温州。

公元1277年,文天祥請求保衞朝廷,還把替元朝來遊説他的人吊死了。在與元兵的抗爭中,文天祥和他的妻兒都被抓住。但是面對元朝的誘惑,他只想以死報國,絕不叛國偷生。元朝感其仁義,打算放了他,但因種種原因沒被釋放。

元朝召見文天祥的時候,問他還有什麼願望。他從容地回答説,身為宋朝的宰相,他絕不侍奉元朝,願被賜死。上刑場時,文天祥從容向南跪拜,表示心事已經了結,終年47歲。

.《金陵驛》 篇二

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説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從容就義: 篇三

忽必烈沒有辦法使他屈服,決定判他死刑。行刑前,文天祥問明瞭方向,隨即向着南方拜了幾拜。監斬官問:“丞相有什麼話要説?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説話,從容就義,終年47歲。

愛國之心——讀民族英雄文天祥愛國故事有感 篇四

古往今來,我們的祖國有多少民族英雄為了保衞祖國而犧牲自己的一切。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其中一位,他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意思是國家都已成這樣了,我就不能再保護自己了,而要去保衞祖國。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於1271年結束了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最後膽小的中國人,跑的跑,降的降,謝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個文天祥。他毅然臨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説:“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他甚至藉此機會觀察一下敵營的虛實以謀“救國之策”。但是他沒有想到,正當他指斥伯顏扣押不能返回宋營,他的義兵則在同時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敵人的兇殘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無恥的投降派卻使他遭到了第一次嚴重的挫折。

讀了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感觸,我的感觸是: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社會,我們的祖國之所以這麼強大,都是像文天祥這樣的祖先用血肉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雖然在我們中國皇帝歷史上有不少昏君,就像乾隆皇帝。他是歷史上最有錢的一位君王,但是他總是閉門修煉,從不接受外國的技術,假如當時乾隆皇帝肯接受外國的技術,我們中國也許就不會受到外國人的欺凌,我們的科技也會更發達。就是因為乾隆皇不肯接受外國的技術,才導致國家滅亡了。可是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不少像文天祥一樣的英雄:鄧世昌、趙一曼、董存瑞、楊靖宇等等。他們都有着一顆熾熱,能夠燃燒太陽的愛國之心,他們都是為了保衞祖國而犧牲的,他們用自己的血肉鑄成了今天強大的中國。看今朝,我們都是21世紀的少年了。在我們心裏也應該懷着像這些英雄一樣的愛國之心,祖國需要我,我們就要儘自己的一份力,去幫助祖國。現在我們就要從小事做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長大後用我的才能報效祖國,讓我們的祖國更進一步!

文天祥祠 篇五

為民族英雄文天祥所立的祠在華夏有多處,其中較有名的是北京文天祥祠。

北京

北京文天祥祠坐落在東城區府學衚衕63號,明清兩代為祭祀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 ,將當年文天祥被囚禁的土牢舊址擴大改建而成,至今仍保持明代的建築風格。1984年10月對外開放。2016年6月6日是文天祥誕辰780週年紀念日。

祠堂坐南,由大門、過廳、堂屋等三部分組成,面積近600平方米。堂屋內保留有原祠堂的部分珍貴文物。

如明《宋文丞相傳》石碑、清《重修碑記》石碑及《宋丞相信國文公像》碑等。“生平事 跡展覽”簡要介紹了文天祥青少年時期、入仕後十五年間、起兵抗元、九死一生、再舉戰旗、兵敗被俘、楚囚就義的英雄事蹟。室內屏風正面為毛澤東手書“人 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背面為文天祥所著的《正氣歌》全文。

後院尚存一株棗樹,相傳為文天祥被囚禁期間親手所植,向南歪斜的樹身象徵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

佇立堂前,憑弔英靈,我們更能深刻地 體味愛國主義精神的崇高和那種“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

文天祥祠“廟”小(僅600平方米)“神”大,20年來共接待中外遊客20餘萬人次。人們在這裏吟頌《正氣歌》和《過零丁洋》,感受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氣節和以身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修繕後的文天祥祠依照1930年的歷史照片資料,復原了後殿文天祥泥塑像、神龕、供桌及部分匾額、楹聯;前殿更新了展板、展櫃,通過圖表、照片、繪畫、實物等,展現了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操。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詩千古傳誦,激勵着無數仁人志士,文天祥本人也以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

文天祥歷來是堅貞不屈、精忠報國的愛國英雄的典範,受到人民的愛戴,不少地方都建祠紀念。

在文天祥的家鄉,有文氏祖族祠堂,堂內藏有文天祥畫像和歷代石刻多塊,是研究文天祥生平的珍貴歷史文物。

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文天祥聽説元軍東下以後,在贛州組織了義軍開進臨安(今浙江杭州)守禦,第二年出任右丞相,奉命到元軍營中談判,被元軍無理扣留。

後來他設法逃出元營,到浙江温州北甌江江心的一個孤島上居住了一個多月。

他在這兒召集温、台、處三地的志士仁人共商復國大計。這裏的人們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於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建造文信國公祠。現存祠廟為清代建築,肅穆清雅。

大殿裏塑有文天祥像,神態自若,從容不迫。大殿四周有8幅壁畫,反映着文天祥的一生活動。

此外,還有《正氣歌》刻石和歷代文人學士詠贊文天祥的詩文碑刻多方,都是較珍貴的歷史文物資料。

文天祥的紀念性建築中,要數北京的文天祥祠最為著名了。文天祥從浙江到福建、廣東與張世傑、陸秀夫等繼續抗元,於端宗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元軍俘獲,擄至大都(今北京),關在兵馬司土牢中。

在被囚的四年中,他與元朝統治者進行了不屈的鬥爭,《正氣歌》就是這段時間內寫成的。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文天祥在柴市(今北京東城區府學衚衕西口)英勇就義。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按察副史劉崧主持在柴市順天府學右側建造了文丞相祠。

當時把柴市一帶也改為教忠坊,明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教忠坊”石刻就嵌刻在祠堂正殿的西壁上。

朝廷把祭祀文天祥列入祀典,每年春秋兩次,由順天府官員主持祭祀儀式,同時重修了祠廟。到萬曆年間,祠堂由府學右側遷到了左側,規格進一步提高。此後,嘉慶、道光和民國年間都不斷對祠堂加以修繕,保存至今日。

文丞相祠坐北朝南,自南向北由大門、過廳、享堂(正殿)三部分組成,現有面積600多平方米。穿過牌樓式大門就是過廳,正中為文丞相半身像。

在建祠的時候,文天祥塑像着儒服,後來才改為宋丞相的官服:頭戴高冠,手執笏板,面容安詳,雙目炯炯有神,直視南方,三綹黑鬚飄灑胸前,一派儒雅風範。

塑像反映出的是正統思想,似有千篇一律之嫌,不足以表現出文丞相的精神力量,不知建祠當初的儒服是什麼樣子,從中可以看到文天祥壯烈的一生。

雅室雖小,但卻洋溢着一種巨大的人格力量。

過廳的後面一座灰筒瓦懸山頂的建築便是享堂了,這裏是舉行祭祀儀式的地方,裏面保存了歷代石刻等珍貴文物,最著名的莫過於東壁上嵌刻的唐代大書法家李邕所寫的《雲麾將軍李秀碑》斷碑二礎石,藝術價值很高。北牆前有明代的《宋文丞相傳》石碑、清《重修碑記》及《宋丞相信國公像碑》,都是研究文天祥的寶貴實物資料。

樹,是祠廟中不可缺少的。文丞相祠內種的並不是鬱鬱葱葱的松柏,原有三棵樹齡達百年的古槐。祠內現存有棗樹一棵,位於享堂前東側,相傳是文天祥被囚於兵馬司時親手栽種的。這棵棗樹的奇特之處就在於儘管枝幹虯曲,但卻都自然傾斜向南,與地面成約45度角,似乎也在學着主人“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

文天祥雖然遇難已經700多年了,但他那正氣凜然、堅貞不屈的氣概卻深為每一個華夏子孫所欽慕。面對着文天祥的塑像,耳旁彷彿又聽到他慷慨的吟哦: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説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關於文天祥的對聯: 篇六

1北京文天祥祠聯:南宋狀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正氣貫人寰,河嶽日星傳萬世;明禋崇廟觀,丹心碧血照千秋。 2海豐縣方飯亭聯:熱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嶺外更無人。 3猶留正氣參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三、文天祥片段(信念,氣節,傲骨)

1、他感動蒼天,連地名都來幫忙,讓他的惶恐和零丁都融入了草木山川。他感動世人不只因為他對故國故土故民的無限依戀,還因為他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矢志不渝,毫不世俗和功利的不識時務,以及視死如歸的浩然氣概。一個忠臣孤子的泣血殘紅,譜寫成一首人間絕響的正氣歌。

2、國家危亡時,他毅然在家鄉招集義軍,堅決抵抗元兵的入侵。他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義凜然,終以不屈被害。他的堅貞的民族氣節和頑強的戰鬥精神是人民的楷模。他的慷慨激昂,蒼涼悲壯,具有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的。寫照。

3、英雄末路,他用生命詮釋忠誠。衣袂飄飛,落葉無語,他用坦然的選擇面對刀光劍影,他用雍容的態度拒絕高官厚祿,他用自己的生命維護着一個民族的尊嚴,用自己的鮮血譜寫了一首生命的讚歌。當他視死如歸完成了塵世的使命,當他毅然決然用丹心書寫汗青,零丁洋裏那無悔的千年一歎,震徹千古。這個民族從此變得更有骨氣。

4、歷盡艱辛,九死一生,只為精忠報國,興復南宋的遠大志向;拒絕皈依,抵擋利誘,只源於心中矢志不渝,忠於民族的鑑定信念。他的堅守,沉澱為精神的沃土,滋養着無數的愛國赤子!

5、為雪九廟之恥,他鞠躬盡瘁,九死不悔;為復高祖之業,他毀家紓難,殞身不恤;為求救國之 策,他高風亮節,義薄雲天。這樣的他,註定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關於文天祥的評價 篇七

公元1283年初,文天祥被元朝政府殺害。但他精忠報國,威武不屈的精神卻為人所欽佩,時人與後人對文天祥的評價相當高。

在文天祥生前,時人對他的評價就很高。宋理宗曾欽點文天祥為狀元,他雖然昏庸,對文天祥的才學倒是很欣賞,評價文天祥“此天之祥,宋之瑞也。”與文天祥同朝為官的王積翁認為,論才幹,“南人無如天祥者”。連元世祖忽必烈也曾對左右説道:“(文天祥)真男子也,不能為我所用,誠可惜哉!”

文天祥死後,後世對他也頗多讚詞。元朝編修的《宋史》評價道:“自天祥死,世之好為高論者,謂科目不足以得偉人,豈其然乎!”意思是,文天祥死後,世上那些喜歡高談闊論的人説科舉得不到偉人,難道真的是這樣嗎?這就等於將文天祥評價為“偉人”了。明代負有盛名的士人蔣一葵將文天祥比喻為擎天一柱:“擎天者,文天祥。捧日者,陸秀夫。”清代乾隆皇帝也給了文天祥相當高的評價:“當宋之亡也,有才如呂文煥、留夢炎、葉李輩,皆背國降元,而死君事、分國難者,皆忠誠有德之士人也。然此或出於一時之憤激,奮不顧身以死殉之,後世猶仰望其丰采。若文天祥,忠誠之心不徒出於一時之激,久而彌勵,浩然之氣,與日月爭光。該志士仁人欲伸大義於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陸以則説:“(范仲淹、諸葛亮、陸贄、文天祥)此四人者,皆經綸彌天壤,忠義貫日月。”到了當代,毛澤東對文天祥的評價也很高,他説:“岳飛、文天祥、曾靜、戴名世、瞿秋白、鄧演達、楊虎城、聞一多諸輩,以身殉志,不亦偉乎。”由上述評價可以看出,世人對文天祥的評價甚高。

奉詔勤王: 篇八

金兵率領20萬大兵南下,攻城略池,南宋兵敗如山倒。謝太后下了一道《哀痛詔》,希望各地文臣武將、豪傑義士,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但宋朝的喪鐘已經敲響,各地將官大都觀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張世傑兩人響應,自籌資金,召集兵馬,起兵勤王。

人物生平: 篇九

文天祥,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1236年6月6日出生,南宋民族英雄,以忠烈聞名於世。 文天祥生活在一個民族危機陰影籠罩的時代。13世紀初,蒙古族逐漸強大起來,幾十年間,它滅了金國,隨即揮鞭南指,進攻南宋。文天祥的一生,與這場殘酷的民族征服戰爭相始終。他在強敵入侵,國土淪陷,生靈塗炭的危急時刻,他自賣家產,組織義軍,舉兵抗敵。被俘後,面對敵人的百般勸降,他義正辭嚴,最終慷慨殉國。

文天祥是個怎樣的人 篇十

幾百年來,文天祥的抗元事蹟眾所周知,他在受命於危難之際,視死如歸的精神昭然於史書。那麼,文天祥是個怎樣的人呢?文天祥是南宋狀元,其才情自不必説,從後世流傳下來的詩歌也可看出文天祥這個狀元名符其實。

不過,成為狀元的文天祥,仕途並不平坦,因為他不願對奸臣妥協。文天祥在朝中屬於主戰派,他多次上書理宗皇帝殺掉提議遷都的董宋臣,但得不到迴應。後來,權臣賈似道以告病回鄉要挾皇帝,文天祥又起草制誥諷刺賈似道,因此被責令退休,時年三十七歲。文天祥的正直不阿雖然給他的仕途帶來羈絆,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其正直可見一斑。

實際上,文天祥不僅是一名正直的臣子,也是一位慈愛的父親。文天祥的後半生幾乎都在軍旅中度過,他的家小也隨軍轉戰南北。有一年,文天祥駐紮於麗江浦,當時軍中流行疫病,士兵死者數百,他的母親和獨子在這個時候一起病死了,文天祥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被捕之後,文天祥在大都被關了三年,始終拒絕元朝的誘惑。元朝統治者為了逼他就範,將他的妻子和僅剩的倆女柳娘、環娘沒入宮中為奴,文天祥在給妹妹的信中説,“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沒有妻兒骨肉之情呢?但事已至此……奈何奈何!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為人父者,見女兒受難而無能為力,心中苦悶可想而知。但文天祥不願因家人而屈服,他死後連元世祖也頗為可惜,歎道“好男子,不能為吾所用,殺之誠可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