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秋節的來源及意義【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1W

中秋節的來源及意義【新版多篇】

唐代以前:皇家祭月 篇一

中秋節源於古人的月亮崇拜,早在周朝,皇家就有祭月的傳統。

當時,在鎬京(今陝西西安)城西設月壇,帝王穿白衣騎白馬登壇祭祀。

而中秋節從皇家逐漸影響到民間,成為一個節日,還要追溯到中國傳統文化最為昌盛的唐宋時期。

唐明皇遊月宮,不覓長生藥,只記霓裳一曲歸

從唐代開始,中秋這天不光是祭月了,皇帝會在宮裏舉辦宴會來慶祝。

唐代為什麼會中秋節如此重視呢?這要從唐玄宗的生日説起。

古代帝王都喜歡對自己的誕辰進行特殊化處理,帝王出生的時候,必然天有異象,不是打雷、下雨,就是紫微星熠熠發光,總之就是不能默默無聞。

等到皇帝正式登基之後,這個誕辰就成了重要節日,叫做萬壽節,但一般侷限於皇族內部慶賀,還不是全國性節日。

到了唐玄宗這兒,自然也不例外,他的生日就在中秋節——前十天的八月初五,這一天稱作“千秋節”,取“千秋萬代”的意思。之後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中秋節的前身,所以每逢這天,宮廷必要大擺筵席慶祝。

唐玄宗浪漫多情,過中秋當然不能將就了。

話説,開元初年的八月十五中秋夜,月色如銀,萬里一碧。唐玄宗正在宮中飲酒賞月,忽然有了月宮一遊的念頭,於是宣召國師葉法善。

葉國師點頭應允,説聲不難,就把手裏的板笏往地上一扔,便化作銀色長橋,一頭在殿前,另外一頭遙遙直至天上明月。

隨後,葉國師就扶着玄宗,走上橋去,不一會下橋便見一處牌樓,匾額上寫着“廣寒清虛之府”六個大金字。

走進牌樓,庭前是一株巨大無比的。桂花樹,枝葉茂盛,樹下無數白衣仙女正乘着鸞鳥翩翩起舞,庭邊階上,又有幾個白衣仙女拿着樂器伴奏。

唐玄宗向來精於音律舞蹈,便當場一一默記。聽罷一曲,兩人原路返回。

第二天,玄宗把在月宮中所記曲子和舞蹈傳給楊貴妃,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舞》。

於是,唐玄宗在嫦娥之後,成了中國登月的第二人,也讓中秋節多了玄幻色彩。

傳統食品 篇二

品清茶、嘗月餅

吃甜味月餅飲花茶最好,有香甜兼收之妙;吃鹹味月餅飲烏龍茶或綠茶為佳,有清香爽口之感。濃茶和咖啡中含較高的咖啡因,汽水、可樂或果汁等含有大量熱量和糖份,與月餅搭配吃無助於健康,而且更油膩。 酸味水果配月餅 酸味水果配月餅

月餅搭配時令水果食用也是有講究的。可多選擇橙色、酸味、富含維生素C的品種,如奇異果、番石榴、橙子、西瓜和香蕉等。這些水果能對高脂肪、高蛋白物質的代謝起到抗氧化作用,從而保護心腦血管。但像桃、李、杏、梨和蘋果等水果含糖份太高,榴蓮含高蛋白和高熱量,應節制食用。 吮田螺、喝啤酒

廣州人很喜歡在中秋節的晚上邊賞月邊吃田螺,據説有“明眼”的作用。故有許多廣州人都喜歡在晚飯之後,邀約三五知己,又或是心儀之人,圍坐一起,一邊欣賞月色,一邊聊天吮田螺,吃時,還伴兩三瓶啤酒,低嘗淺酌,把酒談心,敍述人生樂事。 清煮芋頭蘸糖吃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説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芋頭的吃法是將整個芋頭(一般是小芋頭)煮熟裝在碟上,剝了芋皮就茶吃,或蘸白砂糖、蜜糖吃,抑或蘸甜蜜醬(略鹹的那種)吃。也可以將熟芋頭剝了皮切粒,用蝦米、臘腸、叉燒加青葱炒來吃。有老人説,中秋節吃了芋頭,福氣就會向你衝過來。

中秋節的歷史來源 篇三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禮記·月令》上説:“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如今,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關於中秋節的歷史起源,説法較多。流傳最廣的説法有三:

其一,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説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其二,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其三,,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朱元璋月餅起義,一舉奪天下 篇四

比起李隆基來,朱元璋顯然有着屌絲逆襲的傳奇人生。

元朝末年,皇帝、官僚們瘋狂搜刮民脂民膏,欺壓百姓,強取豪奪,廣大民眾不堪忍受,紛紛起義抗元。

在一年中秋節前夕,朱元璋準備號召各地起義力量,共同抗擊元朝的統治。

但朝廷官兵搜查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軍事劉伯温想出了一個計策,到處散播謠言,説有瘟疫,要家家户户的老闆姓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災禍。

同時,他命令屬下把寫有“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的紙條藏入月餅裏面,傳送到老百姓手中,並且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的晚上起義響應。

八月十五當天,徐達率先攻入元大都,各起義隊伍一起響應,很快起義就取得勝利。

勝利的消息傳來,朱元璋把起義時的餅賞賜羣臣,將這種餅定為中秋節糕點。

自此,月餅在民間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