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歷史試卷分析【精品多篇】

欄目: 試卷考卷 / 發佈於: / 人氣:4.8K

歷史試卷分析【精品多篇】

歷史試卷分析 篇一

一、試卷概況

二、試卷特點

1、從試卷資料上看,貼合新課標規定的知識點及潛力層次要求,立足課本,注意考察學科的基礎知識,尤其是重點知識與主幹知識。如秦的統一,商鞅變法,漢武帝的大一統,三國鼎立,張騫出使西域,史記,孔子,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2、試題角度新穎,表此刻選取題上,很多題都有一個題引,引導學生走近歷史,感悟歷史,進而考察學生再認歷史,理解歷史的潛力。

3、試題體現了生活化色彩,從生活中的習俗或節日切入,引導學生感知歷史是過去的此刻,此刻是將來的歷史,歷史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這種切入點貼合學生認知水平,易於激起學生的興趣。

4、試題體現了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分析史實的基礎上,加以延伸,要求談認識,體會,啟示等,旨在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這些潤物無聲,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5、試題體現了較強的時代性特點。關注社會熱點,緊密結合社會現實,回顧歷史,聯繫這天,史為今用是近幾年歷史命題的重要特點,本次試題也體現了這一特點。

6、試題體現了較強的綜合性特點。注重學科內主幹知識的交叉滲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與創新思維。如材料第24題:既以時間為經,考察了台灣的。歷史與現實,又以地域為緯,考察了四川地區的工程與三國時期的政權名稱,為學生勾勒出一個縱橫交錯的歷史網絡,並且還與鄉土歷史相結合,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第29題以孔子文化節與奧運會開幕式切入,既考察了孔子的貢獻又考察了儒家思想,同時還考察了文字與造紙術的知識點,涉及知識點多達數十個,綜合性特點十分突出。

7、試題體現了鄉土特色。注意在鄉土歷史與中國歷史之間尋求結合點,引導學生將愛國與愛家結合起來,這也是近幾年來,各地會考的一個趨勢。

8、試題圖文並茂,涉及文物、圖表、地圖、新聞圖片,且形象直觀,信息量大,可讀性強,注意考察學生的讀圖潛力,有利於引導學生養成圖文結合學習歷史的方法與習慣。

三、學生狀況分析

1、我校實行的是開卷考試,從考試結果上看來,整體狀況正常,單選題及格率較高,反映出最基本的知識點還是能夠掌握,但由於知識面大且容量多,學生對各課知識點掌握不牢靠,相近知識點易混淆。

2、材料題失分較為嚴重,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有:

1)閲讀材料不仔細,丟三落四。

2)在審題上還存在務必的問題。

3)歷史基礎知識欠缺,學科基本素養不夠。

4)閲讀面狹窄,相關知識太少。

3、材料題與問答題反映出的共同問題是:語言運用、組織可是關,書寫潦草,語文素養較差。從卷面上看,東拉西扯、用詞不當、邏輯混亂、字跡潦草、文不對題、前言不搭後語、錯別字連篇等問題十分突出,這些非歷史素養問題所反映出的是學生整體綜合素質差,基本素養欠缺。

四、關於應對措施的思考

1、知識與潛力並重。在實施新課程的今日,有一種傾向,即認為只要強調基礎知識就是守舊,就是沒有領會新課程的精神,於是一些課堂過於求新,過於追求學生的所謂活動,為活動而活動,顯得花哨熱鬧,而學生的收穫甚少。其實,教學的內涵依然是傳道授業解惑,知識與潛力是一個不能割裂的統一體,潛力的獲得總是伴隨着知識的積累,知識的積累到務必程度也必然帶來潛力的飛躍。沒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其他的培養目標只能是空談。

2、建立知識網絡,給學生整體化的歷史。近來的考試越來越綜合化,專題化。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要一味地強調微觀的知識點,而要引導學生建構知識網絡。

3、關注現實熱點,引導學生分析現實問題。近年來,各種考試總也免不了用現實問題切入,考察學生學過的歷史知識,注重公民教育,所以教師要多學習多交流關注現實,引導學生分析現實問題,關注國家統一與發展,關注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思考做一個合格的現代公民需要什麼精神品質。

4、擴大學生閲讀面,拓展學生視野,引導學生多角度看問題,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潛移默化。

5、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我校此刻的學生大多數綜合素質相當差,有的孩子的智力還在混沌狀態,由於缺乏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這些孩子普遍基礎知識差,還不具備相應的學科潛力。不談生源是不可能的。應對這樣的生源,我們只能放平心態,降低教學難度,重視基礎知識的過手。

6、繼續做好培優輔差工作,本次期末考試中及格的人數相對其他學科來説還是比較多的,所以這學期要更加重視培優輔差工作,關注學困生,避免兩極分化的加大。

歷史試卷分析 篇二

歷史期會考試已經結束了,為了在以後的教學和考試中取的進步特對本次考試做如分析:

1、試題不僅考查學生的歷史知識、歷史基本線索和脈絡,還要考查與學生相關的社會生活實踐以及自身的情感體驗,以有利於學生價值觀轉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體現歷史課程獨特的情感教育功能。

2、歷史試卷題目呈現方式生動活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內容、版式對學生充滿吸引力,新穎別緻,一返過去題目枯燥、單一、死板的特點。學生看到題目後好奇、親切、自然,易於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3、試題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歷史教學大綱》、《歷史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質,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廣而淺的歷史知識。

4、九年級試卷分析概況:

選擇題題型特點:

1、覆蓋面廣:20道選擇題涉及16課的基本知識。內容包括政治、經濟、外交、軍事、民族關係等各個領域。

2、注重基礎知識和能力的考查。每道選擇題都是最基本的、課程目標要求掌握的歷史知識。

3、注重知識的遷移,考查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將同類歷史知識或前後相關的歷史知識羅列在一起,訓練學生的聯繫、比較和分析能力。如第2、3、6、20題。

原因分析:本題得分率較高,説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較好。失分最高的是第6題,造成該題失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題幹不理解,不明白提示的意義,題幹所提示的內容學生了解不太清楚。其次是第7題、第11題、第13題,失誤原因:一是在學習新課時不求甚解,對有些歷史事實似是而非,;二是對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較強的歷史知識不太理解。三是不注重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關歷史知識的積累,如第6題。

材料分析題,做的不是很好,學生有一種陌生的感覺,根本不知道這些材料和誰有關係,所以做的時候就無從下手。追其原因是平時“讀書”的習慣還未養成,積累的興趣還不高。從這一題可以看出,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的能力不怎麼樣。

問答題得分情況也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不會歸納總結,例如問毛澤東為什麼到農村建立根據地回答的不是很全面。甚至有的學生不知道該如何着手。

暴露出來的問題是理解僅停留在一個較低的層面上,由淺入深的探究式的學習能力是有缺陷的。

還暴露出一個問題,就是寫錯別字,“玻利瓦爾”的“利”好多學生寫錯,部分學生的卷面不整潔

5、工作建議及構思:

1、教師要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

2、教師重視學習,深入研究探究教學。

3、在學習中繼續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鼓勵他們多問、多探討,強化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使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達到愛學、樂學,力求全面培養學生。

4、加大閲讀理解的訓練,提高學生答題技巧,平時注意糾正錯別字,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當前教師亟應克服的問題: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只重知識傳授,滿堂灌;嚴重忽視能力的培養或缺乏培養能力的方法和手段;思想教育空洞落後,脱離實際,沒有針對性。講課枯燥沒有激發(或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嚴重忽視地圖、插圖等的運用。

歷史試卷分析 篇三

一、試卷評價

試題本着有利於基礎教育為培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合格人才與勞動力的水平測試,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基本要求,在題型、題量、難度係數基本保持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知識考查內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對指導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

從試卷中我們可以看出:

(1)全卷五種題型,即:選擇、材料分析、探究題、讀圖題、歷史檔案題。五種題型的優化,全面考查了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全卷主客觀試題分配恰到好處,其中選擇題佔了45%,便於檢測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而其他題佔55%,則側重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五種題型的配置充分體現了水平測試的雙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課改、教改與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學生正確處理歷史材料以及綜合分析與表達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識面廣,且知識範圍分配合理。試題全面覆蓋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材,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民族、等各個方面知識點,而且知識範圍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要求。這就有利於全方位檢測學生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側面的歷史知識。

(3)突出了對學科主體內容和歷史知識內部聯繫的考查。今年試卷考查的內容全部都是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沒有偏題、怪題,體現了國中歷史教學的普及性、基礎性。同時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實性,特別是從歷史事件本身的聯繫與影響方面着題。

(4)試題充分體現了課標與考標規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靈活考查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比較、分析、綜合及遷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顯地反映出考查學生理解、分析、綜合層次的知識內容達70%,側重考查了學生多元歷史思維能力。

二、答卷評述

1、總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三點:一是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歷史教學中仍然只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記憶,還沒有真正轉軌到能力的培養上來,而許多學生只知道死記書本;二是試題綜合性較強,難度偏高。三是有部分題目超邊了。

2、客觀試題、基礎知識試題得分率較高。

3、主觀試題及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試題得分率較低。

總之,考生在答卷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一系列表象,為指導我們今後的歷史教學和考試提供可貴的一手資料,我們應深刻剖析。

三、關於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讓我們清晰感覺到嶄新的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脈搏在沸騰,我們只有全面更新全體師生教與學的理念,徹底轉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才能不斷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因此藉助這次水平測試,我們作出瞭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新的課改指導下的歷史教師,應全面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指導學生全面地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學生應全面轉變學習方式,倡導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勇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從而把新的課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練把握課標和考標,高度重視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面對教考改革的新形勢,我們應以“兩標”為基礎,組織學生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注重中外歷史知識的有機滲透,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概念;應反覆運用歸納法、演繹法、聯想法、比較法、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罰,讓學生的思維在“發散--集中--發散”的多次循環往復中產和豐富的“歷史智慧”,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和基本的歷史素質。

3、努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今後的歷史考試能力要求越高,學習難度越大。因此,培養興趣是關鍵,我們的歷史教師要想方設法,生動活潑地開啟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視後進生的轉化與提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課程改革,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讓我校的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歷史試卷分析 篇四

本學期,本人任教八年級級三個班的歷史課。一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

作為年輕教師,能認真制定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主動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和平衡課,並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鬆、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國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現實優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愛心事業,為培養高素質的下一代,本人時刻從現實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於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主動面對人生,而對優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典範,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作為教八年級歷史課的老師,明白自己對教材的生疏,故在課前做到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相關進行資料。為提高每節課的進行效果,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採用多媒體教學,如:投影、幻燈、漫畫、錄音等多樣形式。通過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動性,提高教室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通過一學期努力,能制定好複習計劃,並能認真備好複習課,培養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幫助差生。但由於本學期授課時間較短,複習內容較多,複習比較倉促,同時發覺很大一部分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習自覺性不高。加上本人對教材生疏,同時要到廣州進修本科,無暇顧及六個班面積較廣的差生,致使本學期教學成績未達所想。

總的來説,一年來我在歷史教學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面臨着一些問題和挑戰,比如:如何更新知識適應時代的要求?如何讓儘快地轉變觀念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如何發揮學生在教室上主體地位作用?如何加強學科之間的滲透?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我今後工作努力的方向,我將通過不斷努力,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歷史試卷分析 篇五

20XX年大學聯考歷史山東卷秉承了以往厚重大氣,又不乏活力的特點,在穩定中有所創新和突破。從整體來説,今年的試題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融合,實現了選拔性和導向性、基礎考查和能力考查的和諧統一,鮮明地體現了歷史學科特點,符合歷史學習與認知規律。具體而言,今年試題的主要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凸顯學科性,注重歷史思維能力考查

20XX年山東卷緊密結合歷史學科特點,以歷史思維能力考查為重點,符合考試説明中“命題以能力立意為主導”的命題原則。試題主要從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和創新性三個方面來區分考生思維品質的差異,實現對考生歷史思維能力的考查。

1、以知識的遷移和靈活運用為核心,考查考生思維的靈活性。如選擇題的第11題,通過對近代紡織企業與其他行業的數量比較,考查了中國近代工業結構的不均衡性,使考生進一步認識近代中國工業半殖民地性的特徵。第29題第(2)小題,以張之洞對漢陽鐵廠選址因素的考慮為切入點,考查了考生對洋務派官辦企業封建性特點的認識。

2、增強試題的綜合性,突出對考生歷史思維深刻性的考查。試題將世界史和中國史、古代史和近現代有機結合,將政治、經濟和文化三個模塊的知識相融合,突出考查考生對歷史階段特徵和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如選擇題的第12題,考生只有將義和團運動、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三個歷史事件以及這一時期的其他歷史史實進行綜合分析和理解,才能得出正確答案。再如第15題,從空間上涉及了歐美四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從時間跨度上涉及了近代殖民擴張、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三個歷史階段,考查了考生對世界歷史發展基本脈絡的把握。試題的設計從單點到多點,從點到線,再從線到面,大大增強了試題的綜合性,從而加強了對考生思維深度及廣度的考查。第27題也是一個突出的例子。試題不但在知識上將中國古代史中的黃宗羲思想、世界史中的孟德斯鳩思想以及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相結合,而且以“史料”“史論”“史觀”為主線,實現了對考生能力的多層次、多角度考查。

3、以材料的多樣性、客觀性,思維過程的發散性、自主性以及答案的非唯一性,來考查考生思維的創新性。比如第33題第(2)小題,題幹為考生並行列舉了三則關於農奴制改革的史料,材料具有多樣性;設問是開放的,給考生留下了多角度進行思維的空間;答案是非唯一性的,考生只要能做到史論結合,自圓其説就可得分。試題體現了原則性和靈活性的和諧統一,有助於考生創新思維的發揮。

二、突出研究性,注重對歷史理論和歷史方法的考查

今年的大學聯考試題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課程目標,通過對學習方法的考查,檢驗了考生進行歷史學習的能力和潛質,更加有利於為高校選拔人才。

1、重視史料的解讀與運用是今年試題的一大特色。

史料是進行歷史學習和歷史研究的基礎,考試説明所規定的“考核目標與能力要求”的第一項即是從史料中“獲取和解讀信息”。今年試題在史料方面有三個特點:(1)史料的選擇更趨豐富和多樣化。文字史料除了傳統的歷史典籍,還有詩歌、回憶錄等。此外,試題還選用了漢畫像石雕刻圖、個體户營業執照等,使卷面更加生動和鮮活。(2)試題所選用的史料與設問、答案的結合更為緊密和科學,避免了為材料而材料,使材料真正成為了能力考查的載體。(3)更加註重對考生運用史料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比如第27題以“史料”“史論”“史觀”為主線設題,鮮明的突出了史料在歷史學習和歷史研究中的地位。第33、34、35題不但考查了考生對史料的選擇、鑑別和解讀能力,而且引導考生加深了對歷史認識主觀性和客觀性的理解。

高中歷史新課程重視新情境新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史料在歷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學中也出現了“史料教學法”等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但是,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的教師認為自己一直是在運用史料進行教學的,但是問卷調查卻顯示,很多學生卻並不清楚什麼是史料,更不知道如何蒐集、整理和使用史料。今年山東卷對史料的考查,必將對中學教學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

2、試題突出對歷史理論和歷史方法的理解和運用。

對20XX年山東捲進行評析,不得不提到第27題,作為分量最重的學科內綜合題,它比較全面、最為典型的反應了整個試卷的風格和特點。

第一,試題以史學構成的三個要件——“史料”“史論”“史觀”為主線進行設計,思路清晰,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它不僅僅表現為一種試題外在的呈現形式,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試題各個部分之間一種嚴密的內在邏輯關係。沿着試題呈現的這一主線不斷探究,使考生對歷史事物的認識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層次分明,全面落實了考試説明規定的“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等考核目標與能力要求。命題者通過這一方式,構建起了進行史學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框架,呈現了史學研究的基本過程,學科特點鮮明。

第二,試題注重對歷史理論和歷史方法的考查,但又不顯空洞。它做到了抽象與具體、理論與史實的結合,既使得考查具有一定的高度,又不脱離考生的認知水平。第(1)小題將史料與史論相結合,要求考生通過解讀材料一(史料)的信息,論證材料二(史論)的觀點,體現了史論結合的歷史學習特點。第(2)小題要求考生掌握評價歷史事物的兩種方法,也是論從史出,毫無生硬之感。緊接着要求考生運用這一方法去評價“三權分立”思想,考查層次由瞭解、理解到運用,逐步深化。同時,由史料到教材主幹知識,所考查的內容與考生的知識背景越來越貼近。第(3)小題是對更為抽象的史觀的考查,題目要求考生結合黃宗羲和孟德斯鳩思想在中國近代民主革命進程中的影響作答,明確的指向性,使考生不可能空泛的去談理論,抽象的歷史認識變的具體化。

此外,比較、判斷、歸納、概括等考試説明所規定的學習方法,在試題中也都得到了充分體現。

三、注重思想性,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與能力考查有機融合

大學聯考科目的考試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兩個小時,但是對一些考生來説,有的科目有的試題是使其終身難忘的。因此,大學聯考試卷絕不僅是一些堆砌的文字和符號,它也是對考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的一個有效載體。

從20XX年山東捲來看,命題者沒有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簡單的理解為一種思想教育,而是將其上升到了對歷史事物的態度、對歷史觀唸的認識這一層面上。比如,第27題第(1)題讓考生回答黃宗羲思想的“新見”,就是讓考生認識黃宗羲的思想在明清專制的文化環境下所體現出的歷史進步性。第(2)題涉及到用什麼樣的方法,怎樣去評價歷史事物的問題。實質是在考查考生對待歷史事物的態度和價值取向問題。第(3)題以黃宗羲和孟德斯鳩的思想在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為主線設題,不但寓含了“思想的力量”——思想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這一主題,而且滲透了以傳承與交流為主題的全球文明史觀。“學史以明志”,試題緊密結合歷史學科特點,以歷史知識和能力考查為“顯性”主體,“隱性”考查了情感、態度價值觀,寓意深刻。

20XX年山東卷以“發展、進步”為主題,向考生展現了一幅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卷。試題所涉及的科舉制、古代農業生產力的發展、五四以後的民族主義思潮、改革開放、雅典的民主政治、工業革命、世界格局的多極化、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啟蒙運動、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等等,都是推動或深遠影響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今年是辛亥革命爆發100週年和中國共產黨成立70週年,試題不迴避熱點,第27題第(3)小題考查了黃宗羲和孟德斯鳩的思想在近代民主革命進程中的影響,第34題考查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民主政治建設,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四、體現導向性,試題實現了有利中學教學和有利高校選拔人才的和諧統一。

大學聯考的本質功能是為高校選拔優秀人才,在客觀上對中學教學也有着積極的導向作用。20XX年山東卷以能力立意,注重試題的區分度;同時,立足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密切聯繫中學實際,做到了兩者的有機結合、和諧統一。

1、注重基礎性,考查主幹知識

試題注重基礎性,試題所涉及的考點都是課程標準要求考生掌握的主幹知識。比如科舉制度、中國古代的農業發展、近代的民族主義、近代工業的發展、改革開放、雅典民主政治、戰後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和兩次工業革命、啟蒙思想、明清進步思想、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建立、近代洋務企業、一五計劃等。除了對基礎知識的考查以外,試題還注重了對考生基本技能的考查。比如對史料的鑑別和運用、評價歷史事物的基本方法等。它們不但是中學的主幹知識和考生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考生升入大學後,學習歷史所必需具備的基礎。

2、試題所考查的是課程知識而非單純的教材知識

教材只是歷史學習的工具之一,中學歷史教學和學習應該“以課標為本”,而不能“以教材為本”。第12題以陳獨秀對義和團看法的前後變化為切入點,考查近代的民族主義,就不是教材中的陳述性知識。它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考生需要通過對五四運動及前後一系列歷史事件的分析、歸納,正確認識這一階段中國社會發展的階段特徵和基本脈絡,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試題沒有超出考生的認知水平,是考生應該掌握的課程知識。

3、穩定中創新,發揮積極的導向作用。

試題不創新就會陷於模式化,從而失去生命力。作為學科內綜合題的第27題,去年在試題的形式和內容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也得到了各方面的廣泛好評。因此,今年山東各地市模擬題中紛紛出現了模仿第27題的現象,而且高度“仿真”。如果命題者再以去年的模式命題,必然會加劇中學教學中的應試教育思維,使其陷於教條化和模式化,背離新課程的理念和素質教育的精神。今年的第27題沒有沿襲去年的形式,再次大膽進行了創新。設計更為科學合理,形式新穎,內容厚重,寓意豐富,更有了專業性和學術味。這不但能有效區分考生的層次,有利於高校選拔人才,而且對中學教學也會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

4、正確對待“新材料”,合理處理不同版本問題

在重視新情境新材料的同時,目前的教學和考試中,出現了為材料而材料的傾向,以追求材料的新、奇為目標,違背了使用新材料創設新情境的初衷。今年山東卷第33題大膽引用了現行中學歷史教科書上的材料,老材料考出了新意,這對於以後教學和考試中新材料新情境的使用是一種很好的啟示。同時,三則材料雖然分別引自三個不同的版本,但是在設問上對與使用不同版本的考生都是公平的。它透漏出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命題堅持“以綱不依本”的原則,所考知識非教材知識,而是課程知識,只要按照課程標準進行學習,使用任何版本的考生都可以答題。

5、注重學科性,避免去學科化和學科邊緣化。

隨着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日益深化,試題的開放性、靈活性、生活化越來越受到關注。為了追求試題的新穎和所謂的生活氣息,個別試題出現了去學科化或者將學科知識邊緣化的現象。試題注重形式而淡化內容,所考查的知識遠離主幹,給中學教學帶來了不利影響,也不利於考生進入大學以後的繼續學習。今年山東卷注重歷史史料、歷史方法,如第27題對史料的處理,就不是簡單的進行史料解讀,讓考生去“概括段落大意”,而是以“史料”“史論”“史觀”整合和統領整個試題,史論結合,學科特點鮮明,專業性突出。

6、注重知識體系的構建和歷史思維方式的養成,避免歷史學習的碎化。

新課程教材都是以模塊形式呈現課程內容,時空跨度大,思維跳躍性強,考生要了解歷史基礎知識,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基本特徵,必須要建立起系統的知識體系,養成科學的歷史思維方式。今年的第27題或古今貫通,或中外結合,或前後承接,使的試題的綜合性大大加強,力爭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以“史料”“史論”“史觀”為線,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展示了歷史學習的基本認知過程,也是對歷史思維的一種積極引領。

縱觀20XX年的山東卷試題,既秉承了傳統,又進行了積極創新,即完成了為高校選材的使命,也深刻的闡釋了新課程的內涵。它在去年的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的進步和提升,是一份讓人滿意的試題。

1、考察中西方在不同歷史時期政治制度的變遷,此題以“古今貫通,中外關聯”體例來整合教材資源,只要熟悉課本,答此題絕非難事。

2、此題是一道信息題。從去年大學聯考開始,此種題型已經常態化,以繪畫題材的切入,考察漢唐兩代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的不同

歷史試卷分析 篇六

一、基本狀況

本次考試:51班最高分94,最低分24,優秀人數7人,及格人數24人,差生10人,均分63.05

52班最高分93,最低分33,優秀人數6人,及格人數26人,差生9人,均分63.24

二、試題特點

試題滿分100分,分為選取題和非選取題兩大部分。

試題難易適中,注重基礎知識的考察和基本潛力的考查,個性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潛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潛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問題潛力的考查。

三、答題狀況

1、選取題完成較好,均分在30分左右,非選取題填空題完成較好,幾乎都能得滿分。

2、選取題中失分最高的是2、16題,非選取題中四題(30),五題(3)失分較高。

3、失分原因分析:

(1)概念把握不準確。如選取題2題,對隋朝特點的描述中,哪一項最貼切?A、經濟繁榮B、短暫而繁榮C、二世而亡D、國家統統一大部分學生選A或C,第二課的課題就是繁盛一時的隋朝。

(2)部分學生對課本知識掌握不紮實,書寫不工整,有錯別字,很多基礎題也會失分。部分學生對於圖片的識讀潛力不強,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教材圖片的分析,點名相關知識

(3)從材料中獲取信息潛力差和概括歸納潛力差是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教學推薦

1、落實好基礎知識

對於課本的一些歷史基本知識,必須要紮紮實實的落實好,讓學生要掌握準確無誤。

2、培養基本潛力

培養學生讀圖、識圖、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潛力;培養學生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潛力;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思維潛力。

3、提高答題技巧

加強審題潛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強答題規範性的培養,使學生答題時做到點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強學科語言組織潛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按題目的要求取捨和重新整合知識。

4、重視課本歷史圖片

對於課本的一些歷史圖片,必須讓學生看圖、讀圖、識圖,以圖來讀史、用圖來講史,使學生明確歷史圖片也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手段,進而能掌握課本的一些歷史圖片。

5、重視歷史知識的總結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必須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必須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強材料題的訓練

加強培養學生對信息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潛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來源的信息,要求學生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歷史試卷分析 篇七

一、題型分析

此次考試共四大題,滿分100分。第一題為選擇題44分,第二題為判斷改錯題16分。這兩題是基礎題,或者説是知識再現題。考察的是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把握。第三題為材料解析題,共28分,第四題為識圖題,共12分。這兩題是運用題,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也一定程度上考察學生對歷史細節的掌握。

二、考試情況

這學期的考試仍為閉卷考試,易難度的比例大致為8:1:1,九年級共958人次參與考試,及格率達96%,全年級平均分為85.68分,年級最高分為100份,我們正興學校嚴抓考風考紀,採取不同年級交錯參考,不同年級交換改卷的方式以確保考試的絕對真實性。

三、分析原因

A、提高原因

①這次的考試考題相對容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有大部分學生懂得合理安排時間,做到不偏科,所以基礎知識比較牢固。

②學校的老師們都盡心盡力準備好每一堂課,抓好45分鐘的效益。

③我們採取了有效的措施,九年級歷史在蔡景輝老師的帶領下抓好對差生的轉化,關心他們,給予他們信心,這是關鍵。

B、學生做題的情況

這次考試當然也不盡然帶來喜悦,也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們深思,在對考卷的分析過程中,我們發現還存在着一些問題

選擇題失分少,但是仍有不該的失分;比如:選擇題第8題,印度民族大起義最先起義的是()。所有同學都清楚是“土”兵,但是有一部分同學都選了選項“A、士兵”這是一個完全可以避免的錯誤。所以存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許多學生太過於粗心大意。

第二,則是仍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時沒有對知識進行鞏固,所以碰《www.》到與曾經做過的類似題目時,仍會犯錯誤。向這次考試的第18-20題。

第三,學生們對錯別字重視不夠。比如在材料題的第29題,明“治”維新一部分學生寫成明“日”維新。

第四,審題不清,於是將“是什麼”答成“為什麼”或者“影響是什麼”比如在第31題的第三小問,要求是簡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表現在哪些方面。很大一部分學生答成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四、應對措施

針對上敍問題,我們應該要採取的措施有:

首先,仍然要繼續對差生進行轉化,多鼓勵,多關心,爭取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歷史學習時獲得樂趣。

其次應該要組織好課堂,積極響應學校的政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向45分鐘要質量。

第三,老師與老師之間也要更加進一步的溝通與交流,加強集體備課活動,協調進度,協調每一課知識點的把握程度。

第四,九年紀曆史備課組成員中,我們兩位新老師將努力向年級的長者看齊,多多學習:如何調節課堂,如何改善課堂消極狀態,如何做到教學最有效……

總之,九年級的歷史已經有不錯的成績了,但是我相信在九年級學生與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歷史學科的成就將更加輝煌。

歷史試卷分析 篇八

繁忙而緊張的20XX年九年級上半學期伴隨着期會考試的結束而結束了,為了今後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下面就這次期會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一、試卷分析:

1、本次試卷貼近會考,把時政熱點與歷史事件有機連繫起來。像選擇題第1、2、3、4、5、6、13、15、16、22、23、24題。材料題的第27題。

2、本次考試題量、題型、分值比例與會考相同。

3、材料題的設計水平較高。像28題,通過日記的形式考察了一戰爆發的原因、一戰前的兩大軍事集團、一戰中的著名戰役、一戰的性質和影響還考察了兩次工業革命。第26題考察了三大宗教的創始人,聯繫了中國古代史中的唐朝與宗教有關的事件,西歐的教會的地位。通過縱向橫向聯繫知識點。

二、教師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任務重,為了加快學習的速度,在期會考試前學完九年級上冊的內容,我沒給學生複習歷史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在課後複習。導致學生對於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學完的內容,沒有很好地消化吸收,部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差,老師稍有放鬆,就把學習束之高閣。組長檢查流於形式,教師的督促檢查力度不夠。

三、學生方面:

1.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儘量多得分等等。

4.看書不細。未能聽進老師的忠言相告,一相情願地以為這兒不考,那兒不考,存在僥倖心理,結果遭受沉重一擊。

5.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教材從頭唸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6.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工夫,主動去背去記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四、今後的措施:

1、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採取及時反饋抽查。期會考試後,我改變了教學方法,採取邊學習邊抽查。經過驗證,每講一個知識點,我進行重複後,然後,讓學生記憶,再抽查;這樣做,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識,而且課堂氣氛緊張,學生生怕漏聽了而使自己起來丟臉,因而,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強課後的鞏固記憶程度,採取做練習的方法。同時要求學生避免照抄照辦的現象再次發生。

3、教學中要善於聯繫時政要點,要把歷史與現實,過去,現在和未來聯繫起來。歷史教學絕不是對過去的簡單再現和複述,而是和現實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在教學中,對於週年大事記,要高度重視,要將週年大事相關的材料,紀念活動和週年大事有機結合起來,融會貫通,從而提高歷史的現實借鑑意義。

4、加強學生應試能力的訓練,諸如審題意識,細心程度,對關鍵詞的把握,答題書寫端正清楚,有條理分點答題的習慣,答題時間的把握等,要在平時教學中多次強調考試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形成良好的答題習慣,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