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做好少數民族特色村工作情況彙報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5.87K

一、基本情況

做好少數民族特色村工作情況彙報

雙田畲族村位於新港鎮東北部,距離粵贛高速東源縣出口15.5公里、鎮政府36公里,東鄰李田村,南界龍鎮村,西連雙江鎮橋頭村,北隔泮坑村。村有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24户,3585人,以藍姓為主要姓氏,畲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6%,其中移民人口1154人;常住人口36%,1291人,外出流動人口64%,2294人,在市區經商、務工居多。雙田畲族村是新港鎮最大的行政村,也是河源市9個少數民族(畲族)村中人口最多的村。

雙田畲族村是省級生態村。全村總面積20.06平方公里,山地約35066畝,平均海拔高度352米,三面環山(北龍祖山、東橫畲山、南長坑山),一面臨水(新豐江水庫),整體東高西低,沿山谷形成2條主要溪流,串聯橫畲水庫、黃泥坑水庫,森林覆蓋率達到90%。其中,生態公益林28620畝,杉、鬆、雜用材林5000畝,經濟林360畝,竹林1800畝。

榮譽稱號:1998年,廣東省民族事務委員會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2014年,廣東省委農辦、省農業廳、省住建廳授予“廣東名村”稱號;2020年11月,省民宗委授予第一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二、工作進展

(一)入選第一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煥發生機活力

在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委的大力支持和市委、縣委堅強領導下,鎮委鎮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帶領全鎮齊心協力紮實推進少數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2020年11月,雙田畲族村以85分的優異成績(全市最高分)成功申報第一批“廣東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二)加強組織領導,提供實現高質量發展堅強保障

鎮黨委、鎮政府始終堅持用發展的思路謀劃民族工作,用發展的辦法促進民族團結,用發展的成果鞏固民族關係,不斷維護民族羣眾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權益,使民族團結和諧進步之花在新港盡情綻放。

新建雙田畲族村黨羣服務中心,於2021年1月竣工投入使用,打造“黨建引領、空間共享、服務多元”功能於一體的綜合陣地,是團結羣眾的政治中心,宣傳教育羣眾的文化中心,聯繫服務羣眾的便民中心。貫徹落實基層黨建責任制目標要求,日常抓實“三會一課”制度,嚴把黨員素質教育關,凝聚黨員力量,團結帶領全村黨員羣眾紮實工作,堅持黨建引領,為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證。

2021年1月,順利完成了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選優配強新任村“兩委”幹部7人,着力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村黨員95人,設1個黨總支部,3個黨支部。堅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黨章作為黨員幹部經常性的學習內容、日常管理監督的根本標尺和村組織生活會的重要內容。

(三)推介新港鎮民宿資源和美麗鄉村發展潛力,共謀鄉村振興之路

2021年5月20日,鎮委、鎮政府在雙田畲族村舉辦新港鎮民宿招商推介會,同時,當天是農曆四月初九,雙田畲族村舉辦了“藍大將軍”出巡民俗文化活動。

推介會上,我鎮與東源鑫隆生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河源市客邑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河源市民宿行業協會、東源縣民宿行業協會、中誠同創集團現場簽約。

下來,大力發展民宿,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帶動鄉村全域旅遊共同發展,以萬綠湖為依託,以情懷民宿承載都市遊客的鄉愁體驗,將民宿打造成熱門旅遊目的地和打卡點,通過打造民宿帶動鄉村旅遊發展,從而實現農民增收、農村變美、農業變強,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加快鄉村振興。

(四)靶向發力精準施策,推動扶貧工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按照“扶持到人、一户一策”的扶貧理念,在上級部門和駐村工作組的大力幫助下,以黨建引領,通過聚焦就業扶貧、兜底保障、協作攻堅和扶志扶智,於2019年12月,全村87户225人均已全面實現脱貧,達到了省定“八有”脱貧標準。

因雙田畲族村地處萬綠湖畔,不宜發展養殖業和耕地偏少不宜發展種植業的實際情況,動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户將產業幫扶資金入股東源縣國資公司和萬綠湖船艇公司,以入股分紅的方式增收。通過組織勞動力參加技術培訓,指導有意願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增收。引進民營企業萬綠印象莊園幫助就近解決就業。幫助個別貧困户通過養蜂、養牛等方式幫助貧困户增收脱貧。同時,積極幫助貧困户轉變觀念,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特別是自2020年受疫情影響,為防止因疫返貧,鎮黨委、鎮工會關心支持和村加強跟蹤幫扶,確保貧困户農產品得到及時銷售,勞動力盡快復工或轉變就業,取得了較好成效。

(五)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自2020年3月(全鎮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會)以來,雙田畲族村積極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打造美麗鄉村。大力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拆除泥磚危舊房、清理臭水溝渠、河道、魚塘,新砌排水溝、清理垃圾、鋪打村道等;改造完善村自來水工程,解決了多年來村民反映最強烈的食水難問題。2021年4月,根據《關於對2020年度全市各鄉鎮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考核第一次第三方評估結果開展亮燈管理的通報》(河鄉振組辦〔2021〕31號)的通報情況,我鎮排名14(全市95個鄉鎮)。其中,雙田畲族村以92.75分取得了全縣人居環境第3名的優異成績。

(六)盤活畲族村資源,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雙田畲族村動植物資源豐富,農民收入主要是筍竹、板栗、花生、紅薯、油茶、茶葉、葡萄等農產品。其中,板栗6000畝、筍竹約1000畝。近年來,新發展的產業有茶葉基地300畝,油茶復植基地約1000畝在規劃建設中。利用豐富的水資源開墾鯪魚產業30多畝,年產量達24噸,有15户村民參與入股,帶動了20幾人的就業。與華南綠色農業公司合作引進一年三季的旱稻與海水稻等新品種,建設育種基地,提高稻穀抵禦自然災害能力。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户的經營模式,帶動村經濟發展,增加村民收入。盤活產業資源,堅持走產業融合發展之路,推進“四季花海”項目,種植面積100畝(小黃菊20畝、藥用玫瑰40畝、連翹40畝),農民工匠建設美麗家園,特色產業促農增收。村委會門前的花海以古樹秋楓為依託,以畲族文化為底藴,以田園風光為點綴,形成生態、人文兩位一體,將成為我鎮規模最大、環境最優的田園觀光綜合體,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身邊,以“送服務到村民家門口”的形式,最大程度讓羣眾在距離和次數上都能“少跑腿”,切實縮短辦事“距離”,真正拉進幹羣距離。截止2021年11月,全村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63棟,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畲族文化元素為底色的畲鄉特色民居在村主幹道兩側,滿目生機,沿路的良田,不遠處的山林翠綠掩映,呈現出一派靜謐安詳的田園風光。

(九)打造全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點,促進民族學校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在縣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鎮黨委的高度重視下,通過積極爭取資金,加大投入,逐步完善教學設施設備,改善辦學條件。2019年12月,鎮黨委為南湖中心校添置了3部空調和2台飲水機。2020年4月,完成了校門前廣場改造,改變了原來坑坑窪窪,出行不安全的狀況。2020年9月10日(教師節),鎮黨委贈送南湖中心校14台電腦,40份日用品,安裝了led顯示屏,3台多媒體。2021年1月上旬,為解決南湖中心校師生飲用水問題,鎮黨委牽頭並投入2.8萬,雙田畲族村與龍鎮村協調,挖水管引水供學校使用。鎮黨委和雙田畲族村計劃於下半年在校門前廣場添置體育設備,為附近學生、村民提供了體育鍛煉條件。2021年8月,鎮黨委為學校購買了一批生活物資(油、大米)。2021年9月,完成了南湖中心校內32扇門的畲族風大門改造和更新了在課室牆上具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畲族元素的56個宣傳欄。

(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構築文明美好特色民族村

2019年11月15日,邀請縣婦幼保健院到雙田畲族村開展“兩癌”免費篩查活動,共為57名婦女進行檢查;2019年11月30日,雙田畲族村一小組舉辦“雙田畲族村首屆外嫁女回孃家聚會”活動,喜迎330名外嫁女齊回孃家,看望父母家人,探望父老鄉親,家鄉情濃,姐妹情深,情繫故鄉,愛我孃家,歡聚一堂,幸福團圓;2020年1月,鎮婦聯為村購買了廣場舞音響設備,為村民的文化活動開展注入了活力;2020年7月4日,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鎮統一戰線服務室的精心組織,在村舉行新港鎮雙田畲族村“十星級文明户”授牌表彰儀式為13户文明户授牌,登上了“學習強國”平台。

(十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凝聚力

2020年10月16日,2020年廣東省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暨“送法下鄉”活動走進我鎮雙田畲族村,以民族團結普法課堂、民族文藝表演、現場派發宣傳冊、提供政策法規諮詢等方式為當地羣眾呈現廣東省民族宗教普法工作,超800名現場羣眾踴躍參與,逾62萬網友在線圍觀具有濃郁少數民族特色的普法活動,活動成功登上了“學習強國”、“南方+”、省、市委統戰部、省民宗委、河源市電視台、東源發佈等平台。直播使得南湖中心校學校引起了廣大的迴響與關注,國家民委計劃於近期到校調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

2020年12月29日,在縣青少年宮的支持下,新港鎮黨委以創新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為抓手、以促進民族之間交往交流交融為平台,南湖中心校舉辦了2021年元旦運動會。鎮黨委為南湖中心校35名教職工和106名藍姓學生購買畲族風服裝,比賽中,全體師生團結協作、凝心聚力,達到了鍛鍊身體、增進友誼的效果,展示出民族學校團結拼搏的精神風貌,增進了漢族與畲族學生間的瞭解與交流。

(十二)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挖掘和展示畲族傳統文化價值

2020年9月,為打造畲族文化名片,弘揚“藍家拳”,深入挖掘和弘揚傳承畲族文化,鎮黨委與村“兩委”幹部鼓勵開展羣眾性民族文體活動。在鎮黨委的組織下,村“兩委”帶領幹部、傳承人、社會力量等,通過交流學習、會議研究、與傳承人的互動,並把藍家拳納入南湖中心校的特色課堂,不斷探討如何在新時期更好地傳承與發展傳統民俗。以體啟智,以體育德,強化特色體育教育內容,推動“藍家拳”進校,練出精氣神,以報名參加全省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為目標,亮出“藍家人”的特色拳術。

加強對畲族飲食類:蜂蜜、年糕、雞頸糖、筒式月餅和竹製品:笠麻,竹篾籮、簸箕等手工藝的傳承,將畲族服飾文化、傳統手工藝推向大眾。鎮黨委鼓勵培養傳承人,播下畲族技藝傳習種子,促進畲族傳統文化傳播和推廣。

三、存在問題

(一)村集體經濟薄弱,項目推進緩慢

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財政下撥的村工作經費(10萬元/年),且沒有產業支撐,導致村經濟發展較為滯後;僅僅依靠上級資金的扶持,資金投入不足,導致南湖衞生院、鎮級黨羣服務中心、南湖中心校提升工程、外立面改造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較慢。

(二)交通不便,給村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

徐鬥公路是唯一通往縣城和市區的道路,公路等級低,只是鄉道,且路況不好,遠遠滿足不了羣眾的出行需求和安全保障。路段崎嶇、彎多、坡陡、路窄,羣眾生產生活不便,缺乏農村與城鎮之間的聯繫溝通,不利農村經濟發展。

(三)少數民族元素單一,特色不明顯

畲族語言、文化藝術、宗教信仰、生活習俗、道理倫理、民歌山歌、圖騰崇拜、祖先傳説等,沒有得到進一步鞏固,保護開發力度不夠,有形無形的文化及少數民族文物正在流失,一些民族民間工藝伴隨着老一輩的逝去而失傳,文化發展多樣性不夠,文化資源挖掘力度不大。

(四)經濟相對滯後,發展後勁不足

受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主導產業規模小、經濟總量小,產業層次低,增長速度慢、缺乏內生動力,缺乏產業支撐,銷路小不利於產業做大做強,產業仍未形成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具有較強輻射帶動力,影響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五)沒有形成民族特色的知名農業品牌

未進一步發展規模化機械農業,沒有整合資源優勢和農業生產現代化優勢和利用農業生產獲取經濟效益,經濟底子薄,發展思路缺乏戰略性目光,專業經濟合作組織還不夠多,導致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沒有打造出屬於自己的農業品牌。

(六)外出人口居多,凝聚外出鄉賢的活動形式相對單一

缺乏鄉村本土人才資源,導致文化傳承不力。鄉賢交流平台還沒搭建完善,僅依靠村“兩委”幹部、村小組長和微信羣的簡單化聯繫,鄉賢聯繫機制沒有建立,溝通聯繫還不夠緊密。

(七)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土地利用

雙田畲族村位於萬綠湖畔,在堅持生態保護紅線,守住生態環境安全的底線和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同時要依法嚴謹處理好整合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一定程度上不利於村的經濟快速增長。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與實現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的長遠發展謀劃思路仍在進一步探索。

四、下一步計劃

(一)用好用活民族政策,做好申報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工作

鎮黨委將繼續爭取上級各類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大資金投入,擴大省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品牌影響力和輻射力,發揮省級特色村寨典型示範帶動作用,傾斜推動更多的資源在畲族村落地生根,以成功申報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為契機,為雙田畲族村摘下“國字號”而努力。

(二)加快推進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力爭今年的全市推動少數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現場會在雙田畲族村召開

緊貼民生做好保障,補齊教育、醫療、就業、衞生、文化等方面短板不斷改善民族地區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讓貧困羣眾得到實惠,讓民族地區加快發展,持續發力推動古井公園、外立面改造、南湖衞生院、飲水工程、河堤兩岸整治提升等項目建設。

(三)新建鎮級(雙田片區)黨羣服務中心,實現服務零距離,提升黨羣服務水平

為更好地提升為民服務效能,結合鎮情實際, 在雙田畲族村四小組建立鎮級綜合公共服務中心,方便雙田片區8個村羣眾辦理日常事務,讓黨羣服務站成為居民的貼心驛站,服務居民的幸福港灣。計劃設立黨務、計生、民政、社保、綜治等黨羣服務窗口,讓羣眾辦事更加快捷。

(四)推進省道(S253線)建設,切實解決8個行政村的出行難問題

完善道路基礎設施功能,改善村交通狀況,加快農村道路升級改造步伐,提升農村道路通行能力,全面拓寬美麗鄉村之路。S253線按照2級公路設計的一條省道,也是市重點督辦項目。建成後,東源縣城至雙田畲族村路程將縮短至14公里,時速60km/h、路寬12m的省道將保障羣眾出行安全、快捷。目前,S253線仙塘段已開始施工,新港段雙田畲族村、鬥背村已經完成徵地測量,徵地拆遷工作正在推進中,預計於2023年通車。

(五)推進“四小園”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

突出畲族文化特色,以打造乾淨、整潔、可觀賞性特色村莊為目標,引導羣眾利用房前屋後閒置地建設“四小園”,讓村有乾淨整潔的蜿蜒小路、鬱鬱葱葱的“四小園”和錯落有致的村頭巷尾小景觀,從而營造環境優美、鄉風文明、鄉村振興、羣眾滿意的農村環境。

(六)打造畲族文化示範點,鼓勵開展羣眾性民族文體活動

深入挖掘和弘揚民族特色文化,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加大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發展,組織開展文藝表演,不斷豐富羣眾文化生活,打造民族地區文化名片。把民族文化資源與自然資源“串珠成鏈”,讓民族文化(藍家拳、醒獅隊、藍大將軍出巡、捕魚節)在新時代裏綻放絢麗光芒,搭建民族文化交流平台,促進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

(七)挖掘發展空間,發展特色農林業

依託萬綠湖風景區,立足民族地區特色優勢資源和田園自然風光,着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增強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形成“一村一品”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知名農業品牌。引進企業對民族地區結對幫扶,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大力推進連線連片發展鄉村旅遊、特色民宿等產業,打造鄉村旅遊精品線路、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八)推進新港鎮南湖衞生院建設,提高衞生公共服務水平,健全醫療衞生服務體系

着力解決農民看病難,進一步提升農村衞生服務水平。新建的衞生院總用地面積3800平方米,設有預防保健、合作醫療管理、門診、放射、檢驗、住院、手術室、產房、行政後勤保障、消毒供應、藥房等,將解決羣眾的醫療需求。目前,新港鎮南湖衞生院正在招標,爭取於2021年動工建設。

(九)繼續大力支持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主動作為解難事

鎮黨委充分發揮民族學校平台優勢,以南湖中心校作為全省10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教學試點學校的之一的契機,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民族團結的種子深深紮根於師生心田,讓民族團結之花開遍校園內外,把愛國情、強國志融入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真正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以“民生為先、教育為本”的發展理念,為南湖中心校爭取更多的教育經費投入,完善學校教育基礎設施,創建現代化學校。繼續解決師生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以民生工程建設為抓手,持續改善教學育人條件。

(十)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提高黨組織在基層的治理能力和服務羣眾能力,制定有利於培養、引進、留住人才的政策,落實專業技術人才就業創業、紮根基層、服務農村的扶持措施。

(十一)多種形式活動,凝聚外出鄉賢“常回家看看”,為家鄉發展“出一份力”。

共聚共話民族團結、共謀發展之策,爭當為家鄉發展的“規劃師”。激發鄉賢參與少數民族特色村建設的積極性,以鄉愁為基因,以鄉情為紐帶,發揮鄉賢們在鄉村振興的作用。搭建鄉賢文化平台,建立鄉賢聯繫機制,維繫鄉情宗親等社會關係,傳承本民族風俗、節日慶典等民族記憶,築牢“精神家園”的根基。

習總書記指出,我國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共同構成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做好民族工作、促進民族團結的重大意義,把做好民族工作作為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補齊發展短板,推動民族地區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