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2W

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精品多篇)

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篇一

端午包粽子

張嘉倪

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今天選擇一個經典的習俗來寫——端午包粽子!

一説到粽子,每個人肯定都不陌生,今年的端午節,我打算自己學包粽子,媽媽也特別支持我的想法。

一大早,我跟着媽媽一起來到了超市採購所需食材。有許多東西需要買,有赤小豆、糯米、白砂糖、紅豆、綠豆、蜜棗、艾葉等。

回到家,我們放下大包小包的食材,洗洗手,我挽起袖子,準備開工。

媽媽告訴我,這粽子有很多種口味,問我要包哪種。嗯,我仔細想了又想,最終決定,還是一如既往的蜜棗味吧。

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艾葉捲成一個類似作 文 吧圓錐的形狀,往裏邊加入白砂糖、赤小豆、蜜棗、還有最重要的糯米。然後用幾條繩子封好口,一般我們家裏還會準備很多種顏色的線以便對不同的口味進行區分。這樣,一個個小粽子就做好了。

轉眼間來到了最簡單的一步——那就是上鍋煮了,我幫媽媽把一個個包好的粽子放進沸水裏煮十五分鐘,終於能休息了。

經過漫長的等待,粽子終於出鍋了!煮好的粽子,滿屋飄香,剝開粽葉,裏面紅棕色的粽肉在燈光的照耀下晶瑩剔透,散發着濃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個粽子,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味道簡直棒極了,我和媽媽都很開心。

包粽子非常有意思,大家也可以去嘗試一下!

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篇二

家鄉的風俗家鄉的除夕

管熙昀

除夕,始於先秦,又稱為大年夜。相傳,它是為了慶祝上古時期人們用紅光和火焰打敗一種叫“夕”的怪獸而設置的,故此得名“除夕”。今年的除夕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而變得有些冷清,不禁使我回想起前幾年在信陽老家過的除夕和它那種種有趣的風俗。

除夕一大早,我們就早早跳下牀,大伯母包的餃子一個個雪白可愛,早早地躺在鍋裏了,隨它們一起翻滾的還有幾十個大如乒乓球的湯圓。信陽過除夕,早飯習慣餃子湯圓一鍋煮,寓意“越攪越圓”。其中的一個餃子裏還會包裹一枚一元錢的硬幣,吃到的人便會欣喜若狂,彷彿迎接他的將會是一年的好運!吃完早飯就要大掃除,擦門擦窗擦凳子,還要在門口貼上一副對聯和一個倒貼的“福”字。

山裏山外不住地傳來鞭炮聲,我和堂哥也在外面亂竄,看着家家貼春聯、放鞭炮的熱鬧景象。按照老規矩,吃完午飯就要開始做年夜飯了,一家子人齊齊上手,而我們小孩子則嬉笑着在廚房“幫忙”,實則是看看有什麼可吃的東西。廚房裏不時飄出誘人的肉香,這頓飯要從下午六點吃到八點,席間什麼都有,餈粑、烤雞、年糕和各式各樣的魚,吃魚寓意着“年年有餘”,而吃年糕則意味着“步步登高”,所以大家都吃得格外開心,直吃得肚子像一個皮球似的鼓起來,才心滿意足地離開飯桌。

夜深了,外面開始鬧將起來,幾百響煙花同時竄上天空,“嘭”的一聲綻開笑臉。大人們開始打牌、聊天,孩子們就跑在外面放花筒、煙火,在爆竹的噼裏啪啦聲中,火花映照着我們興奮的臉龐。大家一直瘋玩到凌晨一兩點,才依依不捨地睡去。守歲,這個除夕最後的環節結束了,往後就是新的一年。

馮驥才先生曾寫道:“年,真的是太美好的日子,太好的文化了。”是啊,除夕是中國人極重要的日子,我也期待着再次在除夕與家人們在家鄉歡慶!

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篇三

老家的花鼓戲

葉語緹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不同的地方過節,過節的方式也是各有不同,就像老北京過年時要買雜拌兒,浙江過年時要舞龍燈,我老家湖南過年時候要請戲班子來唱湖南花鼓戲,熱鬧美好,才有年味兒。

今年過年回了老家,在奶奶那兒瞭解到了花鼓戲,便興致勃勃地與她聊了起來。花鼓戲起源於長沙各地的民歌,山歌和民間歌,不知怎麼地的,好好的歌,就慢慢發展成一旦一醜演唱的花鼓戲初級形式了。有的人説,聽過黃梅戲、京劇、豫劇等等,怎麼就沒聽過花鼓戲,可你不知道,花鼓戲的歷史悠久,早在1818年刊行的《瀏陽縣誌》談及當地元宵節玩龍燈情況時就介紹:“又以童子裝丑旦劇唱,全鼓喧鬧,自初旬起至是夜止。”這充分説明我們老家的花鼓戲最遲在清嘉慶年間就已形成。

和奶奶正聊得正歡,突然窗外燈火通明,浩浩蕩蕩走過了一羣人,奶奶説戲班子來了,快跟上“大部隊”,去看戲吧,我答應着。可突然肚子咕咕地叫了起來,晚飯還沒有吃呢,奶奶急忙從火爐裏抽出了一個鐵架子,上面有幾塊烤得焦黃的餈粑,她把餈粑中間掏了一個洞,塞了不少白糖,然後用袋子裝了好幾塊。然後拿了兩個凳子,便拉着我出去了,“大部隊”的人羣浩大,前面幾個零頭的便是戲班子的人了,人去七拐八拐地將大家領到了戲亭子裏,他們利索地換上了服裝,簡單化了粧,便開始唱戲了,花鼓戲很樸實,節奏很明快、活潑,裏面有小旦、小丑、小生的表演,小旦開朗潑辣,小丑誇張風趣,小生風流灑脱。裏面有豐富的情節和動作,給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划船、挑擔、砍柴、打鐵、磨豆腐、摸泥鰍等貼近生活的橋段。看戲的大多是老年人,他們看得津津有味,全神貫注,生怕漏聽了一句台詞,少看了一段情節,觀眾們不時爆發出掌聲、叫好聲、笑聲。漸漸地,人越來越多了,把舞台包圍得水泄不通。台上演員和台下觀眾把花鼓戲場子烘托得熱鬧非凡,年味十足。我一邊陪奶奶看戲,一邊吃餈粑,餈粑外焦裏嫩、軟糯香甜、Q彈可口,我超喜歡吃,再看看戲台上下的場景,真是很享受這樣的“年味”!

春節在老家的短短几天裏,體驗到了不一樣的節日氛圍和快樂情景,我真期待再次回老家過年!

六年級下冊第1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篇四

時間總是在不經意間流逝,這不,我已經過了12個元宵節了。

在元宵節那天,我們家有個不變的習俗,就是早餐一定要吃湯圓。湯圓有煮的、炸的、蒸的。湯圓餡有黑芝麻、五仁、果脯、巧克力等等。而我們家只吃煮的黑芝麻或五仁餡的湯圓。中午,通常都吃燉菜,比如説酸菜燉排骨、小雞燉蘑菇、魚、泥鰍等。晚上則出去走一走,順便吃一些路邊小吃,有烤冷麪、炸串、豆乾、臭豆腐……光是想想我都會流口水。

到了晚上,我們一家就會出去看煙花。走在大街上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煙花。煙花有紅色的,旁邊有黃色點綴,還有綠色的是用金色裝點其間。但這些我都不大喜歡,我喜歡的是秀麗的金色煙花,中間和四周還用黃色和紅色做裝飾。看到這麼美麗的煙花,我不禁感歎:煙花為了給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綻放出美麗的色彩。看到這麼美麗的煙花,我按奈不住了,於是買了“搖搖花”玩。“刺啦”一聲,煙花亮了,火星不斷地向下掉,向左劃半圈,再向右劃半圈,一個愛心便出來了。煙花也玩夠了,那就要看看那些路邊攤裏都有什麼了。

我最喜歡的就是那些賣小玩意兒的路邊攤。每次我都會買一些頭飾,比如説帶變色燈的花環、貓耳朵髮夾或是一些可愛的小掛件。最為重要的就是那些好吃的。有我愛吃的棉花糖、糖葫蘆、烤冷麪,還有毛蛋、烤串、手抓餅等。

煙花一停,元宵節也就要過去了,真希望時間過得慢一點呀!

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篇五

鬧元宵

徐一凡

“賣湯圓啦,快來看一看呀,圓又圓……”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到了。

天還沒黑透,我就吵着鬧着要吃元宵。“我要吃六個大的,六六大順嗎!”看着我調皮的樣子,媽媽摸了一下我的頭説:“那我要吃十個,十全十美嗎。”媽媽的話音更落,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來……

吃完元宵,我們就向西大橋走去。放眼望去只見黑壓壓的一大片人,人山人海的,我們穿過人羣,等待着放煙花。不一會兒,煙火騰空而起,幾個星光在空中炸開,變成了一朵朵美麗的菊花,有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紫的……整個天空變得絢麗多彩,美麗極了。

煙花剛放完,舞龍就開始。

鏗鏘有力,熱鬧非凡的銅鼓聲響起,一條錦色長龍的身體就開始動了,在會場上翻騰起舞,帶動了會場的歡騰。舞龍人靈活的操控着“龍”,讓它時而盤旋時而駕霧、活靈活現,好像在悠閒地玩遊戲。舞龍人隨着節奏讓“龍”做着高難度的動作。一拐,一撲,一跳,龍也翻騰着身子,在空中飛舞。不時從人羣上掠過,變化無窮。在旁邊看的人們也目不轉睛地看着精彩的表演,還不時喝彩。我也看得入了迷,心想:這不就是“中國龍”嗎?頃刻,金龍騰空躍起,咬住龍珠,頭一擺,龍珠便向半空飛去,耍珠人一個漂亮的三連翻,又贏得陣陣喝彩,接住龍珠,迎面衝來的雙龍,揮動着龍珠,向遠方跑去,觀眾裏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鬧元宵,要的就是好玩、熱鬧。你説呢?

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作文家鄉的風俗 篇六

春節的習俗

劉宇軒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風俗,而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春節的風俗。

在每年的大年七年級就是春節了。在春節有着許多的風俗,比如:貼春聯,拜年,吃團圓飯……作為小孩而言,最感興趣的就是吃除夕團圓飯和放煙花啦!

夜幕來臨,廚房裏大人們忙忙碌碌,在準備着一道又一道美味的菜品,菜品看着都好吃,讓人看了想要快點嘗一口,我們小孩早已等不及了,於是經常趁大人不注意偷吃一口,我們細細地品嚐着菜品,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好像這香氣在人們口中不肯消失了一樣。

團圓飯後當然少不了放煙花,只聽見“呲——”地響了一聲,一個個小小的火光從口子裏鑽了出來,又迅速地飛入天空,只聽“啪——”的一聲,就像那綻放的花朵一樣開在了那漆黑的天空中,十分絢麗,慢慢地又消失在天空之中,接着又是幾聲“啪——”,那幾朵花朵又纏繞在一起,好不可愛。這花朵什麼顏色都有,有紅的,有黃的,有綠的,有藍的,還有紫的,顏色豐富多彩且不單調。甚至還有能變色的,看完了總要尖叫一聲,真是熱鬧非凡。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這就是我家鄉過春節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