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煙火氣”為主題大學聯考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78W

2022“煙火氣”為主題大學聯考作文多篇

“煙火氣”為主題大學聯考作文一

唐寅的筆下有着“柴米油鹽醬醋茶,般般都在別人家。歲暮清淡無一事,竹堂寺裏看梅花”的感慨。歲月貧苦,只得苦中作樂;文人雅趣,仍在煙火人間。文人如此,更何況我這個區區俗人。未入俗世,未有牽掛,這宇宙山河浪漫,人間點滴温暖都值得我傾心。

清晨時分,草尖上猶掛着露珠,欲墜未墜,水亮亮的,晶瑩剔透。推開門,又帶着幾絲未散的寒氣。冷冷的空氣裹挾着微潮的泥土氣鑽入鼻腔,讓人忍不住打了個哆嗦。圓圓的日輪從地平線緩緩升起,似乎帶着幾分羞意,漏出小小一角,頗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意藴。在悄悄地試探後,太陽終於放開了膽撒野,染紅了天際。霞光也披上了一層華麗的外衣,散發着一絲從未有的安寧與寂靜,於天穹悄悄地傾聽着大地甦醒的聲音。不遠處那茂密的枝葉,濃濃的,綠綠的,好不愜意!偶有幾聲鳥鳴,悦耳動聽。早起的人們也開始了運作,廚房裏冒出了幾縷輕煙,淺淡極了。一天又開始了,清晨真好呀。

太陽逐漸爬上了天空,將天邊的雲烘得乾爽、鬆軟,明淨的天空成了個休憩的好地方。鳥兒每日每夜地飛來又飛走,一批又一批,不曾在藍天下停留。或許它們不是不留戀,而是已經銘記。也許有一天我也會離開,且這樣吧,聽樹兒囈語,看風去風留。

冬初的黃昏來得總是很快,還沒等山野上被日光蒸發起的水汽消散,太陽就落進了西山。於是,山間中的風帶着濃重的涼意,驅趕着白色的霧氣;而山峯的陰影,更快地倒壓在村莊上,陰影越來越濃。日頭漸漸垂了下來,灰藍色的穹隆從頭頂開始,逐漸淡下來,淡下來,變成天邊與地平線接壤的淡淡青煙。未盡的餘暉將山河塗抹得仿若奼紫嫣紅開遍。清晨已去,只有鼻尖縈繞的噴香,和眼前厚重得多的裊裊炊煙,見證着這一天的流逝。突來幾縷微風,將炊煙打散。陽光照耀的村莊,那樣安詳,像是一片不真實的幻想。我站在餘暉裏,注視着它們,任它們交相輝映。就像一路細長的溪水,緩緩地流過,我的心田。

俯瞰小鎮的黃昏,宛如天河裏墜落了一彎金色的月亮,親吻着故鄉的田園,從炊煙裊裊的村寨裏,不時地傳幾聲貓叫鳥鳴,彷彿是一個遙遠、朦朧的夢。汪曾祺曾説:“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煙火氣,是街邊店鋪的豆漿油條,是平凡生活的柴米油鹽,是紅泥火爐的把酒言歡,是街巷市井的嘈雜喧鬧……有句話説,深夜的烈酒,不如清晨的一碗粥。

這人間最裊繞繽紛、最至繁至簡的,是煙火氣;這人間最深入人心、最難捨難分的,是煙火氣。所謂煙火人間,不過如此。

“煙火氣”為主題大學聯考作文二

40歲以上的中國人,應該都記得這樣的場景:常常是一個冬日的下午,路邊用汽油桶改造的爐子裏,煤核發着紅熱的微光,既可以取暖,又可以作為灶具,被它烤熱的紅薯,香味氤氲在空氣裏。

正是在這種温暖的細節中,許多孩子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對於今天浩浩蕩蕩的地攤大軍來説,改革開放的最初十年,是中國地攤史的黃金十年。

1979年的一個早晨,浙江温州的一條小街上,小姑娘章華妹早早起牀,擺上一張小桌子,把鈕釦、紀念章、手錶錶帶、頭繩、髮油、別針之類的小東西放在上面,擺出了自己的小攤。

一個月下來,她的收入比工廠工人還多。

幾天後,工商部門找到了她,告訴她現在國家政策允許個體工商户經營,只要去領一個營業執照回來,就可以大大方方擺攤。

第二天,小章問工商員要了一份表格,填好後送到工商所。她沒有想到,父女二人那一晚的決定,讓她成為了中國第一張個體户執照的持有者,她因此會被寫進中國民營經濟史,而且是絕無僅有的一篇。

到這一年底,全國批准開業的個體工商户約10萬户。三年後,這個數字增長了十倍。

隨着擺攤大軍的隊伍越來越大,形形色色的人都加入了進來。

1984年的一天,在北京中關村的大街上,中科院計算所的知識分子們,在道邊的小攤後發現了幾個熟悉的身影,其中一個人的名字叫柳傳志。

在聯想的前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創立的最初幾個月裏,公司沒有業務。現實的問題是,有十幾號人要吃飯。於是柳傳志把牙一咬,帶着工程師們擺起了地攤,主營電子錶、旱冰鞋和運動褲衩。

在1987年的社會上,一串民謠廣為流傳:“擺個小攤,勝過縣官,喇叭一響,不做省長”“手術刀不如剃頭刀,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在觀望”“十億人民九億倒,還有一億在尋找”。

在這些民謠的背後,湧動着的,其實是民眾對於改善生活的渴望。

很顯然,當私營經濟的閘門被放開,那些壓抑了太久的渴望,無疑會像潮水一樣奔湧而出。儘管在擺攤大軍中,最終只有少數人藉此發家致富。但這些地攤攤主,卻像是在改革開放的田野上,無數朵渴望滋潤的爛漫野花。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今天,在地攤經濟重新點亮城市煙火的時候,回望那個無比活躍的年代,可以發現,歷史在這裏發生了因緣際會的巧合,它既是對那個年代的追憶與致敬,也是中國民眾又一次自我努力、發揮韌性的象徵。

“煙火氣”為主題大學聯考作文三

“央視新聞”公眾號推送了一篇題為“過年偷偷回家時家人的反應”的文章,文中那一個個動人瞬間,讓我們笑中帶淚——

爸媽馬上停下手頭所有的事,只想儘快擁孩子入懷;寒冷的冬夜,媽媽只穿一雙拖鞋就跑出院門去擁抱女兒;正打着點滴的老爺子拖着吊瓶還要擁抱歸來的孩子……

寒暑易節,新故相推。跨越千山萬水,我們又走到了辭舊迎新的時刻。春節,對於我們,意味着什麼?

也許是和親友在爆竹聲中重逢,也許是酒桌上醉倒訴説這一年的故事,也許只是為了在年三十吃上一頓團圓的餃子……也許有人會説這是沒追求,但我想説,這種平凡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到底該怎樣定義?有人説:“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這話不假。吃吃喝喝,打打鬧鬧,快樂的程度取決於感情的深淺,而不是人民幣的薄厚,這就是幸福。

孟子曾提過君子有“三樂”,第一重樂就是“父母俱存,兄弟無故”,而所謂的王霸雄圖、權傾天下,孟子的態度直接就是“王天下不與存焉”。瞧瞧,孟亞聖連“王天下”都不屑一顧,他就是想跟爹媽一起多待幾年,跟兄弟一起多喝二兩。家者,天倫也。外面風再狂,雨再大,家這個小窩依舊是你的港灣。

是啊,傍晚的家裏,爐火早已備好,跟爸爸媽媽還有兄弟姐妹在一起,桌上的筋頭巴腦還在咕嘟咕嘟地冒着騰騰熱氣。在外奔波一年終於回家了,你愛的板筋還在,父母的牙口尚好,無須再管社會上那些惱人的規矩、禮數——這便是父母兒女之間最長情的告白,也是最有人間暖意、世俗煙火氣的情調,更是平凡如你我最願意沉醉的幸福。

回到家還能見到那些從小玩到大的朋友。一個電話,一桌小菜,沒有幾個億的項目,沒有溜鬚拍馬、阿諛奉承,和老友見面就是為了聊聊那些往事。無論你在外邊多麼春風得意,不必在老友面前吹噓,他們會在一杯接一杯之間笑着調侃你小時候的糗事;無論你在外面混得有多慘,也不必在老友面前感傷,他們會陪你回憶一路走來的平湖煙雨、歲月山河……

快樂就是這麼簡單,而有些人依然在追逐紙醉金迷的生活。這些東西看上去很美好,但就如同甘蔗一樣,初嘗極甜,時間久了就會乏味、扎嘴,唯有在平凡日子裏,才能回味茶般的清香。

日子可以很平淡,昏昏燈火,草草杯盤;日子可以很浪漫,剪燭西窗,夜雨巴山;日子可以很悠然,閒雲一二,野鶴兩三;日子可以很奇幻,火樹銀花,月明塵暗。世界始於平凡,我們也終於平凡,但是平凡之中有不凡,關鍵在於你怎麼看。

曾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段文字:

雲輕風巧,花開黃耳跑。暖陽親鄰無限好,街巷戀曲正早。

猶記信步搖風,斜照波光輕融,驚喜鈴聲疾響,好酒三友兩朋。

正所謂——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煙火氣”為主題大學聯考作文四

西塘是外婆家門口不遠處的一條河。離岸的地方橫着條老船,像是生命將近又苦苦掙扎喘息地漂在這河上。

這船是有主人的,我問的每一個人都告訴我:“這是阿魚的船。”雖然阿魚已經八十多歲了,但無論老少都喜歡喚他聲“阿魚”。

後來留心看了幾次,終於看到了傳説中的阿魚。那次他坐在船頭,手邊放一隻大茶缸,茶濃得看起來顏色污濁;哀婉纏綿的戲曲從船艄上的收音機裏傳出,我看着他茫然、凝滯的表情,心裏也空空蕩蕩起來。

一天傍晚,我在村口和一羣小夥伴玩得正開心,聽到外婆那聲高亮而悠長的“阿囡啊,回來吃晚飯來……”後,正想急忙跑回去。小店的老闆卻叫住我,“把這個給阿魚端去吧”。我匆匆掃了一眼,是一盆雞。

沒多想,我就往家的方向跑,到了河邊,看見阿魚又坐在船頭,夕陽的餘暉灑在他身上,卻是黯淡和昏黃。“阿公啊,這個是小店的老闆讓我帶給你的。”我的聲音打破了這寂靜。

“孩子,謝謝你們了。”他木訥地笑笑,小心翼翼地接過碗。他的身後,河那邊的人家燈影重重,不時有歡聲笑語傳出。

我看任務也完成了,想着外婆在家等我,就又匆忙走了,留下他一個人,還是一個人。

又過了段時間,徹底看不見在船上的阿魚了。他被安排在老年活動室裏,負責給大家燒水,每月由村民自己籌點錢作為工資。

再見到他時,已是一年後。他明顯樂呵了許多。他忙得團團轉,不停地檢查水是否還夠。他在那船上早就打不上幾條魚了,其他人也各忙各的事,誰有功夫停下來聽一聽這個老人 的寂寞與無奈?而現在不同了,他完全融入了人羣中。經常有人招呼他一起坐下喝點茶聊會兒天。看着沉默內斂的他居然説書説的很溜,惹得好幾個老人笑彎了腰,卻愈發聽得入了迷。

或許他仍舊孤獨,在這熱鬧中他卻不再孤單。我知道的是阿魚的故事,這也只是他長長的人生中的一小段。人們對他的善意和關心,以及他盡所能地回報,都讓我看到,西塘邊這個我生長的小村莊裏,有着這樣淡而內斂的人情味。讓我在以後也相信着,生活的仁慈和微小充沛的希望。

“煙火氣”為主題大學聯考作文五

李阿姨,是我媽為阻止我叫外賣而請來的家政工人,説得闊氣一點就是保姆,我平時叫她“李嬢嬢”,但到沒有耐心的時候——例如跟我説話嘴碎得不行的時候,便連姓氏也 不帶。

由於她的普通話水平太低了,連自己的名字怎麼拼寫都説不清楚,什麼名字,我早忘卻了,當然也沒心思去記,乾脆就叫她阿姨。

雖然背地裏説人長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説句真心話,我可只得説:我實在不大佩服她。最討厭的是她的“小市民氣”——今天出門買菜花了多少錢,便宜了多少;又遇到哪位鄰居了;菜夠不夠新鮮……也要給我彙報得一清二楚,我對這些完全不感興趣,一開始是聽得雲裏霧裏的,後來索性是“嗯嗯”地敷衍她。

她的大嗓門,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煩的,每天早上的起牀鈴聲永遠是她站在陽台給她的廣場舞夥伴開視頻聊天的聲音——響亮而尖鋭。為此我不止一次地向她抗議,雖然我的起牀氣很嚴重,可對她也只能偃旗息鼓、無可奈何。更煩躁的是她和另一位鐘點工阿姨旁若無人地大聲聊起了人生,聊得手舞足蹈,可得勁兒了,能把自己從小到大的經歷聊個遍,所以我在寫作業時突然炸毛也是常有 的事。

我向媽媽訴苦,希望把她換掉。

有一天,我正蜷在沙發裏準備吃芒果乾,我吃芒果乾有個習慣,用刀切了片再吃,一晃神就切到手了,——“嘶”,手指劃了道口子,鮮紅色的血珠爭先恐後地跑出來,疼得麻木,更頭疼的是家裏沒了創可貼。我抽了張紙巾包住準備出門買,正在打掃客廳的阿姨見我疼得齜牙咧嘴的樣子,匆忙放下手中的工具跑過來拽過我的手,輕輕擦乾淨滲出來的血後便往傷口處噴酒精。那雙粗糙的手拉着我的手格外輕柔温暖。她還不停地念叨着:“你看你,疼吧。我就説我幫你切吧,非要自己來,要是在我們農村切到手了就用水衝……”邊説邊低頭翻找着醫箱,又嘟囔,“創可貼呢?怎麼找不到了?還流血呢,你等着啊,我去買……”她轉身匆忙跑出家門。我愣愣地,有些發怔。

八月的天,太陽正毒,彷彿一點火星就會引起爆炸似的,窗外知了聲此起彼伏叫得震天響。我突然開始擔心阿姨了,手中緊緊攥着擦血的紙巾,不一會兒紙巾就汗漬漬了。空氣極悶熱,這時門鈴響了,我長舒了一口氣,阿姨終於回來了!她的頭髮像打了髮膠似的,緊緊黏在一起,汗珠從她的鬢角往下淌,鮮豔的衣服上有幾處深色,尤其是後背。“二妹,創可貼,快拿去貼上!”我從她手中接過有些濡濕温熱的創可貼盒子,有股暖流在心中湧動。

把她換掉的想法從此完全消失了。後來我漸漸開始發現她待我真的很用心。會在我發燒時默默把我杯子裏的冰水換成温熱的開水,十幾杯温水下肚,燒自然也就退了;會在我把書桌弄亂時,幫我一本本整理好,讓我再次使用書桌時不會心煩意亂;會因我隨口一句“想吃炸雞塊”而買來材料,按照我發給她的食譜研究了半天給我做出了雞塊,使我不得不承認她是做飯的一把好手……於她而言,這並不是她在我家工作的分內之事,但她做了;於我而言,這是她帶給我最淳樸的温暖——我的父母工作總是忙碌的,還要顧着幼小的妹妹和家中瑣事,而我漸漸大了,有時難免會忽略一些。在我家柴米油鹽、嘈雜瑣碎的生活中,李阿姨便是那人間煙火味,於平淡生活中撫慰我的心。

現在她依然在陽台大聲循環播放廣場舞音樂,但我似乎見怪不怪了——或許是因為我習慣了早起……

“煙火氣”為主題大學聯考作文六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過年是歲月更替,年味兒自然也是常過常新。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過年的盛景不減,過年的味道只會歷久彌新。讓年味兒更有“味兒”,是流淌在每個中國人血脈中的基因。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讓年味兒充滿“煙火味兒”。

市井百態,尋常生活,最能撫慰世人的思想了。明亮的廚房裏,一把米,一勺水,幾顆紅豆,慢慢熬煮,米豆在罐中低抵吟唱,飄出人間幸福味道;一塊麪團,一盆餡料,幾簾餃子,巧手捏緊,餃子在鍋中上下翻騰,煮出世間煙火味道。紅塵世俗,好日子,從煙火中薰出來。一年到頭,辛苦奔勞。有吃不盡的快餐,也有嘗不盡的酒店羹餚,卻始終抵不過家人親手做的那頓年夜飯。繁華退卻,洗手作羹湯,便是人間至美,無需華麗鋪張,人間至味便是那“煙火味兒”。

文化留遺韻,文明展新風,讓年味兒浸潤“文化味兒”。

春節的千古文化意藴深厚、潤澤人心。文化的價值,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堅守,也是與時俱進的傳揚。經濟社會在發展、生活水平在提升,觀念思維在變化,傳統文化承載的情感也有了新的載體,但節日的儀式感沒有變,縈繞在心中的真情沒有變,春節的情感內涵沒有變,流淌在血脈裏的文化基因也沒有變。無論是趕廟會還是“集五福”,無論是對聯福字還是微信紅包,無論是走親訪友還是觀看賀歲影片,無論是圍爐夜話還是文明出遊,“文化味兒”都是建設和諧美麗中國年的最美味道。14億人都成為文明新風的主體,整個社會的文明素養就會邁上新的台階。

歲月靜好,是有人負重前行,讓年味兒遙寄“祝福味兒”。

一句“回家過年”,牽動着億萬中國人內心最柔軟的情愫。當我們大多數人闔家團圓的時候,還有很多人舍小家、為大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邊防線上禦敵守邊的軍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警察、消防員,在疫情背景下守護着人民健康的醫務工作者,奮戰在春運一線上的乘務員,晨曦中辛勤打掃大街小巷的環衞工人,奔波勞碌派送快件的快遞員,保障龐大的互聯網運行的程序員……他們的奉獻成全了我們的美滿團圓,向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工作者致敬!讓我們把濃濃的“祝福味兒”遙寄給他們。

“廉節”過春節,風清氣要正,讓年味兒傳承“廉政味兒”。

春節期間是考驗廉潔風氣的重要節點,各級部門要加強節前廉政教育,敲響春節廉潔警鐘,切實做好春節期間的廉政建設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強化黨員幹部紀律意識、規矩意識,築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守住底線,增強法規法紀與廉潔自律意識。嚴禁公款吃請,縱酒酒駕等行為,遵紀守法,杜絕“節日腐敗”,遠離違紀紅線,營造清正廉潔的節日氛圍。黨員幹部要當好“廉政味兒”的引領者、踐行者,既要“激濁”,立好規矩、約束好自己和家人,摒棄不良風氣,也要“揚清”,繼承和弘揚紅色家風、黨風和政風,帶頭夯實廉政之基,讓年味兒傳承“廉政味兒”。

“煙火氣”為主題大學聯考作文七

兀自拎着一籃不輕不重的俗緣。極愛遊走於這一方小小的天地之間,兩根小葱,三枚西紅柿,四顆穿着樸實的“憨厚農民”土豆,像是無意練就的插花師,插的是一份生活的情意,睜大眼睛,開始一場與人間煙火的遇見。

一入門,便有家買炒貨糖果的小攤。老闆娘胖乎乎的,愛笑,一笑起來臉上的肉便調皮地遊走起來,開會似的聚在一起,將本來就小的眼睛擠成月牙。最討人喜愛的是她三個女兒。個個長的水靈靈的,像帶着露水的蜜桃,讓人想親一口。大的兩個,一個十歲,一個七八歲,放了學就手拉手,像小精靈一樣蹦蹦跳跳地到母親的攤上,挨挨擠擠地在豁了一條腿的小木桌上寫作業,不時打鬧幾下,咯咯地笑,或是一起看一本圖畫書,畫得花花綠綠的那種,不知被什麼引得樂,笑得跟銀鈴在風中搖似的,小木桌也被惹着不由得顫。女孩子頭上兩根討人喜的小辮也高興地直跳。小的那個女兒三四歲,小手緊緊地攥着母親的衣角,顛顛地跑來跑去,快樂得跟個小馬駒似的。炒貨的機器總是在那一刻不停地轉動着,那聲音誘得人心裏直癢癢,總是疑心裏面會吐出些什麼。糖果也很誘人,糖紙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像一面面小鏡子。路過的小孩總被那光吸引,停着咋瞧也瞧不夠,那大人也只好買一把給小孩子當甜嘴。那孩子便緊緊地攥着,生怕有人給她搶了去,像攥住了整整一個夏天的幸福。我也常常買一斤栗子來解饞。老闆娘有時忙不過來,便喚她的大女兒“倩兒,幫媽媽看看。”那女孩便“哎”一聲,纖纖細細的小手,使起鏟子卻也毫不含糊,熱乎乎的栗子裝進了暗棕色的紙袋裏,香氣還止不住地往外冒。那女孩真是生得討喜,眼睛像兩汪泉水一樣明澈,亮晶晶得像兩粒黑葡萄。這家人很厚道,五角總是不收的。栗子很好吃,又甜又糯,好似這母女四人甜蜜的生活。輕輕用手指一捏,慄皮便咧開嘴朝我笑,放入舌尖,細細咀嚼,便有種甜蜜的幸福在嘴裏瀰漫開來,漾着,漾着……

走到頭,有一家肉鋪。矮矮的一個紅色棚子,用兩三根竹子支撐着,棚內點着一盞燈,燈火昏黃不定,一根紅色的帶子一刻不停地趕着蚊蟲,卻也顯得有些疲憊了。老闆雖是賣肉,卻不沾一點油氣,乾瘦乾瘦的,五六十歲,臉不含一點水分,皮緊緊地繃在骨上。戴着一副細框眼鏡,眉毛挺濃,有點像個讀書人。年前去買肉,他一面剁着排骨,一面扯着閒話,問他年二十八還賣不賣。他歎了一聲,説“不買嘍,回家過年了。”言語很輕,似農家屋上的縷縷炊煙。我卻分明從他眉宇間,讀懂了一種若有若無的鄉愁,那是一種在外打拼的人對故鄉永遠的思念……

很多人不愛菜市,怨它的喧囂。我卻極愛深情凝望着它,極愛深情凝望着淡如水,卻濃於血的生活……煙火正濃,我在這一方小小的天地間遇見了最美的人間煙火……

“煙火氣”為主題大學聯考作文八

每到了冬至時分,嘉興家家户户並會煮桂圓燉蛋湯來喝。桂圓,具有補心益脾養血安神的功效,在嚴寒的冬至夜裏,喝上一碗便能夠暖和一整個冬天。

十四歲那年的冬至,爺爺要過八十大壽,我自告奮勇要給爺爺燒一碗桂圓燉蛋湯。媽媽有些擔心,但拗不過我,便和我一起去買菜。

迎着瑰麗的朝霞,踏出家門。清晨的小菜場,蔬果都帶着一股清新的味道,消失在過道上,叫人抖擻精神。先要買雞蛋,媽媽説得是新挑來的土雞蛋,土雞蛋的蛋殼顏色要比其他的蛋深一些。這樣煮出來的,蛋即使捏得有些扁蛋白,也不會開裂,接着買桂圓,鮮桂圓早已過了果期,要用果乾來代替,在陽光下晾曬了十幾天的桂圓乾,賦予了它新的活力,褪去了以往的晶瑩與生澀,變得味道濃厚。

有人説,最好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法,只有自然新鮮的食材,才會讓自己的菜做出來味道更好,好的食材便是成就煙火味的第一關。

將雞蛋洗淨,放入煮鍋中,待水燒開,將火調小,等到鍋中的水微微沸騰,再煮上三分鐘,把雞蛋撈出浸涼水當中,雞蛋在台上一滾便綻開,露出蛋白來。桂圓和紅糖一起下,入沸水。紅糖一下水,就把水染成紅棕色。桂圓乾也漲成了一個個小團兒,此時再把雞蛋放進去,水在灶上“咕嘟咕嘟”地冒着泡,帶着些甜味的水霧鑽入鼻腔。別以為這樣就結束了,我正想要關火時,媽媽捧着一大把紅棗走過來,放進湯裏,桂圓燉蛋湯裏放紅棗是我們家獨有的傳統,我想美味的每個瞬間,無不需要用心創造。然而每一雙手做出來的湯,味道都不一樣,祖輩的智慧需要代代相傳,這傳承便是煙火味的第二關。

木桌搬到小院的臘梅樹下,一家人圍坐桌旁,聞着梅香桂圓燉蛋湯,顏色清淡,甜米一口,滿嘴的香,滿心的甜食材都是圓圓的,彷彿也在主導着來年團團圓圓,爺爺也拿出他親手釀的酒。對他來説,兒孫滿堂,和他一起把酒言歡便是一年中最好的滋味。家是生命開始的地方,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做飯,用食物慰藉家人,凝聚家庭。在鍋碗瓢盆中,人們成長相聚相離一碗熱湯,承載着千千萬萬個不同的家庭愛與思念,這便是人間煙火味的第三關。

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源自家鄉,是睹物思人,是借物懷舊。煙火味,是連接人與人之間那細長的紐帶。

“煙火氣”為主題大學聯考作文九

南方的年味兒是薰出來。

農曆臘月伊始,各家各户的柴火爐上便掛滿了各式肉串兒,腰花肉、豬蹄、鴨腿、香腸……挨挨擠擠綴滿整個爐炕,下面燃上茶樹枝梗,火上鋪一層幹茶果殼,火光明滅之間,茶火煙氣裊裊升起,柴火香、肉香漸漸瀰漫開來。幾場濃霜降下,外面氣温越來越冷,爺爺奶奶便終日守在柴火房裏烤火燻肉。眼見得爐炕上的肉串一天天慢慢地由鮮肉色,變黃,變成蜜色、金黃色、焦糖色、最後成了臘肉色,當肉香撲鼻時,年的腳步就近了,越發近了,更近了。

伴隨着農家臘肉的香味兒從人家的餐桌上鑽進你的鼻尖,年味兒吱溜一下就被勾了上來。循着家鄉濃濃的臘味兒,常年在外務工的姑娘小夥子回來了,連遠在深圳的大姨也搭上高鐵回來了。遠處,近處,噼裏啪啦的爆竹聲把紅紅火火的除夕歡歡喜喜地迎了進來。外婆和媽媽把豐盛的年夜飯端上了餐桌,清蒸臘肉、臘香腸、水煮魚、蒜香鴨腿、小炒牛肉、手工水餃……美味佳餚擺滿了一大桌子。爸爸開了一瓶紅酒,先給外公外婆斟滿,然後是媽媽、大姨、小姨,挨個兒斟上,最後也給我倒了一小口,一家人圍着圓桌紛紛舉杯。我抿了一小口,酒的辣味兒迅速在味蕾間炸開了花,一個沒忍住,嗆出了聲,惹得一家人哈哈大笑,餐桌上都是團圓喜慶的味道。

吃完年夜飯,爸爸就帶我出去放煙花。爸爸和我合力把一整箱煙花抬到院子裏,然後讓我站得遠遠地。爸爸手持一根檀香,身子探出去,小心翼翼地點燃引線後,迅速退到我身邊。哧哧,一點紅光箭一般衝上高空,一簇簇五顏六色的花火在漆黑的天幕上盛開。嘭嘭嘭,一聲連着一聲,左鄰右舍的孩子們都出來了,滿天的火樹銀花把整個夜空裝扮得格外美麗,濃濃的年味兒在煙火中綻放,映得地上大人小孩的笑臉紅通通的發亮。煙花聲笑聲喊聲連成一片,熱鬧極了,空氣中瀰漫的都是人間煙火的味兒。

“紅包來啦!”這邊的“煙花雨”剛剛落下帷幕,那邊不知是誰的手機響了。大家紛紛掏出手機,迎接新的一波“紅包雨”。看春晚,集五福,搶紅包……家鄉的春節年味兒十足,歷久彌新,這人間煙火味兒最是令人沉醉不已。

“煙火氣”為主題大學聯考作文十

品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題記

不知從何時開始,回老家的第一件事便是到樓下的米粉館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粉。雖不是什麼佳餚,卻也品得一番滋味,心中也記起不知幾年前老爸的一番話來。

“兒子,吃米粉有三品,知道嗎?”老爸拿起筷子尾部敲了敲我的頭。

“不知道”我繼續埋頭吃着。

“一品,品肉;二品,品粉;三品,品湯。”

可年幼的我不甚懂——米粉嘛,大口吃掉不更好?

三年前,我離開家鄉來到省城求學,臨行的那個早晨吃的那碗米粉,才懂得什麼叫“三品”。

“一品肉,品其鮮嫩多汁;二品粉,品其入口即化;三品湯,品其齒頰留香。”坐在家門前的米粉店裏,看着身旁大包小包的行囊,碗裏的熱氣漸漸鋪滿了鏡片,我拿起竹筷一口口地吃着,縱是已吃百十遍,仍品得那一番滋味——家鄉最樸實而自然的滋味。

再吃到家鄉的米粉,已是兩年後會考前的最後一個假期。揹着沉重的升學壓力狼狽在逃回家中,第一眼看到的還是樓下那個米粉店,大大的鍋上飄蕩的熱氣。

這碗米粉,我不再似以往趕時間而囫圇吞吃,坐下來,挑着米粉,尋着記憶中老爸的話,“一品,品肉;二品,品粉;三品,品湯。”由清晨熹微的陽光漸漸鋪滿手掌,少了幾分浮躁,多了幾分寧靜。我能清楚地感受到,此時此刻的心情彷彿突然輕鬆了許多,不再是九年級的沉重與壓抑。碗上的熱氣漸漸散開,遠山上的初日也緩緩升起。這是在省城的米粉館裏尋覓不到的滋味。

在省城,也曾在大街小巷裏的米粉店品嚐過,美味者有之,可每每想家,卻也總是盼着再品一回家門口那碗平平無奇的米粉。四方食事縱好,終究抵不過家鄉本土的這碗米粉,有時覺得我就似那個憑心流浪的小王子,不論身處何方,亦有家可歸。

今日,我獨自在校門口的米粉店中,算來在異鄉求學已有三年多,再吃到那熟悉味道的次數卻屈指可數。“一品,品肉;二品,品粉;三品,品湯。”老爸的話又迴盪在腦中,看着這碗與記憶中大相徑庭的米粉,湯上的熱氣又鋪滿了鏡片。

我想,未來的日子還很多,很長,或許我會品嚐到各式各樣的美食,只不過家鄉的那碗氤氲着熱氣和香氣的米線,會成為心中永遠的記憶。

品肉品粉品濃湯,品人品景品鄉愁。老話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想,‘品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即是此意。

鄉夢不曾休,惹甚閒愁?倒也品出個人間有味是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