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以橋為話題的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12W

以橋為話題的作文(多篇)

以橋為話題 篇一

有一座寬闊美麗的橋,它連着小河兩岸,走在上面的人無一不帶着微笑。可如果你仔細看,那建橋的石頭上有坑坑窪窪的痕跡,嗅一嗅,上面還隱隱有一股硝煙味,很顯然,上面的坑窪是被子彈和炮彈打出來的。在這麼美麗的橋上,為什麼會有炮彈與子彈的痕跡呢?

很多年前,這裏並沒有這座橋,在這條河兩邊全是鮮血與屍體,人們隨時都能看見有人用擔架抬走傷員,岸邊停着數十艘戰船,船上站着成千上萬個舉着槍的士兵,岸上有着各種碉堡和城牆,都架着機槍和大炮。在附近的村子裏,孩子們哭成一片,老人們卧牀不起,村子裏瘟疫四起,哀嚎陣陣。

是什麼使這麼美麗的兩個小村子打成一片呢?原來,在幾十年前,這兩個小村子一邊是草原,一邊是農田。一個村子沒有田地,不能種田;一個村子沒有草原,養不活牛羊。於是,一個村子的人想吃肉了,結伴坐船到另外一個村子搶奪羊羣,再回到家中;另一個村子天天吃肉,吃奶酪,吃膩了,也拉幫結派,坐船到另一邊搶糧搶菜。

這種互相傷害的日子過了很久,每年有幾百起搶糧搶牛案。後來,他們又發展為搶奪對方的土地,他們用上了他們所能想到的所有武器,於是,和平從此成為傳説。

三千,三萬,三十萬……一個個觸目驚心的徵兵數字,令人毛骨悚然。一萬,二十萬,三十萬……一行行死亡名單更是令人們心中暗暗叫苦。青年被抓去當士兵,女人被逼迫當軍醫,一家人支離破碎,只剩下閉門不出的老人和小孩。街上空空蕩蕩,只聽見孩子們哭泣聲和呼呼作響的風聲,那風好似也同情人們,在樹葉間、在大街上默默哭泣……

人們討厭屍橫遍野的小河,討厭煙塵四起的大街,討厭滿分作文網高高的城牆與堡壘,人們討厭戰爭,但兩個村子的戰爭卻越來越慘烈。炮彈炸倒了大樹,炸燬了老百姓的房屋,點着了農田與草原。大火如同吃不飽的惡魔,吞沒了牛羊,吞沒了糧食,吞沒了一片片草原,饑荒席捲了所有的村子。

三年後,東村的人們舉着“和平”兩字來到政府門口,這裏頓時炸開了鍋。

“我們要求和平!”

“我們不要戰爭!”

“我們不要這樣的生活了!”

村長同意一位村代表進屋,那是一位老者,老者拖着瘦骨嶙峋的身體進了屋,後面還跟着一個餓得皮包骨頭的小女孩。小女孩雙眼通紅,嘴脣亮白,一看就是生過一場大病。老人沙啞地描述:“村長大人,我們是否能把用來修牆的磚頭用來造橋呢?我們可以用我們的糧食去換他們的牛羊,那樣既避免了慘烈的戰爭,又讓兩邊的人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可是一舉兩得呀!”

村長沉默了許久,點了點頭:“好,就按你説的那樣辦,傳我號令,拆武器,拆船,拆城牆,拆碉堡,讓士兵去搭橋,並給老百姓分發糧食。”百姓們都興奮不已。

西村見東村開始拆堡壘,開始造橋,心裏也非常過意不去。於是,東西兩村都開始拆牆造橋。前線沒有了戰爭,小河兩邊的百姓都安寧下來。三個月後,一座架起友誼的橋就建成了。

西村繼續餵羊,東村繼續種糧。東村的大米被拉到了西村,換回了牛羊;西村的肥羊被趕到了東村,換回了高粱。東村的姑娘們嫁到了西村,西村的男子工作到了東村,這兩個村子簡直像是一個國家,不,就是一個國家。後來,這兩個村和他們身後的許多村莊,果然都成為了一個新的國家,再也分不開。那座和平之橋,也流傳下來。

以橋為話題作文 篇二

團結橋位於慶鳳山下,酉水河上。始建於1960年,重修於1970年。由來龍二縣人民共建,迄今40多年了。據來鳳縣誌記載,此橋長146米,寬9.5米,高15米。在來鳳境內算是第一座石拱大橋了。

登上團結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橋頭大門上的一副對聯:“接才接賓接連湘川黔,通路通商通達大四海”。好一副對聯,字字千鈞,氣勢磅礴,寫出了來鳳人民博大的胸懷,宏偉的志向。望過橋去,橋的另一頭同樣的門框上也刻着一副對聯:“鳳翔荊楚三千里,龍騰瀟湘第一關”。氣勢比第一副更盛。它寫出了兩縣人民攜手共建,打造未來的遠大目標

站在橋中人行道上,耳聞橋下滔滔的酉水聲,眼觀身前汽車行人來來往往使我不免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感情,這種感情又融會在對橋面的觀賞中。

橋面寬敞而平整。但由於長期日曬雨洗,車馬奔馳,水泥路面已有許多坑窪裂隙,呈現出累累傷痕,嚴重的地方已露出筋骨。車道兩邊是人行道,比車道高出30釐米左右,寬約兩尺,可供一人行走。一米多高的護欄緊靠着人行道。護欄是由水泥柱、水泥枋、水泥板砌成,左右一樣。48根方形柱子把護欄分成大小相等的47塊長方形,每塊長方形中有十個“n”字窗。細心的陶志雄數過480多個。這些小窗塗着白漆,因風吹雨打已漸漸褪色。每天車來人往,或是茶餘飯後,扶老攜幼在此走走,卻很少人去注意他,關心他,議論他。歲月滄桑,流水無情。

走下橋頭,倚立慶鳳山下新修的公路上遙望團結橋,別有一番情景。滾滾的河水中兩個巨大的橋墩托起長長的橋身,猶如強壯的舉重運動員雙手舉起無輪的杆鈴,氣宇軒昂,傲視一切。橋墩之間三個大拱,像三張巨大的震天弓懸浮酉水河上,似長虹卧波,又如蛟龍戲水,甚是壯美。在大拱的兩肩上有14個小拱,均勻分佈在橋墩的中間與兩端。波濤翻滾的河水中,大拱連小拱,小拱連橋墩,使30多米寬的河面頓時變成了通天大道。真是“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團結橋橫卧在酉水河上,連接着來龍兩縣。兩縣人民友好往來,發展經濟貿易,交流文化。團結橋為將來“龍鳳大都市”的成立默默奉獻着一切。

以橋為話題作文 篇三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對我笑,誇我好寶寶……無數個夜裏,都是在外婆喃喃細語中進入甜蜜的夢鄉。可就在5月10日母親節這一天,她溘然長逝,永遠離開了我們。手中的康乃馨送不出去,一肚子的話無處訴説,還想再看她一眼,多喂她一口飯,多抱她一會,可是,這人卻永遠不在了!

小時候的快樂時光,好多都是在外婆家度過的。童年,只是對吃的東西有出奇的好感與印象。桑葚、葡萄、無花果、酸棗、杏兒,外婆家長長窄窄的院子裏,竟然也應有盡有,填滿我對味覺的追求。每次到這些東西成熟的季節,我就賴在外婆家裏不走,要吃到肚子滾圓兒才肯罷休,悻悻地離開。這還不是最要緊的,最讓我難割難捨的是外婆炒的雞蛋。雖然説這不是什麼難得的菜,可是外婆炒的外焦裏嫩,香甜不膩,這實在是見功夫的。我們總是在大節氣裏如大年八年級、端午節、中秋節等隨母親回孃家,外婆必定是早早張羅好現成的菜,等我們回來,炸油餅、菜角子,各式各樣,可炒雞蛋是每頓飯都必有的。每次回家,還沒到門口,就開始大叫“奶奶”,她就應和着迎接我們。想到以後,回家喊奶奶不會再有人出來,再也吃不到外婆炒的雞蛋,再也沒有人叫我“小胖女”,再也沒人説“*年輕的時候可比你好看多了”,心裏就一陣悲痛。好像在茫茫雪地裏,四下裏能看見、能聽到的都是雪,心裏頓時沒有了寄託,沒有了方向,沒有了那個點。外婆呀,怎麼沒有再等等我?

外婆今年已86歲高齡,除了耳朵有點背之外,腦子一點也不糊塗,總是要事事操心,一一安排過之後才算完。媽媽總勸她好好照顧自己就行,可外婆一輩子要強,哪裏能閒下心來。她很小就嫁給外公,生養了一子三女,照顧送走了雙方老人,子女養大又養孫子輩,活了一輩子,就操了一輩子的心。外婆走了,最熬不下的人是外公,他享了一輩子外婆的福,他也總説“她是咱們家立功的人,可要對你娘好一點”。是呀,一輩子穿衣吃飯沒讓外公動過一下,連米湯都沒有熬過一次,穿什麼衣服都是外婆拿主意,照顧得可算是事無鉅細、無微不至,這讓我都歎為觀止。這下外婆不在了,外公的主心骨就塌了,以後只能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看着外公落寞的身影,有説不出的心疼,今後日子該怎麼過啊!都説年少老來伴,不管年輕時再有吵鬧,再有磕絆,走過一世的繁華,一世的滄桑,到年老時能相偎相依、相濡以沫,實現當年白頭到老的誓約,這才是人世間的幸福。

外婆走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思念和留戀。外婆啊,您一路走好!

Tags:以橋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