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93W

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作文【精品多篇】

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讀後感 篇一

前幾天,老師遞給我一本書,囑咐我抽空多看看。就是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懂得了更多做人的道理。

這本書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分別是“科學教人求真”、“人文教人向善”、“生活教人尚美”。從書中,我瞭解了許多求真、向善、尚美的故事,這些故事圍繞“知識慾望追求真”,“道德慾望追求善”,“美的慾望追求美”這三個主題緊密展開。吸引我的不僅僅是那一個個真實生動的小事例,更讓我深刻地領悟了學習真善美是義不容辭的義務,追求真善美是至高無上的品格,達到真善美是非同凡響的境界。

科學求真,對於青少年來説,就是要求我們認真學好各門學科,掌握各種攀登科學高峯的技能,對於不懂的知識,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極力主張,讀書求學、教書育人的第一要務就是“求真”。本書中用韓國生物學家黃禹錫論文造假被揭穿的例子,從另一個角度説明了科學容不得半點虛假。每個人只有做真學問,做真實真誠的人,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回報社會。另外,“科學求真”還要求我們在探索新知的道路上,必須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三者結合,方能將“科技治國、科技興國”這一理念詮釋得更好。

人文向善,即鼓勵並要求青少年從閲讀經典開始,多多弘揚傳統文化。人的素質要依靠人文教育來培養,而經典閲讀,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閲讀素養也是一個國家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根本所在。做為青少年,我們要始終懷揣一顆虛懷若谷的心,虔誠地向老師、同學們學習,真正把閲讀經典滲透到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之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書中為此還敍説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老軍人陳俊貴為了不辜負戰友臨終前的囑託,20多年裏堅持為戰友守墓,用實際行動兑現了自己樸實的諾言,箇中艱辛自不必説。因此,他先後獲得全國優秀復員退伍軍人、新疆自治區道德模範、自治區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並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十大人物”之一。從他的身上,我明白了做人首先要從遵守承諾做起,這讓我想起了我自己名字的由來,我的名字是媽媽取的,採用“承諾”的諧音,意思就是希望我長大以後能做個誠實守信的人,因為只有講誠信才能贏取尊重,才能取信於人。一個小小的名字寄託了大人對我的殷殷期望,而我也深深懂得並朝這個方向努力着。

另外,“人文向善”還包含了“團結友善”的內容,善良是我們每個人應當具備的最基本的美德,有時候我們一個小小的善舉,都會讓社會變得更美好,更温暖,更和諧。記得有一次學校的課間活動,大家都到操場去玩了,中途我回教室喝水,看見張同學趴在課桌上,表情很落寞,我問他怎麼了?他説早上因為不聽話挨媽媽打了,心情不好。於是我便坐在他旁邊陪他聊天,説笑話給他解悶。在我的耐心開導下,張同學終於露出了開心的笑容,他很真誠地對我説:“謝謝你陪我。”我聽了心裏特別高興特別快樂。

書上説“從善”是一種竭忠盡孝、寬厚包容的心理素養,是一種求真務實、尚善愛美的價值品質,是一種謙遜和藹、播恩施惠的生活態度。所以我們要存善心、養善念、行善事、做善人,真誠待人,謙和處世,用愛心孝情感恩父母,用關懷奉獻感激鄉鄰,用忠心赤誠回報祖國,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誠心誠意善待每一個人。

生活尚美,就是教導我們年輕人要熱愛生活,樂觀拼搏,學會感恩,要有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和決心。無論你的物質多麼匱乏,只要你自己不失去希望,用自己的熱情去擁抱生活,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併為之努力,那麼你就一定會幸福。同時,學會感恩也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向善的行為。感恩是一種態度,不是為了獲得內心虛榮的滿足,而是源於發自內心深處的愛。因為感恩,才有社會的和諧快樂;因為感恩,才有彼此的仁善友愛。心中常懷感恩,我們就能學會寬容、承受和付出。懂得回報,用心去感謝幫助過我們的每一個人,這樣,才會賦於生命更大的意義,生活也會更加多姿多彩。

文明的力量還來自於良好的習慣,而良好習慣的養成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説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可見,良好的習慣可以讓人終生受益,甚至能影響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縱觀古今中外,所有取得非凡成績的人,都是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習慣的人。要想培養良好的習慣,凡事就要比別人看得更遠一點,做得更多一點,動力更足一點,速度更快一點,堅持得更久一點。

老師的這本《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給了我莫大的幫助和啟發,“不積跬步,無以成千裏”,讓我們從小處做起,從細微處做起,小小的正能量匯聚而成就是大大的社會正氣。如果人人都做到真善美,我們偉大的中國夢就一定會早日實現,這個世界也必將變得越來越美好!

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演講稿 篇二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們身邊的真善美。

‘千學萬學學做人’這是陶行知先生留給我們的人生至理。對我們青少年而言,那就是做崇德尚禮,富有愛心的人;做真誠勇敢,追求真理的人;做身心健康,性格健全的人;做勤學善思,勇於探索的人;做自立自強,熱愛生活的人。學會做人,做一個真誠的人。

在1936年,陶行知出國宣傳抗日,他的兒子陶曉光被迫逃到漢口,找了一份工作。因要學歷證明,陶曉光便寫信給父親的學校請求幫助開一份學歷證明來應急。證明剛寄到,陶行知的急電也到了,它要求兒子將證明寄回,不準使用,接着又寄來一封快信,信中説:‘我們必須堅持‘寧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張。’從此,追求真理做真人,便成了陶曉光的座右銘。

團結友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價值核心觀的實質是在建“善“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必須鞏勞“友善”之根基,激發每個人心底藴藏的善良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友善,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改變社會風氣,引領社會風尚。

友善是中華傳統文化。《周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大學》:“楚國無以為寶,唯善為寶。”管仲:“善人者,人亦善之。”孟子:“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年僅幾歲的何玥因患腦瘤去世,生前她作出無償捐獻器官的決定,使3名 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續。她的無私大愛詮釋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有人説,生活從來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如果你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你就能處處發現生活的美,豐富多彩生活將教會你欣賞美,追求美,並最終成為生活之美的代言人。

生活在寧波的全華女孩曹詠梅,在她看來,“山林給你快樂,你要還它潔淨。”於是,她經常獨自一人或者邀上幾個好友一同前往九峯山爬山,撿垃圾,有時一撿就是兩三個小時。曹詠梅成為“北侖最美女孩。”很多最美人物,他們都是平凡人,但他們卻在生活的感召下,做出讓人驚歎的大美之事。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樹立“學做人,做真人”的意識,從撿起一片紙屑做起,做有道德,高品質,實事求是,開闊創新的新一代“真人,”激發謙敬,禮讓,互助的正能量。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讀後感 篇三

今天,我讀了《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這本書,我對其中的第八課——團結友善這一課有一些讀後感和聯想到的事情,請大家豎起耳朵聽聽吧!

我的讀後感是:南非總統曼德拉在就職典禮上説了這樣一句話:“可讓我更高興的是,當年陪伴我在羅本島度過艱難歲的三位看守也來到了現場。”我特別欣賞曼德拉那寬容的高尚品格,他居然會對把自己關了十八年的三個看守説謝謝。要是我,我一定不會饒了他們的。可見曼德拉的寬容之心不同於常人。這讓我不禁想起了雨果説的一句話: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

我聯想到團結友善的事情是:記得三年級下冊的某某一天的體育課。陽光很明媚,太陽公公發出的那刺眼的光芒,讓我的眼睛都睜不開了。我和張雯炘、馬曉瑩、許“甲魚”在玩互相抓人,就是你抓我,我抓你。誰先被抓到,誰就先“OuT!”剩下的人繼續“戰鬥。”我們大家全部都歡樂地奔跑起來。突然,“嘭”的一聲從我背後傳來。我連忙往後看,我心裏也“嘭”了一下,原來是張雯炘摔倒了。我和馬曉瑩她們便馬上跑過去,扶起張雯炘,幫她拍了拍身上的塵土。忽然,,眼尖的馬曉瑩發現張雯炘的手上有一塊剛擦傷的傷口,血在涓涓地流。我們對張雯炘説:“我們去醫務室看一下吧!”可惜張雯炘死活都不願意去,她説她沒什麼事不用去。我便苦口婆心地對張雯炘説:“你要是不去,會有細菌感染的。”張雯炘聽了,終於同意了。隨後,我們便去了醫務室,幫張雯炘消了下毒,塗了點紅藥水,就好了。

從這本書的這課裏,從曼德拉的故事裏,我明白了一個大道理,就是對人要寬容。如果我們懷着一種豁達大度的胸懷,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推己及人,許多矛盾就不會發生,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人際關係就會和睦融洽。

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讀後感 篇四

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看到了裏面包羅萬象的知識。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了許多為求得知而奮鬥,為國家的榮譽拼博,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故事。

而給我留下下深刻印象的一則報告就是“無人售饃”的這件事情,河南鄭州的張大媽在回家吃飯的時侯從來不用守攤,只需放一個牌子,等待別人買東西自己掏錢就可以了。這種情況恐怕現在很難見到了。而在當下的社會中,你卻會看到這樣的一幕:在馬路上的不遠處,一個老人摔倒了,癱倒地上。許多來來往往的過路人都視而不見,有幾個國小生企圖去扶老人幫助他站起來,可是被父母拉住了,還告誡他們不要過去,小心被訛了錢。而在在老人的眼中也浮現出了幾絲絕望和淒涼,可是行人都沒有一個去幫助他,就算看見了,也會泰然自若地走開。這種事情在當今社會發生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大家都怕這其中有詐,怕被訛了錢。相反過來“無人售饃”就與這種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而我又聯想到了在20xx年春節聯歡晚會上的一出小品《扶不扶》中,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男主人公郝健是一位熱愛幫助的人。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他推着一輛被汽車撞壞的自行車走着,就碰着一位跳舞摔倒的大媽,郝健就又去幫助她,可是大媽年紀也老了,就忘了自己是怎麼摔倒在地,誤認為是郝健把她撞到在地的。最後,經過了九牛二虎之力,大媽才知道事情的真相。而郝建在事情過後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這個小品也是我最喜歡,最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節目,至今都還記憶猶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在這個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離我們越來越遠了,而現在恐怕再也沒有什麼與誠信更加寶貴了。我們要學會信守誠諾,要學會做利於他人及社會的事,這才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傳統美德,要學會把它發揚光大。不要讓它隨着時光的消磨而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