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家鄉風俗的作文800字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15W

關於家鄉風俗的作文800字

關於家鄉風俗的作文800字1

墨綠色的的衣裳,裏面是滿滿的餡料,這就是家鄉——上海的青團。一口咬下去,糯糯的外皮包裹着甜甜的豆沙餡,細細品味,回味無窮……

我的家鄉在上海,青團是每年清明節家中必備,無論男女老少,總是經不住它的誘惑。每次去接媽媽下班時,總看到對面的“杏花樓”熱鬧極了,都排到大馬路上了,根本望不到頭。

每次我靜靜地看着,那誘人的香味令我垂涎三尺,剛出爐的燒餅摻雜着青團那股艾草的清香,似乎有一股隱形的麻繩,把經過的路人不由自主地就拉了進去。每次進去,青團總是少不了,兩個頂飽,小小的身軀,裏面內容可不少哦,可謂是“皮薄餡大”。咬一口,鹹蛋黃那誘人的香味,便瀰漫在了孩子的歡笑聲和媽媽慈愛的笑容裏……

每次一到清明節回外婆家,一進門第一句話總是:“外婆,外公,我們一起包青團!”每次開始做之前,外公外婆總是帶着我先去洗手,並順帶一起把工具也清洗乾淨,她每次做事最講究的就是細節。直到今天,我腦海裏還深深地記着外婆將麪糰上裹上一層面粉將它反覆揉捏的樣子,接着又用手指在中間搓出一個洞,將中間的洞逐漸放大,再挖一大勺甜甜的豆沙。每當這時候,我總是伸出我的手指,悄悄地去刮一口甜豆沙吃,每次都被外婆抓包,外婆敲敲我的小腦袋,笑着説道:“你啊,可真是個小饞鬼哦!”不過外婆總是一邊教訓着我,一邊還在不停歇地做着青團,把豆沙放進去後,封口,再搓成一個小球,這樣,一個青團就完成了。

當然,每次看着外婆嫻熟的手法,我也要去湊湊熱鬧。我圍着灶台跳,用一副可憐巴巴的眼神看着外婆,央求道:“外婆,你讓我試試可以嗎,我絕對不搗亂!”除了外公,外婆幾乎從來不會讓別人一起來做青團,她可怕壞了她的佳作了,不過她仍然會讓我來幫忙。我只適合做一些簡單的,剩下的外婆會把着我的手,一步一步耐心地教我。

每次做完,外婆總不會忘了給街坊鄰里送一些過去。她的手藝,在小區裏可是數一數二的,大家都喜歡吃,有的啊,甚至還要求續餐的呢!每次看外婆遞出一盒又一盒的青團,我難免有些小心疼,外婆總會笑笑,對我説:“好東西啊,要大家一起分享,這樣,才有味道。”

我愛家鄉的青團,我愛家鄉的生活,我愛家鄉的風土人情。

關於家鄉風俗的作文800字2

有一種糕點,它小巧,它玲瓏;有一種糕點,它軟糯,它香甜;這種高顏值的糕點便是我家鄉的方糕了。人們在新春佳節時互相饋贈,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福,過年吃糕成了我們上海本地人祖祖輩輩傳下來的一種習俗,如今也是家家户户必備的“年貨”之一了。

美味的方糕,甜糯可口,教人一吃就停不下嘴,不過,最讓我回味的,還是自己親手做的方糕。

那是在松江的幸福老人村。春節前夕,我們應邀為那裏的百歲老人親手製作方糕。一路上我就興奮不已,因為從小方糕吃了不少,親手做還是第一次!

安靜的村莊,此時卻熱鬧非凡,大家都熱火地忙碌着。雪白的麪粉已經篩好,就等着我們把它們壓制出來。

在師傅的指點下,我興沖沖地上陣了,先把麪粉小心翼翼地倒入四四方方的大磨具裏,裏面有一個個小格子,要將他們一個個填滿,然後加上豆沙、芝麻、棗泥等各種餡料,最後再覆蓋一層面粉,雪白的麪粉撒上去,好像天空中輕舞飛揚的雪花!麪粉倒完就開始要壓制了,師傅再三叮囑,這是最關鍵的一步了,必須要壓得緊實,不然一會兒脱模的時候可都要灑了。我小心翼翼地壓制完,但脱模的時候還是失敗了,灑了兩塊。師傅邊做邊笑着對我説,脱模講究的就是“快準狠”,因為麪粉太柔軟了,手一抖就會灑。話音剛落,只聽“啪”的一聲,脱模成功,一塊塊雪白晶瑩的方糕就做好了。

在幾次的失敗後,我的方糕終於做成了。看着師傅將它們放進蒸籠,我不僅期待萬分。這小小的方糕,想要做好還真不容易呢!

半小時後,我的方糕出爐了,它們小小的,白白的,安安靜靜地坐在那兒,清香的味道撲面而來,讓人不忍下手。我第一時間和村裏的爺爺奶奶分享了親手製作的美食,看着他們享受地品嚐着方糕,我覺得嘴裏的糕更香甜了。是啊,雖然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方糕在商業化的生產下,變得“唾手可得”,但吃在嘴裏卻總好像缺少了什麼。我想,應該就是少了那份温暖的味道吧。

在那個寒冷的冬日,這份糕,讓我們的心中充滿了温暖。我想,不管未來我身在何方,這份方糕的温暖,家鄉上海的温暖,將永遠留在我的心中。

關於家鄉風俗的作文800字3

北方喜面,南方喜米。又到了春節,從懵懂稚嫩的小孩子,到滿頭白髮的老孩子,提起春節,第一個想起的便是餃子。想起餃子,誰不是嘴裏就立時生出一種鮮美的、令人饞涎欲滴的感覺呢!俗話説:“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過倒着。”北方人民對於餃子的喜愛可見一斑了。包餃子最能體現一家人的温馨與和睦。剁肉的,切菜的,和麪的,個個分工明確。把冷水與麪粉倒入瓷盆中攪拌均勻,然後放到炕上發酵。這期間大人們通常會去和餡,孩子們會在一旁打下手。將韭黃切成絲放入碗中備用,然後把已經剁好的肉糜倒進去,加入適當的醬油,花生油,還要加入少許生粉,提高餡料的口感,最後攪拌均勻即可。

餡料和麪都準備好了,就可以進入下一步,擀皮兒了。

將麪糰分成幾部分,然後將其中一部分取出,放在面板上,撒上一些麪粉,聽奶奶説,這是為了防止面粘在手上。把它們搓成長條,再揪成一個個小的,然後揉圓,就可以開始擀了。我對擀皮一點也不在行,怎麼也擀不出那種薄薄的感覺,但奶奶就不一樣。她把麪糰用手按成扁平狀,一手拿着壓好的麪糰,另一手拿擀麪杖擀,手還要變換餃子皮的方向,中間要厚,兩邊要薄,這樣,一個個白色的像在湖面上泛起的“漣漪”似的餃子皮便擀好了。

我和家人坐在桌旁,面前是已經擀好的餃子皮和調好的肉餡。挑些餡兒放在餃子皮中間,使勁一捏皮的中間,把兩邊的皮向中間捏褶,元寶似的小餃子便完成了。

夜幕降臨,奶奶在廚房裏煮起了餃子。餃子一個一個滑進水裏,不一會兒,廚台上便溢出了餃子的香氣。水已經燒開,我的口水已經不知道流了多少了,肚子裏的饞蟲一陣一陣地往外拱着。這時候奶奶出來了,她説道:“再過三道水就差不多了,不要急啊!”我過去看了看,鍋中的餃子上下翻滾着,被一道道的霧氣包裹着,香飄四溢。很快,餃子煮好了,被整齊地排列在了盤子裏,晶瑩剔透,讓人一看就口水直流。

端上幾碟陳醋和一小碗醬油蒜泥,擺上幾盤餃子。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圍着桌子,醬油蒜泥香、餃子香混在一起,令人食慾大振。原本就秀色可餐的餃子再蘸上一點醋,一進嘴裏,一股酸味散開,緊接着就迎來一股甜味,接着便是鹹,回味起來又有一絲絲苦味。真是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餃子在牙齒的碰撞之下,很快化為一堆碎末,濃郁的鮮香在嘴巴里散開,吞進肚子,整個胃都是暖洋洋的。

北方的餃子,暖的不止是胃,還有心。

關於家鄉風俗的作文800字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年一度的除夕佳節,在大家的期盼中如約而至。我的家鄉,福鼎龍安鎮家家户户張燈結綵,整個小鎮洋溢着歡樂和喜慶。

在除夕這一天,我起得特別早,沒想到爺爺奶奶起得更早,裏裏外外,忙忙碌碌。家家户户都在準備着年夜飯的食材,每個人的家中都飄出了濃濃的飯菜香味。過新年就屬我們小孩最開心,因為我們可以放鞭炮了,噼裏啪啦,我整整半天都沒有停過。爺爺讓我幫他放一種紅色的,點燃了會沿着火線爆炸的鞭炮。我點完拔腿就跑,只聽到身後噼裏啪啦的爆炸聲。

媽媽帶着妹妹在大門上貼春聯,妹妹正準備貼上“福”字的時候,媽媽攔住了她。“這個‘福’字要倒着貼。”媽媽説,“因為這樣就成了福到的諧音,福就光臨我們家了。春節貼春聯有喜慶,發財,吉祥之意。”妹妹一聽,趕緊把福字倒貼了。爸爸正幫着爺爺奶奶做麻餈,麻餈是我家鄉的特產,也是我最喜歡吃的食物之一。麻餈聽起來就給人一種幸福感,咬起來酥軟可口。而麻餈的製作過程也有它的獨特之處。首先,他要用飯甑把糯米蒸熟。這很考驗人的手藝,因為大米要蒸的軟硬適當,然後再把蒸好的米碾碎,做成一個個大麻餈備用。接下來要做出麻餈的配料,一般是用黃豆粉、紅衣花生、芝麻和白砂糖和在一起。要吃的時候,把大麻餈蒸熱,用筷子團成團,放進裝着配料的大盤子裏滾兩圈就行了。

很快就到了吃年夜飯的時候了,大家圍坐在餐桌旁,一邊吃年夜飯一邊談笑風生。在年夜飯中,魚和雞是必不可少的。魚象徵着年年有餘,而雞則象徵着吉祥如意。接着,大人們紛紛拿出紅包給我們小孩壓歲。

晚上8:00整,我們全家準時打開電視機,收看“春節聯歡晚會”。那悠揚的歌聲使人陶醉其中;那優美的舞姿,使人讚不絕口;那滑稽有趣的相聲小品使人捧腹大笑。凌晨12點還未到,各家各户爭先恐後的地放鞭炮慶新年。直到守歲結束,我才會意猶未盡地上牀睡覺。

家鄉的風俗展現出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一面,讓我們一起把家鄉的民族風俗傳承下去。

關於家鄉風俗的作文800字5

我的家鄉在魯匯鎮,那是我從小生活的田園村落,每每在立冬前夕,孩子們就盼星星盼月亮地期盼甜甜的南瓜餅帶給我們無盡的甜蜜。

立冬吃南瓜餅是不變的風俗習慣了。聽外婆跟孩子們講,南瓜不挑落腳地,當地的農民都愛種南瓜,只要一些土,一些水,南瓜就能接二連三地冒出來。成熟的南瓜外表橙黃,寓意着紅火、美滿和幸福。

這次立冬,我又回到了外婆家。外婆揀了最新鮮的南瓜和翠嫩的蘆葦葉,蘆葦葉是用來蒸南瓜餅的。在清涼的井水浸泡,蘆葦葉顯得那樣地純淨明亮。外婆將蒸熟的南瓜細攪成漿,和入麪粉,麪粉漸漸變得變得金黃柔軟。外婆反覆揉搓,飄出陣陣南瓜的清香,我不禁興奮雀躍。

外婆給我一個面劑,自己手中也揉一個。只見外婆先將麪糰搓成圓形,用大拇指在一處按出一個深深的小洞,沿着邊緣兩根手指快速旋轉着捏平小洞的周邊,像一隻金燦燦的小碗。再看看我的,都攤成張餅了呢!外婆慈祥地笑了笑,説這是攤大餅呢!逗得我們大家都笑了。接下來就是放入餡料了,其實,南瓜餅有許多的餡料,芝麻的,豆沙的,甜棗的等等,唯獨就是沒有鹹的餡,那是因為南瓜本身就是甜的,若是再用鹹味相和,就會失了原來的美味了。所以,南瓜餅一般不用放多少糖就會清甜四溢。最後,輕壓成形,南瓜餅就做好了。

入鍋了,用蘆葦葉作托盤的南瓜餅更顯嬌貴、耀眼。用大火蒸十分鐘,就有一串串水蒸氣爭先恐後地冒上來,伴着縷縷青煙,股股香味飄進了我的鼻尖,陣陣餓意湧上心頭,令人垂涎三尺。還沒等到出鍋,就已經引來了鄰居家的孩子,圍着鍋台轉啊轉,都不願離開。剛一出鍋,一大鍋亮晶晶的南瓜餅不一會兒便一掃而空。孩子們、大人們的嘴裏粘滿了甜蜜的豆沙餡,眼裏都是甜蜜的笑。左鄰右舍都吃到了軟糯香甜的南瓜餅,農家的樸實和歡樂讓每個人心中都光明無比。

外婆又蒸了一小鍋南瓜餅,挨家挨户地分到那些外地租户的家中。

現在,南瓜餅不僅在每個魯匯人心中印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就連外鄉人也對這種習俗熱愛不已。那一個個圓圓的南瓜餅不僅是人們生活美滿的寓意,更是家鄉每一個人生命中最深邃的靈魂,它將會伴隨着我的一生,讓我想起外婆的笑顏,鄰里的和睦,家鄉美好的童年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