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華傳統節日國中生滿分作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95K

中華傳統節日國中生滿分作文

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中華傳統節日國中生滿分作文五篇,歡迎參閲。

中華傳統節日國中生滿分作文一

中國歷史傳統文化悠久,經歷過上下五千年的沉澱與積累,其中包含的文化精神是極為豐富的,如果非要説最能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莫過於我們的一些傳統節日了。

在我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有除夕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等,其每一個節日都代表意義不同的,有些節日是代表歷史上偉大的先人,有些則代表着中國傳統的習俗的特點,各具特色,給我們的歷經這五千多年的中國披上了一層光澤的色彩。而在眾多的節日當中我更為喜歡的便是端午節了,其代表的習俗有賽龍舟,栓五色絲線,佩香囊等,而最能代表端午節的莫過於粽子了,可謂是一提到粽子就能聯想到端午節了。相傳端午節是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因為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後,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着長髮,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而過端午節我們其實還有更深層的寓意,是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説法最為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為端午節。而屈原這種寧死不屈,寧玉為碎也不瓦全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同時也間接性的告訴我們事情的對於錯,無論權利有多麼大,我們更不應該妥協。而後來世人通過端午節來表達對屈原的惜而哀之情。因為隨之時間的慢慢推移,紀念屈原之説,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由此可見中華傳統節日裏包含的意義更為不同,每一個節日都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精神,而這些節日文化是經歷過中華上下五千多年的時間逐漸演變而來的,故在中華傳統節日裏每一種不僅僅代表着文化上習俗,更是寄託每一位先人的精神。

早在兩千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從那天起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而每年的端午節裏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不僅有美味的粽子吃,還有各種各樣的習俗文化賽龍舟等,為此希望這份文化的精神可以繼續傳承下去。

中華傳統節日國中生滿分作文二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孩子們期盼已久的春節又到了,年味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濃郁起來。

走在路上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馬路邊的大樹都被裝飾上中國結和火紅的大燈籠,它們迎着春風,在暖春中喜笑顏開,花枝招展,彷彿是一個盛裝打扮的小姑娘,用自己最美的姿態去迎接春節的到來。臨近春節,我們也可以在大街小巷中看到行色匆匆的返鄉人,他們拉着行李箱,邁着喜悦的步伐,回到久違的故鄉,趕着回家與家人團聚,農村的大街小巷也因為返鄉人的迴歸變得熱鬧起來。

在年味的催促下,我也回到了闊別一年的老家。年夜飯也叫團年飯,它是大年三十晚上的重頭戲,為了準備年夜飯,我們一家人從早上就開始忙活了。大年三十一整天,家裏都充滿着美食的香氣,奶奶是我們家的得力廚神,炸響鈴、炸排骨、包蛋卷……都是奶奶的拿手好菜。爺爺也不甘示弱,拿出前幾個月就釀製好的葡萄酒來給我們品嚐。菜香酒濃,我們全家人都對此讚不絕口。既然年夜飯已經由爺爺奶奶包辦了,我就去幫爸爸媽媽貼春聯、掛燈籠。裝扮完的家煥然一新、年味十足。

天色漸暗,年夜飯也已經張羅好了。在開飯前還有一個重要的儀式,我們會先祭拜祖先,祈求祖先保佑我們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之後,我們全家人圍在小圓桌吃團圓飯,吃飯的時候互相夾菜,有説有笑,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讓我的心一下子變的暖暖的。吃完飯,爺爺奶奶還會給我一個大紅包,紅包裏面的錢雖然不多,但裏面裝載的卻是爺爺奶奶沉甸甸的愛。

大年三十在一片歡笑聲中過去了,我們又迎來了大年七年級。在大年七年級的早上,我們一家人會去村裏的寺廟祈福上香,我們將糖果、水果供奉給菩薩,雙手合十祭拜,虔誠地祈禱來年風調雨順,家人身體健康。

過年當然還少不了拜年啦!拜年是春節的傳統習俗之一,從正月七年級開始,我們就提着年貨去拜訪親戚。還沒有進門,我們就能看到家家户户的紅春聯,門前的小道上也鋪滿着紅彤彤的炮仗,那一道道的紅,構成了春節特有的光景。

進了親戚的家裏,大家難免有些小激動,大人們大人們會談談工作、嘮嘮家常。拜年的時候最開心的莫過於我們小孩子了。看到親戚長輩,小孩子都會説上幾句吉祥話,這樣小孩子就能拿到長輩的吉利紅包啦!幾次走訪下來,我們的小包包就變得鼓鼓的,可真開心啊!

春節是快樂的象徵,是幸福的象徵。我喜歡過年,在歡樂的春節中我們會忘記過去一年的煩惱,用樂觀喜悦的心態去迎接未來、憧憬未來!雖然春節會結束,但春節的美好記憶會長存在我們的心中。

中華傳統節日國中生滿分作文三

中華傳統節日就像是天上璀璨的星星,每一顆都散發着光芒,每一顆都有其悠久的歷史淵源和豐富的民俗文化,在這羣閃耀的星星中,我要選擇一顆最耀眼的星星,也就是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介紹給大家,説不定你也會喜歡上這個節日。

説起端午節,我們第一想到的就是屈原,因為端午節的起源和屈原有着巨大影響,端午節相傳就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那你想知道這個故事是什麼樣的嗎,那就讓我為大家分享一下我所瞭解的端午節紀念屈原之説。在很久以前,愛國詩人屈原是一個國家的大臣,他為了國家利益和發展,積極建言獻策,主張推行一些對國家和人民有利的政策,但是當時的楚王昏庸,還聽信讒言,加上楚國的日漸衰落,導致屈原很失望,所以屈原選擇以死明志,在五月初五那天跳入汨羅江。愛戴他的百姓們紛紛乘船前往救援,為了讓江中的魚不傷害屈原身體,人們往江中扔粽子,但最終還是沒有找到屈原。為了紀念屈原之死,人們每年都會在五月初五那天乘船往江中扔粽子,這也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由來。

端午節傳統習俗除了我們所熟知的賽龍舟和吃粽子外,還有很多有趣又有意義的活動,比如掛菖蒲,因為端午節正好在夏季開端,所以人們會用菖蒲來驅除瘟疫;喝雄黃酒也有驅邪解毒、強身健體之功效,還有懸掛鍾馗像等等習俗,這些習俗大多有祈盼安康之意,端午節因此也有兩個節日祝福歧義,有人支持“端午節快樂”,也有人支持“端午節安康”,但無論哪種,都是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祈盼。那這樣的傳統節日,我們怎能不喜愛呢?

端午節還有很多別樣的名稱和叫法,比如“詩人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時間是農曆五月初五,所以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等,有些地方亦稱之為五月節、夏節等。其他名稱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其民俗文化我們都要去了解,更重要的是發揚和傳承屈原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看了我的端午節介紹,那你覺得傳統節日端午節是不是很有趣,還能讓我們學到很多的傳統文化知識。

中華傳統節日國中生滿分作文四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距今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關於端午節的傳説、習俗和文化影響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民間,關於端午節的傳説有許多的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紀念曹娥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吳月民族圖騰祭説等等。但是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在這些説法中,紀念屈原的説是影響最廣最深的。

傳説屈原死後,百姓們非常哀痛,紛紛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為的是讓魚、蝦、蟹們吃飽了,這樣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就這樣人們做出了粽子。之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都會包粽子以此來紀念屈原。

除了包粽子之外,賽龍舟也是端午節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重要習俗,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視,它最早當應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已經慢慢的發展成了一項富有激情的體育競技項目,受到許多年輕人的喜愛。賽龍舟比賽充分體現我們中華民族努力紛爭,拼搏向上的精神!

端午節是與春節、清明節和中秋節並列的我國四大傳統節日,在世界上影響廣泛,據説世界上有些國家和地區也有端午節節日活動。端午節不僅豐富了全國各族人民的生活內容,更在這林林總總的節日文化中逐漸醖釀積澱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共同的精神世界,這無疑將成為中華民族豐富的精神財富。

我國是有着五千年曆史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許多古人的文化習俗更是一直延續至今,而傳統節日是傳承先祖文化的一個重要渠道,我們應當在信息如此發達的新時代繼承和發揚先輩的文化精神!

中華傳統節日國中生滿分作文五

四季流轉,歎時間匆匆,隨着候鳥的遠飛,我們又迎來了一個金色的秋天。金秋時節,把酒話桑麻,四處賞菊花,不由想起宋代文學家蘇軾”霜風漸欲作重陽,熠熠溪邊野菊香“的詩詞佳作。

“人生亦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轉眼之際,中國的又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到了,此時我們的腦海中不禁迴響起“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這首詩。

每到一個節日,我們總會好奇節日的由來,重陽節肯定也不會例外。那麼每年的農曆9月9日為什麼要叫重陽呢?那是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和月並陽,兩個九相重,因此叫重陽,也叫作重九。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有一個故事: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在東漢的時候,汝河有個瘟魔,它的每次出現都會有很多的人生病而喪命,百姓受盡了折難。有一次它的出現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恆景自己病倒癒合後,他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最終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從此恆景刻苦練出了非凡的武藝。一天仙長把恆景叫來説:“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恆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那時九月九日中午時分,瘟魔衝出汝河,突然聞到香和酒氣,便戛然止步,這時恆景手持寶劍把瘟魔刺死,因此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又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故又稱重陽節為老人節。

在我國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每一個傳統節日就像是長河中的無數晶瑩浪花,朝我們翻湧而來,縱觀古今,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在人們心中早已生根,並長成了文化的參天大樹,文人墨客無不借景抒情,抒發自己對重陽佳節的情感,如孟浩然的“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對重陽節抒發的豪爽之情,如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陽節是對親人的那種思念之情,如女詞人李清照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對重陽節時的哀思。從李東陽的一句“萬古幹坤此江水,百年風日幾重陽”的詩詞讓我們知道重陽佳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時至今日,關於重陽的習俗風情體現了一代又一代人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

總而言之,重陽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它其中藴含着的意義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傳承的重要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