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老規矩,不能被遺忘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63W

老規矩,不能被遺忘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多篇

北京卷大學聯考滿分作文:老規矩 篇一

大學聯考[微博]語文考試已經結束,以下為20北京卷大學聯考作文題:老規矩

北京過去有許多老規矩,“如出門回家都要跟長輩打招呼”、“吃菜不許滿盤子亂挑”、“不許管閒事”、“笑不露齒 話不高聲”、“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作客時不許隨便動主人家的東西”、“忠厚傳世 勤儉持家”等,這些從小就被要求遵守的準則,點點滴滴,影響了一輩輩北京人。

世易時移,這些老規矩漸漸被人們淡忘了。不久前,有網友陸續把一些老規矩重新整理出來貼到網上,引發了一片熱議。

老規矩被重新提起並受到關注,這種現象引發了你哪些思考?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不少於700字。

大學聯考良心作文預測;被遺忘的承諾 篇二

大學聯考良心作文預測;被遺忘的承諾

雖然因為年輕,有些事情無能為力;但我們仍然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好心的人,願意為我們提供一點點幫助,只要我們真誠相待。

作文素材:

呂江老家在天津寶坻農村,家中有幾畝地,主要靠務農為生,家庭年收入3萬元左右。在呂江老家農村,村裏的孩子大多在國中畢業後就前往家附近的服裝廠上班,但呂江父親堅持讓呂江好好讀書升學,而呂江也不負眾望,考上區裏最好的高中寶坻一中讀書。

在父親的鼓勵和支持下,呂江一直努力學習,考上了北京某重點大學。當時,村裏人都來呂江家恭喜呂江父母,也為村裏出了大學生慶祝。當年呂江的弟弟也即將升入高中,家裏經濟負擔很重,但呂江父親堅持不讓孩子申請助學貸款,而是通過努力照看家裏的養雞場,賺錢供兩個孩子上學。

在大學期間,為了讀書,呂江省吃儉用,利用課餘時間做各種兼職,有時候同時做三份家教工作,生活費全部靠自己賺取。呂江對科研很感興趣,本科期間就參與很多科研項目,整天泡在實驗室中,進入大四之後,呂江想努力考上研究生,於是集中精力專攻橡膠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實現自己的科研理想。

然而,在呂江一家的生活逐漸好起來的時候,6月,47歲的呂江父親被診斷患有白血病,家裏的頂樑柱一下子病倒了,成了躺在病牀上渾身插着管子的病人。

生病期間,呂江父親的情況十分不穩定,常常發高燒,醫生説,這樣下去,呂江父親隨時有可能因為腦出血而死亡。

為了挽救父親生命,呂江和家人東拼西湊湊到幾萬元。後來,呂江父親與一位親屬配型成功,但高達40萬元左右的骨髓移植和化療費用讓呂江一家陷入絕望。走投無路的呂江想到了在網上募捐借錢的方式,他當時還表示,願意“賣身救父”,如果哪家公司老闆願意借錢救助父親,他願意放棄考研,前往老闆的公司打工還錢。

隨後,呂江放棄考研,開始在網上籌款。他通過淘寶、微博等網絡平台,發佈了一篇名為“請大家幫幫我的父親”的文章,同時附上自己的`身份證照片、父親的診斷證明書、父親的照片以及自己的聯繫方式、賬號等。這篇文章當時受到廣泛關注,包括本報在內的多家媒體都報道了呂江的事情。

後來,呂江在微博上公開捐款愛心名單和捐款總額,共公佈了19次,截至月1日最後一次公佈,呂江微博顯示共收到捐款532283.52元。

呂江大學畢業,在北京從事技術方面的工作,月收入5000多元。到現在呂江已經工作一年多,他表示,自己現在有一些收入,條件好了一些,可以開始還錢了,並開始聯繫當年捐款的幾位好心人,連帶自己當年承諾的5%的利息,一併還給好心人們。

被遺忘的承諾作文

2012年,曾先生在網上看到呂江借款救父的帖子後,通過轉賬為呂江捐款。曾先生回憶稱,自己轉賬之後很快就忘記這件事情了,沒想到事隔3年竟然還能收到呂江的電話。“他説他這是踐行承諾,我特別感動,現在這麼浮躁的社會還會有這樣的孩子,我當時就很想把這件事情寫出來。後來,曾先生在自己的博客上留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週末,我正在天津忙着,手機忽然響起來,是個陌生號碼,裏面的聲音很年輕也很陌生:“您好,我是××,您還記得我嗎?”

那一刻我幾乎要把它當成是詐騙電話給掛掉,因為我根本不記得××這個名字,幾乎可以肯定這個人我不認識。“你有什麼事嗎?”我問。

“我給您打電話,是想還您的錢。”那個年輕的聲音説。

還錢,還什麼錢?我很納悶。

“不知道您還是否記得,我在幾年前曾經在微博上求助,因為我爸爸得了白血病。後來您曾經捐了我一筆錢,我現在想和您確認一下賬號,把錢還給您。”

××的話讓我非常詫異,一方面是因為我已經完全記不得這件事,另外一方面是居然還會有人過了這麼些年真的要還別人的捐款……這真的是現在這個時代還會發生的事嗎?

當××完整地説出了我常用的銀行卡號,還有匯款時間時,我已經相信這事是真的了,一時不知道該説些什麼,只是下意識地問,“你父親現在身體恢復了嗎?”

××很平靜地告訴我,當時他在微博上求助,很多人幫助了他,父親也因此渡過了當時的難關,又撐了兩年,但最終還是在去年去世了。而他自己也已大學畢業,現在在北京工作,想把錢都還給大家。

我聽了後很感動,説不用還了,小兄弟你好好工作,把家裏照顧好就可以了。××堅持説一定要還,“我知道您不圖什麼,我很感謝您,如果沒有大家的幫助,我父親不可能多活兩年。您一定要收下,您可以用它再去幫助其他需要的人,這樣也算是您的愛心一直在傳遞。”

其實以××剛工作的情況,收入應該不多,我説這樣還款你的壓力不大嗎?他説慢慢一點點還,沒什麼的。唯一讓他有些遺憾的是,很多人當初捐款時沒留聯繫方式,已經聯繫不上了,“我還在想辦法找他們。”

電話通完五分鐘後,銀行短信響起,除了那筆錢之外,還多出來10%。××的匯款留言寫着:“兩年每年5%的利息,謝謝您。”

那天一直忙到很晚,終於空下來後我開始查以前的微博,花了很多工夫,終於找到當年××那個求助帖,發於三年前的2012年9月。這時我才知道,××的求助帖在當時的微博上引起了很大關注,北京青年報、法制晚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多家媒體對“大學生微博募捐救父”做過報道,很多人伸出了援手,但是包括我在內絕大多數人在捐助的時候都沒想過這個年輕的大學生真的有這麼一天會來送還捐款!

在那個帖子上,我看到了當時看過就忽略,現在卻最讓我動容的一段話—

“……雖乳臭未乾,但我以人格作保向您籌借善款。因為哪怕僅僅是一塊錢、一毛錢對我來説都非常重要,也是極大的幫助。我希望您給我一個詳細的賬號,我會在3-5年內把錢打給您。因為是借,我承諾每年支付5%的利息給您。無論我以後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或是工作的變動或升遷,我都會及時將我的聯繫方式和所有情況公開,不會讓您找不到我。畢竟您的任何一分錢都凝聚了您的辛勤汗水,任何人都沒有權利不勞而獲。真心謝謝您了!前一段時間,村裏的父老鄉親為父親捐助,母親就説過,如今我也同樣申明:您的借款中,家裏不富餘的不要,家裏孩子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在家的不要……”

原來這孩子當初就説的是借!

原來這個年輕人只是在完成他當初的承諾!

這個忙亂而又現實的時代,我已經想不出來,還有什麼比完成自己的承諾更寶貴的事,哪怕它已經被人遺忘!

廣東大學聯考滿分作文:不能忘記的過去 篇三

不能忘記的過去--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

六十年前,法國,諾曼底,猶他海灘,一隊又一隊的美國與英國士兵冒着槍林彈雨向前方的碉堡衝去,一個接着一個的戰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吶喊着向前奔跑,片刻,鮮血染紅了整個海灘……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篇四

當你來到這個世界,就意味着你從此不再輕鬆。你會發現要做的事,要承擔的責任難以計數。孩子對世界的好奇,父母對你的期望以及對死亡的恐懼。你無時無刻不被壓力籠罩,直到窮盡自己的生命,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重。

年輕的美國華裔女作家張純如,只是在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卑微存在,她的死卻讓整個世界為之震驚。為了喚醒某些失去恥辱觀的中國人,毅然決定完成《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沒有人能夠體會在氣候不適應的情況下,不顧自己身體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0小時的張純如承擔的有多重。這種重,普通生命無法承受。

也許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最為充實的象徵。相反,完全沒有負擔。人變得比大氣還輕,運動自由而無意義。

被稱為史上最嚴重病毒之一的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各國肆虐,讓當地眾多社區成為廢墟,數千孩竟淪為孤兒,百萬民眾食不果腹,死亡人數逐日上升。那些始終堅守在崗位上的志願者醫生,用他們的汗水鑄成了非洲人民生命的長城,但這也讓許多醫生被無情的病魔奪去了生命。天堂,那裏可以放下負擔,路很平坦,可活在人間的白衣天使卻步履沉重地走在坎坷的路上。當責任被套上了“生命”的意義,將是他們無法承受之重。

人生有太多的無可奈何,對於生活的追求,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也會有不同的安排與要求,而人活着本就是痛並快樂着的。生命的華章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承載了太多生命不能承受的力量。

福建省年僅10歲的泠然從小便表現出了超常的智力和強烈的求知慾。在別人看來十分困難的“跳級”,對他來説卻跟吃飯喝水一樣平常。但因為一時的衝動,而面臨沒有大學可讀的窘迫境況。大學聯考成績574分的他,未能如願考上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他急哭了。想象一下,這麼一個只有10歲孩童的生命所要承受的壓力有多重。

正如梁靜茹唱得那樣:愛真的需要勇氣。放棄,何嘗不需要勇氣。面對當今社會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每個人無時無刻不想取得輝煌的成就而因此肩起沉重的負擔,但願最終不會留下一聲輕歎:“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重。”

凡事應講究適度,順其自然。也許少一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花兒會更加嬌豔欲滴;少一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琴聲會更加悠揚動聽。我們應該放下生命之重去享受生命,放下才是快樂!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北京大學聯考滿分作文800字:老規矩,新內涵 篇五

每每聽上年紀的長輩説起童年,總免不了“老規矩”的內容。見了面打招呼、上茶上酒的。習慣、行為舉止的禮節……這些老規矩像一條條戒律,穿行於他們生命中,久而久之,也便成了老北京有規矩的“範兒”。

然而這一切於我,就像那夾菜過於匆忙時,被長輩的筷子制止而發出的“噠”聲一樣,並不真切地存在於童年裏,它們大多停留在爺爺渾濁的煙酒嗓中,隨晚風飄逝。無數的電子產品裹挾着洋風洋俗闖入了我們的童年,老規矩刻在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身上的印跡,大約也就註定了要淡於父輩,更要淡於祖宗了。

因此,當長輩不滿於晚輩對於規矩的疏忽時,往往會責備一句“丟了規矩”。丟了規矩,丟了的是一言一行間的禮儀風範,看似也就丟了曾經流淌在這片土地上德某些文化血脈。

難怪老規矩被重提,即刻引來一片譁然。那麼,我們就真的在丟失“老規矩”嗎?

君不見,現在社會雖然少了對北京規矩的三令五申,但年輕人在成長教育中似乎也養成了另一番規矩習慣。我們講求與人相處要謙和大度、對長者懷有尊敬、吃飯喝茶時的禮儀風度、為人處世時講求合作、敢於表現自我、樂於追求自由……細細想來,這些無不來源於老規矩,然而又是老規矩的延伸,恰如古樹綻放的新芽,朝氣蓬勃,生生不息。

有道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當今社會物資豐富、文化多元,人們的生活空間在悄然改變,繼而延伸到衣、食、住、行、與人交往,等等,大數據雲計算觸及的不僅僅是人們的思維方式,更將浪花灑向了老規矩的神經。漸漸地,有着京味兒文化底藴的老規矩,在人們生活秩序中也在發生着某些微妙的轉變——但若細細品咂,它的內涵“風度不減當年”,變身為北京精神——“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生活並非一成不變的風向標,規矩亦不必拘泥於某些形式,只要那延續千年“禮”“仁”“真善美”的內核不變,老規矩亦將在21世紀文化交融的浪潮中,成為繪就公民生命意識的“點睛之筆”。

懷一份對“老規矩”的尊敬思考之心,審視慎思,不離不棄;

走一條對“老規矩”的繼承創新之路,求真求實,且行且思!

被遺忘的角落高中滿分作文 篇六

夜沐浴在如水的月光裏,洗盡一日的浮華,靜了。伴隨着“滴嗒,嘀嗒”的鐘聲,我鑽進了温暖而舒適的被窩。恍惚中,我閉上了雙眼,開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好朋友,好朋友……”一個悠遠綿長的聲音悠悠地向我傳來,我在朦朧中站定,環顧四周卻沒有任何發現。“好朋友,好朋友,我在這兒呢!”我尋着這聲音走去,這是一間光線昏暗的雜物間。“吱……吱……吱……呀”,門被輕輕地推開,一本書從幽暗的角落跳到了我的面前,它身後騰起的灰濛還洋灑在空氣裏。我猛得後退了一步:“你……你是誰呀?”“我?你不認識了嗎?”它吃驚裏帶着失望,“我是《親愛的笨笨豬》呀!”“笨笨豬?”我拍着腦門,努力地翻找記憶。“啪!”一道光從我腦海中劃過。哦!想起來了,《親愛的笨笨豬》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看的童話書!我激動的擁抱它,想着它曾今伴我入夢的無數個夜晚:“笨笨豬,你怎麼成了這幅模樣?”“唉,是呀,我們被你堆放在這已經很久很久了。來,瞧瞧,這裏還有好多朋友呢。”我彎下腰,信手拾起《芭比公主》。它那漂亮的臉龐滿是灰痕,顯露出了無盡的孤獨和憂傷,再看我的《小王子》也沒了往日的神采……我實在不忍心將它們繼續留在這裏,便將它們一起帶離了這間屋子。

“我們還能繼續的做朋友嗎?”笨笨豬試探地問到。“不,我現在已經長大了,交了許許多多適合我年齡的朋友。可是……唉!我該把你們怎麼辦了?”“不!千萬別扔掉我們,我們還不算是廢品。”笨笨豬心急如焚,“對於那些低齡的小朋友我們還是能夠發揮作用的,這可是資源的再利用啊!”我怎麼就沒想到了?我大力的再次擁抱了它:“行!我一定為你們找到新的朋友。”

清晨,第一縷和煦的陽光從窗户的縫隙擠了進來,將我從睡夢中喚醒,我舒舒服服伸了一個懶腰。嘩啦”,那本放在牀頭的《甜橙樹》掉在了地上,“書,對了……”,我翻身躍起,衝進雜物間,將那些被我遺忘了的一摞摞書籍搬了出來。經過我細心地整理,它們又恢復了原有的面容。我將它們一一贈送給了鄰家的小弟弟、小妹妹們。

晚上,我在那段奇妙的旅程中再次遇見了它們,有的擺放在寬敞明亮的書架上,並向我介紹這裏的新朋友;有的正被小朋友那温暖的小手捧着,滿臉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的躺在小朋友的枕邊安逸地睡下了;有的……

自那以後,我便懂得了如何對待我那些兒時的玩具朋友、文具朋友、服裝朋友……讓它們能夠物盡其用,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同學們,行動起來,花那麼一點點心思,即可變廢為寶,為節能環保盡一份力量吧!

老規矩新內涵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七

老規矩新內涵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每每聽上年紀的長輩説起童年,總免不了老規矩的內容。見了面打招呼、上茶上酒的習慣、行為舉止的禮節這些老規矩像一條條戒律,穿行於他們生命中,久而久之,也便成了老北京有規矩的範兒。

然而這一切於我,就像那夾菜過於匆忙時,被長輩的筷子制止而發出的噠聲一樣,並不真切地存在於童年裏,它們大多停留在爺爺渾濁的煙酒嗓中,隨晚風飄逝。無數的電子產品裹挾着洋風洋俗闖入了我們的`童年,老規矩刻在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身上的印跡,大約也就註定了要淡於父輩,更要淡於祖宗了。

因此,當長輩不滿於晚輩對於規矩的疏忽時,往往會責備一句丟了規矩。丟了規矩,丟了的是一言一行間的禮儀風範,看似也就丟了曾經流淌在這片土地上德某些文化血脈。

難怪老規矩被重提,即刻引來一片譁然。那麼,我們就真的在丟失老規矩嗎?

君不見,現在社會雖然少了對北京規矩的三令五申,但年輕人在成長教育中似乎也養成了另一番規矩習慣。我們講求與人相處要謙和大度、對長者懷有尊敬、吃飯喝茶時的禮儀風度、為人處世時講求合作、敢於表現自我、樂於追求自由細細想來,這些無不來源於老規矩,然而又是老規矩的延伸,恰如古樹綻放的新芽,朝氣蓬勃,生生不息。

有道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當今社會物資豐富、文化多元,人們的生活空間在悄然改變,繼而延伸到衣、食、住、行、與人交往,等等,大數據雲計算觸及的不僅僅是人們的思維方式,更將浪花灑向了老規矩的神經。漸漸地,有着京味兒文化底藴的老規矩,在人們生活秩序中也在發生着某些微妙的轉變但若細細品咂,它的內涵風度不減當年,變身為北京精神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生活並非一成不變的風向標,規矩亦不必拘泥於某些形式,只要那延續千年禮仁真善美的內核不變,老規矩亦將在21世紀文化交融的浪潮中,成為繪就公民生命意識的點睛之筆。

懷一份對老規矩的尊敬思考之心,審視慎思,不離不棄;

走一條對老規矩的繼承創新之路,求真求實,且行且思!

被征服為話題的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八

從古至今,人們讚揚書,熱愛書,把書奉為學習知識的最高境界。前有古人“鑿壁偷光”“囊螢映雪”,韓愈之“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朱熹曰“讀書有三到,可謂心到、眼到、口到。”也有後人高爾基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列寧評“書籍是巨大的力量。”可見,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書的重要性。所謂的書,是集世界智慧之結晶,天下名人之思想,可為財富。

被書征服,征服的不止是人,更是人的精神,人的內心,就如同是和一個高尚的朋友在做思想的溝通,情感的交流,一本書後,你便會豁然開朗,精神飽滿。

從小我就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所以,一直就這樣被書征服着,同時,我也在征服着書,這種感覺,真好。

最早被書所迷惑,還是在媽媽的肚子裏,聽媽媽説,那時候,每個晚上睡覺前她都會看着一本故事書,聲情並茂的給我朗讀,我就特別安靜的傾聽,媽媽説那種感覺真幸福。但到後來以至於到我出生後,聽不到那故事就不會睡覺,哇哇大哭,哦,那時的我,一個baby能聽懂什麼呢,或許只是一種感應罷了。但這最早的書緣,讓我繼續走上了尋寶之路,故事書,我的第一位朋友。

上國小四五年級,故事書就早已看遍了,因為語文最重要的是寫作文,所以自己就專研起了作文書,上有學校發的《國小生全國優秀作文選》,下有爸爸給我買的《國小生經典作文1000篇》、還有我自己訂的《齊魯報》。一有空就看,看起來就有無限感概:和我同齡的朋友怎麼都寫得這麼好呢!又不禁會學習他們的優點,遇到好句子品讀一番。集思廣益,才有創新嘛。然而我的作文也有很大的進步,經常會被老師當做範文來讀,那種感覺,美滋滋的。

上了國中,我就不會只侷限於上兩類書了,只要是書,都會有興趣拿來讀。四大名着、《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早就不在話下了,只是那些書感動得我時時落淚,彷彿他們的憂愁是我的憂愁,他們的喜悦牽動着我的喜悦。

感謝書,讓我開拓了視野,感謝書,讓我增長了智慧。宋代詩人孫洙説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了這麼多書,即使不會寫書,但也會用了吧。讀書,是人生一筆獲利豐厚的儲蓄。這儲蓄,是發現未來的鑰匙,是追求真理的階梯,是超越前賢的基礎,是參與競爭的實力!

就這樣被你征服——書。

老規矩,不能被遺忘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九

老規矩,不能被遺忘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午後陽光,暖暖的,沏一壺清茶,聽奶奶説老北京的那些老禮兒。絮絮叨叨間,我只聽清了“出門回家都要跟長輩打招呼”“吃菜不許滿盤子亂挑”“不許管閒事兒”。種種規矩,一板一眼,使我不禁想起了老舍筆下的。祁老太爺——老北京規矩的典範。

老太爺也是窮苦人家出身,做過生意,當過苦工,身上有中國人傳統的美德,勤儉節約,潔身自好,祁家的院子每塊磚都是用他的血汗錢買下來的。雖沒讀過書,他卻信奉那些儒家的信條,比讀過書的人們還堅定,規矩做人,規矩行事,行端坐正,並以此教育兒孫,嚴慈並施。過去的北京城裏,一個個祁老太爺,對老規矩身體力行,出門問好,見面作揖,街坊鄰居間寬厚友愛,又各自有禮。他們是老北京禮數的絲絲縷縷、點點滴滴,似一段段京胡弦語,激越鏗鏘,餘韻悠長。

然而,時代終究會推動“老北京”變成“新北京”,恰如《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歡逛八面槽、大柵欄、琉璃廠,可他也惋歎“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店鋪都會消失”。而隨之逐漸遠去的,還有那些人,那些老規矩,似一首輓歌,哀傷,令人留戀。

沒有規矩,我們看到了大街上倚老賣老、假裝摔倒訛詐行人的老人,於是感慨是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不知規矩,沒有人性,我們痛心地看到新聞裏豐台某小區的年輕男子“摔女童”事件,燦爛如花的小生命瞬間被毀滅;缺少規矩,我們歎息於公共場合那些身着校服的少男少女們過於開放的親密行為……人們的思想行為怎麼了?這個社會怎麼了?

原來,老規矩既是規範人的一把戒尺,又是滌人心靈的一捧清泉,讓人保有純粹的心,堅守自己的淨土。藴含其中的,不只是待人接物的方式,更是驅動社會不斷前進的文化主體。它用傳統元素啟蒙人,用現實價值警醒人,用未來意義鞭策人,規範行為,淨化風氣,使人們不至於道德出軌,使社會不至於道德滑坡。

老規矩,不能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