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回家的路

欄目: 徵文稿 / 發佈於: / 人氣:1.67W

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

總有那麼一條路,魂牽夢縈,難以忘記,那就是回家的路!

——題記

我的家,在青年運河邊上,百果之鄉河脣鎮的一個小鄉村,從我記事起,青年運河邊的小泥路便是我們的交通要道。

那年,我10歲,父親把我送到新屋仔村姑父家繼續上國小。姑父家也在運河邊上,但距離家還是挺遠的,從家裏騎自行車沿着運河邊的小泥路走半個小時才到姑父家。這小泥路只有兩三米寬,一邊是蜿蜒的青年運河,一邊是壠壠田地,形成一個“凸”字形,那時候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還是自行車、摩托車,所以這路還算寬敞好走。在姑父家生活3年,無論是去上學還是回家,這條小泥路上都留下了我串串足跡,迎着微風追逐晚霞回家、在河邊洗洗小腳丫、幫拉辣椒去賣的大伯推車爬坡、下雨天騎車回家摔跤……在這小泥路上發生的事情歷歷在目。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這條小路總是不改她的本色,有的地方平坦,有的坑坑窪窪,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給人們的出行帶來諸多不便。然而,對於這條小路,不論她是什麼模樣,我總是深深戀着她的,因為這條小路承載着我太多的童年記憶。

後來,我到廉城讀高中,回家的路變得更長了。每次週末回家,都是爸爸開着摩托車來接我,走幾公里縣道回到新屋仔村,然後再沿着運河邊的小泥路回到家。“要想富,先修路。”一切改變從路的改變開始,我讀高二的時候,我們市政府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修建縣道、村道。從廉江回河脣的泥土縣道搖身變成了672縣道,路面拓寬一倍,變成了雙向車道的柏油路,同時還裝上了路燈。那時回家晚,總會發現兩旁的路燈把我的影子拉的老長老長。而先前沿着運河邊的“小泥路”也變成了寬敞平坦的水泥路,路邊斜坡還鋪了一層綠綠的草坪,迎風遠眺,一副“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 

這條路為鄉親們進進出出提供了莫大的方便,村民們的生活更是日新月異。村民們將新鮮的水果、蔬菜運出山市區銷售,帶來家庭收入的快速增長。緊接着,村民們的許多想法都付諸實施。比如建房,人們所需的新型建築材料從這條路輕鬆運抵村裏,建起磚瓦房、小樓房。回首看來,這變化之快,竟是那麼驚人。

然而,大學畢業後回廉江工作,我發現從廉城回家的縣道早已是坑坑窪窪,滿目“瘡傷”。運河邊的水泥路也不能倖免,路面多處坑窪,晴天一片泥濘,雨天積水嚴重。在這條路上開車,真是考驗車技,每次回家只能壓着大坑的邊緣,用5到10公里/小時的速度慢慢地通過,就算是這樣,坐在車裏還是顛簸得厲害,一不注意車就得被託底。哥哥告訴我,這幾年經過我們這條路的大貨車、重型渣土車越來越多,超載車輛防不勝防,路面不堪重負,好好的一條路都碾壓成“碎豆腐”了。所以即便開車回家方便許多,我都不願經常回家,因為回家的路不得不讓我“退避三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這句話響徹耳鼓時,家鄉的變化便讓人大吃一驚,欣喜萬分了。市政府在城鄉建設中為河脣鎮規劃了新的道路,而且將原來的縣道納入了公路改造規劃。去年9月,省道S293廉江市城區段改線工程(東環大道)正式通車,雙向8車道,中間設8米寬綠化帶,進一步緩解了河脣至廉江的交通壓力,從此又多了一條回家的路。原來的276縣道、運河邊的水泥路也在2019年底重新開工修建通車,道路變得更平坦、更厚實、更寬敞了,險峻的路邊還埋上結實的水泥墩子、加了綠色護欄,摩托車、小汽車可以在路上自如地穿梭。

春節有朋自遠方來,我開車帶着朋友去田園寨遊玩,去楊桃溝摘楊桃,去鶴地水庫吃正宗的魚頭湯……“你們這裏的發展得真好,家家户户的門口都鋪設了水泥路,出入方便,還安裝了路燈,這才是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朋友在返程的時候感歎道。

現在,我好像又回到童年的自己,無論下班多晚,總喜歡往家裏跑。有時回家我在半路下車,漫步曾經無數次走過的小路,微風吹過,一天的疲憊蕩然無存,瞬間充滿了力量。回家的路長又長,她是如此平坦,如此寬敞,二三十年間,她見證了歲月的流逝,見證了廉江社會發展的進步,也見證了人們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駐足遠望,彎彎的鄉路,一直延伸到很遠很遠……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