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最美家風徵文1000字(通用多篇)

欄目: 徵文稿 / 發佈於: / 人氣:1.44W

最美家風徵文1000字(通用多篇)

中國夢家風美作文 篇一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如何做人。

做人肯定要善良,這是從我爺爺那一輩傳下來的甚至更早的時候傳下來的,因為我爺爺等許多人都愛幫助人,所以,我們的家風就這樣形成啦,而且大家都是這樣做的。

有一次,我在上學的路上看到有一位老爺爺突然摔倒在地,我忙跑過去扶,因為要上學啦,所以心裏又着急又害怕,又因為當時急於上學去,剛剛把老爺爺扶起來,也沒看身邊,轉身跑向學校。結果,又不小心碰倒了一個路人,當時也還是非常着急,只是小聲嘀咕啦一聲“對不起”便跑走了。

當然,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説,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謔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着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在小的時候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就教導我要樂於助人,我們時常幫助有困難的人,在他們有困難的時侯我們對他伸出援助之手,在我們有困難的時就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幫助,得到更多的援助。當有人遇到困難時,我們大家都要伸出援助之手,被幫助的人也就很容易很簡單的克服了困難。

我經常看到父母在家看書,讓我也養成了愛看書的習慣,父母要求我,多讀書,讀好書。從書中讓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充實了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我的自身素質。“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細想一下,每天在我們身邊都發生着,爺爺每天送我上學的路上都給我上着“政治課”,我也非常樂於聆聽,因為那是我們的家風。現在很多公共場所,如公園、社區、公交亭等有很多志願者,無私的奉獻幫助大家,這也是志願者的美德啊!

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大家的視線,美好的習慣得以傳遞,如果再加上優良的家風加以打造,那麼我們兒童將會更加文明、懂事!

中國夢家風美作文 篇二

告訴你,我們家可是少有名氣的惜時之家,所謂的惜時就是指珍惜時間,我家家風就兩字:惜時。

要説,就從奶奶説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裏左洗右刷,從沒閒着。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幹其他活兒。我起牀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幹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乾淨,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髒的,要重複着拖來拖去,不拖乾淨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是一位珍惜時間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為這種態度,每年都被評為“優秀職員”。媽媽下班後,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和氣喘吁吁聲。媽媽一手提着包,一手提着為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得沒有特別的誇張,只是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後,媽媽放棄了娛樂項目,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着家裏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幹,晚上媽媽搶着幹,讓奶奶休息。

一天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裏閃着微弱的燈光,媽媽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着,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麼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裏的燈依舊亮着。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的珍惜時間的榜樣!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珍惜時間。在學校我可是衞生部長,不僅勞動響噹噹,學習也不例外。

一次,數學老師佈置作業,很多,並且要求我們認真完成。那次我寫了兩個小時!完成的很認真,堅持不懈,沒有浪費一分一秒。別的同學都沒有完成作業,都覺得時間不夠。那次作業,我被當眾表揚,那是珍惜時間的結果呀!

我們家的家風——惜時之風,願它常駐我家。願那惜時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户之中!

最美家風徵文1000字 篇三

爺爺言傳身教的家訓

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每家每户都有自家的家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每一個故事都詮釋了家訓不僅是刻板的規矩,更是祖輩對我們的言傳身教。“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就是我的爺爺言傳身教留下的家訓。

我的爺爺名叫任益華,是一位老共產黨員,1932年出生在南京,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空軍總後勤部工作,是少尉軍銜的會計。1958年爺爺響應黨中央毛主席的號召,主動請纓支援社會主義邊疆建設,離開戰鬥了八年的空軍部隊,跟隨着王震將軍,舉家奔赴祖國的北疆黑龍江,在那片荒涼的東北土地上紮了根,一待就是近30年。當時的黑龍江被稱作北大荒,目之所及盡是蒼涼,冬天更是寒風刺骨、滴水成冰。我的爸爸,也就是爺爺最小的兒子,就出生在那裏,爺爺給他起名“荒冬”。彷彿小兒子的出生見證了爺爺堅定的信念“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九十年代,爺爺退休了,在退休後的數次工資調整中,他屢屢申請不要給他漲工資。他跟組織説:“我已經退休了,不能再為國家出力了,現在是黨和國家在養着我,我已經很滿足了”。隨着改革開放,祖國經濟條件蒸蒸日上,爺爺的退休工資按照制度也逐步上漲,於是他就每個月額外多繳一點黨費。爺爺説:“我現在能為黨和國家做的,也就剩這麼點事了。”1998年中國許多地區發生特大洪災,當時我家剛買房不久,借了很多外債,日子過得挺緊的。爺爺沒有給我家一分錢,卻將全部的存款都捐給了災區。不僅如此,他還將家裏暫時用不上的衣服被褥等等物資都捐了出去。爺爺對我説:“國家有大難,我是黨員,我應該做的”。這件事讓我的父母埋怨了很久。當時我還小,不知道爺爺這樣做是對是錯。可是這件事在我小小的心裏,卻烙下了深深的印跡。許多年後,當我讀到習近平總書記説的:“共產黨人沒有自己的私人利益。”我終於理解了爺爺,爺爺只是用行動説明了什麼是“共產黨員的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什麼是“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2013年爺爺去世,只留一句話:“我死後,喪事從簡,將我的遺體捐給國家。”2015年奶奶思念成疾,也隨爺爺而去。奶奶深受爺爺的影響,也追隨爺爺的腳步,留遺願將遺體捐給了祖國。他們的名字一起被鐫刻在南京遺體捐獻者紀念林“厚德園”和泰州卧龍公墓“寄思園”的紀念碑上。他們用一種偉大的方式鐫刻家訓“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2013年,我接過爺爺的衣缽,成為一名正式的共產黨員。每當重温那鏗鏘的入黨誓詞,我都會想起我的爺爺,一位有着堅定信仰的優秀共產黨員。他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了我,無論在何時何地,我始終牢記着他言傳身教的家訓,並將身體力行,繼續傳承發揚下去。

最美家風徵文1100字 篇四

惜物

不知不覺間,母親已經到了花甲之年,雙鬢的白髮和臉龐的皺紋訴説着她操勞奔忙的前半生。兩週前,正值三秦大地夏收大忙,我回老家看望她,她正在村裏已經收割過的麥地裏撿遺落的麥穗。

“這麼熱的天,你咋在這裏撿麥穗,中暑了怎麼辦!”我有點生氣地説到。

“在家裏坐着也沒事幹,這麼好的麥穗遺落在地裏,不撿起來就浪費了,種一料莊稼不容易呢。”她一邊説着一邊提起已經快裝滿的簍子。

這就是我的母親,即使在物質極其豐富的今天,她也見不得一點浪費,勤勞、素簡、惜物是她踐行的生活方式,也是帶給我們子女最大的精神財富。

現在不少人推崇日式極簡的生活方式,我想母親已經是極簡主義的高級玩家了,非必要的東西堅決不買,買了新的替代品舊的東西及時處理掉,桌面乾淨整潔、廚房整齊有序、衣櫃分類明確。用了三十年的牀單依然平整、十年前的風扇依然乾淨有力、陪嫁的實木餐桌經過重新粉刷重煥光彩……家裏的一件件老物件都在見證着母親惜物、素簡的生活方式。

我想這就是我家的家風。

學習

在國小時期,有一天家裏的院子正在用水泥硬化,放學後不能立刻回家寫作業,需要等水泥幹了之後,於是我出門玩兒去,開心不已。晚上回到家,母親説快快去寫作業。我心裏一驚,我以為可以矇混過關不用做了,母親説:“學習這事,容不得半點僥倖。”這句話伴隨着我警醒着我直到今天。

母親對子女是這樣要求的,自己也是這樣做的。她35歲學會用自動縫紉機,50歲學會騎自行車,三年前學會智能手機,現在為了防止自己的學習力退化,每天有聲朗讀30分鐘報紙。她保留着自己學習的很多資料,新式縫紉機的説明書、我哥給她繪製的智能手機的使用圖、讀過的報紙片段。現在回想起來,她一直以身作則,為我們上了一堂以“學習這事,容不得半點僥倖”為主題的人生課。

我想這就是我家的家風。

奉獻

我家兄妹四人,如今都已經成家立業,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崗位揮灑青春。每每回家母親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要好好幹”。是啊,這四個字飽含一位母親對子女的無限寄託。這讓我想起來,母親那些“好好幹”的瞬間。村裏修路,每家都要有人前去義務幫忙,而我家我媽在修路的工地上呆了快一個月。村裏成立了孤寡老人免費食堂,她只要有時間就去後廚幫忙。鄰居小輝是孤兒,母親常常給他送去幹淨的衣物和飯菜……

我們以前常説母親愛管閒事,她説這都是行善積德的好事。去年小輝帶着女朋友回到村裏,送給母親一個鐲子,感謝她多年的照顧,母親淚目……

如今回想起這些往事,才深覺母親所傳遞的就是我們如今所説的“奉獻精神”,為集體,為親朋,為家人,她用自己的一舉一動,奉獻自己的温暖和善良。

我想這就是我家的家風。

如今,我們兄妹四人常常回想起在成長道路上母親的那些直擊心靈的瞬間,這些瞬間成為彌足珍貴的心靈家風,也是生命的家風,心靈的家風越亮,生命的道路越長,生活的道路越平坦。如今,我也成為了一位母親,我要把好家風代代相傳。

中國夢家風美作文 篇五

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風代表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幾千年來古老文明的積澱。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很多,比如: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助人為樂、勤儉節約……這些也就成為了我們中國家庭的'家風。

家是一個人心靈的港灣,一個家庭如果沒有良好的家風,那麼這個港灣就不牢固,遲早會被外界力量摧毀,所以,擁有一個優良的家風是很重要的。我家的家風就是:尊老愛幼、誠實守信。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姥爺生了重病,住進了醫院。爸爸媽媽得知了這個消息,馬上帶着我感到姥爺所在的醫院。姥姥姥爺看見我們來了,就迎上來問寒問暖,姥爺還把我抱上病牀,抱着我,悄悄的跟我説:“寶啊,你冷不冷?現在正是大冬天的,你穿這麼少的衣服也不怕凍着?真是的,娟(媽媽的小名)咋給你穿這麼少的衣服啊!可別把我們大寶凍壞了!”我貼在姥爺的耳邊,對他説:“姥爺沒事的,我不冷,也凍不壞的,姥爺也不要再責怪媽媽了。”姥爺問我:“你為什麼凍不壞呀?”我回答道:“因為我有非常非常疼我的姥姥、姥爺、爸爸、媽媽,所以我凍不壞。”姥爺聽了我的話,捏着我的鼻子開心的笑着説:“你這個小丫頭,嘴越來越甜了。”我對姥爺咯咯的笑。這時,媽媽看見我坐在姥爺的腿上,馬上把我抱下來,“你怎麼能坐在姥爺腿上呢?姥爺是病人,你這樣會讓姥爺體力不支的,我們應該照顧姥爺。”媽媽有些責備的説。我對媽媽説:“對不起媽媽,我以後不會了,我要和媽媽一起照顧姥爺。”媽媽看着我欣慰的笑了。那幾天,我在姥爺的病牀前幫他擦臉、擦手、端水、打飯……是媽媽教會了我要尊老愛幼。

媽媽還教會了我做人要誠實守信。有一天,我想起來要和同學去赴約,但媽媽説有事情要帶我出去。我跟媽媽説:“媽媽,今天我和同學約好了要一起出去,可是你也要帶着我去辦事,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媽媽對我説:“你去和同學赴約吧!媽媽這裏能應付過來,記住答應別人的是就要做到,做人要誠實守信。”聽到媽媽的話我趕快去赴約了,因為我要做個誠實守信的人!

在優良的家風陪伴下,我們傳承着中華的文化;在優良的家風陪伴下,我們豆子啊茁壯的成長;在優良的家風陪伴下,我們向着偉大的中國夢前進。

中國夢家風美作文 篇六

“誠樸、向上,尊老愛幼;勤勞、調和,家和萬事興”——走進馬鞍山鄉民張龍興的家,案角這塊特別的“家訓牌”很是有目共睹。這些年,楊王村鄉民鼓起的“踐行好家訓”、“培育好我們家的家風”的做法,已在奉賢蔚成風氣。

跟着媒體的宣揚和報導,我們家的家風這個詞不經意間闖入了大家的視野。儘管大家對我們家的家風並不生疏,可是終究啥是我們家的家風?恐怕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有人説我們家的家風即是誠信做人,也有人説我們家的家風即是尊老愛幼;有人説我們家的家風即是勤勞仁慈,也有人説我們家的家風即是節省文明。儘管我們家的家風有着文字上的界説,可是在每自己的心裏,我們家的家風其實有着不一樣的內在。

從前史淵源看,我們家的家風起源於農耕社會的古代文明,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我們家的家風仍是一個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內核,是一切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從的行為原則和品德規範。古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説法,“齊家”在這裏即是治家的意思,而治家就必須得有好我們家的家風,我們家的家風的重要性便顯而易見。

年代在開展,我們家的家風的內在也在不斷改寫,變得愈加豐厚,多了些現代元素,少了些封建顏色,這也是前史的前進。可是咱們也大概看到,在產品經濟年代,大家的價值觀日趨多樣化,再加上因為遭到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人無視品德,不講誠信,或為了一己私益逼上梁山,或為了自己意圖不擇手段。儘管這些僅僅法令或品德層面的表象,但就實質而言卻是我們家的家風損壞、家教缺失的成果。

從表面上看,我們家的家風僅僅一個家庭的事,與社會無關,也與國家無關,其實不然。在人的生長過程中,我們家的家風對一自己的影響不容忽視。作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力氣,我們家的家風無時無刻不在淨化着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靈。家庭具有好我們家的家風才幹為社會培育出好公民,而遭到好我們家的家風刻畫的官員更能變成公民的好公僕。

從廣義上説,我們家的家風不只僅具有宗族特點,還具有社會特點。而家庭又是社會的根本組成單位,所以作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力力氣,我們家的家風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深沉沉澱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好我們家的家風不只凝聚着中華民族的精力風貌,一起也是社會主義中心價值觀的詳細表現。因而只要我們家的家風正,才幹民俗正,結尾才幹政風清、黨風端。

建立優秀的我們家的家風不用好大喜功,能夠“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為原則,從細微處着眼,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好我們家的家風變成無言的教導代代相傳,推進家庭的調和、推進社會的開展、推進中國夢的提前完成。

最美家風徵文1000字 篇七

俗語説:“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良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好的學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風興則政風興,政風興才能國家強。父親是一名老黨員,母親是一名普通農村婦女,雖然他們沒什麼文化,卻時刻用他們獨有的方式教育我們。

在我的記憶中父親長年在外工作,母親一個人在家帶着我們姐弟倆,但我很少聽到母親的抱怨,她總是樂觀堅強地笑對生活,把我們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對我們姐弟的學習也要求得十分嚴格,總是叮囑我們在學校要刻苦學習、尊敬老師、友愛同學、勤儉節約。母親雖然很勞累,但只要有時間,就會幫助周圍鄰居。父親也是如此,儘管一個月在家休四天,但根本不是真的在休假,而是忙上忙下,既有為了減輕母親負擔,又有幫助村裏孤寡老人做些農活。記得過年時,父親會帶些零食給我們吃,雖然不多,但是還會讓我們分享一些給鄰居家的小孩,自己則去給村裏的孤寡老人送些年貨。他總是説,要學會分享,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就像雷鋒那樣。這對我們以後的成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成年之後,我光榮加入人民子弟兵,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幹出了一定成效,得到了組織的肯定和大家的認可。我2002年入伍,2005年擔任某部隊衞生隊班長,服務官兵1千多人。在部隊16年以來,曾多次榮獲部隊的嘉獎和優秀士兵。退役後,我仍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新的挑戰,在工作中充分發揮好傳統、好作風,時刻把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安居樂業放在首位。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我主動放棄休息,堅守一線,在農科社區站點開展巡查整治,對進出人口、車輛進行安全督導檢查。儘管有被感染的風險,但我無怨無悔,父親也支持:“黨員就要有黨員的樣子!沒有大家的平安,哪有小家的安全。”

在生活條件大大改善的今天,許多人看來,條件和環境改變了,吃點、喝點、玩點、浪費點無礙大局,沒必要看得那麼重,要求得那麼嚴。有的人穿品牌衣服,戴名牌表,開豪華車,以此彰顯自己的能力和地位,殊不知,這無形中讓自己的孩子養成攀比、炫耀、瞧不起別人的一種惡習。儘管我們的家庭條件好了,父母依舊會念叨着“吃飯時掉飯粒,臉上會長麻子;碗裏剩飯到老了沒飯吃”等似乎荒謬但又質樸的話語,叮囑我們要節約不要浪費。我也時常用這些話語教育我的孩子。

吃苦耐勞、樂於奉獻、勤儉持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是修生之要、持家之寶、興業之基、治國之道。在這種家風精神中浸染的我,會繼續發揚這種精神,讓這種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正能量”。

最美家風徵文1000字 篇八

餘嘗為外祖母作小記,其文也精,其意也善,告之慰之,頗自得意。抑若時會考,品物雜盛,整拾之際,數有佚失,此小記亦在其列,故為此篇。然祖母春秋高,長餘遠矣,少壯之事,蓋鮮有聞;稍斑白之秋,驟然謝世,此所以題散記者也。

祖母楊氏,世居金州。餘三歲時借舍,彼時尚未學。同涉田刈麥,餘憩於木陰至夜,微醒之時,正值歸際。欣然於阡陌之間,踏歌於星月之下。其謂餘曰:“子飢乎,渴乎?”餘報否也。是夜,不覺路遙,但見身強力健之影,悠然乎田間。後二年間,餘多歸家入學,寒暑之外,誠難逢面。明年暑,餘從母遊娛其居,方圍近十丈,形類倒山,正側間置,堂室分別,雖飾之以土,而堂廡特大。中有蠶房牛畜之地,彈弓玩樂之具,別有趣味。蓋其院落凡幾十家,老壯有所事,幼婦有所攻,草木葱鬱,人煙阜盛。

吾母之兄下有一子,餘兄也,一月無事遂閒步周山,折花捕蟬,自由之至。是日薄暮,二人莫見歸,祖母得之於小山前。以羣犬久不去,吾與兄逡巡而不敢前,見之,折木為竿而臨,數聲振吼,散盡。左右執一,緩緩而歸。復居三日,吾從母乃歸。

後三年,舅遷居今地,祖母隨之,近於吾家,常相通往。是歲六月,祖母值花甲,吾復從母為之壽,禮者眾,壽者盛,如祖母姊與其夫劉公,祖母兄楊公,與同族兄妹芸芸,俱相視而笑,各道歡娛。由是雖於生辰而反忙乎平日。擢盤換盞綠色作文網之間,稍有不便;徐行疾走之時,既顯蹣跚。宴賓之際,故友舊親禮於各方,若久不逢。餘乃知昔於故院者,今多城內。是日夜,觥樽雜陳,鬢斜簪亂,大喜於眾賓中者,祖母也。客盡,餘母、舅與之相談晏甚,攜餘乃歸。後四年間,吾學於國中,然每逢上元、端陽、中秋等節令,常聚交遊。其間亦竊聞祖母常嬰小疾,顧不甚以然。

五年,餘暑學餘之際,母語予以祖母因疾入院,侍湯問藥、不能遠廢。於是其院六日,餘侍三日。其間白髮筍生,軀體不便,孑然弗行。六日夕,病劇,自言目眩神迷,故不敢開。

明日晨,益篤,母舅鹹來,若時渾然奄弱。方旋復醫於安康。是日夜,餘舅傳噩,使母備悼具,昭昭吾耳,千萬不快。次日,亡骨歸,餘母大慟……哀者雜,悼者繁,餘形散意亂,不知所言,不知所事。夜,母遣餘眠,哀鳴上下,不絕於夢。明日醒,木既之塋土。陵於故地小山之陬。後七日,吾從母等一眾祭之,因賦“冢前野草盛、人煙來去稀。”過故院,臨小山而望,寥寥二三家,偶值殘垣破壁,田園近乎穢,苔蕪生階。或有野狸奴無窟流亡,望之楚甚。

其後數月,劉公逝。

次年初,楊公喪。

是年夏,為之葺碑,歷歷鐫吾名,復值松柏。餘臨其塋,唯不盈半丈之丘,而沒幾十載之骨,痛哉!一夜,吾與母涼於庭談之,母曰“素雅體強,孰分此不幸,若在,六十有六矣。”

後一年,以舊居久無人,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