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紀念袁隆平的徵文

欄目: 徵文稿 / 發佈於: / 人氣:2.05W

大國耕耘者

關於紀念袁隆平的徵文

——關於紀念袁隆平的徵文

有這樣一位老人,他皮膚黝黑,身材幹瘦,常常在田間地頭、在泥濘的水田裏,時而緊皺眉頭、時而面露微笑。這一位可敬的老人,我們都認識他,他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

少年時期的他在母親的引導下,對農業生產有了強烈興趣,有意識地學習農業技術。

1953年畢業後的他,奔赴湖南鄉下教書,任教期間仍堅持農業科研工作,並積累了大量經驗

在1959年到1961年三年期間,糧食畝產量低下是個急需解決的問題。這堅定了他要培育高產糧種的決心,於是他毅然投身雜交水稻研究。在長達10年的研究過程中,是無數個日日夜夜,是一次次的失敗與重來,一些國內外遺傳學的學者對雜交水稻充滿了質疑,面對質疑與失敗,他逆流而上,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1973年,中國雜交水稻研究成功,大幅提高了我國的水稻畝產量,從以往的三四百斤,達到一千多斤。

中國雜交水稻的成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注目和引進。將無數掙扎在飢餓和貧困線上的人們解脱出來。各國人民評價:“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但你可能不知道,這粒種子是怎麼找到的,14天,14萬株水稻,他左手持放大鏡,右手拿鑷子,彎腰弓步,在稻田裏一株一株地找,終於找到了一棵合格的稻種。更不知道的是,初次培育成功的700多株稻苗在被人為毀壞後。在稻田旁的一口深井裏,發現了幾株存活的稻苗。他直接就跳了進去取出稻苗。用這幾株倖存的稻苗。繁衍出了後來震驚世界的雜交水稻種子。

雜交水稻的成功。使他獲得了國內國外各種榮譽和獎項。聯合國甚至以他的名字來命名了一顆小行星。

但他的研究並沒有止步於此,他不斷學習,繼續研究,2022年10月17日,袁隆平科研團隊的第三代雜交水稻迎來測產,測得早晚雙季稻畝產超過3200斤,再次刷新世界紀錄。然而這卻是斯人已逝,遺澤千古的記錄。

是的,就在2021年5月22日,這位慈祥的老人,可敬的英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在長沙與世長辭。享年91歲。舉國同悲!舉世皆哀!

不忘初心,淡泊名利是他一生的寫照。對待金錢,他的態度是:”夠生活用就行了”。在雜交水稻研究成功後,他仍然只是拿着國家發的工資來生活。他在國內國際上所獲得的各種獎金。被他捐給了農業研究和教育事業。對待榮譽,他淡然處之,80多歲高齡了,依然在田間地頭研究稻種。

這個時代,他是那麼星光熠熠,和伴隨我們的日月星辰沒有什麼區別,平時我們不會時常想起他,總覺得他會永遠在,然而他又和日月星辰不同,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劃過天幕,就不再回來,他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越會感到他留給後人的是多麼寶貴的財富

這些財富不僅僅是一粒粒高產的水稻種子,還有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學習他勇攀高峯,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在學習中積極主動,自我挑戰;學習他鍥而不捨、埋頭苦幹的奮鬥精神,在學習中,生活中遇到難題不退縮,不放棄;學習他淡泊名利、甘於寂寞的奉獻精神。在生活中不攀比,不虛榮;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已經交到我們手中。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光大這些精神。德智體全面發展,學有所成,未來將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

願得天堂無饑饉,人間年年是豐年,謹此緬懷袁老。謝謝各位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