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袁隆平》電影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87K

結合當前熱點形勢,本站小編為你整理了9篇《袁隆平》電影觀後感範文,以便大家在工作學習時參照借鑑。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袁隆平》電影觀後感的相關範本。

《袁隆平》電影觀後感(精選多篇)

《袁隆平》電影觀後感一

這部影片主要講了,袁隆平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進行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研究並取得成功的風雨歷程。表現了袁隆平心憂天下、造福人民的宏大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不畏艱難、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和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高尚情操。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充滿坎坷的研究道路上奮力跋涉,在泥濘重重的實驗叢中砥礪前行,嘔心瀝血。歷經無數次的挫折與失敗,為生命中彌足珍貴的雜交水稻事業無怨無悔,奉獻一生!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經歷數十載的不懈探索和艱難實踐,袁隆平終於成功了!他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給人類帶來了福音。

現在的我們生活在蜜罐子裏,什麼都可以隨手拈來,要知道這些都是別人的勞動果實,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艱辛。那仔細想想我們自己又有什麼奉獻呢?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不能滿足現狀,要在各自的崗位上積極努力,那怕是收穫甚微,每天進步一點點,那也是自己奮鬥,努力的結果,所以我們應以次為契機,好好反省自己,多在工作上下點功夫,比什麼都有意義!

《袁隆平》電影觀後感二

觀《袁隆平》電影有感——初心依舊,夢想不息

整部電影圍繞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歷程展開。電影開頭的一幕就感受到了袁隆平對於研究所投入的心血。他將自己的牀單被單拿來蓋水稻,自己只蓋光棉絮。

他主張“國以民為主,民以食為天”,與“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形成對比。剛做雜交水稻時,他就被人揶揄理論不對;“文革”期間,他遭遇過秧苗全部被毀;尋找雄蕊敗育野生稻10年裏,他不斷被潑冷水……但他仍在經費短缺的情況下堅持實驗,哪怕海南的烈日也不能熄滅他的雜交水稻夢。

在面對別人的質疑時,他説:“外國人成功不了,不代表中國人不行!”他還放棄了自己成為飛行員的機會,一心投入研究中,最終終於成功。

我們如今富足的生活,離不開袁隆平和那一輩人的辛苦付出。也讓我體會到有夢想就會有動力,有目標就會方向!

《袁隆平》電影觀後感三

雜交水稻的研究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比我們想象的要難得多得多。在漫長的研究過程中,有他人的不理解,有被迫害,也有勸放棄,但袁隆平最終都選擇堅持。就是他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才研究出了雜交水稻。

古語言:粟米布帛生於地,長於時,聚於力,非可一日成也。任何東西的收穫,都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每一個步驟都不可或缺,只有耐得住寂寞,才會有所收穫。

沒有毫無結果的付出,不要太糾結自己的付出有沒有得到回報,與其焦灼不安,不如順其自然。

《袁隆平》電影觀後感四

看完此片有兩點很深刻的感受:

第一:袁隆平是堅韌而執着的,在探索雜交水稻的這條路上,他遭遇過太多太多的困難,遇到多太多太多的失敗,可他始終沒有放棄。

第二:袁隆平心憂天下、造福人類、自強不息、淡泊名利的等情操,真的是一本教科書。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雜交水稻的研究上,紮根於鄉野中,將珍貴的雜交水稻毫無保留的奉獻給全人類,讓所有人遠離飢餓,有飯吃,吃飽飯。

作為新時代中國人,我們要學習袁隆平精神。在工作崗位上永葆一顆赤誠之心,腳踏實地,不畏艱難,甘於奉獻,勇於奉獻。

《袁隆平》電影觀後感五

從《袁隆平》視頻中學習到的:

1.實事求是,尊重農時。劉老師誇大的講授和袁隆平實事求是,尊重農時的對比。

2.熱愛。和高產水稻 講話,把它看作有個性的生命,極度熱愛、投入。

3.性格樂觀、熱愛生活、幽默。苦中作樂也是一種境界!(棉絮)興趣愛好廣泛,小提琴、游泳哦!

4.品質簡單、質樸。愛情簡單單純,結果簡簡單單,想法也簡簡單單

5.面對挫折,沉穩應對。被雷劈了一樣,成果被毀壞,這就是成功路上的挫折;天災、人禍,人生本來就有很多磨難的;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耐得下心來,十年了,做一件事,還沒成功。有多少人已經放棄了呢?不瘋魔不成活!

《袁隆平》電影觀後感六

袁隆平雜交水稻培育的成功離不開三個方面的支持。

第一,時間和精力的投入。袁隆平幾十年如一日的在田間去培育新品種,花費了很大的時間和精力。

第二,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之下,袁隆平可以一直的去研究雜交水稻阿,離不開有一個好的好的領導成廳長的支持。

第三,法院水稻培育的成功既是袁隆平自身的堅持。其背後,也是其妻子這麼多年的堅持與鼓勵!

要堅持夢想!要敢於創新!要勇於突破!

《袁隆平》電影觀後感七

1.堅持

自第一次發現野外雜交水稻已有十餘年時間,袁隆平的研究仍沒有任何突破性進展,進入了“頸”階段。眾多專家教授對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提出了質疑和反對,要求他放棄研究,袁隆平氣憤地説:“難道歷史上沒有的事情我們就不能實現?外國專家做不出來的事情我們就一定也做不出來?”很多人不是沒有夢想,而是不能堅持實現夢想。

2.大愛

在影片中有多處袁隆平教授向發展中國家人民傳授雜交水稻技術的片段,袁教授的雜交水稻技術普及到菲律賓、埃及、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推廣2.3億多畝,增產水稻200多億公斤。外國記者問他:“對於您的雜交水稻技術被世界各國學習和使用您有何看法?”袁隆平説:“我感到非常的高興和激動,我希望雜交水稻技術能被世界人民尤其發展中國家更為廣泛的運用,讓天下人都有飽飯吃。”大愛無疆,這種愛突破了區域和國家的侷限。

《袁隆平》電影觀後感八

袁老:一生為奉獻,只為不饑荒!

1、有目標和志向: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所有人遠離飢餓,讓種子灑滿人間,再無饑荒之年。

2、有持之以恆的堅持:當自己的科學研究遇到障礙、遇到挫折和瓶頸時,仍然不放棄。

3、具備的精神:不畏艱難、甘於奉獻,苦於追求、具有一種國際主義精神。

4、有興趣愛好:游泳健身、打排球、拉小提琴等。

袁老的一生一直懷有“以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的心願,耕耘于田埂之間,稱得起一代神農,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源,我們要做一粒種子,做一粒好種子,做一粒健康的種子,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外界環境,都要拼勁全力蓄積能量、匯聚力量向上而生,破土而出,茁壯成長,開花結果,完成自己肩負的使命,讓自己的一生有意義,我們因夢想而拼搏過、奮鬥過。我們更要珍惜每一粒來之不易的糧食,感覺生活中的浪費無處不在,從自我做起吧“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袁隆平》電影觀後感九

1.時代之殤

文革十年是複雜的時代,個人在大潮中或許被裹挾的已無人形,能走出來。真的都來自於對“雜交水稻”的這個執念和堅持。

2.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成書記在幾個時代背景下的包容、重視、人才認同,其實也是袁老能成的關鍵因素。

時代中總有裹挾中的常人,而常人的成功,除了付出與堅持,貴人亦重要。

3.生活的苦和人生得樂

對待“大個子稻穀”的擬人化溝通;破壞、批鬥的高喊“打倒袁隆平”;掉進沼澤的劫後一笑;讓我們看到了袁老在培育“雜交水稻”過程中的苦與樂,情感寄託和希望。人有時候要靠願景活着,活的才會有質量,有樂趣。

4.責任是驅動事業的火種

農婦至死不吃種子!小鳳的飢餓!都深深的刺激了袁老體會到“民以食為天”的使命擔當!

對於我們來講,是什麼驅動我們敢於付出更大的努力,奔赴更大的戰場,一定來自於責任:對未來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團隊的責任,對事業的責任。

5.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看到“袁老聽聞父親去世”的痛與苦,我留下了淚。能體會到袁老一心為稻,一心為民的情懷和使命背後,確實極致的付出與虧欠,尤其他對父母和家庭。大愛與小家,雖然讓袁老很糾結痛。但最終,當袁老面對“專家來海南説三道四,讓他放棄時”,袁老的堅定和執着,甚至在失敗中的都不放棄。一則來自於責任,二則成功的念想(他的成功不是為自己的名利,而是為的民生的福祉)。甚至袁老這代人都在想,即使不在這代人取得成功,他也是做了紮實的基礎推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