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實習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81W

幼兒園實習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2022年幼兒園實習生調查報告

幼兒園建築不同於一般的公共建築,它服務的對象是幼兒。幼兒園建築設計受到幼兒教育方式、內容以及幼兒身心特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就要求建築師處處以 “童心”來思索,才能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安全、舒適、優美的環境。我們8人為小組,利用工作日及休息日時間分別對廣和幼兒園、湖光山色幼兒園、青島實驗幼兒園曙光園和文蒸嘉爾幼兒園進行了實地調研。對幼兒園建築有了一個比較感性的認識。現將體會簡述如下:

廣和幼兒園

簡介青島廣和幼兒園始建於xx年3月,隸屬青島廣和物業公司和市北區托幼辦雙重領導,地處風景秀麗的浮山腳下,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分南北兩園,南園稱六小區園,北園稱二小區園。總佔地面積75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800平方米,總户外活動區3800平方米。設22個教學班,在托幼兒約800餘名,是青島市辦園規模較大的幼兒園之一。我們去的是南園。

調研心得

該園位於開放式居住小區內,兩條小區幹道的交角處,主次入口分別向兩道路開放。便於家長接送。幼兒園主體建築位於用地北部,南部是室外活動場地,既保證了兩者兼具良好的通風和採光,又避免了道路交角帶來的干擾,營造一個良好的聲環境。整棟建築建於坡地之上,但並未完全依就地勢,而是部分添平,借高差抬高一平台作為附屬活動場地,安置部分活動器械。踏步的設置豐富了院落的空間層次,加強了趣味性。平台沿園周繞至北面場地,這一抬高橋廊不僅將兩邊有機聯繫,還拓展了孩子們的遊戲方式,是一個值得借鑑的手法。園周用通透鐵柵欄與周圍相隔,並在內周植以綠化,既美化了環境,又於外界保持適當距離。但不足是綠化與鋪地沒有很好的結合,院子滿面鋪砌,使庭院顯得非常枯燥,同時幼兒活動極不安全。

建築採用集中式佈局,將幼兒生活用房、服務用房和供應用房集中佈置在主體建築內,其中生活用房位於南部,朝南偏東;供應用房位於建築後端,與幼兒園的次要出入口有方便的聯繫;服務用房位於建築東部,與幼兒園住入口接近。這種平面組合的方式節約用地,減少了交通面積,使各功能部分聯繫方便。

建築造型以六面的坡屋頂為母題,體現出一種小建築的尺度感和幼兒建築的獨特個性。坡屋頂的運用不是單純地抄襲沉悶的傳統方式,而是巧妙地採用了各種坡頂組合形式,統一中求變化,創造出一種豐富多變而又協調統一的屋頂形式,在體量連接上流暢自然,尖頂的屋檐又活潑了氣氛,其線形的動感與幼兒的性格相吻合。各單獨的體量粉飾成不同的淺色調,黃藍相間,活而不亂。

考察中曾留意有這樣一個細節:廣合幼兒園北廣場有一戲水池,但由於管理方的種種原因已廢棄不用,上面覆蓋了雜物。幼兒天性喜歡水,對水有很大的適應能力。水不但使幼兒增添活力,而且可以使皮膚經常保持清潔。同時水的特性也富於遊戲,活動於較高價值。該園的行為既是對建築用地的浪費,也讓幼兒失去了與水親近的機會,最終違背了設計的初衷。與此類似的還有實驗幼兒園曙光園裏的小動物飼養房。本以為裏面會飼養一些小動物,走進發現仍舊是堆放的雜物。在考察中大多數幼兒園都有類似情況,本設計好的小動物房大都閒置。幼兒對温順的小動物有天生的親切感,他們常常以不同的方式接觸他們。通過與小動物的交流,可以激發他們對幼小生命體的興趣和愛撫,從而喚起對大自然的熱愛。但與此同時,因為小動物房舍需要成人更多的料理,如餵食、打掃衞生等,給管理者帶來諸多不便,從而將其視為可有可無的環節,任憑“空房子”擺在那裏。當然,這不能歸咎於建築師,但作為設計者,也應當有責任在建築交付使用後多與使用者進行交流,在獲得反饋信息的同時敦促他們按設計意圖進行維護和使用,以使物盡其能。各方共同努力為幼兒創造一個有利於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幼兒園教育實習調查報告範文_

【第2篇】幼兒園實習的調查報告

幼兒園實習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科學區角活動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在科學區角活動中思維活躍,自由結伴、自由選擇、自由操作和探索材料,從中獲得科學經驗。幼兒通過對材料的擺弄和操作,其語言、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動頻繁發生,有力地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材料不僅是幼兒開展區角活動的物質條件,更是幼兒心智發展水平的重要物質支柱。教師在科學區角中投放的材料是否適宜以及對材料的使用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因此,我以“xxxx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分析”為題開展調查,旨在提升材料的使用價值,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

二、調查背景

著名嬰幼兒潛能開發專家程淮在2005年就已經指出:微環境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兒童發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他認為,真正能夠影響兒童發展的微環境,應當是適宜的、互動的微環境。兒童並不是被動地接受微環境的影響,而是具有主動選擇環境的能力和傾向。只有適宜的環境刺激,才能打開兒童心靈的窗口,使其接受環境的影響,才能使兒童與環境之間產生互動,進而促進兒童發展。因此,適宜性與互動性,構成了微環境影響兒童發展的基本的心理教育機制。

然而,在幼兒園,區域活動創設的是一個豐富多樣、多功能、多層次、具有選擇自由度的環境。它讓每個孩子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而教師也能在此過程中瞭解孩子,敏鋭地觀察孩子之間的差異,個別化地指導孩子,使因材施教變為可能,也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補充。

筆者在嘉興一幼北京城幼兒園進行了為期八週的教育實習,在此期間,該幼兒園也重點在做區域活動的工作,為本調查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三、調查內容

(一)幼兒園各年齡班區角的創設情況

1、空間利用:區角數量的適宜性;區角分隔、時間安排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區角內容的豐富性。

2、材料投放: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層次性、多功能性。

(二)教師的選材水平

1、區角活動指導方案的制訂情況。

2、教師在幼兒區域活動過程中的材料利用度。

3、區域活動中投放的材料一主題活動的相關性。

(三)區域活動中投放的材料對幼兒發展的.作用

1、對幼兒規則意識發展的作用。

3、對幼兒參加區角活動的主動性與獨立性的作用。

3、對幼兒在區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性與合作能力的作用。

四、調查範圍和對象

調查範圍:xx幼兒園。

調查對象:本次調查隨機選取xxxx幼兒園中的6個班(小、中、大班各2個)的區角活動。同時,還向xxxx幼兒園的多名教師進行訪談,以收集更多的消息。

五、調查方法

觀察法,訪談法,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

六、調查結果分析

(一) xx幼兒園對區域活動的要求正在提升

從與幼兒園領導們與教師的訪談中瞭解到,幼兒園對開展區角活動十分重視的佔33.68%;重視的佔39.58%;一般的佔4.2%;不重視的佔22.57%。應該説經過這個階段的幼兒園年檢和省檢,幼兒園對開展區角活動的重視程度有了很大改觀。

(二)xx幼兒園的教師對區域活動有不同看法

在訪談過程,出現了兩種觀點:第一,區域活動是“集體教學的延續”、是“分組活動”;第二,區域活動為“自由遊戲活動”、“學習性活動”。

通過相關文獻的查閲,瞭解到:區域活動 (area activities),也叫“活動區活動”,是上世紀70年代從美國引進中國教育界的新名詞。劉焱教授認為:“活動區意味着選擇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決定自己做什麼和怎麼做,而興趣、自由選擇與自主決定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

因此,可以看出區域活動是一個整體概念的教育活動組織形式,既強調幼兒的自主性、興趣性,又提出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説,區域活動不僅僅是幼兒感興趣的,同時也藴涵着學習的潛能。

(三) 各年齡段投放的材料內容無顯著差異,具有隨意性,無層次性。 區域材料的投放直接影響幼兒的活動興趣及發展,統計表明,小、中、大班材料投放方面無顯著差異。87.1%的教師能依據區角的特性投放品種較豐富的材料,以滿足幼兒自主選擇的需要,材料的投放較有目的性。90.8%的教師能注意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階段性地調整材料,以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主要問題是所投材料的層次性和多功能性比較欠缺,具體表現在小、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基本類似,沒有體現年齡班特點,每個班的區角內投放材料的種類和數量太多,幼兒看着眼花繚亂的材料,情緒浮躁,無目的地擺弄很不利於孩子的發展,而且有些材料只適於個別操作,不利於合作行為的產生。

文獻資料表明,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經驗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在活動區域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時,要注意提供難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使材料“細化”,充分發揮活動材料的優勢。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便於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鍼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3篇】幼兒園實習教育調查報告

幼兒園實習教育調查報告

五個星期的實習就這樣結束了,我的感受只能用八個字來概括“雖然辛苦,但很充實”。剛開始的時候,感覺時間好漫長,五個星期呀,什麼時候才能熬到頭啊。可是,轉眼間,最後一週已經來到了,當這一天真的來臨,我突然對實習產生了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愫,真的不願和小朋友們分開。幼兒園的實習,讓我在快樂中獲取了很多知識,我學到了許多幼兒園的實際操作經驗,這為我以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成為我珍視的寶貴財富。

剛剛進入幼兒園,面對新的環境,遇到新的挑戰,我覺得這裏才是一切的開始,它是能讓我將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得到充分發揮的地方,也是我成為一名正式的幼兒教師的開始。第一週是見習周,在那之前我拿到了全班小朋友的名單,努力的記下每一個孩子的名字。然後每天都會早早的到園,在教室門口等待孩子們的到來,用我最快的速度把幼兒和名字對上號,只為了能夠在早上和他們説一聲“某某某,早上好”。每天早上親切的問候成了我和孩子們第一座友誼的橋樑,在區域活動時我會以玩伴的角色與孩子玩耍,在生活區外面當起了上門拜訪的客人,在語言區和他們進行角色扮演,利用一切時間與孩子相處、聊天,儘可能地走近孩子,傾聽孩子們內心的聲音。漸漸的孩子們記住了我,放學時他們總會和我説一聲“吳老師,再見”。看着他們天真爛漫的笑臉,我的內心充滿了幸福,總會不自覺的笑出來。

後面一個月是實習,經過了一週見習,我在指導老師那裏學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學到了如何使幼兒安靜下來,學到了如何培養幼兒的生活常規,學到了上課的時候如何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我儘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我的教學任務,認真寫好教案,準備好每一次上課的教具,虛心接受指導老師給我指出的問題,將好的意見吸收消化,把不足的地方,在下次帶班的時候糾正過來。教學活動中,我發現活潑開朗的小朋友總是那幾個,看着幾個年紀較小的孩子,上下課總是那麼安靜,會讓我有必要讓他們融入整個小集體。所以在我的教學活動中,我總是以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為出發點,鼓勵孩子們發揮自己的長處,讓孩子們自由的去説他們想説的,給孩子們創設一個暢所欲言的環境,讓沉默寡言的孩子都能大膽的站起來説出他們心中所想。在保育工作中,我積極和保育員老師搭配,貫徹了“教中有保,保中有教”的理念;户外活動時,孩子熱了,我會馬上給孩子墊毛巾,適當的增減衣物;回到教室裏,督促孩子入廁,洗手,保證孩子們在走廊上不退不擠,洗手後不亂甩小水珠;喝水的時候,提醒孩子要排隊,接水時温度要適中,喝水期間不要説話,培養孩子安靜喝水的好習慣;吃飯時,提醒小朋友們排隊拿毛巾,並把自己的小椅子放下來,期間要安靜,做到不挑食,細嚼慢嚥;午睡時,我會做好巡視工作,為孩子蓋好被子,並在特別怕熱的幼兒(張童牧)背後放上毛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