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馬原社會實踐報告 農民工的文化生活

欄目: 社會實踐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43W

馬原實踐報告

馬原社會實踐報告 農民工的文化生活

成員:xx

時間:10月5號

地點:xx

調查對象:校內農民工

調查主題和背景:xx市農民工文化生活

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着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xx市農民工文化生活越來越受到關注。社會文化方式是反映社會精神文明發展的鏡子,也是觀察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現狀的窗口。本實踐項目是以瞭解xx市農民工文化生活為主要任務的社會調查活動。希望可以從瞭解他們的愛好傾向當中,收集他們對文化生活的看法和意見,從而改善農民工的生活質量,提高農民工的文化素質與身體素質,為xx市農民工營造一個和諧的大環境。

調查範圍:調查總計發放問卷25份,收回有效問卷25份。

調查內容:<>調查問卷

調查過程:在約定地點集合後,小組全人便開始在校內尋找農民工,找到後與之交流並進行填寫調查問卷,最後詢問是否留影紀念。最後整理收集到的問卷,並分好各自的工作。

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以及大數據來看,目前還是有一部分xx市農民工的業餘文化活動比較匱乏,整體文娛活動受制於多方面的因素,主要體現xx農民工在享有文化生活的過程中,受到了物質條件、自身因素、以及社會環境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在物質條件方面如收入水平、生活環境以及文化設施是對xx農民工文化生活的根本性制約因素;自身因素如文化素質、心理素質、思想觀念以及行為習慣等是制約xx農民工文化生活的主體性障礙;社會環境因素如社會歧視,社會關注程度較低、不良文化的影響等等,以上這些因素嚴重製約着xx農民工的文化生活。這些也不全部是制約的因素,經濟收入,娛樂方式的匱乏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素,休閒娛樂方式貧乏,企業提供的文化活動和社區文化設施覆蓋有限,很難享受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除了以上,影響xx農民工業餘文化現狀的更多是來自經濟方面的制約,大多數農民工外出打工是為了供孩子上學,或是供養家裏的老人,這樣一來,原本在農民工眼裏還比較可觀的工資也就所盛無幾,而一些工資本就不高的農名工更是沒有什麼文化娛樂,現在xx的全日制最低工資標準1680元每月,非全日制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為16.8每小時。

經濟因素以外,則是農民工沒有合適的文化娛樂方式,大多數的農名工的娛樂方式是在下班後,聊天,打牌,或者喝喝酒,對他們來説看電視有時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總的來説,xx農民工的收入相對穩定,但是不同個體間還有收入差距,而不同收入羣體間的差距又反作用體現在文化娛樂,相對收入較高一些的xx農民工羣體文化娛樂活動也相對較多一些,而在有較多的文化基礎設施的工地,社區,xx農民工的文化娛樂方式也相對較多,間接的體現了當地對農民工的友好態度,這些舉措也降低了農民工自身在文化娛樂方面的支出

根據調查問卷信息歸納,我們把影響農民工文化生活的因素歸納為以下內容:

農民工為城市的建設,整天忙碌着,髒活、累活、力氣活在他們看來是本職工作,沒有任何怨言,卻還常常拿不到工錢。文化生活對農民工來説簡直就是奢侈品。“幹活累, 沒事睡”,單調、匱乏的業餘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經使農民工顯得與飛速發展的經濟和文化社會不十分和諧。有些人也許認為,農民工文化生活問題,看不見摸不着,沒有切實解決好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直接和見效。但解決好農民工文化生活問題,也是維護社會穩定,保證文化不能忘記最普通大眾的有效措施。一億多進城農民工的文化生活問題確實不是小事。農民工文化生活匱乏,接受信息不暢,容易導致農民工思想退化,個人素質漸漸下降,容易產生獵奇思想。沒有喜聞樂見的文化生活和信息傳播渠道,也不利於農民工瞭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不利於農民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沒有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也是個別農民工出現盜竊等犯罪的一個原因,一定程度上也影響着城市安全。

其中一位農民工提到,雖然他是他們那個時代當中識字的少數人但是由於每天“朝五晚九”原來每天都聽廣播的他現在每天下班吃過飯便匆匆忙忙的洗刷刷睡覺了。當我們問及他業餘時間都幹些什麼,他説“白天那麼累,夜晚再不休息好第天就沒法上班嘍!”這是他的表述,我們可以看出世紀上他們不是沒有文化需求而是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去想着自己的愛好和喜歡的生活方式去投資! “現在白天上班很累,如果遇上了下雨天我們雖説沒有工資但是卻可以打打牌看看電視娛樂一下或者好好睡個大頭覺好好休息下,都在玩牌或是看電視誰去讀書看報啊:”由此看來工地的文化生活的氣氛的確是令人擔憂的。

另外,農民工大都居住在工地上,他們的活動地點往往侷限在工作場所,遠離社區,形成了封閉的羣體生活,他們這種孤島化的生活方式直接導致了他們城市文化生活的匱乏。

在農民工進城之前,他們已經基本完成了農村文化的社會化。進入城市後,農民工雖然獲得城市文化的再社會化,但是,由於城市文化具有開放性和流動性特徵,而鄉村文化有着比較抓立保守和封閉的特徵,這兩種文化的巨大差異必然會引起衝突,許多農民工在短時間內依然無法適應城市的文化生活。同時,城市市民也對農民工帶有的鄉土文化傳統有着不同程度的偏見和歧視。受價值觀念、語言、生活習俗等文化差異的影響,造成了農民工與城市人互不信任。這自然也影響到農民工在城市的社會支持網絡的範圍和性質。據李漢林的調查,發現農民工自己認為稱得上社會交往和聯繫的對象中,絕大部分屬於農民工同質羣體的成員,只有很少的一些農民工把城裏的熟人和他人算作他們與之交往和聯繫的對象。農民工在城市的社會支持網絡基本是由具有文化同質性的農民工組成,而這種社會支持網絡嚴重限制了農民工和城市人的交往和聯繫的頻度,從而進一步阻礙了農民工對城市文化生活的融合。

與城市工人的文化程度相比,我國農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據李培林等在全國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工中有45%具有國中教育水平,但也有25%只有國小教育水平,13.3%未受過正式教育:面在城市工人中,約70%都具有高中以上的教育水平,有4%具有大學教育水平。農民工的低文化水平制約了他們融入城市文化生活的意願。

農民工的文化程度和學歷高低與文化需求成正比。在文化程度方面,我國的新生代或第二代農民工明顯高於第一代農民工。第一代農民工的文化程度以國小和國中文化為主,其中30.92%的處於文育半文育,國中及以下佔81.91%,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62年。而第二代農民工以國中及以上為主,佔89.4%,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92年。在農民工市民化的過程當中,新生代和第二代農民工更熱衷於追求城市文化生活,更注重於個人的物質和精神享受,從而也就更容易融入城市文化生活。然而,佔相當比例的第一代農民工,他們傾向於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而不是去追求他們認為過於智侈和浪費的城市文化生活。這樣,受文化需求差異的影響,農民工羣體內部在城市文化生活方面出現了分層現象,進而從整體上影響到農民工的市民化水平。

要滿足農民工的文化生活,使他們儘快融入城市文化,就需要農民工自身、企業、社會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對於如何改善農民工的文化生活,小組成員也進行了積極討論。

(一)農民工自身積極主動的參加文化活動

農民工是豐富文化生活的主體,所以農民工自身對文化生活的重視程度重根本上決定了我們能不能改善。所以最主要的就是提高農民工對文化生活的認知。一方面,農民工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多讀書,讓自己的文化修養和思想境界達到更高的標準;另一方面,要從心裏建立對文化生活的重視,意識到良好的文化生活能夠給自己的工作,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從而積極的參加一些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豐富自己。

(二)政府應從政策角度給予支持和幫助。

要改善農民工文化生活,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從宏觀角度和政策的制定上考慮現在農民工的各方面需求,這樣就可以逐漸使農民工文化生活趨於系統化。政府應該將農民工文化生活放到相對重要的位置上,因為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認為近年來政府在加大力度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同時,也應該高度重視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政府各部門應該組成調研組,調查研究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各方面特點,開展對農民工文化生活的詳細調查活動,總結農民工文化生活哪方面需要更加註重,哪些方面比較好可以暫時放鬆,根據這些制定切合農民工文化生活的制度與措施,建立針對農民工文化生活的長效機制。只有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作為強力的後盾,我們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才能有依據,有條理、有方向、有步驟的合理的進行業餘生活。

(三)社會企業的積極配合,充分發揮自身作用。

豐富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是一項大工程,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宣傳,營造濃郁的緒論氛圍,進而發動社會各界的自覺行動,廣泛參與才能妥善解決。農民工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花費在公共場所,因此用人單位對於農民工的文化生活必須給予相當高的重視,從各方面進行改善來提高員工文化生活的質量。一個好的用人單位就能夠為豐富農民工的業餘生活起到最直接的作用。社會企業可以定期為農民工開展文藝晚會等文化活動,或者根據企業內部的條件為員工建立一些公共基礎設施,也可以組織一些出遊活動,不僅能豐富員工的文化生活也增添了員工之間的感情,對企業也會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