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社會實踐報告環境調查多篇

欄目: 社會實踐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18W

社會實踐報告環境調查多篇

社會實踐報告環境調查篇1

一、調查的目的及出發點

為了貫徹黨中央“又好又快”發展戰略目標,把我國建立成綠色節約型社會,黨中央下達了關於怎樣加強環境保護的諸多建議,也為之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在這股改革之風的吹動下,我校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對各級學生作動員和鼓勵,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地實踐活動,參加環境保護的行動。

我院更加身先士卒,各班

級也舉行了各種實踐活動,雖然我未參加,但我也對xx的環境做了初步調查。

時間:20xx年12月23日

地點:xx市各主幹道

參加人員:本人及一同學

二、調查的內容及方法:通過對路人以及對環衞工人的提問,瞭解他們對各路段的環境的看法。並將事先打印好的自制問卷調查表發給他們填寫,為接下來我的分析及整理做出鋪墊。

三、總體狀況及分析

通過對路人及環衞工人的調查,以及對問卷調查表的整理分析發現,人們普遍對當前環境表示不滿,只有在極個別地段人們表示差強人意,針對這些方面人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觀點。下面,我將針對這些情況做一些系統的彙報及整理。

1、調查人羣

由於適逢春節假期,在各主幹道上只能遇到很少的路人及環衞工人,所以,我們調查的人羣結構相對單一,所調查的一些問題及徵求的建議也只能代表極個別觀點,但這並不影響所做調查的整體方向,它能對xx市的環境衞生作出一定的反應,因此有一定的借鑑性和改進性。

2、發現問題

a、很多人反映很少和家人及同事談論有關xx環境現狀的問題,對有些方面的活動也相對冷淡,也有人反映根本就不知道有這樣的活動,當然參加的也很少啦。

b、調查中的多數人雖然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但是鑑於各種因素並未能夠身先士卒,身體力行的參加活動。

c、人們對環保的意識總體上欠缺,尤其是在一些費精力的活動(分類垃圾)上,更加顯得力不從心了。

d、人們反映政府的一些活動未曾下達到基層,百姓根本就不知道就結束了。這就反映在政府的交流機制上。

e、政府在環境保護上面的投資相對較少,在有一些方面(道路拓寬)方面更加欠缺。對一些污染大的工廠更是放縱,併為對這些税收大户進行整治,只要其交納一定的處理費就行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xx的環境以及人們的居住環境。

f、大多數被調查者反應他們的自律能力很差。

3、分析原因

a、自身原因起決定作用。很多人學歷並不高,文化素質也就低,因此對環境保護方面的種種看法和觀點都會受到影響。

b、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所採取的措施未下達到各階層,以及有些政府機構的陽奉陰違,導致措施不能有力的進行。

c、環境保護機構有關部門總體能力欠缺,不能進行有力及具體的規範,出現政策方面的漏洞,使環境保護工作陷入癱瘓,阻礙了工作的總體進度。

d、個體之間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一,對環境保護的看法不一,所採取的看法及措施各不相同,因此在環保的工作中所辦演的角色不盡相同,所能做的工作也不相同。對環保的貢獻也就不同。

e、社會教育力度不夠,尤其是對下一代的教育欠缺,俗話説:孩子是社會的未來。但是有些被調查者反映他們的孩子並未對環保有所重視,他們欠缺這方面的知識,學校及社會未對其進行系統的教育。

f、父母監督力度弱。

四、解決措施及建議

a、個人應該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質,提高環保方面的知識及技能,做到有所憑證。

b、各家庭應該加強對子女的教育,提高他們的認識。

c、環保部門應該建立各種保護機制和體系,加強對環境的監督力度。

d、實行環保獎懲制度,大力獎勵對環保有力的個人。

e、加強對廢棄物的有效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並實行廢棄物的分類處理。

f、政府在舉行活動時應該加強對基層的通知力度,做到各基層都能及時參加,可以貫徹執行環保制度。

g、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公民個人素質,使居民們不光自覺加強環境保護,從小做起,從個人做起。

h、最重要的是把一切措施付諸實踐,實踐第一。

五、個人心得

本人這是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要説不緊張那是不可能的,畢竟這是第一次嗎,雖然這樣,但是我覺得通過這一次實踐活動使我懂得了很多,也使我學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我瞭解到了羣眾的呼聲了。

我的實踐活動在xx市裏進行,雖然在有些人的眼裏xx的環境可以説是比較好了,但在我這個自己人眼裏我得xx的環境並不是很好,比較差啊。其中有一位被調查者的話令我很是動容。

這位被調查者是一位年逾七甲的老人,他對我説,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提高了,但隨之而來的弊端也日益顯露,環境不斷的惡化,儘管不停的加以改造,但是正如加1與加—2的區別,這雖然不是一個簡單的加減法問題,但這可以充分説明問題的重要性,環境在這樣污染下去,人類將無力錐之地。但他也表示,xx這幾年的環境確實有所提高,空氣清新了很多,但他強調這遠遠不夠,要想永遠活在這個地球上就必須保護環境,不要在破壞了。説的最後老人的語氣都

有點沙啞了。由此可見老人的品德是多麼的高尚啊,令我也為之動容。

調查中雖然人數並不是很多,但是被調查的人都是暢所欲言,把自己心中的想法都説了出來,毫無保留,他們是如此的希望把xx建設成美麗的家啊。由此可以看出xx的未來有希望了,人們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建設xx的,這是每一個xx人的夢想。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認識到了如何進行人際交流,如何將自己定位到社會中,我對環保瞭解了很多,我知道了環保只有發動全社會才能起效。我受益匪淺。

社會實踐報告環境調查篇2

目前我國高校對生態環保類的公共課程普遍不夠重視,雖然一些教材中有所提及,但是不夠系統、不夠全面。部分專業由於受限於本身特點,根本沒有將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列入教學範圍,造成大學生生態環保知識貧乏、意識薄弱、行為習慣落後。

前?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日益增強,並且隨之而來的也有日趨惡劣的生存環境。現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呼聲日益高漲,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大學生作為時代發展的領軍人物,應該在各方面不斷完善自己,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已經刻不容緩。高校應該針對目前大學生環保意識的現狀,有針對性的開展相關的公共課程,引導大學生建立強烈的環保意識,共築美好家園。因此,為了更深入的瞭解當今大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意識程度,並且為了更有力的倡導大學生加強對環境的保護,我做了以關於大學生環保意識的調查報告為主題的問卷調查。

一、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

(一)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是針對個宿舍成員共五十名,其中包括男生25人,女生25人。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地點是南區宿舍樓通過宿舍內發放書面問卷的方式進行,在各宿舍隨機發放兩張,對各年級學生無要求。

(三)調查內容

書面問卷以選擇題為調查內容,共八道題。內容如下:

1. 請問地球日是哪一天?

a.3.18

b.4.22

c.6.5

d.12.22

2.你清楚垃圾的分類方法嗎?

a.不清楚

b.記不太清,但很支持

c.清楚,偶爾會注意行為

d.清楚,同時運用與生活中

3.發現周圍存在環境污染的行為,你會怎麼做?

a.視而不見,一走了之

b.表示不滿,期盼得到治理

c.阻止有關行動

d.向環保部門反應

4.如何看待一次性餐具的做法

a.不環保,堅持不用

b.不太環保,但偶爾用一下也沒影響

c.一次性餐具挺方便,經常使用

d.別人都在用,所以我也用

5.您以為下面哪一項是工業“三廢”?

a.廢銅、廢鐵、廢鋼

b.廢電池、廢家電、廢傢俱

c.廢電視機、廢冰箱、廢電腦

d.廢水、廢氣、廢渣

6.您認為下列因素對我國當前環境問題影響最大的是?(選三項)

a.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b.政府環保執法不嚴、重視程度不夠

c.環保宣傳教育力度不夠、公眾的環保意識差

7.對於低碳生活,請問你有那些行動?(多選)

a.出門按步行,自行車,公交車,私車選擇

b.任何電器一旦不用及時關掉電源

c.儘量節約,循環使用水資源等

d.少用紙巾,重拾手帕,保護森林,低碳生活

e.不坐電梯爬樓梯,省下大家的電,換自己的健康

f.儘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物品

g.關掉不用的電腦程序,減少硬盤工作量,既省電也維護你的電腦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共發放書面問卷50份,得到的有效問卷50份,回收率100%,問卷容量50。

調查結果如下為,44%的同學表示會阻止其行為,32%的同學希表示不滿,期盼得到治理,一少部分同學會向有關部門反映,極少數會一走了之。許多同學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看法比較現實,56%的同學選擇了“不太環保,但偶爾用一下也沒影響”,有些同學卻很注意這方面,堅決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同時也有少數會經常使用一次性餐具。關於工業三廢調查,使我們看出同學們對工業中的“三廢”有很大瞭解,最起碼大多數人都知道“三廢”是指什麼。説明大家對工業污染比較重視,也説明了“三廢”的確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多數學生認為影響我國環境的主要因素是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政府環保執法不嚴、重視程度不夠,這是政府的管理不善,其實可以想到我們約束自己行為的意志也不夠堅定,這需要我們社會共同努力,加大宣傳共同促進大家的環保意識。對於第七個問題,反映出大家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對環保的概念不是特別強烈,所如果改變大家對環保的看法,就要從社會大環境中營造一種良好的環保氛圍,在尊重客觀存在的環保意識不太高的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經濟建設是必不可少,我們意識的高度,往往物質基礎的影響是很大的。

三、調查問題分析

1.當前我國大學生的環保意識現狀

首先,環保意識素養不高,缺乏有關環境保護的基礎知識,。這次調查中,發現很多同學對對環境保護的知識瞭解很少。調查最後,我碰到幾個同學,問他們幾個問題了解到,關於廢棄物會收到再利用的標誌也是別不出來,關於自然資源的有限性,電子垃圾的概念等這樣的常識也只是略知一二,由此可見,我國大學生環保意識的整體認知水平亟待加強。

2.造成大學生環保意識整體薄弱的原因

a.高校缺乏有關環保的課程

目前我國高校對生態環保類的公共課程普遍不夠重視,雖然一些教材中有所提及,但是不夠系統、不夠全面。部分專業由於受限於本身特點,根本沒有將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列入教學範圍,造成大學生生態環保知識貧乏、意識薄弱、行為習慣落後。

b.社會缺乏宣傳力度

社會上一些主流媒體缺乏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關注,或者缺乏關注的連續性和持久性,很多網站或紙質媒體只在每年的“世界環境日”或“植樹節”等特定節日,才會象徵性地關注一下環境保護,等日期一過便再無下文,目前甚至很少有關於環境保護的期刊或雜誌,大學生很難接觸到有關知識。

c.有關環境保護的校園課外活動太少大學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大學生的課餘時間也是非常充分的,因此誕生了各式各樣的社團,以及各種主題的課外活動。雖然很多學校也會組織環境保護主題的課外活動但是大都僅限於觀看資料片、考察野外動物園等初級層次,表面上非常認真重視,短期內也能在校園引起一定的反響,但在教育方面的深度和持久力不夠,目前很多大學生了解環保的意義所在,但卻缺乏更深一步的瞭解。

四、解決對策

近年來,素質教育成為高校教育的核心與目標。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其目的在於培養完整意義上的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體。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應該具備較高的環境意識,有為保護環境而不斷調整自身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協調人與環境、人與自身相互關係的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環境意識教育是對其素質教育得以實現的重要環節,是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素質的重要手段。“21世紀環境意識將成為人類社會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標誌,環境意識也將成為21世紀人類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培養大學生的環境意識正是新世紀發展的客觀要求。”

1.開設與環境保護知識相關的必修課,並在德育課程中引入環境意識的內容

有調查表明,日前很多大學生已有的環境知識不是來之於學校的教學,而且對現有的環境教學感到不滿。因此,有必要在大學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增加環境科學知識的教學內容。大學環境教育課程主要應加強三部分課程內容:

一是面向全校各專業開設公共必選課,如“環境保護”、“環境與發展”或“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這類公選課的設置要兼顧全校各專業的特點,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認識環境污染的現狀、危害及環境保護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瞭解環境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使學生真正從思想上對環境問題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二是根據全校不同專業的特點開設專業必選課,如“清潔生產工藝”、“三廢處理”、“可更新資源管理”、“旅遊景區環境評估”、“環境監測”等,專業選修課要結合各專業的具體特點,在提高學生環境意識的同時,還提高學生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

三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中增加旨在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水平的內容,如:在形勢與政策課中向學生通報高時效性的國際與國內的環境狀況及環境問題,同時通報由環境問題帶來的現實與潛在的危害;在“思想道德修養”課教學中加強環境道德教育;在“法律基礎”課教學中加強環境法律法規教育;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及要求,等等。如此將大學生的環境意識培養有機地滲入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當中,這既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具有啟示意義,更是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水平的有效途徑。

3.開展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的社會實踐活動

大學生的環境意識教育不能侷限於課堂,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更有利於將課堂上學到的環保知識加以鞏固和應用。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很多,例如開展廣泛的環境教育宣傳,辦展覽、開講座、結合環境保護主題節日開展活動等。我們也可以借鑑德國的經驗,引導大學生走向户外、走進社區、走向社會,走進大自然,並吸引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參與,以此提升大學生以及公眾的環境意識水平。

4.構建並完善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水平的激勵機制

構建並完善激勵機制是促進大學生環境意識提高的有效途徑之一。瑞典的成功經驗是設立綠色學校獎,儘管其目的是鼓勵學校為健康的環境而採取了基於課程的行動,卻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也可以設立諸如綠色使者、綠色團隊等獎項,並使之與繼續升學以及就業相聯繫,激發大學生學習與環境有關的知識並付諸於實踐的動力,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環境意識水平。

總之,提高大學生環境意識的有效方法很多,只要抓住大學生在校學習的有利時機,適時地對其進行薰陶與滲透,必將使大學生的環境意識大大提高,進而有利於我國乃至整個地球的環境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社會實踐報告環境調查篇3

市地處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區,前些年金融業發展狀況並不理想,金融生態環境出現嚴重惡化,並一度被定為“金融高風險區”,幾年來經過政府與金融部門的共同努力,在全國率先實施了地方政府出資置換高風險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實現了全國首家地級市將金融工作作為黨政部門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並將創建金融安全區工作納入地方各級政府目標責任考核,不僅成功摘掉了“金融高風險區”帽子,而且轄內金融業開始步入良性循環,區域經濟金融初步呈現互動協調發展態勢。

一、金融生態環境的治理:創建金融安全區

1999-是市金融生態環境的治理階段,當時尚未系統地提出金融生態這一概念,而是定位於創建金融安全區,着重解決銀行經營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問題。期間,人民銀行、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由相互抱怨觀望逐步走向相互理解支持,工作中牢牢抓住“三個點”,羣策合力,共同治理,成功摘掉了“金融高風險區”帽子,創建安全區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一是以救助支付風險為焦點,全面化解地方金融風險。被確定為“金融高風險區”的直接導火線就是城市商業銀行爆發支付風險,因此創建金融安全區首先從救助支付風險着手,在資金和政策安排上進行重點傾斜,確保地方性金融機構的健康發展。人民銀行有效發揮風險監管者和最後貸款人作用,緊急籌措救助資金5.68億元,及時封堵支付缺口進而消除了支付危機。地方政府積極發揮行政職能,半年時間幫助清收不良資產1.17億元、保全資產7.25億元,彌補前期虧損、呆賬損失、拆借高息共計4億多元;率先實施了地方財政出資置換商業銀行不良資產8億元,為全面化解其經營風險奠定了基礎。二是以打擊企業逃債為重點,大力整治社會信用秩序。

銀行業出現高風險主要是由企業大範圍不規範改制引起的,因此創建金融安全區的重中之重就定位在打擊企業逃廢債行為,維護金融債權完整,開展大規模整治社會信用秩序活動。人民銀行牽頭組織金融部門對惡意逃債企業實施聯合制裁,大力維護金融權益。地方政府成立專門領導機構開展創建金融安全區活動,成立創建金融安全區領導小組,大力實施“誠信”工程,社會信用狀況逐步好轉。三是以撬動信貸增長為亮點,在發展中化解歷史風險。引導樹立從發展中化解歷史風險的經營理念、以貸款增量來稀釋存量風險對銀行業走出懼貸和惜貸陰影、步入良性發展至關重要。人民銀行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加強窗口指導,有效發揮央行再貸款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金融機構以增加信貸投放來化解歷史沉澱風險。地方政府出台信貸獎勵政策,研究由財政出資成立貸款擔保機構,為企業融資和銀行放貸提供便利條件。

二、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政銀互動考核

-是市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階段,創建金融安全區工作重點由單純的維護金融債權,逐步擴展到以全面改善社會信用狀況為主要內容的“誠信”建設上來,着重解決銀行的運行質量和經濟金融的協調發展問題。人民銀行、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由相互理解支持進一步演升到互助合作、協力共建,工作中注重牽好“三條線”,穩步推動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

一是以整頓存貸市場為引線,規範銀行內部競爭秩序。化解金融高風險之後,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需從規範內部運行環境入手,理順銀行之間的競爭秩序,共同維護金融的整體利益。人民銀行組織金融機構簽訂《維護存款競爭秩序同業公約》,促進銀行間公平競爭和創安工作順利開展。加大對信貸市場的風險提示,引導金融機構規避“壘大户”風險,督促金融機構利用信貸登記系統查詢貸款大户,避免盲目競爭和一哄而上形成信貸集中風險。

二是以建立政績考核為主線,改善銀行外部運行環境。轄區個別政府部門的地方保護主義帶來的行政干預問題,暴露了創安工作對各級地方政府的軟約束,將創安工作納入各級政府政績考核成為推動金融生態環境改善的主動力。人民銀行密切關注創安工作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積極建議將創安指標納入政府目標責任制進行統一考核。地方政府建設“誠信”將創安作為重要內容,將創建金融安全區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責任制考核,與各級政府政績捆綁到一起,形成了政府考核金融、金融考核政府的“雙考核”局面,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工作真正駛上“政府主導、多方聯動、共同參與”的快車道。

三是以推介重點項目為連線,促進經濟金融協調發展。促進經濟金融協調發展成為改善金融生態的一項核心工作。人民銀行適時傳導宏觀貨幣政策,加強區域經濟金融協調性研究,積極為銀行信貸投放指方向、找出路。地方政府積極為銀企合作搭建平台,多次以召開銀企互動會、項目推介會等形式,大力促進產業政策與信貸政策協調發展。金融機構積極實施“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信貸政策,結合地方產業政策來調整信貸結構和增加資金投放,經濟金融初顯協調互動發展態勢。

三、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問題的提出及建議

市開始進入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階段,着重解決銀行業的效益性和可持續發展問題。政府、銀行和企業之間要儘量避免較大的利益衝突,逐步形成一種政銀企互動發展的格局,兼顧政銀企“三方面”利益的均衡。當前市在優化金融生態環境中面臨着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再是一些簡單的表象問題,而是涉及到制度安排、法制建設、行政干預等深層次問題,成為今後一段時間內努力解決的問題重點。

1、銀行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問題。

銀行作為金融生態環境中的生存主體,其法人治理結構和金融服務狀況成為生態環境的一部分,而目前銀行的一些制度安排不盡合理,如地方金融機構產權不明晰,經營中不能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信貸管理中重風險約束輕績效激勵,爭搶大企業信貸忽視小企業市場等等,嚴重影響到金融生態環境的進一步優化。建議各級政府積極督促轄內農村信用社加快改革進程,建立並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範內部管理和業務經營,提高自我生存能力;各銀行要加快內部制度改革,建立正向激勵機制,適時調整信貸營銷策略,在大企業信貸競爭成本上升和資金集中風險加大的狀況下,儘可能將營銷重點向中小企業轉移,不斷提升對地方經濟的服務水平。

2、司法部門執法的獨立性問題。

法律環境是金融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我國目前的法制建設尚不完善,司法部門執法過程中獨立性較差、效率不高,在涉及金融問題上表現為金融勝訴案件執行難,主要是由於法院執行力量不足、地方政府行政干預等問題所致。建議各級法院進一步提高案件審理獨立性和公正性,合理調集人員組成金融案件專門執行機構,定期組織金融案件專項執行活動,切實提高金融勝訴案件執結率;各級政府部門應儘快轉變行政理念,兼顧銀企案件糾紛中雙方面利益,消除司法干預和地方保護思想,有效保護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積極性。

3、市場規律約束的外在性問題。

經濟的外在性是指某種經濟活動所產生的對無關者的影響,外在性的存在意味着市場失靈,如銀行無法通過市場約束來對企業逃債進行懲罰就是市場失靈的表現,是一種負的外在性,而賴以消除市場失靈的制度建設又尚不完善,如對逃債企業不能有效實施嚴厲懲罰,對誠實守信者又不能帶來相應利益,這易引導其他企業的逃債預期,亟需健全相關的制度保障來消除這種負的外在性。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快徵信體系建設,逐步實現權威性的企業信用評級,為銀行信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同時着力改善區域內的社會信用狀況,強化社會信用對企業的約束;研究完善《破產法》及相關法律的規定,使破產起訴成為強制企業還貸的“殺手鐗”,依靠法制建設來強化市場約束。

4、中介機構從業的公正性問題。

銀行經營中的許多業務與中介機構具有密切關係,如對企業評級授信、發放抵押貸款、接收抵貸資產等都需要中介機構進行評估,評估的公正程度將對銀行經營產生較大的影響。在目前法律和行規約束軟化的現實情況下,中介機構在利益、人情和權力等影響下可能會做出對企業有利的評估,如高估企業資產來騙貸或抵貸、低估銀行準備處置的抵貸資產等,人為增加銀行的信貸風險和資產處置成本。建議政府加大對中介機構行業的整頓規範,嚴格行業准入和行業監管,對作假者堅決清出資產評估市場;注重從政策上鼓勵和扶持一系列專業化的中介機構發展,打破評估行業的行政性壟斷,增強行業競爭性和行業自律性,促進中介機構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誠信水平。

5、地方政府行為的雙重性問題。

市場經濟下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行為具有積極和消極的雙重作用,市場失靈時政府調控資源進行有效配置的行為(如政府出資成立貸款擔保機構)就顯現出行政干預的積極性,而市場正常運行中的政府破壞市場規則對經濟主體進行約束的行為(如政府剝奪銀行抵押優先受償權)就暴露出行政干預的消極性。實際工作中地方政府的一些行為往往把握得不到位甚至錯了位,需要調控引導時政府反而缺位了,不該插手干涉時政府卻又越位了,損害了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行政效率。建議政府切實從促進經濟金融協調發展的角度出發,將金融視作轄內一種產業來扶持發展,正確處理政銀企三方面利益的均衡關係,在對銀企進行行政干預時以是否有利於推動二者的合作發展為標準,杜絕以損害銀行利益來發展地方經濟的短期行為。當前,迫切需要政府在成立擔保機構、構建徵信體系、改善融資軟環境等方面進行積極干預。

社會實踐報告環境調查篇4

隨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農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為了更加深入地瞭解和掌握農村居民對農村環境的滿意度及其訴求,更有針對性地改善農村環境、發揮農村生態環境優勢,我局在去年調查的基礎上,今年繼續開展了農村居民對農村環境滿意率調查工作。

本次調查從農村居民的角度出發設計了問卷,採取“12340”社情民意調查熱線電話隨機抽樣訪問方式,有效訪問了我市九個縣(市、區)各60户,全市共計540户農村居民。在受訪者中,男性299人,佔55.4%;女性241人,佔44.6%。年齡結構是:18—35歲佔26.5%,36—65歲佔49.3%,65歲及以上佔24.2%。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近九成農村居民對當前農村生態環境總體狀況認為良好,超過六成農村居民認為近幾年來農村生態環境總體上有改善,並認為近年來政府在農村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建設中採取了措施並取得一定工作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如生活污水污染、農村工業污染、垃圾固廢污染、畜禽糞便污染等。

一、農村居民對當前農村生態環境總體狀況較為滿意

從本次調查結果看,農村居民對當前農村生態環境總體狀況認為良好的佔87.0%。調查的農村居民中,認為好的佔39.6%,認為一般的佔47.4%,認為差和沒注意過的分別佔11.5%和1.5%。

(一)農村居民對本地生態環境總體狀況滿意度較高

調查顯示,各地超過75%的農村居民對本地農村生態環境總體狀況認為良好,其中龍泉市和慶元縣滿意度最高,均有96.7%認為良好;景寧和青田縣最低,認為良好的為78.3%。

(二)六成以上農村居民認為近幾年農村生態環境總體有所改善

調查結果顯示,認為近幾年來農村生態環境總體上有改善的佔64.1%,沒有變化的佔21.7%,惡化的佔11.8%,沒注意過的佔2.4%。

(三)近八成農村居民對農村環境四個方面表示滿意

我市農村居民對本地的空氣質量的滿意度最高,認為滿意的佔71.3%,認為一般的佔17.6%,滿意率為88.9%;其次是對本地的居住環境(環境衞生、村莊綠化等)的滿意率為87.8%,其中認為滿意的佔53.0%,認為一般的佔34.8%;認為日常生活中沒有受到噪聲嚴重影響的佔61.7%,認為一般的佔17.2%,滿意率為78.9%;對本地的飲用水水質認為滿意的佔52.6%,認為一般的佔22.8%,滿意率為75.4%;以上四個方面中,對噪聲和飲用水水質不滿意度相對較高,近2成農村居民感覺日常生活中有受噪聲影響,超過2成農村居民對生活飲用水的水質表示不滿意。

二、超六成農村居民認為近年來政府對改善農村環境採取的措施有成效

從調查數據來看,農村居民認為近年來政府在農村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建設中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並取得一定工作成效的佔62.0%,其中,認為有明顯成效的佔24.4%,認為有一定成效的佔37.6%;而認為沒有成效和根本沒做工作的分別佔16.9%和8.0%。

調查顯示,與過去相比,環境衞生狀況的改善認同度最高,有四分之三的農村居民認為近年來自己所在地的環境衞生狀況有明顯改善;認為近年來自己所在地的山體綠化、村莊綠化水平有所提高的佔58.2%;認為近年來自己所在地噪聲環境沒有變化和有所改善的,分別佔56.1%和35。6%;認為近年來自己所在地周邊河溝、池塘、水庫的水環境有所改善的佔45.0%,認為沒有改善反而惡化的佔了將近二成(詳見下表)。

麗水市農村環境四個方面感受度調查表(%)

調查問題有改善沒有變化惡化沒注意過

與過去相比,您認為近年來您所在地周邊河溝、池塘、水庫的水環境是否有所改善?

與過去相比,您認為近年來您所在地噪聲環境是否有所改善?

與過去相比,您認為近年來您所在地的環境衞生狀況是否有所改善?

與過去相比,您認為近年來您所在地的山體綠化、村莊綠化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三、當前農村生態環境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

對“影響農村生態環境的主要污染源是什麼”的調查中,超過二成農村居民認為農村工業污染和垃圾固廢污染是影響自己所在地的生態環境的主要污染源;超過一成的農村居民認為生活污水污染、畜禽糞便污染和化肥農藥污染是主要污染源;認為河溝池塘污染是主要污染源的佔7。6%;而水產養殖污染、礦山污染、墳墓污染所佔比例較小,分別為0.9%、3.7%和0.7%,可見近年來政府在水產養殖、礦山、墳墓方面的農村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建設中採取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對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從電話調查中反映,不少農村居民對今後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十分關注,並提出了不少的意見和建議:

1、繼續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和村莊環境衞生的投入,新農村建設工作還要進一步加強;

2、大力推廣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解決好生活污水和畜禽糞便排放問題,防止二次污染;

3、落實公廁改造,制止杜絕糞便倒入水中污染水源的行為,切實做好水源生態環境保護;

4、進一步調動基層幹部積極性,大力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增強農村居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和自覺性;

5、努力改善工廠排煙、排污量,嚴格處理工業排污問題;

6、加大村莊道路建設、路面和路燈改造的力度,提高村莊綠化覆蓋率;

7、加快河溝整改,落實水源保護與建設措施,確保飲用水的水質安全。

社會實踐報告環境調查篇5

環境保護與人類的生存發展密切相關,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障。近些年,我區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將環境保護工作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不斷深化工業污染治理,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強化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建設,工業污染源總量

控制和環境功能區達標建設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污染物排放總量增勢減緩,環境污染整體狀況正在逐步改善。但由於歷史發展、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原因,我區環境欠帳較多,質量狀況仍不容樂觀。目前,全區地表水水質仍屬劣v類,城區和重點城鎮大氣環境質量超二級(省規定功能區)標準。同時,隨着一些企業組團規模的擴大,所在區域排污總量將大幅度提高,局部環境質量存在進一步惡化趨勢。

一、全區環境現狀

(一)水環境質量狀況

1、地表水環境。我區境內有沙河、陡河、煤河-津唐運河三條主要河流。對ph值、溶解氧(do)、化學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等主要監測指標的監測結果表明,全區三條主要河流均屬有機污染型,呈劣v類水體,主要污染指標是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水污染問題對近海水質和農業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並對地下水形成潛在污染威脅,但目前水質惡化趨勢已被遏制。

全區三條主要河流中,沙河污染較輕,其河水主要來源於錢營礦礦井水、生活污水和自然降水,且沿岸排污企業較少。但下游防潮閘斷面,由於黑沿子排幹匯入,水質指標相對中、上游較差。對沙河全年監測結果表明,ph值、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全年達v類水質標準,化學需氧量有不同程度超標現象;陡河由唐山市區流入我區境內,是唐山市東北部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渠道,因此污染較重。唐山市東郊污水處理廠每年向陡河排放污水約3066萬噸。對陡河全年監測結果表明,ph值達v類水質標準,其它有機物污染指標有不同程度超標現象;煤河-津唐運河污染也比較嚴重,其主要承載着唐山市中西部和我區城區生產、生活廢水。據統計,唐山市每年排入青龍河後流入煤河的污水量達2506萬噸,我區2003年排入煤河污水量約1400萬噸,且沿岸有大量固體廢棄物排入。對煤河-津唐運河全年監測結果表明,ph值達v類水質標準,其它有機物污染指標不同程度超標現象。

2、工業企業廢水排放情況。以2003年度為例,全區工業用水總量為4813.1萬噸,其中重複用水量為2718.1萬噸,新水消耗量為2095.0萬噸,重複用水率為56.5%。全年工業廢水排放量為1133.8萬噸,穩定達標排放量為630.6萬噸,穩定達標率為55.6%。2003年工業廢水中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為:化學需氧量5852.3噸,六價鉻0.03千克,氨氮31.2噸,懸浮物2526.7噸。

(二)大氣環境質量狀況

1、城區大氣環境質量。全區大氣環境污染以煤煙和粉塵為主。監測項目有總懸浮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降塵,主要污染因子是總懸浮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和降塵。對城區大氣質量監測結果表明,總懸浮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降塵均超二級標準,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達到二級標準。其中,總懸浮顆粒物區環保局點位全年超三級標準,監測最高值為0.73mg/m3,超二級標準1.4倍;可吸入顆粒物各監測點位全年均超三級標準,監測最高值為0.47毫克/立方米,超二級標準2.1倍;降塵除侉一村居委會4-10月份外均超三級標準,監測最高值為61.27噸/平方公里·月,超二級標準2.2倍。城區大氣環境部分污染指標超標主要原因是我區城區工業、商業、居民區混雜,分佈不合理。據統計,我區城區採暖鍋爐有197台,年耗煤量9萬噸,煙氣排放量9億立方米,公文煙塵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別為0.1萬噸和0.018萬噸。特別是居民分散採暖大量低空污染物排放是造成我區城區第一、四季度空氣中總懸浮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和降塵嚴重超標的重要因素。另外,鋼鐵、水泥企業分佈在城區四周,給城區空氣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2、工業廢氣污染物排放情況。我區工業企業有鍋爐68台,工業窯爐198台,年耗煤量為479061噸,其中原料煤耗量為89400噸,燃料煤耗量為389661噸,年耗焦炭量為380萬噸,年耗氣量為760萬立方米。全年廢氣排放總量為9751740萬立方米,煙塵排放總量為2633.0噸,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30441.2噸,工業粉塵排放總量為11856.0噸。工業污染源深化治理雖取得明顯成效,但隨着經濟的發展,工業污染源在小區域內集中大量排放仍是影響環境質量改善的重要因素。

(三)聲環境和其它

對我區境內兩條主要交通幹線噪聲監測的結果表明,七個點位中有三個點位達標。城區功能區噪聲監測結果,四個點位中有兩個點位達標。對117家企業廠界噪聲進行測定,噪聲值超過70分貝的企業有32家,在60—70分貝之間的企業有50家,達標排放的企業有35家,達標率為30%。此外,城鎮生活性廢物、揚塵、農藥、化肥、殘餘餌料、薄膜等造成的農業生產自身危害呈上升趨勢。

綜上所述,目前我區面臨的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環境質量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結構型污染問題仍很突出,特別是鋼鐵、水泥等行業,需要進一步加快生產工藝和組織結構調整,逐步淘汰落後生產設備,實現節能降耗的清潔化生產。

二、對策和建議

環境質量已經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為徹底改善我區環境質量,確保全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現就今後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快全區經濟、城市和能源“三大結構”調整,解決結構型污染問題。經濟結構調整。主要是工業結構的調整,包括工業企業組織結構、工藝結構、產品結構的調整。通過資本聯合、產品鏈接、信息共享,集中力量創造科技優勢、規模化建設發展優勢、資源綜合利用優勢,加快落後生產設備的淘汰步伐。城市結構調整。按照已評審驗收的《豐南城區區域環境影響評價》、《豐南城區環境空氣容量及環境空氣達標優化方案》,抓緊謀劃熱電廠集中供熱建設,加快舊城改造、污染企業拆遷改造步伐,實施環城綠化帶和功能區間綠化隔離保護措施,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完善城市功能區建設。能源結構調整。進一步推進煤炭控制政策,大力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減少原煤的使用量。

(二)深入、全面的開展總量控制工作。在工業污染源和社會面源污染物總量排放情況調查的基礎上,確定重點區域和流域的環境容量,實施排污總量收費,全面推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嚴格按照國家、省、市提出的要求和總量削減計劃,對低水平達標的污染源實施限期深度治理;對各企業實施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並進行年度審核。

(三)進一步深化工業污染源治理,提高污染防治水平。水泥行業。加強粉塵無組織排放治理,取締不符合行業政策和總量控制要求以及列入“上大壓小”計劃的水泥企業。對符合政策,粉塵排放不能穩定達標的企業進行深度治理,確保穩定達標,併力求創建花園型清潔生產企業。造紙行業。在關停2萬噸以下不能穩定達標生料造紙企業、改變原料結構、降低污染負荷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深度和循環使用率,並根據城市建設規劃調整企業佈局。冶金行業。加大建設項目管理力度,規範冶金企業配套建設,全面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實施區域型排污總量容量控制。對冶金生產企業,按照《唐山市豐南區人民政府關於開展綠色鋼鐵企業活動的實施意見》,穩步推進綠色星級企業的達標工作。同時,冶金、水泥等企業啟動煙氣脱硫工程,並強化物料運輸、裝卸、存放過程中的“二次揚塵”防治工作。此外,要加強“煤炭管制”工作,所有企業禁止使用含硫量1%以上的煤炭。

(五)加強科學管理。一是發揮“電子眼”作用,對黑煙囱進行監控,及時查處超標排放行為。同時,所有全工藝水泥企業和重點電力、冶金企業安裝粉塵“在線監測”設施,日排400噸以上有機污水的造紙企業、釀造企業安裝cod在線監測儀,進一步完善監控體系建設,實現市、區聯網,防止超標排污反彈。二是積極推行先進的環境管理理念,以新帶老,發展清潔生產,推動區域環境整體改善。率先在惠達陶瓷集團、聯強冶金軋輥有限公司、三鹿乳業等企業開展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三是積極推廣污染治理和資源綜合利用社會化、市場化運作,實施區域內資源和能源的合理調配和綜合利用。採用由政府協調企業出資或政府與社會共同出資的方式,成立專業化社會運營公司。同時加強宣傳教育,嚴格環保目標責任考核和獎懲,加快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環保工作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