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聯村聯户民情日記精品多篇

欄目: 民情日記 / 發佈於: / 人氣:2.96W

聯村聯户民情日記精品多篇

聯村聯户民情日記 篇一

5月21日 星期一 天氣:小雨

自開展“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以來,我們單位自上而下高度重視,先後幾次進村入户,與幫扶對象對接、溝通。在增進感情的同時,我們積極為聯繫户謀劃發展思路,送去力所能及的物資幫助,使他們對省委作出的這項惠民之舉、利民之策大加讚許,同時對自己脱貧致富奔小康也充滿了信心。

通過前幾次的座談了解,我們深感幫扶任務責任重大,兩村貧困户數較多,如果沒有周密的行動計劃,被動的往前推進,就難以達到此項利國利民政策的目標,我們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引導農民脱貧致富。前幾次的座談了解後發現兩村兩委會辦公設施簡陋,日常辦公活動無法順利開展,各類會議和活動無場地、無設備的狀況後,我和其他班子成員初步計劃為兩村兩委會資助辦公設施設備。雖然我局自身經費狀況也不是很好,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錢的地方也很多,但相比幫扶村組的情況,我們自身的困難基本屬於可以堅持和克服的。經過努力,我們籌備了辦公桌椅、沙發、茶几等辦公設備,今天準備送到幫扶村組。一大早,土門鎮、永東、新豐兩村的人員就來了,我們也組合了人員幫着,抬桌子、裝車。天氣雖然下着小雨,但看得出,大家情緒都很高、都很高興。能夠為幫扶村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為幫扶者,我們感到非常高興,後續我們將繼續努力,竭盡全力做好幫扶工作。

聯村聯户民情日記 篇二

自開展“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以來,我們單位自上而下高度重視,先後多次次進村入户,與幫扶對象對接、溝通。在增進感情的同時,我們積極為聯繫户謀劃發展思路,送去力所能及的物資幫助和科學技術,使他們對省委作出的這項惠民之舉、利民之策大加讚許,也對自己脱貧致富奔小康充滿了信心。

這當然也是我們作為幫扶者感到最高興的事情。今天早上一上班,我就通知大家要集體行動,再次進村入户,落實“雙聯”工作。在驅車趕往聯繫點的路上,我向大家明確了本次行動的主要任務,話家常、搞調研、同勞動,並對大家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沉下身子就當走親戚似的好好和聯繫户談談心,瞭解其真實的思想動態,切實找準致貧原因,積極為聯繫户出謀劃策,幫點子、幫物資、幫技術,爭取做到不虛此行。大家都點頭默許,信心滿滿。經過1個多小時的山路顛簸,我們來到了麻武鄉石家溝村。因為我們已經來過幾次了,所以對各自的聯繫户家庭地址都是瞭如指掌,很快就分頭行動起來了。我也來到了我所包抓的聯繫户王常寶家,環視院子四周,感覺眼前一亮,院落很是乾淨整潔,和我第一次來時有很大的變化,以前那個比較零亂的院子不見了。我邊走邊喊道:“家裏有人嗎”?無人應答。我

徑直走進去,整個房子裏都轉遍了,居然沒人。在轉的過程中,我細細打量了一下家裏的擺設,雖然不富有,但一切都井然有序了,可以明顯的感覺到這家人在我們前幾次的思想動員下精神面貌轉變很大,這更加增強了我幫助他們脱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我出了後門,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新修的圈舍,分欄圈養着8頭牛、2只只羊,膘肥體壯。

我想到了打電話聯繫。電話接通了,正是主人王常寶,他聽到我過來,很是高興,原來他和妻子在房後山上翻地呢。我來到了他家的地裏,握手後,我開玩笑着説:“你們怎麼不鎖門呢,小偷來了,怎麼辦?”

王常寶靦腆的笑着説:“沒啥事,平時就這麼老敞着,鄰里間都這樣。”再次感到這裏的鄉風淳樸。

一邊聊着,我一邊接過王常寶老婆手裏的鐵鍬,翻起地來。他們硬是不讓我幹,可我覺得這樣體驗一下農村的勞動挺好的。在翻地過程中,我和王常寶兩口子一直在交流。我得知他們家有耕地42畝,全是山地,生產生活條件差,靠天吃飯,主要以種植小麥和胡麻、洋芋、大豆為主;家裏有土木結構的房屋5間,全家7口人,上有86歲的老母親,下有兩個上國小的兒子,只有2個勞力,且妻子長年有病,雖然本人致富的願望強烈,但由於缺乏發展資金和技術,信息閉塞,加之本人文化有限,雖然在努力奮鬥,仍一直徘徊在貧困邊緣。就這樣邊聊邊幹着農活,我居然也不覺得累,雖然額頭上已經有了汗珠。地翻完了,王常寶兩口子偏要留我吃完飯再走,我謝絕了,儘量不要給他們添麻煩是對的。在回單位的路上,大家看上去都是灰頭土臉的,但臉上分明洋溢着滿意而歸的笑容,不虛此行。

聯村聯户民情日記 篇三

一大早起來,天灰濛濛的,有些冷,好像要下雪的感覺。可是我們辦公室的一幫同事都忙的熱火朝天,因為我們今天要去所聯繫的村裏面去聯繫幫扶對象。

因為之前沒有來過,一路上我們走走停停,為了不打擾鎮政府的工作,也就沒有找鎮幹部帶路,但好在一些熱心路人的指引,我們也就順利地到達了。

之前準備的時候,已經大致地瞭解了一下這個村子的基本情況:距離城區26公里,平均海拔2400米,年平均降雨430毫米,溝壑縱橫,土地瘠薄,自然條件很差,貧困面較大,交通不便等等等等……

對於26公里,起初也沒有什麼具體的概念,但真實的在路上的時候卻感覺恐怕實際要比26公里多得多。在接近當地鎮政府的地方有條小路,過溝,上坡,下坡,過鐵路隧道……其實,這才是艱難道路的開始,從過了隧道不久就是六七十度的上山路,大約二十來分鐘後才上去,之後就一直在山頂上起起伏伏地向目的地進發,而上山之後鵝毛大雪同時也飄了起來,感覺那些雲彩好像就在自己的眉毛邊上一樣。

終於,在風雪中大家都趕到了一起,已經有村幹部在那裏等着我們,大家到齊之後就在村幹部熱情的指引下與自己結上的親戚相認,然後幫大家將我們自己掏錢買的化肥送到了農户手裏。

在將化肥分發下去後,我們就按社分組自行往農户家裏出發。一户、兩户、三户……因為工作忙而今天沒有來的同事的幫扶户。

我們也都一家家地進行了拜訪。並且逐户將家庭詳細信息都記錄在了自己的筆記本上,以便日後能夠按照實際情況和需要來幫助他們大家。凡是去到的親戚們對我們都相當熱情,雖然需要幫扶,但是熱茶、便飯都會擺上桌,言辭中不時地透露出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也讓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大家對我們的期盼和感謝。

一路翻山過溝,爬上爬下,雖然很累,很渴,但是看着親戚們臉上綻放的笑容和對脱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我們頓時也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於是又鼓足了勁向着下一家進發……

晚上快六點的時候,終於將我們組的每家每户都拜訪到了,大家才拖着疲憊的腳步,相互攙扶着往今天的集合點出發準備返回,在路上大家熱烈地討論着該怎樣怎樣幫助張家,又怎樣去幫助王家等等,不知不覺中就回到了家裏。

顧不上休息,倒杯水趕緊整理下今天記錄的信息,完了還要好好聯繫這些親戚呢……

聯村聯户民情日記 篇四

今天是20xx年11月10號,天公作美,一改這幾天的寒冷、沙塵漫漫,今天風輕雲淡,讓人們感覺到了久違的春天的氣息。我們隴東地區今春普遍乾旱,而且旱情持續加重,加上老天也不眷顧,從開春到現在從來都沒有下過一場透雨。隊領導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今天剛一上班就召集大家前往我隊幫扶的鄉村——西峯區顯勝鄉毛寺村。

雖然沒有貴如油的春雨的潤澤,但沿途的樹木已吐露細細的嫩芽、迎春花、海棠花、玉蘭花,還有油菜花都競相開放,路邊上還有那些不知名的小花也毫不示弱的競相鬥豔,原野上到處是嫩嫩的綠色,讓人一下子融入到這個綠色的世界、鮮花的海洋。一時間竟忘記了那乾旱的麥田、等待滋潤的禾苗,還有焦急的農民。

一到幫扶對象毛仲學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他們去年剛新蓋的房子,深藍色的房頂、磚紅色的房體,屋內窗明几淨寬敞舒適。毛仲學雖然已年逾古稀但身體卻很硬朗,走路説話不像那麼大年紀的人。他和老伴帶着一歲多的孫子,兒子兒媳都在西峯城裏打工,離家較近,春種秋收都能回來,加上現在國家對農機用具的大力補貼,播種收割基本不需要人力了。他很健談,對黨的惠農政策瞭如指掌。他説在他的有生之年要帶着孩子們跟着黨步入小康生活,他有信心。談到今年的致富計劃,他説有黨的政策做保障,去年他已經蓋起了6間新房,今年還準備加蓋三間,除了往年種的小麥、玉米、黃豆、油菜、甜瓜等作物外,為了彌補今年乾旱造成的減產,他還栽植了新品種核桃樹,核桃樹地裏還可套種黃豆、紅小豆,小麥收割後回差種些糜子,蕎麥。養殖方面,去年養殖的絨山羊今年就要產崽了,奶羊也要產崽了,另外要引進些新品種的絨山羊,養殖規模也將擴大。對於今年的乾旱少雨,他説這地方几百年來都是靠天吃飯的,雖然離蒲河很近,以前只有眼睜睜看着它流走,現在不一樣了。前幾年政府已經給每個村子配備了灌溉設施,所以必要的時候就用蒲河的水澆地了。聽到這裏我終於放心了。是呀,只因有了這想民、為民的`政策才有了年逾古稀的老人一如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滿腔熱情的敢想、敢幹。

看着鄉親們會心的笑容、聽着的孩子們歡快的笑聲、我真想放聲高歌一曲,唱響我們中國農民新時代的夢想、屬於我們的“中國夢”。

聯村聯户民情日記 篇五

按照縣委安排的?聯村聯户?行動要求,3月23日,我前往自己的聯繫户十八里堡鄉趙家莊村一組村民陳立棟家中,詳細瞭解其家庭狀況。

陳立棟,1980年6月x日生,現年32歲,妻子徐金花,全家6口人,兒子和女兒在趙家莊完全國小讀書,父親陳朝選肢體殘疾,母親常年有病,經濟來源靠種地外出打工、養殖業,家庭年收入近18000元。今年,在鄉村的帶領下,他家種植了4畝的地膜洋芋,當我問及今後的打算時,他們夫婦只是笑一笑,説我們這個地方孩子上學不方便,尤其在下雨天行路比較難,莊稼連年乾旱,地理條件限制了我們的發展,打算搬遷到條件好一點的地方去住,在也沒什麼打算。

所以,在摸清楚他們家基本情況後,我認為要幫助他們家脱貧致富,首先就是要積極幫助他們下山入川,增強他們脱貧致富的信心,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可以通過給他們算賬對比、介紹發展前景、宣傳縣鄉政策,提高他們對下山入川的思想認識,主動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下山入川脱貧致富的行動中來。其次,竭盡所能地為他們提供技術、信息支持與服務,再次,關心、關注孩子學習。讓他們學習更多的知識,改變貧窮面貌,為社會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