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第三次集中學習研討材料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7W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第三次集中學習研討材料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第三次集中學習研討材料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如何推動新時代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其中,既有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經驗的新總結,又有對新時代條件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認識,更有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部署,形成了一個具有原創性、突破性、時代性的科學系統的經濟思想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它立足實際、着眼全局,在理論上,它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把我們黨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在實踐中,它引領中國經濟穩步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大意義、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自覺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一、明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立場和主線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鮮明地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他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並且強調“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一系列論述延續了我們黨一脈相承的政治主張,同時也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確定了主線。

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貫徹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理念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其中創新發展是動力;協調發展是原則;綠色發展是方式;開放發展是路徑;共享發展是目的。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科技創新與體制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的思想,既要通過體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又要通過科技創新帶動體制創新並且經濟的發展必須“着力提高發展的協調性和平衡性”,同時把握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係,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體現了對生產力理論的重大發展,把握好公平與效率的關係,提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以及共享發展等的新發展理念。

三、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並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機統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既不能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四、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握好供給與需求的關係,“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着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中國經濟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政府管理經濟的重心應從需求側轉向供給側,要通過改革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生產端入手,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簡言之,就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提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為經濟學理論創新貢獻了中國智慧。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談談幾點想法:

一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要持續優化融資結構,降低槓桿率。資產配置應從單一貸款為主轉向表內外全資產配置,結構性融資工具比重上升。利率市場化、客户需求多元化,銀行負債結構變得複雜,依靠存款等單純的被動型工具已難以有效平衡自身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金融債券、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等主動型工具應越來越成為重點。

二是在發展創新的同時堅定不移地迴歸本源,在發展中防範風險。隨着表內外信用風險資產配置的複雜化、多元化將加大信用風險管理的難度,利率市場化深入、結構性金融產品的增加也直接考驗着銀行市場風險管理能力。着力抓好重點客户、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的風險管控,始終把防範和化解風險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統籌抓好各類風險管控,牢牢守住風險底線。努力實現銀行創新變革與風險控制的協調平衡。

三是要完善政策制度、優化資源配置,創新產品服務,做好配套金融服務。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優化資產結構,圍繞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大力發展民生金融。大力支持小微企業、創業羣體、社區居民、農村羣眾、貧困羣體等薄弱領域,做好“普惠金融”、“扶貧金融”。深度挖掘新形勢下客户需求變化,加速從單一的存貸產品服務,向提供體驗型、交互式、便捷化、綜合性的金融服務轉變。既要立足當下,切實做好“三去一降一補”工作,又要着眼長遠,積極適應供給側管理的經濟思想,通過改革創新,提升金融供給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