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華魂2023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3W

中華魂2023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中華魂2023心得體會篇1

欲為人師表,先學會做人。

剛剛學完《傳統文化教育》,內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才真正的感悟到自己活得多麼失敗!多麼的不在道!由衷的感恩學校領導給我們這個認識自己,改變自己的機會。讓我真正的找回了自己那顆丟失已久的良心!

傳統文化的`學習,剛好有吳老師講的“如何做一位如理如法的好人”,如何讓傳統教育滲入生活,融入工作。但我感覺自己對“弟子規”還是停留在“聖人訓”的階段?慚愧啊,可見自己的確不是上根之弟子?不過“勿畏難、勿輕略”“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至”,要知恥近乎勇,只要嚴格堅持按照恩師的教導,每天按時完成作業,勇猛精進,相信一定會得到身心和諧、家庭和諧、校園和諧、乃至社會和諧的理想生活。

傳統文學並不是談玄説妙,“話説多、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聖賢留下的經典,沒有一句是多餘的話,正如“聖賢乃實語者、不妄語者、不異語者、這些經典,都是從聖賢人的自

性中流出,自己只有時時刻刻提起恭敬心,才能與古之先賢心心相應。自己修學不得力,正是因為對恩師、對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缺乏恭敬心,才會讓煩惱習氣障礙自己。而恭敬心不夠,也就證明了自已的孝心不夠,自己是否時時刻刻念着父母的恩德?是否時時刻刻想着父母的健康?是否做到了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自己身體不健康,已是大不孝,檢討仁、義、禮、智、信,自己沒有一樣做得及格?

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感恩“傳統文化講座”!感恩父母養育之恩!

感恩領導辛勤教導!

感恩農夫辛勤勞作及所有付出的人!

也通過此次學習,讓我真正知道了自己走上教師這個崗位是多麼的榮幸。教師這個職位是多麼的神聖。要想成為師之典範,必先成為一個好人!對於怎樣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我感悟到了以下幾點:

1:教師須是有道德修養的人,須修身養性讓自己具有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

2:教學生先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讓學生有一顆感恩的心。讓學生知道學習的真正意義。

3:點燃孩子的學習興趣,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於魚。

4:增強教師業務素質,努力成為孩子成長中的一汪源源不斷的泉水,不斷滿足孩子的求知慾。努力把傳統文化持之以恆的滲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時刻警惕自己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中華魂2023心得體會篇2

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是什麼?她由那些文化符號組成?她的主要外在表現在哪裏?都值得認真思考。

不久前,一位知名教授説,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是道和術,道家之道,儒家之術。從內容上看,很難判斷他説的對還是不對。

説他對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確實包含着道家、儒家思想,也有着關於道家之道、儒家之術的闡釋。

説他不對,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絕不僅僅是道家之道和儒家之術。其中還有更博大精神的內容和對人文、自然、宇宙萬物的精準解讀。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內容是包含了道家、儒家、佛家最高精神凝鍊而成的抱朴守拙、清靜無為、天人合一,自然圓融、和而共生的精神境界。那是一種豁達、達觀、捨得、放下、循天理、重人倫、崇尚普惠、雨露均沾、包容、恩養、果報大善之念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本質區別在於棄鬼神,而信人倫。將一切付諸神話色彩的信仰斥之為“怪力亂神”而崇尚自然。西方文化講以人為本,上帝造人。中國傳統文化講以家為本,家和萬事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伏羲、女媧人文初祖造人,人類造人。

中國傳統文化中釋道儒是其中主要內容。但道家之道是有的,儒家之術就不準確了。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何謂中庸?不偏不倚是為中庸。中正、公允、公平、公道,秉承天地之德是為中庸。而道家的道,是事物平衡之法,陰陽調和之術。也有着融和、平抑、取中的意思。我們中國的中,不是隨便叫的,這個中字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確定位,持中守正。

易經把事物形成乃至發展過程用一個周圓表述。

數數成像的概念12345是生數,67890是成數。生數和成數的契合點分別是5和0,恆居中位。河洛圖笈,白馬、神龜數據。頭1、6,尾4、9,左3、8,右2、7,唯獨沒有0和5。0和5在哪裏?居中。中為土,中土即此域中之國——中國。

易經解釋世界講境域生成。原生態世界是虛、是無。無不是沒有,而是隱含無數生命體、生命基因、元素符號、各種成像因子。進入適當的土壤、遇到諸多適宜的温度、濕度、養分、水分、各種氣候環境誘因,這才促成生命的誕生,完成從無到有的生命創造。就是無中生有。即:從無極到太極,然後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從而生生不息。所以老子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從無名到有名的過程就是一次生命創造的過程。從有名到繁衍生息乃至無限,即是母體孵化繁育的浩瀚過程。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這兩個過程。將這兩個生成過程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和”。與天地之和;與環境之和;與氣候條件之和;與生命基因之和。然後,和而共生,和而不同、和而共榮,世界乃成。

這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宇宙觀、世界觀。天人合一,是和天之德普惠世界,雨露均沾。和地之德包容萬物,恩養生命。和人之德,親近天地、親近自然、親近生命。人類只有和衷共濟,才能繼往開來。

中國傳統文化講和之道就需要遵循道家的剛柔相濟、陰陽互補。

中國傳統文化講和之道就需要遵循儒家的不偏不倚,公正無私。

中國傳統文化講和之道就需要遵循佛家的圓融一體,捨得、放下,慈悲為懷的博大胸襟。

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化和之德、義之理,奧妙就在於此。

中華魂2023心得體會篇3

一要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重在夯實理論基礎。培訓期間,通過系統全面學習黨的民族理論政策、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全國兩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重要論述等,進一步強化了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履職盡責打牢了理論基礎。在開展民族工作時,我們廣大幹部要樹牢“四個意識”,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積極作為,保證黨的決定在基層能得到迅速有效地貫徹執行,不斷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不斷營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的良好氛圍。

二要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重在堅持高位推動。通過學習使我們更加明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是一項長期性任務、系統性工程,團結是進步的保證,進步是團結的基礎,創建工作必須抓住“團結”這個關鍵,促進“發展”這個重點。在以後工作中,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始終把創建工作放在社會經濟發展全局的高度精心謀劃,不斷尋找與中心工作的切合點,真正實現互融共促。

三要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重在做到學思踐悟。參加此次培訓的都是各旗縣區民族工作骨幹和行業精英,培訓期間我們相互溝通、相互交流,使我們不斷反思自己在創建工作中的不足及差異,在以後工作中我們會多向先進地區學習,向兄弟單位借鑑好經驗好做法,巧用“他山之石”完善自身工作。自覺樹立全局意識,合力與相關單位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各項工作,使地區創建工作既為一域爭光,又為全局添彩。

中華魂2023心得體會篇4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編撰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夢想和追求,當它真正問世被拿在手上的時候,就能感覺出它分量多重,它關係着14億人的方方面面,承載了廣大羣眾的關切和心聲。

?民法典》與時俱進,植入互聯網基因。作為一部誕生於新世紀的法典,民法典的出台有着深刻的現代烙印和濃厚的時代氣息:懲治“霸座”、制裁校園欺凌、禁止高利貸、承認“虛擬貨幣”等,每個曾衝上網絡熱搜、引發眾議的主題都能在民法典中獲得迴應。《民法典》將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點、痛點、難點問題都納入典中。

?民法典》尊崇道德,弘揚社會真善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法典將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優良傳統融入其中:被監護人無人看管可由村(居)委會、民政兜底,父母撫養義務、子女贍養責任有法可依。古人曾期待的“大同”社會,正以全新的含義和解讀重回大眾視野。

?民法典》以人為本,講道理也講感情。民法典集中表達了追求公平正義的中國智慧和方案,在教導人們做一個“理性人”的同時,也傳遞着“法不外乎人情”的信號:胎兒亦有權力、遺囑的形式和效力更加靈活多樣等,每條規定都傳遞着法治的温度。

?民法典》,一部有靈魂的法典。如果説1804年法國民法典是19世紀風車水磨時代民法典的代表,1900年德國民法典是20世紀工業社會民法典的代表,那我國的民法典則應當成為21世紀互聯網時代民法典的代表。這部集中國現代和傳統智慧之大成的法典,將為全社會保駕護航。

民法典時代的到來,讓每一箇中國人對未來充滿期待。

中華魂2023心得體會篇5

“深入貫徹黨的強軍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努力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把我們這支英雄的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習近平主席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週年閲兵時發出的偉大號召,在全體受閲將士中引起強烈反響。

在現場聆聽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後,各受閲方隊紛紛採取各種形式認真學習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並展開熱烈討論。廣大官兵一致表示,將以習近平主席號令為引領,以這次受閲為動力,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聚焦備戰打仗,為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不懈奮鬥。

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

“‘導彈聽我話、我聽黨的話’,是每名火箭兵的精神底色。”受閲戰士、火箭軍某部上等兵蘭文輝説。這名裕固族大學生士兵每次打電話回家,族長和父母都教育他要聽黨的話、跟黨走,當黨的好戰士。

裝備轟-6k的空軍航空兵某師,是空中打擊的拳頭部隊。接受檢閲後,師長郝建科説,全師官兵將以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為動力,向着“建設過硬轟炸機師,打造一流拳頭部隊”的奮鬥目標不斷前進。

閲兵紀念標識梯隊“95”字樣的長機、陸軍航空兵某旅旅長崔佳彬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軍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邁出新的步伐、展現新的風貌,進一步堅定了全體受閲官兵改革必成、強軍必成的信心決心。

走下閲兵場,工程防化保障方隊就專門召開會議,學習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方隊長朱偉説:“對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要求,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只要按照習近平主席指引的方向抓建謀戰,部隊一定能夠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華魂2023心得體會篇6

中國是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家,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以來,今年已成立100週年,為了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每一代共產黨人都為之奮鬥,這也使得中國共產黨在一百年的歷史裏內容豐富多彩,浩如煙海。

在《中國共產黨簡史》第一大章節裏,我對"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這一篇章印象尤為深刻。讀到的字裏行間,彷佛也將我帶回了那個年代。辛亥革命後的中國呈現出人們完全沒有想到的一番景象:與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的倒行逆施相呼應,思想界掀起一股尊孔讀經的逆流;從西方學來的多黨制、議會制,成為各派軍閥、官僚、政客藉以爭權奪利的工具;1915年日本提出的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再次記錄下中國的奇恥大辱;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成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各自割據一方,並以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爭奪為背景,相互之間展開愈演愈烈的軍閥混戰,使國家陷於長期的分裂和**之中。面對殘酷的現實,資產階級革命派並不甘於失敗。孫中山高舉民主革命的大旗,繼續為實現真正的民主共和而鬥爭,但屢遭失敗,陷入困境。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滿懷着對實行議會制的真誠和期望而奔走呼號,慘遭北洋軍閥的卑鄙暗殺。革命黨人發動的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和護法運動等,換來的是反動軍閥的瘋狂鎮壓。這樣那樣的救國方案都試過了,但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國家的情況一天比一天糟。

要救國必須尋找新的出路。中國的先進分子從消沉、苦悶和彷徨中走出來,再次在心中燃起熱切的期待,一場巨大的革命風暴在孕育之中。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的《青年》(後改為《新青年》)雜誌,猶如黑夜中的一道閃電,掀起一場空前的新文化運動的狂飆。這場運動,正是新的革命風暴到來的前奏。

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羣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更重要的是五四運動前後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中國先進分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啟準備了最重要的條件之一。新時代,我們要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與研究、宣傳與踐行紮紮實實地接續傳承下去,使社會主義中國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

作為一名青年民警,正確的價值觀念能指導我們做正確的事情,用正確的方式方法開展工作,維護社會和諧平安。當然在思想上一定要時刻牢記使命,永葆忠誠,才能讓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昇華。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當年無數青年為了國家和民族挺身而出,如今時代將我們新一代的青年推向了社會的最前沿,從革命先輩手中接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火炬,今年更是建黨100週年,我們更應該準確把握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總目標和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總要求,將書中的精神譜寫在新時代,揮灑青春為鐵路公安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華魂2023心得體會篇7

傳統文化如同民族的靈魂,藴含着不屈的希望與力量;傳統文化是民族發展的原動力,給人們勇攀高峯的鬥志與毅力;傳統文化彷彿是一座溝通世界的橋樑,傳遞給世界温暖與色彩。因此,我想説:讓我們共同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吧!

最近名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國”的調查結果已經揭曉。中國以擁有眾多的優秀傳統文化位居第二名,這個好消息令大家歡欣不已。但當我們靜下心來與擁有眾多備受歡迎的現代文化的美國作比較時,我們的優勢在於我們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然而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被很多外國朋友欣賞的時候,我們自身是否足夠重視它呢?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傳承傳統文化,這難道不是我們民族的悲哀嗎?

現實情況值得社會擔憂。如今很多國人特別是青少年朋友,他們對外來文化有高度的認同。於是我們不再對“哈韓”、“哈日”感到大驚小怪,不再對好萊塢影片感到陌生。其實,感受、學習外國文化的精華並沒有錯。但過分的關注與模仿必將導致對傳統文化的漠視。可以説,外來文化已經對我們的傳統文化產生了衝擊。這種現狀值得我們關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懂得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馮驥才實地考察並用所寫文章表達了呼籲人們保護傳統文化的迫切心聲。他説:“民間藝術是民族情感與精神的載體之一,普查與記錄是為了見證與記載一種歷史精神。”是啊。倘若我們失去了珍貴的傳統文化,我們的內心會不會時常感受到一種不能訴説的苦衷呢?更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綢繆。為了引導人們重視傳統文化,國家設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守護傳統文化的決心不言而喻。是的,我們不想再看到自己的傳統節日被別的國家搶先申請註冊的事情重演。為此,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現耀眼的光彩。

隨着全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與日俱增,我們理應滿懷信心並且堅信:懂得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的民族會永遠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擁有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