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汶川地震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5W

汶川地震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汶川地震心得體會 篇一

從汶川大地震到現在,一千多個小時過去了。在這一千個小時裏,千千萬萬華夏兒女的心,被四川省山脊間的一片區域緊緊的繫着,汶川的土地每顫抖一下,我們的心也跟着悸動。儘管那些被埋在瓦礫下塵土下不見天日的軀體,和我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我們卻會為他們而歡喜、悲痛,因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體內都流淌着龍的血脈!

看過央視的那場賑災晚會,有個主持人説:“這些天裏,我們聽到的最美好的聲音就是:這裏還有一個活着的。”確實,在天災面前,能夠存活下來,就已是莫大的歡喜了。每當一個個本應枯竭的生命被人從死神手中強行奪回時,心中的喜悦是無法言喻的。看着那些堅強的人們努力挺住讓自己活下來,我覺得更高深的體會到,這世間,生命彼比一切都重要。“我們還活着,我們還有希望,儘管我們是去了一部分的肢體,可是我們會用剩下的人生,來回報這些將我們從死亡邊緣拉回來的人,還有祖國。”你能相信嗎,這是一個做完截肢手術後的人説出的話。面對攝像機,他沒有一點扭捏地説出了肺腑之言,讓所有看過聽過這句話的人為之動容。是的,因為活着,所以會有希望,因為活着,所以還有時間去追尋夢想!

始終記得的,最讓我刻骨銘心的一個眼神是在都江堰市荷花池市場的一片廢墟下,女孩樂劉會大聲地説:“我知道你們會來救我,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我堅持着,我現在還活着,我很高興!”她説出這番話的時候,眼神裏閃爍着一種如火焰般灼熱的希翼之光,即使是厚重的灰塵,也掩蓋不了她燦爛若星辰的明眸,身後的黑暗無法將她吞噬,卻更襯托出她身上那種令人信服的神奇力量。給人感覺,看到她,就像看到希望。那種對祖國的信任,更讓我對中國的未來產生了無比堅定的信心。

現在,災難的悲痛已漸漸的離我們遠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全新的感受,宛若嬰兒初生般的喜悦。地震中倒塌的房屋正在重建,重傷的名人正在康復,一切苦難在我們面前都不堪一擊。只要我們帶上勇氣,攜着希望,未來的路必將更加光輝,沒有困難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全中國團結一致之後的巨大力量!

汶川地震心得體會 篇二

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兩個月了!這兩個月以來,社會各界人士都表達了自己對地震災區的援助與心意,我們的志願者和志願行為都很直接的説明這一點。

在震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全國人民都心繫汶川,媒體、志願行動都充滿了激情。而今,兩個月過去了,我們對次的關注漸漸被新的熱點所取代,這是現實問題。

此時的志願援助行為也慢慢地漸變為一種承諾、一種責任、一種義務…

作為心理學專業的學習者和心理學專業的從業者,我們該如何面對這種轉變呢?

首先,對於我們自身來説:當心理援助成為一種日常工作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將其納入到正常的學習、工作中?我們如何在先前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新的工作?

先前的心理援助工作處在一種應激狀態,其行為也深深地打上了這種應激的烙印。將我們工作的方式與心情從應激狀態轉變為一種常態,需要我們的智慧。比如,許多的心理援助工作者都坦言,當時的工作更多的表現為一種陪伴、更多的是去做他們的朋友…這種坦言透露出了在應激狀態下的工作模式以及在這種模式下所建立的關係。毫無疑義,作為心理援助志願者的“陪伴”與“朋友”和一般志願者的陪伴與一般朋友是不同的,這其中多了心理諮詢/治療的意義。現在的工作,就是如何讓這種了心理諮詢/治療的意義呈現出來,發揮它的作用。這是是一種轉機、一種轉變、更是一種轉化——這其中,需要我們專業的態度與修養。

其次,作為此次地震的經歷者和見證者的災區居民和救援者,該如何面對這種轉變呢?

作為地震經歷者的災區居民,需要的不僅僅是面對這種外界關注的改變,還得面對這種轉變時機所同時發生的更多的現實問題的湧現:如板房、物資的分配,如今後的生計問題尤其受傷人員的,如那些喪親的家庭如何面對失去親人的日子尤其是那些失去父母的兒童與那些失去對方的夫妻…這些現實問題會讓任何遭遇的人頭疼,更何況是遭受了如此巨大喪失的人呢?

雖然這些都是現實問題,甚至也是客觀的現實問題(與任何個人無關)。然而,當我們真正面對這些實際問題時,就會出現另一般的景象。我個人是一個容易憤怒的人,我對憤怒的情緒也比較敏感、關注,在我看來,在這段轉變時期,憤怒將會是最常見最主導的情緒。最常見,指的是很多人都會出現這種情緒;最主導,指的是它表現得太頻繁了,而且會掩蓋其他的情緒,甚至會掩蓋對別人的好意所應有的感激。在這種情緒的籠罩下,任何個人都會表現出小心翼翼,惟恐為他人所詬病。前不久我在災區也深刻的體會到這一點。這兩天的大新聞“成都市政府將新的行政中心轉現”也與此有關。

作為災區居民,要知道這種憤怒的情緒,要理解這種憤怒的情緒。在任何時候,寬容都是一種美德,寬容自己寬容他人,儘量不要將這種憤怒轉化為一種指責與攻擊,從而讓憤怒恣意傳播。在有條件的地方,在感受到憤怒而無法自我紓解的時候應及時去心理援助工作者那裏尋求幫助。

那麼作為此次地震見證者的救援人員呢?不僅僅是災難經歷者才會有創傷,任何見聞、見證過災難的人也可能會有創傷,這種創傷被稱之為替代性創傷。相信任何救援人員都能感受到在震區的救援行為所帶來的變化。在這些變化中,有些是正面的有益的,如一些人回來後會更加寬容、關心他人;也有些是負面的有害的,如一些人會變得繁忙煩躁甚至抑鬱。任何參與了援助行動的個人都會出現這些變化,包括英雄人物。也尤其是這些英雄人物和公眾人物,他們所承受的比常人更多,在當下的受關注程度的變化時期,更加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作為心理援助志願人員,我們會在從災區回來之後,會開展很多的分享活動,分享這種歸來後的感受,如建立QQ羣討論、參加集體活動等。在這裏,我也建議其他行業的援助志願者,也可以這麼做。當經過這些集體活動之後,仍不能紓解內心感受的人士,可以嘗試尋求親人朋友的支持,在這些仍覺得不夠的話,可以嘗試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在這裏,我也真誠地祝福志願者身心健康,讓地震後的救援經歷成為自己人生中美好的回憶…

上面所做出的一些總結,是共通的,尤其是其中的情緒與感受,很容易傳播的。因此,志願者和災區居民也會彼此感受到彼此的情緒,並彼此影響。這更加需要在將後的心理援助行動中所注意。

同時,作為“心理”工作者,我們更加感受到這種壓力,也亦認識到這是一種責任。“患難見真情”、“日久見人心”,這些都是心理援助志願者所要考慮的,尤其是作為“陪伴者”與“朋友”。這種責任需要我們做出長遠的打算,也需要我們做出心理準備。

最後,衷心祝福所有的經歷、見證、見聞此次地震災難的人身心健康!也為在此次地震中不幸遇難者和隨後的救援行動中不幸遇難的援助者致哀!

汶川地震心得體會 篇三

通過學習有關抗震救災的先模人物報道,特別是眾多人民教師捨身救學生的動人事蹟,我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無不為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所感動。在大災來臨之際,汶川地區的老師譚千秋、吳中紅、張米亞等教師沒有選擇逃避和退縮,而是決然而然地用自己並不強壯的身體給孩子撐起生的希望,可敬!可佩!他們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展示着偉大的師愛,

向世人詮釋着新時期教師的內涵。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當災難降臨時, 他們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垮塌的水泥板,保護懷裏的學生。用自己的雙臂張開着趴在課桌上,死死地護着自己的學生。有的壓在廢墟中已經犧牲了,可仍然死死地抱着自己的學生。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人民教師的壯烈凱歌。他們是新時代的黃繼光、董存瑞!他們是這個時代人民教師的符號。他們的精神是中國教育振興的希望。我為這些老師而感動,也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師而驕傲。

作為一個普通教師就要向“用生命作支撐,捨身護生”,勇救四個學生的譚千秋等“感動中國的十大災區教師” 學習。並以他們為驕傲,要學習他們奮不顧身、捨生忘死、愛生如子的高尚情操,只有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對災區的最大支持。他們是真正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這些英雄教師奮不顧身勇搶救學生生命,危難關頭無暇顧及自己的家人,甚至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為我們樹立了愛生如子、捨己救人的崇高師德形象,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我要切實把學習災區英雄教師的英勇事蹟與幹好本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落實到行動中去,認真查找工作中的不足,積極做好各項工作,在捐款捐物支援災區、奉獻愛心呵護學生等活動中率先垂範,發揮黨員的先模作用。

當前,我省的教育事業正處在一個轉型階段,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素質教育還只是停留在表面。我們的任務還很艱鉅,大量的工作還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赴後繼的去探索、去披荊斬棘,我想當前的最要緊的就是要為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來,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辦社會有用的、人民滿意的教育。

同時,祖國經歷了這麼大的災難,災區人民經受了巨大的磨難,他們要重建家園,還面臨着許多困難,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學習英雄那無私奉獻的精神,發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盡我們最大的力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去支援災區人民重建家園。

汶川地震心得體會 篇四

世所罕見的大地震,讓數萬同胞頃刻罹難,十三億親人為之默哀。在舉國哀悼的日子裏,對於逝者來説,什麼才是最好的祭奠,什麼才是最好的告慰?

是生者的堅強不屈!不能讓災難擊垮我們的意志,不能讓困難停滯我們的腳步,不能讓廢墟掩埋我們重建家園、重整河山的堅定決心。

為這堅強不屈,讓我們在宣泄中撫慰心靈。汶川大地震緊緊揪住了全國人民的心,人們由驚愕到悲傷,由悲傷到焦慮,由焦慮到堅強。而在時間的煎熬、緊密的關切、焦急的期盼中,這心情在日漸焦灼,這心絃在日漸緊繃,這心緒在日漸難安。

全國哀悼日,既是對罹難同胞的'祭奠,也是對生者心靈創傷的撫慰。那麼,就讓我們把這連日來積鬱的悲情傷緒,一併盡情宣泄吧,一併盡情地盪滌吧。災區幹部羣眾不能倒下,全國人民不能倒下!

為這堅強不屈,讓我們在淚眼中抬頭挺胸。面對被無情摧毀的家園,面對被廢墟埋壓的生命,面對那一幕幕悲壯的場景,面對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翻飛的淚花是心靈無聲的語言,是心底流出的哀歌。這裏有傷慟淚,悲逝淚,亦有感動淚,欣慰淚。眼淚可以盡情流淌,但我們必須挺胸抬頭,去把悲痛化為力量,去把感動化作堅強。而這,是我們在風雨中挺立、在災難中前行的巨大動力。

為這堅強不屈,讓我們在泣別中毅然前行。逝者已矣,家園已毀,而生活還將繼續。傷者需要全力救治,無家可歸者需要安置,家園待重建,河山待重整,我們必須泣別逝者,揩乾眼淚,重新上路。重建的任務十分艱鉅繁重,需要我們更加凝聚起來。儘自己最大努力施以援手,加倍努力地幹好自己的工作,加倍激發前行的信心和力量,就是對災區人民最好的支持和慰藉。

“現在災難已經發生了,我們還要生活,不能什麼都靠政府,睡着等飯吃。”17日一大早,有災區村民就拿着鐮刀下地割油菜和麥子去了。而面對災難,災區羣眾在高喊:“我們可以從頭再來!”

那麼,讓我們更加堅強不屈,告慰罹難同胞,凝聚一切力量,去把困難踩在腳下,去把行動付諸實踐,去把希望寄予明天!

汶川地震心得體會 篇五

汶川地震造成人員嚴重傷亡,目前還有很多羣眾被困在廢墟之下。確保災區人民生命安全,把人員傷亡降到最低限度,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和周密部署下,災區各級黨委、政府和中央各有關部門緊急行動起來,全力做好各項抗震救災工作。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和醫療衞生人員以最快速度趕赴災區,全力搶救受傷人員。中國國際救援隊和(公文有約歡迎你)四川、重慶、山東等地的地震救援隊分別抵達災區,全力搜救埋壓在廢墟下的羣眾的生命。各相關搶險救援隊伍爭分奪秒搶修公路和受損公共設施,努力爭取救援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抵達重災區。這充分表明,在黨和政府心中,在全體救援人員心中,人民生命高於一切。

抗震救災,救人最緊要。以人為本是救災的核心,抓住時機、抓緊時間搶救人員,是整個抗震救災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部工作都要緊緊圍繞救人展開。當此之際,身處危境中的人民羣眾,等待救援人員的心情最焦急,渴望被救助的企盼最迫切。當此之時,沒有什麼比最快出現在受傷羣眾身邊更緊迫,沒有什麼比全力搶救羣眾生命更重要。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盡最大的努力;只要有一點可能,我們就要不惜一切代價。廢墟下哪怕還有一個人,我們都要竭盡全力,搶救到底。

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生命。確保災區人民生命安全,要求我們克服一切困難、排除一切險阻,儘快通路、通電、通水、通信,早一秒到達災區,多一分救災保障,生命的搶救就多一分希望。要千方百計向災區運送食品、飲用水、藥品和帳篷、防寒衣被等救災物資,才能確保羣眾有飯吃、有衣穿、有乾淨水喝、有臨時住處。要妥善安置好受災羣眾,做好被困羣眾和受傷羣眾的救治工作,安排好受災羣眾生活,滿足羣眾基本生活需要,讓災區羣眾感受温暖,穩定情緒,增強戰勝地震災害的自信心。要科學組織抗震救災工作,把各種抗震救災資源和力量有效地協調、整合起來,投入到災情最嚴重的地方,投入到羣眾最需要的地方,提高救災效率,加速救災進展。

在突如其來的地震災害面前,黨和政府是災區人民的主心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急人民羣眾之所急,解人民羣眾之所難,把各方面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問題想得深些、想得透些,把各項搶救和安置工作做到實處、落到細處,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每一個受災羣眾中去,把人民羣眾搶險救災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組織起來,凝聚成萬眾一心、迎難而上,共御天災的偉大力量。

汶川地震心得體會 篇六

晚上看了cctv的一段視頻“男子被埋108小時搶救後奇蹟生還”,很振奮,居然出現了奇蹟。這位教師的奇蹟源自自己堅強的信念,一個礦泉水瓶子,幾張作業本紙張,還有自己排出的尿液,最好挽救了自己,喝自己的尿液,吃作業本紙張,生命的盡頭,是自己的努力挽救了自己,是用極限條件下正確的方法挽救了自己。人只要有信念,只要我們相信有奇蹟,只要我們往奇蹟這個方向努力,希望還是有的。

“我就等你們來救我,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這是被困60多個小時的女孩樂劉會獲救後説出的第一句話,也説出了所有埋壓在廢墟下的羣眾的心聲。這求生的執着信念和對搜救人員堅定的信任,是受困羣眾的精神支柱,一定能夠使人們有效地延續生命,一定能夠使一些人堅持到被營救的那一刻。

儘管隨着時間殘酷地推移,受困人員搶救成活率會越來越低。這在一定程度上,不以人的意志和情感為轉移。但亦有諸多事實表明,在極端惡劣的生存條件下,總是會有人能夠創造生命的奇蹟。尊重每一個生命,抓住每一個可能,最大限度地搜救每一個受困羣眾,把人員傷亡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就是抗震救災的最大勝利。

全體救援人員,沒有人想放棄,沒有人會放棄。每一個搜救人員,都在想盡一切辦法,採取一切手段,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抗爭,竭盡所能地多救活一些人。一位剛剛救人的戰士,不顧斷壁坍塌往裏衝而被其他戰士拖住時,跪下來這樣哭喊:“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這樣的信念,這樣的力量,時刻督促每一位救援人員把心思用到最仔細,把體能發揮到最極至,最大可能地尋找每一絲生命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