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心理健康微講座心得體會範本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8W

心理健康微講座心得體會範本多篇

心理健康微講座心得體會篇1

健康是人類生存極為重要的內容,那麼,一個人怎樣才算健康呢?1948年世界衞生組織明確規定: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應當重視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體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一個人如果有再健壯的體格,可心理不健康也只能是行屍走肉。可見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是什麼?心理健康的標準應包括人際交往、自我意識、情緒、個性、工作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

人們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人人的溝通和交流,這也是我們人生的主要內容。在學校裏天天和同學在一起學習,與舍友之間一起生活。學習上的問題,我們可以在一起探討和研究,同時這也促進了學習的進步;生活中遇到的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開心的時候有人分享,難過的同時也有同學一起分擔。所以良好的人際交往有利於大學生身心健康、學業進步、以及情感的分享等等;如果我們學校很少跟同學説話遇到不懂得問題也不能夠及時的解決,日積月累問題越來越多,這也會使我們產生厭學,導致學習退步。但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也只能憋在心裏,這也不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所以人際交往不良可能會引起我們心理失衡,產生心理問題,影響學業。同學之間的交流也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對自己的認識,才能讓我們自我完善。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是心理健康者與外界正常交往的結果,是我們對自己和對他人以及兩者之間關係正確認識和評價的結果。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面對不一樣的事物和環境會使我們產生不一樣的情緒。就像剛入大學的時候,生活環境的變化,使我產生了焦慮、煩躁的不良情緒。第一,在高中,每個班都是固定,學的課程是固定的科目。而在大學是不一樣的的課大都要換教室,有專業課、有必修課、還有選修課;每學期開設的課程不同,每門課考試的方式不同,每門課的學分也不同,這些變化令我摸不着頭腦,很是焦慮、煩躁。第二,大學裏再也沒有人跟在後面督促你幹這幹那了,而是有大量的“自由時間”。真是不知道如何利用這些時間;不知圖書館、機房、自習室去哪,往往一個學期就荒廢了感到很迷茫、恐懼、失落。第三,覺得進入大學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了,經過大學聯考的激烈競爭,已感到筋疲力盡,認為進入大學可以好好放鬆一下,以補償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於是失去了奮鬥目標,沒有了學習的動力,內心卻無比的空虛和失落。總總的不良情緒不僅僅影響學習和新的生活,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及時的調整。當進入新的學習環境後,我們應保持樂觀的心態,及時排解內心的焦慮、煩躁、鬱悶或其他不好的情緒。一旦出現焦慮、煩躁、情緒不安等症狀,要學會向朋友、同學傾訴,或者轉移關注點。我們也可以選擇一種自己感覺比較舒適的方式,或坐或卧,慢慢地通過調節呼吸或放鬆使心情平靜。積極樂觀的情緒使我們充滿信心,精神充沛,能夠良好地適應周圍新的環境。反之不良的情緒使我們焦慮、煩躁、鬱悶、易怒、從而導致不良心理問題。所以我們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避免不良情緒產生。善於到生活中去發現新意,和同學去操場散步,聆聽鳥兒的歌唱,感受大自然的生機,為生活增添活力。一個真誠的微笑,一段温馨的音樂,也足以讓你新的生活充滿愜意和浪漫。

人與人需要交流,有好朋友才有好健康。人類本來就是羣居性的。親密的朋友會使我們生活充實,讓我們在孤獨和脆弱的時候找到精神的依靠。友情是我們堅強的後盾,讓我們不會被困難擊垮,勇敢面對挑戰和考驗。另外要確定適當的目標。過高的要求會使自己喪失前進的動力,屢次失敗會打擊自己的信心和激情。建立適當的目標,讓自己取得一定的成功,使自己從中發現自己的價值,從而建立良好的情緒。

總的來説人要有健康的心理,才會有健康的生活.故讓我們為了明天的美好,讓我們擁有一顆健康的心吧

心理健康微講座心得體會篇2

現代社會的壓力之下,可能身邊有很多人內心都有痛苦,但是他們用微笑來掩飾,把自己偽裝的很快樂,其實內心很孤單,找不到開解的方式,這是一個非常需要我們去正視的一種疾病。

喬泓教授主要從三個方面講述了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心理健康的源動力以及心理升級的路徑。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又分為生物因素、性格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健康的源動力又分為能力感、關愛感、自主感。心理升級的路徑又分為成長型需求、成長型價值觀、追求型目標。

在成長型價值觀中喬泓教授三個石匠的故事令我深受感觸,他們雖然做着同一個工作,但是給工作的定位不同,決定了能取得的高度。混飯吃的石匠也永遠成為不了建築家。而第三個石匠不僅熱愛自己的工作而且充滿激情,並朝着這個目標不懈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幹出一番理想的成績,正是這種目標明確的激情和理想激勵着他不斷努力,不斷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所以才造就了他的成功。

我覺得對於今天的中國社會來講,社會發展的速度很快,年輕人承受的壓力很大。但是中國人又往往對於心理疾病存在一些誤解,膽怯的心理導致不想跟別人表達、也不敢跟別人表達,病人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會承受雙倍的痛苦。

別再獨自掙扎!如果真的覺得自己的心態在某一段時間已經出現不穩定的時候,及時找專業人士來幫你判斷。這時候非常需要陪伴和開導,需要大家及時的溝通,把心裏的問題發泄出來,不要藏在心裏。我們也需要關注一下別人的內心到底是什麼樣子。多接觸一些性格好的朋友,少聊一些負能量的事,堅持做每一天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努力對待生活,努力堅持做好每一天、過好每一天。

願你我擁有發自內心的微笑!

心理健康微講座心得體會篇3

20xx年11月12日晚上6:30,作為四川音樂學院心理委員的一員,我聽了一場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這個講座是我學習如何當一個稱職的心理委員的第一課。

通過上大學心理健康課程,我瞭解了許多關於心理方面的問題,也使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懂得了心理健康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很重要的。然而,不少大學生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危機或疾病,不會主動向心理諮詢中心或是專家尋求解決方法。例如一些大學生經常口口聲聲説“鬱悶”、“空虛”或是“寂寞”、“無奈”等,這就有可能是產生心理問題的初期症狀;而失戀、考試不及格、不會做家務、受到同學嘲諷等在平時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也可能成為導致他們情緒崩潰的導火索。但這些小問題、細節平時都不為他們所重視,他們意識不到容易引發的危機,也就不會主動尋求幫助,直至最後問題日積月累、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大學生應該更主動一些,關注自己的心理動態,主動向專家説出自己的所想。

我們應該都知道,如今,心理健康這個話題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身體健康固然很重要,但心理健康也不可缺少。我們要追求的是身心健康,即身體、心理都要健康。心理老師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使我受益匪淺,她給我們定義了心理健康的標準,提出了大學生面臨的成長問題。如何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和理財習慣、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交、人際關係及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分析等。讓我們感觸最深的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要適應社會角色,環境的變化。我們應該要很清晰的認識到自己已是成年人,不再是未成年人。既然如此,就要更多一份主動心,責任心,很多問題及事情都要靠我們自己主動去做,去解決。要能儘快的適應一個新的環境,不要總是懷念過去的時光。每到一個新的環境,習慣就好。就像我們剛來到大學,也應該讓自己儘快的適應。否則就會出現許多的心理困擾,從而影響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第二方面: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雖然有句話叫“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但很多時候你還是需要別人的幫助。或是你不可能離開一個羣體獨立存在。所以就需要我們建立好人際關係。比如學會傾聽別人或是讚美別人。總之就不要讓自己脱離大眾。其實,我自認為自己在這方面做得不好。雖然自己也有幾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但人際交往方面很狹窄,不敢主動與別人交流等。現在也要深刻的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相信自己以後也會在這方面多加註意。

第三方面:大學生常見的失落、自卑心理。自己覺得自己在這方面表現得很明顯。首先,來到這裏也不是自己最初的夢想,因為某些原因,只能選擇到這裏來。看着班上的同學進入了自己心儀的學校,自己不免有些許的失落。再者,來到這裏,在學習上遇到了許多困難。生活中同學多才多藝。這更添加了我自卑的感。但現在的我,不再自卑,不再失落。老師的教導、師兄、師姐和同學們的關心讓我更加堅定: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一切都會過去。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

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於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峯。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

在心理課講座上老師提到心理委員必備的條件。如知識條件、技術條件、諮詢人員的道德禁忌等,讓我們一下子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情感,作為心理委員,自己首先不能對那些不法的行為或錯誤的態度置之不理,如果心理委員都麻木不仁,同學在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這方面就又可能陷入盲區。心理委員責任重大,不能掉以輕心。

我不泄露他們的隱私,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做到的,我希望我能成為一個稱職的有責任心的心理委員。

心理健康微講座心得體會篇4

隨着社會高速發展,市場競爭加劇和生活節奏加快,在信息大爆炸的當下,受網絡等媒體影響,不少人因期盼與獲得的不平衡以及生活工作中累積的壓力,逐漸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如不能得到有效開導及化解將出現難以估量的後果。

20xx年x月xx日,本着以人為本的企業發展理念,為關愛廣大職工心理健康,疏導員工在生活工作的心理癥結,從根本上員工找到心理存在的問題,xxxx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誠邀著名心理學專家xx教授,在公司會議室開展心理學健康講座。經過數小時的講解,全場在輕鬆歡愉的氣氛中度過。xx教授從“人的三個層次、力量來源、邊界思維、概率”等方面,通過生動講解和職工互動等方式向廣大員工闡述了從心理層面應以什麼樣的心態對待工作生活,如何處理與人交際溝通時出現的問題。

x教授的講解讓我受益匪淺,講座過後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現將對參加此次講座的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不妥之處請諒解。

一、從精神層次提高人生站位。人類與其它動物的本質區別就是因為我們有複雜的思考能力,豐富的精神世界。然而大部人對自己人生站位停留在物質獲取及社會關係上面,這樣就會形成期盼與獲得不平衡的心理問題,不可否認改善生活品質提高社會關係是人之本性。但我們更應該從精神層次來定位自己,對待工作。在熟知的偉人中,如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放棄美國給出的優越待遇,經歷艱難也要回國為國家導彈事業獻身。這樣的人已經把個人在事業中獲得的名利拋之腦後,在精神上與更高層次的民族大義相關聯。作為一線公路人,不應以單純的物質報酬感到快樂,還要以身為國家公路人,社會主義發展貢獻的一份子感到自豪!

二、自律人生,掌控力量的來源。我們總是因為鬧鐘響起才不情願的起牀,小時候如果不是父母催促便不會主動寫作業,長大了不到迫不得已就不會主動改變,不會自律的人生就是被外界所控制。自律是人與人之間產生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方法。西漢匡衡鑿壁偷光苦學,終成一代文學家。今年大學聯考才結束,一名昂子喻的盲人考生考了635分的好成績。他們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自律。關於自律不應該是嘴上説,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是很多人的通病,而是給自己定一個能完成的目標,工作上也是一點點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找藉口持之以恆的堅持。掌握了自律就是掌控人生,只有掌控人生才不會因被外界驅使而痛苦。

三、不以主觀心態,對待他人。在我們的平常工作中常會因為某位司乘人員的態度影響一天的心情,列如一輛綠通車因貨物不能滿足政策不能免費,而產生不滿。我們看來我們是對的,司乘人員卻認為我們在故意刁難,當雙方都認為自己沒有錯時,矛盾就出現了。其實,拋開主觀心理看待問題,是否因為我們解釋工作做得不好,宣傳工作不到位才產生這樣的問題。換位思考,學會從別人角度思考,找到自己的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四、加強學習,提升思維邊界。看待問題應該從更寬廣的長遠角度出發,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心有多寬舞台就有多寬,馬雲在創建阿里巴巴前期時説過,要將公司打造成世界級別的電商平台,那時很多人認為他痴人説夢,現在看來事實證明他長遠的目光是正確的。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那樣的思維,當我們感到思維受到侷限時,就應加強學習,學習是提升思維邊界的唯一途徑,不學習猶如井底之蛙,永遠不知道天地的廣闊。

五、奮發努力,提升成功概率。努力不一定成功,成功卻必須努力。我們生下來不會走路,是在一次次摔倒中從走到跑,那些百發百中的也是在無數次練習中才掌握命中技巧。就算在網絡上看到別人的光鮮亮麗,其背後的艱辛又有多少人看到。作家冰心《成功的花》一文這樣寫“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靠運氣獲得的成就也伴隨巨大的風險,只有努力才是通往成功路上概率最大,風險最低的方法。

思想決定行為,態度決定一切。內因對事物發展起到決定性,外因僅起到減緩或加速的作用。態度就像一面鏡子,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生活和工作就用相應的結果反饋給自己。

心理健康微講座心得體會篇5

一學年來,我校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幫助學生培養健全人格,保持心理健康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形成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組織機構

健全的組織機構,是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保證。開學初,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高度重視,同時委派具有多年經驗的一名教師為我校的專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並要求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工作

為了消除教師、家長及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偏見,讓廣大家長、教師以及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持有一種正確的觀念和態度,學校通過廣播、集會和升旗時間等各種途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廣大師生提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增強心理保健的意識。

三、紮實工作,拓寬渠道,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1、積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的一條重要途徑。學校首先對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專題培訓,然後再由專任教師指導,班主任嘗試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大大提高了效率,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校同時安排每週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並納入常規教學工作檢查。

2、專門教育與學科滲透相結合。強調學校全員參與全過程,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各科任教師聯繫自己所任教的學科適時、適度、有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使各科都能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3、集體指導與個別疏導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使全體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結構,為學生當前生活及將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實施過程中,我們進行多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定期對學生的共性問題集中指導,提高廣大學生對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普及心理健康基礎知識,教會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對個性問題與特殊問題需要進行個別輔導,多渠道地為學生提供心理服務。服務形式有:

1、面談。如果學生有某種心理問題和困惑,可直接找專任教師或班主任敞開心扉,談心交流。

2、電話和qq溝通。如果學生有某種心理問題,又覺得不便與老師口頭交流的,可通過電話聯繫溝通或通過“坡劉國小家校交流羣”在線溝通交流。

3、個案分析與工作總結相結合。學生個性的差異性、心理問題的多樣性決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視個案分析與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我們把把學生中出現的心理狀況及時記錄,分析瞭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對症下藥,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4、學校指導與家長配合相結合。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贏得實效,必須贏得家長的支持。我們着力修築學校與家庭之間溝通的橋樑,定期召開家長會,普及心理教育基本知識,交流先進經驗與做法。不定期家訪,共同探討孩子心理健康問題,形成學校、家庭教育合力。

三、經驗

首先,為了給學生充分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機會,我們調動了所有可用的資源。因為考慮到班主任對學生比較瞭解,平時和學生接觸的時間也比較多。本學年,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專任教師和班主任共同完成。同時,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諮詢的時間。

其次,繼續轉變觀念,從“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教室為中心”的舊框框中解脱出來,在課堂課上,真正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多科並舉,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總之,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家長的鼎力配合下,學生在學校裏健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着,有力地保證了教育教學的正常開展。

心理健康微講座心得體會篇6

一、高中體育學生心理狀態的現狀

從傳統視角來看待體育的基本功能,大凡有如下幾種:能增強個體的身體條件。有助於形成羣體的集體主義精神,諸如此類。對上述觀點進行考察,發現:這些都是從體育作用於個體的外部、宏觀的角度進行的理解。根據這種習慣理解,在對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上也就體現為:以競技、力量的訓練為主。

近年來,隨着教育心理學的不斷髮展,同時,通過心理學與其他學科所形成的交叉研究表明:個體在體育方面若堅持科學、合理的鍛鍊,將有助於其心理健康狀態的形成。所謂心理健康,可以理解為:個體能夠適應發展着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由概念界定所規定的要件可知:體育與心理健康之間形成了一種映射關係,通過體育活動所形成的個體間的互動,將增進個體在環境適應性方面的能力。

二、體育運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體育運動無論從內容到形式,和普通的身體鍛鍊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因此,學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已不能滿足他們所學習的運動項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較短的反應潛伏期、良好的運動距離知覺和運動速度知覺。就如籃球比賽中的帶球上籃,由於要了解隊員位置,要求有較大的注意範圍,既要帶球前進,又要防止對方攔劫,需要學生善於快速分析,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任何一種運動項目,都要求運動者有勇敢、堅持、自制、不怕困難等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樂觀、友愛、愉快、同情等多樣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徵,就一個人的自然發展水平來説,當然不能滿足運動學習和運動競賽的需要。但是,在個體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運動水平,或戰勝對手而進行的運動活動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獲得提高。也就是説,體育運動的新需要與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動了個體心理的發展。

同時,體育運動有助於學生認識自我。體育運動大多是集體性、競爭性的活動,自己能力的高低、修養的好壞、魅力的大小,都會明顯的表現出來,使自己對自我有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認識。體育運動還有助於自我教育。在比較正確地認識自我的基礎上,便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修正自己的認識和行為,培養和提高社會所需要的心理品質和各種能力,使自己成為更符合社會需要,更能適應社會的人。

三、體育運動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定向價值形成

1、認知行為設定

參加健身運動能夠促進個體積極思考,以此來削弱那些消極想法,改變沮喪和焦慮的狀態。儘管不經常參加運動的人把開始運動和堅持運動視為一項艱鉅的任務,可一旦他們實現了目標就會加強他們的競爭意識,提高他們對自我能力的認可。自我能力認可與努力和堅持密不可分,這兩種因素幫助參加者繼續健身鍛鍊,並取得收穫。

2、注意力分散的設定

參加健身運動時,運動量的增大和運動動作的發揮,可以分散人們對自己焦慮和沮喪的事情的注意,並且,把這種情緒在不斷地運動中得到發泄,從而使人身心輕鬆,大大受益。健身運動把人們從焦慮和抑鬱的瑣事中解放出來。

3、身體所產生激素的設定

健身運動之所以使人的個體生理、心理受益,是與運動後人體內荷爾蒙激素的分泌量的增加有關。人的荷爾蒙激素,是大腦在外力刺激作用下產生的化學物質。大量的荷爾蒙分泌,可以改變人的情緒狀態,加強愉悦感,增強健康活力。這種健康感可以降低沮喪、焦慮和其他消極狀態的程度。一些研究認為,任何健身運動均具有以上三個方面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而高中學生,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大學聯考壓力,各次考試帶來的不良情緒影響着他們的心理健康程度。

體育運動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定向價值形成,具體可以表現在這6個方面:有助於學生髮展智力;有助於學生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使學生自我個體意識更為清晰;有助於學生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學生消除心理疾患。

四、體育運動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定向價值實現的途徑

體育運動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定向價值的實現,需要體育與心理學兩方的共同作用,相互滲透來完成。

1、優化體育教學環境

體育運動的環境對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響。晨練的人們多數選擇在公園,因為那裏鳥語花香、綠菌環繞,置身於這樣的環境,能夠使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因此,學校要加強體育場、館設施建設、購置充足的體育器材,及時更新體育設備和器械,改善體育教學環境和學生體育鍛煉的環境。

我們可以這麼設想,當學生走進寬敞明亮的健美館,踏着柔軟的地毯,聽着優美的音樂,牆壁上的大鏡子映出他們青春活力的身影,必然會產生激動、愉快、自豪、躍躍欲試的感覺,從而樂於接受體育,對防止出現焦慮、抑鬱等不良心理傾向起到了積極作用。或者,當學生們走出沉悶的教室,來到藍天開闊的操場,各種他們喜愛的體育器械一應齊全,學生們的心情該是多麼愉悦,多麼輕鬆。

2、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我認為,高中體育學科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體育心理衞生課是定向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和重要學習內容。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自身的生理、心理基本知識,瞭解心理健康的標準、內容和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瞭解體育運動中的心理衞生常識,瞭解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傾向和心理障礙、如何克服等。做到自我診斷、自我預防,提高學生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識,達到防患於未然,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3、建立高中學生體育課程心理健康檔案

實施健康教育;要做到有針對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非常必要。大學生心理健康內容應包括:大學生來自的省份、地方;家庭狀況(如成員狀況、經濟狀況、父母婚姻狀況、有無重大變故等);大學生氣質、性格特徵;是否確定戀愛關係;有無焦慮、抑鬱、孤獨、空虛、苦悶等不良心理傾向;產生的原因等。以此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據,做到區別對待,有的放矢。這項內容可與健康教育教研室,和負責學生工作的有關部門配合共同完成。

心理健康微講座心得體會篇7

大學生健康問題是我們大學生目前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大學生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經過了幾個禮拜的學習,我學到了許多有關於大學生健康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有助於我們更好的認識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的健康問題。

老師首先用幾個簡單的心理測試開始這門特殊的課程,我的測試結果初步表明我自己的心理還是很健康的。不過近年來由於大學生不良心理問題而在校園中發生的事故層次不窮,如何正視並解決大學生因為人際關係、情感和就業壓力等產生的不良心理問題成為當代大學生進入社會前的必修課程。之後老師又向我們大致的介紹了心理學的專業知識,例如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為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後又分為意識和無意識(包括被壓抑的無意識和潛伏的無意識)。認為存在於無意識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動力,是支配個人命運、決定社會發展的力量;並把人格區分為自我、本我和超我三個部分。把人格發展分為口脣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器這5個階段。

接下來的幾堂課老師很用心的從幾個誘發不良心理的原因跟我們詳細的講解。首先是在重大變故時人會出現自我封閉甚至性格鉅變,並以電影《唐山大地震》為例,劇中的小女孩以為被媽媽拋棄而出現不願説話的自閉行為。雖然我們在生活中不會天天經歷天災人禍,但是往往在一些挫折或不如意的事情堆積在一起後,只差那一根觸發負面情緒的稻草,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不能輕視每一件產生負能量的事,及時排解負面情緒才是正解。

然而讓我吃驚的是經調查最讓大學生處理不好的不是就業壓力或情感問題,而是人際關係。雖然我在大學生活中並沒有這樣的煩惱,但是也見過別人因為小矛盾或是言語不和而好友反目類似的事情。甚至近幾年某些高校甚至出現同寢室室友投毒的事件,然而事件發生的原因往往都是些瑣碎小事,嫉妒或是猜忌導致悲劇的發生。當代大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來到大學後都會不習慣寢室生活,不同的生活習慣和無法避免的交際問題肯定會困擾我們一段時間,但這又是無法逃避的,只能學着去適應環境。學會與他人分享空間,這也是大學生活一個重要的目的,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因為差異而導致的分歧更是以後我們走上社會必須解決的問題。所以,我覺得不管對象是誰,人際交際問題最重要的就是溝通,人與人之間能夠溝通好的問題都不

是問題,最不可取的就是都不聽對方的解釋,一味的指責或者一味的退讓都是過於極端的做法,時間久了還是會暴露更嚴重的問題,所以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又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這也是大學生進入社會後的必備技能,良好的溝通能讓生活工作事半功倍。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

那麼,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呢?

第一,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衞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鍊、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第二,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鍊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第四,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諮詢機構,獲得心理諮詢知識。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於有豐富經驗的心理諮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諮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心理諮詢是指通過人際關係,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

生活在當今社會的人,不能單靠被動地順應環境,須主動地去適應環境,保持個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首先,一個人要能對自己做出

實事求是的評價,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然後,客觀認識個人能力的優勢和劣勢,確定適合自己的追求目標,既不輕易否定自己,也不過高的估計自己,儘量保持適中的自我期望水平。在處理理想與現實、自尊與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會我在全面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對影響自己成長的主要心理壓力進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找準自己的主要問題,然後有針對性的學習、努力提高,適時調整。它鼓勵我積極投身實踐活動,走進外面那個紛繁複雜的“課堂”,經風雨,見世面,在實踐中受到磨練和考驗,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並從中獲得社會經驗,正視人生舞台後面的許多真實情景,領悟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