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年決勝全面小康心得體會精品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6W

[概述]2020年決勝全面小康心得體會精品為本站的會員“沒發過麼”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2020年決勝全面小康心得體會精品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凝心聚力,團結奮進,就一定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重任,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的壯麗篇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0年決勝全面小康心得體會優秀範文精選,供大家參考學習。

2020年決勝全面小康心得體會優秀範文精選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現代化新徵程的大背景下,把各方面優秀人才團結凝聚到黨和國家的事業中來,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和緊迫。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在知識分子和廣大人才中大力弘揚愛國奉獻精神,激勵他們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要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做好各類人才教育培訓、國情研修等工作,增強他們的政治認同感和向心力,實現增人數和得人心有機統一”。

L省是經濟大省、人才大省、開放大省,遇到的矛盾問題更早更多。面對一系列難題,L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才工作重要論述為指導,緊緊圍繞“實現增人數和得人心有機統一”的總目標,探索出了一條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實效化的新路徑。

L省始終堅持黨管人才這一根本原則,着力構建權責明確、務實管用的組織架構。堅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省委書記批示要求“認真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加強政治引領”,各級黨委(黨組)都把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引領作為“書記項目”。2018年,L省調整了機構佈局,進一步整合了人才工作的相關力量,明確了對人才的政治引領職能職責。

L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才工作重要論述作為人才培訓的第一課,引導廣大人才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過實施“愛國、奮鬥、奉獻”精神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引導廣大人才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通過常態化組織人才赴井岡山、遵義等紅色教育基地學習,讓廣大人才在切身感受中提高對世情國情黨情的認識,堅定理想信念。

此外,全省集中舉辦高層次人才“愛國、奮鬥、奉獻”精神主題學習會,邀請省委講師團專家作報告。學習會上,為高層次人才頒發證書、授予獎牌,增強其榮譽感和成就感。會後,製作主題學習會視頻,放大典型示範效應。同時,開展“身邊的榜樣——知識分子羣像羣塑”活動,分層分級分類別,評選出一批可看可知、可比可學的先進典型,通過榜樣的力量感召廣大人才投身全省建設。

L省積極響應“一帶一路”、脱貧攻堅等國家戰略和重點工作,動員人才開展對口幫扶、對口支援。僅2018年,全省就選派各類人才3109名到對口幫扶地區服務鍛鍊,並依託博士服務團計劃,選派經濟金融、醫療衞生等領域博士教授16批140餘人次,到西部地區和革命老區援助幫扶,讓人才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追逐夢想。

感情親近,思想才能貼近。L省建立健全專家聯繫制度,各級班子成員、部門黨委(黨組)書記分別結對聯繫一批專家教授、名醫大師、技術骨幹,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機制。各級黨組織堅持“四必訪兩必到”,在重要節日、專家取得重大成就時、逢十生日、罹患重大疾病時領導幹部必訪,逢年過節、逢有喜事時問候祝福短信必到。注重“關鍵小事”,以周到貼心的服務把專家人才緊密團結凝聚起來。

2020年決勝全面小康心得體會優秀範文精選

打贏脱貧攻堅戰,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是一項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系統記錄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同志領導下我國扶貧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深刻總結了我國扶貧領域積累的寶貴經驗。認真學習《摘編》,便於我們更好的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打贏脱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航向標。

以人民為中心,夯實黨執政之基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習近平同志強調:發展為了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發展成果更多的惠及全體人民,只有這樣我們黨的執政基礎才能堅如磐石。黨的十八以來,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城鎮新增就業年均一千三百萬人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中等收入羣體持續擴大;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醫療衞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設穩步推進;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脱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通過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不斷增進人民福祉,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大局更加和諧穩定,國家安全全面加強。

以百姓為牽掛,厚植源於人民之根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民生是的政治,事關人心向背,中國共產黨就是要為民造福,而只有做到為民造福,才能不斷強化黨和人民的血肉關係。反貧困是古今中外民生領域的一件大事,以我的家鄉龍勝各族自治縣為例,它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總人口17.2萬,其中,少數民族佔80%以上。2015年底,全縣有貧困村59個,建檔立卡貧困户7680户29415人,貧困發生率為18.7%。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通過精準施策,加強動態管理,充分發揮龍勝生態優勢,引導貧困户發展中草藥材、富硒生態水果、高山蔬菜、油茶和特色養殖等優勢主導產業,形成了以“兩茶一果加特色養殖”為主導產業的格局,全縣97.9%貧困農户均有一項以上產業。並全力打造“世界梯田原鄉、多民族生態博物館、中國紅玉之鄉、康壽養生聖地”四大旅遊品牌,創新旅遊扶貧模式。2016年、2017年實現26個貧困村脱貧摘帽,2018年脱貧19個貧困村,三年共減貧28931人,2018年底貧困發生率降至1.85%,使民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給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密切了黨和人民的關係,將黨的根系深植到人民的沃土中。

以時代為契機,實現民族復興之夢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小康生活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一直期盼的生活。習近平同志指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關鍵一步。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面對複雜的國際局勢,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着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壓茬拓展改革廣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項改革舉措,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從五十四萬億元增長到八十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三十。中國共產黨吸吮着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十三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鋭意進取,埋頭苦幹,定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20年決勝全面小康心得體會優秀範文精選

M農場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將生態稻田和人工智能相結合的高新技術企業。它所研製的“胚芽米”,是一種在稻穀加工過程中保留其胚芽部分的精製米,比普通大米含有更加豐富的維生素B族和微量元素。創始人小李的初衷就是希望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能吃到更有品質的大米。

創立之初,M農場就將人工智能引入水稻種植階段。小李説:“傳統農業,往往包含着最苦、最累、最費人工的勞作過程,我們希望通過高科技為傳統農業增效。”他算了一筆“人工賬”:以人工巡田、除草為例,傳統農業中,高質量的巡田速度為每人每天50畝到80畝,一季稻田需巡田130天;每人每天人工除草約1.5畝到2畝,一季稻田需除草3至4輪。小李表示,這樣的方式費時費力,即便給每畝稻田提供1000元人工費,也還是沒有人願意幹。為了改變這一困境,M農場使用田間機器鴨代替人來巡田、除草,效率提高300%,成本降低50%。

此外,M農場還使用物聯網技術及田間智能機器對生態水稻數據進行全方位監測和採集,由專家團隊進行建模及大數據分析,進行人工智能海量數據訓練,深度挖掘水稻生長全過程數據,進行圖像識別,建立水稻生長模型,實時生成稻田長勢及病蟲害的可視化智能管理界面,提供病蟲害防治指導、作物保護方案,實現了生態農業無人化、智能化管理。

M農場在種植全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學農藥、化肥、除草劑,而採用生物製劑、有機肥,以確保大米的食用安全和營養價值。以生態稻田為基礎,M農場引入旅遊、文化、藝術等多元化產業。小李説:“我們打造共享農場、田園綜合體,吸引旅客來體驗田園生活。我們還挖掘稻米文化,通過自然課堂為孩子們講述‘一粒米的旅行’。農場美麗的田園景色,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人來到這裏攝影繪畫寫生。”如今,“稻田上的藝術節”“稻田上的自然課堂”“稻田上的露營節”,種種衍生產品,不一而足,給M農場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小李表示,當下的農業,正逐步走出傳統模式,已不再是單純的第一產業。在M農場,“一產”實現種植標準化、人工智能化等有機生態種植,“二產”實現胚芽米、胚芽米食、鄉村手工藝等與胚芽米生產有關的加工,“三產”實現休閒觀光、户外活動、宜居養生、精品民宿、鄉村藝術等稻田上的系列自然體驗。M農場以生態水稻種植為基礎,實現“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發展,力圖打造新型全產業鏈模式。

目前,M農場擁有60多位員工,平均年齡只有27歲,他們是農場培養的一批知識型、技術型“新型農民”,是創業生力軍。M農場也成為青年人發展新型農業、改變鄉村的青春舞台。“70後怕種田,80後不願種田,90後不提種田”是網友的調侃,也是部分事實。小李坦言,農業的形象一直是勞作辛苦而收入低,很難吸引年輕人,而一個沒有年輕人加入的行業,是沒有未來的。“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是M農場努力的目標之一。在M農場的示範和帶動下,如今更多農民和返鄉青年願意紮根農村,做新型農民,發展新型農業。

今年年初,小李被評為省級傑出創業青年。頒獎禮上,小李説:“鄉村振興,是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全面實現。M農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者和受益者。新時代的創業者,一定要有社會擔當,要做些對國家和社會發展有意義的事情。”

2020年決勝全面小康心得體會優秀範文精選

2019年3月,G省啟動“專家助力脱貧攻堅服務團”第三期工作。本期由4名成員組成脱貧攻堅隊,駐幫扶對象W縣一年,全面助攻脱貧攻堅。脱貧攻堅隊成員如下:

隊長小陳,男,31歲,G省就業管理局工作人員;王老師,男,28歲,Z大學教育學院教師;馬醫生,女,29歲,G省第一人民醫院醫生;張主任,男,30歲,田地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技術專家。

駐縣的第一週,小陳帶領3名隊員深入方方面面走訪調查,以下是他的調查日誌內容。

2019年3月11日 週一

今天是駐縣的第一天。上午,我們與李縣長會面,他介紹了W縣的基本情況:W縣地處G省中部,縣域面積2065平方公里,總人口34.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2.2萬人,共轄12鎮4鄉217個行政村。該縣共有貧困户1.73萬户,貧困人口7.45萬人,貧困面21.59%,是G省深度貧困縣之一,脱貧攻堅任務十分艱鉅。

下午,我召集隊員開了碰頭會,讓大家談談各自想法。王老師想重點關注教育問題,他説:“扶貧先扶智,讓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馬醫生想重點關注醫療問題,她準備先從縣醫院着手瞭解情況。張主任是農業技術專家,他告訴我們,W縣素有“中國馬鈴薯良種之鄉”之稱,他想重點關注農產品種植及深加工方面的問題。而我想重點關注一下縣裏的就業問題,“授人以漁”才能真正幫助貧困户過上好日子。

2019年3月12日 週二

上午,我們一起去了北寨鎮。W縣真是個神奇的地方!奇特的地形地貌和特殊的氣候條件造就瞭如畫般的自然景觀。有高山,有森林,還有水系,自然風光非常美麗。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將豐富多彩的自然風光與脱貧攻堅工作結合起來,對縣裏的脱貧工作乃至未來的長遠發展都會起到很大作用。

下午,我和馬醫生去了縣醫院。縣醫院的門診大樓剛翻新,就醫環境看起來還不錯,但進一步走訪發現,醫療設備陳舊老化,像B超機、核磁、CT這類設備已多年沒有更換過。比起設備,人才短缺、技術落後是更大的問題。醫院喬院長説:“兩年來只招到兩個人,上個月還走了一個,去了省裏的大醫院。招不到人便沒有辦法提升技術。無法提升技術,便沒人來看病,更留不住人才。”但我們瞭解到,該院新招的醫務人員,每月工資有六七千元,對於一個貧困縣來説,這樣的工資並不算低。可為什麼留不住人呢?喬院長告訴我們,這與醫生自身職業發展的特點有關。醫生技術的進步需要不斷地學習,只有接觸更多的患者,見識更多的病例,才能讓自身醫術不斷提高,解決更多疑難病例。而只有大醫院才能給予這樣的成長機會和平台。

從縣醫院出來,我們去了貧困户老楊家。“別人拿錢供孩子讀書,我是拿錢供孩子看病。”這是老楊對我説的第一句話。原來,老楊大兒子患有重度糖尿病,大部分時間在病牀上度過。“在縣醫院治療效果不怎麼好,可又沒錢帶他去大醫院看,只有先吃藥維持吧。”老楊説,“今年我種了不少香菇和羊肚菌,等多攢些錢就帶兒子去外地看病。”

2019年3月13日 週三

今天,我和王老師與縣教育局劉局長一起去縣城的育紅中學考察。去的路上,劉局長告訴我們,專任教師數量不足、整體素質不高是當前的大難題。

育紅中學算是W縣教學條件比較好的學校了,但是學校除了購置必需的教學、辦公用品來維持正常的教學工作外,已無能力添置電教設備、教學掛圖、投影儀等教輔設備,學校連一個圖書室都沒有。教師們知識結構老化、教學方式陳舊。面對課改的新要求,他們明顯力不從心,更談不上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了。由於經費緊張,老師們也沒有參加業務培訓和到外地聽課學習的機會。育紅中學黃校長説:“教學條件差、待遇低,難以吸引優秀人才來任教。沒有人才,就難以提高教學水平,這是個惡性循環。”

2019年3月14日 週四

這幾天,張主任跑了好幾個鎮,走訪了幾家企業,深入瞭解W縣產業發展的狀況。張主任告訴我們,馬鈴薯、中醫藥、食用菌是縣裏三大優勢產業,已初步形成主導產業雛形,但產業佈局零星分散,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沒有形成區域發展、規模發展,產業集中度不高。全縣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體系還不健全,特別缺乏科研技術人員。

下午,我和張主任一起去了馬鈴薯種植基地。基地負責人説,現有產品仍以初級產品為主,缺乏深加工增值,沒有形成品牌效應,導致市場競爭力弱,盈利能力不強。由於缺乏技術專家指導,村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經常得不到及時解決。

2019年3月15日 週五

一大早,我和張主任去了一家食用菌生產企業,就是收購貧困户老楊種植的香菇和羊肚菌的那家。這家企業的吳經理告訴我,縣政府去年就想把三家食用菌生產企業整合起來,打造一個食用菌產業園區,可遲遲沒有落地。人手不足是一大難題,很多種植農户都外出務工了,留在家的又缺乏種植技術。回來的路上,我琢磨着,要是能將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人員吸引到食用菌產業園區中來,讓村民“不出村、有活幹、把錢賺”就好了。

下午,隊員們聚在一起,商討如何利用自身優勢,開展後續扶貧工作。經過一週的走訪調查,大家更加堅定了打贏脱貧攻堅戰的信念與決心。

2020年決勝全面小康心得體會優秀範文精選

回想祖國的巨大發展和進步,我感慨不已。雖然新中國建立之初“一窮二白”,但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實幹精神,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當中國擁有自己的航母之時,當中國自主研製的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之時,當神舟十一號飛船完成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之時,當我們發射的量子衞星在太空翱遊之時……,我們的大國尊嚴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更使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站在了前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美麗藍圖正一步步地實現。

與此同時,當青山綠水逐步迴歸之時,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之時,醫療和教育等民生改革不斷深入之時,人民幸福感也在一步步地增強。遠的不説,就拿我們大嶺山來説,眾所周知,過去的大嶺山,可謂“山窮水瘦、一窮二白”,是東莞最落後的鄉鎮之一。居於落後的“三崗一嶺”榜上。是改革開放使我們富起來,強起來。我鎮黨委帶領全鎮幹部羣眾,發揚艱苦奮鬥、不甘人後的老區精神,通過科學治理科學發展,把大嶺山從過去的“惡水窮山”變成現在的綠水青山,並向“金山銀山”發展;從過去的交通閉塞、貧窮落後的小山鄉,變成現在的交通發達、蒸蒸日上的現代化城鎮。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大嶺山鎮的幾項主要經濟指標都持續穩定增長:全鎮GDP每年平均增長8.6%,可支配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1.2%,進出口總額增長9.1%,人民幣存款餘額增長12.9%。2012年被評為全國“十一五”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羣先進集體;2013年被評為全國農村基層團建示範鄉鎮;2014年蟬聯“國家衞生鎮”;2015年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2016年大嶺山鎮排名全國建制鎮綜合實力千強鎮第48位。

對於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的我來説,從以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到現在四季衣服挑着穿;從購物憑票、限量供應到生活必需品大富足;從蝸居的磚瓦平房到“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從出門靠雙腿的“11路”、代步靠自行車到出行不離小汽車、公交車……我們的衣食住行生活指數有了大大的提升和質的飛躍。生活在大嶺山,幸福感是如此的實在和深切。我為大嶺山鎮的變化由衷地感到高興,更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奮鬥取得的偉大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對決勝全面小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充滿信心。

通過學習十九大報告,我進一步認識到:人窮則志短,國弱被人欺,中國不但要站起來、富起來,還要強起來.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必須決勝全面小康,三者是對立統一的關係,類似於近期目標、中期目標、遠期目標。決勝全面小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統一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偉大的夢想,是全國人民的幸福。為實現這個夢想,黨必須繼續進行克服中國社會發展障礙的偉大的鬥爭、必須深入推進黨的建設這一偉大工程,必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這一偉大事業。

我對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夢充滿信心,因為黨已經找到了新時期的基本方略,即: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我國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時代,面臨着新的挑戰,但只要全黨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奮鬥,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實踐、創新;在這個新時代我國一定能實現決勝全面小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和退休老幹部,我要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揮餘熱,在關工委的工作崗位上勤奮工作,積極進取,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以飽滿的熱情對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領會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和捍衞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立足本崗,牢記使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為大嶺山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0年決勝全面小康心得體會優秀範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