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年在決勝全面小康精品心得體會彙總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7W

編輯:2020年在決勝全面小康精品心得體會彙總為本站的會員“dddddddd”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2020年在決勝全面小康精品心得體會彙總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更為重要的是“全面”。如果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沒有解決,就不能算是真正實現了目標、達成了願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0年在決勝全面小康優秀心得體會範文彙總,供大家參考學習。

2020年在決勝全面小康優秀心得體會範文彙總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為我們提供了看得見、摸得着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中華民族“奔小康”的千年夢想日漸成真。

從“解決温飽”到“小康水平”,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全面建設”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提出、發展和完善,標誌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開創新境界,步入新階段。着眼於解決當代中國發展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我們黨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佈局的各項部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戰略性、指導性,需要我們緊密結合實際,把各項任務貫徹好、落實好。

“沒有文化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沒有良好生態環境就沒有真正小康”……針對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迴應人民羣眾的新期待,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要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擴大人民民主,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增強文化軟實力;更加關注教育、就業、分配、醫療、住房等民生問題,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戰略部署,體現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思路,繪就了未來中國發展的宏偉藍圖。

改革是中國發展的動力。在新的起點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依然要靠改革開放。當前,改革進入了“攻堅區”和“深水區”,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必須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制度保障更加堅實更加有力。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需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需要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需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形成有利於創新創造的文化環境;需要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體制,建立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體制機制;需要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進入“倒計時”。讓我們團結奮鬥、埋頭苦幹、頑強拼搏,為中華民族創造更美好的未來,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0年在決勝全面小康優秀心得體會範文彙總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過上全面小康生活,這個穿越無數苦難與輝煌的夢想,全國人民、青海人民今天已經觸手可及,而這就使得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里”變得莊嚴無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更重要也更難做到的是“全面”。6月4日,省委省政府部署《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青海2020年行動方案》,就是以理性思考、具體方法、管用措施,聚焦重點任務,聚力精準攻堅,聚神掛圖作戰,確保我省如期全面、高質量打贏脱貧攻堅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牽涉到方方面面,但補短板是硬任務。”我們要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政治高度認識行動方案、理解行動方案、落實行動方案,深刻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性、艱鉅性、緊迫性。短板問題往往是最深層、最困難的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聚焦短板、精準攻堅。《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青海2020年行動方案》確定了7大類32項重點任務,同時梳理了160條“四實現”集中攻堅台賬,而且明確了完成時限和責任單位。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敢於直面問題,敢於擔當負責,奔着問題去、扭住問題改,把真正解決問題作為工作目標。嚴格執行工作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主動對標行動方案,自我加壓、自我提高,在進一步捋清崗位職責、明確自身任務的基礎上,按照既定部署更好地謀劃工作內容、安排工作順序、確定時間節點、把握工作期限,確保攻堅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高質高效開展推進。

自改革開放之初提出小康社會的戰略構想以來,全省上下緊緊扭住這個奮鬥目標,一茬接着一茬幹,一棒接着一棒跑,已經取得顯著成績。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要一鼓作氣、奮戰到底,而不能一篙鬆勁、功虧一簣。當前,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全面完成脱貧攻堅任務;圍繞重中之重,向最後勝利發起總攻,是對歷史負責、對民族負責、對青海負責,是為人民擔當、為時代擔當、為新的更加美好的未來擔當。凝心聚力打好攻堅戰,要求我們務必堅持進度與質量並重,既要保進度,更要保質量;堅持整體與局部協調,要對號認領任務,認真分解落實;堅持硬件與軟件統籌,硬的一手不能軟,軟的一手要硬起來;堅持定量與定性結合,把定量指標量化到細節上,把定性指標定性在準確上。

《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青海2020年行動方案》貫穿着全面小康的奮鬥目標,貫穿着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貫穿着各族羣眾的美好期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奮力推進“一優兩高”、鞏固脱貧攻堅“清零”成果、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迫切需要。讓我們全心全意、全力全速,慎終如始、只爭朝夕,不折不扣譜寫好“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青海答卷。

2020年在決勝全面小康優秀心得體會範文彙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脱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在全國各族人民的艱辛探索和不懈奮鬥下,我們即將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然而,來勢洶洶的疫情,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農村”。脱貧攻堅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鄉村振興”工作成效如何。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把“鄉村振興”工作擺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統籌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脱貧攻堅的重點任務,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把農業基礎打得更牢,把“三農”領域短板補得更實,這是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重要遵循。做好“三農”工作就是穩住基本盤,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就可以穩住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脱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只有推動鄉村振興,才能夠把羣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藍圖變成現實。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連續發出的十七個“一號文件”都是圍繞着如何做好“鄉村振興工作”這一主題展開的。

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農資入村、農民工進城、農產品出鄉,農民的工資性收入,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等現實問題,都可能受到疫情影響。科學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對“鄉村振興”工作的影響,探討應對之策,健全有利於農業農村經濟健康運行的應急管理體系,是做好今年“鄉村振興”工作的前提,對於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脱貧攻堅具有重要意義。綜合來看,疫情對“鄉村振興”工作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只要我們統籌兼顧,因時而變、隨事而制,多措並舉、不違農時,就可以程度減少疫情帶給農業生產的負面影響。

科技創新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鄉村振興,落腳點在於實現農業農村生產生活現代化,而現代化的實現歸根到底要靠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考驗,我們要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要堅持把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科技創新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進一步抓實抓好,要以科技人才為主體、以科技成果為紐帶,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加快生產設施現代化建設,推進科技進步,強化鄉村振興的生產支持保護。

穩定就業是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就業是的民生,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當前,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正在發生新的重大變化,經濟發展特別是產業鏈恢復面臨新的挑戰,穩就業任務艱鉅繁重。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疫情對就業形勢的影響,就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的明確要求。面對疫情帶來的危機與挑戰,各級地方政府要出台相應政策與措施,有效解決失業人員再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農村勞動者返崗就業等問題。

羣策羣力是鄉村振興的力量源泉。同心同德謀良策,羣策羣力促發展。羣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不論是疫情防控還是經濟發展,每一個成就、每一次飛躍,都是由點滴勞動累積而成,都是建立在廣大勞動者齊心協力、只爭朝夕的奮鬥之上。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正是因為廣大人民羣眾的勞動創造,我們才擁有了歷史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廣大人民羣眾的勞動創造,我們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也正是因為廣大人民羣眾的勞動創造,我們才築起了通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實階梯。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沒有邁不過的溝坎,就沒有戰勝不了的疫情,就一定能夠抵達勝利的彼岸。

2020年在決勝全面小康優秀心得體會範文彙總

今年6月__日是我國第__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主題是“非遺傳承健康生活”。

我國在五千年曆史長河中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和自然遺產,這些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中華民族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依託,是中華民族不斷髮展壯大的重要載體,也是成就美好生活的強大引擎。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要讓文化和自然遺產為全面小康增花添彩,在助力脱貧攻堅、鄉村振興、豐富百姓生活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

雲端看。説起文化和自然遺產,人們容易想到名勝古蹟、博物館、手工技藝、表演藝術和民俗活動等,要親自前往才能領略。現在,豐富的文化與自然遺產被數字技術一一賦能。比如,故宮已經建立起包含故宮文物、建築等全部資源的數字博物館,雲岡石窟利用數字技術建立起了文物的“數字檔案”,五禽戲、八段錦、蘇繡、竹編、臉譜繪製等非遺項目被搬上流量短視頻平台。人們可以在雲端看名勝古蹟、博物館藏品、民俗活動表演。雲端上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極大地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高了公眾“看”的便捷性和全面性,達成更好地保護文物和利用文物的有機統一。

網上購。今年遺產日期間,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拼多多、美團、快手、東家等網絡平台聯合舉辦了“非遺購物節”。傳統工藝類的非遺產品技藝全面開發,涉及品類豐富,產品設計升級,價格定位親民,正好符合當下多樣化、個性化、定製化消費的趨勢和潮流。非遺與網購,古老文明與現代商業碰撞出新商機。非遺產品網上購,擴大了產品銷路,有利於推動廣大非遺傳承人羣、項目保護單位、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和非遺相關企業復工復產,帶動就業,也一定程度上對脱貧攻堅做出了貢獻。

文旅融。旅遊是行走的文化,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文旅融合是新時代人民羣眾的一項重要需求。在文旅融合不斷深化、脱貧攻堅持續發力的背景下,保護傳承好遺產的同時,讓遺產與廣闊的市場密切對接,已經逐漸成為各地助力精準扶貧的重要動力。許多地方堅持供給“打動人心”的旅遊產品,增強文化遺產的體驗性;加強傳統村落文化基因保護,拓展當代人的文化記憶空間;建設文化遺產研學旅行基地,提升人們對文化遺產的認知度。通過文旅深度融合,“讓文化遺產活起來”,讓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價值彰顯出來。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文化和自然遺產發揮着重要而獨特的作用。文物賦彩小康社會,正是大有可為之時,要努力讓文化和自然遺產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2020年在決勝全面小康優秀心得體會範文彙總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走進川蜀大地,綠色的山、綠色的樹、綠色的產業,藍天、碧水、淨土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堅持以創新培育動能,堅持以協調增添後勁,堅持以綠色夯實本底,堅持以開放拓展空間,堅持以共享釋放紅利,在攻堅克難中創造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譜寫了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綠色成為了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無論是鄉村振興、產業蝶變,還是城市形態提升,不管是一片彩林的啟示、一座礦山的轉身,還是一池蓮塘的誕生,都離不開綠色這抹底色……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道四川行活動記者鏡頭下,綠色發展都是小康路上繞不過的話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綠色是幸福底色。

綠色發展——綠色成為小康路上的引航燈。讓藍天更多,讓碧水更清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作為地處長江上游的四川,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事關全局的重要位置來抓,明確提出要以的決心肩負起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大使命,讓綠色成為小康路上的引航燈。小康生活,除了吃飽穿暖,還要讓大夥臉上有笑容、心裏有快樂。就這個意義上説,全面小康的建設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更是生態的發展,只有良好的生態才能夯實全面小康基礎。一路走、一路聽、一路看,透過媒體記者用筆端、鏡頭、話筒,在川蜀大地這片土地上,綠意盎然的美景令記者嘖嘖稱讚,巴中市南江縣正直鎮長灘村曾經是一介貧困村,在走向全面小康路上,當地把綠色發展融入全面小康全過程,發展綠色產業,使過去環境髒亂的貧困村成為了如今的4A級景區,這裏有獨特的彩林景觀、有綠色的鄉村旅遊、有良好的生態文化,綠水青山成為走向全面小康路上的一座座金山銀山。實踐表明,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讓鄉村資本、人口、產業、項目聚合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不斷聚集的發展要素讓既有生態資源轉型升級,進入越美越富、越富越美的良性循環。

生態優先——綠色為全面小康注入新力量。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態環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體現。衡量小康社會的指標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社會結構、經濟發展水平、人口素質、生活質量,也包括社會分配結構、社會秩序、生態文明建設等多方面的內容。只有綠色生態的小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康。生態文明建設在全面小康中佔有相關重要的位置,關乎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翻開四川生態文明建設清單,一個個數字,一項項指標,都彰顯出全面小康路上的綠色力量,在媒體記者鏡頭中,巴山蜀水,山清水秀,景色絕美,這裏風景好、產業好、人也好……正如記者在廣安華鎣市雙河街道雙橋村看到的高頂山礦山公園、在遂寧市船山區看到的聖蓮島城市公園那樣,當地羣眾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發展理念,在綠水青山中找到更加美好的未來,生態優先激發出全面小康路上的一江春水。不管是雙橋村人高頂山礦山公園、還是聖蓮島的城市公園,都用生動實踐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打造出有四川特色的生態經濟樣本,吸引着媒體記者的眼球,讓記者感受到羣眾切身的幸福感。守護綠水青山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四川,四川正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在綠水青山中找到更加美好的未來,為全面建成小康注入綠色力量。“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綠色是底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條路上,四川各地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讓青山、綠水、藍天成為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事實證明,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綠水青山需要你我來守護,美麗四川需要大家來建設。一行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我們要積極參與、攜手前行,凝聚生態共識、匯聚環保力量、共繪美麗畫卷,答好綠色這道“必選題”,讓綠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幸福底色。

2020年在決勝全面小康優秀心得體會範文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