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生對受教育的心得推薦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W

學生對受教育的心得推薦多篇

學生對受教育的心得篇1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小孩子正處於接觸、認識事物的時候,犯一些錯誤是在所難免的。有了錯誤不可怕,只要他能夠認識錯誤,勇於改正錯誤,那他就是可造之才。這一點連小孩子都知道。關鍵是對犯錯誤的學生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態度和教育方式。

我們要善於挖掘學生的潛能。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的地方。有的學生學習第一,有的學生創造力驚人,有的學生口才一流,有的學生舞蹈天賦極強……調皮搗蛋怪招頻出的孩子,也許是最具有潛能的孩子,並幫助其開發潛能。對待犯錯誤的學生,有些老師不去仔細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而是劈頭蓋臉一頓訓斥之後草草了事。學生不僅沒能深刻地認識到錯誤的原因,甚至還可能產生逆反心理。

是人就會犯錯誤,尤其是國小生。他們年齡小、自控能力差,不能完全明白或記住老師的要求,這是很正常的。然而,我們教師對於達不到要求的學生往往採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是非常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的。

善待學生要用人格去相互感化,並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學生雖小,不懂事,但你對他的關心他是知道的。即使學生再不自覺,甚至頑皮,你也應該以教育為主。道理跟他講透,關心他到位,讓他感覺勝過他父母的關心,這樣的學生大多數會被感化。如果你不分青紅皂白一上面就是一頓教訓,別看他當時不做聲,其實他骨子裏根本不服。

善待學生並不是等於放棄原則,違反班紀校規的事,一定要嚴厲批評。俗話説“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學生也可向老師提合理化的建議,老師從中吸取好的意見,做到原則面前師生平等。要讓學生覺得下課你是他的朋友,上課你是他的老師。充分利用生活的空間拉近師生的距離。如果這樣做了,師生之間的關係也可以在三言兩語中解決。

作為一名教師,應當面向全體學生,“善待”每一位學生。有人曾經這樣説過:“每個人都希望受到讚美,所以我們要善於欣賞和讚賞他人,而不要輕易批評他人。”現實生活中許多事例也告訴我們,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責難和賞識,方法不同,結果也大不一樣。經常鼓勵學生,用賞識和讚許的目光關注學生,往往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學生對受教育的心得篇2

“平安”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它是一把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平平安安、幸福相伴……但生活中,總有那麼些人不把平安當回事,肆意違反交通規則、給自身與他人帶來了傷害,釀成了不必要的悲劇。

記得去年下半年的時候,就有這麼一個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故事。爸爸同事的女兒,有一天早上慣例是爺爺送去上學的。爺爺騎着電瓶車載着孫女去學校,途中因為趕時間,爺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闖了個紅燈,以為沒事。但很不巧的是,一輛小轎車正疾速而來……,隨着刺耳的剎車聲響起,不該發生的一幕還是很不幸的發生了:因為車子可惡的慣性,小轎車沒能及時剎住,爺爺帶着小孫女的電瓶車瞬間還是連人帶車倒地。孫女重重地被摔出了好遠,一聲聲痛苦的尖叫,劃破了天空,更深深的扎進了爺爺的心裏。驚魂未定的爺爺不知所措,緩過神來的司機與爺爺當即送小孫女去醫院,最後醫生診斷“左小腿骨折”。雖然只是短短的五個字,卻字字像針扎一樣刺痛着每個人的心。

還有一件我所親歷的事情:那是一個週末,我和媽媽騎着電瓶車剛出小區轉彎路口,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就被另一輛飛速而來的電瓶車側面撞上了。媽媽為了保護我,自己被電瓶車壓住了腿……事情來的太突然,沒有一點點的提示和準備。媽媽在起初的幾個月裏連路都不能走動,影響了上班,更影響了身心健康……後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慢慢恢復過來。

像這樣的交通事故,其實天天都有在我們身邊發生。而有些交通事故,嚴重的都是車毀人亡,觸目驚心!當我知道中國是世界上因交通事故導致死亡率最高的國家時,我的內心是多麼的驚訝與不安。為什麼?究其原因是紀律性不強?為什麼?是安全意識沒有記在腦海裏?還是不良習慣的養成?還是自認沒那麼倒黴?沉痛的教訓告訴我們: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而生命只有一次,又那麼脆弱,所以顯得格外珍貴。而平安——就是生命,生命只有在平安的基礎上才能永葆鮮活。我們要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做個嚴於律己的好學生、好孩子、好市民。

希望大家時刻把“平安”放心上,做到文明出行。為建設“平安富陽”出自己的一份力,讓自己和平安與幸福同行!

學生對受教育的心得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我是來自大二某某班的某某,我今天要演講的題目是《大學生保護校園環境,人人有責》。

我們是新時代的大學生,待在校園裏的我們,是受着學校的保護的,那麼我們作為學校的一員,我們同樣要去保護我們的大學校園,這是我們作為這裏的成員的責任。我們必須要做好保護大學校園的環境的整潔和大家的共同財產。

我們將在大學裏待上幾年,幾年的生活足夠讓我們把學校當成我們的家,那既然把它當做家,我們就有義務和我責任保護校園環境不被傷害,在這個環境,我們將度過大學的美好時光。保護好了這個校園環境,也是讓我們自己收益。我們的校園環境是無數義務勞動換來的成果,如果沒有他們的辛苦勞作,我們又怎麼可能待得那麼舒心,讓我們在校園裏安心的學習和各種校園活動。

因此,我希望大家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校園環境,讓我們的大學生活過的美好。學校裏的花花草草、涼亭、湖泊、草坪等等,夠成了我們的校園環境,是這樣的環境,才可以讓大學校園是美麗的,為此也會吸引他人駐足觀看,你不覺得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嗎?另外,對於我們的校園環境的保護,我們需要做的措施是:

第一,不要在校園內抽煙,爭取做無煙校園:第二,不要隨手亂扔垃圾,而是要隨手扔進垃圾桶裏面,並撿起附近的垃圾,做乾淨的校園環境;第三,不要破壞校園裏的公共財產,那是我們大家的,要一起去保護他們,他們是校園環境的一部分,不可缺少的;第四,不要去踩踏草地,他們亦是校園環境的風景,破壞了這個風景,也是給自己添麻煩,做一個有愛心的大學生。

我們生活在大學校園裏,是這個環境給了我們更好的大學生活,我們沒有理由不去保護好這個校園環境,我們更是義務去愛護它,把它當成家,就要有這個責任保護好,讓它越來越好,而不是作為一個局外人,看到它被破壞而不去阻止,所以,對於破壞我們校園環境的人要去及時阻止,不能讓他們得逞,校園環境如果受到破壞,承受的代價也是很大的,因為會影響我們在那裏的學習和生活。

在此,我們要保護好我們的大學校園環境,擔起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要負的責。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學生對受教育的心得篇4

隨着經濟的日益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機動車在人們的出行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前幾年路上自行車和機動車平分秋色的局面已經被徹底打破,無疑,機動車已經成了公路上絕對的主角。

這兩天,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這樣一條新聞,就在剛剛過去的五月,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已經超過300萬量。有人簡單統計了一下,如果這300萬輛機動車需要一個大型停車場,那麼這個停車廠的面積將超過一個崇文區的面積。這條新聞也作出統計,在這300萬輛機動車中,私家車比例超過八成,每天增加的機動車近1000輛,平均每1。46個家庭就擁有一量機動車。這一連串的數字清楚的告訴我們,機動車與我們生活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交通安全問題與我們每個人人都息息相關。機動車數量的增加,越來越發達的交通帶給我們每個人方便與快捷的同時,觸目驚心的交通事故卻成為不和諧的音符,不時地敲響警鐘,提醒我們出行時要時刻注意交通安全問題。

首先我十分慶幸自己沒有親眼目睹過慘烈的交通事故。但作為一個剛剛拿到駕駛證的新司機來説,在交通法規培訓時看的錄像還歷歷在目。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個坐在籃球裏用手走路的小女孩,忘不了那個還未出生就失去雙親的孩子……更多的由交通事故造成的人間悲劇讓人不忍再提起。每一次交通事故都讓人扼腕痛惜,不知有多少美滿幸福的家庭在交通事故中終結,幸福的往事成為永遠的回憶。

每次看到交通事故的新聞報導,都會讓我想起這樣一個故事傳説:幾個學者與一個老者同船共渡。學者們問老者是否懂得什麼是哲學,老

者連連搖頭。學者們紛紛歎息:那你已經失去了一半的生命。這時一個巨浪打來,小船被掀翻了,老者問:“你們會不會游泳啊?”學者們異口同聲地説不會。老者歎口氣説:“那你們就失去了全部的生命。”雖然這只是一個故事傳説,但其中藴含的哲理卻耐人尋味。災難對每個人來説,不分貧富貴賤,不論性別年齡。工人、學生、農民、知識分子……無論咿呀學語,還是耄耋老人,無論家徒四壁,還是學富五車,如果缺少應有的警惕,不懂起碼的安全常識,那麼,危險一旦降臨,本可能逃離的厄運,卻都會在意料之外、客觀之中發生了。

同樣道理,交通安全問題也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並不會因為身份,貧富,年齡等的差異而有不同。不認真學習交通法規,沒有足夠的交通安全意識,在行車時存在僥倖心理,都會離交通事故的危險更進一步。相信每個人都經歷過堵車,都見過刮蹭追尾等交通糾紛,都曾路過交通管制的路段。其實很多交通不暢是由不遵守交通秩序,違反交通法規導致的,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謙讓,會讓交通更為順暢。在我們交罰款的時候,也會因超速、闖紅燈、不繫安全帶等受罰覺得委屈,不服。覺得那是小問題小毛病,還要扣分罰錢太過苛刻。但冷靜後都會認識到:紅燈短暫,生命長久。會在以後的駕駛中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要求。

珍愛生命,共創平安大道,共建幸福家園是我們每個人的美好心願。重視交通安全,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當我們能做到這一切的時候,我們的社會便向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又靠近了一步。但願交通安全法規能夠真正深入到我們每個人心中,遵守交通安全,維護交通秩序成為整個社會的習俗,珍視生命,清除惡習,以嶄新的面

貌去迎接奧運的聖火,去迎接全世界的目光。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為首都交通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學生對受教育的心得篇5

實習生在實習期結束之後,一般都會寫一份畢業實習報告。那麼,實習報告怎樣寫呢以下以醫院專業的實習生為例,為大家帶給一則大學生畢業實習總結。期望大家從中有所收穫。

短短一年的實習生活就要結束了,回顧這段時間的點點滴滴,雖然説不上激情澎湃,但是畢竟我們為此付出了諸多的心血,心裏難免有着激動。此刻要離開帶領我們踏入醫生行列的老師們,心中的確有萬分的不捨,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此次的分別是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第一次作為醫生的經歷會讓我們銘記一生。以下是我的畢業實習報告總結,期望從中發現一些優點和缺點,為我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增加經驗

臨牀的實習是對理論學習階段的鞏固與加強,也是對臨牀技能操作的培養和鍛鍊,同時也是我們就業崗前的訓練。儘管這段時間很短,但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我們倍償珍惜這段時間,珍惜每一天的鍛鍊和自我提高的機會,珍惜與老師們這段難得的師徒之情畢業實習總結及體會。

剛進入病房,總有一種茫然的感覺,對於臨牀的工作處於比較陌生的狀態,也對於自己在這樣的新環境中能夠做的事還是沒有一種成型的概念。慶幸的是,我們有老師為我們介紹各科室的狀況,介紹一些規章制度、各級醫師的職責等,帶教老師們的豐富經驗,讓我們能夠較快地適應醫院各科臨牀工作。能夠儘快地適應醫院環境,為在醫院實習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就應算的上是實習階段的一個收穫:學會適應,學會在新的環境中成長和生存。

到病房實習,接觸最多的是病人,瞭解甚深的是各種疾病,掌握透徹的是各項基礎技能操作。實習的及最終目的是培養良好的各項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種診療技能。所以在帶教老師“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帶教原則下,我們用心努力的爭取每一次的鍛鍊機會,同時還不斷豐富臨牀理論知識,用心主動地思考各類問題,對於不懂的問題虛心的向帶教老師或其它老師請教,做好知識筆記。遇到老師沒空解答時,我們會在工作之餘查找書籍,或向老師及更多的人請教,以更好的加強理論知識與臨牀的結合。按照學校和醫院的要求我們用心主動地完成了病歷的書寫,教學查房,病例討論,這些培養了我們書寫、組織、表達等各方面的潛力。

在醫院實習期間,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以病人的身體健康,疾病轉歸為目的,我們嚴格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所有操作都嚴格遵循無菌原則。我們在內、外、婦、兒各個科室裏,都是認真細心的做好各項工作,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對各種常見病,多發病能較正確地進行預防、診斷和處理。比較熟練的掌握了臨牀常用診療技能。本着三基、三嚴的精神,培養和提高了我們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的潛力中專畢業實習總結。

在這段短暫的實習時間裏,我們的收穫很多很多,如果用簡單的詞彙來概括就顯得言語的蒼白無力,至少不能很準確和清晰的表達我們受益匪淺。實習期間的收穫將為我們今後工作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總之在感謝臨沂市人民醫院培養我們點點滴滴收穫時,我們將以更用心主動的工作態度,更紮實牢固的操作技能,更豐富深厚的理論知識,走上各自的工作崗位,提高臨牀工作潛力,對衞生事業盡心盡責!

學生對受教育的心得篇6

第一次接觸心理課程是在上大一的第二個學期的時候。我想學校可能是為了減小大學生學習與心理的壓力,為我們排解心中苦悶與壓力才開設了這門課程的。自認為心理還比較康健的我,聽完課後我才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和需要變更和疏導的地方。從那時開始接觸心理學,同樣也開始慢慢了解心理學。心理健康課為現代的大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擇業觀、愛情觀、價值觀提供了條件

認真回想一下,心理髮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會適應問題往往會導致衝突和矛盾,而這些衝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時解決的話,就會演變成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特別是在當今社會,現代大學生都是經歷了殘酷的大學聯考,倍受大學聯考的毒害。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大學聯考中取勝,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家長的過度呵護,學校的硬式教育,是我們缺乏生活經歷,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問題,總不能很好的處理解決,出現心理問題也不能正確的疏導,以至於出現心理疾病。這只是冰山一角,廣泛的説,競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是人們產生了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從而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衝突,產生了焦慮感,各種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當今大學生的心理失衡。心理將康指個體能夠適應發展着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對作為天子嬌子的大學生來説,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同時大學生心理將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大學生心理健康是大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質是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我們大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説,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個人的心理的將康與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其次,心理健康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與否直接影響的他的人格發展,心理健康使人格發展不僅能正確引導一個人的發展,而且可以使人格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進而使我有一個健全的人格。

最後,心理健康能夠更多的發掘學生的潛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則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係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係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將來能報效祖國的前提,也是祖國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極其重要。

學生對受教育的心得篇7

來到新曉掰指算算已有兩個年頭了,本學期中我校建立了“陽光心語室”,我光榮的成為了心語室的一位志願者,孩子們心中的“知心姐姐”。這意味着,今後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從此以後對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不由的留心注意起來了。

我們的宗旨是為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適應與發展提供心理輔導服務,使學生能適應學習、生活、人際關係環境,認識和發揮自身優勢,緩解情緒困擾,消除心理危機,增強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能力。特別是我們學校的寄宿生,在校時間長,家庭生活環境複雜。造成了很多孩子心理的危機和困惑。

在此過程中,我們也收到了很多同學的來信,針對孩子們的問題我們進行了分類回信,最大程度的給予了心靈的幫助。

本學期3月26日,我很榮幸的同李主任參加了太原市中國小心理教育教學的年會,聽了名師們的示範課。下面是我對此次活動的一些感想和大家來分享交流。對我影響最深刻的是那節由尖草坪一中朱洪傑老師講的“嘮叨、暴躁的表現”課堂中圍繞學生在家都發生多被父母嘮叨的事情,在這過程中孩子是如何應對的?為什麼會造成家長嘮叨以至於暴躁的表現呢?老師設計了這麼幾個大問題來進行的。其中又在小環節中有一個特別精彩的部分讓我至今難忘,學生經過討論老師提出的在傢什麼時候會讓家長嘮叨發脾氣,以情景模擬的形式變現的淋漓盡致。當時場下也是掌聲不斷啊!這足以證明學生是能夠理解體會到家長的心理角度的。在此老師也進行了總結分析:1、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期望值過高;2、父母的工作壓力大;後面又通過播放老師對家長的一次採訪錄音,學生在課堂中聽到了家長的心聲。家長對孩子嘮叨、發脾氣的那份無奈;家長擔心孩子的理由。學生通過課件上的父母是如何為自己的孩子時,那份真摯的愛時,聯繫實際你又是如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的?能為父母做些什麼?要求眼前就能做到的,要具體,有可行性。這時孩子們動手寫出了自己的行動計劃。在課後老師還留了作業,那就是“給父母的一份信”。學會用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用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課後的總結那就是:讓學生理解父母,讓父母理解學生,讓理解搭起孩子與父母的橋樑。

那麼具體自己的工作中又該怎麼做呢?自己也在不斷的查找資料尋求解決的方法和途徑。以下是自己的一些片面見解僅供參考。希望也能讓老師們進行嘗試和體會。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教室是國小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温馨舒適。所佈置的內容隨着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國小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國小生情操,充實了國小生生活,激發了國小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國小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國小生生活、學習和遊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悦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鬆。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併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台梭利説:“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

現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裏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最後,我引用美國的柯賴齊亞和斯塔頓所著的《國小生健康教育》一書中的一段話來説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會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學會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讚揚中,他便學會自賞。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他便學會鍾愛別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贊同中,他便學會自愛。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麼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來關心、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發展。

學生對受教育的心得篇8

?新教育之夢》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激發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憧憬。在這樣一個高呼素質教育然而應試教育仍然牽絆着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教師的時代,雖然是一個剛剛投入教育事業的新人,應該是有激情有夢想的時候,卻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個富有藝術性的工程,卻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為要寫這一篇讀後感,或許就錯過了一本好書,在拜讀這一本《新教育之夢》的時候,讓我最有感觸的那章理想的美育。以下是我對美育這一章一點淺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席勒在《美育書簡》中認為,在力量的王國,人與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動受到限制;在倫理的王國中,人與人以法律相對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審美的王國中,人可以通過自由去給予自由,因而給社會帶來和諧,也使人成為和諧的整體。這無疑揭示了審美與創造的內在機制,也就是説,通過審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發了人的靈性,開拓了人想象的空間,從而開發了人的創造性。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中,創造已經和感受與鑑賞,表現等一起作為教學領域的內容,如果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鑑賞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讓學生成為題海戰術的犧牲品,那這樣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2、理想的美育應該是一種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應該是與自然融為一體,與自然和諧,感受自然的靈氣,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現在的學生已經遠離了大自然,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句話來形容也不為過。當學生被關在教室裏接受什麼叫美育的時候,早已經不懂什麼是小橋流水的幽雅情趣,什麼是大江東去的磅礴氣勢了。離開了美育的源頭活水----大自然,美育從何談起!

3、通過美育讓學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潛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淨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無疑問,美育的終極目標是指向人性的,學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為的前提條件,如今,我們已經不再擔心學生的智力問題,而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卻是作為父母,教師更應該警覺的。我們現在的教育太直面現實,有太多社會陰暗面的實況轉播,於是,在孩子們的心中,沒有了純真,沒有了純正,沒有了童話和夢想,沒有了對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憐和呵護,以及對人生的憧憬與嚮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導學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如果説,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的教育曾經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拋棄了美的話,而沐浴着新世紀的教育理想之光,我們應該重新開始追尋美,戰線美,創造美,那麼,現在是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