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前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4W

學前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學前心得體會篇1

今天在園裏又為我們班寶貝們拍了些早餐、早操、午睡等活動的照片和錄像,回放時看了看,才發現俺的嘴巴也是一直沒閒着,不停地和這個寶貝説説,那個寶貝聊聊,難怪做我們幼兒園教師大都有聲帶小結的職業病,經常聲音沙啞(不過俺自個覺得沙啞了也蠻磁性的呦,嘻嘻!不過這可不是光為拍視頻,平日裏我們都是這樣做的,上課時要説,下課了更要主動找每一個寶貝説,因為這樣才能建立起和寶貝們之間的親密度和信任度。

自踏上工作崗位以來這還是我第一次帶小班的寶貝們,年齡不同,寶貝們的心理、生理特性和大班的孩子也不同。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也得出了一些心得體會,談談一、二吧:

首先是良好常規的培養,良好的常規是在不斷鞏固中建立的,老師們的要求一致,孩子們就有了標準。整治紀律,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使得老師能順利正常的開展教學工作。教師還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動,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小班幼兒收玩具,總是隨便亂放,玩具筐裏的玩具跟什錦菜一樣,每一種都有,老師具體提出要求並做示範,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塊一塊地拿。幼兒學會輕放的方法後,我再逐步要求幼兒快,並學習收得快的方法:兩隻手同時收;將幾塊相同的積木疊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幫別人收……。

小班的寶貝自控能力比較弱,如何培養出孩子們的自控自理紀律的良好習慣是關鍵。可以想象如果老師在上課,有幼兒你一言我一語的説個不停,還有幼兒不時的向教室外跑,老師怎麼能進行得下去!所以要讓孩子們養成在上課時能安靜遵守紀律的常規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這還需要長時間老師們認真的教導。

其次,溝通也是無極限。這一點我的感觸最深了,每一天和寶貝們在一起,都要抓住機會盡可能的和每一個孩子説話,因為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是孩子的朋友,能融入他們的世界中,能很好的洞悉他們的想法。在平等的關係中,教師是孩子的夥伴,使他們在心理上到安全,放鬆,讓生活洋溢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氣氛中,在這氣氛中,讓幼兒充分的活動,獲得表達自己慾望和能力的機會。所以,在平日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我儘量與孩子們多溝通多交流,和他們説話,和他們嬉戲,瞭解他們的需求。

然後,要儘量多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孩子的注意,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受新奇好玩的東西的影響,所以,要準備好每一次的活動,從活動內容到活動目標再到活動準備,都要充分,讓孩子在活動中行為習慣、思想品德以及語言、思維等都能力都得到良好的發展。

此外,不要吝嗇我們的表揚和鼓勵呦。把“愛”融進一天活動當中,比如吃飯、睡覺、做操、區角活動、遊戲活動等,捕捉寶貝們在園的一點點進步,用語言、動作、表情、獎勵小果子等不同方式表示對他們的鼓勵、肯定和表揚。:我相信,只要我們老師做個有心人,肯動腦筋,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抓住他們的心理特點,就一定會讓他們越來越喜歡你,信任你,並喜歡上幼兒園的學習和説話的,呵呵。

學前心得體會篇2

一、安全工作放第?

從教育開始,由細微處入手,怎樣遠離危險。首先在每節課中滲透安全教育,下課了我們要排好隊去上洗手間,不能猛跑,尤其拐彎的地方,誰都看不見誰,容易相撞,儘量把危險扼殺在萌芽狀態,儘可能沒孩子磕到膝蓋,保護好每個孩子.孩子自己去觀察哪些地方能去玩,哪些地方不能玩,説到做到,每個孩子表現還不錯。課間作為 班主任隨時提醒督促,放學後更是堅守崗位,直到送走每一個孩子。通過這些工作,使師生安全意識得到提高。

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本學期的重要工作。針對孩子的特點,採取激勵等各種方法來規範學生行為習慣,教育學生禮貌文明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很注意教育學生學會傾聽,積極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隨時關注學生的各種小習慣,做到不隨地丟紙屑,不隨地吐痰,課桌內書本擺放整齊。每天能保持教室的衞生清潔,講究個人衞生,見到老師主動問好,樂意把心裏的祕密告訴老師,與同學友好相處,平時交流都能用禮貌用語。老師經常使用表揚鼓勵的話語,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為學生創造舒適的學習環境

咱們學校有寬敞的教室,可以供孩子玩耍的大操場,孩子能自由自在的玩耍,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由此,我每天帶領全班孩子共同保持室內衞生,及時處理班級的垃圾。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中也更能開心地工作。

四、積極家長溝通

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保持和家長多溝通,發現孩子沒來上學,及時地電話與家長聯繫.學前班是一個特殊的班級,年幼的孩子接受系統正規的學前教育。家長對孩子剛上學的情況也較擔心,如何讓家長放心是做工作的第一步,為此我利用多種形式,虛心聽取家長意見。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不斷改進工作,取得了家長的支持和幫助,同時也讓家長放心。針對孩子的學習,進行點點滴滴的交流,為孩子的進步一起歡欣,為他們的成長一起努力。

學前心得體會篇3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我認為,教育學不能單純作為知識進行學習,要理論聯繫實際,把所學的教育理論運用於教學當中,同時在教學中學習和探索新的教育理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

一、要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始終將自己作為教學者與學習者相統一的角色來看待。將自己的角色定位於學習者,一個與學生在課堂生活中共同成長的學習者,通過平等地討論和對話,表達自己的教育認識,吸納學生合理的教育見解,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生活的主人,真正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二、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形成互動、合作的教學模式,開闢教育學第二課堂。在課堂上,提倡平等對話,在課外,提倡積極交流。

三、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找回自信與尊嚴,這是真正培育學生教育智慧和形成個人教育知識的前提。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提問與思考,要欣賞學生的表白與論述,要為學生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思想提供機會與條件。我希望學生能夠成為一名真正的學習者,而不是一名老實的只會用耳朵學習的機器。為此,我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在課堂上形成教師的知識與話語的霸權,要傾聽學生的表達,要尊重學生的見解,要謙遜地表達自己的認識與看法。一定程度上學生與我都獲得了某種認識上的自由,我驚喜地看到,許多學生開始能夠從教育的角度,用教育的思維,形成教育的理念與智慧。不僅如此,我更希望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真正感受到學習的自由與愉快。

我們都知道教育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但現在的封閉式教育也太過於嚴苛。我認為封閉式的教育是是把學生與社會進行分離。清朝閉關自守致使我國落後於其他國家。教育同樣如此,學生最終會走入社會。學生只有在社會環境中才有利於打開思維,鍛鍊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並且讓學生充分認識社會、認識世界。封閉式使學生被束縛在校園這個特定而狹小的空間裏。教育具有社會功能。同樣人的個性的本質屬性也是社會性,要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只有讓學生在社會活動中才能得到實現和保證。但現在在有些學校學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分數,只要考試結束就立即在班上和學校排名次,甚至與全市或全省的考生進行分數排名。最終搞成了分數才是最重要的事兒。這也是現代教育現存的問題之一——片面追求分數。從而有導致了一個問題,就是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這些問題使學生不是因為學習而學習,而是因為成績而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努力,成績差的學生失去自信心。使學生成了學習的被動者。也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偏離軌道。整個中國教育界形成了一個風氣——知識“萬能論”。

“重知識輕能力”抹殺了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整天在書本之中徘徊,而沒有多少時間感知世界之靈、體驗生活之美等。從而使學生麻木,沒有創造力,缺乏思維“變勢”而形成了思維“變勢”。“重知識輕能力”也是現代教育的問題之一。教育學中提倡能力重於知識,發展學生各項技能,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等等。但往往不能實現。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們缺乏創新意識吧。而教育又直接影響着這些。“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但知識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有可以超過知識的東西——靈魂。教育傳授知識,不過我認為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於對人的靈魂的塑造。而這關鍵在基礎教育。國小階段是一個人形成個性,發展情感、態度、何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因此知識不是靈魂的真正“塑造者”,靈魂的真正塑造者應該是心理學中的“個性”。因此,教育者在傳授知識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塑造學生的性格。另外,價值觀對一個人的影響深遠。韓愈説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廣大的教育學者們別忘了“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授業”時還有“傳道”、“解惑”。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做到: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掌握教育規律,指導教育實踐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並不為人們的主觀意志所轉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規律辦事,才能搞好教育。我國的教育學以馬列主義為理論基礎,以發展、變化、唯物、辯證、動態的觀點為指導,去分析、認識與把握教育現象及其本質屬性。因此,學習教育學可以使我們逐步樹立正確、科學的教育觀,提高我們投身教育實踐的自覺性、積極性與預見性,也能使我們在各種錯綜複雜的教育實際中堅持正確的方向,掌握正確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

二、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

有人説:“不學教育學,照樣能上課。”當然,現實中這種現象雖然存在,但是否學習教育學,掌握教學規律,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影響很大。因為,上課有好壞優劣之分。一個卓越而成功的教師正是藉助教育學的理論睿智,敏鋭地觀察課堂上學生心理活動的脈搏,恰當地利用科學的教育環境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點燃”他們的求知慾望,從而把教學過程組織得生動活潑,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三、掌握學生思想品德發展規律,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年輕一代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思想品德決定着今後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隨着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也給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帶來了諸多新的矛盾和許多負面影響。因此,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不僅要重視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傳授,而且要重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並且把兩者辯證統一地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及對不良影響的“抵禦”與“免疫”能力。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人才,實現培養目標。

幼兒時期容易受外界影響,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理論,並將其建立在社會發展需要與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科學基礎之上,才能使學生的思想覺悟、道德品質、行為習慣,按照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需要健康成長,學生才可望成為具有健全個性、奮發有為,德才兼備的新一代。

學前心得體會篇4

轉眼間,這次的幼兒園教師培訓已經結束,很榮幸自己能夠參加這次的培訓學習,這次的培訓充實而富有意義,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如幼苗般得到了滋養,此次培訓理論與實例結合,課程豐富多樣,從全方位地精心詮釋了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經過兩天半的學習,收穫頗多,談談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

一、讀書,幼師生命成長的必須

在培訓過程中,老師們紮實的話語基礎令我欽佩,這些與讀書是密不可分的,特別是吳克宇老師,年紀輕輕就已是學校的骨幹教師,這與他的勤奮好學是分不開的,所以,我要讀書,特別是一些經典書籍,還有學前教育的文章,寫好讀書筆記、,從而也能進步自己的寫作水平,語言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理論素質,日日學習,終身學習。

二、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師德和職業道德

德高為師,身正是範,師德是一個教師的靈魂。能否成為一個好教師,要有“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走”的精神。熱愛、尊重、理解幼兒是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核心。愛是兒童正常成長的必要條件,我們要學會理解、關愛幼兒。

三、廣泛學習幼兒教育教學理論,提升教學技能

甘老師籠統的為我們解讀新教材,為我們的教學實踐起了提綱挈領的作用,為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其他幾位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又結合幼兒教育的五大領域特點,為我們詳細、生動的講解了課程特點及教學活動設計、組織與指導、環境佈置,讓我們瞭解如何在幼兒園進行教學工作。

這次的培訓中,聽到了各位同行前輩的經驗之談,我倍感榮幸,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努力學習,加強自己的專業素養,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將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學前心得體會篇5

兩天的學前教育專任教師培訓,我有幸參與其中,在這短短兩天的培訓中,我們聆聽了錦州市各位專家的精彩講座。這次的學習,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理論的應用水平與教學的創新潛力得到提升。

這次培訓真的讓我受益匪淺,在劉科長進行《幼兒園教師教師師德師風》的培訓中,讓我學會如何愛幼兒,尊重幼兒,寬容幼兒,師德,是一種精神的體現,是一種深厚知識的內涵。

在趙麗華主任培訓的踐行《指南》主題教育的實施策略中,她談到了踐行《指南》中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案,讓我深刻體會到《指南》教學的意義,同時在以後的《指南》實施中也給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教育要有法,對於幼兒該教時教,該玩是玩,該學時學。

這次的學習中提到一詞“pck”則是:教什麼——教學內容,怎樣教——教學方法的知識,教誰——教育對象知識。這個詞則讓我理解到,在開展一節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我們做出充實的準備,首先要選擇教學內容,然後在想出要採用的怎樣的教學手段適合於幼兒,其次對班級幼兒的情況進行分析、瞭解,結合活動看看本次活動是否適用於班級幼兒。所以開展一次教學活動不是隨便的,而是需要教師仔細思考。

全面系統的學習五大領域核心經驗知識,讓我知道如何對幼兒實施教育,如數學活動的核心經驗與教學組織,學習了集合與分類、模式、計數、數學符號、數運算、量的比較、測量、圖形及空間方位。可教給幼兒的知識是那麼的多,這讓我感受到一名幼師所擔負的責任,我要學以致用,用心教育幼兒。

通過這次培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幼兒園教育工作就應堅持各領域教育互相滲透,有機結合。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貼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幼兒教育要面向全體幼兒,熱愛幼兒,堅持用心鼓勵,啟發誘導。

總之,這次培訓我受益匪淺,我將把這種感激之情化為一種工作動力,把所學到的知識與感悟運用到以後的培訓和教研工作中去,為我園的幼教事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學前心得體會篇6

近期為了應付教育局組織的考試,自學了李生蘭教授的《學前教育學》一書,從粗粗的看到仔細閲讀,使我受益良多。書中先進正確的教育思想和觀念進一步豐富了我個人的知識經驗。

?學前教育學》一書從多個方面論述了學前教育發展。首先論述了學前教育的歷史發展以及價值,明確了學前教育理論了發展和形成。在第二、三章裏,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在下面幾章中,李生蘭教授介紹了學前教育課程、社會教育、遊戲、家庭教育指導以及幼兒教師的職業特點、要求等等。下面我圍繞幼兒教師的職業,來談談自己的體會、看法。

媽媽愛孩子是與身俱來,愛是最大的無止境的奉獻,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愛孩子也是一種天職,沒有愛的教育就像一張白紙是無效的,但是太過於愛孩子,這樣的教育不是幫助孩子,而是害孩子。

一、教師要有愛心、信心、耐心。

俗話説“棒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總以為對待孩子尤其是幼兒應該嚴厲些,總是覺得只有教師嚴厲孩子們才會聽話,才能體現出教師的威嚴。可通過10多年的工作實踐,我發現自己原先的想法是多麼得幼稚,多麼的可笑。確實,幼兒園的孩子無論是在哪個方面都需要成人的嚴格要求,以確保他們良好習慣的養成,但這並不意味着作老師的一定要嚴厲,嚴格與嚴厲絕不能劃等號。那何謂嚴格,何謂嚴厲呢?嚴格就是嚴而有格,這裏的‘格’是指正確的合情合理的要求;嚴厲是指過分的苛刻的別人不能接受的規矩。”

孩子們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與讚賞,老師的一次點頭、一個微笑、一個撫摸。老師的這些不經間的行為舉止,在潛移默化中都在深深的影響着每一位孩子的身心發展。如果老師把欣賞的目光、成功的機會只投向個別孩子,那麼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會受到傷害。因此,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以公正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孩子,給每個孩子以發展的機會。因此,這就要求老師要以平等的態度、公正的評價對待每一個孩子,給每個孩子以發展的機會和空間。

回想起這些年來的生活和工作經歷,我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姑娘變成了一個母親,我用我的勤奮和執着提升自我,用我的熱情和好學感染同事,用我的母性情懷慰籍童心。在教學工作中,我逐漸摸索出教育孩子的“三心”規則,即“愛心、信心、耐心”。愛心就是熱愛幼兒,關心愛護她們;信心就是教師要有信心教育好每一個孩子,特別是一些特殊的的孩子;耐心就是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厭其煩地耐心教育。“教人者,成人之長,去人之短也。”

二、教師對待幼兒要尊重。

尊重就是讓幼兒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尊重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強加於幼兒,而是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相信幼兒有自己的見解。

圓圈是人類描述之間平等的一種象徵,蒙台梭利將這種平等注入於幼小的心靈,在幼兒時感受平等、和平孕育着很深的東西,蹲下與孩子講話,老師不再是發號施令的指揮官。人應該寬容、善待、學會欣賞別人,大家只要處在圓圈狀態,才能看到你周圍有許多與你平等站在線上的人。

如果我們早一天領悟這一人生哲理,那我們就會進入一種境界,具有一種修養。當班裏的孩子用渴望的、委屈的、氣憤的、求助的、俏皮的目光看你時,你不再簡單的扔給孩子一句話,做出短、平、快的處理,而是蹲下來傾聽,然後用你的心境去進入孩子的世界,用你修來的一種素質,得當的方法去做,那一切都會迎刃而解。孩子通過一件小事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與同伴交往的方式,會得到換位思維的啟示。

如果説蒙台梭利讓你感受到的是一種平等和諧,幼兒在工作中體驗一種規則、一種觀察、一種過程的,那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將給你我帶入一種平等基礎上的看待與看待中的原諒與理解。孩子不在是罐子,不在是小鴨子,你不在是填鴨教學的老師,不在為班裏的孩子算不出一道題而着急,講不出一個故事而説是不聰明的。

三、教師要有專業的知識水平。

“要給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必須閲讀有關幼教方面的書刊。通過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再害怕和迴避孩子們的提問,努力的鑽研教學科研。

在這裏我想對所有老師説一句:讓我們一起用愛的心態感染幼兒,用愛的眼神激勵幼兒,用愛的語言啟發幼兒,用愛的行動幫助幼兒;讓我們的愛在幼兒園,愛在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