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雙減政策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9W

雙減政策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雙減政策心得體會 篇一

“雙減”政策的落地,對於孩子們的發展,對於校內的學習、校外的培訓,都有了更加明確、更加規範化的要求,這對於我們的教育工作來説,無疑是有着重要的意義的。作為教師,我們應扛起減負增效的重任,不忘教書初心,牢記育人使命,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和六年級美術課,橫跨中段和高段。在提高教育教學和美育素養目標要求上也大有不同。對於中段的學生,教學以興趣引導為主,讓他們始終能保持對學習的興趣,才能持久堅持。對於高段的學生,教學以體驗感受為主,讓他們着重感知美育的價值形成自己的認知觀。

不同的教學目標,設定的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我主要從備課、作業要求、指導方法三個方面進行設計。

一、備課

六年級的教學模式開始以專業美術基礎訓練,圍繞名作欣賞、設計製作體驗開展。在課程準備上,我會在課件當中收集大量素材,縱向和橫向的去展示更多的內容,讓學生深刻體驗、打開眼界、拓寬思路,從而形成自己的認知。

四年級的教學模式開始進入寫實技巧的練習,增加多樣媒材進行創作,增加學生的參與性,提高並保持學生學習美術興趣。在課程準備上,我會在課件當中引領創作思路,引起學生的創作興趣,詳細講解創作方式,從而在創作中體驗美術的樂趣、保持學習興趣。

二、作業要求

六年級的作業多以寫實寫生為主,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事和物再通過藝術手法來描繪出自己的感想。作業類型以培養學生的耐心觀察能力,能夠細心觀察、靜心創作,不求能夠全部達到高超水平,但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學會細節描繪和精心刻畫。另外,結合六年級的學習情況,美術作業都要求當堂完成,課堂上通過老師的輔導、講解進行創作,最後面批作業,輔導學生在造型刻畫、色彩搭配等方面進行深入精細描繪。

四年級的作業多以回憶想象創作為主,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啟發創作靈感,動手創作出多姿多彩的多種作品風格。將動手實踐貫徹始終,多動手、多製作、多鼓勵,從中體驗到創作興趣,為今後的美育學習奠定基礎。

三、指導方法

六年級的指導多重在示範,通過教師示範、糾正實踐過程中的講解,讓學生美術專業上慢慢進步,體會到專業美術帶來的成長。

四年級的指導多重在引導,通過啟發學生的思維,進行想象創作,不拘束學生的創作靈感,保持學生的創作興趣,體會創作樂趣。

雙減政策的實施要讓課堂教學更高效,讓學生能在課堂中體驗到美術學科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創作精神、想象力和觀察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美、創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審美感知。

雙減政策心得體會 篇二

送走了有愛的教師節,今天迎來了名師公益講堂陳加倉特級教師的《“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陳特在數學作業設計這一關鍵問題上給我們帶來了“雙減“政策下數學教學的“及時雨“,讓我受益匪淺。

陳特一直心繫國小生該如何學好數學,日日思索教育要在關鍵處發力。指出“兩個關鍵”:

1、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關鍵在於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必然知道,有效課堂是數學學習過程的最優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只有高效、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感,學有所悟。“學會“和“會學”是數學課堂的基本要求,處理好二者的`關係是數學課的教學靈魂,課堂上能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討論總結,遷移應用,練習作業,反饋信息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逐步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陳特還向我們提出了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作業佈置的“六個建議“。建議在學生完成書面課堂作業本之後選做“一題“研究作業、“多解題“作業、“題組練習“作業、“變式練習“作業、“操作體驗類“作業、“主題研學“作業。每個作業設計的背後都有“別有用心“。陳特鑽研作業設計帶來的有效課堂,如“繪製標準五星紅旗“這一主題研學課,近準備了一個多月。他堅信作業育人的作用,作業有立德樹人的地方。我被他鑽研精神深深感染。

通過這次學習,我着實轉變了作業觀念,立足課堂,讓作業更有味!需要綜合考慮作業各個關鍵要素,在反思和研討中生根發芽。以下幾點是我今後作業設計努力方向:

一、特色設計,梯度提升。

發展性作業略有坡度,給中等生思考的空間。創造性作業比較難,通過激勵,引領優秀學生髮展思維能力。

二、尊重差異,多種選擇。

“作業超市”使自主選擇成為可能。關注學情,實現作業分層,讓弱勢學生也有可行性作業目標,給他們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和創造自我提高的機會。

三、精準輔導,靶向跟進。

有佈置就有反饋,有解難答疑,有堵漏補差,有拓展提高。就像陳特説的,作業設計的研究我們一直在路上。我也希望借這次學習之後給自己足夠的能力和信心做好作業設計。國小生時代的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是每個孩子珍藏在記憶深處的

美好時光。陪伴他們學習生活的我們肩負着堅守美好陣地的教育義務。教育的美好,需要我們一起創造!

雙減政策心得體會 篇三

一。何為高效課堂

中國教育界領軍人物王金戰老師坦言:既然一個學生很難做到40分鐘高度集中,那麼老師就得保證,在最短時間內把最重要的東西講深講透,然後騰出一些時間來讓學生互動,讓學生練習做題,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何為高效課堂?我認為具體而言即“四有”課堂:有精準的教學目標、有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愉悦的教學氛圍、有顯著的教學效果。對一般教師而言,“精準的教學目標”都不難找,“顯著的教學效果”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而最難做好的,是有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有愉悦的教學氛圍兩個環節。

二。“雙減”形勢下如何構建高效課堂

第一。教師要調整好心態

先請大家看一段20xx年11月10日上海一家庭曬出的'一段小視頻(略)。視頻中,被女兒上學磨蹭這個壞毛病折磨了兩個月後的這位媽媽開始反擊,視頻中媽媽一句話“你不急我也不急”看似雲淡風輕,實際上也難掩飾此刻媽媽完勝女兒那份竊喜。“你不急我也不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許有時候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認為要構建高效課堂,首先教師要調整好心態。切忌因怕影響教學進度或者遺忘講解我們認為的某些重要的知識點,而把學生抓得太緊。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要沉得住氣跟學生比耐心,先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然後再進行教學,這樣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xx-2018學年,我榮幸到方太中學支教一年,擔任九年級兩個班英語教學,一個重點班,一個普通班。接手時,發現這批學生八年級期末英語成績很不理想,“三率”排在全縣農村國中18至22名之間,我內心在思考該怎麼辦呢?只能耐着性子“等”學生,所以我當時講課進度特別慢,總是趕不上全縣聯考要求要考到的範圍,我現在還清楚記得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範圍,按規定要考到Unit12,我們只講到Unit11。然而,一年下來,在我和鍾林芳老師共同努力下,我們英語學科的會考成績“三率”列全縣農村國中前六名!這種教學方式不只是對學生有短期促進作用,還對其後續的學習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這批學生的大學聯考成績喜人,二本上線的有20多人,考取一本的有10多人。我認為英語成績功不可沒,大學聯考英語120分以上有7人,其中朱興慶同學考取了高分140分。都説“佛度有緣人”,連神仙都不能普度眾生,作為普通老師的我們,怎能做到百分百滿意?

第二。教師高度重視備課

落實“雙減”政策,構建高效課堂,備課是基礎。猶如打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今天的課堂我們視之為無硝煙的戰場,一點也不為過。當代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反覆強調,“沒有創立自己獨特模式的老師,一定要落實課堂教學十條要求”,其中的第一條就是備課,“每堂課都要備課,老老師可以用舊教案,新老師的教案也不用寫得太詳細,但一定要有備課本”。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得高度重視備課。

課怎麼備?①備教學內容。一堂課要有教學目標,而且要精準化,具體化,有時候教學內容還要做適當整合;②備教學方法。這一環節我們要考慮如何用更好的教學方法,把所要教的內容更好地呈現給學生。俗話説“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們要特別注重課堂導入的設置,導學材料儘可能挑選當代學生感興趣的人或者事,可以是一個單詞,一句話,亦或是一張簡單的紅紙。譬如我在新授九年級人教版“Unit7SectionA3aMomknowsbest”這首詩時,面對八年級期末考試平均分僅有30分左右的同學,我的課堂導入是跟學生打賭:今天我們有個小測試,我堅信99%的同學能得滿分,並且默對這個單詞,很有可能根本不需要我説出這個詞,你們就能猜到。不等我説完,立馬有學生紅着臉説“老師你高估我們了”。但當我説出這個詞“Mom”,他們又開心地笑着説“老師,我也寫對了”,學生的自信心就這樣悄悄地激發起來了。在學習九年級“Unit6SectionB”籃球發明史時,我選擇的課堂導入是一段獨臂少年張家誠的視頻簡介。③備學生。備課時,我有時會考慮到某個問題必須由班上某個同學來回答,為什麼一定是他來回答呢?當然不是憑空想象的,是有依據的,這個學生或是驕傲或是進步了。對驕傲的同學,我會提一個對他來説有點難度的問題,他答不出來的可能性很大,由此我暗暗提醒他學習不可鬆懈;對進步了的學生,我會提一個簡單一點的問題,他絕對能夠回答正確,看似無意之舉無疑能夠大大提升他的自信心。

第三。教師要營造愉悦的課堂氛圍

一個整天愁眉苦臉的媽媽,是養不出活潑歡快的孩子的。想要擁有輕鬆愉悦的課堂氛圍,教師自己首先就得精神飽滿,神情愉悦。其次,教師偶爾要會“偷懶裝傻”。現實生活中,“懶”媽媽經常能培養出勤勞的孩子,既然這樣,我們教學上為何不可以嘗試這樣做呢?再次,降低對學生的要求。著名的洛克定律説,跳一跳夠得着的目標最吸引人,最能夠激發人的熱情,降低要求的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上課的熱情。最後,教師做到以身作則。正所謂言傳不如身教,教師要求學生背的重要文章,如果教師自己能夠當眾秀給學生看,定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學生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條條大道通羅馬!教無定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作為一名教師,只要我們能夠擁有平和的心態,飽滿的熱情,積極鑽研的精神投入教學,取得好成績的概率一定更高!

雙減政策心得體會 篇四

xx國小繆華良校長的講座令我感受頗多。繆校長在介紹鳳凰國小的“校本化實踐的三項行動中”中提到“有所不為,做好五個‘無’”。“雙減”下的作業設計確實需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沙龍交流中,各位教育專家碰撞智慧火花。特別是素養導向下的作業設計與落實的探討,為作業優化設計提供了思路、闡明瞭方法。浙江省教研室喻伯軍老師總結了八個字:“精選、先做、全批、返回”,高度凝練,醍醐灌頂。如何擊破這八個字,如何落實這八個字,我想可以採用以下四種方式:

一、主題式作業,實現學科整合

主題式作業是對學習資源的一種重新整合,這類作業有利於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融通學科,使語文外延得以充分展開,構建大語文。如學習了《燕子》一課,讓學生把課文內容畫出來,並用簡短文字説明,或根據內容製作小燕子。美術課上老師進行評價,講解,修改作品,實現語文與美術的整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實踐式作業,實現知識內化

實踐式作業的設置要激發學內化課本知識的作業,學會把語言內化為技能。如學習了《守株待兔》一課,可以組織學生把它改編成課本劇表演出來。這樣的作業訓練了學生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讓語文學習充滿挑戰。

三、分層式作業,實現各取所需

作業的設置的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增加學生對作業的選擇性,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層級的作業。我們可以為學生設置基礎性作業(側重字詞句等基礎性知識訓練的習題),能力性作業(側重於段落、篇章和習作等練習題),拓展性作業(側重於讀寫結合,內容拓展性習題),三種作業自助餐供學生選擇,使不同學力的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學有所獲。

四、趣味式作業,實現學而不厭

單調的學習活動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勞,並會心生厭倦。因此作業的設置也應貫徹愉快教學原則,增強趣味性。如在學習了“田”、“地”“雪”字之後,佈置學生猜謎語作業。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形象地記憶生字,一石二鳥。

思想引領行動,行動踐行思想,聚焦“雙減”,深化課改,不斷提升作業設計能力,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為學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賦能。

7月24日中央發佈了雙減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執行。雙減又稱“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目標:

1、保護學生的身體健康,並將負擔提升到未成年保護法的高度。

2、減輕家庭教育負擔。

3、將教育迴歸到學校。

4、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

並規定,理調控作業結構,確保難度不超國家課標,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加強質量監督,嚴禁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對於學生作業量給出了明確的標準,國小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國小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國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

要求教師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反饋,加強面批講解,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

雙減政策心得體會 篇五

今年開學季,家長朋友們討論最多的話題莫過於“雙減”政策。減負不代表減輕肩上的責任,作為家長,我們永遠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責任人,面對“雙減”,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應該如何適應新變化,做有擔當的好父母呢?

首先,我們要做到不減責任。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家庭的薰陶。減輕學業負擔,不代表減去父母的責任,與之相反,它更要考驗父母的擔當。優秀的父母不在於學歷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於是否有責任意識。陪伴是責任,養育是責任,以身作則是責任。履行父母的責任,就是對孩子人生負責。

其次,我們要做到不減質量。雙減,減去了作業的總量,減去了課外培訓,學習迴歸課堂,但同一個班級的孩子各有所長,在普遍性的教育模式中,難免出現行為和成績上的差異。作為最瞭解孩子的人,家長要更專注於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專注力和情緒管理能力,與老師攜手,共同為孩子成長助力。要知道,孩子的學習是爬坡,更要家長和學校的“雙向奔赴”。

第三,我們要做到不減成長。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評價人生的方式絕不僅僅是贏在起跑線,能夠跑完馬拉松的才是高手。如今沒有了課外培訓,我們更該利用孩子多出來的時間,做好父母的陪伴,策劃合理的安排。家庭是孩子成長的主陣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教育。真正優秀的父母,不在於為孩子報了多少班,而在於是否真正參與了孩子的成長。減負減不掉孩子的成長,因為成長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完成的一場修行。

第四,我們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營養師——給孩子一份心靈的力量。孩子生理上的成長,需要離不開食物、水、陽光和空氣,而孩子心理上的成長,同樣需要充足的養分。心理成長包括認知、情感、人格方面的逐步的完善,它需要耐心的陪伴和培育。當孩子遇到煩惱的時候,我們是否能讓他願意敞開心扉,放心傾訴?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及時發現,給予他精神的力量?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及時安慰、鼓勵?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是否能解讀他的心理密碼,關懷他內心的温度?要知道,讓孩子成為身心健康的人,是比成績更重要的事。

第五,我們要做好學習引領師——給孩子做好學習的榜樣。在孩子學習的過程,父母不是監督師,不是糾錯師,而是引領師。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成為孩子眼中的榜樣。真正最好的教育是行為層面,讓孩子真正行動的方式永遠是言傳身教,當父母發自內心地愛上學習,不斷成長,孩子自然能從中汲取充足的能量。做個成長型家長,讓自己的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不斷拔節的榜樣行動,影響孩子,改變孩子,成就孩子吧!

最後,我們要做好孩子人生的指導師——給孩子人生方向的指引。家長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導師。一個人的成長,如果沒有導師的指引,就無法認清生命的方向,更談不上切實思考和行動。當孩子沒有目標的時候,家長要做好方向引導,幫助孩子立志立大志,將個人的學習成長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幫助孩子找到成長的內生動力。

“雙減”政策是國之大計,家之大業,更是家長素質和孩子能力的雙重比拼。讓我們做一個有擔當的家長,和在學校的共同努力下,為孩子們成就更美的明天!

雙減政策心得體會 篇六

“雙減”政策是重塑教育生態的及時雨,更是提升育人質量的新契機。這個學期是學校全面落實“雙減”工作要求的首個學期。為了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見效,學校將“雙減”作為新學期的重點工作落在實處,嚴控作業量、提供課後託管服務、開展素質教育,為孩子提供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為了保障“雙減”政策的落實落地,需要我們從多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更新教育理念。

教師首先要理解國家為什麼要進行“雙減”?“雙減”之後,我們要朝哪個方向思考和改進教育教學?因為“雙減”,家長、社會對教師工作又有了更高規格的期待,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領會“雙減”精神,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切實提升自己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識,才能用更加創新的理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創造新的經驗方法。

二、鑽研教材教法,發展素養,提升能力。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教師的核心素養是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作為教師,不僅要加強專業學習,提高教師職業技能,還要聚焦“雙減”,加大力度豐富教育教學理念。學習比較前沿的教育教學理論,觀摩優秀教師課堂實錄,充分鑽研教材教法,提升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能力水平,以豐富多彩的課堂學習類型,助力學生學習,提升學生學習力,讓學生體會課堂學習的樂趣。

三、以生為本,植根課堂。

教育教學的核心目標是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我們必須結合學生的發展需要,通過深度鑽研教材、精準聚焦目標、巧妙設計活動、科學合理實施、理性綜合評價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以確保教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四、精心設計作業,提升作業質量。

“雙減”嚴控了考試測驗的次數和規模,全面發展固然重要,但 本站…測試也是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老師們不妨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是不是還有更好的練習題目可以替代?是不是可以創新作業的內容與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課程學習的獲得感?所以,還是要多學習作業管理有成效的老師的經驗和方法,提高作業的設計、批改和反饋的管理水平。從源頭上降低以刷題為習慣的作業模式,降低作業總量,提高作業的訓練效果。

五、終身學習,持續發展。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時時刻刻都行走在教育教學這一條“知行合一”的行動研究的道路上。在這條路上,我們會遇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會調整提升。然後我們又會發現新的問題,周而復始、循環往復、螺旋提升進而深度發展。教育教學,需要每一個教育人勤於學習,勇於實踐,善與反思,樂於分享。只有這樣,“雙減”政策下的教師才會有更加清晰的奮鬥目標,我們的教育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雙減政策心得體會 篇七

從9月開始,減輕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成為教育系統的頭等大事。各級部門以最強氣魄開始行動。大刀闊斧實施改革。學校教育面臨着多重的壓力與挑戰,如果不懂清晰地看到這場改革的本質,我們將失去發展的機遇,甚至會被其他同類型學校甩下許多。

減下去的作業負擔,其預留的時間如何分配才科學呢?如何靈活地開展有效的課後服務呢?傳統的紙質考試、統一的集會考試將廢止,教學質量監測以何種形式開展呢?如何去適應新常態?課外輔導機構從公開運行到潛行蟄伏,如何讓其徹底無所遁形呢?課堂主陣地如何才能發揮更大的`效益呢?這些命題,都無法繞開。倒逼我們開始痛定思痛,做出調整。

説到底,減負的核心無非就是課內增效提速,捍衞教師的職業權利,保障學生高品質的學習權,營造出健康的教育生態,迴歸教育的本真,給孩子們更自由的發展空間、更全面的能力培養、更愉悦的精神享受。而這一切,從學校層面説,依靠的就是教師的專業化;從社會層面説,依靠的是整個社會集體發力、共同支持;從家庭層面説,依靠的是所有家長們育人觀的徹底轉變。

雙減政策面前,教師們的壓力其實最大。無論從理念層面,還是技術層面,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將更多。已有的經驗反而無效。無所適從?一臉茫然?以前,還能依靠教師的大量輔導,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促使其機械地練習。在反覆地講練、多次考試、強化記憶的模式中,把學生成績提起來。但眼下,這些都行不通呢?這注定是曲折的發展道路。

學生素能測評將由靈活的形式實施,需要老師多動腦筋,多借鑑歐美國家基礎教育的做法。那天,我與一位資深的教師私下交談,一到二年級,不能組織紙筆考試。怎麼去評價學生的學科素能呢?以語文學科為例,測試形式就能多樣化。可採取口頭背誦,評估其發音準確性、流暢性、情感性;可試着創編故事,現場講授給大家聽,評價其綜合素質、語言積累、思維廣度、心理素質、調動力,這種方式適合孩子們;可由家長代其錄製音頻,存儲後進行播放,既是有效的學習資源,也是學習成果的展示;

以數學為例,口頭説一説加法的算理。將思維過程説出來。以動手的拼裝活動,測評其實踐能力,包括算理的掌握。但是,數學測評難度有點難。尤其是計算類型,需要紙筆驗算。

作業負擔來自於對學科育人價值、功能等方面認識不到位,存在畸形的教學觀。唯分數論並非是完全錯的。分數論並不是一個貶義詞,主要是考試方式過於機械化,它以固定、標準的模式,扼殺了學生的天賦和個性,導致了分數徹底窄化,只考察了淺表的知識與能力,並未全面地測評,這才是最大的癥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