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致教師第二輯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1W

致教師第二輯心得體會多篇

致教師第二輯心得體會篇1

這段時間,我有幸參加了骨幹教師培訓,心情特別高興,因為有許多教研員、教研室主任、骨幹教師培養對象等聚會在一起學習。我們聽取教育專家的報告,聽了很多不同風格的老師講課,每一天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在這裏,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古人寥寥數語就將學習的重要性高度地概括出來了。學習的過程好比那未經加工的瑕玉,經過一番精雕細刻之後,呈現出一具“婀娜”的工藝品應具有的高貴與典雅。同樣的,面對這場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課程改革、日益複雜的學生思想道德,很多時候仍讓我們有些霧裏看花,無所適從,我們很需要學習,而此次骨幹教師培訓學習,猶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

培訓中,專家教授的講座,教師的授課,在言談之中透露着充滿哲理的思考也無不告訴我們:“成人”才是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為了適應明天的社會,今天的教育必須改,而改革的成敗首先在於更新教育理念,劃時代的改革不能指望一步到位。通過短暫的學習生活,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真正地認識了新課程改革,認識到這場課改所具有的深遠意義。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勞動力的素質就必須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這樣教育才能可持續性地發展。

新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是什麼?一句話: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也正是多元智能理論的寫照。那我們學校教育究竟要做什麼?是不是僅僅為甄別出一部分高智商者送他們進入高等學府即是終極目標?不,那是殘酷的,今天的求學者明天都將步入社會參與社會經濟建設,我們教師必須發現學生的優勢智能,發展他的優勢智能,為他們的“成才”提供方向,讓每一個人都能為社會發展盡己所能。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全民素質,才可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使我們在知識經濟到來之際贏得入場券。而在這其中,我們教師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綜觀兩位知名教育專家,他們在這方面的培養上尤為突出。我想,面對新課程改革,以下幾點值得廣大教師注意:

1、教學過程的生成性

試想,教師同樣的講課為什麼孩子的掌握程度出現差異?因為知識是學生自己主動生成的,任何人是不能代替他體驗、領悟、理解,然而,教師不是萬能的,但也決不是無能的,教師的作用就是設計好能引起學生積極活動的情境。

2、教育目標的全面性

從聽説讀學入手,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是中間目標,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成人,知識和技能只是培養成人的工具。

3、學生角色的主動性

只有把學習的選擇權真正歸還給學生,學生才有了獲得主動發展的前提。

作為教師,我們肩上的擔子是沉重的,面對如此重大的革新,我們要做什麼?關注未來,放飛希望。首要的是我們要更新觀念,要敢於打破傳統教學中的條條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於創新。繼而走上務實之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講求實效。棄繁就簡,走簡單之路,返樸歸真。直至把每一個孩子培養“成人”。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作為骨幹教師培訓對象,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使自己具有所教學知識方面的前瞻性。這樣,才能培養出新時期“發現型、發明型、創造型、創新型”的學生。

“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有多優秀,看他有什麼人指點,一個人有多成功,看他與什麼人相伴,有幾位好同伴,將會成就你的一生。“當我聽了李元昌老師的《科學理念指導下改革教學方法》,宋勝傑老師的《重建我們的精神家園----我的教育思考》,孫立權老師的《新課程背景下基礎教育漫談》的報告後,心中不由地湧起了這句話。短短2天的骨幹教師培訓結束了,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我收穫頗豐、感想頗深。在貫徹新《綱要》精神的過程中,李元昌老師帶來的藝術教育讓我樹立了新的正確的教育觀;兩位市優秀教師的精彩演講,讓我感受了新課改精指導下角色的轉變;孫力全老師講的,《新課程背景下基礎教育漫談》更是讓我感受到新課改清新的氣息。由此,我又一次在觀念上、理念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想,新課改的精神就像陽光一樣,普照到了與之相關的每一人。下面我就從兩點談一下我的體會:

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以前在學校時,我們學習了各科教法,並且老師還告訴我們:在你們以後的工作中,應當理論結合實踐,才能把所學的教法運用於實踐當中。但當上班後,似乎覺得學習的教法基本運用不上。於是我找出各科教法書,通透的看了一遍,想温故而知新。温故後的頭腦中也是理論一套套,可上出的課還是不能讓自己滿意,真是苦惱極了。

新課改後自己突然覺得,觀念、理念一下子變了,新《綱要》既充分肯定了教師在教育、兒童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時對教師素質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與挑戰。能否對學生實施高素質的教育,促進學生主動、活潑、生動地發展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

通過學習使我明白,每個學生都能夠學習,並且能夠學好,成為優秀的兒童和未來社會的成員。正象名師孫力全老師所説“老師的能耐是讓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愛學習了。所以,教師就應着力於將經驗內容轉化為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內容與形式,什麼是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內容與形式呢?我覺得就是《綱要》指出的: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師為主導,而學生是主體。這就凸現了一個巨大的變化:教師角色的轉變。

1、困惑中的引導者

學生學習生活中,經常會有困惑,面對學生的困惑和問題,像以前一樣乾脆的告訴他答案,還是引導他走出困惑,找到光明,體驗努力的快樂?不容置疑當然是後者。在老師的引導中,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答案,而且在找答案的過程中,孩子們不但體驗到過程的快樂,而且從中也獲得了更多的知識。

2、探索中的支持者

學生的學習生活,是一個研究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或是提供材料,或是精神上鼓勵學生,都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支持。

3、學習過程的合作者

孩子有無數的好奇心,但他們的能力確是有限的,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探索學習,老師這個主導者要起作用。我想,在孩子探索過程中,由於個體差異,孩子的能力有所不同,對於孩子能力所達不到的,就應該幫助他,一起合作,共同完成。在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不難發現,其實這三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記得宋勝傑主任在課上説過“平庸的教師在説教,好的教師在解惑,更好的教師在示範,卓越的教師在啟迪。我們老師應不時適地的對學生進行解惑,示範,啟迪,教育。

致教師第二輯心得體會篇2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兒教師,我愛春天的小雨沙沙地下,我愛池塘裏的小鴨滿滿地遊,我愛花園裏的小蜜蜂嗡嗡地叫,我更愛幼兒園的小朋友甜甜地唱!我慶幸自己走進了幼教這塊神奇的沃土。我的追求,我的夢想,我的歡樂與痛苦都化作了春霖秋霜,深深地融進了這片沃土中,任我在其中辛勤耕耘、欣慰收穫。

在這片沃土中,我漸漸悟出,作為幼兒教師,不僅要做好蠟燭照亮幼兒,更要不斷充電,積極進取;在這片沃土中,我漸漸悟出,幼兒願意獲取知識,比學到的知識本身更重要,怎樣獲取知識,比獲得怎樣的知識更要重要,“會學”比“學會”更重要;在這片沃土中,我漸漸悟出,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的“不教”。

愛,不是一句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愛,必須通過腳踏實地辛勤勞動去實現;愛,必須通過無私的鑽研與奉獻來詮釋。

多少次,與孩子們遊戲時笑得前仰後合,使我感到孩子的聖潔和童真;多少次,跳起小熊舞來神氣活現,使我回到了永生難忘的童年;多少次,和孩子們圍在魚缸旁觀察金魚是那麼專注、投入,使我走進了天真無邪的世界;多少次,和孩子們在一起,忘卻了煩惱,沒有了憂愁,體驗到了工作就是幸福。而無數次的“多少次”充實了我的教師生涯,也裝點了我的人生,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成就,更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是,我仍以擁有這份平凡和富有創意的事業而驕傲、而自豪。

孩子們的目光,在我心裏已釀就一種獨特的韻味,一種甜蜜的温馨,它猶如月下悠悠飄來的琴聲,又像遠處陣陣襲來的花香,瀰漫在我的耳邊,浸潤着我的心田,我怎能不倍加珍惜!

孩子,當你入園出哭鬧不止,我輕輕把你摟在懷裏,擦去你笑臉上的淚花,遞上我親手縫製的布娃娃,告訴你老師就是幼兒園裏的“媽媽”時;當你輕輕撫摸我的肩頭時,我分明感到了“教師”這一沉甸甸的責任!

孩子,當你第一次拿起畫筆、第一次咿咿呀呀説着兒歌時,我鼓勵你大膽告訴同伴你畫的是什麼,我誇獎你能大聲講話了,我與你的同伴為你豎起大拇指時,分明看到你眼中充滿激動的淚滴。我相信,你就是未來的莎士比亞、達?芬奇!

孩子,當夏天的驚雷響起時,你用求助的目光望着我,我把你緊緊抱在懷裏:“不要怕,雷公公和小朋友捉迷藏,一會兒,它就要離去。”我從你的眼神中讀懂了“堅強”。

孩子,當你玩釣魚的遊戲,正在為有的小魚釣不起而着急時,耐心引導你發現磁鐵的祕密,當你為自己的能幹歡呼雀躍時,我從你的目光中看到了你對知識的渴望!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孩子”。它道出了幼教工作的真諦,時時把我激勵

每天,我播下一顆愛的種子,用青春編織着這隻綠色的搖籃,搖起孩子們的無窮的夢幻;用心探索那一雙雙閃亮眼睛裏的奧祕,用尊重撥動孩子心靈的七絃琴,奏響生活的樂章,感受孩子們純真的笑容、稚嫩的聲音,讓愛與尊重的種子在幼兒園生根、發芽。望着孩子們甜美可愛的小臉,一切的煩惱與憂愁剎那間消退,生活的詩畫便在眼前飛揚,使我的心田温馨無比。

我已記不清是在家中還是在上班途中,多少次彎腰拾起廢舊泡沫、奶瓶、包裝盒還有掛曆紙,這些材料製作的大樹、房子讓孩子們在遊戲場上流連忘返,再次使我感到耕耘有了收穫。

每當在夜幕籠罩中,我認真工作中的所感所想,報道園內重要活動時,不眠的燈光阿,你可曾感到我對事業執着的愛在筆下流淌。

朋友們,讓我們為充實而驕傲,讓我們一起共同實現愛的選擇!

致教師第二輯心得體會篇3

最近我讀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一書,每一天能抽一點時間去讀,從書中瞭解到習慣對人的發展很重要,好習慣受益終生,決定一生的命運。從書裏也能夠看到好的教育習慣能有效地促成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是優秀教師成功的基石,影響着教師一生的教育生涯。

常説一種性格關係到一個人的命運,好習慣能使人一生受益。我們教師一向在強調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中也要構成良好的教育習慣。我作為一名班主任及語文教師,除了教學還要育人。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反思自我的教育行為,我們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的同時自我是不是每次都不拖堂;我們要求學生團結友愛的同時自我是不是對每個學生都公正;我們要求學生見到教師主動問好的同時自我又是不是能主動問候學生我作為一名教師,往往很多方面都處理的不夠好:當學生犯錯誤時,往往習慣於把學生叫到辦公室談話或直接找學生家長;當學生的試卷上出錯時,習慣於要求學生將錯題訂正並再做幾遍;當拿到一本新教材時習慣於找課文中的知識點並照搬教參;在課堂教學中,習慣於僅僅關注結果而不注重過程,習慣於僅僅佈置書面作業

自我的習慣到底好不好,需要改變的首先是自我。要想做到書中所述,是要持之以恆,從小事做起,從習慣養起。習慣不是一時養成的,更不是一時能夠改變的,習慣是在習慣中養成的。而我,會以此書做為我的一本教學上的工具書,以此書來提高自我,激勵自我,超越自我,並由此獲得的歡樂。

致教師第二輯心得體會篇4

家訪是教師走進學生家庭,對學生進行的一種訪問,也是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補充。一次家訪就是一次讓孩子進步的機會,會讓一個學生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發生很大的改變。所以家訪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我願虛心請教,傾心奉獻,把課外訪萬家工作推向一個新階段。

作為我們xx國小因為地處濟南市的近郊,所以生源比較複雜。有許多孩子是外來務工子女,其中還有部分留守兒童,外加家長學歷水平整體不高,從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繁忙,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使得學生的心理放縱,讓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

正因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子女有求必應,以至於溺愛和放縱,養成了許多不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影響到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習慣。這給學校教育帶來諸多的難處。家長望子成龍,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學業成績而忽視或放鬆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紀律教育,有些家長對素質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對素質教育提出質疑,與其背道而馳,這使得學校教育工作開展很不順利。家訪讓我感受頗深:

第一,全面的家訪,深入到每一個家庭細緻瞭解,與家長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加強了社會,家庭,學生的聯繫,瞭解了家長的期望與要求。瞭解了學生的個性與想法,加強了師生感情,家訪對以後的工作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訪,瞭解了家長對子女的關切與期望,也瞭解了一些學生家庭的困境,增強了我們的責任感,也讓我們更加熱愛學生,熱愛工作。

第三,交換訪談方式,為家訪工作增加新的內涵。隨着社會的發展,家訪的方式也隨着改變。由於人們的職業特點、個人閲歷、經濟狀況、文化素質、思想修養、性格脾氣各不相同,學生家長可分為好多不同的類型。作為班主任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到什麼山唱什麼歌。

第四,家訪也給教師本人上了一課。因為一個學生在班上不過是四十六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裏,卻是家長的百分之百,寄託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訪時的交談中,老師們深深體會到家長的期盼,深感責任重大,對今後的工作絲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訪走出服務第一步。

第五,家訪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身體的發育,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因此,我建議家長要嚴格要求和愛的鼓勵相結合;對子女的學習輔導和思想品德教育、勞動教育並重,提供他們力所能及的勞動機會;協調好家庭成員內部的教育力量;要多與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聯繫,及時瞭解子女的學習和思想動向,並對症下藥;及時加強對孩子的心理開導,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質;注重孩子的養成教育,注重發展長遠利益,為自己和孩子的將來着想。

致教師第二輯心得體會篇5

“為人師表”這個詞從我上學起到我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就認識了這個美麗而有內涵的詞。我成了為人師者,也曾無數次地不斷理解這個詞的內涵,也曾努力地不斷以這個詞為鏡子,不斷地鞭策自己要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説起教師的工作,真是感慨萬分。因此一個合格的教師,良好的師德師風並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教師自我良好的修養。在工作中我是這樣去做的:

一、擁有良好的師德師風,要有豐富的知識來武裝自己。

常言説:“要想給學生一滴水,你必須要有一桶水。”它比喻教師要想傳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首先你必須要有豐富的知識。因此,多學習基本知識技能和課外知識,也成了師德師風建設的一部分。因為隨着時代的深刻變化,學生的學習知識也不只是圍繞着單純的書本知識學習而學習,他們懂的也許我們不懂,因此,這就不斷地要求教師:教書育人也是隨着時代的步伐在前進,只有教師自己本身不斷充電,充實自己獲得比學生更多的知識,才能培育好下一代人的成長。

二、要帶好一個班集體,首先要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

教師往往是國小生心中的偶像,他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健康發展。因此,在工作中我率先示範,交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增強學生前進的動力。就現在我帶的一年級來説,學生年齡偏小,在家裏嬌生慣養,只會接受別人的愛,卻從來不知道怎麼去關愛別人,自私的行為很嚴重。有一次勞動課,學生們有的幹、有的玩。你説大家一起動手吧,有些人仍無動於衷。從那時起我天天和他們一起值日,邊幹邊支配他們怎麼做,做什麼,怎麼找活做,怎麼合作幹,慢慢的值日工作基本有了明顯的進展。平時看到教室哪裏衞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我就親自去打掃,使學生不好意思再打掃不淨;如果班級地上有紙,我就彎腰撿起來,時間長了,學生也這樣做。工作上,從來就不遲到、早退,這樣學生也不好意思遲到。

總之,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在任何對學生有影響的場所和事情上,注重身教,以身作則、行為示範,這種身體力行的做法也得到學生的首肯。

三、努力工作,樹立無私奉獻的師德形象

人們把教師比喻成一支默默無聞的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教師的無私奉獻精神體現在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教育工作是艱苦和複雜的,教師必須要有責任感,勇挑重擔,樹立堅定的理想,克服教育教學上的畏難情緒和急功近利以及不負責任的行為。因此,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要做到一下幾點:

1、教師要愛崗敬業。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陽光底下最崇高的職業,我總是以自己能成為該職業中的一員而自豪。我很熱愛自己的學校,熱愛自己的學生,做到教書又育人。在平時的工作中始終堅持以德育人,教學上,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在於如何愛兒童。”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沒有權利不愛自己的學生。我們能為取得成績的孩子感到高興,也能諒解學生在學習中的失誤,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老師是他們學習上的好幫手,更是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2、教師要尊重學生。

在新課程改革全面鋪開的今天,教師的主要理念是“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高爾基曾説過:“愛孩子,那是母雞都會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在教育中,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教育學生。在學生心目中,具有愛心和具有知識的`老是才是“好老師”。師生間真摯的情感,會使學生自覺地尊重教師的勞動,願意接近老師,希望與老師合作,向老師袒露自己的思想。教師要對學生保持一顆摯誠的愛心。對待每一個孩子要儘量做到公平公正,不偏愛個別優秀生,也不歧視個別學困生,特別是去幫助一些自信不足的學生,肯定他們的成績,多給一些鼓勵。當然,在跟學生交朋友,相互關愛的同時,我想自己也應該時刻把握其中的度,防止失去威信這種現象的發生,做到嚴字當頭,愛字包容。

3、教師要愛護學生

教師要有愛心,愛心是一種職業道德,是一種人格風範。我認為沒有愛,教育就難於開展,任務就難於完成,效果就不理想。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説:“你的教鞭下有無數的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陶先生從側面教育我們不能冷落,岐視學生,應該信任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用深情的愛去激勵他們。

師愛應該是一種無私的愛,無私在於師愛是不求回報的,我們應該憑着“帶着一顆心來,不銜半根草去。”的思想,在日常工作中,無論是理智之前,還是誤解之後,我們都要一味地奉獻付出,決不可以把對學生的愛與個人的目的和利益聯繫起來。懂得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帶着一顆寬容的心對待他們。

4、教師要理解寬容學生。

有人説:“寬容就是去擁抱學生,讓他覺得你是人而不是神;寬容就是去包容學生,讓他覺得你看到了他的不是卻沒有揪住不放;寬容就是允許學生反對,讓他覺得你不是學習的權威而是學習的夥伴……”我還想説,寬容就是平等,讓學生覺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師,而是跟他們無話不談的朋友;寬容就是理解,學會了理解,你就擁有了寬容,也擁有了愛。試着去理解學生吧!正像贊科夫所説:“當教師把每一個學生都理解為他是一個具有個人特點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結構的人時候,這樣的理解才有助於教師去熱愛兒童。”有了理解,你不會為學生調皮搗蛋而光火;有了理解,你就不會為學生辯解頂撞而發怒;有了理解,你就不會為學生幼稚無知而生氣。你只要想想:學生還只是個孩子呢!你只要想想,我自己也曾是個孩子呢!你的心就平了,氣就順了,你就能夠冷靜地採取為學生所理解所接受的方式去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忘擦黑板了,我會説:“該我值日了嗎?以後可得事先通知我,以免耽誤上課。”值日生低下了頭,為自己的失職難過。學生忘帶作業了,我會不經意地問一聲:“早飯吃了嗎?”學生一愣,繼而會心一笑,他明白了作業是不應該忘記的。講台上,我講興正濃,講台下,一位學生睡意正酣,我摸摸他的頭;“不舒服嗎?”他搖搖頭。“那是老師的催眠曲唱得太棒了!”他臉紅了,睜大了眼,挺直了腰。是啊,他們還只是孩子。孩子怎能不忘事?孩子怎能不貪睡?作為從孩子走過來的大人,作為教師,你不能對孩子的錯誤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你也不必為學生的過錯大動肝火、小題大作。善於愛的教師會小心翼翼,“拐彎抹角”地去啟發、去教育。這樣,學生即便做錯了事,也不必提心吊膽等着挨批;就算捱了批,感受到的卻仍然是教師深切的愛。

作為新時期山區的人民教師,應該拋開功利觀念,要加強自身的師德師風修養,始終保持一顆甘願平凡的心,敬業、愛崗、愛生,甘願在平凡的崗位上做着平凡工作,去感動更多平凡的人。共同撐起教育美好的明天!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