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04K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青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篇1

幾年前就讀過吳非老師的《不跪着教書》,此書篇幅很長,從不同角度講述了教育的不同問題。吳非老師的確是一代大家,把近三百頁的內容濃縮為一段話啟迪我們,使我感觸頗深: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是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文革給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這本書至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暑假前,校長不惜重金購買了吳非老師《致青年教師》百餘本,每人發了一本,讓暑假閲讀。當拿到書看到書名時,我想:自己工作十七年了,不算是剛上班的老師了?《致青年教師》這書是給剛上班的老師看的。然而,邊讀吳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師》,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卻不由怵然。很多地方,我都與吳非先生對青年教師的期待相距尚遠。讀先生的文字,真是受益匪淺。

書中拉家常式的語言,真實典型的案例,非常貼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如和作者觸膝相談一樣親切。讀起來竟然愛不釋手!

這本書吳非老師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和“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幾方面結合自己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事情、案例闡述了青年教師應具有的理想和素養。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為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啟發我們為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處在青少年期的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為,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着重要影響的!

教師要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對我的觸動很大。聯想到現在許多老師沒有把教育當成事業,對教學沒有理想,沒有追求,把完成任務當成目標,工作就是為了掙份兒工資,於是乎,工作處於被動狀態,領導推一推,他就動一動,教學沒有激情,更沒有幸福感,這樣的教師教出的學生又會怎樣呢?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吳非先生説的多好啊,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就要對得起自己,對教師這一職業多一份熱愛,追求一種做教師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於創新,上出一節節精彩的課,讓學生徜徉於課堂的幸福中,同時自己也因精彩課堂而新鮮着、幸福着!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篇2

利用空暇時間,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本書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述問題直白犀利。它所關注的,都是教育教學一線的事。豐富的實例講述了很多需要我們關注的問題。

我想,這本書大約是吳非先生的工作日誌和反思隨筆中的結晶。在他將近退休之際,將以往所寫編纂成書,目的也只有一“把自己的種種教訓與思考告訴青年同行,以之為前車之鑑,庶幾可使他們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抱着這樣的目的,我們可以看到,先生的書中所具事例確實大都為教訓。先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發現了很多同行在教育中的問題。先生筆觸嚴肅,一個個短小的祈使句標題可以使我們清楚地瞭解到,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師範”尚未形成。於此之際,先生為我們列出了很多作為老師不能做的事情,事無鉅細。此外,先生還將很多非親身經歷,而是他所見所聞的例子寫於其中,誨人不倦地告訴我們,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聯想蝴蝶效應,我深以為然。縱觀先生言論,給我最深的感觸是“教師要關注教育中的點滴小事”。只有教師以身作則,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諦——教本領、育人才。

一、關注學生的點滴事

我們常説,教育無小事,就是這個道理。然而,雖然每名教師都懂得要心裏裝着學生,但對學生的關注角度不同,對事件的考量不同,對學生的關注程度、對學生的愛也會顯得不同。是的,雖然我們都愛學生,但愛是不同的,愛的表現方式也是不同的。作為老師,首先,我們不能和一些家長一樣溺愛、縱容學生,其次我們也不能走入嚴苛的誤區。然而做到了這些還不夠,教師還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身處地地思考學生的真正需求。此番,才是真正做到了——“心裏裝着學生”。

(一)以身作則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在學生面前,我們是榜樣,學生喜歡模仿。外界社會我們管不了許多,但在這小小校園中我們卻一定得守着我們的本分。吳先生在《不是活潑,是缺乏教養》中毫不客氣地批評了“自以為是”的諸多個性行為。這篇短文雖僅有寥寥千餘言,但文中卻涉及三個真實的反面事例。先生觀察之敏鋭,可見一斑。雖不知先生有否與當時老師交流自己的看法,但對我們來説,這是應引以為戒的。此外,《做個有胸襟的老師》這篇文章尤其黑色幽默。看過先生所述事例後,兀自失笑,文中“爭強好勝”的老師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可這比賽風這件事上,我們還是應該注意調節好學生的風度。友誼第二,比賽第一這樣的玩笑話是不是也會説着説着就真的變成現實?勝不驕敗不餒,果然應該在學習、比賽等各種競爭中反覆踐行。

(二)細心觀察、用心感受

要想心中有學生,首先就的眼中有學生。可以看到,書中的例子涉及範圍很廣,讓我們既可以從一件小事中發現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訴我們不放棄點滴機會,與學生平等會對話。《等一會兒,讓他把話説完》真的很適合七年級學生,以前也有試過聽學生説話,前一句氣得要命,後一句又感動得不行,這樣的經歷不止一次。書中説的那個蘋果的例子,我覺得沒有我工作中的例子來得好,有一次,幾個男生跑到樓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把他們叫了上來。其中有一個很老實的孩子,我很生氣的對他説:“我不敢相信你也會和別人追跑打逗,而且你為什麼不像別人一樣認錯!”孩子沉默很久,説:“我國小的時候也這樣。”我一下子氣得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他是要告訴我他原本就是喜歡追跑打逗學生?我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着他。沒想到他後一句説:“後來老師説我,我就改了。”我然很愧疚,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頑固的樣子。那時候我真想跟他説一聲“對不起”,並暗自慶幸,幸好沒有立即批評他,幸好他低着頭沒有看我的眼睛。孩子們小,有些學生還不善於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給這樣的同學足夠的時間,聽他們説他們想説的所有事情。可是時間真得很少,事情又很多。吳非先生執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樣平衡工作、和學生交流之間的時間呢?而與他不同的是,七年級學生更喜歡跟老師説話,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們偶爾快樂的感受。有時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時間,我一定會讓所有的孩子都説個夠,聽他們説話,然後誇獎他們。

(三)培養學生是教育的頭等大事

國小進入中學應先學會適應中學生活,其實就是中學生的習慣,而習慣的培養應是每天每日從不間斷的,這就要考老師敏鋭的觀察能力了,不放過每一個教育契機。其中《的確有難教的學生》這篇文章寫得讓人難過。確實,教師的力量很有限,它遠不如家庭對孩子還得更有影響。可是,當看到吳非老師書中的那個反面例子後,我感到很可怕。如果説,在孩子還沒真正步入社會的時候,作為老師,能一直不斷地在他心中種下善的種子,至少他不會變得太可怕。惡作劇、踐踏他人的好意、嘲笑他人的善舉,當這個孩子悔悟的時候,他會多麼痛苦。還有《對一位家長的批評》中的那個反面例子,當老師的,應該用怎麼樣的勇氣去挽救一個孩子。前兩天又看到了女孩兒殺死母親的報道,雖然故事不同,之前也有男孩兒因為受不了母親的“關心”拿斧子砍死母親的事情。教育不是教師自己的事情,教育不是學校的事情,教育是整個社會的事情。但是作為教師,如果我們能在國中階段,一直告訴他什麼事好的,一直做給他看什麼是善的,就算他學不會,他也會記得,就不會走得太遠。因為在他還沒步入社會時候,也只有是在他的思想、心靈還沒有完全定型的時候,我們對他的教育才能有點用,便更不能放棄。

把學生的心靈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護不需要很多語言,需要的是用行動去證明,用微笑去感化,用愛去澆灌。雖然我還很年輕,雖然我也許還效仿不來母親對孩子的深情,但我可以把自己幻想成一個孩子,然後來猜什麼樣的方式對他們好。

二、關注教師自己的點滴事

為了讓孩子有更大的發展,教師自己就要不斷學習和發展,不斷提升自己修養。鑽研業務、學無止境、追求發展和進步。

?珍視我們的專業》、《理想,然我活着》、《不放棄理想》前者從反面,後兩者從吳非先生自己的經歷正面説着,教育是要花工夫的,學習工作不能停滯的,是不能畏懼辛勞的。他那個年代,幹教育很苦,就算是現在,教育也仍舊是個良心活,是個需要奉獻的工作,要把教育做好,不吃苦是不行的。這苦不僅是工作上的,還有工作之餘自己對自己的提升。可是,就像他自己説的,什麼是苦,什麼是樂,其實很難以界定。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他甚至從來都意識到他是“苦”的。當別人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他的時候,他自己還渾然不知。可正相反,當他看到有的老師不珍視自己專業,為了成績“功利”了自己的專業時,他反而生氣了、傷心了。他説,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成長。這種成長即使教師自己學習的結果,又是師生在教學實踐中共同進步的結果。

不斷修煉自己的品德,把給學生的要求也給自己一份。相對於專業、業務的學習,吳非先生認為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品德、素質的提高,他花了大量筆墨來論證它。《教師應當比一般人“會學”》讓我疑惑了很久,讀了一遍沒弄明白他到底是想讓教師學什麼,故又再細細讀。原來他説的不僅是知識技能上的學,更是方式方法,是做事、做人上的學!還有《教師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長》也改變了我們“燈下黑”的老觀念。還有如《教師心中要有陽光》、《你為什麼不快樂》、《我們將留給學生的記憶》、《教學樓裏有多少個洗手間》都是在告訴我們,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之大,在學生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然而也有《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要想學生表明我們的愛憎》等文章告訴我們教師不是“聖徒”,否則便是苛責教育。一開始自己絕得這樣的觀念會不會是矛盾呢。後來也就瞭解了,這不是矛盾,説到底,都是要求教師一定要修煉自己的品德。而我思考,做到這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給學生的要求也給自己一份。

如果我們想讓學生努力學習,我們自己首先就不能怠惰。説到按時完成作業、提前預習、課前研究、愛讀書,這些要求我們自己都能做到嗎?不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只要沒做到,總會給自己找藉口。孩子的藉口是“忘了”,大人的藉口是“太忙”,然而,竟有異曲同工之妙——讓人沒辦法再責備。孩子們我認為是極好的,雖然偶爾忘寫作業,但一學期下來也超不過那麼幾次,我不喜歡跟他們沒完沒了。因為我知道,孩子們每天不論遇到什麼事情,他們都會學習。但是人一長大,事情多了,真的很難保證每天雷打不動地去學習,總會有很多天應為事情,把學習留到了明天,那我們又有什麼權利去要求孩子。雖然沒人看得到,但是心知道。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大方得體,我們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體。我看到很多喜歡整理東西、整理自己的老師,他們的班都很乾淨,他們的學生儀表得當。對別人大方的老師,他們的學生也很有同情心。都説什麼樣的老師帶什麼樣的班,真是一點不假。

名利於我如浮雲,心中自有不滅的追求。《讓學生追求詩意的人生》中寫道,一個滿腹理想的孩子對父母傾訴,父母一言不發的離開。吳老師覺得這是不好的,他對那個孩子説:“如果世上人人都接受你、理解力了,也許你就庸俗了。”可我覺得,難道父母不是自愧不如嗎?生來的啼哭被説成降世的磨難,誰生來不是帶着個性稜角而來。而然塵世消磨,漸漸圓滑世故,追憶當年,誰能沒有痛楚。當兒子的一番山高水常驚醒了自己消散的鬥志,心中也許是感慨萬千故而無言。雖然教師都已經是大人,對是非黑白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但如果我們想讓孩子種下“黑即使黑、白即是白”的是非觀,我們自己也先得調整好我們對這個社會的心態。是謂感同身受,讓學生奉獻自己亦應奉獻,讓學生保有純潔的追求,自己首先也得摒除雜念。童繼紅老師説教育不能沒有激情。是的,哪怕是為了築一片聖潔的教育之地吧,我們也得先讓自己“鬆靜勻樂”起來,教師心中要有陽光。

書中的故事還有很多,要當一名合格教師要關注的問題還有很多。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願我會做好!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篇3

?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讓我更加的堅定了我內心深處的想法: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改變不了外界,但一定可以改變自己。

如果我們總是在把焦點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我們的心情肯定也會受到影響,心情低落時往往會出現一些消極的行為,消極的行為則肯定結出消極的果實,如果沒有采取積極主動的做法,那麼我們不就掉進了消極怪圈了麼?

面對這些,《不抱怨的世界》告戒我們:立即停止抱怨!這就像一個人得胃病了,得吃藥!但是吃藥不是根除胃病的最終辦法,而是養胃。同樣,我們“不抱怨”的好習慣,也需要通過某些程序促進養成。而這些程序就是“改變”。如何改變呢?《不抱怨的世界》裏,改變還有一個意思,那就是當你無法改變環境的時候,積極的改變自己的心態!

很多時候,不在其位,不知其事,改變自己的心態要求我們先要學會換位思考。當感覺別人很風光,而自己事事不如意時,不要抱怨自己運氣不佳,或許別人比自己付出了更多不為人知的代價。多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儘管自己真的受到委屈,你也許都會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這就是《不抱怨的世界》送給我們的:很多事情,就怕人去“做”,只要你敢於去做,事情就會自然而然的順暢了。之後,你會發現,原來讓自己思慮重重的困難,竟然本是小事一梉。真正優秀的人都是不抱怨的人,她們總會把消極的想法從自己的內心掃除怠盡,讓自己的內心充滿陽光、充滿希望。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世無難事,重在行動。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篇4

閲讀是藝術,正因閲讀就是探索的過程。我們透過閲讀來實現一種對應,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個人的經歷、與我們的個人的體驗一一對應。閲讀,説到底,就是以設身處地的行為去探索世界,以設身處地的方式進入他人的世界。

“打開一扇閲讀的門,開始一生愛的旅程。”有書相伴的人生必須是快樂充實的,有“閲讀”習慣的人必須是感恩快樂的。同樣,教師的成長、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快樂都能夠從閲讀中得到,每一天給自己留一點時刻閲讀,與偉人、名人對話,提升自己的才華,錘鍊教育的智慧,在閲讀中尋找無窮的樂趣。

一個教師沒有閲讀,就不會有深厚的人文底藴。作為教師,如果一向能夠堅持閲讀,就能始終持續與最前沿的思想的聲音的接軌,除了能夠獲得新知,還能夠獲得一種精神上和道義上的力量。正因一個人如果沒有一種外在的動機資源的輸入,任何人都可能感到動力不足的。堅持閲讀,就能夠讓閲讀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我們生命的組成部分。

時下,流行這樣一句話:享受過程。就閲讀而言,只有在博覽羣書、遍賞芳華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開卷有益”的妙處和“萬里清風來”的意境。從這個好處上講,享受閲讀的過程,其實就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過程。讓我們做一個忠實的閲讀者,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

致青年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篇5

"一個冬日的午後,暖暖的陽光散滿大地,泡上一杯香茗,悠閒地坐在陽台上愜意的享受着冬日難得的温暖。耳邊傳來一位長者語重心長的話語,與我探討一系列關於教育、教師的問題。那些話語發自肺腑,誠懇而又不帶一絲官腔。那些問題切合實際也符合我們的特點。"上面這些是我讀了吳非的《致青年教師》後的真實感受。

這次教導叫我在網上買了這本書,自己也順便捎上了一本,機緣巧合的拜讀了這本對我意義深遠的書。説實話在未讀之前,我看了書名就對這本書產生了牴觸。又是一本教訓我們青年教師的書,又是一大通關於教育的理論,看着頭就大啊!假期中閒暇時我信手翻開了這本被我束之高閣的書。一下子我被他的目錄吸引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不要因為這樣的話而自得"、"我是來欣賞同行的"……一個個獨特的標題就這樣把我帶進了這本書裏。

通讀一遍後真的感覺這本書沒有那些高高在上的感覺,就如同書中説的就是自己的事一樣。同時作者也為我們指出了許多誤區和錯誤。感謝書本讓我明白了教師的胸襟能夠影響學生的氣度。也讓我明白了我們現在從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徵是慢。同時我也知道了如何讓學生喜歡我的課、課前緊張是正常的等等許多往日困在我心裏的問題這本書差不多都為我解答了。

讀着這本書我也時常反思我過去的教學生活,記得我剛工作的兩年我的教育成績可以説是極糟的。現在想想當時的我除了缺教學經驗外我還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幹"。再想想我現在的教學我更重視學生了,教學過程也流暢了。這些經過挫折而得到的經驗跟書中所説的不謀而合。過去我要求學生一天背單詞,他們背不出就是訓,就是罰。現在看來這是嚴重違反教育規律的,教育的特徵是慢。有的時候學生的記憶力有限逼他們有時得到的恰恰相反。

讀完書後我也為作者注重情感和人文關懷而感動。一位德高望重的特級老教師對青年教師的理想和愛的關心,怎叫人不感動啊!在書的最後兩個特輯作者不惜筆墨的告訴我們要心中有理想、心中有愛。這循循善誘的話語我真的記下了!

整本書我是用了4天讀完的,我覺得我讀的不夠,我將讀第二遍,相信這也不會是我讀這本書的最後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