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科普活動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08K

科普活動的心得體會多篇

科普活動的心得體會篇1

奮進的汗水滋潤收穫的泥土,逐夢的豪情續寫宏偉的篇章。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這意味着,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關鍵一年。這個偉大的目標指引我們一往無前,激勵着我們從勝利邁向新的勝利。正因此,“決勝全面小康”也是今年長沙兩會的重要議題。

“大舸中流下,青山兩岸移。”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大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並且使之居於引領地位。近年來,黨中央提出並深入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着力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着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打贏脱貧攻堅這場硬仗,着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着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朝着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經過持續奮鬥和努力之後,我們終於來到了“臨門一腳”的時刻。

決勝全面小康要堅定信心。信心是自信的表現。綜觀古今中外民族昌盛、國家崛起的過程,既離不開自信品質的支撐,又釋放着自信品質的魅力。有了堅定的自信才能自強,才能凝聚合力,才能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昂揚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信心是披荊斬棘的動力。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決勝全面小康的前進之路並非坦途,我們仍然需要解決一個個現實問題,仍需要拿下“婁山關”、征服“臘子口”,仍然需要以踏石留印的作風去攻堅克難。

決勝全面小康要勠力同心。眾智謀事,事必明;眾力舉事,事必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更為重要的是“全面”。過去的實踐昭示我們,偉大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奮鬥的實踐;偉大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凝心聚力的創造。只要我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團,向着既定目標,用智慧和激情在長沙這片熱土上幹在實處,幹出實效,就一定能夠擘畫出“百舸爭流千帆競”的壯闊圖景,就一定能夠為決勝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決勝全面小康要彰顯長沙力量。長沙是湖南省省會,是承載“長江經濟帶”“一帶一部”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使命的城市,我們必須與國家戰略和全省發展的大局“同頻共振”。這就要求全市上下必須進一步加強對標對錶意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狠抓落實。特別是,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省委“全面小康決勝年”為引領,以“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抓手,深入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持續推進產業項目建設、營商環境優化,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決勝全面小康而不懈奮鬥!

科普活動的心得體會篇2

代表委員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抓“六保”,促“六穩”,關鍵是抓好落實。

全國工商聯在《關於狠抓政策落實促進“六穩”“六保”的提案》中指出,實現“六穩”“六保”,民營企業將勇於擔當,努力履行歷史使命。疫情暴發以來,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穩企紓困的政策措施,與近年來連續出台的惠企政策,共同構成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組合拳”。這些措施及時、精準、有力,既解民營企業的燃眉之急,又利於長遠發展,關鍵是抓好落實。

全國工商聯調研表明,一些政策在落實上還存在痛點難點堵點,“最後一公里”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政策效力打了折扣。為更好發揮民營企業在“六穩”“六保”中的重要作用,抓好惠企政策的落實至關重要。對此,全國工商聯上述提案建議,以完善制度促落實,以巡視督查促落實,以有效參與促落實,以優化環境促落實。

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對《經濟參考報》記者指出,2020年註定是個極其不平靜、不平凡的年份。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既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也要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

張佔斌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衝擊挑戰,我們要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雙勝利”,這是2020年必須完成的硬任務,也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時代“大考”。我們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切實增強緊迫感,抓實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他指出,當前,國內已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這次疫情短期衝擊很大,但中長期來看,並沒有改變我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和基本態勢。我們要抓住疫情的倒逼機制,加速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步伐。我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要把這些優勢逐步發揮出來。

科普活動的心得體會篇3

扶貧工作是一項解決民生實際的習題,聯繫羣眾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2013年11月習總書記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做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在於貧困的老鄉能不能脱貧”。讓農村人口如期脱貧是最終判斷我國是否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標誌。

按照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總體戰略部署,到2020年我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這一宏偉的目標大約還有2年的時間,目前已處於決勝階段。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其中農村還有幾千萬的貧困人則是最突出的短板,必須合理安排公共資源配製,動員全黨全社會齊心協力打贏這場脱貧攻堅戰。

實現扶貧不是一天一夜的事情,實現貧困人民的小康夢想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從頭腦中紮根,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我們不應該喊出扶貧口號,也不應該設定好高騖遠的目標。我們必須腳踏實地,從層次從小事做起。

長期以來,扶貧亂象時有發生,扶貧對象常由基層幹部推估、扶貧資金天女散花、貧困縣捨不得脱貧摘帽、人情扶貧、關係扶貧,造成應扶未扶、扶富不扶窮等現象的存在嚴重導致社會不公甚至滋生腐敗。這不僅反映的是幹部的羣眾觀念和執政理念的大問題,更是扶貧工作沒有走心的惡果,不可小覷。

精準扶貧要用真心從實抓。以調研走訪的實際數據定位哪兒最貧困,為什麼貧困?實打實的派駐工作組,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項目等發展當地經濟;上級部門也應撥付資金、實行一幫一的政策,點對點扶貧幫困。

精準扶貧要清心從嚴管。扶貧資金和項目要從嚴管,防止進入小腰包,要實實在在的用在基礎設施修建或貧困老百姓身上;資料整理和彙報要從嚴核,防止為了驗收檢查而作假,杜絕書面彙報漂亮、羣眾口碑差的以彙報奪政績觀;定貧脱貧要從嚴審,嚴厲打擊為了扶貧資金而定貧困村、為了脱帽而做形象工程的現象。

心繫於民,冷暖在心是動力。扶貧幹部應深入貧困,體會疾苦,讓心得以洗禮,發自內心的來打好打贏這場扶貧脱貧攻堅戰,要有一種歷史使命感、責任感、光榮感。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脱貧攻堅目標。

科普活動的心得體會篇4

一、組織學生參加“三個一”系列活動:

1、讀一本科普圖書:

學校始終堅持科普教育與讀書活動相結合,本學期新修改的《xx國小圖書借閲規則》第3條提出的“中高年級學生每學期借閲圖書不少於8本,其中科普圖書不少於4本,低年級學生每學期借閲圖書不少於6本,其中科普圖書不少於3本”集中體現了這一思想。平常學生很喜歡看科普圖書,9月21-25日,全校學生共借科普圖書735本,達到了活動方案提出的要求,通過科普圖書閲讀活動,學生開闊了科普視野,增長了科普知識,提升了科普素養。

2、聽一次科普紅領巾廣播節目。

本週星期四,五2中隊展播了以食品安全為主題的校園紅領巾廣播,以此開展科普宣傳活動,讓學生了解食品衞生安全知識,認識食物中毒特徵,提高自我救護意識,預防發生食物中毒。

3、看一段科普視頻

20xx年9月21—25日,各班利用班隊課或晨會課組織學生觀看科普視頻,讓學生在有聲有色、有形有彩的世界裏吸取科學知識,培植科學精神,激發創造慾望,把全體學生帶入了無邊無際的科學海洋。

二、開展了“《未來科學家》進班級”,“科普雜誌大贈送”活動:

圖書室把《未來科學家》等複本率較高的科普雜誌送給學生看,每人一本,看完後班內學生可以交換。通過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學生閲讀科普讀物的興趣,拓展了學生的科普知識面。

三、開展了“‘健康生活知識’信息大轉發”活動:

20xx年9月19—25日期間,陳xx老師利用家校通平台把有關健康生活的信息發送給全體教師,班主任利用家校通平台將信息轉發給學生家長,全體教師和家長利用免費微信平台將信息轉發給親朋好友,全校教師和家長共發送和轉發健康生活短信9千8百多條,通過活動,全體師生和家長不斷學會健康生活,也營造了濃厚的社會氛圍。

為期一週的科普宣傳日活動已經落下帷幕,我們的活動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特別是家長的高度評價。有的家長説:“本來我想要到新華書店給孩子買些科普圖書,現在不花錢就能到學校圖書室借到了,xx國小科普工作和圖書室工作抓得真好!”還有家長説:“9月19至25日期間,我收到了很多有關健康生活的短信,我感到這些知識很實用,謝謝學校給我發來的這些短信!”……“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我們將繼續努力,為不斷推進學校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階做出更大的貢獻!

科普活動的心得體會篇5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6日在京出席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作為一名在農村成長的幹部,近年來振興鄉村,使得鄉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歷歷在目

一、以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促進鄉村振興,決勝脱貧攻堅。農村脱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抓好農村黨建工作要集中在“聚民心、促發展、管長遠”上下功夫因此,抓好鄉村振興工作必須進一步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大新政策、新思想的宣傳力度,想方設法解放羣眾思想,同時,一定努力讓村集體有經濟收入,以增強凝聚力利於推進工作。

一方面讓新型職業農民留得住。新型職業農民可以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通過後期努力獲得豐富的種養知識;也可以是高學歷人才,從事着與農業有關的職業,在農業實戰中掌握一技之長,得到公眾認可,使得他們受人尊重並願意留下來為農村農業發展貢獻力量。另一方面,讓跳出農門的人才回得來。不僅要落實好關於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等政策,而且要加大對鄉村振興戰略各項政策的宣傳力度,從而促使以前跳出農門的村民、大學生等知曉農民將可以進行職稱評定,職業農民將成為有前途的職業,帶着技術、資金返鄉創業,帶動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二、全力推進文明鄉風建設,共建美麗鄉村,決勝脱貧攻堅。樹牢牢把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本任務,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着力純正黨風、敦化民風、注重家風、培育新風,把文明鄉風建設與脱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利用村莊資源稟賦打好“組合拳”,大力發展休閒農業、現代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同時,要發展好文化產業,以文化產業促進鄉風文明建設。要以文化人,不僅將文化作為產業項目,如我縣已將廣靈剪紙打造成為一流品牌,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更要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上下功夫,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本就優良的廣靈民風進一步發揚廣大,動員全體農民共建美麗鄉村。

三、藉助“互聯網+”增強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決勝脱貧攻堅。電子商務日益成為拉動消費需求、促進傳統產業升級、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引擎,加快農村電商發展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是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農村有豐富的小雜糧等優質農副產品資源,在促進、挖掘和擴大這些優勢特色農產品產業的同時,必須廣開銷路,促進優質資源轉化為經濟收入,這就需要藉助“互聯網+”電商平台,從特色品牌培育、宣傳推廣、電商人才培訓、物流服務管理等方面入手,努力發掘本地特色產業和優勢資源,運用現代互聯網思維,培育創建品牌,嚴把產品質量關,實現誠信經營。同時要加快建設完善農村電子商務配送及綜合服務網絡,打通農村電商發展壁壘,助力實現鄉村振興戰略。

科普活動的心得體會篇6

一、新媒體科普傳播系列活動

街道、社區通過qq羣、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台向轄區羣眾宣傳科普知識,加大了新媒體科普工作宣傳力度。

二、校園科普聯合行動

農民巷東社區於9月15日聯合轄區崇雅藝術學校的學生們舉辦了“垃圾分類益處多·環境保護靠你我”為主題的垃圾分類繪畫比賽,並在轄區進修附小進行展覽,為熱愛書畫藝術的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此次繪畫作品展現出小作者們對未來美好環境的暢想,也進一步提高了轄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識。

三、基層科普聯合行動

9月17日,平涼路社區組織科普志願者在社區會議室開展了“創新引領時代智慧點亮生活”科普活動。志願者們現場給小朋友們普及了地球科普小知識,此次科普活動通過科普志願者現場解答、向孩子們發放科普知識手冊等方式,普及了現代智能科技知識。

通過此次“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的開展,提高了轄區羣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激勵了廣大科普工作者、科普志願者參與科普活動的熱情,在街道範圍內營造了“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科普活動的心得體會篇7

四川省汶川發生了里氏8.0級的大地震。面對難以抗拒的巨大天災,人類又一次表現出渺小和虛弱。我們除了震驚、悲哀、堅強之外,也需要反省,比如面對地震、海嘯、水災,如何自救?世界三大自然災害中,地震高居第一。

據《減災必讀》一書的統計,歷史上各種自然災害曾毀滅了世界各地52個城市,其中因地震而滅的城市就佔了27個,超過一半;其餘25個城市受毀於地震以外的如水災、火災、火山噴發、風災等。因此,地震災害作為自然災害的“羣災之首”是名副其實地震的威力十分的大,為了不讓美麗的城市變成廢墟,為了不讓擁有幸福家庭的孩子變成孤兒……我們從小就要知道如何在地震中逃生,不要慌張地向户外跑,請躲在桌子等堅固傢俱的下面,户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在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場景隨處可見,有教師、有消防員、有母親……其中讓我最感動的就是一位50歲的男教師—譚千秋。他用自己的生命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展開雙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來保護4名學生。最終被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譽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保衞祖國、建設祖國是我們的責任。

所謂“防震減災,人人有責”。我們應該從國小習地震知識,學會如何預防地震。讓這知識伴隨着我們一輩子,讓我們把這些知識傳給每一個人,讓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防震意識,心中有“防震減災,人人有責”的想法,共創美好明天!

科普活動的心得體會篇8

一百年前,民族危難之際,風雷激盪之時,一批先進知識分子和革命青年,擎起“民主”和“科學”的大旗,在追求真理中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激發了全民族的偉大覺醒。自此,科學之光在這片古老大地上燎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追求進步和光明,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

五四運動開啟了近代中國的科學啟蒙。一個世紀以來,我們始終崇尚科學,堅持用先進理論、知識和技術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國家經濟發展,在科技創新引領下走出一條富國、強國之路。但同時也看到,時至今日,我們全民科學素質依然不高,對反科學、偽科學的辨識能力依然不強,“賽先生”還沒能真正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血液。所以,關於弘揚科學精神,在今天看來仍然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且看彼時,科學作為五四新文化的旗幟,從舶來之日起,就不是簡單的科學技術的引進,也不僅僅指具體的科學知識和對自然科學的具體研究。它更強調與封建迷信、矇昧無知相對立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認識和判斷事物的科學方法,意味着科學話語共同體的形成。

科學自誕生以來,就天然帶有與舊世界觀鬥爭的基因,達爾文的進化論、哥白尼的學説莫不如是。科學世界觀顛覆舊世界觀是摧枯拉朽的。實證主義和原子論的科學觀,提供了一種新的社會構成原理,將個人視為社會的形式平等的原子,把個人從血緣、地緣和其他社會網絡中抽象出來,從而瓦解了作為王朝政治和宗法、地緣關係合法性理論的理學世界觀。正是依據這種新的科學觀來建設規劃新學堂和新知識,以及由此生髮的反對愚昧落後和迷信盲從的科學精神,猛烈衝擊了我國幾千年來的封建舊禮教、舊道德、舊思想、舊文化,因而“科學”在五四時期獨樹一幟,熠熠生輝。

紀念五四100週年,“科學”是一道濃重底色;而再過100年,“科學”還會越來越重要,將是時代發展和科技強國路上中國青年一代最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仍然需要我們繼續高舉科學的大旗——它包括對科學真知的不懈追求、對經世致用的責任擔當、對科學文化的價值傳承、對科學倫理的嚴遵恪守、對科學普及的傾力投入,從而讓科學精神真正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