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生榜樣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74K

大學生榜樣的心得體會多篇

大學生榜樣的心得體會篇1

?榜樣6》展示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黨組織的典型事例,一樁樁、一件件,發人深省,令人震撼,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卻做出了不平凡事情,他們也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共產黨員。他們靠的是一種信仰、為的是一種理想,真真切切的和人民羣眾站在一起,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為老百姓解難事、辦實事,心中時刻裝着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始終不忘初心。這麼多的好榜樣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力量,而且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啟迪。

看了榜樣的事蹟,我備受感動、深受鼓舞。雖然他們面臨的環境不同、從事的工作不同,但他們都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紮實的作風、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這些都是每個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品質。我要牢記入黨誓詞,不忘宗旨意識,向榜樣看齊,以榜樣的力量激勵自己。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市場監管幹部,我要向榜樣學習。榜樣給我力量、給我勇氣、給我動力,在今後的工作中做到履職盡責,要堅定信仰,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傳承和發揚優秀共產黨員的精神品質,堅守平凡的崗位,努力學習、加強創新,以服務羣眾和擔當作為為使命,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大學生榜樣的心得體會篇2

練就過硬本領,淬鍊實幹力量。90後青年黨員幹部正處於學習能力最強、行動最果敢的黃金時期,更應該充分利用現階段優勢,摸索出更高效的工作方式、更優質的工作態度。年輕幹部要有“撐起一片天”的能力,就要堅持學以致用,深入基層、深入羣眾,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在社會大熔爐裏掌握真才實學,增益其所不能,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歷練,學習黨章黨規、政策法律、業務技能,廣泛涉獵方方面面的知識,消除“本領恐慌”和“經驗盲區”,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材。

敢於迎難而上,凝聚擔當力量。迎難而上的路途往往荊棘叢生、充滿坎坷,年輕幹部要多一些乘風破浪的勇毅,少一些望洋興歎的怯懦,多一些“衝鋒在前”的擔當,少一些“與我何干”的推卸,始終抱有一股以夢為馬的激情和中流擊水的勁頭,時刻保持“滿電狀態”,立足崗位職責,把工作當成追求,以敢於擔當的勇氣、鍥而不捨的定力、奮發有為的進取,勇擔當、善擔當,勇於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國家建設的一線、項目攻關的前沿,經受鍛鍊、增長才幹,真正做到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爭做“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排頭兵。

錘鍊高尚品格,熔鑄奉獻力量。抗疫英雄在平凡崗位上的奉獻精神是我們年輕幹部要參照的精神座標,我們當從榜樣身上汲取奉獻精神,並以之為動力、以之為追求。要牢記“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道理,安於奉獻,安於本職工作,少一些私心雜念,定心定神,端正態度,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對工作和學習的思考中來。倡導社會文明新風,帶頭學雷鋒,積極參加志願服務,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多做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的實事好事,以實際行動促進社會進步,在奉獻中收穫成就感、滿足感和幸福感,讓人生在奉獻中熠熠閃光。

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這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歷史規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我們要堅持以“抗疫英雄”為榜樣,肩負時代賦予的重任,努力傳承新時代英雄的力量,從中萃取屬於自己的“磅礴力量”

大學生榜樣的心得體會篇3

堅定的信仰造就偉大的時代,榜樣的力量引領着前進的方向。《榜樣6》(建黨100週年特別節目)將於2021年12月8日晚間8點檔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首播,適時在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cctv—13)等重播。

榜樣是楷模,是以身作則,是擁有堅定的信仰,用一生的時間,堅定不移,造就一番事業,造福一方百姓,引領時代前行。

在《榜樣》專題節目中,有很多畫面都一直深刻在心中。

每一個誓言都能看到他人的初心,他人的信仰,他人的堅持。每一雙手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他們那雙可愛的手,握住奉獻,又攥住信念。願奉獻自己,照亮他人,温暖整個世界。他們這無言的愛,閃爍在眼神裏,流露在眉宇間,體現在實際行動中,他們用同樣的方式來表達對黨的愛,對祖國的愛。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我們組工幹部要跟隨着榜樣的引領向正確的方向前行,並讓它不斷的激勵着我們,做一名合格的黨員,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對身邊人的愛,對羣眾的愛。用行動詮釋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態度,想民之所想,勤勉敬業,為民實幹,亮出共產黨人樂於奉獻的精神風采。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一個人、一句話,一個故事,雖然看似平凡簡單,但往往最能激發人們向善的、美的、好的方向進取,最能點燃人們心中的夢想。當我們看到榜樣時,要主動自覺的學習、靠近、看齊。同時,當看到他人不足之處時,要做到自我反省、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榜樣是一面鏡子,是一個方向,更是一種正能量。觀看《榜樣》,學習榜樣,對照榜樣找差距,彌補自身的不足,做正能量積極的傳遞者,堅守信念、樂於奉獻、勇於擔當、不斷開拓創新,展現共產黨人的本色,生動詮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內涵。

榜樣給我們鼓舞和啟示,給我們無盡的力量和勇氣,讓我們更加堅定信仰。黨員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向榜樣學習,向榜樣看齊,讓榜樣化作最堅定的信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刻苦專研、樂於奉獻,幹出不平凡的成就。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大學生榜樣的心得體會篇4

2020年的春天格外的熱鬧,新型冠狀病毒,令人猝不及防,從武漢,到湖北,到全國,人們都奔忙着,應對這個“不速之客”。

在緊張和焦慮之中,我們小心翼翼地收聽着有關病毒的或真或假的消息。隨着移情防控的進展,人們的心情漸漸的平息安穩了。在心情平穩之後,我們靜下來思考,疫情除了帶給我們一些恐慌之外,應該還帶給了我們一些其它的東西。讓我們重新來思考人與自然,個人與集體,愛自己、愛家人和愛國家這幾者之間的關係,讓我們正視這些關係,理性的來思考這些關係,這也算一種進步。

病毒來勢洶洶,多方研究,雖未鎖定最後的元兇,但基本可以確定病毒是來源於野生動物這一個大方向。事已至此,一味的去指責人類的貪婪,抑或説動物的兇猛,沒有太多的意義。人與動物並非非此即彼的關係,二者本不是對頭,而應該是和諧共生的。人也罷,動物也罷,都是整個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一環。由此想到,人與自然的關係,也不應該是非弱即強、非生即死的關係,也應該是和諧共生的。以前講人類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鬧出了一些什麼“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移山填海”之類的“壯舉”。而沒有想過我們為何要肆意地去改造,堅決地去征服?現在看,人應該順從自然,對自然心存敬畏,要明白人類也是自然的一份子,萬不可以王者自居。人的貪慾,對自然的無厭的索取,到頭來也只會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落個兩敗俱傷。人類的每一分瘋狂,都招致自然加倍的、十倍的、千百倍的報復。此次疫情過後,我們應重新審視二者的關係,更能明白“天人合一”的這個概念,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銘記於心。人和自然二者共生共存,互為依靠,我們須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才能創設更加穩健和諧的發展環境,

在防控疫情最關鍵的時候,個人的力量固然不可小覷,但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集體的力量。能不能打贏這場阻擊戰,最終還是取決於集體的力量。政府調動一切的資源,協調各方面的關係,發動一場全民防控疫情的阻擊戰。火神山、雷神山能在短期內投入使用;武漢等地封城,醫療物資、生活用品,一樣不缺;全國各地的“硬核”防疫……這都是集體的功勞。個人的安全,也是在集體的庇護下得以實現。從中央到省市區鄉,直到村社,各級職能部門,全方位的運轉,使疫情很快得到遏制,初步彰顯了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提高和完善。當然,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這給以後的健全和完善,提供了第一手依據。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的人,都積極的行動起來,這就彰顯着集體的力量。當然,個人在裏面的積極響應,認真參與,也功不可沒。集體的統一調配、全局把握,加之個人的主動參與、細節落實,才能開展這場聲勢浩大的防控阻擊戰,將病毒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這表明,集體固然離不開個人力量的匯入,但個人只有把自己放在集體之中,融入集體之中,方可展示才幹,發揮效能。個人和集體,如同浪花與大海,小草與草原……經驗也表明,個人唯有融入集體,個人的價值才能得到彰顯。歷從來不缺少英雄人物,但英雄人物的力量,往往來自集體的支撐,離開集體,個人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次事件,促使我們重新審視個人和集體的關係,明確集體的重要性,更堅定自己的集體主義觀念,這也是疫情帶給我們的一點好處。

大學生榜樣的心得體會篇5

越是偉大的時代,就越是呼喚榜樣,越是需要楷模。榜樣就是旗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觀看由中央組織部、中央電視台聯合錄製的《榜樣》專題節目後,我被觸動了。

52年義務巡邊近20萬公里,魏德友用“活地圖”詮釋着邊防人的初心。他説:“一次宣誓,守護終生”,他説:“地窩子都住過了,有啥苦的?這裏挺好,我們哪也不去。”在物質需求越來越重的今天,他過的比任何人都開心,他活的比任何人都自由,心靈的昇華勝過繁華的浮誇。

面對死亡大多數人都是恐懼與擔憂,在病牀前仍能審閲200餘頁學生的手稿是何等的毅力。陳定昌沒有辜負“決心長大了一定要投身國防,為國家研製精良武器,讓中國人不再受欺負”的諾言,他舍小家,為中國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媒體説他是拓新者,他更是守護者,他用“紅旗2”為國鑄盾,他用“毫米波、紅外、反輻射”為國家安全保駕護航。

大山裏的孩子難成才。這不是偏見,是幾十年的現象。山裏教學簡陋,山裏人不想讀書,更不願讓孩子讀書,特別是山裏的女娃,可能從一出生她們的人生軌跡就被定義成“耕田育娃”。《榜樣》中有一段採訪讓我記憶深刻,一位從張桂梅女子學校畢業的學生説:“如果我不讀書,可能我的孩子已經三歲了,我感謝張校長讓我走出大山。”比起大城市的少女,他們曾經心甘承受老天的安排,可偏就有這麼一位校長,以藥為伴、以校為家,徒步勸導家長,用生命傳授知識,拖起了兩千多孩子的未來。她説:“我這一輩子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就是我救了一代人。”

當然,今天的節目還有很多感人事蹟,不一一贅述。仔細拼讀,他們都不為錢、不為利,他們只是想對得起自己對黨宣誓的誓詞,對得起自己心中那份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善良。他們有着凡人很難得到的精神快樂。這種信仰令人感動、震撼心靈、淨化靈魂。

總有人問我,有沒有信仰,年少的我總説我信仰善良,現的我説我信仰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善良,信仰為他人付出的快樂。我們應該向榜樣學習“幹驚天動地的事,做隱姓埋名的人”。帶着信仰做好自己基層螺絲釘的本職工作,説大一點叫: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到權為民所用,心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做合格黨員。説小一點叫:“做好自己,不愧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