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觀榜樣三的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4K

觀榜樣三的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觀榜樣三的心得體會篇1

今天,我們觀看了《榜樣6》節目。《榜樣6》展示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黨組織的典型事例,一樁樁、一件件,發人深省,令人震撼,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卻做出了不平凡事情。其中有我區“七一勛章”獲得者廷·巴特爾同志,他探索“蹄腿理論”,引導牧民“減羊增牛”,帶頭開展“圍欄輪牧”。他讓牧民脱貧,讓草原變綠。

見賢思齊,觀看了榜樣們的事蹟,我備受感動、深受鼓舞。雖然他們面臨的環境不同、從事的工作不同,但他們都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紮實的作風、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這些都是每個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品質。我要向榜樣看齊,以榜樣的力量激勵自己。

作為一名教師,我要向榜樣學習。榜樣給我力量、給我勇氣、給我動力,在今後的工作中做到履職盡責、堅定信仰,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傳承和發揚榜樣們優秀的精神品質,堅守平凡的崗位,努力學習、加強創新,以服務羣眾和擔當作為為使命,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觀榜樣三的心得體會篇2

他叫黃大發,今年82歲,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人。這兩天,這個一輩子生活在大山深處的老人,在網上成了紅人。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推出長篇通訊,央視更是用上下兩集的篇幅,在《新聞聯播》播出他的事蹟。現代快報製作的關於這位老人的融媒體產品,視頻和h5也在網上被刷屏……

這幾天,81歲的黃大發成了新網紅。黃大發,貴州遵義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半坎組人,先後擔任草王壩大隊大隊長、村長、村支部書記等職務。為改變山村貧困面貌,帶領羣眾鑿絕壁修水渠,通過36年的堅持和努力,終獲成功。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發布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授予黃大發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學習黃大發艱苦奮鬥、永不言敗的精神境界。黃大發在擔任團結村黨支部書記期間,帶領200多名羣眾,歷時30餘年,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被當地羣眾親切譽為大發渠。

學習黃大發敢於擔當、實幹巧幹的工作作風。尊重科學,實幹加巧幹是黃大發的厚重底色之一。修渠失敗,黃大發沒有選擇蠻幹,他暗下決心學習水利技術。三年時間,在積累了大量修渠知識後,黃大發要重啟修渠計劃。經過專業測繪和精心謀劃,修渠項目再次得到縣、鄉政府支持,艱苦卓絕數十載,終於引來一泓清泉,當地自然生態明顯改善,農業生產得以改良,羣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學習黃大發聯繫羣眾、堅守初心的公僕本色。黃支書,我們跟着你幹!這是廣大村民發自內心的聲音。湊不出錢的就借錢,借不到錢的就賣東西換錢。豆子、雞蛋、蜂糖……樸素的草王壩村民走到80裏外的甘溪集市,吆喝聲一陣接着一陣。當天晚上,鄉親們打着火把,拿着皺巴巴的零錢,交到黃大發手裏。看着大夥兒湊來的救命錢,盯着鄉親們質樸的眼神,黃大發流着眼淚立下了軍令狀——修不好我把名字倒過來寫,我拿黨籍來作保證,我拿命來換!

黃大發36年如一日,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以實際行動燃旺理想信念的火炬。正如有新聞報道描述:一根筋拉直幸福的彎道,一股勁犁出希望的田野——年份英雄們堅毅執着、有勇有謀,一輩子,一件事的堅守與實幹,為一個時代鐫刻光榮與夢想。

觀榜樣三的心得體會篇3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對一個國家來説教育是一件大事,對一個家庭來講更是一件大事。由於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適齡兒童無法正常入學,對上學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種奢望,但張桂梅,一個62歲的老太太,瘦弱多病、無家無子,卻用行動讓1645名貧困女孩邁向了大學之路,實現了華麗轉身,她就是人間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並不難,難得是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對張桂梅來説,她這一輩子都在為貧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勞,為建立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面對旁人的不解、質疑甚至是謾罵,她都不予理會,牢記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擔,為改變貧困山區教育落後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現實情況,她四處奔走,拉贊助,搞募捐,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費女子高中成立了,這不僅僅是一所學校,而是無數貧困女孩改變命運的希望之門,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學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張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學老師,義務當政府新建的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再到雲南省華坪縣女子高中黨總支書記、校長,這一個個身份的轉變和疊加,對她來説不僅僅是一個稱謂的改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對當地組織的關心和照顧,都化作了她為當地教育事業做努力貢獻的動力,她不為名利,不圖回報,只為讓每一位貧困的孩子能夠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她用一雙勤勞的雙手撐起了貧困孩子未來的天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張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過19年的努力實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教育奇蹟,她知行合一,身體力行,用行動向我們廣大黨員幹部上了一堂生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課,是用行動讓貧困女孩華麗轉身的“天使”。

觀榜樣三的心得體會篇4

暮色正近,水汽順着草根兒往上爬,月兒懸在半空。月下一壁山崖,如一把刀平切下來,草木不生。再往下,隱約有一個人影從山腰向那壁上緩慢挪動。

“那個就是黃大發。”同行的遵義市播州區委組織部的一位同志笑道,一行人便從山腳追將上去,沒幾步,露水便將鞋面打得濕透。抬頭看黃大發,他卻已經駐身,一支煙噙在脣間,噴出的煙霧使他的面目更加模糊。

及至近前,黃大發未等眾人喘口粗氣,復又轉身向上攀去,只隔着幾人看見他頭髮灰白。再行十幾分鍾,竟見到一片稻田,如階梯般層層疊在這陡坡上,正訝異間,卻見稻穀掩映間一條石渠蜿蜒曲折。

溯渠而上,便到壁立處,這渠便從這絕壁中穿鑿而來,如一條鏈子掛在人脖頸處。 “這就是大發渠。”同行者介紹,“這是草王壩的救命渠!”

老人蹲下身去,撩一捧清水起來,招呼記者,“這水能喝嘞!”話匣打開,老人講起這渠的來歷。“‘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包穀沙,過年才有點米湯喝。’這首民謠一直唱到1995年,那時候的草王壩,沒水、沒電、沒路,羣眾一年到頭吃包穀飯。”

與草王壩缺水的窘境相比,幾公里外的野彪村卻水源富足。只可惜兩村之間被大山絕壁隔斷,草王壩只能望水興歎。1959年,23歲的黃大發被推選為村裏的大隊長,立誓修渠引水。

然而,10餘年的修渠,測量靠豎起竹竿,兩邊人用眼睛瞄;沒有水泥,溝壁直接糊上黃泥巴。“當時根本不知道什麼導洪溝、分流渠。”洪水一來,幾下子就把溝渠衝垮了。修修補補十幾年,水就是進不了草王壩。村民們心灰意冷了,紛紛打起退堂鼓,修渠的事情一擱就是十幾年。

在一次全鄉大會聚餐時,一個幹部打趣黃大發:“黃書記,是大米飯好吃,還是你們草王壩的包穀沙好吃呢?”1989年,已是53歲的黃大發,向組織申請到鄉水利站跟班學習。“三年時間,掌握了修渠的技術,摸清了其中的奧妙。”

回村再開動員會,有村民抵制,為首的就是黃大發的舅公楊春發。“大發,你要把水引過來,我拿手板心給你煮飯吃。”但會散後,楊春發還是悄悄將39元錢塞進黃大發的手裏。

幾斤黃豆、幾隻雞、幾斤蜂糖,陸陸續續湊到村幹部手中,以便黃大發和村幹部們拿到場口賣了換錢買材料。1992年春,水渠動工。

每天,200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開到山崖,施工隊在前面用油鑽機鑿石壁打槽,村民在後面跟着填土方,幹得熱火朝天。

道路不通,是制約修渠的一大困難。有一次,黃大發去城裏拉水泥回來,到離草王壩30公里的地方突然下大雨漲水,車陷入泥潭。天又黑了,黃大發怕水泥被偷,就睡在水泥上,淋了一整夜的雨水。第二天,黃大發在附近通過當地村支書找來十多個人幫忙,才把車推出了泥潭。水泥運到村裏,村民們又用背夾,一袋袋步行六公里爬坡上坎背上大山。

擦耳巖是水渠最艱險的一段,壁立千仞,看着就叫人兩腿打顫。黃大發們硬是靠着風鑽和鋼釺、二錘這些簡單工具,在離地面高近300米的懸崖上開鑿出一條長170米的水渠。

就這樣克服重重困難,經過兩年多難以想象的艱苦努力,一條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大渠終於竣工。那天,全村殺豬擺席,隆重地舉行慶功宴,黃大發和村民們都流下了熱淚。

汩汩清水流到草王壩,不僅解決了數百户羣眾人畜飲水難,還可滿足稻田灌溉用水。草王壩從此旱澇保收,徹底結束了滴水貴如油的歷史。有了水渠保障,黃大發又帶領羣眾開展“坡改梯”,稻田從240畝增至720畝。昔日草王壩的荒山荒坡,如今變成了良田。

如今的草王壩,雖然還沒有脱貧,但是百姓的荷包卻日漸鼓起來。養殖成了每家每户的產業,少則一兩頭豬,多則二三十頭牛、百多隻羊。黃大發自己家,每年最少養兩頭大肥豬。“單是賣豬,一年少説也能掙個四五千。”黃大發咧開嘴,稀稀落落的牙卻難掩笑容。

觀榜樣三的心得體會篇5

看完《榜樣6》我深受感動,每一位七一勛章獲得者無一不是把人民,國家放在首位,他們都是我們心中的好榜樣。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祁發寶團長。鐵血祁發寶團長在中印邊境衝突中,他不怕敵人的任何刀槍,卻怕祖國的土地在自己的守衞上丟失一點點,面對張牙舞爪的敵人,頭破血流的祁發寶團長奮力阻撓,直致暈倒才被立刻送入醫院。經過全體士兵英勇奮戰,終於成功擊退敵人。祁發寶團長幾次轉院掙扎在死亡線上,就算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都是拳打腳踢的,他的心始終關心着祖國的邊境。雖然這場戰亂已被平息,但是我軍傷亡也很大,甚至犧牲了三名戰士,最小的`戰士才19歲,這是多麼令人痛惜的結果啊!

我一直知道,我們擁有安寧的生活,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這場戰亂在平息幾個月後才被報道出來,我們才知道有英雄犧牲了,也就是説在我們在玩樂的時候,有人在以生命捍衞着我們到快樂,我深深地自責,恨我無法作為。這也提醒我,國家的安全並不是表面的風平浪靜,實際暗濤洶湧我得做在大學期間該做的事,少玩,多做事,做值得英雄欣慰的事!

觀榜樣三的心得體會篇6

?榜樣5》節目通過典型事蹟再現、嘉賓現場訪談、詩朗誦、重温入黨誓詞等形式,展現了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的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彰顯了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詮釋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節目中,中建集團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項目現場指揮長陳衞國、火神山醫院項目施工工長餘南山、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項目機電安裝組區域負責人劉斌將講述中建集團建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故事,彰顯中建集團基層黨組織“建證力量·紅色基石”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廣大黨員“建證匠心·紅色先鋒”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用行動詮釋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我們作為黨員幹部一定要充分學習榜樣們身上的優點,在工作生活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這是一場艱苦卓絕,後感500字氣壯山河的鬥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榜樣5》觀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1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時間的英雄壯歌與重大疫情至上。

凝聚萬眾一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力量,460餘萬基層黨組織,9000多萬名共產黨員,黨員突擊隊衝鋒在前,高揚在最前沿春天,看不見硝煙的戰爭,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他們的故事,他們是白衣戰士,基層幹部,志願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共產黨員。

觀榜樣三的心得體會篇7

?為了春回大雁歸】

我們全體師生觀看了《榜樣5》專題節目,深受感動。

二零二零年四月二十七日,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但這天對我而言,卻是特殊的、會讓我一直銘記的日子──這天是經過十四億國人的共同努力,抗擊新冠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後,迎來我開學的日子!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傾聽着五位抗疫英雄的動情講述,我真切地看到了白衣天使的美麗,眼前又浮現出了醫護人員寫下請戰書,按上紅手印,在除夕夜告別親人,逆流而上,奔赴武漢,馳援一線的轟轟烈烈的場面……

在抵達“戰場”的第一時間,這些可愛的白衣天使們就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戴着緊貼着臉的口罩,在病房一呆就是十幾個小時。他們的臉上被口罩勒出了深深的印痕,手也因為反覆消毒而粗糙、紅腫。然而,他們卻不顧自身安危,穿梭在最危險的病房裏。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小家,為了祖國這個大家庭付出了自己的辛勞甚至生命。

望着屏幕上那一個個被汗水浸濕的身影,我感慨萬千: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這些忙碌的身影,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白衣天使,他們只是套上了白大褂,穿上了防護服,他們也是血肉之軀,也有被感染的風險,然而他們卻義無反顧。雖然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我會記住他們的樣子。我知道,他們的付出只為一個共同的目標──春回大雁歸!

“同氣連枝,共盼春來!”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們終於走進了校園。雖然陰霾還未散盡,但只要我們向英雄學習,配合學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注重個人衞生,加強自身防護,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我們就一定能打敗病毒,戰勝疫情!

漫長的冬天過去了,春天已經款款而來,難道大雁的歸期還會遙遠嗎?

觀榜樣三的心得體會篇8

黨的百年曆史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用鮮血、汗水、淚水寫的,充滿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付出和收穫,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忘、不可否認的壯麗篇章。中國共產黨從十幾個人到現在擁有91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執政黨,證明了星火燎原。從腥風血雨、帶領艱苦的中華民族取得抗日戰爭勝利,推翻三座山建設新中國,取得改革開放的偉大勝利,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拯救中國。

無論是戰爭時代還是和平時代,各個歷史階段都出現了保護崇高信仰、勇敢前進的中國共產黨人,從抗日英雄王小二到生活的榮耀、死亡的偉大劉胡蘭,從解放戰爭的戰鬥英雄董存瑞到抗美援朝英雄黃繼光,從新中國石油戰線的鐵人王進喜、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豐富,領導幹部的榜樣繁殖紅色革命基因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以中國共產黨中央的名義首次授予七一勛章,29名中國共產黨員獲得了這一榮譽。他們既有解放戰爭時代支持前英模的優秀代表、戰功赫赫的百戰老手、九死一生的戰鬥英雄,也有為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的模範、新時代青年黨員幹部的優秀代表……既有戰爭時代的英雄,也有和平時代的模範。他們來自祖國的各條戰線,在平凡的職場做了不平凡的事蹟,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的先進事蹟流淚,他們得到了七一勛章。現在這個時代需要英雄,一定能產生英雄的時代,他們是新時代的英雄。他們用血、汗、乃。

生命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他們感人事蹟、英雄形象激勵着新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汲取力量,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