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國培心得及感悟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5W

2020國培心得及感悟多篇由本站會員“8流”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2020國培心得及感悟多篇

心得就是工作或學習中的體驗和領悟到的東西,亦可以稱作心得體會。“心得體會”是一種日常應用文體,屬於議論文的範疇。一般篇幅可長可短,結構比較簡單。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0國培心得及感悟,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2020國培心得及感悟1

20_年12月16至19,有幸參加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舉辦了南寧師範大學20_年國培計劃第一期中國小教師專題培訓班(黨建)培訓。

今天是培訓的第一天,南寧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曾院長親自執教,詳細、生動地講述新時代中國小黨建整體化建設的實踐路徑、中國小黨組織負責人黨建核心素養髮展的實踐路徑等內容,時間雖短,但內容充實豐富,形式靈活多樣。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們進一步豐富了理論知識,更新了思想觀念,也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基層黨建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身的差距和黨建發展的不足之處,對今後黨建工作的拓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今天培訓學習交流,學到了理論,掌握了方法,明確了方向,把握了重點,受益匪淺,感觸頗深。今天的培訓,針對性強,講課理論結合實際,生動具體,對我們學校的黨務工作者來説,是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

通過這次學習,豐富了我們自身黨建知識、增強了責任感、使命感、黨支部工作要和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結合。在今後的工作中,不僅要將認真反思學習所得,更要融入到實際工作,以黨建工作為已任,找準切入點,服務教學、服務教師、服務學生,不斷提升黨建工作水平。

 2020國培心得及感悟2

這次國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穫的是對我思想上的衝擊。每天的感覺是幸福而又充實的,因為每一天都要可以看到來自一線教師的不同感受,每一天都能聽到老師們的點滴心得,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大家在網上暢所欲言,點滴之感碰撞出一個個美麗的火花。通過學習收穫如下:

1、解決了我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難問題,如:解決問題教學如何創設切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合作學習如何做到恰當的時間利用等。

使自己在師德修養、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駕馭課堂、把握教材、交流溝通、教學設計、班級管理、教學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更新了教育理論,豐富了教學經驗,為今後從事數學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結識了許多優秀的教師,開闊了視野,充實了自己。

2、教師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通過研修學習,我認為要想駕馭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師不僅要具備高尚的師德,還要有淵博的學識,這是我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要以這次遠程研修培訓為契機,繼續加強自身的學習和提高,利用各種形式廣泛收集課程資源信息,認真向課程專家團隊和同行學習,不斷充實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業務素質,以勝任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3、通過這次研修,在我的頭腦中進一步確立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堅信只要堅持搞好素質教育,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支撐,進一步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可以實現學生的素養髮展和教學成績的雙贏。

4、進一步加強對教學工作的反思。

加強教學反思,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聽課教師的評課建議,及時修改、補充、調整、完善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這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要堅持寫課後反思、階段性反思、學期後反思和學年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

通過網絡這個平台與本次“國培”的老師一起交流與學習,在這次培訓中我認識了許多朋友和老師,通過和他們交流,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通過培訓提高了我的理論水平,在這次培訓中,我有紮紮實實地當了一回學生,每天我先看公告,及時瞭解老師佈置的作業和有關情況,然後認真地閲讀每一份學習材料,耐心地觀看每一段視頻,認真地完成每一次作業。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學習,我的教育理論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2020國培心得及感悟3

我參加了這次的國培國中數學學習,面對專家,面對同行,我敞開胸懷,張開思維的觸角,擇其善者而取之、從之、創新之,同時積極參與,也把自己的觀點播散出去,在大家的反饋中不斷去完善自我。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在這段時間裏,我每天都抽時間,打開電腦上網學習按照學習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交作業,參與討論,寫心得體會。總結此次學習活動,我收穫頗豐,下面我從五個方面來總結我此次學習活動的心得體會。

一、主動才能得到收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我們要有“道”可傳,有“業”可授,時能解“惑”,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自己,而研修就是非常好的途徑。課程團隊給我們組織了這麼好的一個平台,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利用。唯有主動才能搶佔先機,唯有主動才能取得豐碩的研修成果。這種主動包括主動學習課程視頻和文本資料,主動參與在線研討、班級研討,主動學習、收集、整理平台上每日發表上傳的好資料,同時主動做出自己的評價,在這一過程中還要主動接受專家的引領,主動與同行交流等等。

二、交流才能常進步

學習,需要耐得住寂寞,關起門來用心鑽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遠關起門來搞建設,我們還要嘗試走出去和引進來,這種走出去和引進來就是交流的過程。而

交流是我們學習成長的催化劑,很多平時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可能因為對方的一句點撥就有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肖伯納説,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朋友之間相互交流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但我覺得我們很可能不單單因為交流有了兩種思想,我們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過程中產生多種思想,所以這遠非一個“一換一”、“一換二”的交流,而是“一換多”的交流。所以,交流非常有必要。

在學習中這種交流就包括很多種,比如你讀文本資料,從文本資料中獲得知識和思想,你將寫出的文章發表出去,別人讀你的文章而與你的思想交流有了他自己的收穫;又比如我們給別人評論,會吸引來作者或其他學員回覆,然後再回復下去,或者參與班級研討和在線研討,這種交流就是一種非常及時的交流;甚至我們還可能由此而結交些許好友,大家相約着面對面交流。總之,交流讓我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讓我們收穫更多的思想,也讓我們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當然,在主動學習和主動交流之後我們還要學會主動反思和總結,這個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課程標準是統帥

我認為對課標的正確落實源於對課標的準確理解。但反觀現狀,我們對課標在教學中本應有的地位已經忽視很久了。對課標的重視不夠,首先體現在駐守在教學第一線的我們身上,我們很多老師已經很久沒有(甚至從來沒有)認認真真看過課標了,更遑論研究解讀課標。很多老師平時教學往往就看兩本書:教材、教參;新老師可能再加幾本優秀教案之類的書;熟悉教材的老教師可能連教參都不翻了。其次,正如老師文中所言,課改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專家對“課標”做過許多的解讀,但是進入到操作(教學實踐)層面或環節時,可能很快就脱鈎了。課標的實施出現了專家解讀熱後的斷層器和真空期。其實大家都知道,課程標準體系嚴密、內容豐富,是我們教學設計對照的標杆、教學評價依託的依據。我們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的編制都是源於課標的,課標才是統帥,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侷限於教材和教參,甚至對教參中“對應的課程標準”也不大在意,只有在做説課評比、優質課準備等比較“重要”的事時才想起翻翻課程標準對這一課是怎麼要求的。

四、吃透教材

我認真學習拷貝的視頻和文本資料,張開思維的觸角,學人所長,取其精華的同時我也在對比思考,在對比中,我發覺我對教材體系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的膚淺,這也是我們年輕老師往往薄弱的地方,但是沒通過對比,自己往往沒有這麼強烈的感覺。我覺得如果對《數學生活》不熟悉的話,參加這樣的研修就會困難重重,難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這就好比去聽一堂自己根本沒有看過、沒有備過、沒有講過的課,效果肯定不會太好。所以在研修的第二天,我就開始給自己多安排了一項任務:迴歸教材,認真研讀。通過認真研讀,再將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與研修結合起來,惟其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後來的學習也證明我的這個反思是對的。

所以,在沉浸於研修資料何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忘了教材,教材是我們教學研究的一塊主陣地,這塊陣地要守住,還要守好,研究它,吃透它。

五、研修之路是鼓勵之路,温情之路

在此次研修中,我認識了很多學員,也認識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專家,他們都給了我誠摯的鼓勵,非常感謝他們!這次研修跟以往相比作業量、評論數大大減少,任務安排比以前更加科學,更加人性化。特別值得記住的是,在我們的研修平台上,課程團隊、班主任、學員之間也相互通過“公告”、“花絮”、“評論”留言等方式傳遞着防風防雨的温暖提醒:“集中研修可以臨時採取分散上網的方式進行”、老師考慮到大家研修時長期坐在電腦旁邊,找了些在電腦前就坐的小貼士和大家分享等等。我們在研修中知識得到提升,思想得到昇華,頭腦得到充實的同時,情感也時時受到關愛暖流的滋潤。這次研修,很值!

2020國培心得及感悟4

培訓是短暫的,但收穫是充實的。本次培訓也讓我知道,作為一名合格的國小教師,必須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培養良好的人文精神,使自己變得更加厚實。多讀書、多動筆,及時總結自己教學的缺漏,在不斷反思中和我的學生一起成長。

經過專家精闢的講解和同仁的討論,我不僅從理論的高度瞭解到了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也得以從感性上了解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無論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上都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有着不同尋常的意義,也有一些感悟。

國小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整體把握,又要分段瞭解、分析、探究。“國培”專家各從自己擅長的研究領域談起,理論結合實例,既注重“言傳”,又注重“身教”;讓我們很好地把握了不同學段、內容的特徵;為我們深入文本探究,科學“備課”,有效施教指明瞭方向。

同時,在有效教學方面,我也學習到了一些技巧和策略,比如教學目標的確立問題,課堂問題的的設計、教學過程的設計、對學生的評價等。當然,有效教學還必須懂得如何規範教學行為,比如懂得如何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如何進行課堂拓展、如何總結課堂所學等等。

(一)重新認識教師的角色地位

新課標增強了知識的實用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充分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精神。新課標在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更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並增強了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新課標的內容化繁為簡,化細為粗,為教師教學提供更廣闊的自由度和發揮空間。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要充分發動學生的主動性,強調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實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這種改變要求教師不能再只重視知識的傳授,更要肩負起培養人的重任。教師不再是學生的主宰,教師和學生是兩個平等的團體,在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只是激勵人、引導者,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支持、幫助、輔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特長、潛能,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指導。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教師是新課改的具體執行者,執行者的意識和素質是很關鍵的,所以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自覺進行教學反思,發揚繼承優秀的教學傳統,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努力實踐、探索,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新教材中有很多問題探究,要完成問題探究再不能用老一套的教學方式了,在課堂上教師要更多的引導學生參與教師設計的課堂和問題探究中來了,那麼這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在課堂上,你怎樣展開探究的問題?你怎樣才能讓更多的學生有效的參與進來?等等問題都是上課之前教師要想好的,一節課就四十分鐘的時間,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多了,老師的講授時間必然減少,在有限的時間內,怎樣讓學生把要掌握的知識學熟學透,這也是老師要思索的。總之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經完全不能適應新課改了。所以我們這些老師一定要認真學習新課改的方方面面,結合新課程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專業知識。同時,要提高對STS的認識水平,擴大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信息獲取、加工和傳播水平。

(三)改變對學生的評定觀念

新課標改變了以往單一的學業成績的評價方式,倡導評價目標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努力將評價貫穿於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並且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評價語言要多樣化,要多用鼓勵式的教學評價語言來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了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對新課改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新課標提出的三維課標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課程結構的調整增加了學生的選擇度,問題探究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對科學的重視。我相信通過我們教師耐心,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很快會適應自己課堂主人的角色

(四)今後的目標

培訓只是一個手段,一個開端。對於培訓給我的清泉,我要讓它細水長流。“國培”給我補了元氣、添了靈氣、去了嬌氣,煥發出無限生機。學習,思考背後,我感到更多的是責任,是壓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今後我會學以致用,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及時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讓培訓的碩果在教育事業發展中大放光彩!

2020國培心得及感悟5

金秋十月,嶽_工作室成員閻老師同來自全國18各省市自治區的50名研修學員從祖國的四面八方齊聚首都北京十一學校,參加教育部“國培計劃”骨幹教師國培研修學習。在為期一個月的研修學習過程中,通過聆聽專家講座、實地觀摩聽課,十一學校跟崗實習等多種方式對科學本質、學科素養、教學管理等諸多方面進行了研修,不但直觀的感受了國內最前沿的教學理念的落地實施,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未來努力的方向。

在授課的專家中,不乏駐京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物理學家。在中科院高能所的張_教授為我們講課的過程中,他帶領我們回顧了科學發展的歷史,分析了為什麼近代科學與中國無緣的歷史根源,建議我們台下的學員應該在哪個方向努力去帶領自己的學生勇攀科技的高峯。同樣來自高能所的盧方軍研究院為我們介紹了自己的學科領域:探尋暗物質。作為慧眼衞星的主要負責人,他從歷史背景、研究內容到工作進展為我們分享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艱辛歷程,也不禁為我們國家科技的進步感到由衷的高興!也使我們對當下物理學的“兩朵烏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培訓過程中學員們還有幸現場聆聽了賀_院士、陳_院士、歐_院士等我國科學家的精彩演講,在與物理大師的近距離接觸中,使學員們瞭解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鮮為人知的歷史,年逾八旬的賀賢土院士不遺餘力的解答學員們的每一個問題,使學員們感受到了老一輩科學家的家國情懷。作為北京大學交叉學科的領軍人物歐_院士旁徵博引,自由馳騁在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之間,做出了很多豐碩的研究成果。

以黃_、蘇_、彭_、秦_領銜的專家團隊,是目前我國高中物理教學最的專家,他們從教材的修訂、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的落地實施、試題的選擇入手,幫助我們梳理了新教材編排的理念。隨着科技的進步,國家對於人才的需求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人才的培養不是單純的技能知識的傳授,而是科學方法的建立,這就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線老師就不能墨守成規,要勇於突破,善於改變,將問題帶入課堂,以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作為提高素養的新途徑。這些振聾發聵的教學理念絕對不是空中樓閣,完全可以是因地制宜的教學策略。作為新時期的高中物理教師,我們要輕裝前進,不辱使命!在與學員們的互動過程中,專家學者們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體會與大家分享,並一再勉勵學員們勤于思考,堅定自己的職業信念,迎頭趕上時代的變遷,保護好學生的們的求知慾望,設計好每一個問題,演示好每一個實驗,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於中華大地高中校園的每個角落。

十一學校的黨總支副書記張_、副校長於_從別學校管理的層面,給我們解讀了《北京十一學校行動綱要》。他們在介紹的過程中,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一個共性:校園文化的建設。一個組織要有長遠的發展目標,就得有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學校亦是如此。校園文化的建設不是簡單的張貼標語、高喊口號,而是將學校育人的理念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得以彰顯,是深入人心的對價值觀的認同。這種認同一定是集思廣益,協商妥協的必然結果。課程研究院的劉偉院長以《新大學聯考語境下學校課程的頂層設計》為題,解讀了課程的頂層設計。關注大學聯考的課程設計無可厚非,可是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卻始終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客觀現實。在劉偉院長的介紹中,我發現了他們以各種學生活動為載體,高度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在興趣點和知識的構建中尋找接洽點,讓學生心甘情願的的投身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在十一學校的教育中從來不主張完美,而是自我、興趣。作為教師,從課堂實施者走向課程設計者,從課程鏈“教”走向學習鏈“學”,從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以此促使學生從“全面發展”到“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除此之外,學員們還深入到北京四中、首都師大附中、人大附中等首都知名高中參加聽評課活動。無疑,北京的課程改革走在了全國的前沿。他們的課程設計獨到新穎,總能讓聽者尋找到亮點。在聽課過程中,我發現,絕大部分課程的設計都是用實驗貫穿物理學習,在實驗中發現問題,用實驗探究未知,用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每節物理課的學習內容都與生活建立起聯繫,設計成實驗課,讓學生動手操作,以激發興趣,關注生活中物理,學以致用。這些內容都是從學生的成長需求出發,從學生的人格、綜合素養、個性發展綜合考慮,為學生搭建合適的成長平台,讓學生自我認知、自我喚醒、自我發現,從而形成獨立人格、獨立思想,最終成為與眾不同的自己。

2020國培心得及感悟5篇